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巖集/卷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三 燕巖集
卷十四 別集潘南朴趾源美齋 著
卷十五 

熱河日記[编辑]

審勢編[编辑]

燕巖氏曰。遊中國者有五妄。地閥相高。本是國俗之陋習。有識之居國也。且恥言兩班。况以外藩土姓。反陵中州之舊族乎。此一妄也。中州之紅帽蹄袖。非獨漢人恥之。滿人亦恥之。然其禮俗文物。四夷莫當。顧無寸長可與頡伉中土。而獨以一撮之髻。自賢於天下。此二妄也。昔月汀尹公根壽奉使 皇明。道逢御史汪道昆。屛息路左。瞻望行塵。猶以爲榮。今凾夏雖變而爲胡。其天子之號未改也。則閣部大臣。乃天子之公卿也。未必加尊於昔而有貶於今也。奉使者自有見官之禮。而恥其公庭拜揖。輒圖寬免。遂成規例。時有接遇。率以亢簡爲致。恭謙爲辱。彼雖不與苛責。安知不侮我之無禮乎。此三妄也。自知文字以來。莫不借讀于中州談說歷代。無非夢中占夢。乃以功令之餘習。强作無致之詩文。忽謂中土不見文章。此四妄也。中州之人士。康煕以前。皆 皇明之遺黎也。康煕以後。卽淸室之臣庶也。固將盡節本朝遵奉法制。若造次談論輸情外藩。是固當世之亂臣賊子也。然而一遇中州之士。見其誇張休澤。則輒謂一部春秋。無地可讀。每歎燕趙之市。未見悲歌之士。此五妄也。中州之士有三難。一爲擧人則全史全經。隨事辨證。百家九流。略涉源委。酬答如響。不如是。未足以爲士也。此其一難也。寬雅嫺禮。休休有容。不施驕倨。虛懷接物而不失大國之體。此其二難也。小大遠近。莫不畏法。畏法故愼官。愼官故制度如一。而四民分業。莫不自修。此其三難也。東人有五妄。實由中土之自侮。然其自侮之實。亦非中土之罪。而其固有之三難。又非東人之所可得以侮之也。昔陳慶之自魏南還。甚重北人。朱异恠而問之。慶之曰。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爲荒中。此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幷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耳目所識。口不能傳。由是觀之。望洋發歎。今古同情。余在熱河。與中州士大夫遊者多矣。尋常談討。雖日知其所不識。而至若時政之得失。民情之向背。無術而可識。傳曰。觀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旣無子貢之藝。季札之智。則雖使笙鏞干羽日陳於前。固莫識政德之所出。况泛論上世之律呂而惡能識當時之汚隆哉。然而不避其支離煩複之嫌。而故爲此迂闊誕漫之問者。何也。葢中州之士。性喜矜誇。學貴該洽。出經入史。揮麈風發。然我人類多未閑辭令。或急於質難。逕談當世。或自誇衣冠。觀其愧服。或直問思漢。使人臆塞。此等非但彼所忌諱。在我踈失。亦自不細。故將要得其歡心。必曲贊大國之聲敎。先安其心。勤示中外之一軆。務遠其嫌。一則寄意禮樂。自附典雅。一則揚扢歷代。毋逼近境。遜志願學。導之縱談。陽若未曉。使鬱其心。則眉睫之間。誠僞可見。談笑之際。情實可探。此余所以畧得其影響於紙墨之外也。嗚呼。中州道術陵遲。天下之學。不出于一。而朱,陸之分。皆將數百年互相訾謷。疾如仇敵。至 皇明季世。天下學者。莫不宗朱而爲陸者鮮矣。及淸人入主中國。陰察學術宗主之所在。與夫當時趨向之衆寡。於是從衆而力主之。陞享朱子於十哲之列。而號於天下曰朱子之道。卽吾帝室之家學也。遂天下洽然悅服者有之。緣飾希世者有之。所謂陸氏之學。幾乎絶矣。嗚呼。彼豈眞識朱子之學而得其正也。抑以天子之尊。陽浮慕之。此其意徒審中國之大勢而先據之。鉗天下之口而莫敢號我以夷狄也。何以知其然也。朱子尊中國而攘夷狄。則皇帝甞著論而斥宋高宗不識春秋之義。討秦檜主和之罪。朱子集註群書。則皇帝集天下之士。徵海內之書。爲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率天下而唱之曰。此紫陽之緖言。而考亭之遺旨也。其所以動遵朱子者。非他也。騎天下士大夫之項。扼其咽而撫其背。天下之士大夫。率被其愚脅。區區自泥於儀文節目之中而莫之能覺也。或曰。淸人旣尊尙中土之儀文。而不變滿洲之舊俗。何也。曰。此足以見其情也。彼將曰。吾非利天下也。吾爲明室。復大仇雪大恥。而天下無久曠之理。則吾爲天下守中土。有主則吾亦將卷而東歸。故不敢變祖宗之舊制也。或曰。彼所以自因舊俗則當矣。奈之何擧天下而强循其法也。曰。此足以見其情也。彼將曰。帝王者。同文軌一制度而已矣。爲淸之臣子者。當遵時王之制。不爲淸之臣子者。不遵時王之制度爾。東南開明。必先天下而有事情。喜輕浮而好議論。則康煕六巡淮淛。所以陰沮豪傑之心。而今皇帝踵而五巡矣。天下之患。常在北虜。則迨其賓服。自康煕時。築宮於熱河。宿留蒙古之重兵。不煩中國而以胡備胡。如此則兵費省而邊防壯。今皇帝身自統禦而居守之矣。西藩强悍而甚畏黃敎。則皇帝循其俗而躬自崇奉。迎其法師。盛飾宮室。以悅其心。分封名王。以析其勢。此淸人所以制四方之術也。獨於中土。似若無所用心。然其心以爲天下之小民。薄其賦斂則安矣。安知不反便乎我之帽服而不欲變我之制度乎。但天下之士大夫顧無可安之術。則姑尊朱子之學。大慰遊士之心。其豪傑敢怒而不敢言其鄙佞。因時義而爲身利。一以陰弱中土之士。一以顯受文敎之名。非秦之坑殺而乾沒於校讐之役。非秦之燔燒而離裂於聚珍之局。乾隆。以四庫全書板。名之曰聚珍板。 嗚呼。其愚天下之術。可謂巧且深矣。所謂購書之禍。甚於焚書者。正指此也。故中土之士。往往駁朱而不少顧憚。如毛奇齡者。或有謂之朱子之忠臣。或又謂之有衛道之功。或有謂之恩家作怨。此等皆足以見其微意也。噫。朱子之道。如日中天。四方萬國。咸所瞻睹。皇帝私尊何累朱子。而中州之士如此其恥之者。葢有所激於陽尊而爲禦世之資耳。故時借一二集註之誤。以洩百年煩寃之氣。則可徵今之駁朱者。果異乎昔之爲陸耳。然而吾東之人。不識此意。乍接中州之士。其草草立談。微涉朱子則瞠然駭聽。輒斥以象山之徒。歸語國人曰。中原陸學大盛。邪說不熄。聽之者又不究本末。若見此等談論。先怒於心。噫。斯文亂賊之討。雖莫遠施於中土。容默異端之過。固難見恕於士林。罨溪花下少飮。閱次忘羊錄及鵠汀筆談。因滋筆花。露爲此義例。使後之遊中國者。如逢肆然駁朱者。知其爲非常之士而毋徒斥以異端。善其辭令。徵質有漸。庶幾因此而得覘夫天下之大勢也哉。


鵠汀筆談[编辑]

昨日語尹公所。不覺竟日。尹公時時睡。以頭觸屛。余曰。尹大人倦矣。請退。鵠汀曰。睡者睡。語者語。不相干。尹公微聞其語。向鵠汀數轉云云。鵠汀首肯。卽收談草。揖余同出。葢尹公老人。因余早起。過午酬酢。其昏倦思睡。無足恠也。鵠汀約明日設朝饌。要余共飯。余曰。每談席。常苦日短。明當早赴。鵠汀唯唯。次日五更。使臣起趨班。余同起。因赴鵠汀。明燭而語。郝都司成相會。而尹公曉已赴朝也。且飯且語。易數三十紙。自寅至酉。凡八時。而郝公晩會先罷。故閱次談草。爲鵠汀筆談。

余曰。尹大人昨日甚倦。客心不安。得無有視日早晩意乎。鵠汀曰。無是。尹公每値午刻。蹔爲龍虎交。不欲令人見他。熊鳥小數。並無倦客意。鵠汀問尹公何如。余曰。神仙中人。先生與他舊契否。鵠汀曰。蓬藋桃李。門逕懸殊。此來證交一旬之上。

鵠汀曰。公子當精幾何之學。余曰。何以知之。鵠汀曰。頭炕奇按司盛言高麗朴公子精通幾何。稱我東曰高麗。如東人之稱中國曰漢曰唐。諸人又或稱余爲公子。 言月中有世界。當似此地。言地在太空。當一小星。言地當有光。遍滿月中。皆奇論。可謂經緯天地。余曰。鄙人老。實未曾窺幾何半個字。前夜偶携奇公賞月前堂。不覺奇興悠然。因此縱談不顧。乃一時談語。况此臆致。非幾何所推。鵠汀曰。不必過謙。願聞地光。此倘有光。未知受日爲光否。抑自發光色否。余曰。如夢讀綠字書。此刻並已忘之。鵠汀曰。愚有平生獨見之語。而亦不敢向人說道。恐令海內諸公大驚小恠。因此胎得痞結伏積證。冬夏苦劇。正恐先生感成此證。余曰。不如此刻道破。收幾年勿藥之效。鵠汀搖手笑曰。否否。余曰。客不先擧。禮也。少頃飯至。先置菓蔬。次茶酒。次餠餌。次猪炒卵煑。飯最後至。粳白而羹羊肚也。中國飮食。皆用箸無匙。勸酬留連。細酌佐歡。無長匙摶飯。一飽卽掇之法。時用小勺。斟羹而已。勺如匙而無柄。如爵而無足。形類蓮花一瓣。余持勺試一舀飯。深不可餂。余不覺失笑曰。忙招越王來。志亭問何爲。余曰。越王爲人長頸烏喙。志亭扶鵠汀臂。噴飯嚔嗽無數。志亭問貴俗抄飯用何物。余曰。匙。志亭曰。其形如何。余曰。類小茄葉。因畵示卓面。兩人尤爲絶倒。志亭曰。何物茄葉匕。鑿破混沌竅。鵠汀曰。多少英雄手。還從借箸忙。余曰。飯黍毋以箸。共飯不澤手。自入中國。未見匙。古人飯黍。將以手抔乎。鵠汀曰。卽有匕。不若是長。飯黍飯稻。慣用箸。所謂操成習。古今亦自不同。

余曰。鵠汀先生。滿腹輪囷。定然難產。志亭問甚麽。余曰。大驚小恠胎。鵠汀笑曰。合用兜羅綿湯。志亭曰。可謂囫圇呑棗。余曰。若非安期棗。無乃魏王瓠。鵠汀大笑曰。是也。余曰。還不禁遍身燥癢。鵠汀曰。何處更請麻姑爪。志亭更請地光之說。余曰。鄙人第以妄言之。先生以妄聽之否。鵠汀曰。不妨。

余曰。晝則萬物照耀。夜則羣品黯黑。何也。鵠汀曰。此受日爲明。余曰。萬物自無明軆。其本質則莫不黯。譬則昏夜對鏡。頑然與木石無異。雖含照性。其不能自具明軆。可知也。借日然後乃發光色。其反射處。還生明影。水之於明。亦猶是也。今夫地外環海。譬則大玻瓈鏡也。若自月中世界。望此地光。亦當有弦望晦朔。其面面對日處。大水大土。相涵相映。受照反射。遞寫明影。如彼月光遍此大地。其未及受日處。自當黯黑。如弦前初月。留掛虗魄。其土膚厚處。當如月中黯影扶疎。鵠汀曰。敝亦嘗妄意。地有光影。與先生所論稍異。余曰。不必相似。願聞其說。

志亭顧鵠汀。連道幾句山河影云云。鵠汀掉頭連稱否否。余問甚麽否否。鵠汀曰。先生纔說地光。郝公錯認山河影。余曰。佛說以月中婆娑。爲山河影。是認月爲一圈。虗明如鏡。照物俯寫。大地所謂凸凹形。亦爲山河嶐𥦔。如畵副本。仰渲月中。皆非地月本分。鄙說月中世界者。非謂眞有世界。本欲辨說地光。而無地可見。則設爲月中世界。如云易地而處。設使吾人易處月中。仰看地輪。應似地上望彼月明。鵠汀曰。是也。先生此說愚已明白會聽。旣有月中世界。則自當有山河。有山河。則自當有凸凹。至遙相望。自應如此。不借大地。寫得影子。第此地光云云。妄謂此非借日出影。自有本分輝映。大凡物大則神守。物久則精凝。老蚌吐珠。光能不夜者。神精所聚故也。地是可大可久。嵌空寶珠。則許大神精。自應光明。譬如君子和順積中。英華發外。視彼滿天星河。都有出身光耀。志亭且讀且笑。打圈于月中世界望此地光。又打圈于地是嵌空寶珠曰。兩個先生。當不免月中一走。訟明于姮娥娘娘。是時無追。郝成作證。鵠汀大笑。打圈于訟明姮娥句。

鵠汀曰。月中若有世界。世界如何。余笑曰。旣未及月宮一走。則安能知何樣開界。但以吾等塵界。想彼月世。則亦當有物積聚凝成。如今大地一點微塵之積也。塵塵相依。塵凝爲土。塵麤爲沙。塵堅爲石。塵津爲水。塵煖爲火。塵結爲金。塵榮爲木。塵動爲風。塵蒸氣鬱。乃化諸蟲。今夫吾人者。乃諸蟲之一種族也。若使月界以陰爲地。則水其塵也。雪其土也。氷其木也。其火水晶。其金琉璃。未必月世眞切如是。雖鄙人情量設辭。然亦安有許大成形。比德於陽。配軆於日。而獨無一物氣聚蠕化乎。今夫吾人者。入火則焦。入水則溺。然亦未甞離火離水。以他界視此。則雖謂之居水居火可也。今夫諸蟲水居。不獨魚鼈。雖鱗介爲主。亦有羽毛之族。種種爲賓。雖魚鼈置陸則死。亦有時乎深藏淤泥。是鱗介之族。亦未甞離土也。敢問職方之外。定有幾個世界。志亭曰。以西人所紀爲信。則果有狗國鬼國。飛頭穿胷。奇肱一目。種種奇恠。非情量所及。鵠汀曰。不特西人所紀。於經有之。余問何經。鵠汀曰。山海經。余曰。環此大地。定不知幾處鱗皇。幾位毛帝。則以地料月。其有世界。理或無恠。鵠汀曰。月世有無。不涉塵寰。則所謂越人肥瘦。無關秦人。前聖之所不論。今見先生之言。使我塵煩頓除。如坐廣寒宮。衣氷紈。飮氷漿。與伯夷,於陵。揖讓先後之也。乘桴浮海。乃夫子別界妄想。若先生冷然御風。皡也不敢後仲由氏。志亭打圈于別界妄想曰。吾不辭趯趯爲兎。躍躍爲蟾。相與笑哄一堂。

鵠汀曰。吾儒近世頗信地球之說。夫方圓動靜。吾儒命脈。而泰西人亂之。先生何從也。余曰。先生則何信。鵠汀曰。雖未能手拊六合之背。頗信球圓。余曰。天造無有方物。雖蚊腿蚕尻雨點涕唾。未甞不圓。今夫山河大地。日月星宿。皆天所造。未見方宿楞星則可徵地球無疑。鄙人雖未見西人著說。甞謂地球無疑。大抵其形則圓。其德則方。事功則動。性情則靜。若使太空。安厝此地。不動不轉。塊然懸空。則乃腐水死土。立見其朽爛潰散。亦安能久久停住。許多負載。振河漢而不洩哉。今此地球面面開界。種種附足。其頂天立地。與我無不同也。西人旣定地爲球。而獨不言球轉。是知地之能圓而不知圓者之必轉也。故鄙人妄意以爲地一轉爲一日。月一匝地爲一朔。日一匝地爲一歲。歲 歲星 一匝地爲一紀。星 恒星 一匝地爲一會。看彼貓睛。亦驗地轉。貓睛有十二時之變。則其一變之頃。地已行七千餘里。志亭大笑曰。可謂兎嘴乾坤。貓眼天地。余曰。吾東近世先輩。有金錫文。爲三大丸浮空之說。敝友洪大容。又刱地轉之論。鵠汀停筆向志亭云云。似傳洪字與號也。志亭問湛軒先生。乃金錫文先生弟子否。余曰。金歿已百年。非可師授。鵠汀曰。金先生字號並有著書幾篇。余曰。其字號並不記憶。亦未曾有所著。洪亦未曾著書。鄙人甞信他地轉無疑。亦甞勸我代爲著說。鄙人在國時。卒卒未果。前夜偶同奇公賞月。對月思朋。因境起興。不知所以裁之。大約西人不言地轉者。妄意以爲若一轉地則凡諸躔度。尤難推測。所以把定此地。妥置一處。如揷木橛。然後便於推測也。鵠汀曰。敝素昧此學。曾亦一二窺斑。如服七椀茶。不復勞精。今先生所論。亦非西人所發。則吾不敢遽信爲然。亦不敢遽斥爲非。要之渺茫難稽。而先生辯說甚精。如高麗磨衲鍼孔線蹊。一一明透。

志亭曰。如何是三大丸。如何是一小星。余曰。浮空三丸者。日地月也。今夫說者曰。星大於日。日大於地。地大於月。信斯言也。惟彼滿天星宿。都不與此地相干。獨此三丸。自相隣比。爲地所私。立號日月。資日爲陽。資月爲陰。譬如人家求火東鄰。丐水西舍。自彼滿天星宿。視此三丸。其羅點太空。自不免瑣瑣小星。今吾人者坐在一團水土之際。眼界不曠。情量有限則乃復妄把列宿。分配九州。今夫九州之在四海之內者。何異黑子點面。所謂大澤礨空者是也。星紀分野之說。豈非惑哉。志亭自信斯言。至瑣瑣小星亂圈之。鵠汀甚稱奇論快論。發前人所未發。

余曰。鄙人萬里閒關。觀光上國。敝邦可在極東。歐羅乃是泰西。以極東泰西之人。願一相逢。今遽入熱河。未及觀天主堂。自此奉勅東還。則不可復入皇都。今幸忝遊大人先生之間。多承敎誨。雖適我大願。然於泰西遠人。無路相尋。是爲鄙人所恨。今聞西人從。駕亦在是中云。願蒙指敎。或有相識。幸爲紹介。鵠汀曰。此等元係監中奉勅。道不同不相爲謀。且駐蹕之地。摠是日下。人山人海。尋覓自難。不必枉勞。志亭辭晩。間有冗。先起收談草五六頁而去。

鵠汀曰。洪湛軒先生。頗能曉占乾象否。余曰。不是不是。曆象家與天文家不同。夫以日月暈珥彗孛飛流芒角動搖。預斷休咎者。天文家也。如張孟,庾季才是爾。在璿璣玉衡。曆象日月星辰。以齊七政者。造曆家也。如洛下閎,張平子是爾。漢書藝文志。有天文二十餘家。曆法十數家。判然爲二。敝友頗能留心幾何。欲識躔度遲疾而未能也。甞斥宋景三言。熒惑退舍。處士加足。客星犯座。爲史家傅會。鵠汀曰。古之號精渾儀者。閎,張以外。有蔡伯喈。吳之王番。劉曜光初中。有孔定。魏太史令晁崇。皆得璣衡遺法。而宋元祐中。蘇子容爲宗伯時。參攷古器。數年而成。及西術之來中國。儀器盡屬笨伯。但其學術淺陋可笑。耶蘇者。如中國之語賢爲君子。番俗之稱僧爲喇嘛。耶蘇一心敬天。立敎八方。年三十遭極刑。而國人哀慕。設爲耶蘇之會。敬其神爲天主。入其會者。必涕泣悲痛。不忘天主。自幼立四條信誓。斷色念。絶宦慾。有敷敎八方。願無更還故土戀名。雖闢佛。篤信輪回。明萬曆中。西土沙方濟者。至粤東而死。繼有利瑪竇諸人。其所爲敎。以昭事爲宗。修身爲要。忠孝慈愛爲工務。遷善改過爲入門。生死大事。有備無患。爲究竟。西方諸國奉敎已來千餘年。大安長治。其言多夸誕。中國人無信之者。余曰。萬曆九年。利瑪竇入中國。留京師二十九年。稱漢哀帝元壽二年。耶蘇生于大秦國。行敎於西海之外。自漢元壽至明萬曆一千五百餘年。所謂耶蘇二字。不見於中國之書。豈耶蘇出於絶洋之外。中國之士未之或聞耶。雖久已聞之。以其異端而史不之書耶。大秦國。一曰拂菻。所謂歐羅巴。乃西洋摠名耶。洪武四年。捏古倫。自大秦國。入中國。謁高皇帝而不言耶蘇之敎。何耶。大秦國未始有所謂耶蘇之敎。而利瑪竇始託天神。以惑中國耶。篤信輪回。爲天堂地獄之說。而詆排佛氏。攻擊如仇讐。何耶。詩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佛氏之學。以形器爲幻妄。則是烝民無物無則也。今耶蘇之敎。以理爲氣數。詩云。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今乃安排布置。爲有聲臭。這二敎孰優也。鵠汀曰。西學安得詆釋氏。釋氏儘爲高妙。但許多譬說。終無歸宿。纔得悟時。竟是一幻字。彼耶蘇敎。本依俙得釋氏糟粕。旣入中國。學中國文書。始見中國斥佛。乃反效中國斥佛。於中國文書中。討出上帝主宰等語。以自附吾儒。然其本領。元不出名物度數。已落在吾儒第二義。彼亦不無所見於理者。理不勝氣者。久矣。以堯霖湯旱。爲氣數使然。敝友介休然先生。頗信氣數之論。以爲氣數如此。本一理也如此。介號希菴。字太初。又字北宮翁伯。學貫天人。有翁伯談藪一百卷。北里齊諧一百卷。又有羊角源五十卷。今年六十餘。尙不廢著書。羊角源一書。尤深天根月窟之理。地轉之說。如或有之否也。其解說之如鳶飛戾天。信足握固。魚躍于淵。恃膘弸漲。萬物莫不附地重心。地重心者。如雹自包。其不動處。如輪有軸。此等皆其玅處。敝年少時。不肯細心一讀。只觀其多少題目。到今亦忘其大旨。余曰。介希菴先生。願於此刻拜謁。幸藉先生爲蟠木之容。鵠汀曰。介非在是間。本蜀人。今在易州李家庄。販茶爲生。此距京師二百餘里。敝亦相見已七年以外。余曰。希菴先生相貌何如。鵠汀曰。窈目高觀。閣老兆公 惠。薦介經行于朝。特授江西敎授。稱疾不起。介甞美鬚髯。一朝自斷其鬚。以明兆誤薦。仍授七品帽服。有一達官。將薦其所著諸書。介欣然諾之。一夜廬舍失火。書皆燼。未果奏。余曰。先生痞證。可以道破。鵠汀曰。僕元無此證。老革多姦。烹魚洋洋。何損君子。相與大笑。鵠汀曰。太初著書。實未曾燒。秘在其友董程董稽所。必傳於後無疑。公外國人。僕所以暢襟一洩。余曰。介先生著書。多忌諱否。鵠汀曰。並無忌諱。余曰。然則何故秘之。鵠汀曰。比歲禁書。該有三百餘種。並是他君公顧廚。余曰。禁書何若是夥耶。摠是崔浩謗史否。鵠汀曰。皆迂儒曲學。余問禁書題目。鵠汀書亭林,西河,牧齋等集數十種。隨卽裂之。余曰。永樂時蒐訪天下群書。爲永樂大全等書。賺人頭白。無暇閒筆。今集成等書。並是此意否。鵠汀忙手塗抹曰。本朝右文。度越百王。不入四庫。顧爲無用。

