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集/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簡易集
卷三
作者:崔岦
卷四

[编辑]

僧景晶詩卷序[编辑]

詩有序。自漢儒序三百篇而始。至唐人爲贈人以言。則益盛爲之。而方外之人。如暢也得之於韓。濬也得之於柳。其尤焉者也。今景晶聯五色牋爲軸。將遍千于搢紳。請余序其首。卽柳氏所謂吳鼎之後而乘韋之先者。余不辭而留之。旣數月。晶復來訪。蓋余未爲也。晶慍曰。晶之屬子勤矣。而迄之靳也奚。余謝而言曰。吾固欲爲汝言。獨不得所以爲汝言者焉。曰。欲言則奚不可。子之道也。子能擧之。晶之道也。晶也能聞之。奚不可。余曰。夫惟曰寂滅。而無之又無者。汝之道也。曰寂曰感。未始無有。而通天下之故者。吾道也。將悅汝以語無乎。則吾喪吾也。將語吾有以答乎。則汝無得於吾也。奚言而可。曰。曩子於香林也。晶也與之處者數月。古之士大夫。有論交於方外者。晶雖無以當之。子是之敍足矣。又奚必晶與子之道。余曰。然。人之所得於天常而命之曰倫者五。父子也。君臣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也。吾所謂道則此其大者。然亦有差焉。汝之道。無君臣。無父子。無夫婦昆弟。況朋友之交乎。況道不同而與處者乎。吾固不能無情於汝。而意汝之不能有情於吾也。是故未之言。汝誠樂聞之也。將舍其名而進其行。自吾父子君臣之懿而盛言之。吾不止如韓氏矣。晶乎。汝然之乎。不然。奚吾言之。以且往質之諸君子焉。

送林叔茂寧邊判官序[编辑]

寧爲西邊大都護。故節帥兼其長。而貳則通判也。然帥多出巡。及在行營。則通判實主一府。而帥顧爲客焉。凡牒訴之塡委。廩餼之交午。責無小大所歸。非固材敏者不可。而地則近邊。官與佐幕者聯。又非由兩科者不可。而牙纛之下。吏士驕豪。求不勝煩。而繼之以狠。故近議又謂非選文士歷華要堪彈壓者不可。此叔茂先生所以有行也。將行。徵余言。余謂之曰。先生。儒而通。文以吏。事至迎刃。左右具宜。非材敏而何乎。先生挽强射堅。則伏武夫。談議緩急。則將家不如。非由文科一而兩者乎。先生踐于銀臺。揚于騎省。方且屢擬薇垣而試之外。其於彈壓。有足言乎。然吾於先生。故舊也。不徒以頌而以規。可乎。右人爲府判。言必曰善遇誠報。如李觀於常州。周必大於筠州是已。誠不誠。在我者也。善不善。在帥者也。然帥常武弁。其不欲以不善遇文士。固也。況如先生選者乎。況主客之形。與古所謂府判者異。遇顧若在我。報顧若在彼。我果以誠。彼寧有不善耶。獨恐以文士故。簡亢自爲。不問事利害輕重。務立異必勝。使在我與在彼者。胥不免於衰薄。則甚不可也。此特區區過憂。非所以待先生者。然先生之加之意。則時輩凡貳帥府者。將有所矜式焉。

送湖南具監司序[编辑]

觀察使欲威行於吏。而仁行於民。世之恒言也。蓋其職循行一道。布宣上德意。則於民仁孰善焉。獨以州府之尹。郡縣之長。爲一切吏而威以莅之。則有不可者。何也。我朝重親民之寄。凡今入道爲邑三百。而文儒居半。至用諸流。則更加掄選。大抵多賢士大夫也。爲觀察使。宜以誠信相感。恥誼相養。而情志之相通。禮意之相加焉。不幸有過。則諭使改之。有不逮。則使修之。又不幸有尤亡狀者。而後以法黜矣。然且常示勿喜焉可也。不然。求駕御之術於誠信之外。使彼之不免以計應我。爲恣睢煩急之政。使彼之不暇擇乎恥誼。以奔命於我。情志乖隔。而禮意亢絶。使彼常負屈而觖望矣。幸其過與不逮而摘之。又幸其尤亡狀者而發之。惟恐譴何不悛。名罪不浮於實。使當之者有殺身不足以滅之羞恨。而餘亦爲之盻盻焉。則惡乎可也。且彼之於我。等威固嚴。然未必無素於游從而長於識慮者。則以公謁之餘。時與燕接從容。不寧得於張弛之道。困咨詢風俗政事及夫弊瘼。謀所以施罷之。其爲益顧少哉。設或二天之杯。慇懃今夕。而明日擧吾法焉。亦未有損也。然我之所以待彼。旣如向之所謂者。足以保其母欺詐。足以勸其廉節。足以悅其心而服。而何至於法之必行乎。是與夫從事於威。可不可何如也。綾城具公將出按湖南。徵余言。余惟公湖西之政如西海。湖南之政如湖西。考於前而必於後。不敢贅爲仁民之說。而獨誦其異乎恒之見者。以稟于下執事。

送許草堂先生觀察嶺南序[编辑]

萬曆己卯夏。嶺南觀察使病乞代。上諭大臣。若曰。惟是一路。民觸辟。豪陵宰。卒脅將比甚。其擧全才重望。可任屬以新政敎。稱予旨者。方大臣之未有以聞也。岦私謂人曰。大臣必擧先生。上亦必用先生。至拜。果先生也。人有疑者曰。先生宜在朝夕獻替之地。上雖重南治。不宜內之顧輕。且或者先生所少威猛也。固以疑子之言。而言又讐也奚。曰。他人而可爲也。先生不宜一日於外。固然。他人之不可爲也。毋寧爲一路借先生一期乎。抑謂民卒豪之悖亂也。將威猛以勝諸乎。斯所謂牛羊用人而已也。夫重先生一出者。不以其儒乎。儒之爲治。異夫是也久矣。子路以蒲多壯士難治也。請敎於夫子焉。則恭而敬。寬而正。愛而恕。溫而斷。數者之外。蓋無及也。冉有未喩於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也以請焉。則條其所以設防。若仁之於不孝。義之於弑上。序之於變鬪。別之於淫亂。制度之於靡法妄行。蓋明所以有五者之獄而無陷刑之民也。今南民之觸乎辟者。惟曰不孝淫亂等也。而豪而陵其宰。卒而脅其將。則亦惟曰靡法妄行與夫壯士之難治者也。於是而新其政敎。使日去惡而從善。吾知尊孔子者之優爲也。況先生以自新新民之學。侍於帷幄之久。啓沃乎聖功。本源乎治澤。而嶺徼之間。布宣之吏。有所不稱也。則安得毋出以導夫流之所未達者乎。曰。然。夫子於用己也。則以爲期月而可。三年而成。於善人也。則以爲七年而使民卽戎。百年而勝殘去殺。今先生之道。未必不優於善人。而夫子之道。則亦未易言也。安可以三年與七年百年之效。而必之於期月之內乎。曰。先生之道。雖不能大化於期月。而視夫無政無敎者。則亦大有間矣。夫無政無敎者。惟刑威之恃焉。刑威者有限。而政敎者無窮。將後先生者。相繼而守之不已。三年而有三年之效。七年百年而有七年百年之效。則齊變而魯。魯變而道。自夫先生期月而始。何啻三年之艾於七年之病而已乎。於是。疑者乃解。旣而先生以將戒行命岦曰。宜有言。則敢誦其與人辯者。以稟于執事。若夫所謂政敎之具也之序也。則在執事隨時之義。損益乎夫子之訓。固能事耳。不敢覼縷焉。

澄映堂十詠序[编辑]

世豈有覩所謂神仙者。而意其居之可樂。極言以狀之。則洲島煙霞之縹緲。洞天宮室之玲瓏。蓋令人嗟羨。其究夸誕爾。然使無仙則已。有則必樂此也。人遇奇山秀水塵埃隔絶之區。則謂之仙境。得此境者。而爲迥築幽棲身世逍遙之所。則謂之地仙。夫未知眞仙境。焉知似仙境。未知天仙人。焉知地仙人。然使無仙則已。有則此必似之也。抑且有難焉。千巖萬壑。攢樹飛泉。隱者得之。而蓋頭一把茅。不足以喩樓居之敞。霧戶雲牕。凌虛倒影。貴顯者爲之。而終身不曾到。何足以侔長往之高。乃今有雙全而兩免焉者。澄映堂先生是也。先生卽都城之內。直南山之下屋焉。是山石老而土亦肥。其稍穹窿者。皆楓松之屬被之。而斤斧者有禁。故積翠蔥蘢然獨盛於他山。都中之第宅。遙得其半面。輒享以甲乙。先生乃領要而逼眞也。山又多泉脈。其稍窈深者爲磵若塘。比比居人好事者有。然出高而不竭。無如丫溪者。二道赴谷如爭。合行汩之于磯。懸瀑而下有聲。先生乃取而專之也。積翠之北。有石多盤。而古苔密鋪。自成錦紋之縟。懸瀑之西。有巖屛立。而晴露時滴。宛然丹碧淋漓。先生之屋二。大屋在北之少東。東岡北走之所窮。有曲軒而名者。滴翠堂也。小屋在西之少北。北洞西窺之所豁。而扁其虛檻者。橫翠閣也。鑿池岡上。而滋翠蓋之亭亭。開徑洞中。而夾紅霞之爛熳。其又屋之居岡臨池。以凌風雨。而客至洞迷徑疑。俄而突兀者。乃澄映堂也。屋悉輪奐之偕。𣋉涼之異。而飛停之勢。隱見之形。非尋常棟宇者所能髣髴也。問霜後何佳。則紅葉似染。問雪裏何奇。則虯枝受壓。蘸水之梅。先桃而已春。當軒之竹。共蓮而宜夏。凡是數者。或因造物之變態。或容人力之潤色。所以足玆堂四時之觀。而自夫積翠也。懸瀑也。紋石也。屛巖也。天固設之。若以有待於堂者。蓋先生幷而目之爲十景。以爲羣公賦詠之赤幟焉。嗚呼。冊載淸俸餘。足爲貴顯者之爲。而跬步大佳地。復得隱者之所得。與樓居而同敞。匪長往而後高。豈所謂地仙之人而遇所謂仙境者非耶。神仙之樂。吾幸而覩之。

狼子山圖詩序[编辑]

岦昔從使朝京。遇重陽於遼左。蓋沽酒賦詩。以洩客中之思。頗記其地爲狼子山也。今替成鄭公出一圖帖示岦曰。吾於頃年。奉使行未及遼。卒遇㺚賊之驚。得道旁山。捲一行以避。時夜風雪甚。人馬忍死待明。賴天幸。賊未至而地方將官以數百騎來救。始與賊遌射却之。用是得免。吾所爲圖畫其狀。志不忘也。山名狼子。故題曰狼子山圖。吾固己自爲敍述。然子之有以張之也。因欲屬諸公詩之。岦旣閱圖及敍而歎曰。遼之東一帶。無佳山可記。如松鶻山鳳凰山。行旅談其名。至則數尖蒼翠耳。其狼子山者。野次一崢嶸。又不足云。而岦以逢辰而有詩。公以避賊而有圖。吾詩不足道。公所爲圖。附以文。傳其事。將使我國之人。雖未嘗過鴨綠而西者。皆知有狼子山也。不亦異乎。古人云。敬亭之山。兀如斷草無稜角。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物之遇於人。如是夫。噫。以我王事大之誠。以皇上字小之仁。以使价一國之望。而神明不相。行李不達。則無此理。然旣脫於難而無所歸喜。非人情也。蓋陳參將有赴急之功焉。然觀其却禮謝而辭曰。此自當行道理。可謂知邊吏之職。謹私交之戒者。不可强而歸之。然則公於狼子山。惡得不爾。而諸公幸公之事。惡得不爲狼子山賦也乎哉。公曰。此吾志也。遂書以爲狼子山圖詩序。

平難都監契帖序[编辑]

