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六 經義考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五十七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五十六
  沈氏懋孝周易程朱博義箋
  未見
  懋孝自序曰疏易義者多矣惟程先生正叔作傳朱先生元晦作本義二書並垂博士家危坐説之斂袵奉之余為擇兩先生平日所為易與其弟子所説者各箋所作傳義下其他氏語悉簡去不陳雖言或重複㫖有出入要以旁詣互見無所不極若坐兩先生於一堂執經前席也程大指謂體用顯㣲無二理以人事著易道故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時也此程先生以易發已所學其不合孔子遺文者殆十之半朱先生尊信經學覺其與孔子稍殊故於彖爻之前掇取孔子彖象之義者十之七裁約程傳者十之二叅入他疏所得者十之一而稱曰本義至於孔子彖象則皆略而不著若以論大道通神明毋乃令髙明特逹之士猶有遺論乎然而兩先生之傳義無異兩曜之明乎天也吾豈敢謂易道盡乎此後生可畏來者起予安知無起而代之明者
  周易四聖象詞
  未見
  懋孝自序曰孔子之道總於六籍尤粹精於易易非詩書禮樂春秋比也詩書論而存之有刪有逸禮樂攷而定之有次有補魯史裁而斷之有筆有削其於易也尊之讚之不敢議焉退與門人雅言未嘗一及易其列於復之讚者獨顔氏之子而曾參氏亦嘗稱説艮之象辭聞易者二子耳觀其生平所自著書魯論皆門人所述詩書禮樂傳之往昔春秋亦本舊文惟十翼為手筆全書嗚呼孔子之道何假傳注而始明後之學者奈之何求之百家傳注馳騁雜博之塲雖多奚以為余晚而好易抱其圖象卦象為一卷彖爻之詞為一卷孔子之贊為一卷藏之笥中以俟洗心退密神明其徳庶幾旦暮遇之也夫
  周易博義
  未見
  懋孝自序曰余既玩易有年乃敢論次其書叙述己意俟之將來以備聖人君子者之一擇其大義有八首羲皇之象則列二儀四象八卦而止此孔子所謂庖犧氏始作八卦者也次文王周公之彖爻辭此孔子所謂興於殷之末世因貳濟民行者也次彖象繫辭等作此孔子自謂學之可無大過者也四聖人之學備於此上智觀之可思過半焉故述象辭第一程正叔之易傳朱元晦之易義啓䝉天下學者宗之今箋二先生平日語令學者精求而叅論之故述箋文第二漢晉下諸注疏家輯而次之與宋疏並存令學者時時遡觀别當有得於象教故述古疏第三余所著者無他特循孔子贊義一一疏其文若孔子所以疏文王周公之文者無添減焉即不盡合程朱不敢諱也故述孔子贊疏文第四倪子鐘以為文不必一一分疏特疏所缺而宜持論者自成一氏言故述補義第五近世楊廷秀之易説蔡介夫之䝉引皆疏證明備因輯他氏所論可益補其義者次成之以庶幾蔡氏之志故述䝉引補第六至乃周茂叔先生之太極易通邵堯夫先生之皇極經世張子厚先生之西銘易傳正䝉楊敬仲先生之已易等書皆含義廣博後學不可不論故述儒論第七河圖洛書八卦六十四卦等圖傳自尭夫得之陳穆輩元晦先生特以冠書首不具言其義然其學淵㣲不可不深考故述博義第八其老莊太𤣥參同契等題為外義亦皆有輔於易他日者别傳焉嗚呼易之道自此有傳也夫李延昰曰晴峯沈先生平湖人中隆慶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厯修撰遷南京國子監司業謫兩淮運判起河南巡撫致仕
  孫氏從龍周易叅疑
  十卷
  存
  王世貞序曰學易者商瞿馯臂子弓田楊二何之流斤斤守其師説厯數十傳而不變彼豈能盡當於心哉以為吾師授之而吾受之吾所出口而入耳者如是足矣蓋至伊川氏而後稱得理也至紫陽氏而後晳於象占明興益尊大其説布之學官天下逢掖之士習易而不由二氏者罷弗用諸逢掖之士旦旦而習之毋亦商瞿馯臂之流之守其師説者耶呉江孫化光為易説若干卷名之曰周易叅疑其於伊川紫陽之説初不為牴牾乃其發於象占之外而理之所未備者𮥼永乎其言之世之真能信易者孫君也可以不辱易矣
  陸元輔曰孫從龍字化光呉江人隆慶戊辰進士厯官江西按察副使
  沈氏一貫易學
  十二卷
  存