余曰。前者。先生何貶趙宋。鵠汀曰。不成統。太祖無鴻功偉業。邂逅得國。不過當時印板天子。立經陳紀。每在顧成之廟。而太宗在家。未免負心之人。余問燭影一案。若道是眞。奚特負心而已。鵠汀曰。此誠千古誣枉。是時。太祖已大漸。爭朝夕耳。何苦作此大事。迹其行事。宜招是謗。此案元出胡一桂陳牼私史。始於李燾之長編。乃吳中僧文瑩所著。湘山野錄啓之也。一緇徒何從知此嚴密。大約下語不無用意。遙見燭影搖紅及聞大聲好爲。不過十數字。惹千古無限疑端。燭系昏夜之具。影是熹微之事。搖紅乃倏翕明滅之光也。大聲者。不和平之音。好爲者。無別白之辭。遙見遙聞。又是不分不明之際。眞成千古疑案。可謂狠筆。當時士大夫一不是於不踰年改元。二不是於逼嫂爲尼。死不成服。積不是於廷。美德昭之死。如何厭得天下不是底心。六國之士積怒。嬴秦必欲先六國而亡之。巧撰呂不韋一段奇貨。又况攄毒於焚坑之餘乎。漢之策士。一番罵秦。便成奇文。燭影一案並是此意也。仁宗英氣。巽於漢文。而學識過之。神宗圖治勝於漢武。而才略不及。建炎以後。無可足論。所可痛者。忘讐認親。旣非天倫。那得稱姪力屈而服。是爲畏天。稱僕稱臣。無柰天何。至若稱姪稱孫。辱孰大焉。當時士大夫欲免陪臣之恥。易臣爲姪。陰納其君於蔑倫之地。其蔑倫敗常。石晉一轍而重貴。猶能坐招翁來臨安。君臣方此厭然稱賀。無識甚矣。不講目前之急務。空談影事。誠爲可厭。理宗四十年格致之工。博得身後一理字。可笑可笑。未知平生所竆之理。果是何樣物事。自古人臣。莫不欲其君之典學。而千載寥寥。僅得一宋理宗。然無益於勝敗存亡之數。置之龜山門中。可稱高足。其學問遠不及。目不知書之石世龍,邈佶烈。天下未可作漂麥。看仇士良致仕。誡其徒勿令大家讀書。然如寶慶,景定之間。天地四十年。昏霧四塞。坐窮今古掩書堂。二頃湖田一半荒。正道此時也。道君皇帝。儘是名士。雖乏個東坡先生松筠氣節。其風流鑑賞。未必遽讓于陳黃諸公。亨山大笑曰。勝比諸漢成。尤是浪蕩。首夏皇上勅諭講官。有曰。朕每觀前史。臣佞主驕云云。大成門右墻張榜是也。余曰。衛武抑戒。無以加之。鵠汀曰。儘是。昨日余隨三使入謁 聖廟時王鵠汀及鄒擧人舍是爲主人前導。大成門𥦔。置烏石于墻。刻康煕雍正及今皇帝訓諭。其右墻。帖新榜。乃皇帝勅諭講臣之文。大矜自家之學問文章。歷詆前代右文之主無實得。徒增虛僞。殿上山呼。臨朝發嘆等。皆其詔勅之語。大抵戒群下。緣飾文義以諂上。爲人辟者。徒恃己長以蔑下。余與鵠汀一讀。累累千餘言。皆自矜自誇。余問殿上山呼。鵠汀言經筵講討。人君有得。則左右皆叩頭呼萬歲。侍講得之而人主賜可。則左右亦呼萬歲。歸美上躬。謂從善也。又賀其得善言也。漢陸賈每前奏一篇。上未甞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者是也。 余曰。理宗有宋垂亡之末主。其典學與否。本不足論。而至以世主好學。爲作聰明之資。則先生之言誤矣。苟使漢文,宋仁之美質。漢武,唐宗之英資。得兼程朱學問。則眞個堯舜不足讓也。何必預憂其詞章之末藝。記誦之流弊。徑要人辟之寡學哉。鵠汀掉頭曰。做不得。吾本不論宋理宗。亦觀宋史刑法志。殊令人憒憒。愚所論典學流弊。槪論前代聰明英睿之主。正爲漢武唐宗設耳。先生所謂得兼程朱學問云云者。乃是設辭。這個設辭。眞令千古志士。多少悵恨。余曰。何以多少悵恨。鵠汀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多少悵恨。余問甚麽。鵠汀曰。若使曹孟德頭痛而死。豈不是漢家齊桓。余問這話甚麽。鵠汀笑曰。如先生所言苟使若使等云者。乃是假設譬諭語。非眞的也。假使諸葛亮。殺得司馬仲達。長驅入中原。豈不快哉。假令唐明皇還至馬嵬驛。逢楊貴妃嫣然轉眄。豈不快哉。假令宋高宗。斬秦檜頭。豈不快哉。假令程朱兩夫子。臨之九五之位。當一日萬機。復有一個程朱在傍。事事以堯舜責難。還當作如何悵心。李夫人轉身一見。當又作如何悵心。大約一代人主。除極昏庸大乖謬。號稱中主。參商較挈。還勝當世之名碩。使當世名碩易地。則還有做不得處。余曰。自古帝王。好臣其所敎。不能親君子遠小人。故其趨在下風者。固是耽榮冒祿之輩。其不及世主固宜。若使明良相遭則必不如此。明明揚側。立賢無方。則板築入夢。漁釣協卜。乃能同德。若彼有不求之。豈應天之降才爾殊哉。鵠汀曰。不然不然。做時不如說時。旁局勝似當局。所謂孟公綽優於趙魏老。而不堪作滕薛大夫。此敝看史平心究竟處。使宋仁宗。降誕濂洛之間。其道學之美。當不讓諸賢。紫陽平生精力。尤深於四書。而其實仁宗先已風諭之。王堯臣及第則於戴記中。另賜中庸一篇。呂臻及第則又拈大學篇以賜之。其學識之高明。逈出世儒。其表章二篇之功。已在范文正之先。後儒責漢文帝不立賈誼作相。爲漢業作無限缺望。復以斥張釋之高論。爲文帝卑鄙斷案。然其實文帝賢於賈生遠矣。不見賈生。自以爲過之今不及。這是文帝由中語。非自屑屑與賈生較賢否。要欲大做。故量己料彼。先帝將相大臣。如何一朝。令未經事眇然一書生。彈壓調伏。宣室前席。已傾倒他囷廩。要將老其才而用之。彼賈生雅量不及李鄴矦。鄴矦由白衣相左。轉至江西判官。未甞爲此自貽伊戚。賈生常鬱鬱。欲吐出胷中許多震耀。文帝善藏用。不露許多客氣。此文帝有工夫處。封三庶孽。分天下半。當時素富貴諸公。出自推鋒排刃。方安坐享鍾鼎。孰肯出頭赫赫做事業。文帝固已先賈生痛哭太息矣。賈生不勝其躁擾。乃發憤指切言某事作痛哭太息。所謂立談之間。遽爲人痛哭。果作如何駭惑人。梁楚之釖客。先剚袁盎之腹。河朔之死士。當碎裴度之首。文帝固已慮及於此耳。余曰。爲國譬如圍碁。人君當局者也。人臣傍觀者也。先生所謂旁局。勝似當局是也。當局迷時。何不聽他旁局提訓。鵠汀曰。否否。馬上得之則每誇十指生血。踐阼守成則袗衣女果。若固有之。擧天下之事。盡屬之陸下家事者。久矣。此千古不易之案。若消得一朕字時。便是立地堯舜。若遣不得這一字時。有誰敢伸手出袖。孔子誅小正卯。未免震主之威。周公營洛邑時。還犯東帝之嫌。三代以下經術大臣。無如王莽。王莽初非利天下。篤信聖人。要驗平生所學。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何甞以事君爲悅者。第其禀性躁擾。與其坐談堯舜之道。不若施之當世。驗之行事。必欲於吾身親見之。余笑曰。聖人何甞敎人作賊。鵠汀亦大笑曰。此論人臣做時。不如一代帝王之證。黃老治天下。或能收一代之效。經術做時。未甞不壞人國塗炭生靈。王介甫學術。非范韓諸公所及。要之賈誼,王莽,介甫方遜志。一例躁擾人。

有一人衣蟒袍。掀簾入坐椅。不著補服。亦不着帽。熟視余語云云。余對不解。其人與鵠汀耳語數轉。卽起去。余問彼是何人。鵠汀曰。這是濟南人。姓鄧名洙。見任戶部主事。這個麁莽漢子。何所見而來。何所見而去。余問這位是先生親知否。曰。否也。但知其鄧洙而已。俄刻不識貴邦爲震朝同文之國。余問濟南尙有白雪樓否。鵠汀曰。于鱗舊樓。初在韓倉店。後改作于百花洲上。在碧霞宮西。今趵突泉東。有白雪樓。乃後人所建。非舊蹟也。

余曰。先生貴黃老而賤經術。縱國賊爲篤信聖人。推王介甫賢於范文正。抑揚太過。經術爲壞天下之具。聊試鄙人否。鵠汀曰。先生如此見罪。小子何敢復言乎。余曰。先生所論皆高遠。非拘儒陋見所可幾及。不無河漢之驚。非敢以先生爲處士橫議也。鵠汀曰。可感先生納汚之量。大約天下事。不可詭遇獲禽。亦不可枉尺直尋。如此處置。都無說話。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霸。如此立論。更無一事。韓昌黎所謂人其人火其書。還應天下太平。董仲舒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還應天下。道不拾遺。且道先生三代已下經術做治。還得幾人。倉公醫人火齊湯。要煎大黃四斤。二百年之間。張仲景八味湯。已用附子五兩。轉頭之頃。古今不同。伯夷叔齊叩馬之時。還有扶去之太公望。若道天下無兩是雙非。則這兩老子中一個。當不免黑龍江刺配。大約天下事。譬如兩頭引絚。引絚絶處。短者先沛。更不言初時力敵。故天下有逆順而無是非。旣有皎然成敗之跡。則逆順二字。還爲燈後耳語。凡談道者。如烏藏肉。烏之藏肉也。望雲而識之。雲則去矣。藏失故處。天下無鑿成底義理。隨時推移。經生措事。多少望雲客。余曰。雲去肉不逃。雖時移事。往古今不同。然義理自在。特人不索之耳。鵠汀曰。都是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余曰。經術壞國。豈經術之罪也。陋儒只盜經術之名。所以亂天下者。皆經術之糟粕也。若能眞用經術。向所謂天下之田。始可井也。天下之諸侯。始可五等也。鵠汀曰。先生眞個認僕大膽斥經術否。古來言者。未必有其心。作者未必有其言。一部虛僞世界。先生所言還是丹家一套語。余曰。何謂丹家套語。鵠汀曰。文成將軍。食馬肝而死。

余曰。聖人亦不肯就小動手。此不無古今之異。湯七十里。文王百里興。孟子動引殷周以說時君。然滕文公天下之賢君也。而作之主。許行陳相天下之豪傑也。而爲之民。至於班祿經界。已擧大綱而未甞眷戀於滕者。所謂絶長補短。將五十里。不過爲大國師。碌碌不足與着此經綸大手。齊魏之君至不肖。猶眷顧迴遑。不忍去者。以其土地之廣也。人民之衆也。兵甲之利也。貨賂之多也。因其勢則易爲力焉。所謂以齊王。由反手。鵠汀曰。孔子曰朞月。孟子則已言五年七年之別。道非加尊於齊而有貶於滕也。古今之形殊而大小之勢異也。孟子决不先言帝王。令人倦睡。余問衛鞅先言。是何許帝王。鵠汀曰。特假黃帝堯舜之號。謬爲汗漫沒要之語。故令人厭聽。此孫子三駟之術也。鵠汀於論辨古今人物學術義理。類多抑揚縱橫。盖欲有意試余而余初不覺。猶恐見笑大方。問答之際。僅自守經。鵠汀每下筆數牘。而欲有所言。輒復含糊。余晩始覺之。出孟子一段以試之。鵠汀主論。亦醇如也。 此下數端失之。語不相屬。

鵠汀曰。諸葛武矦學出申韓。郤是寃郤。未甞細心讀書如後世經生。然其於孟子。郤見得大義分明。其胷中鏤得一公字。眼中都不見成敗二字。三代以還。獨孔明一人可當大臣之責。其論治道。則曰宮中府中。俱爲一軆。其勉君德。則曰不宜妄自菲薄。引喩失義。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則曰諸有忠慮於國者。但勤攻吾之闕失。此可謂萬世身死勿補大丞相。余曰。取劉璋。豈不是枉尺直尋。鵠汀曰。未必孔明敎佗座中襲取。劉璋合當聲討。不宜學螳螂捕蟬。自其父焉。據全蜀天府之國。不佐諸侯討國賊。此其意何在。劉表擁荊州九郡之地。興學校。陳雅樂。此何等時也。而其雍容若是。若究其無漢之心。當先正同姓諸侯之罪。此草廬高臥之日。久已憤懣於表焉之徒。苟有一帝室之胄信義素著者。明目張膽。必先權操而致討。程朱每恨孔明學未純正。爲取蜀惜然。跨有荊益。本是草廬開卷第一義。此孔明眼明國賊學術正大處。但劉焉有可討之辭。而在璋則無詐取之義。荊州無代據之勢。而於琮則有襲奪之機。劉琮明以國土納賊。昭烈明以大義取之。則天下夫孰曰不可。抵死守信於荊州。忽露姦雄於益州。不食嗟來。竟未免抮臂。余曰。使個䲶鴦脚踢倒支離疏。鵠汀大笑曰。先生亦會使官話。我東俚語。侮弱奪物謂奪。小兒染涕餠。又謂踢矮痤頤。余於路聞通官雙林責其僕與人爭詰。有鴛鴦脚云云。盖與踢頤同意。而句雅此刻語次。以華音用此語。而口鈍不成聲。鵠汀不識爲何語。余書之。鵠汀大笑。有此譏。 假使成王殺周公,召公。豈敢曰在家不知。朱子答魏元履書。亦論昭烈不取荊州於劉琮迎操之日。狼狽失據。則乃出於盜賊之計。謂之經權俱失。然愚謂是時雖得荊州。亦守不得。曹公已以八十萬壓境。焉能以區區新造之荊。抵當得它。不如堅守廉讓之節。還剩得天下信義之聲。所以不取於迎操之日。此經權俱得處。劉璋暗弱。不恤士衆。草廬初見之日。已質其兼弱攻昧之術。當不曾敎他詐取。致堂胡氏。規規以玄德公。從遊盧植,陳元方,鄭康成。眞個以經術學問之士推之。可笑哉。這時雲蒸龍攄。啖人不俛眉之梟雄。無事則愁欲哭。有聲則起問變。天地間獨患無身。急則棄妻子走。何有乎劉璋小猴子。此刻。孔明決不當西向呼莒。後儒徒執成跡。責備先主。遽欲出湯武之右。此亦後世私意。於湯武。一二事敢怒而不敢言。於伊呂。例用庇護。淊淊千古。一座東林。牢不可破。伯禽被撻。竟是何罪。正恐夫子未出於正。一例事功。分戡心跡。此後儒黨比之習。伯仲見伊呂。此善評也。大約千古君臣。俱有斷案。一夫一婦。不獲其所。若己推而納之溝中。爲人主者。擧有是心。至若推斯心加諸彼。則殺一不辜。行一不義。王天下不爲也。斷無是心。此後辟之斷案。雖暴君暗辟。猶或有納忠奬直之擧。雖一代之賢弼。未聞甘受勤攻。自開言路。在人主則雖雍齒之讐。或能恃而不恐。在人臣則雖韓,富之賢。歿身不能釋憾。此千古人臣之斷案。

余與鵠汀共處五日。每談次。頻發嘆息之聲。其聲喟。古所謂喟然太息者是也。余問先生平居。何頻發嘆也。鵠汀曰。此吾痞證噫氣。遂成長喟也。平生讀書。千古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安得不成此痞患。余曰。讀書時每發三嘆。則先生所嘆。當多賈傅六萬太息矣。鵠汀笑曰。天下事每隔一水。只爭濟不濟耳。敝讀書。至夫子臨河曰某之不濟命也。吾未甞不三嘆。項羽不渡烏江。未甞不三嘆。宗留守三呼過河。未甞不三嘆。只此九太息。已多賈傅六太息矣。相與大笑。余曰。頭厄已發。志士萬太息。鵠汀色變。已而色定。裂頭厄投罏中曰。魯人獵較。某亦獵較。豈不是時中之聖。李卓吾忽自開剃。這是凶性。余曰。聞浙中剃頭店牌。號盛世樂事。鵠汀曰。未之聞也。是與石成金快說同意。前日與鵠汀語。有頭口足三大厄之說。

余問明朝立國何如。鵠汀曰。禮稱勝國是也。不必論。孔子稱殷人。賢聖之君六七作。宋朝無可觀。武力不競。范,韓有其責。立國規模。如奕世詩禮家。其子弟雍容尊俎。未甞疾言遽色。僮僕委蛇階庭。不見急步大唾。第是揖讓未畢。飣豆已爛。寢廟方焚。祝史是招。余曰。可做禮樂否。鵠汀曰。固不乏多方依樣。漢世如飮邏羅燒酒。氣猛。酩酊大醉。歌者哭者舞者罵座者。使得天眞都出來。宋朝如飮其退糟。相顧稱醇。泊然整容。雖終日不亂。眞意都喪。宗室大臣。未見一河間獻王。有誰鄭載堉。余問鄭是何代人。鵠汀曰。前明宗室鄭王之世子名載堉。著律呂精義。前明可謂金聲而玉振之。余問何謂。鵠汀曰。始終本末。終是光明。無一苟且。余問果能若是否。鵠汀曰。太祖云云。點筆而向余云云。不肯書。似是掃逐胡元。爲正大光明也。 建文大內壽終大奇事。唐元宗竟未免銅絲箍彼天靈盖。余問甚麽。鵠汀曰。李輔國椎碎張良姊。常進鴟腦酒瘖肅宗。天順復位。大是奇事。千古無雙。天子被拘。孰能免行盃執葢之辱。崇禎十七年。拜得五十相。用人之顚倒如此。其作事無漸可知。君子寧有玉碎不爲瓦全。這是大居正。其興亡。可謂千古無雙。余方細書四海遺黎。鵠汀遽曰。本朝得國之正。無憾於天地刱業者。莫不爲仇於革命之際。國朝還有大恩於定鼎之初。爲前朝報讎。惟我朝是已。八歲小兒。渾壹區夏。自生民以來。未之或有也。我世祖章皇帝。初非有利天下之心。只爲天下明大義復大仇。拯救斯民於血海骨山之中。天與之。民歸之。首褒殉難之臣范景文等二十人。往歲。皇上追査崇禎死事諸臣。通與忠愍,愍節等謚一千六百餘人。大公至正。扶綱植常。自三五以還。未之或聞也。有天下者。無庭內慚德。然後能享國久長。