岦嘗守西海之載。載與信若安地相入。蓋諳三郡之間。其俗好爭奪踰犯。而騰訛扇怨。雖不可誣人人盡然。大抵難治易亂之民也。羣盜之起本道。常多於他方。邇者。逆賊出於湖南。欺世盜名。汚衣冠者。而千里命醜於三郡之間。亦故因其俗也。岦及見本道庚辰辛巳之饑荒。自後連八九年。聞其益甚。三郡之間尤慘。逆謀醞釀。其年數。幾亦如之。意者有以感陰陽爲災害乎。道內若干邑之民。習聞其逆。而稍稍從之。雖其未從者。或相傳言。以爲夸詡。獨守土之吏。不聞不覺。雖其勢然。亦由燭幾微發陰伏難也。維己丑。朴大夫守載。李大夫守安。韓大夫守信。始克燭所難燭。而發所難發。一檄約結而密捕。一狀申監司。以聞朝廷。蓋反形已具。擧事有期。而毋勤天兵。羣不逞卽天刑矣。若根株條連。自他邑他道得者。雖非一日。其誰之力也。然而巨魁在南。以𪊶大憝猶鬱。閔侯以一下縣宰。設捕有方。雖未先自刃。得以車其骨而肆諸市矣。是三大夫之功。固在社稷。而閔侯宜亦匹亞焉。上首賜玆四人平難功臣之號。設都監以幹盟府書籍若圖繪等事。四功臣實莅之。其因鞫獄及預於告捕有功得錄者。自大臣亦不在是列焉。不其重耶。旣而相與列名爲屛風。以志同事。而榮宣宴之湛樂。幸暇日之遊觀。則具其狀矣。其都廳以下。以勞得與焉。又以見其事之重也。夫以向也易於爲亂之民。而從於詩書濟姦之賊。其患非止潢池弄兵而已。而諸公曾不動聲色而平之。岦固竊壯其爲。今見屬以敍述。得不樂道乎。

送朴正郞說之巡按咸鏡道詩序[编辑]

僕嘗奉使帝京。卽道途所經全遼一帶。見有巡撫巡按兩御史各設衙門。門施棨戟。前走將官。供給使令甚備。出則旗鼓騎從甚盛。其等威略同。以爲雨御史之置。特以遼地闊遠。一在廣寧城。一在遼東城。以便紏察邊吏。雖名稱差異。其實一體耳。及得於所聞之詳。則遼屬山東布政使司。其參議一人。分理于廣寧。卽一布政使也。鎭守總兵官建節亦于廣寧。而其副又鎭遼東。大要布政主民事。鎭守主兵事。若以我國方面之官儗之。則布政似觀察使。鎭守卽節度使。然布政使體統。殊不如我國觀察使。綱紀之嚴。僅可比界首官。蓋又嘗見巡按出巡。而布政參議陪至境上。如我州縣官之於使命者然。以此知之也。若巡撫盡室以居任所。民兵之事。無不統攝。而足以彈壓所管之內。則乃與觀察使兼府尹者相似。而巡按者單車以來。專事紏摘。乃同於別遣御史也。以遼之如此。足以知天下大抵然矣。顧我地方。無甚闊遠。物力亦苦不足。不能爲巡按別設衙門。而廚傳之擾。徒遍於州縣。則一欲如中朝之常設。無乃有難者乎。然自我受寇戎以來。中外草草。將吏無一畏法。而觀察使之風威。有所不及。則巡按之遣。烏可已乎。況北方距京師懸絶。當官者。率多武夫肥己病民之輩。而紏摘之道。爲急也乎。今吾朴正郞先生以巡按御史赴咸鏡。吾知先生之有志當世也。苟自先生擧職稱上旨。則繼此不必常設。但以時遣而永有防範於一路矣。雖如他道。又豈不論得人與否。而常待此以澄淸州縣乎。先生以爲何如。且往勉之哉。詩曰。

國家憂東南。御史今赴北。人謂此何急。不知重在脊。壬辰事可駭。鐵嶺先納賊。子道豈折衝。凝民務宣德。

三淸帖序[编辑]

畫者狀物。蓋一藝也。然有業之而進於工者。什常一二。其臻於妙者。絶無而僅有。至於竹也。業之終身而不能工者皆是。況望其妙乎。顧妙此者。多在夫公子王孫騷人墨客。不甚如業者之爲。而或頓臻焉。蓋嘗求其故而不得。及見古人論畫有氣韻生知之說。而後知必有天得者能是。是又宜其風骨之自殊也。然又類言之。則蘭於竹。次也。梅又於蘭。次也。夫植物者本靜。而狀之欲活。故難爲。特是三者尤難爲耳。吾友石陽正仲燮。王孫也。而有騷墨之風。於藝有不爲。爲則必能。蚤以竹鳴於世。吾儕游從。得其所爲隻紙而藏之。不知其幾也。頃歲兵戈中鳥獸竄。相失苟活。仲燮不免鋒刃。臂幾折而續。嘗相遇於行朝。勞問死生外。不暇叩所有。今復暫聚都下。相與咨嗟。疇昔所爲。無一存者。而仲燮從橐中出此卷。乃續臂後所爲竹若蘭若梅也。亟展視之。則竹如舊又勝。而仲燮亦自言差有化處矣。至蘭也梅也。與夫志發於言。心形於畫。雖皆昔之斑斑已見者。而今也擧能使人刮目。雖世之自以一絶得名者。不得而幾也。余起而嘆曰。多乎哉。固謂子有得於天。天豈欲不卒且全其成耶。固知子之臂不遂折也。仲燮亦動色。旣而笑曰。願子之爲我題評也。余應曰。以余觀子之所爲竹也。疏而可喜也。密而不厭也。聲不作而有聞也。色不似而眞也。氣不與形而爽然來襲也。德不與設而脩然可敬也。是有以發乎意思而自足。乃余之知子竹也。若蘭也梅也詩也字也。亦各有以動余者。類斯而已。何敢卽一揮一灑。强加指點曰。此尤奇。此差不如。以爲知也。世固有能者爲之。而不能者議之。知者言之。而不知者擇之。子欲使余之爲此耶。仲燮又笑曰。子盍記此言者。以文吾卷。

琅玕卷序[编辑]

余少也簡散。於凡物可以供玩者。無甚喜焉。嘗聞王子猷喜竹云。何可一日無此君。而蘇子瞻因云。無竹令人俗。乃哂之曰。人病心不淸涼爾。豈有待物而俗不耶。及長矣。益與物相劘切。知夫所與者之韻凡。雖未必化我之心。而宜欲得其有以助我起我者。是自聖賢已有之。如無故。玉不去身。而琴瑟之屬。未嘗欲廢於前也。夫竹者。一植物爾。若無與於人之方寸。而目其色玉如也。耳其聲琴瑟如也。得於耳目。以養其心。亦學者日新之道也。卽玉可去。琴瑟可廢。而後竹可無矣。用是大覺哂之非所哂也。然竹須費人力。而後可有。雖以子猷之高。借宅便栽。徑造人所。顧不免多事焉。乃有文與可輩。以墨妙傳神。使心賞者得之。色換於目。而玉如者猶是。聲絶於耳。而琴瑟如者故在。或滿壁間而不爲有餘。或置掌上而不爲不足。是又不更高也耶。近者石陽正所爲逼眞。殆世所稀見。而自渠折臂後愈奇。余嘗戲之曰。折臂而成醫。俗之醫耶。盧斯文令公奉使將赴京師。索揮十短幅。作一卷以充行裝。余經此役屢矣。塵埃之路。寂寞之次。使人困頓昏滯。乃今爲令公羨夫淸風與之後先。所至開卷灑然也。行抵灤河以西有孤竹城雙節祠者。卸鞍一憩而展此。當有感會又別者矣。

余亦有石陽正所爲竹一軸。自盧斯文以下文。改而足之曰。京城地不宜竹。然余於平居。雖三兩叢。必有植焉。以爲庭實。今經兵火。無復存者。余所以益重仲燮之爲而卷之也。世猶多故。余且不能懷安於玆。其征旅也。則卸鞍晴樾。關門古驛。其退休也。則苔磯釣罷。稻陂行倦。余必以卷自隨而披展焉。時有淸風相尋。或至明月已窺。謂余未嘗一日無此君可矣。

送朴僉樞子龍奉使赴京師詩序[编辑]

余嘗讀莊氏秋水而歎曰。河伯望洋於北海。北海若比形於天地。人能若是。則知不足矣。爲可以進矣。有難之曰。河也不可以化海。海也不可以化天地。伯與若也。子奚取於進哉。余曰。余亦非以其所處者之可化也。由河而觀於海。失河之多。由海而觀於天地。失海之多。此爲能體道而其進無量者矣。莊氏固亦寓言而已。而余取者此也。今朴僉樞子龍公奉使將赴帝京。求余一言。余以向之說諗之而曰。我國在外服。號爲小中華。蓋有古仁賢之遺風焉。有禮法焉。有詩書焉。有列聖之澤焉。有先生長者賢士大夫焉。居是邦也。得於觀習興起。宜無所不足者。況如公生於文獻之家。才識夙成。遭遇聖明。年未及三十。而揚歷華顯。秩躋貂玉。以應專對之選焉。世恒謂少壯者爲年富。是富其方來也。今富如此。其名位之鼎至。將亦與之俱足。何不足之有。而他於艶慕焉哉。然去國而觀於天子之邦。可謂由河而海。由海而天地也。公將渡鴨江而西。流連遼廣。以屬之關。貫穿畿輔。以達于京。其間城池之壯固。士馬之精强。鎭堡之小大相維。山海之首尾相護。采薇之淸風可挹。屠肆之悲歌如故。漕堤危檣之如簇。譙樓遙列而如浮。至於宮闕之神麗。壇廟之淸閟。省曹之弘敞。街市之紛華。朝廷之揖讓。黌序之絃誦。鐘鼓旂常衣冠佩履之聲容數物。設官分職典章政事之規模節目。道德文學伎術百家之源委品藻。令人疏視而瀹聽。饜心而飫志。不暇自省其中之何有。而徒日覺新得者焉。亦不暇自識其身之何如。而徒疑與異世者接焉。固嘗謂學然後知不足。而不謂其觀然後知不足一至此也。爲可愧耶。爲可樂耶。因是觀也。而又反之學。將必眼目益大。心胸益寬。而氣象益有所養。推之事業。益可以有爲。余知公之進於足也沛然矣。公今少於顔回聞一知十之年。而期以夫子從心所欲之境。余又未卜其進果何至而爲足也。古人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夫行者。有十里而止者焉。有數十里而止者焉。則九十里非固近也。而謂之半焉者。以所期者百里也。以公之年力有餘。尙不肯百里自期也耶。譬公今日所登之程。往亦三千二百里。還亦三千二百里。卽不盡一里。非足也。夫旣可以足矣。而望公以國人。不以中國之人。且不以古之人。則是拘河拘海之說。而非知道之見也。非進道之規也。余爲公固異是矣。勉乎哉。如曰若嘗亦觀周。不一而足。其進幾何云爾則不然。余固貴公之年力矣。余之初役。已幾四十無聞之時。況後此則又衰矣。惡能有得而進焉乎。然亦私自點檢。四赴而四知不足矣。然公非余倫也。其收於一者。不啻優於四矣。勉乎哉。言旣。復爲詩。有所屬焉。詩曰。

皇朝治道隆。侔擬維吾東。以余飽觀光。千里無異風。尙有三四事。可恨類不充。上欲告我后。下欲言三公。自疑所見左。亦患進塗窮。公行爲相屬。重公敏而聰。且値中興政。因革方折衷。覃思耳目際。倘記余言蒙。所急在人材。畦畛宜疏通。財粟窄流行。何不錢其銅。瀆祭爽神理。重賦今民恫。原廟奚襲漢。觀德卽禁中。城邑付文吏。有警易驍雄。字牧與守禦。元來何必同。時王所立法。當以遵爲恭。況多對吾病。賢於良藥攻。行矣母草草。擷芳循其叢。一一求故實。言則底可功。歸來啓沃地。侍夜金蓮紅。建白有次第。鍊石期補穹。余衰會乞骨。棲遲一畝宮。何必自口出。乃伸區區忠。

李參贊見示楊天使簡帖序[编辑]