  顧起元序曰蛟門先生以易起家厯官詞林至踐綸扉參大政而讀易猶不休蓋韋編鐵擿未嘗去手者數十年始以所得筆而為書及予告歸田且十年所摩研編削又不知凡幾更乃板而行之而先生遂厭人間世矣仲子泰泳等奉治命函書以序屬起元起元未嘗學易也安能贊先生之易學雖然請妄言之易之為道有理有數人亦求之理與數焉耳矣理在天則不已之命在人則未發之中與發而中節之和惠迪吉否則凶悔吝數則隂陽竒耦之畫時六位以乗之因以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測夫吉凶悔吝者也數本乎理理主乎數理實而數乃不虚也學易者數學少理學尤少先生之為易學也求諸理之大通而正者而不言所利求諸理之可從不可從可求不可求可貞不可貞者衡之以正而大通於天下非必諄諄語象占也豈以理而絀數哉參而伍之擬而議之易在是矣故可以開物成務可以斷疑定業可以學問變氣質可以人事囘造化此先生之學所以能建天地質鬼神繼聖人與民同患之志也惜乎先生不可作矣踰二年而起元始得其書又踰二年而始序其書無繇面質先生裁其可否作者既難知者又自不易起元竊有志而未之逮也
  陸元輔曰一貫字肩吾别字蛟門鄞縣人隆慶戊辰進士以禮部尚書入閣厯少保中極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易學十二卷蓋進呈講義也
  賀氏圖卦臆言
  未見
  黄虞稷曰沚字汝定廬州人隆慶庚午舉人官蘇州府同知
  劉氏元卿大易觀
  二卷
  未見
  髙佑釲曰劉元卿字調父江西安福人隆慶庚午舉於鄉萬厯中徵授國子監博士遷禮部主事
  馮氏時可易説
  五卷
  存
  時可自序曰易之為書聖人所以寡過也其所以寡過在於扶陰抑陽乎隂陽之運行也不能無過而我以其道扶抑其間則天地之無過也即我之無過也是三聖人之為易也孔子之學易則於春秋見其用矣尊天王而卑列侯也内中國而外呉楚也褒君子而貶小人也是亦所以寡其過於天下而幽贊天地也故曰假我數年可以無大過彼大過惟聖人而後可無也聖人以萬物為一體則天地之間有所過也皆其過也是以孜孜汲汲而必欲補之也善學者其亦以聖人之補天地者而補吾心也端之㣲者吾扶之流之横者吾抑之陽明用事隂濁退聽為治於方寸之内自寡其過而後以治人過則亦聖人也嗚呼吾心之剥復天地之剥復也可懼孰甚焉以剥復而懼者君子也不剥復而懼者聖人也聖人之心即易也而未嘗不學也聖人之動皆學也而無往非易也繫辭不云乎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心之危也心之易也隂陽貞勝之機也此聖人所懼也惟懼而無過也夫隂陽者聖人之所不容不勝也而况吾人乎甚矣學易之不可已也既著説五卷復為之序以自儆焉
  陸元輔曰馮時可字元成華亭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湖廣布政使叅議
  唐氏鶴徵周易象義
  四卷
  存
  劉曰寜序曰易家自王鄭而降主理者黜象主象者亦黜理是二者皆非也而象固近之顧儒者疑之曰理立於隂陽之前象表於形氣之後荆川先生言之矣易之為書以象證理良然哉奉嘗先生者荆川先生子也蓋嘗發百家之藏殫三截之力禀過庭之訓而益暢其説作周易集義其大要合爻象以觀理因彖義以辨爻别二卦於一卦而内外正定主爻於六爻而君臣位至於互卦倒體其為説益博而義益精所謂叅伍以變錯綜其數者邪
  鶴徵自述曰易須象與理合彖與爻合鶴徵少嘗讀易先君子訓之曰易之為書以象證理之書也論象不論理易失之穿鑿論理不論象易失之浮泛必象理合始有確據自先儒據易不可典要之言彖與爻各自為訓不惟爻象常相悖而六爻之中或本爻以明君子他爻目之為小人所以先儒謂六爻似累世cq=5仇殺豈易義固然耶故必爻彖合始為定論鶴徵細求之則孔子之彖傳蓋備矣正所以合象理彖爻而一之者也學者於此求之可矣
  陸元輔曰唐鶴徵號凝庵武進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張雲章曰鶴徵荆川之子能世其學其自述曰先君子之訓曰易之為書以象證理之書也論象不論理失之穿鑿論理不論象失之浮泛必象理合始有確據自象與爻各自為訓不惟爻象常相悖而六爻之中或本爻以為君子他爻目之為小人所以先儒謂六爻似累世仇殺然豈易義固然耶鶴徵細求之則孔子之彖傳備矣正所以合象理彖爻而一之者也於此求之從入有道矣其書大㫖如此