余求見乙未十一月內閣奉諭崇禎死事諸臣奬忠詔。鵠汀許夜間謄示。

余問前者先生言。前乎夷齊者。太伯,仲雍。後乎夷齊者。管叔,蔡叔者。何謂也。鵠汀微笑不答。余强之。鵠汀曰。自古義理譬如鎔金注範。金無自成。隨範爲器。又似觀貝。自有定色。而觀者正側。各自不同。决東决西。只此一水。余曰。激水在山。豈水之性。鵠汀曰。正爲天下事多倒行。孔子曰。太伯三以天下讓。商辛之於太伯之時。未及胞胎養生。古公之於諸侯之國。不過要荒附庸。未知當時天下竟是誰家。未知太伯三讓果向何人。朱子言季歷生子昌。有聖德。太王因有翦商之志。此謬也。可謂太早計。克昌吾家則有之。豈合因此妄希非望。朱子又謂亦出於至公之心。說得非是。未知至公。果是何心。但周家肇基之迹。必有其故。而後世無傳焉。孔子忽嘆到太伯身上。而周家肇基之迹。隱然有甚樣物事。雷公駁朱。還如刁民具控。余問雷公誰也。鵠汀曰。毛奇齡。國初大家也。余笑曰。毛臉雷公。鵠汀曰。是也。又稱蝟公。謂其遍身都是刺也。余曰。西河集愚亦曾一番驟看。其經義攷證處。或不無意見也。鵠汀曰。大是妄人也。卽其文章。亦如刁民具控。毛蕭山人也。其地多書吏。善舞文。故明眼人目毛曰。蕭氣未除。

余曰。文王乃太王季子之子也。見小孫聖德之時。太王壽考。當不下百歲。自岐雍至荊蠻。道里不下萬里。捨百歲之親而採藥萬里之遠。所謂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也。然而孔子稱太伯爲至德。朱子稱太王爲至公。非如伯夷太公之不相悖也。由太伯而論。則太王不應爲至公。由太王而論。則太伯不應爲至德。聖賢至微至精之旨。有非膚學淺見所可窺測。而鄙人亦不能無疑於此也。鵠汀曰。先生說得是。然亦不可迫人於隘。蘇子瞻只外面看。遽斥武王非聖人。此子瞻讀書粗處。論語稱文王至德。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其集註以爲荊,梁,雍,豫,徐,揚歸周而屬紂者惟靑兗冀。此誤也。愚謂三分。非如蜀漢,吳,魏之鼎峙也。如虞,芮之斷訟而退。三分天下之心。二分歸周也。乃若莽,操則眞據天下二分之勢。而已廢服事之禮。文王則眞得天下二分之心。而不知有我。不見紂惡。若子弟之服勞於父兄。蚤夜自行於臣道之中。非如說者之謂眞有九州之六。其勢足可以代商。而姑爲此盡臣分爲恭也。苟如說者之言。則孟德之周。文王曷足爲至德哉。三分乃分數之分。其至德。正爲文王若愚人然。都不辨是非。後世所謂天與人歸者。於我何哉。朱子以爲高於武王是也。天下有視其身爲龜毛兎角。則紛紛以天下看作大事者。不過鷦巢鼴飮而止耳。上世固不乏此個學問。則孔子未必過許於太伯。而太伯是個頂天立地之漢子。太王是個强厲忍詬底爲人。余曰。史記論伍子胥。强厲忍詬。莊周稱殷湯。强厲忍詬。鵠汀曰。是也。仁而能殺。禮而能武。智而能問。勇而能伏。信而能變。此强厲忍詬底性情。不如此。亦不能撥亂反正。大約肇基刱業者。非挾風霜。不能乾淸坤夷。天地交革。非風霜雷雹。不能成歲。十月之交。乃天地革之時也。安得無大震剝乎。周公鋪述先懿。好作一篇神道碑。玲瓏共玩中秋月。誰道前宵雨打窓。後世眞認太王無心於天下。點檢醉睡渾不知。何異庖丁磨刀念經。不容榻外他人睡。肯自營中醉似泥。太伯至德。不在讓天下。讓天下。孔子倒叙將來事。其至德。正在民無得而稱焉。非愚則聾。都不識商室有何許惡天子。還未省家裡生出何許聖德兒。自家未免大癡不慧人。非我太伯忘天下。天下都忘我太伯。所以民無得而稱焉。朱子以爲高於文王是也。春秋傳。稱太伯不從。是以不嗣。此妄也。太王將喋喋與謀之。而太伯將侃侃然諫之乎。若使天下稱至德時。還敗乃公事。此吾所謂頂天立地的漢子。向所謂前乎夷齊者。只從語註一番說。與今說不同。余曰。後乎夷齊者。管叔,蔡叔。然則先生亦將比德管蔡於太伯乎。鵠汀曰。敝本旨與此不同。只漢家刱業。正大光明。非謂管蔡還有至德也。有稱管蔡殷室之忠臣。文王之孝子者。此雖憤曲學之阿世。激陋儒之苟同。然如此立言。豈不悖哉。僕只惋。徒看古今成敗之迹。曲成義理。義理之上。疊帽義理。所謂揚之則出靑天。抑之則入黃泉。吾儒亦不無縱橫之習。抑揚太甚。亦一縱橫也。漢平始中。王莽不受新野田。吏民守闕上書者。前後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諸矦王公列矦宗室。叩頭請加安漢公九錫。以當日論之。則翟義陳豐。豈不是流言之管,蔡。若使管,蔡得行王法於周公。公案已成。則雖有千手觀音。難扶姬某。余曰。王安石詩。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眞僞有誰知。不令便死。使聖姦立判。豈非天意。鵠汀曰。這非荊公詩。乃樂天作也。周室固多變之家。周公多謗之聖。掊斗折衡。縱捨盜賊。雖是吊詭之論而洞照百代之弊原。孔子作春秋。自述其功罪。則周公制作。固將自傷爲禍首。近世造墨者。皆倣詹成圭製。造針者。盡借李公道名。唐太宗將藉口於齊桓公。則急購副本之管夷吾。魏徵天下之姦人也。應聲而出。唱個大喏。抗顔中天下而立曰。管仲在此有問爾。管仲何不死于子糾乎。魏徵仰看白日曰。聖人許我不死。問曰。何許聖人周全汝乎。對曰。魯國之孔夫子。多聞博識。至公血誠之聖人。萬世之師表。一唾落地。爲金爲石。質諸鬼神而無疑。建諸天地而不悖。俟百世聖人而不惑。問曰。夫子何甞許汝不死。魏徵揚聲曼詠曰。豈若匹夫匹婦之諒也。自經於溝瀆之間而莫之知也。豈不是仲尼許我。此非但魏徵自解脫。所以投契太宗。平生獻媚處。若要當里保正飛報四隣手本。則夏矦令女。恐無截耳之日。余曰。何不再問於魏徵。曰。小白兄也。子糾弟也。管仲,子糾之不成臣。鵠汀曰。是也。魏徵與秦王世民。俱是大唐太子建成之臣。魏徵發迹黃冠。乃是米道。其十漸之䟽。若耳提面命。市門謎語。千古無殺死之仲父。則貞觀天子。不須殺我田舍翁。君臣駔儈。上下征利。此今古成敗之一大斷案。成敗二字。非可形於儒者口。角矦之門仁義附焉。帝範一書。眞是摹堯裝舜。吾儒所說天命。跳不出氣數二字。這個氣數。還是成敗之迹。常時說天與之。人歸之。這是一套笨話。古來逆取順守者。何莫非天命所篤。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何莫非神享民安。日聞漢民頌莽功德。未見虞神吐晉馨香。鵠汀此語。陰有所指。非泛論歷代也。雖極口每誦淸得國之正。談說之際。時露本情。特借歷代逆順成敗之迹。以俯仰感慨。

余曰。但說氣數則天地間都無著手處。聖人罕言命。所以爲世立敎。不得不如此。然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天地間都是時來運去。鵠汀曰。然。所謂財成輔相。天工人代。自世敎看。雖云順理。自天意看。還有傷巧悖拂。余曰。人有恒言天不容僞。而方其興也。王覇之詭言氷堅。天亦從僞。至誠禱祝。未必遂願。而方其亡也。張世傑之瓣香祝天。快副其誠。天下之至公。莫如鷄鳴。使孟甞得脫虎口。則一人蹙口。萬鷄隨唱。天下之大信。莫如潮汐。使宋朝莫能復延。則錢塘江潮。三日不至。興亡之際。鬼神造化之迹。亦有僞信互用。誠詭並行。其所欲與者。未必天之所說。而潛扶默護。曲有恩意。其所欲奪者。未必天之所憎。而殘忍慘毒。若報深仇者。何也。鵠汀曰。我朝貝勒博洛統兵。趨浙營於江岸。而是時江潮。又連日不至。

余問。中國所稱攝政王。誰也。鵠汀曰。這是睿親王。諱多爾袞。我皇淸之一個周公。順治元年四月。賜睿親王御前纛繖。自盛京統領大軍。方進向寧遠。而流寇已碎皇城。則平西伯吳三桂。迎我師入關。復讐除凶。睿親王諭示官民。取殘不殺。共享太平之意。民大悅。五月睿王進朝陽門。御輦陳明鹵簿。受明文武衆官朝賀武英殿。余曰。是時。天下都是睿親王得之。何不遂自做天子。鵠汀曰。故是我聖淸之周公。當時事。亦還有做不得處。當時諸親王。個個英勇。人人豪傑。我世祖九月入京師。外則江左未平。內則親賢翊輔。余曰。當時諸親王功德如攝政王者幾人。鵠汀曰。列聖實錄。未及遍班中外。則宜先生未知也。明亡後。福王稱尊江寧。改元弘光。順治二年五月。豫親王統師南下。乘勝渡江。直抵江寧。福王遁入蕪湖。六月爲總兵田雄,馬得功所縛降。余問豫親王名爲何。曰。多鐸。其英武不下睿親王。英親王名阿濟格。追剿自成。肅親王剿擊張獻忠。親射殪之。快雪神人之憤。肅王名豪格。天所建也。孰能當之。余曰。弘光若斥馬士英輩。而全仗史可法諸賢。則江南之也。如之何不世守也。鵠汀喟然歎曰。天所廢也。孰能興之。迹其行事。幽厲桓靈。曾所未見也。睿親王遺史可法書。引春秋大義。君弑不討賊。不當立君以責之。且說之曰。闖賊手毒君親。中國臣民。未加一鏃。朝廷除棄宿嫌。爰整虎旅。掃滌凶穢。爲天下復君親之讐。首崇懷宗帝后。咸如典禮。國家之定都燕中。乃得之闖賊。非得之明朝也。宜削尊歸藩。永綏福土。朝廷待之虞賓。史可法答曰。國破君亡。社稷爲重。迎立今上。鵠汀。自註謂明福王。 天與人歸。殿下入都爲我帝后。發喪成服。凡爲大明臣子者。孰不感激圖報。而乃欲引春秋來相詰責。若坐昧大一統之義。將何以維繫人心。莽移漢祚。光武中興。不廢山陽。昭烈踐阼。懷愍北轅。晉元嗣基。徽欽蒙塵。康王纘統。是皆亟正位號於國讐未報之日。而紫陽大書綱目。不斥爲非云云。皇上御製書事一篇。明定是非。又御批通鑑輯覽。大公至正。欽許福王稍能奮志有爲。則未甞不可同宋之高宗南渡偏安。乃任用馬阮奸黨。是非顚倒。雖史可法力矢孤忠。無柰乎一木傾廈。欽此聖諭。可與天地同大。自古廢興。有數如此。柰何柰何。余曰。史可法書。又曰。貴國夙膺封號。余亦自註。貴國。原書謂今皇淸。 今驅除亂逆。可謂大義。乃反因以規此幅員。爲德不卒。是所謂以義始而以利終也。其書可與日月爭光。鵠汀大驚曰。公外國人。何從讀此。兩書俱載李玄錫明史綱目。而鵠汀之意。似以余爲外國人。當未能詳知明淸之際。故爲之備說史之答書。而截註下段。夙膺封號等語。其意以攝政王入關事。爲與國之救災卹難。故余爲繼誦。則鵠汀驚其能備知此書。 余曰。史公此書。亦系禁書否。鵠汀曰。不是禁書。皇上手親載之御撰諸編。我朝寬大不諱。前代所稀。余曰。這兩書。義理孰是。鵠汀微笑曰。互引春秋而斷爛已久。俱稱天命而孰聞諄諄。隨卽抹去。余問睿親王身後。緣何被籍。鵠汀搖手曰。多少說得長。鴟鶚之詩所以作也。程子稱金縢。如近世祝文。當焚埋而重其事。故藏之金縢。此巧就周公。若然則李宸妃水銀殯斂。亦一金縢。華林鳴蛙。爲公乎爲私乎。大約爲世敎立言。不得不爲之遷就。則各尊所聞。又從而爲之辭。宋之士大夫喜談理學。然心與佛敎者有之。躬行道敎者有之。甘一代全史。都是演義十三經注疏。太半傅會諸子百家之語。多少寓言。此等區區自得。不可獻諸君上。不可傳與子孫。不可輒向同牕强辨。今逢海上異人。畢生無再會之地。又安得不激我衷情。因潸然淚下。又大笑曰。邵堯夫每事分作四柱。大是局滯。余問。如買盆占。其成毁否。鵠汀曰。如春夏秋冬。仁義禮智。皇王帝伯。金木水火。其學術無活機。似精而實麁。朱子評康節不及張子房。又評其姦雄手段。不及莊周十倍。逃不得朱夫子光明眼。朱子評莊周。其論道體甚好。其名理。非後儒所及。此朱子公明處。余曰。盈天地間萬事萬物。非朱子勘定。便似贋本。鵠汀熟視余良久曰。後朱子而生者。皆土木形骸否。偏聽陳亮。則按唐仲友恐傷於刻。誤解通書。則抵史局書。似涉於誣。所謂無極而太極。不知怎地話。一筆句之可也。

余曰。上國文敎訖于四海。敝邦雖被東漸之化。而中外旣殊。則卽如立國規模。傳受心法。莫得而知也。鄙人不無悵恨於同文之域。鵠汀曰。立國規模指得甚麽。余曰。五帝不同樂。三王不同禮。卽如夏尙忠。殷尙質。周尙文。鵠汀曰。觀其所因則雖百世可知其損益。昔人以天下比之金甌。今日金甌。卽如善熟之西瓜。余曰。金甌無缺而西瓜易破。鵠汀搖手曰。否也。西瓜外靑內黃。多仁爽利。所謂藏天下於天下。徵前朝流寇之患。凡賑貸之政。靡不用極。外兼三王而內濟二敎。驅策天下士大夫。囿之文敎名分之中。而小民自行乎其素前代强本弱枝之術。不過隳名城殺豪傑。不然則徙諸田屈昭於關中。而不識所以撫綏之方。本朝文謨武烈。遠過前代。尊尙儒術。專畀中土。陰銷豪傑不逞之心。推廣封典。遍加外藩。潛分夷狄兼幷之勢。挫抑滿洲。待之以韎韐弓馬之事。以壯根本之地。頻開河功。聚天下奇技淫巧之士。以慰游食之徒。恭己正南面而已。夫天下何思何慮。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諸乾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堯舜之意。而孔子述之而秦人用之也。余曰。又是奇論。願聞其說。鵠汀曰。耕鑿隨分。帝力何有。此微服康衢暗歡喜處。自衛反魯。刪詩書正禮樂。此爲世道迫不得已處。破封建。壞井田。焚詩書。坑儒生。此一統天子大有爲處。自古帝王。比德於堯舜則喜。比德於秦皇則怒。而未聞學堯舜者也。於始皇則祖述之憲章之。未聞有一代之主。令天下曰。此堯舜之事。其議行之。此亡秦之事。其議罷之。此所謂十三經廿一史。都無開卷處。宰相比之蕭,曹則逡巡而不敢當。比之鞅,斯則欲食肉而寢皮。然自蕭,曹,房,杜號稱一代之良佐者。皆鞅,斯之罪人也。彼鞅,斯猶能强公杜私。上下相信。然功烈如彼者。罪在所學。蕭,曹元無可罪之所學。僅能自免於其身爾。得乎上則失於下。媚乎民則猜於君。未知一代之贊治何事。隔架遮欄。一失手則倒撞下來。

尹亨山自班出。直至談所。余與鵠汀下椅肅揖。尹公忙扶余坐椅。出懷中鼻烟壺以示之。紫㻴瑚造成也。尹公又自懷中出黃褓裹異錦二匹。解而示余。鵠汀連稱欽賜。尹公滿面喜色。一鴉靑羽緞繡桃花。一醬色雲紋緞金線繡仙佛。亨山忙閱談草一頁。卽涉筆曰。建文大內壽終。元無是事。王先生傳聞之誤。鵠汀曰。傳疑。亦一史家軆。余曰。吳亮擲臠故事。豈不是眞。鵠汀曰。固多前輩辨說短長。此等不必索言必無。萬一眞時。豈不是千古奇事。白龍菴故事。雖係籬落臥被之書。亦一歸來望思之臺。筆筆心頭血。一落染天地。余問。史仲彬致身錄。豈後人擬作否。鵠汀曰。環佩空歸月夜魂。年年杜宇哭冬靑。此苦心人妄想也。亨山曰。昨王先生言。漢興無慚德。可興禮樂。說得非是。發號出令於朝廷之上。雷動風行。仁聲所及。四方億兆。皆得以攷其得失。其閨壼燕私之時。隱行細德。有非外庭所得而知也。故必有賢宗室如河間獻王者。爲之歌咏叙述。又妙能審音。然後可以合其德。所謂琴瑟友而四時和。律呂調而萬物統也。漢之樂歌。安世房中最似近之。而獨枕一宦者股。仰數未央宮椽。元首叢脞。大風之烈委地矣。至於辟陽之慚。外庭難諱。人彘之酷。神人共憤。則造端之始。觀刑可知。薄姬魏豹之美人。孝景王皇后。奪之金王孫。陰麗華之寤寐思服。未知誰所歌咏乎。王室至親。無如河間之賢。而關雎之化。釐降之美。非所可論。故樂自樂而德自德。從可知也。余曰。白登奇計。是甚麽奇計。鵠汀曰。其計秘。世莫得而傳焉。余曰。這條奇計。莫不是城下長跪。事不自媿。緣何秘之。尹公大笑曰。發前人所未發。余曰。是時。冒頓當不會講。啣璧輿櫬。許多儀注。鵠汀曰。自古中國。未甞得志。康居授首。頡利起舞。是要啼偶打。余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則萬乘眞個苦。漢高祖枕股仰屋時。八年經營。所得何事。霜降水落。回首齒冷。想應是時。天下都似鷄肋。亨山曰。宰相亦然。酒色財氣。都喚不應時。想到五雲唱名。是誠何心。鵠汀曰。老爺穎尾求田。著數筆點綴。亨山大笑曰。眼前汲汲。都是身後計。蠶老自成繭。非期衣繡人。余問鵠汀。尙不廢省圍否。鵠汀曰。已付鄧禹。笑人寂寂。問先生如何。余曰。一樣。鵠汀曰。白頭荊圍。士之恥也。亨山把筆欲書。先自大笑。向鵠汀語。鵠汀亦大笑。余曰。兩先生如此嗢噱軒渠。當有絶奇事。鄙人不識裏面。無以捧腹助歡。兩人尤大笑絶倒。亨山曰。康煕己卯省闈間。有百二歲擧子。姓黃名章廣州佛山諸生也。自言今科且未中。來壬午省闈。亦未可中。至歲乙酉。吾年百八歲。始當獲雋。尙有許多事業。爲國家効力耳。余亦不覺絶倒。問這黃章。果中乙酉科否。兩人掉頭。尤不耐笑。鵠汀曰。這箇不中時。都快留作世間缺陷事。若符其言。時都沒味也。

亨山曰。先生來時。曾游千山否。余曰。千山迂行百餘里。且緣行忙。只望天外數點螺鬟。亨山曰。老僕曾於歲戊寅。降香醫巫閭。有貴邦人。墨題姓名。余曰。姓名爲誰。亨山曰。六七輩其姓名偶未之記。余曰。敝邦先輩金昌業字大有。號老稼齋。曾於康煕癸巳遊千山。而醫巫閭山。亦當有題名處。亨山曰。千山敝無緣一見。稼齋金公還有幾佳句作否。余曰。有數卷文集。不能記一二佳句。金稼齋亦於暢春苑。見李榕村先生。當時閣老。亨山曰。榕邨先生。康煕癸巳間。想已南歸矣。那緣相見。余曰。榕邨先生諱李光地也否。兩人皆點頭。亨山曰。癡欲煎膠粘日月。是時日已暮。炕內沈沈。故已喚燭矣。余曰。不須人間費膏燭。雙懸日月照乾坤。鵠汀搖手。又墨抹雙懸日月。葢日月雙書。則爲明字。余則偶對粘膠句。而雙懸日月頗諱之也。

余曰。昨謁聖廟。朱子陞配殿上。然則爲十一哲矣。何時陞享否。亨山曰。康煕時躋享。十哲元非孔門恰當底定論。不過一時與難於陳蔡之間爾。自唐訖今。無敢議者。夫有若之言。四見論語。以其似聖人。子夏,子張之徒。至欲以事孔子事之。則其賢可知也。公西赤志于禮樂。有爲邦之才。則不亦遠優于宰我,冉求乎。求予之言行。不必徵諸史傳。攷之論語中。其優劣不可同日而語。宜進祀二子于殿上。改求予于廡中。先輩鄭端簡,王貽上論皆如此。王爲國子祭酒。時具䟽欲改正。爲人所沮。䟽未果上。此可謂萬世之公論。士流至今惜之。

亨山問朴先生今有著書幾卷。亦有佳集。携至中國否。余曰。平生學殖鹵莽。未曾著得幾卷書。亨山曰。雖有周公才美。若涉驕吝。餘無足道。先生有如。此下未及書畢其說。而奇豊額入來。示余皇賜鼻烟壺。遂罷起。 余所衣白紵袷。日暮稍凉。時月方垂軒。相與散步階上。享山摸余衣曰。坐中不勝淸癯。

