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功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田功論
作者:顧炎武 
本作品收錄於《顧亭林文集/6

天下之大富有二:上曰耕,次曰牧。國亦然。秦楊以田農而甲一州;烏氏、橋姚以畜牧而比封君,此以家富也。棄穎栗而邰封,非子蕃息而秦胙,此以國富也。事有策之甚迂,為之甚難,而卒可以並天下之國,臣天下之人者莫耕若。嘗讀宋魏了翁疏,以為:「古人守邊備塞,可以紓民力而老敵情,唯務農積穀為要道。」又言:「有屯田,有墾田。大兵之後,田多荒萊,諸路閑田當廣行招誘,令人開墾,因可復業,則耕獲之實效,往往多於屯田。蓋並邊之地,久荒不耕則穀貴,貴則民散,散則兵弱;必地辟耕廣則穀賤,賤則人聚,聚則兵強。請無事屯田之虛名,而先計墾田之實利。募土豪之忠義者,官為給助,隨便開墾,略計所耕可數千頃,明年此時便收地利,可食賤粟。況耕田之,又皆可用之兵,萬一有警,家自為守,人自為戰,比於倉卒遣戍,亦萬不侔。無屯田之名,而有屯田之實;無養兵之費,而又可潛制驕悍之兵;不惟可以制虜,而又以防他盜之出入。不數年間,邊備隱然,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愚以為此正今日之急務。夫承平之世,田各有主,今之中土,彌漫蒿萊,誠田主也疾力耕,不者籍而予新,不可使吾國有曠土,若是人必服,一易;屢豐之日,視粟為輕。今干戈相承,連年大饑,人多艱食,必勸於耕,二易;古之邊屯多於沙磧,今則大河以南厥士塗泥。水田揚州,陸田潁壽,修羊杜之遺跡,復上元之舊屯,三易;久荒之後,地力未泄,粟必倍收,四易。然而有三難:大農告絀,出數十萬金錢求利於四三年之後,一難;朝不能久任,人不甘獨勞,蘄以數年之力專任一人,二難;天有旱澇,歲有豐凶,若何承矩之初年種稻,霜早不成,幾於阻格,三難。愚請捐數十萬金錢,予勸農之官,毋問其出入,而三年之後,以邊粟之盈虛貴賤為殿最。此一人者,欲邊粟之盈,必疾耕,必通商,必還定。安集邊粟而盈,則物力豐,兵丁足,城圉堅,天子收不言利之利,而天下之大富積此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