韓子曰。人聲之精者爲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吾東于中華。詩書禮樂。典章文物。無不慕傚。素以小中華見稱。其爲文辭尤近。在新羅高麗時。文學之士。往往入仕唐元朝。游從名學士。翰墨間多所穎脫。而得亦稛載焉。洎本朝本國。則雖無此等故事。而遇有詔使之至。必選文臣伴接。其緇衣之好賢。白駒之毋遐。率多相形於文字。則有累部皇華集矣。此皆文辭一脈無間之驗也。獨語言者。終不可相通。而對面須譯爲可恨耳。然語言自文辭況之。則精之粗也。精者旣以同矣。粗者有不能同。抑何足恨哉。夫以唐元朝名學士若本朝前後詔使。其與中國尋常流輩人語言。固自相似。然傾許之殷。聲響相應。如於新羅高麗文學游仕之士及我伴接文臣者。則罕有焉必矣。文辭之可貴也如此。然文辭至於詩賦敍述。則必或淫泆汎濫。醲郁英華。不能止於性情之當然。發見事理之不容己者多矣。近自兵興以來。東轅將相諸公弭節。動移時月。蓋上爲殿下以及當事大臣。亦各與其跟伴之官。隨事輒通簡帖。惟其出於衷曲。而切於機宜者。故款至而質也。約要而警也。得之良可珍重。亦容逐旋酬答。不煩而易孚。其賢於詩賦敍述也較然矣。楊子云。傳千里之忞忞。莫如書。況非千里而足之言面之餘者耶。不啻無間耳矣。楊子又云。書。心畫也。此幷字畫而言也。心固形於字畫。可不欲好耶。歐陽子謂古賢傑之士。必工於書字。此言初若可疑者。夫以歐陽子之文章。其論賢傑必類也。之所日游之藝。果安有不工者乎。故觀於書字。亦可以知其文辭矣。且如王羲之靑李來禽之帖。不過當時與人往復末事片言。而摹刻流行。至今如新。況非末事片言。而足以追古妙蹟。則其又傳之永久也無疑矣。皇朝都督僉事楊公以冊封日本副使。道由我疆。而自王京先正使南下。我右參贊李先生實以伴使行。初封議之成也。岦適奉國書。赴在皇都。以知遴使之甚重。其上客必用勳戚貴臣。而副乃求之徹將中。於其尤博而拔其一焉。可謂尤難也。比岦歸國。則兩使亦至館矣。上客所爲詩詞。頗出爲邦人誦詠。而楊公則人見儀觀之凝遠。防範之淸約而已。蓋不得其文采也。旣而入釜營之後。上客以倭情叵測。獨匹馬夜跳。而楊公處之從容。倭亦無變。天朝遙得其狀。有後命進正使。方已渡海將事矣。夫是事也。自訏謨之地。固已不能必其萬全。是非相半焉。然彼無故伐人之國。則震以大威於前。歛兇而聽朝命。則綏以大信於後。是於帝王之道。爲有辭焉。而旣奉使事卽不竣。蔑以復焉理也。以我國之人與賊不共戴之心。雖故有所不安於是者。而竊窺以奉使之體。則所歎服者。已有在矣。李先生。時楊公之在海中而還朝也。示岦以楊公簡帖一篋。大抵多從釜營中送先生館者。其文辭爲可珍重。如諸公有加。而字法酷效一王。庸可毋善而藏之。以圖壽其傳也。先生勉乎哉。先生屬帶大學士以滯外故見代。文辭固其能事也。用是爲楊公所傾許。畢露其所有。而使吾輩亦與覩焉。則先生力也。噫。邦人始又得公文采矣。然待先生有以張大焉。而乃徵岦言。岦言恐不足重輕也。

韓景洪書帖序[编辑]

吾高祖王父以布衣工書字。受知光廟朝。得祿食至折衝上護軍。家傳日記數卷。吾爲童子時。猶得省見。字法妙甚。不幸亡失矣。族祖直講公父子曁吾先考。皆以筆優場屋稱。然不甚業之以求至乎妙也。韓景洪。實直講公之甥孫。其出上護軍公。亦四代也。韓之先。故儒家。然無名筆。而景洪自知作字。便能立筋骨。比長。夢王右軍授以所書者再。由是自負。得其帖臨之。益逼眞。遂以額若眞若行妙天下。豈吾高祖流波血脈。曠四代未泯而發之外家乎。吾每與景洪語及此。輒以追感。景洪亦篤於尊慕。不啻若得姓者焉。夫書爲六藝之一。藝之尤者也。妙焉者。蓋不能世有。故無間貴富有力與有雅致者。必欲得之配以名畫。而藏弆以爲榮。景洪之爲。宜其奔走一國若中華之人矣。然嘗聞吳道子者。學書於張旭不成。去而攻畫。而吳道子之畫。古今稱絶。用是知書之難爲。非畫比也。況被之鴻鐘。以載烈象容。勒之豐碑。而弗朽是垂。其施用。乃與文章之作。竝其偉美。顧奚以書畫云哉。然今時文章。果有足與景洪書相待者乎。是未可知也。抑末世之習。貴耳而賤目。加以國俗惟地望輕重之。雖以景洪之書。或不免於瑕謫。景洪固無動乎中。而陽屈則有矣。吾嘗爲景洪恚之。以爲人見出景洪手。故得肆其議耳。設以景洪所臨右軍書者。入之金石而混傳焉。則果有能辨之者乎。蓋未始如文章之妙。在目擊之外。必以俟楊子雲者。而且不必見知如此。吁亦可異哉。然此乃景洪書之所以爲貴重也。若其草書。則雖吾猶疑若不逮眞行者。及見古人有草書難於嚴重之說。而景洪己自得之。良覺其無有不善也。然惟在下凡倫也。故有知與不知與疑而後信耳。一被上聖垂眄。則蘭亭繭紙。不待異代而遇矣。故其中年所肆力者。多爲宣取入內。而屢有好賜。至出內藏髹櫝縵硯一面。以賁利器。可謂榮矣。未知吾高祖於光廟朝。亦得有是事否也。景洪自慮年益衰。把筆益懶。卽天下雖有。而家顧無傳。近自裒閑中所爲尤稱意者若干文爲帖。將以詒後之人。要吾一言以識。吾亦欲其後之人知乃翁墨妙之有自來也。於是乎書。

山水屛序[编辑]

吾樂山水也。有聲山水于琴者。而吾聽之。則琴足樂乎。曰。然。然則是向也樂山水。而今也樂琴乎。曰。山水在此矣。吾樂聽乎此。乃所以樂山水也。吾愛山水也。有形山水于畫者。而吾觀之。則畫足愛乎。曰。然。然則是向也愛山水。而今也愛畫乎。曰。山水在此矣。吾愛觀乎此。乃所以愛山水也。古之琴焉者伯牙。而聽焉者鍾子期也。世談之至于今不衰。獨未知伯牙之與鍾子期爲何等人也。今畫焉者。乃李興孝其人。興孝者國工也。而尙書李公及其生也。使爲之而藏弆之。旣其歿也。而裝飾之以屛左右。而閒居則觀焉。有以見公所取者能初不以其人。而興孝之受知。亦可謂難矣。屛有空焉。以要鄙人敍述。因得而觀之。其峯巒之崷崒。洞壑之窈窕。樹老而石蒼。瀑壯而溪駛。寒暑煙雨雪月之所變。虹橋飛檻之所凌。往往有人跨驢馬往來。隨以酒具。或倚船而捻笛。或臨流而濯足者矣。對之怡然融神。而怳然不自覺我身不與之岸巾垂袖於其間也。又足以見公之愛是畫也。自其山水之愛深且眞也。而與夫樂峨洋之絃者。殊託而一致耳矣。噫。舁,逢蒙。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自爲弓。而用倕之弓。倕之爲弓善也。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不自爲車。而用奚仲之車。奚仲之爲車善也。今公以天官冢宰而帶大學士。實人物之銓衡。而文章之宗匠也。將推夫愛山水取畫者之心而爲之。則其事業之盛。鄙人不能量矣。且聞之。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韓氏爲人引之而曰。仁以居之。智以謀之。鄙人輒忘其僭。爲公復效是說。而特爲當世慶公之道大行也。遂書此而歸之。

送管押使韓子善令公詩序[编辑]

朱紫金玉以華其身。行則辟人。自有道者藐之云耳。亦士之所願欲也。然世之去古而今。非一變之積也。上而疇咨。益以不博。下而親讐之擧。益以爲難。是其用人之道。可知也。由是士得所願欲。以燭耀一時。誠有使人榮之者。亦誠有不足榮者。亦誠有不止於不足榮而顧足羞焉者也。就國制言之。自正卿以上。非有恩旨及有廷推。不可得。若小卿之列。下大夫之秩。小卿以上。當是上中大夫。則以稽古之力。拔萃之科而得之。亦一塗也。此雖不若尙德之尊。而士論尤以爲榮者。誠以世道然故也。況自兵戈以來。酬賞猥雜。名器日輕。其榮在此而羞在彼。豈不又較然矣乎。吾友韓子善氏自幼有文章。蓋得之家庭。而從試於有司。屢屈而晩成。其中重科。則由上士例得進秩通貴。俄以聘使赴京師。庶乎其榮耳矣。吾雖無似。嘗謬有文名。早取科第。而其躋于下大夫之秩。則以治邑之最。若小卿之列。則以乞師之役。夫藉譽於人與因事之急。非初心之所幸也。子善氏旣幸于下大夫之秩矣。而國家將復平。上必親試儒臣。則自三品官以下。例也。子善氏可以復幸于小卿之列。以重其榮焉。吾與子善氏故同業也。而獨所得非其所幸。不足以爲士榮。惡得無羨於子善氏乎。若自此而上。非才力所及者。則聽其倘來而已。非吾與子善氏所當知也。子善氏。聲華綽而位望約。今其遠行。或有爲之欿然者。故吾爲是榮羞幸不幸之譬。以敞子善氏。且有詩。詩曰。

伯仲承家千首詩。髥翁道氣我尤知。海中三島去何阻。天上五城遊獨奇。丹鳳由來朝闕處。靑牛誰識度關時。東歸會見鯨波定。自在扶桑浴日枝。

贈都總攝嚴上人詩序[编辑]

前十三年間。余以公事西出。憩高陽之正因寺。遇一行僧。年甚少。端秀可愛。余爲之詩其卷。旣而不復記名。心獨不忘其爲人。亦頗念所爲詩者曰。雙眉已了汝。一笑似平生。問字翩翩喜。談山咄咄明。道存妙香嶽。親在首陽城。去意難牽挽。臨岐空復情。五所云者。其師靜公。卽道之所存也。公今無恙。猶在西嶽。爲一世宗風所歸。則斯人之有得於方丈者。亦可知也。余生平記有僧名。不一而足。獨忘於斯人者。所重尤在於內。而外之尤輕。宜也。余取次爲詩。百不能念一二。而獨不忘斯詩者。詩道其人之詳。不忘乎詩。乃所以不忘乎人也。厥後余出入中外。不得與斯人再遇。亦不聞其所成就。未嘗不往來于懷也。洎壬辰以來。國家急於兵食。取之勸借。繄空門爲多助焉。而倡帥之事益殷。則不得不官爲名稱。於是八路各有總攝。必擢良能爲之。而擧國之中。置一都總攝。益加恩奬。授以僉樞職秩。則又其傑然者也。今嚴上人是已。上人之以嚴名。自始未之有改也。而余至于今。猶不知上人之爲余所遇而愛之不忘焉者。無他。不記其名故也。然玆者。上人訪余于西都之旅泊。則其貌以少長之變。初若不類。而俄若可認。遂相視一笑。語及之故。則其所成就而有之。無毫髮可驚異者。是余于上人。所重在內者。十三年如一日。而名失貌生之無足云云也。嗚呼。余豈知人者哉。今國中緇流。以千萬計。而拔其尤爲一人焉。必固有以過人而動人者矣。國家用僧且如此。而游談之士以爲今日戰守將吏無其人。則余不敢信也。余旣以是謝上人矣。後旬有日。上人又訪余告行曰。貧道方以廟堂指揮。收募錢糧于兩西。昨復捧檄。領衆南赴天將麾下矣。余因勉之曰。上人旣以任國事。受國恩矣。何彼此之異視。古人有言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謂其怨之深故報之必也。國家雖倚天兵聲威之盛。而三戶之義。終在國人。今廟議必出於反本之見。將不獨上人之徒行矣。勦讐賊而成功名。此一時也。上人勉乎哉。夫以余之終始愛上人。而方其赴危難。不以爲憂。以爲勉焉者。是余之厚愛也。仍用舊詩韻爲贈云。