余與鵠汀談最多。葢六日對牕通宵會話。故能從容。彼固宏儒魁傑。然多縱橫反覆。余離我京八日。至黃州。仍於馬上。自念學識固無藉手。入中州者。如逢中州大儒。將何以扣質。以此煩寃。遂於舊聞中。討出地轉月世等說。每執轡據鞍。和睡演繹。累累數十萬言。胷中不字之書。空裏無音之文。日可數卷。言雖無稽。理亦隨寓。而鞍馬增憊。筆硯無暇。奇思經宿。雖未免沙蟲猿鶴。今日望衡分外奇峰。又復隨帆劈疊無常。信乎長途之良伴。遠游之至樂。旣入熱河。先以此說。贄諸奇按察豐額。奇雖頷可。而不甚理會。鵠汀志亭亦多聽瑩。然鵠汀亦不以此說爲甚非也。葢鵠汀敏於酬答。操紙輒下數千言。縱橫宏肆。揚扢千古。經史子集。隨手拈來。佳句妙偈。順口輒成。皆有條貫。不亂脈絡。或有指東擊西。或有執堅謂白。以觀吾俯仰。以導余使言。可謂宏博好辯之士。而白頭窮邊。將歸草木。誠可悲也。及入皇京。與人筆談。無不犀利。又見所作諸文篇。則皆遜於筆語。然後始知我東作者之異於中國也。中國直以文字爲言。故經史子集皆其口中成語。非其記性別於人也。爲之强作詩文則已失故情。言與文判爲二物故也。故我東作文者。以齟齬易訛之古字。更譯一重。難解之方言。其文旨䵝昧。辭語糊塗。職由是歟。吾歸而遍語之國人。則多不以爲然。良足慨然也已矣。罨溪雨屋謾書。

山莊雜記[编辑]

夜出古北口記[编辑]

自燕京至熱河也。道昌平則西北出居庸關。道密雲則東北出古北口。自古北口循長城。東至山海關七百里。西至居庸關二百八十里。中居庸山海而爲長城險要之地。莫如古北口。蒙古之出入常爲其咽喉。則設重關以制其阨塞焉。羅壁識遺曰。燕北百里外。有居庸關。關東二百里外。有虎北口。虎北口。卽古北口也。自唐始名古北口。中原人語長城外。皆稱口外。口外皆唐時奚王牙帳。按金史。國言稱留斡嶺。乃古北口也。葢環長城稱口者。以百計。緣山爲城而其絶壑深磵。呿呀𥦔陷。水所衝穿則不能城而設亭鄣。 皇明洪武時。立守禦千戶所。關五重。余循霧靈山。舟渡廣硎河。夜出古北口。時夜已三更。出重關。立馬長城下。測其高可十餘丈。出筆硯噀酒磨墨。撫城而題之曰。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八月七日夜三更。朝鮮朴趾源過此。乃大笑曰。乃吾書生爾。頭白一得出長城外耶。昔蒙將軍自言吾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絶地脈。今視其塹山塡谷。信矣哉。噫。此古百戰之地也。後唐莊宗之取劉守光也。別將劉光濬克古北口。契丹太宗之取山南也。先下古北口。女眞滅遼。希尹大破遼兵。卽此地也。其取燕京也。蒲莧敗宋兵。卽此地也。元文宗之立也。唐其勢屯兵於此。撒敦追上都兵於此。禿堅帖木兒之入也。元太子出奔此關趨興松。明嘉靖時。俺答犯京師。其出入皆由此關。其城下乃飛騰戰伐之塲。而今四海不用兵矣。猶見其四山圍合。萬壑陰森。時月上弦矣。垂嶺欲墜。其光淬削。如刀發硎。少焉月益下嶺。猶露雙尖。忽變火赤。如兩炬出山。北斗半揷關中。而蟲聲四起。長風肅然。林谷俱鳴。其獸嶂鬼巘。如列戟摠干而立。河瀉兩山間鬪狠。如鐵駟金鼓也。天外有鶴鳴五六聲。淸戛如笛聲長𠺁。或曰。此天鵞也。

我東之士。生老病死。不離疆域。近世先輩唯金稼齋。吾友洪湛軒。踏中原一隅之地。戰國時七國。燕其一也。禹貢九州。冀乃一也。以天下視之。可謂一隅之地。而自元 皇明至今淸。爲一統天子之都。如古之長安洛陽。蘇子由中國之士也。猶自幸其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而後。知天下之巨麗。况如我東之士。一得巨麗之觀。其所自幸。當如何哉。今余此行。尤有自幸者。出長城至漠北。先輩之所未甞有也。然而深夜追程。瞽行夢過。其山川之形勝。關防之雄奇。未得以周覽。時微月斜照。關內兩崖。百丈壁立。路出其中。余自幼時。膽薄性怯。或晝入空室。夜遇昏燈。未甞不髮動脈跳。今年四十四。其畏性如幼時也。今中夜獨立於萬里長城之下。月落河鳴。風凄燐飛。所遇諸境。無非可驚可愕。可奇可詭。而忽無畏心。奇興勃勃。公山草兵。北平虎石。不動于中。是尤所自幸者也。所可恨者。筆纖墨焦。不能大書如椽。且未及題詩爲長城故事也。及東還之日。里中爭以壺酒相勞。且問熱河行程。爲出此記。聚首一讀。競拍案叫奇。

一夜九渡河記[编辑]

河出兩山間。觸石鬪狠。其驚濤駭浪。憤瀾怒波。哀湍怨瀨。犇衝卷倒。嘶哮號喊。常有摧破長城之勢。戰車萬乘。戰騎萬隊。戰砲萬架。戰鼓萬坐。未足諭其崩塌潰壓之聲。沙上巨石。屹然離立。河堤柳樹。窅冥鴻濛。如水祗河神。爭出驕人。而左右蛟螭。試其挐攫也。或曰。此古戰塲。故河鳴然也。此非爲其然也。河聲在聽之如何爾。余家山中。門前有大溪。每夏月急雨一過。溪水暴漲。常聞車騎砲鼓之聲。遂爲耳祟焉。余甞閉戶而臥。比類而聽之。深松發籟。此聽雅也。裂山崩崖。此聽奮也。群蛙爭吹。此聽驕也。萬筑迭響。此聽怒也。飛霆急雷。此聽驚也。茶沸文武。此聽趣也。琴諧宮羽。此聽哀也。紙牕風鳴。此聽疑也。皆聽不得其正。特胷中所意設而耳爲之聲焉爾。今吾夜中一河九渡。河出塞外。穿長城會楡河潮河。黃花鎭川諸水。經密雲城下。爲白河。余昨舟渡白河。乃此下流。余未入遼時。方盛夏。行烈陽中而忽有大河當前。赤濤山立。不見涯涘。葢千里外暴雨也。渡水之際。人皆仰首視天。余意諸人者仰首默禱于天。久乃知渡水者。視水洄駛洶蕩。身若逆溯。目若沿流。輒致眩轉墮溺。其仰首者非禱天也。乃避水不見爾。亦奚暇默祈其須臾之命也哉。其危如此而不聞河聲。皆曰遼野平廣。故水不怒鳴。此非知河也。遼河未甞不鳴。特未夜渡爾。晝能視水。故目專於危。方惴惴焉。反憂其有目。復安有所聽乎。今吾夜中渡河。目不視危則危專於聽。而耳方惴惴焉。不勝其憂。吾乃今知夫道矣。冥心者。耳目不爲之累。信耳目者。視聽彌審而彌爲之病焉。今吾控夫。足爲馬所踐。則載之後車。遂縱鞚浮河。攣膝聚足於鞍上。一墜則河也。以河爲地。以河爲衣。以河爲身。以河爲性情。於是心判一墜。吾耳中遂無河聲。凡九渡無虞。如坐臥起居於几席之上。昔禹渡河。黃龍負舟至危也。然而死生之辨。先明於心。則龍與蝘蜓。不足大小於前也。聲與色外物也。外物常爲累於耳目。令人失其視聽之正如此。而况人生涉世。其險且危。有甚於河。而視與聽。輒爲之病乎。吾且歸吾之山中。復聽前溪而驗之。且以警巧於濟身而自信其聰明者。

乘龜仙人行雨記[编辑]

十四日。入避暑山莊。望見皇帝殿中。黃幄深坐。庭班甚稀。庭中獨有一老人。髻繫仙桃巾。衣黃衫。黑方領。緣袪皆黑。腰係紅羅飄帶。履赤舃。鬍髯半白而過胸。杖端係金葫蘆及錦軸。右手持芭蕉扇。立大龜上。周行庭除。龜仰首噴水如垂虹。龜色靑黑。大如盤托。初噴細雨。殿簷瓦溝淋漓。細沫飛跳。霏靄籠罩。或向花盆而噀。或向假山而灑。少焉雨勢益壯。簷溜暴霔。霖鈴殿角。斜陽如垂水晶簾。殿上黃瓦。瀏瀏欲流。苑東樹葉。益明麗。水滿一庭。霈然周洽。然後退入右帳中。黃門數十人。各持竹帚。掃除庭水。龜腹雖貯水百斛。不能如此𩃎沱也。且不令霑人衣服。其行雨之功。可謂神矣。若夫四海之望雲霓而霈澤止于一庭。則亦已矣。

萬年春燈記[编辑]

皇帝移御苑東別殿。千官出避暑山莊。皆騎循宮墻。行五里餘。入苑門。左右浮圖高六七丈。佛宇及牌樓。彌亘數里。殿前黃幄連天。幄前皆白幕沈沈。懸彩燈千百。前立紅闕三所。高皆八九丈。樂作陳雜戱。日旣曛。懸黃色大櫃于紅闕櫃底。忽落一燈。其大如鼓。燈聯一繩。繩端火忽自燃。緣繩而走上及櫃底。櫃底又垂一圓燈。繩火燒。其燈落地。自櫃中又垂鐵籠簾子。簾面皆篆壽福字。着火靑瑩。良久壽福字火自滅落地。又自櫃中垂下聯珠燈百餘行。一行所聯爲四五十燈。燈中次第自燃。一時通明。又有千餘美貌男子。無髭鬚衣錦袍。戴繡幘。各持丁字杖。兩頭皆懸小紅燈。進退回旋。作軍陣狀。忽變而爲三座鼇山。忽變而爲樓閣。忽變而爲方陣。旣黃昏。燈光益明。忽變而爲萬年春三字。又變而爲天下太平四字。忽變而爲兩龍。鱗角爪尾。蜿蜒轉空。頃刻之間。變幻離合而不錯銖黍。字畫宛然。只聞數千靴響而已。此斯須之戱耳。其紀律之嚴。有如是者。以此法。臨軍陣。天下孰敢嬰之哉。然而在德不在法。况以戱示天下哉。

梅花砲記[编辑]

日旣黃昏。萬砲出苑中。聲震天地。梅花四散如扇炭。而火矢逬流也。窺鏡嫣然迎風攲斜。魯錢欲古。兎嘴未敷。繼以甁史月表。女士殿最。跗綬分明。蘂靨廉纖。皆火而飛也。纖而鳥獸蟲魚之族。飛走蠕躍。咸具情狀。鳥或展翅而伸。或以咮刷羽。或以爪刮目。或趁蜂蝶。或啣花菓獸。皆騰驤挐攫。呀口張尾。千態萬狀。皆爀爀火飛。至半空冉冉而銷。砲聲益大。火光益明。而百仙萬佛。逬出飛昇。或乘槎。或乘蓮舟。或騎鯨駕鶴。或擎葫蘆。或負寶釖。或飛錫杖。或跣足踏蘆。或手撫虎頂。無不泛空徐流。目不暇視。閃閃羞明。正使云梅花砲。分列左右者。其桶或大或小。長或三四丈。短者三四尺。製類我國三穴銃。火焰之橫亘半空。如我國神機箭。火未及滅。皇帝起而顧班禪少話。乘轝還內。時方昏黑而無一燈前導。大約八十一戱。以梅花砲終之。名曰九九大慶會。

蠟嘴鳥記[编辑]

蠟嘴鳥。小於鳩。大於鵪鶉。灰色而翠羽。大嘴如蠟。所以名也。又名梧桐鳥。能曉人語。凡有指使。莫不應聲聽承。有馴而貨于市者。以骰牌三十二箇貯器中。以掌摩平。令觀者取牌一箇。識其爲某牌。然後以其牌與馴鳥者。則馴鳥者。遍以示衆。然後還置器中。再撫摩使亂之。呼鳥取其牌則鳥卽就器中。以嘴含其牌。飛上叉木。取視之。果所識某牌也。竪五色旗。令鳥拔某色旗。則亦應聲拔以與人。紙造重簷黃屋車駕象。令鳥驅車。鳥俛首入象腹下。以嘴含象兩股間以推之。凡轉磨馳射。舞虎舞獅。悉隨人指揮。無一錯誤者。又以紙爲小殿閣九重閶闔。令鳥入殿中。取某物來。鳥卽飛入。隨號含來。列置卓上。雖不能言語如鸚鵡。其巧慧似勝之。役使良久。鳥不勝熱。張口吐舌。汗浹毛羽。每一使弄。輒食麻子一粒。馴鳥者。每自口中出而與之。

萬國進貢記[编辑]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皇帝壽七十。巡自南方直北還熱河。秋八月十三日。乃皇帝千秋節。特召我使。前赴行在參庭賀。余從使者。北出長城。晝夜兼行。道見四方貢獻車可萬兩。又人擔駝負轎駕而去。勢如風雨。其杠而擔者。物之尤精軟云。每車引馬騾六七頭。轎或聯杠駕四騾。上揷小黃旗。皆書進貢字。進貢物。皆外裹猩猩毡。諸色𣯽𣰯,竹簟,籐席。皆稱玉器。一車道蹶。方改裝。所裹籐席磨弊。稍露櫃面。櫃黃漆。可如一間小亭。正中書紫琉璃普一座。普下一上。可有二三字。而席角小掩。不可見也。何物琉璃器。其大如許。視此可推諸車所載。日旣黃昏。益見車乘爭道催趕。篝燈相照。鈴鐸動地。鞭聲震野。虎豹裝檻柙者十餘乘。柙皆有牕。纔容一虎。虎皆鐵絚鎖項。眼光黃碧轉地。狼體甚卑而豐毫厖尾。熊羆狐鹿之類。不可殫記。鹿有紅覊如馬牽者。此馴鹿也。鄂羅斯犬。高幾如馬。通身骨纖毛淺。蹺桀峙立。脛瘦如鶴。尾回如蛇。腰腹細脩。從耳至喙可尺餘。皆口也。能逐殺虎豹。有大鷄形類槖駝。高三四尺。足如駝蹄。鼓翅日行三百里云。名駝鷄。晝日所閱。皆應此類。而上下行忙。無心而過。適日暮下隷聞豹狺者。遂與副使書狀登虎車。始知日閱萬車。不獨玉器寶玩。亦多四海萬國奇禽恠獸也。聽戱時。有二極小馬。載珊瑚樹。自殿中的歷而出。馬高纔二尺。色黃白。然鬃鬣窣地。嘶哮騰驤。具駿馬之體。珊瑚樹。枝榦扶疎。大於馬。朝日自行在門外。獨步歸館。道見一婦人乘太平車而行。面施粉白。衣錦繡。車旁一人跣足拂鞭。驅車甚疾。髮短覆肩。而端皆卷曲如羊毛。以金環箍額。面赤而肥。眼圓如貓。隨車行。觀者雜沓。緇塵漲空。初驅車者。形殊不類。故未及察。車上婦人更熟視之。非婦人。乃人形而獸類也。手毛如猿。所持物若摺扇。瞥視則貌似絶艶。然視之審。如老嫗而妖厲。長纔數尺餘。車褰幨帷。左右顧眄。目如蜻蜓。大抵南方產。能解人意云。或曰。此山都也。

余與蒙古人博明。問此何獸。博明言。昔從將軍豊公昇額。出玉門關。距燉煌四千里。宿山谷間。朝起失帳裏木匣皮箱。當時同游幕侶。取次見失。軍中有言。此野婆盜之也。發卒圍之。野婆皆乘木。捷如飛猱。勢窮哀號。不肯就執。皆自經樹梢而死。盡得所失箱篋。封鎖如舊。開視之器物。亦卒無所遺毁。而箱內悉藏朱粉。多首飾奩裝。得佳鏡。亦有針線刀尺。葢獸而效婦人都冶自喜者也。兪黃圃問余漠北異觀。余言駞鷄。黃圃賀曰。此乃極西奇畜。生中國者。聞名而未覩形。公外國人。乃能見之也。爲言山都。皆無見之者。余自熱河還時。至淸河市中。有一矮人。長才二尺餘。腹大如鼓彭漲。類所畵布帒和尙。口眼皆尾低。無腕無脛。卽有手足。含烟昂藏而行。張手回旋而舞。視人輒大笑。獨不薙髮。爲髻於腦後。繫仙桃巾。布袍袖闊。坦然露腹。狀貌臃腫。難以言語盡其形容之詭奇也。造物者可謂太嗜詼諧。余擧此言於黃圃。黃圃諸人皆曰。此名天生異物。人而鼈弄者也。卽今市肆間多見之云。平生詭異之觀。無逾在熱河時。然多不識其名。文字之所不能形者。皆闕不錄。可恨也哉。平溪雨屋燕巖。識。

戱本名目記[编辑]

九如歌頌。 光被四表。 福祿天長。 仙子效靈。 海屋添籌。 瑞呈花舞。 萬喜千祥。 山靈應瑞。 羅漢渡海。 勸農官。 簷蔔舒香。 獻野瑞。 蓮池獻瑞。 壽山拱瑞。 八佾舞虞庭。 金殿舞仙桃。 皇建有極。 五方呈仁壽。 凾谷騎牛。 士林歌樂社。 八旬焚義券。 以躋公堂。 四海安瀾。 三皇獻歲。 晉萬年觴。 鶴舞呈瑞。 復朝再中。 華封三祝。 重譯來朝。 盛世崇儒。 嘉客逍遙。 聖壽綿長。 五岳嘉祥。 吉星添耀。 緱山控鶴。 命仙童。 壽星旣醉。 樂陶陶。 麟鳳呈祥。 活潑潑地。 蓬壺近海。 福祿幷臻。 保合大和。 九旬移翠巘。 黎庶謳歌。 童子祥謠。 圖書聖則。 如環轉。 廣寒法曲。 協和萬邦。 受玆介福。 神風四扇。 休徵疊舞。 會蟾宮。 司花呈瑞菓。 七曜會。 五雲籠。 龍閣遙瞻。 應月令。 寶鑑大光明。 武士三千。 漁家歡飮。 虹橋現大海。 池湧金蓮。 法輪悠久。 豊年天降。 百歲上壽。 絳雪占年。 西池獻瑞。 玉女獻盆。 瑤池杳世界。 黃雲扶日。 欣上壽。 朝帝京。 待明年。 圖王會。 文象成文。 太平有象。 灶神旣醉。 萬壽無疆。

八月十三日。乃皇帝萬壽節。前三日後三日。皆設戱。千官五更。赴闕候駕。卯正入班聽戱。未正罷出。戱本。皆朝臣獻頌詩賦若詞。而演而爲戱也。另立戱臺於行宮東。樓閣皆重簷。高可建五丈旗。廣可容數萬人。設撤之際。不相罥礙。臺左右木假山。高與閣齊。而瓊樹瑤林。蒙絡其上。剪綵爲花。綴珠爲菓。每設一本。呈戱之人無慮數百。皆服錦繡之衣。逐本易衣而皆漢官袍帽。其設戱之時。蹔施錦步障於戱臺閣上。寂無人聲。只有靴響。少焉掇帳。則已閣中山峙,海涵,松矯,日翥。所謂九如歌頌者。卽是也。歌聲皆羽調倍淸。而樂律皆高亮如出天上。無淸濁相濟之音。皆笙簫箎笛鍾磬琴瑟之聲。而獨無鼓響。間以疊鉦。頃刻之間。山移海轉。無一物參差。無一事顚倒。自黃帝堯舜。莫不像其衣冠。隨題演之。王陽明曰。韶是舜一本戱。武是武王一本戱。則桀紂幽厲。亦當有一本戱。今之所演。乃夷狄一本戱耶。旣無季札之知。則未可遽論其德政。而大抵樂律高孤亢極。上不下交矣。歌淸而激。下無所隱矣。中原先王之樂。吾其已矣夫。

象記[编辑]