  黄氏洪憲周易集説
  三卷
  未見
  俞汝言曰公諱洪憲字懋忠號葵陽嘉興人隆慶辛未進士改庶吉士除編修陞侍讀遷右庶子充日講官厯少詹事掌翰林院
  黄氏正憲易象管窺
  十五卷
  存
  正憲自記曰聖人作經將以順性命之理使後世學者由之以成性成身彼卜筮乃易中之一事當亦為日用不知者設以啓其趨避之門故曰以前民用若論進退存亡之道倐忽變遷與時偕行非心通易道者孰能貞夫一而不失其正哉故易之占乃吾心觀省之占非卜筮占筮占斷之占也孔子曰五十學易可無大過其所學何事其無過豈待卜筮而後知耶或曰虞廷枚卜周家定鼎非耶曰帝王大事未嘗不卜然曰朕志先定謀及乃心則亦以人謀為主所謂幾者動之㣲吉凶之先見者也豈專主卜筮哉又曰商瞿而下易道多岐自王弼疏行文義頗著求其發明切實則莫若程朱傳義然亦不能無齟齬處憲豈敢妄立異説惟因傳義以體彖爻象辭之意有不相合者則沉濳玩索融會貫通庶幾闡程朱未發之藴不特羲文周孔之㫖爾語云以管窺天其憲之謂與俞汝言曰正憲字懋容葵陽先生之弟
  郭氏子章蠙衣生易解一作郭氏易解
  十五卷
  存
  子章自序曰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獨不及易易難言也惟難言故罕言子罕言命易性命之書也子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中人以下不可語上何輕與人雅言易也㣲獨難言亦難學孔子五十以前豈不學易而不以學易名其曰假我數年五十學易可以無大過孔子將縱之聖五十學易僅可以無大過何晏王輔嗣諸人奈何以輕俊少年謾言易耶孔子之可仕可止學艮可乆可速學咸恒不厭不倦學乾多識多聞學大畜寜儉寜戚學小過故易惟孔子能學也然韋編三絶鐵擿三折如此其勤河不出圖鳯鳥不至如此其憂而僅云無大過易其可易學耶子章幼習易先君手書程傳朱義而口授之因之竊一第今犬馬齒七十五矣歸養以來日極研而旁鑽之為論若干篇為解若干條總名之曰易解嗟乎荀子有言善為易者不占管輅謂易安可注信斯言也予兹解贅矣予之過大矣
  陸元輔曰郭子章字相奎號青螺又號蠙衣生泰和人隆慶辛未進士累官都察院巡撫貴州
  呉氏中立易詮古本
  三卷
  存
  陸元輔曰中立字公度浦城人隆慶辛未進士父沒服闋絶意仕進以著述為事結廬於武夷山中十有七年南禮部尚書袁洪愈等疏其節詔府縣起送赴部辭乞終隐授禮部儀制司主事俟病痊録用尋卒所著有易銓古本中庸大㫖諸書
  鄒氏徳涵聚所先生易教
  一卷
  未見
  曹溶曰徳涵江西安福人隆慶辛未進士
  李氏天植易經疏義
  未見
  陸元輔曰天植字性甫廣徳州人隆慶辛未進士厯四川布政司叅政
  殷氏子義易經會義 讀易别記 易説
  未見
  陸元輔曰殷子義字集卿嘉定人隆慶二年貢生為淮安儒學訓導其學出入朱陸務溯孔孟之傳著書必根理要學者稱方齋先生所撰易解外有春秋大㫖詩經疏解家禮纂要諸書
  潘氏鳴時讀易偶見
  未見
  閩書潘鳴時字徵求海澄人隆慶戊辰以恩貢入太學判信陽州
  周氏易圖説
  一卷
  存
  陸元輔曰隆慶三年夏五月博羅周坦著於羅浮山中
  戴氏廷槐易學舉隅
  六卷
  未見
  黄虞稷曰廷槐長泰人隆慶中貢士
  仇氏二常周氏本義翼
  四卷
  未見
  姜氏震陽易傳闡庸
  一百二卷
  未見
  朱氏居易齋讀易雜言
  一卷
  未見
  鏗鏗齋易郵
  七卷
  
  黄虞稷曰朱仲子之説易取途於博士家言而以管先生志道之㣲言奥義折而入焉
  熊秉鑑曰仲修為大中丞秋崕公孫世以易名家易郵一書旁采諸家衷以獨見縷析條分每卦六爻撮其大㫖掲為總斷情偽得失令觀者洞然可謂善言易者
  朱一是曰篁字仲修呉人其書載澹生堂目蓋祁氏之客也
  李氏應辰易經庭訓
  
  休寜名族志應辰字仲拱
  汪氏易㫖
  
  休寜名族志玠字朝用邑諸生







  經義考卷五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