暫遇年方少。重逢面卽生。幾乎與名失。取者在心明。手下齊千士。胸中儼一城。知人幸不妄。最是急君情。

鄭先生養一懷思杏園序[编辑]

國家自遘壬辰之禍。都邑不守而僅復。陵廟灰燼而丘墟。下而士大夫。不能保其松楸桑梓。而無復有生理者。蓋不足言也。余今重以罪廢。展轉糊口。寄於西都。而先生管驛大同一路。治在城中。尙有吏卒。足以給使令。日月之入。足以濟十口。視余孑孑而屢空者。則可謂不侔矣。然相與語。戚戚若有求而未獲。有歸而未至。殆無以異余者。因曰。吾于安城。先壟也。田廬也。雖蛇豕之所未𦧟也。而七年繹騷。物業盡矣。當此時。官無庳。義難捨去。去亦無以自全活。顧吾豈一日忘哉。吾居故名杏園。亦正索然矣。然願公之慰以一言也。余泣而應之曰。雖余也。獨無猶夫杏園者乎。先生之思。激余之悲矣。然先生之有杏也。豈必如午橋莊之一百條。朱陳村之百二十里。而感其榮彫之變哉。先生之于園也。安知不如董仲舒之三年不自窺。列禦寇之四十年人不識其居者。而睠言在懷。如是其不已者。果何謂哉。昔有象沛而設新豐。寓鄭而榜蜀舍。與夫晉絃而南音。楚病而越聲。此人情之不能以所處而不同者也。先生焉能以一官爲家。而忘其非思乎哉。然幸玆者。天心悔禍。狡窟自空。畿輔之間。當先按堵矣。先生雖未遽去官。明年上冢之節。隨例得告。可以一歸。香火展餘。徘徊指顧曰。某樹。吾先人時所種也。吾童子與書生時所封殖也。就有枯査生蘖。數點幽花。足爲依然。而無亦不必爲之傷。惟自較前時幷與四尺之封。患在不能復護。則已愈矣。余旣曰余獨無猶夫杏園者乎。而余歸又可以早矣。所以爲自慰者。亦復如此云。

送宋僉知赴高沙里鎭序[编辑]

文武不喜相與交。其說有二。曰業不同也。曰勢相嫌也。惟其業不同也。故飭縱之習殊。而介閙之趨異。宜其不合。而有合焉者。則必苟而已。其以爲勢相嫌也者。涉市之可惡。而近要之足羞。宜其相避。而不避焉者。則必究於洿矣。乃今有無所不可合。合不爲苟。無事於相避。不避不洿焉者。吾與宋君交是已。飭與介。雖若儒士之常。而有心於矜持者。所自範耳。若吾者。無心焉久矣。身且不離於塞市。於何有。君雖武弁人。不見其縱與閙也。而不肯要諸人。則其天植也。然則吾二人者。傾蓋而若舊。始於參差而歸於爛熳。不其宜耶。況吾方以罪廢。旅食西都。而君以選兵將。樹牙玆城中。居止適近。還往以時。空谷跫然。喜又不可量矣。居無幾何。朝廷遷君于西界之僉節制。將行矣。使吾惘惘然有兒女子之戀。且吾二人。次第及衰矣。不知一分之後。造物者復借一遇之幸乎否也。抑因而有所感焉。今之建旗鼓長藩臬者。皆君後輩。不知如君者。果在試然後已焉者耶。得非君爲己則趨習不羣。而甘於寂寞。於人則不肯有所要。而樂與如吾者交。職此之故耶。雖吾也早晩例蒙敍復。而無心於矜持。任其身之塞。猶夫人也。以此言之。吾二人之前途。可揣而知矣。玆者。寇賊已退。疆域當益寧靜。白頭相待於山南水北。漁獵倘佯。以畢餘生。乃幸之幸也。君以爲何如。

送韓贊成謝恩正使序[编辑]

專對之才。自古以爲難。況我國于天朝。雖名外服之臣。而世惟忠順。地則密邇。休戚常相關。受撫視如一家。自聘賀修故常之外。行李之以事往來相望焉。其有奏陳事情。則難其事而使之難。固也。如謝恩而已。則事若無易難。而視其輕重。重必重其使。此又使之難也。我贊成韓公。前此從使者一。奉使者再。皆奏行也。物論已歸其難矣。今以天威之下。賊窟已空。恩汔再造而有謝。則謝之莫重者也。一二輔臣當赴矣。而相繼在道。屬耳公由八座。命陞貳公而行。其難也何如哉。有難之者曰。此說徒知今日之行。以重其事故難。而不知實亦有難焉。何則。向之對賊壘者。天將也。天兵也。戰聲功實。我人不能窺其詳矣。而廟朝喜謝价之至。必當詳而問焉。恐其掛一萬漏也。此獨非難耶。愚謂曰。不然。是戰也。天朝文武大臣實莅之。敍功之奏。當也上矣。我使但奉謝恩章耳。何恤其問及哉。非所知者而以爲知。亦非使臣道也。是與夫奏陳我情之行。惟恐不詳而對焉者。不啻不同矣。知不知同不同之倪。而審其所處焉。此則難之所在。而非彼之爲難也。我朝今日豈少卿大夫。而必擢於三赴之餘。誠以其選之難而將無其難處者矣。難之者乃定。贊成公適遇不倿於道次。而命之一言。遂列此以奉焉。

留別朴秀才序[编辑]

余旅而西泊也。與朴秀才相遇。秀才在問文字之列。病不克卒業者屢。其病若由受氣弱者。少失攝則少作。大失攝則大作。秀才若以爲一生患者。尤自傷不復能自力其所爲。余告之曰。子其將去病而後衰者乎。子其將成就不但文字之間。而深於學者乎。秀才以謂余相慰而言也。若不信然者。殊不知夫自知受氣弱者。則凡可以損氣。如避水火。水火不能損。蓋未見物有不損。亦不益焉者也。彼自負其强者。則凡可以損氣。如狎水火。以試其不可鑠不可沈。亦未見物有入水火終不鑠沈者也。抑嘗有聞於程子矣。氣以弱故得完遲。亦以攝故衰未遽。視夫凡人早完而不知攝。卽完時。是竭時也者。其果孰多乎。若夫讀書爲文。亦繫乎氣。强者常務多而矜速。弱者則易是。然讀書貴不汎。而爲文貴不浮。此固非彼之所能。況不志乎學則已。志乎學則書與文而已哉。操存涵養爲事。在於心上。以復天之所以與我。又必知靜而不躁者之能得也。獨不觀孔門之傳道者乎。不在夫子路之勇。而在夫曾子之魯。魯雖非弱之謂。弱而從事于學者。誠近乎魯矣。余所爲不憂秀才之弱。而以爲慶也。秀才勉乎哉。余將東。而秀才後求一言之留。未暇以他而以此。

書金秀才靜厚願學錄後序[编辑]

以寡問於多。以虛問於實。蓋將以求益也。今子日多而余日寡。子日實而余日虛。何所求益於余。而來相問之殷耶。豈或以生熟之有間耶。余非才過人而熟也。特以年故。爲可以熟。熟必衰繼之。余方悲及於衰矣。然余實未純於熟。而猶有生者存焉。未及七十。皆進之年也。余用以自慰。子非才不如人而生也。譬之。白初受采。而甘粗受和。將無所不可入。生非所患而所可喜也。以余慰之。且足知子喜之無窮也。抑生亦有二患焉。曰可易熟也。曰終不可熟也。可易熟者。趨卑而不之高。期近而不必遠。由之小成。何足觀乎。終不可熟者。汎濫而不知節。崖岸而不肯平。童習白紛。猶夫人也。然論其病痛。不在汎濫。而在不知節。不在崖岸。而在不肯平。此又不可以不審者也。今子示余以願學一編。其去夫可易熟者。則不啻百千等。而視於終不可熟者。亦己逕庭矣。何問於余而爲得哉。歸而求之黃卷中。當有餘師焉。

送柳西坰赴京師序冬至兼陳奏使[编辑]

我人之遊于中國也。人之送者。必勖之以求觀夫未觀之地之人與夫未曾觀之書。此固遊之所願欲也。今公之遊。不一再而三也。吾將何以勖之哉。以地而言。則自遼而關。關而畿。畿而京。大野長城山海津途之形勝。宮廟朝市。尊嚴而壯麗。蓋已在而飽觀耳。因而究其規模制度。與我大小不侔而有不同則固也。抑或可以同而不同者。如治民治兵異其官。每城中各設衙門焉。太廟與社稷竝建于禁中。而原廟之制意。可兼而存焉。此其尤者也。講而求之。觸類而長之。及我中興容有沿革之日而歸。則建白行之。未必非賴於觀夫未觀之地也。以人而言。則燕趙之士。有戰國時悲歌感慨之遺風。而自漢已來號爲天下精兵處。﨣﨣皆干城之才。無間乘障與遊肆。可取次逢也。至於經術詞華以翅英於南服者。皆聚輦下。揖讓周旋。而黼黻笙鏞乎皇王之道。望而可知其爲人。幸或接其辭氣。而訪其操履。雖未必賢於黃卷中尙友。而身親遇之之樂則加矣。況人者。愈出而愈新。不得以累見而怠於挹也。獨願聞文而不愛錢。武而不愛死。能是者幾人哉。書其名行以歸。使我人皆知之。正此安危無仗之際。有以激而勸。乃所以貴乎觀夫未觀之人也。若以書言之。我東素稱小中華。自六經子史。可觀之書。宜無不至者。而如公博雅君子。又安有未曾觀之書乎。如或有之。則必志怪若杜撰之屬耳。此則非所必觀也。第今兵火之餘。公私藏書具亡。之京師也。不能不汲汲於求書。然請必求其可觀者而已可乎。且公方以文章。負宗匠之望於一時。其所求書。尤必以爲文章也。夫文章得如韓子,歐陽子。可謂能矣。若柳子厚則歐陽子以儗韓子而曰。與夷夏何異。柳固不足倫諸韓。然亦不可謂不能文者也。韓自道其爲文章。上規下逮凡幾書耳矣。柳自道其爲文章。本之參之凡幾書耳矣。韓柳於書。何所不觀。然其所用功而得力者。則在此若干書而已。歐陽子之文。蘇子瞻序之而言。論道似韓子。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太史公。詩賦似李白。亦足見其於六經而外所得力之尤者在此等書耳矣。王介甫常譏歐陽子不學。此若以爲所少者博記也。然信可以此輕歐陽子哉。韓子於禮樂之名數。陰陽土地星辰方藥之書。一則曰。未嘗一得其門戶。二則曰。今幸不爲時所用。將試學焉。是於書宜有先後焉者。不亦明矣乎。由是言之。今求觀夫未觀之書。則公果可以省事。而日者奉話。欲公於留館之日。却取韓子文一帙而更加溫熟焉者。意已有在云。復有詩一章曰。

匠妙詞林館閣宜。頻年萬里問何爲。常行故自餘人可。別奏端須幾事知。九日黃花明去路。陽春白雪媚歸時。三之謂甚誰能四。笑我賢勞贏得衰。

送李應敎綏祿赴都體察使幕府序[编辑]