將爲恠特譎詭恢奇鉅偉之觀。先之宣武門內。觀于象房可也。余於皇城。見象十六而皆鐵鎖繫足。未見其行動。今見兩象於熱河行宮西。一身蠕動。行如風雨。余甞曉行東海上。見波上馬立者無數。皆穹然如屋。弗知是魚是獸。欲俟日出暢見之。日方浴海而波上馬立者。已匿海中矣。今見象於十步之外。而猶作東海想。其爲物也牛身驢尾。駝膝虎蹄。淺毛灰色。仁形悲聲。耳若垂雲。眼如初月。兩牙之大二圍。其長丈餘。鼻長於牙。屈伸如蠖。卷曲如蠐。其端如蠶尾。挾物如鑷。卷而納之口。或有認鼻爲喙者。復覔象鼻所在。盖不意其鼻之至斯也。或有謂象五脚者。或謂象目如鼠。盖情窮於鼻牙之間。就其通軆之最少者。有此比擬之不倫。盖象眼甚細。如姦人獻媚。其眼先笑。然其仁性在眼。康煕時。南海子有二惡虎。久而不能馴。帝怒命驅虎納之象房。象大恐。一揮其鼻而兩虎立斃。象非有意殺虎也。惡生臭而揮鼻誤觸也。噫。世間事物之微。僅若毫末。莫非稱天。天何甞一一命之哉。以形軆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以主宰謂之帝。以妙用謂之神。號名多方。稱謂太褻。而乃以理氣爲爐韛。播賦爲造物。是視天爲巧工而椎鑿斧斤。不少間歇也。故易曰天造草昧。草昧者。其色皁而其形也霾。譬如將曉未曉之時。人物莫辨。吾未知天於皁霾之中所造者。果何物耶。麵家磨麥。細大精粗雜然撒地。夫磨之功轉而已。初何甞有意於精粗哉。然而說者曰。角者不與之齒。有若爲造物缺然者。此妄也。敢問齒與之者誰也。人將曰。天與之。復問曰。天之所以與齒者。將以何爲。人將曰。天使之齧物也。復問曰。使之齧物何也。人將曰。此夫理也。禽獸之無手也。必令嘴喙俛而至地以求食也。故鶴脛旣高則不得不頸長。然猶慮其或不至地。則又長其嘴矣。苟令鷄脚效鶴則餓死庭間。余大笑曰。子之所言理者。乃牛馬鷄犬耳。天與之齒者。必令俛而齧物也。今夫象也。樹無用之牙。將欲俛地。牙已先距。所謂齧物者。不其自妨乎。或曰。賴有鼻耳。余曰。與其牙長而賴鼻。無寧去牙而短鼻。於是乎說者不能堅守初說。稍屈所學。是情量所及。惟在乎馬牛鷄犬。而不及於龍鳳龜麟也。象遇虎則鼻擊而斃之。其鼻也天下無敵也。遇鼠則置鼻無地。仰天而立。將謂鼠嚴於虎。則非向所謂理也。夫象猶目見而其理之不可知者如此。則又况天下之物萬倍於象者乎。故聖人作易。取象而著之者。所以窮萬物之變也歟。

幻戱記[编辑]

朝日過光被四表牌樓。樓下萬人簇圍。市笑動地。驀然見鬪死橫道者。蔽扇促步而過。從者後。俄而追呼有怪事可觀。余遙問謂何。從者曰。有人偸桃天上。爲守者所擊。塌然落地。余叱爲怪駭。不顧而去。明日又行其地。葢天下奇伎淫巧雜劇。皆趁千秋節。待詔熱河。日就牌樓。演較百戱。始知昨日從者所見。乃幻術之一也。葢自上世有此能。役使小鬼。眩人之目。故謂之幻也。夏之時。劉累擾龍以豢孔甲。周穆王時。有偃師者墨翟君子也。能飛木鳶。後世如左慈費長房之徒。皆挾此術以游戱人間。而燕齊迂怪之士。談神仙以誑惑世主者。皆幻術。當時未之能覺。意者其術出自西域。故鳩羅摩什佛圖澄達摩。尤其善幻者歟。或曰。售此術以資生。自在於王法之外而不見誅絶何也。余曰。所以見中土之大也。能恢恢焉並育。故不爲治道之病。若天子挈挈然與此等較三尺。窮追深究。則乃反隱約於幽僻罕覩之地。時出而衒耀之。其爲天下患大矣。故日令人以戱觀之。雖婦人孺子。知其爲幻術。而無足以驚心駭目。此王者所以御世之術也哉。遂記其所觀諸幻共二十則。將以示吾東之未見此戱者。

幻者盥手帨凈。整容四顧。鼓掌翻覆。遍示衆人。乃以左手拇指。合其食指。摩如丸藥如擦蚤蝨。忽萌微物。僅如粟子。連摩漸大。漸如菉豆。漸如櫻桃。漸如檳榔。漸如鷄卵。則以兩掌疾相摩轉。益團益大。微黃淡白如鵝卵。大纔過鵝卵。其大不漸。倐如西蓏。幻者雙跪其胷。漸仰摩團益疾。如抱腰鼓。臂苦乃止。按置卓上。其體正圓。其色正黃。其大如盎。可盛五斗。重不可擧。堅不可破。非石非鐵。非木非革。非土團成。不可名狀。无臭无香。混沌帝江。幻者徐起。鼓掌四顧。復按其物。柔團溫摩。物軟手媚。輕輕如泡。漸縮漸消。指顧之間。還入掌裏。復以兩指摩摩一彈。卽無有物。幻者使人剉紙數卷。大桶沒水。納紙桶中。手攪其紙如澣濯衣。紙解融混。如土入水。遍招衆人。臨觀桶中。紙水泥濃。可謂寒心。于時幻者鼓掌一笑。卷其雙袖。據桶撈紙。兩手汲引。如繭抽絲。紙乃相紉。如初剉時。无有續痕。誰爲粘之。其廣如帶數十百丈。盤委地上。風動翻颭。更觀桶中澄淸無滓。如新汲水。

幻者負柱而立。使人反接其手。縛其兩拇。柱在臂間。兩拇靑黑。痛不可忍。衆人環看。無不酸悲。於焉幻者離柱而立。手在胷前。其縛如故。未甞解脫。指血會腫。色益黑紫。不忍奇痛。衆乃解繩。血氣漸通。繩迹猶紅。我人驛夫注目諦視。心中自怒。義形于色。鼓囊出錢。大呼幻者。先給與錢。要再細觀。幻者稱寃。我不汝愚。汝不我信。任汝縛我。驛夫發憤。投棄其繩。百解鞭縧。含口柔之。乃執幻者。背負其柱。反接縛之。比初益急。幻者哀號痛楚入骨。淚落如荳。驛夫大笑。觀者益衆。未見脫時。已自離柱。縛竟不解。以示神通。如是三次。無可柰何。

幻者以水晶圓珠二枚。置卓上。珠比鷄子差小。乃持一枚。張口納之。喉窄珠大。未可呑下。吐出其珠。還置卓上。復於筐裏。出兩鷄子。瞋目延頸。乃呑一卵。如鷄飮蚓。如蛇呑蟾。卵滯項中。如附癭瘤。復呑一卵。果梗其喉。噎噫哇歍。項赤筋立。幻者悔恨。如不欲生。乃以竹箸。搠刺其咽。箸折落地。无可奈何。張口示人喉。露小白。扣胷搥項。悶塞煩寃。小技浮誇。嗚呼死矣。幻者默聽。若癢耳朶。傾耳乍爬。如有所疑。以禁指尖窋其耳孔。引出白物。果是鷄子。于是幻者。右手持卵。遍示衆人。納于左目。拔出右耳。納于右目。拔出左耳。納于鼻竅。拔出腦後。項邊一卵。終猶滯在。

幻者以白土一塊。畫地爲一大圈。衆人環坐圈外。幻者于時脫帽解衣。以沙礪劒。發出光色。揷于地上。復以竹筋。搠刺項上。欲破鷄卵。據地一嘔。卵竟不出。乃拔其劒。左揮右旋。右揮左旋。仰空一擲。承劒以掌。又一高擲。張口向天。劒頭直落。揷入口中。于時衆人變色齊起。錯愕无言。幻者仰面。垂其兩手挺挺久立。不瞬雙目。直視靑天。須臾呑劒。如倒甁飮。頸腹相應。如蟾懷忿。劒環掛齒。不沒惟靶。幻者四據以柄築地。齒環相格。閣閣有聲。又復起立。拳擊柄頭。一手捫腹。一手握柄。亂攪腹中。劒行皮間如筆畫紙。衆人寒心。不忍正視。小兒怖啼。背走顚仆。于時幻者。鼓掌四顧。毅然正立。乃徐拔劒。雙手捧持。遍向衆人。直前爲壽。劒尖血滴。煖氣蒸蒸。

幻者剪紙如蝶翅爲數十片。擦在掌中。誘衆中一小兒。闔目張口。幻者以掌掩口。兒頓足啼哭。幻者笑而放手。兒且啼且哇。綠蛙跳出。連吐數十蛙。皆跳躍地上。

幻者凈拭卓面。振拂紅毡。鋪卓上。四顧鼓掌。遍示衆人。幻者緩步至卓前。一手托定毡心。一手毡起毡角。赤色一鳥。叫一聲爵。向南飛去。又一撩揭東方。靑鳥向東飛去。納手毡底。潛撈一雀。色白咮丹。兩足爬空握幻者鬚。幻者攬鬚。則又啄幻者左目。幻者捨鳥摩目。鳥向西飛去。幻者憤嘆。又潛手執一黑雀。將以與人。失手放之。雀墜地宛轉。卓下童子。爭執雀。雀決起向北飛去。幻者發憤。撤去毡子。無數鸚鵒。一時飛起。皷翅盤旋。集于屋簷。

幻者持小錫甁。右手酌水一椀。注于甁中。㶑灧甁口。幻者置椀卓上。持竹箸衝甁底。水漏甁底。點滴良久。淋瀉如簷溜。幻者仰吹甁底。漏水卽止。幻者向空側睨。口中念呪。水湧甁口數尺。放瀉滿地。幻者喝聲掬執水腰。水中截縮。入甁中。幻者復持其椀。還斟甁水。多小如初。而地上水跡。如傾數瓮。

幻者出二金環。置卓上。遍招衆人。視此金環規可二圍。無始無終。團團天成。幻者于是開張兩手。各執一環。回旋乍舞。向空飛環。以環受環。兩環相連。持此連環。遍示衆人。无罅无隙。孰見連時。幻者于是開張兩手。各執一環。一離一合。一連一斷。斷之連之。離之合之。

幻者鋪繡氍毺於卓上。微揭氍毺一角。拈出拳大紫石。以刀尖微刺之。承杯石底。燒酒細瀉。滿杯則止。衆人爭出錢沽飮。要飮史蒯公則石流史蒯公。要飮佛手露則石流佛手露。要飮狀元紅則石流狀元紅。史蒯公,佛手露,狀元紅。皆酒名。 不專一能。惟求輒應。一縷冽香。落胃暈頰。連瀉數十杯。忽失石所在。幻者不驚不惶。遙指白雲曰。石歸天上。

幻者納手毡底。摸出蘋果三枚。蘋果。卽我國所稱沙果。中國所稱沙果。卽我國林檎。我國古无蘋果。東平尉鄭國載崙奉使時。得接枝東還。公中始盛而名則訛傳云。 連枝帶葉者一枚。指向我人請買。我人掉頭不肯曰。聞汝往日。常以馬矢戱人。幻者笑而不辨。于時衆人爭沽啖之。我人始乃請沽。幻者始靳。久乃拈出一枚與之。我人一嗑卽哇。馬矢滿口。一市皆笑。

幻者以針一握。納口呑之。不癢不痛。言笑平常。噉飯啜茶。徐起捫腹。乃以紅絲摩納耳孔。靜立良久。嚔咳數度。捉鼻出涕。以帨拭鼻。納指鼻竅。若拔鼻毛。須臾紅絲小見鼻竅。幻者以爪鑷。抽其一端。絲出尺餘。忽有一針。臥度鼻竅。貫絲嫋嫋。抽絲益長。百十千針。皆貫一絲。或有飯顆。黏刺針端。

幻者出白色椀子。覆示衆人。置諸地上。卽无有物。幻者四顧。鼓掌示衆。持一楪子。覆諸椀口。四向唱詞。良久開示。有銀五片。形如白蘋。幻者四顧。鼓掌示衆。復以楪子覆椀如初。向空側睨。喝聲若罵。良久開視。銀化爲錢。厥數亦五。

幻者以銀杏一盤。置地上。以一大盆覆之。向空念呪。良久開視。不見銀杏。盡是山査。復覆其盆。向空念呪。良久開視。不見山査。盡是荳蔻。復覆其盆。向空念呪。良久開視。不見荳蔻。盡是丹柰。復覆其盆。向空念呪。良久開視。不見丹柰。盡是念珠。栴檀刻成。盡像布袋。一一含笑。箇箇胖腴。一串百八。无始无終。雖有巧歷。從何數起。于時幻者。四顧鼓掌。遍招衆人。誇示妙術。復覆其盆。翻置地上。盆下盤上。側目喝聲。若有所怒。良久開視。无一念珠。淸水㶑灧。一雙金鮒。活潑盆中。呷水吐泥。一躍一泳。

幻者置畵瓷盤經尺有咫者五枚于卓上。復以細竹數十枚置卓下。竹大小長短比箭。皆削其端。令銳之。乃持一竹。置盤其端。搖竹旋之。不傾不攲。若旋少緩則更以手擊之。令疾盤急於回旋。不念危墮。盤若小攲。則更以竹激而騰之。盤離竿頭尺餘。安下正中。回回旋旋。幻者乃揷之右脚靴中而盤自回回。又以一竿旋盤如初。揷左靴中。又以一竿旋盤。揷右領。又以一竿旋盤。揷左領。復以一竿置盤其端。搖之激之。旋旋回回。以手擊之。錚錚有聲。于時幻者以竹揷竹。次次續之。盤重竿長。竿腰自彎。全忘落碎。回旋之不止。竿至十餘續。則高出屋上。于時幻者徐拔前所揷竿。盤次第與旁人。還置卓上。于時幻者口含一竿如橫烟竹。以其高竿。立之所含竹端。垂其兩手。挺挺久立。于時衆人。莫不骨酸。非爲愛盤。實所目擊。危哉危哉。一瞥風動。竿果中折。于時衆人。一齊驚讙。幻者亦動。疾走承盤。更一高擲。盤飛百尺。于時幻者顧眄四衆。意思安閒。輕輕受盤。不矜不誇。旁若無人。

幻者置稻殼四五斗於前。兩手爭掬。如嗜芻豢。須臾盡啖。地面如舐。于時幻者據地吐糠。涎團成塊。糠盡烟繼。籠羃唇齒。以手拭髯。索水嗽口。烟竟不止。扣胷摸唇。不耐煩燥。連飮數椀。烟勢彌熾。張口一喀。赤火塞口。以箸挾出。半炭半燒。

幻者以金葫蘆置卓上。又出綠銅花觚。揷孔雀羽。須臾失金葫蘆所在。幻者指衆中一人曰。這位老爺藏弃。其人怒形于色曰。那得无禮。幻者笑曰。眞定老爺欺負葫蘆。在老爺懷中。其人大怒。口中且罵。一振其衣。忽自懷中。鏗然墮地。一市齊笑。其人默然久之。立人背後。

幻者凈拭卓面。陳列圖書。小爐爇香。白琉璃盤盛桃三枚。桃皆椀兒大。卓前置棊局及白黑子筒。設茵鋪席。端方雅魚。暫施帷幕於卓。須曳撤之。有珠冠荷衣者。有霞袂雲履者。有衣葉跣足者。或對坐擺局。或拄杖傍立。或支頤坐睡。皆美鬚髯。形貌古奇。盤中三桃。忽連枝帶葉。枝頭開花。珠冠者摘桃一枚相與啖之。出其核。種之地中。又食他桃未半。地中桃子已長數尺。開花結子。對局者奄然班白。俄而皎雪。

幻者置大琉璃鏡于卓上。設架立之。于時幻者遍招衆人。開視此鏡。重樓複殿。窈窕丹靑。有大官人。手執蠅拂。循欄徐行。佳人美女。四四三三。或擎寶刀。或奉金壺。或吹鳳笙。或踢繡毬。明璫雲鬟。妙麗无雙。室中百物種種寶玩。眞定世間極富貴者。于是衆人莫不羡悅。耽嗜爭觀。忘此爲鏡。直欲鑽入。于是幻者麾衆喝退。卽掩鏡扉。不令久視。幻者閒步。四向唱詞。又開其鏡。招衆來視。殿閣寂寞。樓榭荒凉。日月幾何。寶女何去。有一睡人。側臥牀上。傍無一物。以手撑耳頂門。出氣裊裊如煙。本纖末圓。形如垂乳。鍾馗嫁妹。鵂鶹娶婦。柳鬼前導。蝙蝠執幟。乘此頂氣。騰空游霧。睡者乍伸。欲寤還寢。俄然兩腿。化爲雙輪。而其輻軸猶然未成。于是觀者莫不寒心。掩鏡背走。世界夢幻。本自如此。猶於鏡裏。炎凉頓殊。一切世間。種種萬事。朝榮暮枯。昨富今貧。俄壯倐老。夢中說夢。方死方生。何有何亡。孰眞孰假。寄語世間。善心善男。菩蕯兄弟。幻界夢身。泡金電帛。結大因緣。隨氣暫住。願準是鏡。莫爲熱進。莫爲寒退。齊施錢陌。濟此貧乏。

幻者置一大盆于卓上。以帨拭凈。覆以紅氈。若將有所爲術也。周旋之際。懷中一盤。錚然墜地。赤棗逬散。衆人齊笑。幻者亦笑。收藏器什。因爲罷戱。非不能也。日暮將罷。故爲破綻。以示衆人。本此假者。

是日鴻臚寺少卿趙光連。聯椅觀幻。余謂趙卿曰。目不能辨是非察眞僞。則雖謂之無目可也。然常爲幻者所眩。則是目未甞非妄而視之明。反爲之祟也。趙卿曰。雖有善幻難眩瞽者。目果常乎哉。余曰。弊邦有徐花潭先生。出遇泣于道者曰。爾奚泣。對曰。我三歲而盲。今四十年矣。前日行則寄視於足。執則寄視於手。聽聲音而辨誰某則寄視於耳。嗅臭香而察何物則寄視於鼻。人有兩目而吾手足鼻耳。無非目也。亦奚特手足鼻耳日之早晏。晝以倦視物之形色。夜以夢視无所障礙。未曾疑亂。今行道中。兩目忽淸。瞖瞙自開。天地寥廓。山川紛鬱。萬物礙目。群疑塞胷。手足鼻耳。顚倒錯謬。皆失故常。渺然忘家。無以自還。是以泣爾。先生曰。爾問爾相。相應自知。曰。我眼旣明。用相何地。先生曰。還閉爾眼。立地汝家。由是論之。目之不可恃其明也如此。今日觀幻。非幻者能眩之。實觀者自眩爾。趙卿曰。然。世言飛燕太瘦。玉環太肥。凡言太者。已甚之辭也。旣論其肥瘦而輕加以已甚之辭。則已非絶世之佳人。彼二帝之目。獨眩于肥瘦之間。世之無光明眼。眞定見久矣。太伯之文身採藥。幻以孝者也。豫讓之漆身呑炭。幻以義者也。紀信之黃屋左纛。幻以忠者也。沛公其幻也織。張良其幻也石。田單以牛。初平以羊。趙高以鹿。黃霸以雀。孟甞君以鷄。蚩尤之幻銅頭鐵額。諸葛之幻木牛流馬。王莽之金縢請命。幻之未成也。曹操之銅雀分香。幻之破綻也。祿山之赤心。盧杞之藍面。皆幻之拙者也。自古婦人尤能善幻。如褒姒之於烽也。驪姬之於蠭也。然聖人神道設敎。亦有然者。愚雖未敢致疑於階草之指佞。庭鳳之儀韶。而亦未能盡信於負舟之黃龍。流屋之赤烏。自古神聖愚凡。莫不有一番不可知之事。或有嗜瘡痂者。或有好驢鳴者。雖謂之幻可也。雖謂之性。亦可也。幻之爲術也。雖千變萬化。无足畏者。天下有可畏之幻。大姦之似忠也。鄕愿之類德也。余曰。胡廣之三公。幻以中庸。憑道之五代。幻以明哲。而笑中之有刀。酷於口裏之呑釖耶。相與大笑而起。

避暑錄[编辑]

避暑錄者。余遊避暑山莊所錄也。熱河有三十六景。康煕逐景置殿閣。一曰烟波致爽。一曰芝逕雲隄。一曰无暑淸凉。一曰延薰山舘。一曰水芳巖秀。一曰萬壑松風。一曰松鶴淸越。一曰雲山勝地。一曰四面雲山。一曰北枕雙峯。一曰西嶺晨霞。一曰錘峯落照。一曰南山積雪。一曰梨花伴月。一曰曲水荷香。一曰風泉淸聽。一曰濠濮閒想。一曰天宇咸暢。一曰煖溜暄波。一曰泉源石壁。一曰靑楓綠嶼。一曰鶯囀喬木。一曰香遠益淸。一曰金蓮映日。一曰遠近泉聲。一曰雲帆月舫。一曰芳渚臨流。一曰雲容水熊。一曰澄泉遶石。一曰澄波疊翠。一曰石磯觀魚。一曰鏡水雲岑。一曰雙湖夾鏡。一曰長虹飮練。一曰甫田叢樾。一曰水流雲在。統名所居。曰避暑山莊。康煕自爲記曰。金山發脉。暖溜分泉。雲壑渟泓。石潭靑靄。境廣草肥。無傷田廬之害。風淸夏爽。宜人調養之方。朕數巡江干。深知南方之秀麗。兩幸秦隴。益明西土之殫陳。北過龍沙。東游長白。山川人物。亦不能盡述。皆吾之所不取。惟玆熱河。道近神京。地闢荒野。度高平遠近之差。開自然峯嵐之勢。依松爲齋。引水在亭。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爲助。无刻桷丹楹之費。喜林泉抱素之懷。文禽戱綠水而不避。麋鹿映夕陽而成群。鳶飛魚躍。從天性之高下。遠色紫氛。開韶景之低仰。此居避暑山莊之槩也。康煕五十年六月下旬所書。則康煕晩節。多在熱河也。時方仲秋。而塞北暑氣猶蒸。常著白苧單衫。而向午揮汗。每游覽之暇。移椅齋外大槐樹下。以淸暑三官所得。輒爲錄之。名之曰避暑錄。

奇麗川。滿人也。性驕傲。顯有藐視尹亨山之色。亨山佯若不知。容辭謙下。尹長奇二十餘歲。位亦差高。而漢人旣爲覊旅之蹤則勢所使然。麗川所居與余所寓對戶。余欲往晤亨山。則必經奇戶。故必先歷奇。尹不解余意。必踵余而至。須曳起去。告以他往。奇笑而背指曰。尹公之他。尹公亦甞背評曰。鳩眼未化。滿漢仇疾類此。麗川甞潛謂曰。有一山東布司苦乏廉聲。甞出一對榜之衙門曰。視民若子。立法如山。夜有續其下曰。牛羊父母。倉廩父母。恭爲子職而已矣。寶藏興焉。貨財興焉。此豈山之性也哉。意似指尹。余偶一問尹曰。公曾莅山東布司否。尹公曰。然。○及還燕。談次問識奇。則皆掉頭。憑秉健奮然曰。士大夫安知靼子。問亨山何如人。皆欣然曰。樂天一流人。

光被四表牌樓南衚衕第二門首董氏宅。有一門雙淸扁額。康煕御筆。又有今皇帝御書門額。兩世三孝。乃口外民家。而天子前後駐蹕者三云。康煕游浙時。召見山陰耆民王錫元等兄弟五人。黃髮兒齒。相扶相將。賜宴于行宮。長次同胎。時年八十。其次七十八。次七十六。次七十五。五人年共計三百八十九。五人子若孫。共計四十。五人各賜緞錦。御筆扁額一門仁瑞。皇太子賜聯五枝錦樹榮今代。百秩仙籌萃一門。可見近歲旌淑表異之典。務過前代。

北鎭廟庭古松。皇帝自畵刻烏石坎。置巖腹。巖高僅丈餘。 明時名翠雲屛。今皇帝又號補天石。題詩畵傍曰。鎭廟門西似葢松。半存枯幹半籠葱。凝神如見抱朴子。圖貌慙非陳少翁。立下忽疑晴與雨。現前可悟色兮空。何當六月其根坐。讀疏仡聽謖謖風。署乾隆宸翰甲戌。東巡親祀北鎭。禮成。周覽廟中。有古松已枯其半。槎枒如鐵石。東榦鬱然蒼翠。奇致夭矯。因立樹下。寫爲是圖。九月廿四。御筆印。天地爲師。皇帝書畵俱工。石傍又有三韓人金鼐詩。時登醫巫閭山頭。雲舍滄桑望裏收。石髮巖衣嫌跡擾。鳥鳴蟬噪帶人幽。凌空樹古龍飛去。傍地花新鳳壘留。北斗惟神天一柱。億年萬紀庇皇秋。署和公。筆力甚拙。或謂東人金鼐。而殊不識遼東人。亦稱三韓也。顧亭林斥官啣地名。借用古號。然亦多效之者。且其詩雖非工。亦非東人口氣。

蘭雪軒許氏詩。載列朝詩集及明詩綜。或名或號。俱以景樊載錄。余甞著淸牌錄序。詳辨之。懋官之在燕。以示祝翰林德麟。唐郞中樂宇。潘舍人庭筠。三人者。輪讀贊許云。及余在此。論詩綜闕謬。因及許氏。尹公曰。尤悔菴侗外國竹枝詞。首著貴國。其曰楊花渡口杏花紅。八道歌謠東國風。最憶飛瓊女道士。上梁曾到廣寒宮。註云。閨秀許景樊。後爲女道士。甞作廣寒宮白玉樓上梁文。余詳辨其景樊之誣。尹奇兩人。俱爲分錄收藏。中州名士。當又以此事。爲一番著書之資。太約閨中吟咏。本非美事。而以外國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謂顯矣。然吾東婦人。未甞以名與字見於本國。則蘭雪之號。一猶過矣。况乃認名景樊。在在見錄。千載難洗。可不爲有才思閨彥之炯鑑也哉。

諸幻中酒石最要。若眞有是石。當爲天下絶寶。世傳 皇明天啓中。倭攻琉球。虜其王。琉球太子。載其國中世寶。將以贖父。舟漂到濟州。牧使某問舟中有何物。太子以酒泉石,漫山帳對。酒泉石。形如瑪瑙。中𥦔容一盞。以淸水貯之。卽變爲美酒。漫山帳。以海蛛絲染藥。結造小張則可覆一屋。大張可覆一山。小而蚊蠅。大而蛇虺。莫能入。牧使請之不許。則遂發卒圍舶。太子以石帳投之海中。牧使盡籍舶中所載。遂殺太子。太子臨死。咏詩曰。堯語難分桀服身。臨刑何暇訴蒼旻。三良臨穴誰能贖。二子乘舟賊不仁。骨暴沙塲纏有草。魂歸古國吊无親。竹西樓下淊淊水。遺恨分明咽萬春。此載李重煥擇里志。牧使遭臺參。減死長流云。余甞疑此近齊東。使此果眞也。牧使之罪。雖肆市難贖。其子孫如何長享富貴。琉球中山王尙寧。屢以書幣遞付。年至使。甲申以後。不復通問。惜今行未遇海外諸使。以昨所見幻戱酒石觀之。則琉球酒石。亦似幻術。以閩人王三賓所言。海蛛網虎爲眞。則漫山帳理或无怪。

熱河酒樓繁華。不減皇京。壁上多名人書畵。流霞亭。題功名富貴兩忘羊。且盡生前酒一觴。多種好花三百本。短籬風雨四時香。又飮翠裘樓。壁間所題。墨痕猶濕。類于敏中阿克敦筆。問諸酒傭知此書主名否。對俄有一客。寫揭纔去。不知書者姓名。其詩致主初心陋漢唐。暮年身計落農桑。草烟牛跡西郊路。又臥旗亭送夕陽。兩詩不知何代誰作。而臨風一咏。令人感慨。俱書扇面。歸問尹亨山則俱以名對。而余又忘之。

尹卿問高麗朴寅亮於君爲何。余曰。猶毛遂之於毛聃。僕是土姓。分爲八望。貫係各異。不相爲族。亦不敢慟哭汾陽。尹卿曰。康煕中。有朴雷字鳴夏。朝鮮人。今大淸中外一家。俱無靑唇之嫌。余問何謂靑唇之嫌也。尹卿曰。宋元豊中。高麗使至明州。象山尉張中以詩送之。朴寅亮答序。有曰。花面艶吹。愧隣婦靑唇之動。桑間陋曲。續郢人白雪之音。有司劾中小官。不當私交外彛。神宗問左右靑唇何事。皆莫能對。乃問趙元老。元老對曰。太平廣記。有覩隣夫見婦吹火。爲詩云。吹火朱唇動。添薪玉腕斜。遙看烟裏面。恰似霧中花。其妻告其夫曰。君豈不能學耶。夫曰。君亦吹火。我當效之。夫乃爲詩云。吹火靑唇動。添薪墨腕斜。遙看烟裏面。恰似鳩槃茶。此出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云。

余謂郝志亭曰。將軍雖從弓馬出身。掌故甚嫺。筆翰流麗。雖宿學耆儒。當鮮與儔。不審中州武將。必須文雅。學問優長否。抑亦將軍故是儒家淵源。乃效定遠勒銘否。志亭曰。家世農家。幸際聖代。然隨陸絳灌之恨。其來久矣。如成者則所謂車載斗量。曷足道哉。如今太學士阿公 桂。如近古太學士舒公 赫德。皆能文致太平。武遏亂略。富貴壽福。則汾陽西平。勤勞勳烈。則裵晉文潞。不如是。未可以做文。未可以做武。如今四彛賓服。風塵淸謐。如成者可謂一介腐武。三十年來學六韜。英名甞得預時髦。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爲家貧賣寶刀。臂健尙嫌弓力輭。眼明猶識陣雲高。堂前昨夜秋風起。羞見團花舊戰袍。此曹翰作。讀其詩。想見其據鞍顧眄。自古儒將如孫武,吳起,廉頗,樂毅,王翦,趙充國,班超,沈慶之,韓世忠。皆致大耋。余笑曰。沈慶之目不識字。何謂儒將。志亭亦笑曰。沈公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當時已許其學問。戚南宮尤工於詩。畵角聲傳草木哀。雲頭起對石門開。朔風邊酒不成醉。落葉歸鴻无數來。但使元玄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勒名峯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釖臺。其將才可及。詩才不可及。

夕登豊潤城。有一美髯長者。前揖自言姓名林臯。浙江人。求聞余姓名。且驚且喜曰。君豈非楚亭族親乎。余亦驚喜問君何以知楚亭。林皐曰。前年朴楚亭與同國李炯菴共登文昌樓因宿。同郡胡逈恒。指城底一門曰。這是胡宅壁上有楚亭筆。遂同卞季涵,鄭進士珏。入其中堂。日已昏黑。主人爲張四燈。照壁一讀。乃余家典洞時。炯菴在余作也。泬㵳秋令樹先知。任忘暄凉做白癡。壁靜萬蟲勤自護。簾虛一鳥慣相窺。拋他錢癖如將凂。呼我書淫故不辭。好事中州空艶羡。堯峯文筆阮亭詩。聯白鷺紙二幅。筆態流動。一字恰如兩掌大。先是。吾輩談說中原。空費艶羡。數年之間。取次一游。又况萬里異鄕。如逢故人一面哉。

琉璃廠中六一齋。初遇兪黃圃世琦字式韓。目淸眉秀。疑其爲潘庭筠,李調元,祝德麟,郭執桓諸名士也。此諸人者。有先余交游者。故名芬牙頰。若數鬚眉。及與兪筆語之際。爲寫柳惠風送其叔父彈素詩。佳菊衰蘭映使車。澹雲做雨九秋餘。欲將片語傳中土。池北何人更著書。黃圃問池北何人是誰。余曰。此用阮亭著池北偶談。載敝邦金淸陰事也。黃圃曰。感舊集中有諱尙憲字叔度。余曰。是也。淡雲輕雨小姑祠。佳菊衰蘭八月時。是淸陰作。阮亭論詩絶句。淡雲微雨小姑祠。菊秀蘭衰八月時。記得朝鮮使臣語。果然東國解聲詩。惠風此作。倣阮亭也。黃圃曰。惠風詩未易得。果然東國解聲詩也。願聞其他作。余又寫看書淚下染千秋。臨水騷人无限愁。碻士編詩嫌草草。豸靑全集若爲求。黃圃搖手筆指豸靑全集曰。有禁。鐵君祖系貴國人。余問緣何有禁。黃圃不答。有箇詩人郭執桓。澹園聯唱遍東韓。至今三載无消息。汾水悠悠入夢寒。黃圃批之。問郭是何地詩人。余曰。郭是太原人。問師東望楊維棟何如人。對皆不知。問書肆中。有新刻繪聲園集否。卷首有師楊兩序。亦有僕序。黃圃卽書繪聲園集四字。送人文粹堂 書肆扁額 求之。還言無有。余問足下知潘庭筠學士乎。黃圃曰。未甞證契。余問潘宅在宗人府間壁。僕來時有言曰。尋宗人府。歷大門右轉。其閒壁乃潘宅云。宗人府距此多小路。黃圃問足下當知禮部。有一客入座。卽曰。不必尋宗人府。潘宅離此不遠。楊梅書街段氏白膏藥鋪對門。便是潘寓。黃圃與客云云。卽曰。去歲秋間。潘移寓於此。先生緣誰識他。余曰。敝邦洪大容乾隆丙戌隨貢使入都。遇潘。其後繼有相交者。僕雖未見。神情默契。潘工書畵。甞自寫桃柳。題詩贈洪曰。吾家西子湖邊樹。淺碧深紅二月時。如此江南歸不得。軟塵如粉夢如絲。黃圃大加墨圈曰。願聞貴友洪秀才佳句。余曰。未曾有記。惠風送彈素詩。淺碧深紅二月時。軟塵如粉夢如絲。杭州擧子潘香祖。可憐佳句似南施。吾東艶慕中州名士如此。黃圃復圈之曰。潘誠名士。然惠風亦自大佳。黃圃卽收其紙納懷中曰。僕方錄毬堂詩話。幸得一段佳話。同出門分袂。黃圃指示曰。此去楊梅書街路也。段舖。牌畵大魚者是也。

姜女廟在山海關外。所謂望夫石也。王建詩。望夫處江悠悠。化爲石不回頭。山頭日日風和雨。行人歸來石應語。世多望夫石。一在太平一在武昌。王建所咏。非此石也。今有行宮。壯麗不减北鎭廟。果親王金字柱聯。振古名蹟。乾隆八年十月。皇帝題詩刻石曰。凉風頹樹吼斜陽。尙作悲聲吊乃郞。千古无心誇節義。一身有死爲綱常。由來此日稱姜女。盡道當年哭杞梁。長見秉彛公懿好。訛傳是處也何妨。石傍有小亭曰。振衣亭。大抵今淸。家世名筆。而果親王尤善。似勝於米元章。

從使者入中國。須有稱號譯官。稱從事軍官。稱裨將閒遊。如余者。稱伴當。國言蘇魚稱盤當。盤與伴音同。旣渡鴨綠江則所謂伴當。銀頂翠羽。短袂輕裝。道傍觀者。指點輒稱蝦。不識爲何稱蝦。而蓋似是武夫之別號也。所過村坊。小兒群聚。齊呼哥吾里來哥吾里來。或隨馬尾。爭唱聒噪。哥吾里來者。高麗來也。余笑謂同行曰。乃變三魚。諸人問何謂三魚。余曰。在道稱伴當。是蘇魚也。渡江以來。稱蝦。蝦亦魚族也。胡兒群呼哥吾里。是洪魚也。人皆大笑。因於馬上口號曰。翠翎銀頂武夫如。千里遼陽逐使車。一入中州三變號。鯫生從古學蟲魚。高麗本從高句麗。立號去句省馬爲。山高水麗曰高麗。則千字文中。金生麗水之麗。當屬去聲。而中國人呼爲平聲。隋唐時高句麗。皆呼高麗。高麗之號其來久矣。李懋官甞言。高句麗始見漢書地理志。而其先爲金蛙。東國方言。稱蛙曰皆句麗。又曰。王摩句麗。古人質直。直以君名爲國號。而乃冒其姓。爲高句麗。此雖一時詼語。而頗有理致。外國方言。類多有聲无字。中國人譯其音而字之。如呼銀爲蒙古。以好金爲愛新覺羅。呼壯士爲曳落河者是也。山西人郭執桓。字𡊋圭。又字勤庭。號曰半迂。又號東山。亦稱繪聲園。乾隆丙寅生。能詩工書畵。家素封。宅枕虎山。門當蘆泉。其父泰峯。字靑嶺。號錦衲。誥授中憲大夫。例晉資政大夫。錦衲日與沈德潛賈洛澤諸名流。倡酬其中。𡊋圭甞介。其同郡鄧汶軒師,閔要澹園。八詠于東國名士。澹園,錦衲所居。葢爲其父壽傳也。余爲題紅蕉綠石出東墻。一樹梧桐窈窕堂。傲骨平生迎送嬾。丈人惟拜暮山光。右來淸閣。 南陀竟日影婆娑。耐可呼吾亦喚他。乍綴微風鳧鷺去。不禁撩亂百東坡。右鑒影池。 已觀微白鼻端依。欲辨臟神掩兩扉。獨有暗香侵夢冷。羅浮明月弄輝輝。右素必居。 松覆深深卍字欄。垂蘿攲石翠相攢。一任畵舫風吹去。盡夜寒聲瀉作灘。右松陰亭。 噀輕堪醒醉魂花。天褭行空翠鬣髿。採藥將尋劉阮去。路迷廉閃赤城霞。右飛霞樓。 花似將歸强挽賓。囑他風雨反逢嗔。自從洞裏修甁史。三百六旬都是春。右留春洞。 玉麈淸宵獨上臺。杞棚霜落雁流哀。一聲劃裂秋雲盡。萬里瑤空皓月來。右嘯月臺。 花蘂夫人初入宮。含羞將語臉先紅。鸚哥舍利元非妙。誰識阿難悟道功。右語花軒。 𡊋圭寄其所著繪聲園集。刻本一卷。請余序之。觀其集。淸虛灑脫。類不火食者。自弱冠時。藉父緖業。招延海內詞客。爲文酒之會。楊維棟盧秉純之徒。皆爲序。其懷津門西亭曰。香散花殘小院秋。西亭簾角月如鉤。北來一雁橫空碧。影下東南入海流。其題表耀山水小幅曰。蟹舍漁灣水色明。烟條露葉半陰晴。雲間天際孤帆遠。寂寞斜陽一雁聲。其有感曰。壕梁月色照淸秋。夢繞淮南蘆荻洲。雨暗楚原連浦靜。風催古木雜江流。孤舟无依乾坤濶。隻影空持雲水浮。最是蕭條極目處。迢遙萬里使人愁。余甞徜徉於金鰲玉蝀之間。而雨村 李調元。秋樓 潘庭筠。 芷塘 祝德麟。 諸名流。庶幾可遇。然郭氏執桓沒已六年矣。聞執桓死於乾隆乙未八月云。 繪聲集。當有更刻之本。而求之廠中。竟未得。可恨可恨。

尹卿出黑紙小箑。畵竹石乳。金書綠竹瞻君子。卷阿矢德音。揮毫開便面。握手得同心。下方書尹嘉銓題。時年七十。

明詩綜。載余五世祖錦陽君大同館題壁一絶。高句麗起漢鴻嘉。宮殿遺墟草樹遮。怊悵乙支文德死。國亡非爲後庭花。高句麗起非在鴻嘉。乃漢元帝建昭二年。成帝鴻嘉三年。百濟太祖高溫祚都稷山。先祖偶失點檢。而兪式韓毬堂錄。引日知錄用東史所證書大傳。以辨此詩鴻嘉之誤。中州之士。勤於考據辨析。以爲博雅類多如是。

長洲尤侗悔菴著外國竹枝詞。首以我國。其下百餘國民謠土產。著其大槪。而觀其所述朝鮮事。尙多舛謬。况四海外萬里之遠而無文字可以通其土俗哉。其撰朝鮮曰。高句麗降下句麗。未若朝鮮古號。宜千里王京陳百戱。漢城猶見漢官。儀注云。古朝鮮並入高句麗。隋征之不服。貶爲下句麗。 明洪武中。入貢奉詔。更號朝鮮。以漢城爲 王京。每詔使至。雜陳百戱。又曰。長衫廣袖折風巾。硾紙狼毫漢字眞。自序世家傳國遠。尙書篇內九疇人。又小兒八歲號黃昌。舞劒能誅百濟王。更唱嘉俳會蘇曲。朝來蚕績已盈筐。註云。新羅國黃昌郞。八歲爲王。往百濟舞劒于市。王召入宮令舞。因刺之。七月望日。王使王女。率六部女子。績於廣庭。八月望日。乃考其功。負者設酒相與歌舞。謂之嘉俳。一女起舞爲會蘇之曲。後朝鮮破新羅。擬爲黃昌,會蘇二曲。奇麗川出昭代叢書。拈此相示。余謂尹亨山曰。降號下句麗。乃王莽事也。尹曰。然。余曰。自序世家句極謬。箕氏朝鮮。爲衛滿所逐。尹卿曰。此錯綜言東方三國時。非專指貴國。其曰。傳家遠者。槪論國號朝鮮。肇自箕聖。所以贊美貴國之極致。大約此非佳作。如癡人說夢。隔靴爬癢。余曰。註云朝鮮破新羅尤謬。敝邦承高麗。高麗承新羅。則安得破五百年前新羅。麗川大笑曰。所謂乙丑甲子。

余問尹卿曰。當世詩人海內稱首者。可得聞名歟。尹卿曰。以海內之大。固不乏鴻匠妙才。而敝年老。斷置人世事。年少才子。未能相識。敝老友袁太史枚。字子才。高蹈不覊之士也。不樂仕宦。放跡山水。最工懷古之作。因高咏數句。余未曉聽。請書示。其博浪城詩曰。眞人採藥走蓬萊。博浪沙連望海臺。九鼎尙沈三戶起。六王纔畢一椎來。虎龍有氣黃金盡。山鬼无聲白璧哀。大索十日還撒手。如君終古儘奇才。觀其詩。可占中原士大夫之心。而亨山之獨咏此篇。其意尤著。然不諱於奇麗川。何也。康煕戊午。江右女子季文蘭。爲胡人所掠。賣往瀋陽。到榛子店。題詩璧上曰。椎髻空憐昔日粧。征裙換盡越羅裳。爺孃生死知何處。痛哭春風上瀋陽。下題奴江右虞尙卿秀才妻也。夫被戮。今爲王章京所買。將往瀋陽。戊午正月廿一日。灑淚拂壁書此。惟望天下有心人。見此憐而見拯。奴年今二十有一。後六年癸亥。淸城府院君金公錫胄。使過此店。錄而歸。後三十餘年。老稼齋金公昌業。又過此店。則壁間題墨猶有存者。今余後稼齋六十餘年而又過此店。徘徊咏想。而壁上所題。不可見矣。余偶擧此詩。語之奇豊額。奇潸然淚下。問榛子店在於何處。余曰。在山海關外。奇卽題一絶曰。紅粧朝落鑲黃旗。笳拍傷心第五詞。天下男兒無孟德。千金誰贖蔡文姬。

康煕山莊詩共三十六首。皆陋拙无致。葢多勉强咏哦。以示素抱而群下必蒐羅群書。以廣箋註。如烟波致爽曰。山莊頻避暑。靜默少喧嘩。此何足多費訓釋。而爲註者。引梁蕭統詩。命駕出山莊。劉禹錫詩。綠蘿陰下有山莊。戴叔倫詩。芝田棗逕往來頻。孫逖詩。地勝林亭好。時淸宴賞頻。魏徵九成宮醴泉銘。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梁簡文帝納凉詩。避暑高梧側。輕風時入襟。白居易詩。望春花景暖。避暑竹風凉。南史沈麟士。傳年過八十。耳目猶聰明。人以爲養身靜默所致。皇甫曾詩。草長光風裏。鶯啼靜默間。何遜詩。視聽絶喧嘩。此才兩句。无不可解者。安用許多箋註。帝庸作歌。亦安用許多出處。朱子曰。關關雎鳩。出在何處。此可爲詩學之大成。