國家受兵十年已來。亦不能戰。亦不能守。自有識者皆歸罪於民心。民心離而不可合。怯而不可强。而使之戰焉守焉。果已難矣。然而殊不知前則有所不能罪民。後則民又可以無罪。盍嘗求之孟子之說乎。孟子以亞聖之智而老於戰國之世。知兵之說者。宜無若孟子也。鄒與魯閧。民莫爲有司死者。而孟子對其君之問。則不尤民而尤有司曰。上慢而殘下也。民今得以反之也。而又繼之曰。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今之爲有司者。能賢於鄒之有司乎。而國家之仁政。容有未達者矣。是惡能罪夫民之離而不可合哉。然今民所嘗倭兵耳。非唯當戰陣者受鋒焰。無問戰與不戰。幷與其父母妻子而薙獮之。彼雖無爲君長之心。亦決無觀望之計。豈復如始者不欲戰哉。然而不可使戰。是必有故焉。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也。蓋以爲地利具。則雖有得天時者。不能勝也。又曰。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則足以見地利具。而後人和可責也。地利不具。民雖欲毋去。將奚所守哉。使守有所可恃。則雖其戰者。亦身獨戰耳。父母妻子固在守中。未必能爲君長死戰。而能爲父母妻子必矣。然且不免。則其所甘心也。否而父母妻子不知所歸。今日身戰死。而明日父母妻子遇劫死。彼其方寸先亂矣。古之君長者。雖如文王。不過得曰民之父母。亦極言以類之耳。今顧能使民獨爲君長死。而忘其父母也乎。於是眷戀逋竄不暇計。其終亦不免而已。是民之不能戰。因於不能守。不能守。由於無所可恃。而向之離而不可合者。今則怯而不可强也。至是。民爲可以無罪矣。然則今之計如之何。孟子爲滕謀齊楚之患曰。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不去。則是可爲也。今雖未遽有以使民效死。而繫之以保其父子之心。足以不去。則必也城池矣乎。或者以倭兵之來。城已不能爲固而怠之。然亦不思當時駭於邊之不戒。而內且不守。棄其大者。而小於規規焉。固已不能無失於在我。而敵持之以久。竭所爲攻如倭兵者。亦罕有耳。況今日之虞。方在西北。而西北虜之爲勢。苟有城池。自可遮截。第據上國邊形。可明其然。而非有城守。直與之戰於原野之間。則以吾徒步技擊之兵。無能爲於鐵騎之衝矣。往時。我國武夫從使臣出遼路者。遇虜圍城。用一二勁箭。却數萬騎。至今有名。然亦因城而能爾。此一驗也。今設令奴酋用兵。異於他虜。然必不如唐太宗兵。而吾獨少一安市城哉。且如平壤城者。京城之貳也。誠豫守之。當不止爲一方地之重。一面敵之備。苟少有長慮者所及也。而以爲遽難治完乎。則營府物力之粗全。輟它不急之作。無甚難爲也。以爲大而守不足人乎。則苟旣完耳。緩急幷之以湊集之人。不患不足於守也。然而莫爲之料理焉。如餘城者。尙復可論乎。而雖有束練戰兵。果可有益否也。此在當事之位參之思議焉耳矣。弘文應敎李君從事體府。過岦于旅居。求一言道其行。輒敢以區區謬見。願備臺裁者。錄奉焉。

書李芝峯令公安南使臣唱酬卷序[编辑]

余於甲午冬。奉使京師。與琉球國人相遇。其使臣年七十有餘。則以爲稀年之人。道海陸累萬里而至。將事於天子之庭。其國之遣之也。豈特取其堅悍不衰而已哉。必其有以過於人者也。譯而與之語。問其山川風俗之異。亹亹不能捨。獨惜其矇於文辭。志不能相通耳。今從芝峯先生。得丁酉冬北行中一錄。乃與安南使臣唱酬詩也。所謂使臣亦年七十有餘。是又銅柱之外跕鳶之鄕之人也。而奉其王之虔以來。徼復天子之業命。且其所爲詞律。庶幾乎華人之爲。以先生之大雅而不鄙夷。與之迭發而相宣。山川風俗之異。不憑於譯。而了了如東西州然。想其目擊心喩之間。落地兄弟之歡。視余所得。可謂尤多矣。噫。琉球雖小也。其國之人才。足以濟其國之用。況安南非琉球比也。寧又不足於人才。而皓白望八之人。必勤以事耶。夫七十致仕。古之制也。無乃二國裔而未遵耶。或其人能爲有無。而不可聽其去耶。第非政事之謂。而使之當跋涉之勞。則非復優老之道也。然今以我國觀之。仕而不待年至。而衰不可事事者。比比而有。在夫其人則違盡瘁之節。而足愧於二國之使臣。在夫用舍之地。則積薪之譏歸之。而二國之使使臣之不如也。先生負當世之重。余欲以是講之。姑書此而歸焉。

韓景洪受賜東宮珍菓序[编辑]

韓子以書藝絶倫。受知上位。處之畿郡。以便時奉敎馬。居一年。有詔使先聲。遠接使啓請從行。爲備王人不時之需。蓋子之筆迹。先已播問中華也。卽命解郡符遣焉。西而過岦于柳京之僑寓。詑曰。來日拜辭。東禁見賜柚子石榴諸品。榮溢涯分。願得一言記。庶薰肌浸骨之感有以形也。岦歎曰。盛矣哉。古未嘗有也。子之藝信奇矣。以此前後荷寵錫於明主。不可勝紀。而靑宮又復鄭重焉如是。夫人以其業徹宰相。古猶以爲難。況於日月之高兩作之明。而得以爲知己耶。果榮乎耳矣。古之帝王。失於種種玩好。以傷志害政者。史不絶書。獨吾君與儲君乃所玩好。在於翰墨之間。而常所命書者。不出於聖賢書訓。凡可以養性資治者。此豈不足以爲一國之大慶也哉。嗚呼。子之拜是賜也。悲動於陸績之懷。喜分於方朔之遺。生惟沐芳而忘飢渴。死當結草以報恩私。天地有涯。此情豈有涯也。如岦者衰且流落。一歸難期。嘗新則每有後時之媿。如臭則不免離羣之嗟。把筆悵然而已。

權信川慶筵圖序[编辑]

孝子有三願焉。曰願親壽也。曰願親之養有以豐也。曰願有以榮親而樂其志也。今權侯奉母夫人。年旣踰耋。起居無恙。可謂壽矣。由上舍生入仕。歷典數邑。以百里爲養。可謂豐矣。晩登大科。適其新拜郡守之日。而恩袍賜花。請客設筵。以承顔色之樂。可謂榮矣。然使侯妙年已占科第。則雖其身享早捷之名。快士子之談。而母夫人方且中年。一歡笑已。便爲常事。乃及喜懼益深之年。人事日謝。無可强意。而不能復有光華之具。新異之覩。顧何以樂之哉。使侯必待科第。而後仕以至專城。則雖固無所屈意。優於俯取。而數十年菽水之奉。亦己有所不堪矣。然侯果能斟酌進退於其間而爲哉。況尤不可億而保者。親壽也。是皆侯之得於天者。而非人所能希慕也夫。抑又有難者二焉。蓋自壬辰以來。國事草草。苟完於兵火之餘。設科取士。不克以時。衣冠文物。十不復一。而士大夫家雖在閨闥之內。常若不知稅駕之所。於此之時。方將迎侍于便郡。而新恩適亦至矣。樽俎伎樂之燕。雖若少歉於平時。而惟此得以行之。其不寧以慰而以樂焉者如何耶。且侯。陽村公之八世孫也。陽村之後。世以官位科第繼聲于時者。號爲最盛。獨派于侯家者。有官位而無科第。今侯始兼而得之。若以伸夫七世不得題名黃紙之恨。是侯之孝。不止於親。而達於祖先遠矣。嗚呼。三願之遂也。二難之幷也。凡在相識撫是圖而爲侯賀者。將相繼而有作。爲大卷。又別爲卷不已也。後數年至今。侯爲縣令龍岡。龍岡視信川尤饒邑。而縣令下郡守一等。以侯進塗旣闢。鸞棲有所。而惟便於養。不問其他。是其固願而倍難者。又可樂道也已。

送鄭夢與公赴京師序謝恩使[编辑]

士之物於宇宙。靜則欲動。動極而欲復於靜。常情也。然動若或有使之者。而至於四方之遊。上國之觀。則可謂極矣。而得之其幸也。攬之數千里之外。而存之一室之內。乃所以貴夫復靜。而爲之雖若在我。亦必素有其具。非江海之遵。則山林之託。而人人之所難也。今鄭斯文夢與公奉使如京師。前行。要岦送之以言。岦未得所以爲公言也。一日。就訪于其所。目其所有事者。非行李之爲急。而顧多退居之需。岦怪而問之則曰。某薄業在淸州。亦有容膝之築。寔先妣之兆側也。而先時先考之兆。卜失其臧。在畿之僻。某不得不經營移葬。以就同原之吉。倘賴天之靈。今年竣使事。明年遂私計。自是得以藏拙於松楸之下矣。岦以向動靜之說諗而歎曰。如公可謂得士之幸。而無人人之所難者矣。玆公出疆而西也。道遼野之脩夐。而吊夫令威。已後城郭人民。又幾何變。航三义而回首。感其山川謠俗猶有與我同者。按楡關之故。而知長城因之以拓。笑嬴氏之徒事於遠。而終古有賴。或者有相而爲乎。北平飛將之所守。漁陽逆胡之所起。而今適爲畿輔之形要。冀之馬多天下。代號精兵之處。而馳騁出入。果有足觀。燕趙之士。悲歌感慨。其風聲氣習。卽屠沽之間。往往而在。日月爭明之大義。天地無窮之正氣。蓋禮采薇之祠。而行於柴市。令人激昻而增傷。潞河之檣如簇壯。貨舶糧舡之四至。而由之崇朝。以達朝陽之門。則宮廟之猷嚴。街肆之夷達。省曹之宏敞。詩書禮樂之洋洋。衣冠車馬之粲粲。聖祖神宗之所規模。鴻儒碩輔之所笙鏞而黼黻。觸遇駭眩。不可殫紀。而直自覺眼孔益大。胸次益寬。虛往而實反。如是者豈不足以爲遊觀之雄乎。而幸旣得之。然此極動之道。於氣有助云耳。至求之於心。則未必有得焉。其惟復靜乎。公復命之後。因有丘壟之事。乞恩解官而歸。服已。行止久速則由人乎哉。若其翳然林水。必有足以棲遲。蕭然開徑。必有足以成趣。曠然眺望。必有足以舒散。而圖書於左右。人事之日疏。擧足以靜養其心。而心固不欲如枯木死灰。然必其氣之得於遊觀之助者。與之厭飫優游焉耳。至是或不自知幸者耶。難者耶。其可樂否也。然會亦不免爲蒼生而起。則其施用之有自。功能之有成。如何哉。岦早晩承公之敎。賦公之居。則宜詳其境。而第此志也。奉以爲送行序。復有拙詩一章曰。

海隅物色重光日。天下謳歌兩聖人。使節方旋箕尾野。朝槎直向斗牛津。漏殘鳳闕求衣夜。明動龍樓問寢晨。想達君忱如咫尺。春官奉詔勞陪臣。

申同樞慶壽圖詩序[编辑]

生而至于八十。高年也。爵之至于宰樞。異數也。雖以孝子之爲親。自負米至列鼎。凡以爲奉。何所不欲致者。而惟高年繫於天。異數繫於上。竭其心誠。有不能致焉。幸而得之。則宜有酒食鐘鼓之設。以承其榮而導其樂。此人子之至慶也。學優而取大科。行完以登膴仕。則人子若可以自力必致者。而亦人人有不能焉。幸而得之。以其簪纓賓客之盛。助爲榮以足之樂。此又老親之至喜也。高靈申公年踰耋。身尙健。自始仕爲五十餘年。謹畏如一日。歷典百里。去而民歌思之。積德有報。疇曰不然。大臣以聞于上。由通政進嘉善。俄拜同知中樞府事。他以耆老爵者莫望焉。男戶曹參判湜。承政院右承旨渫。爲設慶壽宴於私第。初用上年十二月日。再用本年四月日。序諸耆老一行。序公孤列卿一行。呵擁傳呼。溢於巷陌。朱紫金玉。交於筵席。屬國家新去亂。上未復盛擧。雖不可以大張伎樂。而粗有絲肉之奏。以相樽俎之事。不害雁行婆娑。以追斑衣之舞。酒半。在座有起而獻者曰。使我公前此數十年。則下壽稀年。不足爲孝子之誇。後此數十年。則鮐耉期頤。孝子亦不欲勞以會客。願以此時。盡吾屬之觴。有進而侑者曰。使二郞君前此數十年。則諸生郞官不能多致長者車轍。後此數十年。則次第杖於家鄕。而位於廊廟。執子弟之禮。不免少衰於步趨。願以此時盡孝子之觴。又有酌而祝者曰。我公生長老於承平之世。而享壽貴於中興之年。二郞君之寵用又未已。家與國同休。運其旺乎。願盡此觴。永毋替此時。公於是不厭獻侑之多。而二郞君與拜祝詞。蓋極歡終夕。繼以秉燭。公倦。客乃以序而退。參判君承旨君。自奉初宴。已命工圖畫其事迹。頗得諸學士先生所爲賦詠。將成大卷。而以岦叨參後宴。見屬以序文。岦於同樞公。故同里而故人子也。先人前公二歲生。而下世已三十六年矣。歎羨悲感。不能爲懷。抆涕拜而書詩曰。

孝子由來惟愛日。老親寧可不知年。春樽未待椒柏後。夏宴還宜櫻笋前。彭祖春秋率八百。蟠挑華實仍三千。故應仙算自長久。至慶常如新奉然。

送李正郞子敏湖西試官序[编辑]

謝疊山集古人文章。而用七字爲卷目曰。侯王將相有種乎。蓋借吳廣之言。以揭示學爲文章者無人而不可能。甚善諭也。然如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在古則然。而談人物者率曰。有乃父祖風。亦有酷類其舅者。至韓子銘孔氏去聖人卅六世者曰。其尙類也。莫之與倫。氣類之說。誠不可廢也。鳳生而鳳毛。豹生而豹斑。玉之種而璧之生。物亦有是。況人乎哉。況文章乎哉。謝混諸父子文義之會。雖一時高流。莫敢造門。王筠家七葉人人有集。遠過崔氏雕龍。如是者。其作當如神仙中人。骨法自殊。非煙火食者所能髣髴也。國朝以來。以文章占家數者。容齋李公挹翠軒朴公。適會同時。而邁絶前後。挹翠年未三十。而死於士禍。然其已到者如彼。容齋早儐華使。久典文衡。其所彰施。可謂無贏。而鄭湖陰公之所沒身嘆服者也。今吾李正郞子敏。實容齋公之曾孫。而挹翠公之外曾孫。觀其所爲文章。則挹翠之淸潤秀發。容齋之典雅老成。蓋已各得其似。方進而未已者也。上年以遠接使從事官。往來江上。一行推其穎脫。今又以行臺往試鄕擧生于湖西。亦斯文重遣也。將行徵余言。余以向之說歸之而曰。挹翠。戚矣。容齋可趾美也。子敏今如此。儐華使。典文衡。自此其始矣。抑余有感焉。湖西一道。先時文獻之鄕也。如淸之鄭。韓之李。不一二姓。而在人耳目甚盛。乃邇年間。變故踵生於道內。豈文獻之風衰。而氓俗不善由之也乎。臨試必得其文可觀爲文獻家之裔。而在野者進之于朝。庶幾再篤世臣之義。而率新一道之心。使人人毋妄稱吳廣之言。而爲踰犯之歸。亦不妨存疊山之諭以學爲文章。果不必有種者能之。而種之自我。則今亦猶古也。如是可矣。子敏以爲何如。

送林佐郞𢢜舟師統制使從事官序[编辑]

吳起有言。舟中人皆敵國也。亦足戒夫今日尸舟師者乎。曰。不然也而近之也。彼爲魏侯言。君失德則人不附。卽同舟皆敵。以況其外云耳。今之舟師。調千萬人而載之。以浮以泊。以當勍敵於不測之洋中。殆所謂置之死地而又甚者也。設有叛去之心。末由矣。尸此者撫之而已。奚敵之能爲。吾故不然。惟夫不能使人之多寡與舟稱。舟之利鈍與人謀。而且頡頑軍費。自肥而羸下。使人人望敵知必死。不知戰而生。雖其身不暇附敵。而其心寧及我皆亡。則謂之敵亦可也。況空地上之丁壯而敺之海。敵雖善劫。不能也。束舟中之丁壯而受其敗。敵雖善襲。不能也。如是又適足以爲大敵之資。吾故近之。今有能得吾說而存戒焉。必有以易此道而爲必可以截敵毋慮乎。其越鯨波而爲患。復安有舟中敵哉。朝廷新拜舟師統制使李公。中外咸謂是必能寬南顧之憂。而吾友林員外以材進士。先己充從事官。告以將行。輒用此說爲贈。庶其持獻于牙下云。李公名慶濬

國舅延興府院君第燕會序[编辑]

萬曆三十年。我正倫立極盛德洪烈主上殿下。旣冊新王妃殿下。以七月壬申。親迎入宮。正位後八日。國舅領敦寧府事金公以會冊使幷朝臣。聞有旨宣醞。於是領議政李公,左議政金公,右議政柳公曁宰樞若干員。詣皇華坊之私第。中使以宰夫之具至。陳于廳事。主人若賓。皆拜恩序坐。宣勸之爵必卒。繼以無算爵。旣而設主人之燕。具獻酬之繁。加於常儀。酒方行。有觴而言者曰。詩曰。君子萬年。景命有僕。其僕維何。釐以女士。而其說以女士爲女子之有士行。蓋閨房而有士君子之行。必其得於家法之美。而求家法之美。孰賢於學士大夫之家哉。然國婚自祖宗朝。槪取之巨閥世望。而學士大夫顧希有焉。今我王妃殿下。出淸德名家。而國舅公又妙選學士。可謂事之尤異。而卜椒掖之肅穆。必于外家之謙謹。此在往牒之明徵也。大禮旣成。國舅以同朝燕。雖或故事有之。而今日簪紳之會。不啻其特盛者。亶不以此耶。賓皆拜。主人答拜。又有觴而言者曰。傳曰。摯,疇之國也由太任。杞,𰫷由太姒。齊,許,申呂由太姜。此若專言家之所由以福。而太姜,太任,太姒之嬪于周室。國之福由之。又何如也。今我王妃殿下資於家訓。以弘母儀。家獲令善之報。而國亦藉以尊安。夫誰不願。而誰不曰宜耶。賓皆拜。主人答拜。又有觴而言者曰。詩關雎之二章有曰。窹寐求之。至於展轉反側。言文王求淑女之勤也。其三章曰。琴瑟友之。又曰。鐘鼓樂之。言文王得聖妃之。以喜以樂也。今我聖上殿下以壺位久虛而徽音升聞也。其求之勤。得之喜樂。宜一似於關雎。凡我臣于。雖不得同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焉而美之。而卽其門闌而得焉。足以喜我君父之喜。樂我君父之樂。況關雎之應而麟趾。房中之樂而邦國。繼自玆會。洋洋歌舞於天地位萬物育之中。曷有紀極耶。賓皆拜。主人答拜。旣終燕。主人領府事公以命岦曰。盍敍諸。凡諸公有以貺某。亦未必不有以規某也。得終始毋替斯言否。將績請諸公形于詩者而自式焉。是年月日。謹序。

彰賜亭帖序本以亦恩二字名亭[编辑]

五峯李先生儐接顧,崔二詔使。旣又伴送至境。回以其所得亭名語若詩。裝成一帖。屬岦曰。宜有敍。庶同朝繼而有作也。岦奉卒業而言曰。外諸侯之人。入覲天子。其有錫賚。恩在行役。而歸以爲求田問舍資。則亦恩也。數千里山河。化亡爲存。無非帝方。恩在擧國。而得以私夫一丘一壑。則亦恩也。先生以名其亭。亶用是說。未見有不可者。然事故勞遠人則有。而彰是賜也。足以誇耀於鄕國。物非賁丘園之爲。而彰是賜也。足爲蔀屋之容光。繄上客學士爲先生易亭名。而行人氏贊其當意者。有謂於玆焉。而方其相與也。語言雖嫌於憑譯。斯文乃同於一脈。有疑必訂以正。有契卽怡而順。孰曰四海一世無師友也哉。是上戴皇恩之餘。獲惠於二大人。亦以多矣。苟愛先生者。得不爲之致慶乎。先生雅有高想。泉石其好也。獨自其妙年。蜚英詞掖。有所不能自由。而兵戈以來。從王于難。倚馬稱旨。有親之喪。不得守制。蓋痛迫無奈。及旣公除。益以寵用。其暇尋遂初賦乎。加以舊業蕩然。未有一錢。欲營將老之所而無策矣。于斯之際。奉使上國。而拜若千金之賜。沿路不費於酒食。則時然也。還家不付於細君。則道然也。宜其買山之計。不期而適成。然要不違遠於松楸之域。則可見宿願之在是也。天其或者默相其孝思。而寵靈之自出。果與蒼蒼者有間哉。不幸中之幸。又足爲先生慰焉矣。早晩亭事以畢。先生角巾東第。而岦可騎驢相就。其煙霞之勝。耕釣之樂。爲先生賦之。此所爲志也。惟愧無以發揮二大人之謂。而張本諸大夫之作也。

送朴子龍公江原監司序[编辑]

潘南朴公由少宗伯拜觀察江原之命。岦聞之。喜謂客曰。朴公始成奇遊矣。客曰。朴公方未三十而奉使。道關河三千里。以達京師。吾子實爲文辭。壯其遊之遠。以勸其行矣。今數年之後。而東顧不出疆也。若之何始奇之哉。曰。朴公疇昔之遊遠矣。而未奇也。今夫江原一道之內。有六六千峯以爲山。而九龍以濬淵。萬瀑以疏洞。歸天下之水以爲海。而日月所生出。鯨鰲所沉浮。凡寺刹以要領之。樓臺以呑納之者。不可區記而品論。所謂蓬萊瀛洲之屬。世果無有則己。有則必在於斯焉。雖神仙之說。秦漢之君所褰裳而濡足者。夸誕不足信。而縱觀於其間。邃之又邃。曠之又曠。直與顥氣者游於萬象之外。不以奇乎。此公今之遊也。視夫向之穿遼野之漫漫。竝長城之委蛇而已也者。爲如何哉。然且有一焉。天子朝廷百官之富。中國詩書禮樂之統。則公之前遊所觀而足也。蓋已得之彬彬博雅之美矣。而獨峻拔洪舂之奇。則或者似少焉。豈猶復有待也乎。可以今之遊卜之也。客曰。然旣而朴公告岦以將行。遂錄此歸之。以申勸焉。

送李子敏赴端川郡守序[编辑]

我國物産之美。如端州之銀。鳳州之米。聞於天下者。不一而足。而士大夫獨羞爲端州者。銀之爲物甚貨也。故文士罕有至者焉。其有至焉。則必朝廷有所病於武弁者。而淸望之是選也。吾友子敏氏。於是乎有行。人皆引吳隱之貪泉詩曰。試使夷齊飮。終當不易心。子敏氏之之郡也。將糞壤視礦穴。惡覩夫白金哉。吾否之曰。今有西子袨服而立於市。以爲美者。辨物者也。不以爲美者。不辨物者也。色動者。心惑者也。不色動者。不心惑者也。心惑者。度己不能遠也。不心惑者。無與於己也。今欲子敏氏不辨物乎。不心惑乎。夫端之爲州。有銀而已乎。其亦有民乎。子敏氏分君父之憂以往。將惟民之在於心。銀果何與哉。顧有一焉。國家自多事以來。尤勤於貨用。如爲端者。不以銀政爲重。嫌於自照管。一任其利歸於細人。徒慕夫上古捐金投珠之爲。則是亦內不足故也。賢於心惑幾矣。吾以是說送子敏氏。非以爲戒。特一謔云耳。杜少陵詩曰。不貪夜識金銀氣。子敏氏其將博物自銀始矣。

遊金剛山卷序李監司率二子民宬,民寏氏[编辑]

金剛山在東海上。峯巒之環奇。澗谷之奧美。蓋聞於天下。中國人至有結他生親見之願。高皇帝命陪臣詩之而諷想焉。良有以也。雖以生長我國之士。一行作吏。遊不能無方。足迹罕有及茲者。或幸而及。快壯觀而領幽趣。然僅能獨得耳。父不能以喩之於子。子不能以致之於父。孰若吾使相公按節是邦。觀風餘暇。暫迂轡而造山門。二郞君斯文。輟淸近之列。候起居而來。適會其時。千巖萬壑。如從衽席上過。霜林霽景。正與杖屨相期。七十綠髮。登陟若飛。怳攀侍以拔宅。一雙瓊枝。顧眄而在。誡何有於垂堂。品題之際。唯諾如響。父子之間。賞知自足。使泓崢蕭瑟之境。爲怡顔悅志之具。但約而入之丹靑。便是神仙一家之形象。豈不偉哉。旣而南出軔車于敞邑。授岦卷識其事。岦亦爲茲山東來之人也。而生有一丈夫子。處乃天涯地角之懸。雖切愛山。不免寥然獨往。輒可嗟惋。惡能有以相發也哉。