街頭喧誦河間傳。閨裡悲歌楊白花。此佔畢齋刺舍方知也。舍方知者。私賤也。自幼爲女服。傅粉脂。學剪製。及長。出入朝士家。 天順七年春。憲府風聞。逮訊其素所私一尼。尼曰。陽道壯也。令女醫班德捫之。永順君溥,河城尉鄭顯祖雜驗之。皆吐舌曰。壯也。當時中朝。亦先有此。吳郡楊循吉蓬軒別記。 成化庚子。京師有寡婦。善女紅。少而艾。履襪不盈四寸。諸富貴家相薦。引以敎刺繡。見男子輒羞避。夜與從敎者寢處。謹鎖鑰。人益信其嚴於自防。庠生某慕之。乃以厥妻。始爲妹延寡至家。潛戒其妻。夜啓戶。佯如廁。生遽入滅燭。寡大呼。生扼其吭。强犯之則男子也。繫送于官。鞫之。姓桑名翀。年二十四。自幼纏足。法司上其獄。 憲宗皇帝以爲人妖。置諸極典。

望夫石千山范光遠題。不見築城人。但見貞女迹。試問萬里城。何如一片石。

康煕所刊全唐詩共一百二十卷。宜无所遺而唐玄宗御製賜新羅景德王五言十韻詩。不載集中。三國史新羅景德王十五年春二月。王聞玄宗在蜀。遣使入唐。浙江至成都朝貢。詔曰。嘉新羅王歲修朝貢。克踐禮樂名義。賜詩一首。四維分景緯。萬象含中樞。玉帛遍天下。梯航歸上都。緬懷阻靑陸。歲月勤黃圖。漫漫竆地際。蒼蒼連海隅。興言名義國。豈謂山河殊。使去傳風敎。人來習典謨。衣冠知奉禮。忠信識尊儒。誠矣天其鑒。賢哉德不孤。擁旄同作牧。厚貺比生蒭。益重靑靑志。風霜恒不渝。宋宣和中。高麗使臣金富儀將刻本。示舘伴學士李邴。邴上之帝。徽宗皇帝。 因宣示兩府及諸學士訖。傳宣曰。進奉侍郞所上詩。眞明皇書。嘉嘆不已。此詩旣入中國。至經道君睿賞。而後世錄唐詩者。並未見收。始知前代墜文非耳目所可竆。而海外偏邦之士。反或有闡幽之功。豈非吾輩之厚幸也歟。

吳中自古浮誕輕詭。然率能工文章善書畵。類多名士。而中原人士皆惡之。目裨販駔僧。則稱杭州風。葢吳人多狡獪之術也。錢塘田汝成委巷叢談曰。杭俗浮誕。輕譽而苟毁。道聽塗說。无復裁量。如某所有異物。某家有異事。一人唱之。百人和之。身質其疑。皎若目覩。譬之風焉起。无頭而過。無影不可踪蹟。故諺云。杭州風。會撮空好和。歹立一宗。又云杭州風一把。葱花簇簇裹頭空。又其俗喜作僞。以邀利目前而不顧身後。如酒攙灰鷄塞沙鵝。竿吹氣魚肉貫水。織作刷油粉。自宋時已然。余語奇貴州陸飛書畵之工。奇曰。這是凡虫。葢亦杭州風之謂也。北人之憎嫉南士。類此。

崔杜機 成大 梨花菴老僧歌云。吳王看戱泣椎結。錢叟爲僧托麟筆。我東先輩每於中州事。率因風聞而不詳實蹟。所謂吳王者。吳三桂也。錢叟者。錢謙益也。謙益三桂。俱以降虜。白頭无聊。一則雖托義擧而號先僭。一則寓意著書而大節已虧。雖欲巧逃後世之誅貶。人孰信之。吾東諺。凡事物之䵝昧者。稱矇矓春秋。東人喜談春秋而矇矓。若是類者多。豈不爲滿人之所笑也。宋徽宗大觀中。葉夢得館伴高麗使臣故事。使人到闕。不過月餘。卽遣還。徽宗欲使觀殿試新榜及上池。遂留幾七十日。使者頗修謹詳雅。葉餞行至占雲舘而別。其副使韓皦如贈葉玉帶云。此唐古物。其家世傳爲寶。自於笏上書示一詩云。泣涕汍瀾欲別離。此生无復再來期。謾將寶帶陳深意。莫忘思人見物時。葉以麗使故事無解挽例。力辭之。稱其詩雖朴拙。而可見其意云。

雍正初。敕使書山題浮碧樓曰。風物獨依舊。山河猶帶羞。書山滿人也。忽作思漢語。何也。

曩時商舶漂到甕津。舶中有能詩者。以一律呈水使曰。故國誰憐鍾簴變。殊方還愧姓名通。千秋周顗新亭淚。空洒滄溟水不竆。惜未得其全篇。而詩人姓名。亦无傳。

石林詩話 葉夢得著 曰。高麗自太宗朝。久不入貢。至元豐初。始遣使來朝。神宗以張誠一館伴。問其復朝之意云。其國與契丹爲隣。不堪誅求。國主王徽 文宗諱。 常誦華嚴經。祈生中國。一夕忽夢至京師。備見城邑宮室之盛。覺而慕之。乃爲詩曰。惡業因緣近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移身忽到中華裏。可惜深宮滴漏殘。

錢受之所云。國內无戈坐一人。卽金慕齋作也。見本集。受之之跋皇華集。擧此以譏之。然其實華鴻山察頒 詔時。所作俑也。如廣野無邊水。長天一點鴻。野字寫得廣。天字寫得長。水字去傍爲無邊。鴻字打批爲一點。此所謂二字含意也。故陪臣遠接龍灣。必妙選詞學之士。爲從事以備應卒。而詔使在道。必出此等。意在困迫接伴。當時接伴諸人。亦必預習此等。遂以爲例。而非所樂爲也。受之爲鴻山跋此集也。沒其實狀。而獨拈東人一句。以爲嗤笑。至戒其勿與酬唱。惡能服東士之心乎。余擧此談之兪式韓式。韓收納懷中。如獲異寶。

崔簡易三日浦詩。晴峯六六斂螺蛾。白鳥雙雙弄鏡波。三日仙遊猶不再。十洲佳處始知多。余甞登四仙亭。沈伯修書此詩。刻揭亭上。而此殊非佳作耳。世傳簡易謁王弇州。公務堆積如山。數十吏迭奏文狀。弇州憑案揮麈。左酬右應。題判如流。衆筆齊擧。須臾雲空。更有十餘少年。各呈所課。或詩或文。或小品書種。弇州硏朱點閱。手不停筆。簡易大驚服。問侍者曰。老爺往常如此否。侍者云。今適坐閒小間耳。老爺往日已得詩萬首。著書千卷。簡易默然心死。袖出所著文請敎。弇州曰。有意於作者。但讀書不多。聞見未廣。可歸讀昌黎文中獲麟解五百遍。當識作文蹊徑耳。簡易大慙恨深。諱見弇州一事。而爲文務爲僻澁奇崛者。學李于麟。于麟爲弇州所畏。故欲以此雄壓耳。

許筠之儐朱太史之蕃也。問朱曾見弇州否。朱曰。曾於癸巳春。往太倉請益於弇州。公時以南司寇致仕。貌不踰中人。眼光如星。築堂花園。聚門徒飮酒賦詩。弇州日飮五六斗不醉。有求詩文者。令侍婢吹彈而磨墨伸紙。如有風雲鬼神。又問弇州有畏憚否。朱曰。公平生所畏服。惟滄溟一人。每覔句。必先高咏。于麟秦關詩曰。蒼龍遠掛秦天雨。石馬長嘶漢苑風。如何不畏。

沈汾續神仙傳云。新羅賓貢進士金可紀爲仙云。而章孝標送金可紀歸新羅詩曰。登唐科第語唐音。望日初生憶故林。風高一葉飛魚背。湖凈三山出海心。可紀之歸本國明矣。續仙傳。稱可紀居終南子午谷。後三年。航海歸本國。復來衣道服。入終南。務行陰德。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上表言。臣奉玉皇詔。明年二月二十五日當上昇。宣宗異之。賜宮女四人。香藥金綵。又遣中使二人伏侍。至其日。果有五雲。鸞鶴笙簫。金石羽葢。幡幢滿空。乘鶴而去。朝列士庶觀者。塡溢山谷。莫不瞻禮嘆異。韓无畏傳道錄云。金可紀與崔承祐,僧惠慈。從申元之學道。逢鍾離將軍地仙二百等語。似涉傅會。

余友人羅杰仲興。文章魁傑士也。邃於易。平生嗜鍾王書法。遇赫蹄片札。則輒背作瘞鶴銘數字。或紙不足而點畫拐勒。无可施處則運筆歷紙。坐席盡黑。故若戶外有仲興履響。必先藏硯具。然後乃方出迎。仲興入室。必先左右顧眄。苦覓紙筆。眼中無見。然後乃叙寒暄。其任眞如此。歲丙申仲冬。隨申書狀思運入燕。其時正使。卽錦城尉也。禮士殊深。奇羅跅弛。爲助扇丸。數諭任譯。毋阻衙門。然仲興天性眞率。所至多見搪塞。故不能恣意遊覽。亦未得遇一中州名士云。其行余送之松京。而其還倣華制。造太平車。載其妻子。入赤裳山中。于今四年不見。今余是行。檢篋中知舊書札詩文藏之。得仲興舊爲詩行草爛然。遂入行槖。以示奇貴州。奇大加稱賞曰。蒼健沈鬱。其格力眞似老杜云。其偶成曰。山扉寥廓棄冠巾。老去漸能幽事親。階除留對日華靜。空外翻過雲片新。黃鳥忽來啼綠樹。斑花无數度靑春。知无一物違吾意。不負皇天長育辰。又天外錦西山復山。近來卜宅不離閒。孤峯晴石依空翠。側徑幽花點細斑。鳥避誤疑沾雨過。蜂窺爭占飫香還。興長日日扶黎杖。一望一吟開旅顔。又戰經黑齒郡之東。久住殊方事盡通。峽曉雲移幽洞翠。澗曛日隱古城紅。晩興早寢從他好。短咏長吟不自窮。若道淹留无逸興。何時得豁旅愁空。其不寐曰。入夜喜看連峽雲。遙空漸改赤紛紛。對簷獨坐息暄雀。支枕乍眠還聚蚊。峯樹溪沙漫欲數。南箕北斗自成文。未憐愁劇添新病。剩得詩如刺繡紋。午枕曰。昏昏午睡困炎蒸。萬事踈慵著不能。未卷牀書窺紫燕。常餘硯墨飽靑蠅。客過小徑虛相問。妻對荒畦久欲憎。忽得淸光看月出。錯疑赫日碾空昇。貴州曰。固多名句。而間不成律云。葢吾東音韻。或與華音相異。故間有不合於律者耳。

朴充,金夷魚。皆新羅人也。入唐俱爲賓貢進士。唐張喬有送金夷魚。奉使歸本國詩曰。渡海登仙籍。還家備漢儀。又張喬送朴充侍御歸海東詩云。天涯離二紀。闕下歷三朝。中州人士。與余初遇。必先問航海程途。下陸何方。余對直由旱路起程。自遼東入山海關。抵皇京云爾。則或有不信者。誦渡海登仙籍。爲證。眞以我東。爲絶洋外國。如琉球歐邏。中州人有時鹵莽如此。

李懋官在墨莊座。徵詩潘秋樓。墨莊。翰林庶吉士李鼎元。蜀錦州人。秋樓。潘庭筠號也。 潘曰。吾前爲詩。頗費思索。苦困作。故詩苦未多。比覽惲鐵簫寒柳冊子。王秋史題四詩於後柳。爲明殷相國通樂園舊植。感而有作云。愁心都付畵工論。凄絶長條夢水邨。海右亭荒名士散。天涯木落廢園存。半規殘月春留別。一例斜陽暮斂魂。六十年來看粉本。墨香牋色又塵昏。其二。 看遍東風窣地新。蘸波吹絮摠情塵。可憐碧葉吟蟬地。不見紅欄係馬人。衰影驛樓傷老杜。離悰門巷憶髯秦。自註。秦關詞。花下重門。柳邊深巷。 鵲華山麓髡枝外。只有明湖冷濯巾。其三。 畵人吟子一時稀。減盡金城翠十圍。緣岸臥枝攲暮雪。入樓暝色帶冬暉。靜中黃葉无多響。遠處昏鴉數點歸。猶有沾泥閒恨在。逢春莫更作團飛。其四。 七十泉聲亂石舂。兩林憔悴野霜濃。前朝臺榭沙痕在。晩歲關河樹影重。偶爲士流靑眼放。恰如女妓白頭逢。桐花零落山薑老。誰識王郞濯濯容。卽此可見漢人之觸處興感。以示亨山諸公。莫不感傷揮涕。

南藥泉九萬。以繡衣巡到星州。夜閱本牧先生案。得諸沫萬曆癸巳正月某日到任。四月某日罷歸。公未聞我東有諸姓頗怪之。問於尹衡聖。尹曰。中原江浙間。有諸氏。沫之先。當自中土東來。壬辰之亂。沫起義兵討倭。所向克捷。與郭再祐齊名云云。此載藥泉集中。以藥泉之博識。猶不識百年內諸沫。則其出於微賤可知。雖立功如彼。而名遂湮沒。則安得不幽鬱而爲寃魂乎。星州鄭錫儒未第時。與本牧子弟。同做工令留衙。衙後梅竹堂。堂前又有支頤軒。一日鄭獨步軒中。時月甚明。忽有烏帽茜袍者。從篁竹間拂髯而來曰。我本州舊牧使諸沫也。本固城縣民。當壬辰之亂。起兵討賊。 朝廷特除星州牧使。其熊海斫營。鼎津迎敵。無不摧破。而文檄泯沒。史乘无傳。當時如鄭起龍諸人。皆我之偏裨耳。仍拔腰間寶釖曰。以此甞斬倭數將。額上戎戎有火紅。疎髯張動自吟曰。山長雲共去。天逈月同孤。又言其墓在於漆原。无子孫。頹蕪不治云。翛然長揖而逝。倐忽復入竹間。旣明共話此事。平日雖知先生案有諸沫。甞疑其不書姓。亦不識功烈之如此。一朝得之。莫不嗟異。監司鄭益河聞之。致鄭錫儒詳問之。方狀聞于 朝。適罷官未果。則遂關漆原。改封塋域。爲置守冢二戶。漆倅魚史迪晝寢。夢一官人來告。吾墓在治所幾里某村某坐之兆。巡營當命修墓。君其留意。旣覺而異之。其夕關到。魚倅遂大爲修治云。諸沫固邨野。生前不能識字。故雖有殊蹟。无以自著。而其精魄鬱而不散。顯靈如此。又能咏詩可異也。

辛評事慶衍年十二。自白川上京。路遇 明詔使。驛子奪辛所騎。辛窘甚。步及天使晝停。訴之。天使異其姿貌玉潔。指路上長丞曰。爾能賦此。當畀汝騎。辛請韻。天使命韻云云。辛卽對曰。楚伯千秋尙有靈。渡江无面只存形。當年恨失陰陵道。長向行人指去程。天使大驚嗟賞。厚餉以文房諸珍。此作以無名氏。載錄於明詩選。光海時登第。官平安兵馬評事。時西邊有事。九渡晴川江。仍卒于官。甚著靈蹟。其後數十年。辛之友人某。遇辛于關西道中。辛字呼。道故如平昔。遂托曰。子孫貧甚。吾有所遺物而不能傳之。寶刀及玉圈一雙。在屋樑上。家人無知者。君幸傳之。售此二物。當得善價。友人大異之。歸卽語其子孫。遂共檢其屋。果得刀及玉圈。吾東路上每十里五里立木偶。類將軍形。以記地名及程距幾里。俗號長丞。如中國之長亭短亭。故吾東詩人借用長亭。或有誤認中國亭堠。亦如我國長丞。或有誤認長亭爲亭長。陋甚。余入中國道路立長亭。題之曰。某地。左右列短亭。記東至某所幾里。西至某所幾里。今來熱河口外。長亭多書汛字。未知何稱也。

辛丈敦復氏。甞爲余言。 中廟時南趎。年十九登第。入文衡之薦。而官至典籍。自幼多異蹟。每朝就學於塾師而多不至。家人密踵之則路中逕入樹林中。有一精舍。主人淸雅絶塵。趎趨拜講質。必日昃而歸。家人詰之。輒詭對。後遂爲修鍊之術。及登第。遭己卯士禍。謫谷城縣。仍止家焉。一日。送奴持書入智異山靑鶴洞。有彩宇極精麗。有二人焉。一雲冠紫衣。一老釋。終日對棊。奴留一日受書而還。奴始以仲春入山。草樹方榮。及出山。乃見野中穫稻。怪問之。卽九月初也。及趎卒。年三十。擧柩甚輕。家人啓視之。空棺也。題其內云。滄海難尋舟去跡。靑山不見鶴飛痕。村前耘田者。聞空裏樂聲。仰見。南趎騎馬。冉冉在白雲中矣。忠州進士南大有。其旁孫云。

韓詩。木石生妖變。唐季。蘇州僧義師。見木刻佛軀。輒聚而焚之。吾東楊州檜巖寺。昔有木像大佛。極著靈異。遠近僧俗。奔走崇奉。香火甚盛。懶翁一朝。以住持往居此寺。令衆僧曳出焚之。衆皆驚懼苦諫。懶翁皆不聽。使僧百餘。用大絚。呼邪推挽。不動一毫。懶翁怒。自以一手推之卽仆。乃曳出寺外。積薪而爇之。臭穢不堪。葢有大蛇盤繆佛腹。久而亦無災患。大約木舊接神。廢刹木像。類多他妖憑附。所謂木石生妖變。是也。今日班禪所贈佛軀幾一尺。似是刻木鍍金耳。安知無妖怪憑附耶。倉卒受此。一行上下。如沈手蜜瓮。罔知攸措。余夜問區處善策於正使。則曰已令首驛。造小櫃子。余對曰。善矣。正使問所善何意。曰。此欲浮之江耳。正使笑。余亦笑。葢棄置沿道寺刹。則恐爲中國所怒。以此入國。當駭物情。彼此交界。順流而放海。莫如鴨綠江。

鄭湖陰士龍。平生豪奢。方其年少。以禮曹佐郞。詣朴平城元宗。平城時爲首相。坐別院深邃處。使侍婢數十。引湖陰入。湖陰踰歷重門。處處彩閣。曲曲紅欄。平城地坐池上盤松陰下。左右叉鬟皆曳綾繡。迭進珍羞。又引女樂數隊。竟日歡宴。湖陰臨罷。以公事進。平城不省曰。老夫武人耳。幸遭際風雲。致身至此。惟自娛樂。以答盛世。君所持公事。歸問本曹判書。湖陰茫然自失。平生所羡慕。故至老奢華。此載余六世祖錦溪君寄齋雜記。世傳湖陰慕平城。善爲竊狐白裘手段。甞爲江原監司。巡遊入金剛山。夜宿正陽寺。偸金佛。遂大致富厚。及旣老。甚悔之。有詩云。正陽寺裡燒香夜。蘧瑗方知四十非。余甞游正陽。璧間果有此題。今三使所受金佛共三軀。可得金數千兩。若使湖陰當之。不必正陽覺非。余語之副价如此。相與大笑。余又曰。今此佛像。不幸木軀。故辭而闢之。廓如也。若果金身。闢異之論。合有商量。相與絶倒。

莊子曰。絡馬首。穿牛鼻。牛之穿鼻古也。東牛生七八朔。已穿鼻。王荊公詩。牛若不穿鼻。豈肯推入磨。推磨猶然。况駕車耕田乎。自入柵至熱河。一戶所養牛不下七八頭。或多至三四十頭。耕田駕車。皆覊角而使之。無一穿鼻者。牛皆絶大而家家放牧。一小兒能驅數十牛。然不但不穿鼻。亦不覊角。中原馴御之術。雖非我國所及。而其不穿鼻者。亦有古今之異歟。晉杜預上疏。有典牧種牛有四萬五千餘頭。不供駕。至有老不穿鼻者。以此觀之。中國古時。供役則皆穿鼻。

姜女廟柱聯。文承相所題悲壯曰。姜女未亡也。千年片石猶貞。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筆奇崛。果親王允禮所題典麗曰。栢葉從來常自苦。梅花終古不爲姸。筆神化。乾隆乙亥仲冬皇三子藤琴居士所題酸寒曰。松老頹垣見古祠。崩城姜女事堪悲。藁砧望斷成奇節。環佩空餘識舊姿。石洒淚痕當日恨。水流嗚咽後人思。振衣亭畔凄凉甚。猶憶凝眸睩曼滋。筆敏妙。芳流遼水。乾隆皇帝御筆。勁節凄風。果親王所書。望夫石三字。太原白輝所書。

中國因字入語。我東因語入字。故華彛之別在此。何則。因語入字則語自語書自書。如讀天字曰漢捺天。是字外更有一重難解之諺。說郛。有鷄林類事。天曰漢捺也。 小兒旣不識漢捺爲何語。則又安能知天乎。鄭玄家婢。總能說詩。爲千載佳話。然其實中國婦人孺子。皆以文字爲語。故雖目不識丁。而口能吐鳳。經史子集。乃其牙頰間恒談也。我人初見中國孺子。隔溪呼母。水深渡不得。大驚以爲中國五歲兒。開口能詩。此殊不然。是乃語也。非有意成句也。老稼齋遊千山。有村媼賣酒。問路僻人稀。有誰沽飮。對曰。花香蝶自來。無許多轉折。而辭明意暢。自成韻語。此無他。因字入語之妙證也。余家小婢甞至迷當得餠而獲他餌。喜謝曰。巴蜀亦關中。此本紙牌行語。婢本不識巴蜀關中。而但認是爲彼此無異則當矣。始知華語非難。而未必鄭婢擅雅千古也。