如長老卷序[编辑]

技無大無小。有得於天者。則雖殫極工巧。皆天機也。無得於天者。則雖若可奪造化。特專攻所至。而未必天機也。浮屠氏無所用於世。宜不欲以技見。今如如公者。丹靑之妙。剞劂之能。顧令國工汗顔而袖手。觸類而長之。凡有所迫而爲思之。俄頃無不做出。人亦不覺有生熟之間。苟非天機。則不能如是其周也。韓文公稱樊紹述則曰。於詩於聲。天得也。高閑善草書則曰。浮屠善幻多技能。閑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是何與人之不弘也。人之一儒一釋。故自天分也乎哉。余無文章之用於世。而世或以此名歸之。殆文章之浮屠者也。今與如公相遇。年俱臨七十。無論天得不天得。已不可復事矣。相與嘻笑而書與之。

送朴汝昇居山察訪序[编辑]

吾子方從我學時。已翹然釋褐。蓋妙年也。自今逆數之。將及二十年。時之學士大夫多其後進也。而吾子居積薪之底。愈若欲下究然。夫計崇庳。商有亡。吾子固無心於彼者。而亂離之餘。慈親獨在堂。尙無以便一日之養。今又數千里赴北塞管驛。吾子以文以吏。誰之不如。而獨屈至此。苟知吾子者。寧不爲傷耶。然使吾子居有負郭二頃。足以仰事俯育。則可毋今日捧檄而行矣。其窮也亦可想而知也。若僕者。非所以倫儗於吾子。然其發名之早則不甚後焉。亦故何嘗僥美仕哉。而祿足以代耕。則自享久矣。從此惟保國恩。不事家人生産。以爲當然。不幸親不待養而亡。又不幸舊業蕩於兵火。只今垂老之年。城中破屋數間。十口尙纍纍。而奴僕無一丁。不可復去而緣南畝。朝家之祿士大夫。亦未易復。故卽衣冠未去於身。而餓死之憂已迫。恒人之情。以得年壽爲幸。而獨恐加之數年。愈患無所稅駕。吾子之所覩而悲也。吾子今日悲我。亦或有時不暇悲我而自悲。又不啻如僕之爲身計而已。然聞吾子所居南鄕。山水美。土地饒。一人治田。足以食百人。或如種樹千頭。足與千戶侯等者。雖嘗荒棄。可稍稍復也。況吾子猶盛年。玆遊蹭蹬。未遽晼晩。豈復慮如僕慕拔葵於當年。臨就木而欲悔也哉。吾子其免矣。吾子且行乎哉。

送海東回答副使慶寺正先生暹序[编辑]

海東之使。人難其行。一則曰風濤之不測。二則曰疑信之相半。以僕之愛先生。豈獨慮不及之哉。而一不然者。易曰。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君子處常處變。蓋必有所有事。易之所貴者中。而程夫子之心存誠敬。唐公介之平生仗忠信。無非其所有事也。然欲震驚而後求中。舟危而後求誠敬。颶作而後求忠信。則難乎其得之。而顧已喪之矣。今夫萬里者。跬步之多也。鯨波者。平地之因也。但能無喪其有事。則見其跬步而未見其萬里也。見其平地而未見其鯨波也。以其素具於處常而非待於處變也。先生其免矣。二不然者。曩歲。彼國無故以兵入我。而行劫掠禍。及於陵寢。誠我不共戴天之讐也。然當時主是者。特其大臣。旣已易世。而今日攝政之地。一反其爲。全還我男女。動以百數。執送二犯人。取戮於我。是其使之來也。將善意而尋和事。在我之理。有所不能更求竭人之忠於重溟之外十有餘年之後也。使以回答爲名。豈不有辭而得體耶。彼將禮貌之不睱。信則然矣。何疑之有。魯論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君相選人而使。授之以書。書外之辭。則有所不授。所謂專對也。將在三軍則得專制。使在四方則得專對。其致一也。先生。達政之君子也。而爲是行也。僕知其報聘之餘。優於專對。而復命有光也。先生勉乎哉。

一。其致一也下。增入屬聞使事又帶刷還一勾。當此固彼國不待我言。而方已致意於我者也。先生。達政之君子也。而爲是也也。僕知其回答之餘。優於專對。得之笑談然諾之間。而復命有光也。先生勉乎哉。

送湖南巡伯崔斯文瓘序[编辑]

岦老境也。屬得危疾。不覺一臥浹辰。旣少間。雖未離枕席。聞人跫然。尙能自力迎見。一日。新湖伯崔公至。非有相還往之雅。視岦憊甚。悶形於色。不交一言而去。然可知有意於岦也。又後旬日。公若以五峯,月沙二李公書爲先容者。而致之尺牘曰。願得一言贈別也。夫老是人生近黃昏。病非人事好消息。而適又相仍。則人情之所宜怠也。二李公迭更一國大學士。咸謂一代不數人。而其言可扣。則一擧而獲之全也。夫以人情之所宜怠。而非唯不怠。其致意若而勤焉。旣一擧而獲之全。而若將有待以畢全。其見求不少置焉。此特公過聽於游談。以爲能言之徒也。嗚呼。居古方伯連帥之職。坐一方得專制於其境內者。亦有君長之道焉。凡其治之不如古人。無他。以好其所敎。不好其所受敎。如所謂浙水東七州。戶不下數十萬。言其人賢不賢之何限也。今湖南亦大矣。況兼五十七邑之長吏。大抵賢士大夫也。豈皆所敎。無所受敎者哉。惟我有以不外其人而來其言耳。蓋未聞有能受在下之善而政猶未通者也。岦病殊未去。未先張一言以發。公方新之政者。所冀存夫取無似之心而已。愛士急言。苟是心耳。豈果不優於治一方。而異日任大臣之責。亶亦由之而足乎哉。

[编辑]

退溪書小屛識[编辑]

右退溪先生書唐絶四首。范至能題溫公帖曰。開卷儼然。使人加敬。邪僻之心都盡。而況於親炙之者乎。蓋書。心畫也。心畫所形。誠足想見其人。況先生書。端重遒緊。雖或作草而不離正。平生心不放工夫。未必不蹟於斯焉。人之接目。何啻邪僻之去也。先生晩出偏方。獨明絶學。一時有志之士。如鳳凰景星以爭覩之。而岦獨不幸焉。先生居外。則縛寸廩不能就。先生來朝。則在草土中矣。旣又吏于西海。而太山云頹。已焉無復親炙之望。則其得先生之書而彷彿乎心畫。豈非不幸中之一幸也歟。友生田生克禮過敝邑。手持是紙凡八。囑余付工爲小屛。余以向之意告之。田生曰。得先生書不在多少。分而兩有之可矣。余喜甚如其言。時令甕津

載寧郡試院題名圖識[编辑]

隆九月乙丑。設黃海道之文科試于載寧郡。守令之同事者凡七人。越六日庚午。竣事。將相與辭而歸。仲薰氏倡爲願名圖之說曰。吾輩是會。不偶然也。於是咸樂應而贊成之。俾余識。噫。不偶然三字。斯盡之矣。余復何言哉。顧以余之與是會也。而益信其不偶然者。蓋余之任滿在前月中。而以國有詔使之來不得替。否則余不必與矣。考官例差三員。又豫以一員。余實豫考官。而三員旣備至。惟執事一員。幷其爲豫者不至。余乃代之。否則余亦不必與矣。然不必與者。何獨是哉。使余生之世也之國也。官之早晩也之遠近也。不與諸公偕。則皆不必與矣。然若是者。何獨余哉。諸公亦皆未始必與之人。而至於皆與。則又安知余與諸公均之未始不爲必與之人。而若或有使之者存於其間。所謂不偶然者。寧不重令人感。而題名圖之有益於旣散之後者。將見之無窮矣。

承文院契會圖識[编辑]

我國重事。大敦交鄰。而凡文書之行。典故之稽。院實主之。故必萃儒臣之新進資敏者。而長亦必用宿望焉。蓋院號爲人才府庫。視諸館爲盛者固也。而東西壁稍涉閑冗。比以歲侵。而省且不必備員。今者幸備未省之數。至於博士以下。則多乃三十餘員。此又院中一時之盛也。判校公以官。參校公以年。俱當躋貂玉之列。而南床諸君。選之而經帷史局。遷之而學省郞署。當復相繼而去。夫以其聚之盛而必究於散。豈不足惜也哉。於是乘卯申之暇。集講磨之餘。選勝以疏暢之。崇酌以驩洽之。方筵秩而氷壺交映。山暮而玉樹齊欹。令人望之若神仙焉。是宜畫而圖之。而列名而載詞。以毋忘之。而軸之所爲作也。抑斯文之盛事非耶。岦也一無用人耳。自分前却祿與耕而已。而且獲預於斯。譬之鷄處鶴羣。可笑也已。

李鵝溪題詩山水圖識[编辑]

畫爲無聲詩。詩爲有聲畫。蓋巖居川觀。君子樂之。而身爲當世重輕者。不暇能也。於是必借境於無聲之中。而心融神會焉。又自爲有聲者。以宣之歌詠。不如是。不足以肖乎所樂也。古人曰。吾居無山。吾目未嘗無山。吾居未嘗無山。吾爲李公云云。

河大而畫竹識二幅[编辑]

故友河君天資高。於藝皆絶。畫又不習而能。尤善爲竹。吾輩得其揮灑蓋多。而以爲河君年富。愈後爲者當愈善。不甚藏也。今吾方伯崔公出此相示於首陽。首陽。又吾與河君遊處也。揮涕而識之。

畫之傳以古得貴。大而已爲古人矣。其所爲可貴如此。噫。畫之貴乃夫人之不幸也。其生也名益盛而益不幸。今夫畫者迹也。迹益貴而益不幸。悲夫。

錦溪守所有山水圖識[编辑]

山水之樂。自聖人已言之。下而世之君子。居得一泓崢一奔峭。怡然若可以終其身。行遇一蔥蒨一潺湲。不覺十步而九顧。是誠何心哉。雖未必皆樂聖人之樂者。要之。天機暗合乎此。而嗜欲淺乎甚他。其樂槪未可輕也。宗室錦溪守素好蓄名畫。其於爲山水者尤癖。是樂在山水。而有不能入手者。將以逞乎其似也。前八九年間。以靑山白雲圖二本要余詩。余以七言近體各一首。題而歸之。蓋喪于兵火中矣。今同旅泊于西京。又以二小本來示。若有意於尋討者。其一乃前樣也。余因漫記而倂寫。其一乃溪山雲樹也。此其爲異者。可毫辨耳。而其爲同者。沖融然耳。向之所樂者。則何間焉。余故不復新其詩。而特著其說于此。以相其樂云。

散畫識倩李楨作一幅[编辑]

漁村夕照。煙寺昏鐘。遠浦歸帆。平沙落雁。合四段而爲一秋景者也。是何江山佳致。偏屬晩暮也。古人詩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蓋令人樂而悲之矣。

李少尹所有古畫識[编辑]

李斯文伯胤氏得古畫於亂後。不知何代人作。意其爲安堅筆也。今以諗余。余非知畫者。然安堅去今未遠。頗嘗睹其眞迹。堅之畫。妙處不可知。卽一樹一石。他人一畫不如者。雖余可知。此爲堅筆無疑也。獨漫漶剝落已甚。堅之爲不宜其古至此。此特中間有於庸奴人之手。藏之不善故耳。然向使善藏。則已入於貴富有力之家。未必斯文得也。又安知不出造物者意耶。繹閱之。大抵崇山也。回溪也。山之離合殊狀。而寺觀者于其縹緲。屋廬者于其窈窕。亭榭者于其陡絶。無非稱也。溪之源委難窮。而曾嵒懸之者爲瀑。虹橋跨之者爲泓。輕舲揚之者爲波。唯左右逢也。有驢馬之往來。有漁酒之什具。有紳裾之團欒。要之。對山專壑而主盟泉石者。當有其人焉。然不可知也。人也不可知。況爲之丹靑者耶。或引畫出苕溪似輞川者詩。而疑其人於趙松雪。蓋亦物色焉。帽冠有簷。而任者以背。所以認爲元時者乎。然我東之制。自近堅作。故多如此。余未信其謂也。第森然明白者。木脫葉丹。禾稼登場。爲九月間景耳。余與斯文遭四方多虞。未可求田問舍。不知何處作秋風也。令人撫圖。羨而悲之。

[编辑]

新印陶隱詩集跋[编辑]

牧隱之文。陶隱之詩。吾東第一家數也。東人學爲詩文者。必曰唐,漢以上則可否。而降于宋,元。猶必求中原選集讀之。而舍二家焉。惑也。抑二家集。刊行不廣。雖有欲觀者。患不可得。其僅有之者。皆小字本。又東人不好事之過也。余爲是用新刻活字。印出陶詩若干帙。與同趣者共之。而早晩幷與牧文更圖廣之。此志不忘也。蓋自活刻之事。頗有承藉於方伯。而字取通判家藏綱目壞簡者也。時牧晉州

十家近體詩跋李,杜,韓,柳,孟,韋,小杜,黃,兩陳。[编辑]

余素不事詩律。晩乃喜古人所爲。則衰退甚矣。不能多記集若選。洎來守劇地。尤不暇焉。因試新刻活字。將十家近體。印出若干帙。以自便披吟。且與同衰同喜者共焉。五七言不必兼焉者。特魚熊掌之取舍也。於所取則以全焉者。非有瓦礫之可後也。唯李杜必兼且全焉者。加尊重之意也。十家之外。似可恨少者。李商隱,蘇東坡二家。余亦未嘗不喜。然或不善學焉。則其流得無失之艱與傷於易者乎。此余過爲慮。未必通論也。后山有云。晩覺書畫眞有益。却恨歲月來無多。余之於詩律。毋亦類此乎。念之。是令人嗟惋。

晉州詳定文案跋[编辑]

均徭賦。長民之所當先也。余以不才代匱。自縣至都護府凡五任。每汲汲於斯焉。其以坊里分者。小不滿成數。大亦不過倍之。按其差役之故。參以物土之宜與遠近要僻之不等。則其不能均焉者多矣。然爲之通融而損益之。不過一再衙訪問父老。一兩日對一吏下手而定也。洎來牧于晉。則其以坊里分者。乃百有十餘夫爲均焉。已難於數十以下。況不啻伍之者乎。就欲爲之通融損益。如前之爲。則又不啻其大難也。前人嘗亦料理。而事半未就。有如申公點焉。規窄難行。有如李公龜壽焉。無他。其難如彼故也。余幸而得州之士河生興瑞者焉。其識慮過人。頗亦慨然於鄕之獘瘼。一語而喩余意。遂以余前所爲於府縣而難爲於州者。一皆委焉。方其盡逐里所有事。羅列揣摩之際。文簿蝟毛。使人目眩而心已倦。余故授其大要而已。不甚預焉。居數月而案成。余亦不能加點竄焉。顧爲此者河生。而任河生者余也。余雖欲詳言其便益。而嫌似於敍績則不可也。但前此之時。逐里逐年一八結所辦。以米率之。其緊者餘七石。其寬者僅三石。今則逐里逐年一八結。皆率四石一斗以下。雖不能頓寬吾民之力。而庶乎其均也。如此。猶且斗升有加。終不可均焉者。則令其逐年稅米。除遠納漕所。而近輸倭料。如其加米多少。以紓其力而償其重。則民亦稱均矣。獨前之僅辦三石者。今亦在於四石之例。則未必稱便也。然彼亦民耳。旣知爲其長者。爲均前所不均者而爲此。則安敢有不便者乎。雖有乎。不過豪耳頑耳。且此類者。不過八九里云。末世交承之義。漸不如古。人雖有無害之政。常壞於代者。余之爲此。非所敢保於余去之後。然萬一遇卓識偉量。不踵弊習。而存用成案乎則幸矣。而猶復有所慮焉。其逐年間年。有次數一定。周而復始者。則下吏似無所容其奸矣。至如廨宇垣籬船艦等項。修理之後。無逐年間年之常。而臨時出令焉。官人與里民接。觸事侵噬。乃其所也。其有不應作而作。不應改而改。甚至有故毁之而瞞告焉者。余雖不敏。當作法之始。不至於漫不之省。而已有其端矣。此在後來高明之或宜留心也。

鵝溪公箕城錄跋箕城。平海之一名。[编辑]

鵝溪李相公。於岦爲同年生。同榜及第。雖一爲世用。位望懸殊。而向相與於聲名意氣之中者。不淺淺也。今相公初從恩譴。回示彼中所爲詩文各一帙。所以不暇於他人。而必於無似也。相公於詩。天得而能。一世人皆知其可貴。不容岦一辭贊。而文則雖岦固嘗疑其不甚加之意也。乃今見相公之文。如易範而鎔。卽皆成器。可以毋讓於古之名能文者。而詩之新得。曲盡性情。出於森然句律之外。不啻若古文人之詩。而與詩人之詩迥別焉。用是知文章雖不必窮而後奇。而一向達者終有不到處。況相公觀所未觀。於關嶺之東。海岳之壯。有以助發其氣也耶。由是言之。天其或者屈相公一行。以益老其德度。而于文章蓋亦玉成之也。以岦之陋。其詩文尙且有短長可言。而新舊異觀者。願用以謝相公云。

平壤刻板孟子大文跋[编辑]

文章孰如六經。亦孰出六經外哉。第去聖益遠。而文與道離。始有本末可言耳。而志專硏理者。則惟泥於本。治擧子業者。則末且不暇。其欲學爲文章者見其然。以爲文章不在是也。而從事於百家焉是急。惑也。然六經之文。大抵簡奧。初學便欲由之。以尋作文門戶。則亦難矣。先儒以四子爲六經之階梯。蓋非獨造道之序然也。而卽四子中孟子之文。汪然有波瀾。又百家之不能倫也。從事於是。流而爲韓,歐之文章。泝其源則六經之文章。孰曰非要也耶。平安使相徐公新刻孟子正文。屬岦跋。夫公之此擧。所爲承兵火之餘。急初學之求。將志硏理者。治擧業者。皆賴以權輿焉。而岦尤見夫學爲文章之不在他也。故爲此說以復。亦欲士子凡得是而讀之者。便知本末一貫。當一倂得力也云。

麻浦唱酬詩跋鵝溪,梧陰,月汀,月蓬四公。各有一首。[编辑]

昨年。余去驪江。舟沿漢而西。感所見有詩。旣泊于麻浦也。頗得朝中三四公所爲和章。粘寓舍壁上以觀。夏値大水。僅免浥損。冬火災慘甚。隨身百具皆燼。小兒聞喜於蒼黃中。自知收拾小書笥以出。向諸和章。在其中得全。唯梧陰第一作。失所在。却以記憶補之。今薄遊西京。乃幷鄙作。粘在破屛。一以感詩章之更厄以免。一以悲衰境之無所稅駕也。諸公之中。鵝溪以譴在湖鄕。梧陰奄忽爲古人。人事之變又如此。獨月蓬丐閑。新莅成都。與余止適近。早晩一聚。開屛而道此云。

朴氏家藏許海嶽贈詩帖跋[编辑]

隆慶元年丁卯。許海嶽先生頒登極詔來。參贊朴公以遠接使。實迓勞其行。時恭憲大王。方詔入境而昇遐。詔使於遊觀。如漢江未遑也。其後壬申。韓太史捧詔來。公以陪宴宰臣。有登漢江樓之作。及太史還朝。海嶽爲步其韻。因便寄公。致之意。公珍重之。卽所居張揭。以當屋梁顔色。洎嗣子判書用裝飾作帖。以儗一家靑氈。而不幸止失於壬辰兵火。今曾孫都憲復因記憶倣寫而帖焉。嗚呼。參贊公文章醇實。國之老成。宜形於儐接之際。海嶽先生。大雅碩望。天下一人。非苟於海外之交。是詩是帖。旣亡而復存。將世守之不已。可尙也。

關東勝賞錄跋[编辑]

丹靑以狀境。可以弗遺毫髮。而空翠襲人。飛潨滿聽之爲快則未也。杖屨而遊方外。可以蟬蛻塵埃。而隨身尺素。觸目奔峭之爲要。則又何如也。然得乎此者。有所不能乎彼故也。足乎彼者。宜亦無事乎此也。孰若吾方伯韓公遵觀風之路。無枉轡之勤。而歷領嶽海若干區之勝。賓客子弟從於賞詠。無不厭飫乎其間。旣而命工描寫。別作一屛。將藏弆以爲後日觀。古人所云吾居未嘗無山者。殆無窮已矣。豈不已快且要也哉。嗟乎。十洲三島之縹緲。三十六洞之窈窕。神仙擅之以爲祕。乃遊焉恣其探討。而狀焉收攬而歸。如是則神仙顧何所有哉。吾爲執事者懼其太過也。

騎省禊帖跋[编辑]

記憶亂後數年間。崔汝以令公爲其同省契帖。索題一言于岦。蓋時大駕旣還都。省曹稍復故。而夏曹主兵務。尤在所先。四司郞中員外凡八員皆備。夫以文士而甚選。雖平時罕備。而備於渙散之餘。竊知其尤以爲幸。而圖欲毋忘者也。岦適有所不暇焉。未之應。今岦爲便養衰。丐郡東海。而本道都事金公巡至。出篋中一帖。亦索一言。乃汝以公向所屬焉。然汝以公實不曾出以相示者也。岦撫帖而喟曰。數行文字之就。亦有時耶。發人意思。誠耳不如目矣。且此帖之作。僅十年耳。今汝以公,李養久公。俱由亞卿。或居守故京。或巡察北門。朴說之公以陞朝官。出剌大州。金正受公左假郡麾。李克休公獨流連邇列。而吾都事公呂尙夫公。一屈佐幕。一帶衣繡。偕出入於是方。摠之落落相望。不啻如晨星。況趙時保公已爲古人耶。非有繪事。何以依然相對省中之面耶。竊又知當時所爲。尤重夫此帖之作也。若岦景迫桑楡之人。凡遇人間事。如涉推嬗。無不足以生感倍百中年。忍涕書此而復焉。

辛丑司馬會帖跋[编辑]

國制。士子中司馬試。得入太學上舍。蓋匪釋褐而占科。榮也。不遽屈以職事。榮也。其於大科。若階而升焉。不問可信其才。榮也。抑又年華芳而可樂也。羣隊盛而可樂也。其爲父母。則及其一日較健。不待大成。已足慰悅以恩光。自此不厭其繼。可樂也。夫以榮也如此。可樂也如此。而同得之。宜其相命爲同年。兄弟之義。侔於天倫也。況適聚於一席。而上承歡顔。則老老幼幼之情。復可限量耶。今觀此帖。乃洪參判公便養大夫人安東府時。以其子新恩生員雴。幷與同年見在府及屬邑者滿十人。爲盛奉大夫人。設宴以慶之。此帖之作。出於諸子幸其事。誓言申好。圖欲毋忘者也。今金生員琡。省覲嚴君此道都事先生。抵敝邑。出帖要余一言。彼時。先生提府學。亦與在座。生員之尤珍重此帖。固也。然洪參判父子在京。爲余同里閈。特余之歸後焉。授余帖也。金氏先於洪氏。此又人事偶然之數耶。

春川別語帖跋爲崔應久令公作[编辑]

人之常情。困于動者休于靜。困于熱者休于涼。仕宦而困于內。求休于外。類也。若先生之于內。非困也。倦也。方出而日休于壽春。今奉此帖。諸公之爲先生道。先生之自爲道。無非神仙中好說話。可樂觀也。僕則年迫七十。所處地本漫。非所言困。其休也惟有歸家。乃欲如先生輩之爲。嶺海於三年。亦得知舊。猥餉以神仙。而將歸也。反受大困焉。先生之所睹而憐也。有何好說話可以答先生相屬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