淸脾錄 李德懋著 云。三韓人遍踏中土者。無如李益齋。名齊賢。 其所遊歷見於詩者。若井陘,豫讓橋,黃河,蜀道,峩嵋,孔明祠堂,凾谷關,澠池,二陵,孟津,比干墓,金山寺,焦山,多景樓,姑蘇臺,道塲山,虎口寺,漂母墓,涿郡,白溝,鄴城,覃懷,王祥碑,崤陵,長安,鄭莊公墓,許文貞公墓,關龍逢墓,望思臺,武則天陵,肅宗陵,邠州,涇州,寶陀窟,月支使者獻馬。其足跡所到。皆偉壯。有非東人之所及。其詩當爲東方二千年來名家。華艶昭雅。快脫三韓僻滯之習。今世之人。甚至有不識益齋之爲李齊賢。顧君俠編元百家詩選。而高麗人詩無一首與焉。當時牧菴姚公及閻子靜,張養浩。擧皆推轂公詩。而亦無一首入選。是可怪也云云。益齋墓在金川只錦里桃李村。墓下卽益齋舊宅。因其舊宅。建書院俎豆之。余燕巖別業。距書院不十里而近。余甞一再至書院。讀其遺集。益信淸脾錄所評爲鐵論。其思歸曰。窮秋雨鎖靑神樹。落日雲橫白帝城。其二陵早發曰。雲迷柱史燒丹竈。雪壓文王避雨陵。其舟行峨嵋曰。雨催寒犢歸漁店。波送輕鷗近客舟。其多景樓曰。風鐸夜喧潮入浦。烟簑暝立雨侵樓。其凾谷關曰。土囊約住黃河北。地軸句連白日西。我東詩人用事。率皆借用。而眞能目覩足踏者。惟益齋一人。今余一出古北口而自多前人。其視益齋。眞堪缺然。

感舊集。載淸陰先生詩。王貽上先室鄒平張氏。江南鎭江府推官萬鍾之女。都察院左都御史謚忠定公延登之孫。 崇禎末。先生航海朝天。路出濟南。時張忠定罷官家食。先生因萬鍾得見忠定。一見傾倒。爲留六日。爲序先生朝天錄一卷。貽上所以熟習先生者。葢因其妻家也。其鈔載先生詩。如三秋海岸初賓雁。五夜天文一客星。橋石已從秦帝斷。星槎猶許漢臣通。五更殘月水城頭。咏史何人獨艤舟。不向東溟覔歸路。還依北斗望神州。南商北客簇沙頭。畵鷁靑簾幾處舟。齊唱竹枝聯袂過。滿城烟月似揚州。皆貽上所稱淸婉可誦者也。貽上爲海內詩宗。而士大夫於貽上。隻字片言。如茶飯。津津牙頰間。故无不識淸陰姓名者。然先生亘古大節。莫能知焉。郝志亭成請得金叔度數篇佳作。余曰。僕原未有誦。此來有淸陰先生六代孫履度別章。志亭大喜曰。又是奇事。余出示之。志亭諷詠再三。其後入錄其所抄榕齋小史曰。華山金履度。朝鮮使臣金淸陰尙憲六世孫也。其奉別燕巖朝京 原稿。赴燕。志亭改朝京。 曰。四面燕山濶。萬里秦城高。中有垂鞭者。白髮行邁勞。其二。耿介湛軒子。倜儻燕巖叟。海內知姓名。高風屬前後。歲乾隆庚子五月二十三日。華山金履度題。字季謹。筆摹鍾王。東國文章奇士也。與其友人朴燕巖,韓錫祜爲詩酒莫逆。今歲仲秋。朴燕巖隨貢使朝京。與余遊甚相善也。於是得華山贈行詩三章。深得四牡皇華之遺意。余錄其二首云。原詩殊方知姓名。高風繼前後。志亭改錄殊方爲四海。繼字爲屬字。

志亭又錄燕巖之族孫南壽。字山如。號錦城。美如冠玉云。其贈行曰。莫云頭已白。天地忽無窮。匹馬遼東野。一鞭萬里風。錦城。余貫籍也。南壽書錦城朴南壽。山如則志亭認爲號。

又錄曰。其邦之高士李在誠仲存號芝溪。燕巖之婦弟也。其贈行曰。鴨綠衣帶水。長城宿春之。原稿。燕城。志亭改長城。 悠悠遠行客。原稿。古來經遊客。 歷歷知是誰。又。十載巖栖客。晨裝告遠遊。半生方冊裏。今日帝王州。又。宿昔桑蓬志。沈冥鹿豕群。猶被雙眼役。可忘白頭紛。又。雨熱關河漲。雲蒸薊樹低。請君愼行李。去矣莫棲棲。原稿。勉旃愼行役。

又錄曰。韓錫祜惠堂。梁尙晦伯厚。李行綽裕齋。俱開城人。開城。麗氏舊都。其邦稱松京。古開州。舊號蜀莫郡也。有神嵩紫霞之勝。文人韻士。猶有乙支生,鄭麟趾之遺風焉。聖朝文敎。覃被遐外云云。惠堂送燕巖朝京曰。偶爾無方住著身。一天之下海東濱。如將遠邇看平等。不出門時萬里人。曉月依山磵戶明。木蓮花下藹餘情。黃鸝不識中州好。啼作陽關惜別聲。靑天盖野四周環。漸失東南點點山。行到遼陽何所見。日輪回指海雲間。常願風漂萬里舟。遍登天下有名樓。宗侃謹按。此二句。乃原集中句。惠堂引用。 悠悠匹馬金臺路。何似孤帆碧海秋。長城自壞國隨之。朝市人烟遂不移。夫子廟庭周石鼓。人間幾度夕陽時。其春院細雨曰。露重梧先聞。雷輕鳥不疑。嫩草深疑夢。濃花恰欲痴。玄蟻緣階滑。靑蟲抱葉危。水立雙虹遠。烟穿獨鳥遲。悄悄孤客坐。湛湛美人思。伯厚送燕巖朝京曰。極目山河路一絲。心如相約未相隨。離筵更進一盃酒。楊柳靑靑斜日時。李行綽送別曰。濱海行人信一鞭。遼天六月雨長懸。計程從此三千里。借問幾時可到燕。中國人記載多此類。非但原詩之多爲點化。其稱乙支生鄭麟趾之遺風。尤爲絶倒。東方无乙支生。是乃乙支文德也。乙鄭遼絶數千年間。而今乃並稱者。似是乙見隋書。鄭撰麗史。故表而出之也。其錄季謹謂與韓錫祜。爲詩酒莫逆。可勝捧腹。非但兩人不相識面。雖同時。而亦不識名字。則安得爲詩酒莫逆。而况兩人平生。不能飮酒乎。余明日行李猝發。未得證謬。

李紱穆堂集。庚寅元朝早朝詩。朝鮮內屬來王久。肯怪衣冠太俗生。紗帽版袍春入貢。海隅日出最昇平。朝日山莊門外。見千官退朝。茜帽蹄袖。使人大慚。而我使衣冠可謂燁如仙人。然街兒驚怪。反謂塲戱的一樣。悲夫。

李益齋字仲思。一號櫟翁。慶州人。十五登第。忠宣王在元邸。構萬卷堂。不肯東還。召益齋置府中。與中州趙子昂,元復初諸名流。唱酬。其奉使西蜀。降香江南。所至題咏。膾炙人口。及東歸相五王。四爲冢宰。忠宣王之被讒竄吐蕃也。萬里奔問。忠憤譪然。後封金海侯。八十一卒。謚文忠。其詩華艶昭雅。快祛東人僻滯之習。其路上曰。馬上行吟蜀道難。今朝始復入秦關。碧雲暮隔魚鳧水。紅樹朝連鳥鼠山。文字賸添千古恨。利名誰博一身閒。令人最憶安和路。竹杖芒鞋自往還。余燕巖後麓隔一嶺。有安和寺舊基。每咏公此詩。想公竹杖芒鞋往來是閒。而蜀道,秦關魚鳧,鳥鼠。猶令人爽然自失。今余是行。又益齋之所未能到。

宋元豐七年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蘇臧過之。嘆其壯麗。留一絶云。簷楹飛舞垣墻外。桑柘蕭條斤斧餘。盡賜昆耶作奴婢。不知償得此人無。東坡之憎疾高麗。到處如此。若使東坡見康煕所作三十三站察院。則當又如何也。

黃山谷次韻穆父贈高麗松扇云。銀鉤玉唾明繭紙。松箑輕凉幷送似。可憐遠度幘溝漊。高麗城名。 適堪今時褦襶子。又。文人玉立氣高寒。三韓持節見神山。合得安期不死藥。使我蟬蛻塵埃間。今未知高麗松扇。爲何樣製作。

余於高太史棫生。坐誦潘庭筠次王秋史寒柳詩。坐客皆稱善。余仍問王秋史誰也。馮明齋秉健曰。此歷城王進士。名苹。字秋史。自號七十二泉主人。潘詩所謂七十泉聲亂石舂是也。凌簑軒野曰。國朝詩人多推秋史。甞有句云。亂泉聲裏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又黃葉下時牛背晩。靑山缺處酒人行。時人目之爲王黃葉云。

日下舊聞。載東國史畧及麗史列傳。高麗世子如元謁帝便殿。問讀何書。對曰。有儒士鄭可臣,閔漬者從行。宿衛之暇時。從質問孝經,論語。帝悅。命世子引與俱入賜坐。問本國世代相傳之序。理亂之跡。風俗之宜。聽之不倦。其後命公卿議征交趾。召二人同議。對稱旨。於是授可臣翰林學士。漬直學士。列傳帝召見世子于紫檀殿。可臣從。帝使之坐。仍命脫笠曰。秀才不須編髮。宜著巾。御案前。有物大圓小銳。色潔而貞。高尺有五寸。內可受酒五斗云。摩訶鉢國所進駱駞鳥卵也。帝命世子觀之。仍賜世子及從臣酒。命可臣賦之。可臣獻詩曰。有卵大如甕。中藏不老春。願將千歲壽。醺及海東人。帝嘉之輟賜御羹。

朱昆田按高麗世子。卽忠宣王璋。甞搆萬卷堂于京師者。可臣在東國。撰千秋金鏡錄。漬增修世代錄。年節要七卷。又撰本國編年綱目四十二卷。惜其書不可得見也。

余撰姊氏墓誌銘及嫂氏李恭人墓誌銘。爲托中州人。要覔海內佳筆。戶部主事徐大榕。湖州人也。初不相識。爲寄詩曰。海外傳經名父子。閉門終日在山中。平生遠媿徐陵筆。不羡珊瑚作架紅。其二。 二銘他日爲工書。遠寄天涯定不虗。野家鷄休竊笑。不才年少亦相如。其自註曰。時因行期已促。不能爲作小楷。故蹔浼舍表弟書之。底草今存。當更寄也。寄贈燕岩足下。並粲。陽湖惕葊徐大榕草。觀此所草。葢亦佳筆也。二銘錢塘楊廷桂所書。楊廷桂。卽徐大榕表弟也。

吳照。江西人也。字照南。號白菴。其遊石湖作皆佳。其一。 茂苑烟銷曉日黃。數聲柔櫓出橫塘。靑山面面開圖障。一塔凌空見上方。其二。 水縐微波漾細鱗。沙鷗白鷺立湖濱。風流想像鴟夷子。此地曾經載美人。其三。 楞伽山下楞伽寺。水繞山門一曲斜。敲罷曉鍾鴉未散。空廊人靜落桐花。其四。 短短秧針綠滿疇。水雲渺渺似凉秋。此間最是爲農樂。赤脚吳娃解飯牛。其五。 菱葉浮波覆野鳧。分明佳景輞川圖。斜橋幾樹靑靑柳。憶煞詩人范石湖。其六。 湖外有山山下田。湖光宜雨亦宜烟。他年我若移家住。耕罷西疇便刺船。照年方三十餘。擧人。


口外異聞[编辑]

盤羊[编辑]

盤羊。鹿身細尾。兩角盤。背上有蹙文。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狀若騾。群行。暑天塵露相團。角上生草。或曰麢羊。或曰羱羊。說文麢大羊而細角。陸佃埤雅。羱羊。似吳羊而大。今萬壽節。蒙古來獻。皇帝以供班禪。

彩鷂蝴蝶[编辑]

康煕四十年,帝避暑口外。喇里達番頭人,進彩鷂一架,靑翅蝴蝶一雙。鷂能擒虎,蝶能捕鳥。見王貽上《香祖筆記》。

高麗珠[编辑]

中國人寶東珠,以爲高麗珠,色淡白如硨磲。今帽前簷端嵌安一箇,以表南北。東珠八分已上爲寶。皇帝有東珠七錢重,爲鎭夢魘寶。皇后東珠六錢四分重,形如白茄子。乾隆三十年,皇后失東珠,回后讒皇后,搜得東珠鑾儀衛卒家,后遂廢幽之冷宮。貴州按察使奇豐額帽簷東珠,色殊不佳。奇言珠六七釐,價銀四十兩。余言珠非土產。或有食蛤得之牙頰間。謂之陸珠。瑣細不足珍。婦女簪珥所粧,皆倭珠,有紅光可寶。奇按察笑曰:「否也。這是蠣房磨圓。非珠也。所寶東珠者。無貝氣。自有天然寶光。」此言殊有理。然吾未知東珠產於何處?而誰能採之而遍於天下乎?

崇禎相臣[编辑]

崇禎十七年間,相臣拜罷五十人。邊帥少失廷旨,輒傳首九邊。當時師律之嚴,歷代所罕,而亦無補於勝敗存亡之數。

伊桑阿舒赫德[编辑]

康煕時相業文章學問。皆推伊桑阿。滿洲人。康煕戊辰。以禮部尙書大拜。在相位十五年。卒年八十六。謚文端。六十三。援歐陽乞休。章三十上。彌出彌懇。得請。近歲相業之盛。舒赫德爲首。舒亦滿洲人也。處相府四十餘年。去歲卒。年八十八時。人比之文潞公。

王振墓[编辑]

去年乃乾隆己亥,得王振墓於西山。剖其棺,數其罪而磔之。並掘其黨與二十餘塚,皆斬之。按 《明史》,駕至土木,振輜重千餘兩,敵四面追之,一時從官及兵將皆沒,振安得獨脫?且當時族誅振家,歐殺馬順長,磔振侄王山於市,則其黨與安得有墓? 天順旣復位,復振官爵,立祠祀之。然則振之有墓,亦無足恠也已。

曹操水葬[编辑]

乾隆戊辰。漁於漳河。泅水者腰斷浮水。帝發卒數萬。塹河傍。別疏之。視河中。萬弩俱張。其下有塚。遂掘得其棺。銀海金鳧具帝者冕服。乃曹操屍也。帝親至關廟昭烈像前。跽其屍而斬之。此擧非但雪千古神人之憤。快破七十塚之疑。

魏忠賢[编辑]

崇禎初。謫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忠賢擁徒衆。 上震怒。命逮。忠賢知不免。自經死。磔忠賢屍於河間。然則忠賢安得有墓。康煕中。江南道監察御史張瑗疏言。皇上前歲南巡。命修岳飛之墓。賜題于謙之碑。誠以此二臣者。忠貫日月。義壯山河。故表而揚之。風示天下。臣奉命巡視西城。前往西山。一帶査閱。至香山碧雲寺。寺後峻宇繚墻。覆壓數里。鬱葱綿亘。金碧輝暎。乃故明逆璫魏忠賢之墓也。墓上有二穹碑。屹然並立。合書欽差總督東廠官旗辦事,掌惜薪司內府供用庫,尙膳監印務,司禮監秉筆,總督南海子,提督保和等殿完吾魏公忠賢之墓。畿輔近地。尙留此穢惡之蹟。僭越之制。何以儆大憝昭公法哉。况當奉旨纂修明史。凡明季被禍忠良諸臣。無不立傳。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仰祈天威。勅地方有司。仆碑剗墓。奉旨交與該城官員。仆毁剗平。由是觀之。王振亦應有墓。余玆並錄之。以見 明季尙法之嚴。而紀綱不立。有如此者。

楊貴妃祠[编辑]

淸之立國。專以表賢癉惡之典。服天下心而薊州盤山。有安祿山廟。董卓,曹操,吳元濟,黃巢輩。往往有廟。而何不所在毁撤。是未可曉也。口外路傍。有楊貴妃祠。並塑祿山。馬頭輩入見之。貴妃像妖艶如生。而祿山像胖大。皤然露腹。備極醜態云。不毁此淫祠者。所以鑒戒後人歟。

樵史[编辑]

樵史一卷。不知何人所著。記 明室亂亡之由。以寓悲憤。其載客氏及殺熊廷弼事。頗多異聞。又咎萬曆自救朝鮮。府庫空虗。人民流離。而在朝之臣。罔知所措手。有一妄人。言釆礦于時相。遂欣然行之。民益大困。皆化爲盜賊。以至於亡。言多悲切。與正使讀之。不覺涕零。第緣行忙。未之謄。此係禁書。只此謄本云。

麈角解[编辑]

惟天子可以議禮。今皇帝改月令可徵焉。余燕巖艸堂。甞有蒼鹿來飮前澗。頭如紡車。欲詳觀其毛角。徐往臨觀。鹿大驚超去。竟不得詳。今出長城外。日閱貢獻鹿群。大者如騾。小者如驢。及還入塞。坐一藥舖。見鹿角扶疎。長皆四五尺。充溢棟宇。皆稱鹿茸。余曰。此皆麋茸耳。願得鹿茸。舖主大笑曰。豈不聞麋鹿之大者乎。鹿之大者爲麋。則麋之小者爲鹿爾。角豈有異哉。余曰。夏至鹿角解。在易爲姤。一陰生。爲補陰之劑。冬至麋角解。在易爲復。一陽生。爲補陽之劑。功用顯殊。舖主曰。足下未見時憲書耶。已改月令矣。萬歲爺嘗有疑麋鹿之茸。令天下凡文字之持鹿傍而有角者。皆生致之。養之海子。中區而別之。不相亂倫。及夏至。麋與鹿。皆同時解角。冬至解角者。麈爾。遂改十一月令麋角解曰麈角解。由此觀之。我國關北所出鹿茸。未必是鹿茸。而國中鹿茸日貴。可勝歎哉。余曰。麈形何如。舖主曰。未曾見。或曰。前鹿後馬。大約改月令。非天子之威勢。無以服信天下。故曰唯天子可以議禮。

荷蘭鹿[编辑]

舖主又道。鹿亦有至小。自視其拳曰。不過如許。曾見荷蘭貢鹿一雙。蒼質雪斑。

砟答[编辑]

余問。舖中藥料希奇俱全否。舖主曰。無論艸木金石。指名要看。輒敢奉正。余曰。稀奇珍品。偶未思名。舖主指東壁下紅漆樻子曰。這裡砟答一枚。眞是稀奇難得之料。余問砟答何物。舖主笑而起曰。第不妨觀看。開櫃出一團石。大如數升匏子。形似鵞卵。余曰。此水磨石也。何相戱耶。舖主曰。何敢故慢無禮。這是駝卵。能治難名奇疾。

入定僧[编辑]

長城外白雲塔石龕中。有遼時入定僧肉身。至今不壞。微溫柔澤。但瞑目無氣息。

別單[编辑]

北京卑流。解字者甚鮮。所謂筆帖式序班。多是南方窶人子。顔貌憔悴尖削。無一厖厚者。雖有廩食。極爲凉薄。萬里覊旅。生理蕭條。艱難貧窘之色。達於面目。使行時書冊筆墨賣買。皆序班輩主張。居間爲駔儈。以食剩利。且譯輩欲得此中秘事。則因序班求知。故此輩大爲謊說。其言務爲新奇。皆恠恠罔測。以賺譯輩賸銀。時政則隱沒善績。粧撰粃政。天災時變。人妖物恠。集歷代所無之事。至於荒徼侵叛。百性愁怨。極一時騷擾之狀。有若危亡之禍。迫在朝夕。張皇列錄。以授譯輩。譯輩以呈使臣。則書狀揀擇去就。作爲聞見事件。別單書 啓。其不誠若此。告 君之辭。何等謹嚴。而豈可浪費銀貨。買得虗荒孟浪之說。以爲反命之資耶。使价頻繁。百年如此。所可慮者。此等文書。不幸閪失遺落彼中。其爲患害。當復如何。雖以今番熱河往來言之。事皆目擊。雖最爲實錄。然先來 狀啓附奏一二事件。不無忌諱。則渡江之前。無非飮氷之日也。愚意彼中消息。無論虗實。附 奏先來者。皆以諺書狀 啓。到政院。翻謄上達爲妙耳。

籐汁膠石[编辑]

王三賓言。滇黔中。有續石籐。名羊桃籐。取汁膠石。山中架空造梁。雖數十丈。聯續不斷。如糊紙膠板。然黔人呼黏石膠云。其言殊極荒唐。姑錄之。以資他考。

照羅赤[编辑]

蒙古譯言必闍赤者。書生也。八合識者。師傅也。我國內三廳下隷。號照羅赤。此當因襲高麗之舊。麗世多習畏兀語。照羅赤者。必蒙語也。

元史天子名[编辑]

看元史。自天子號名殊不類。常恨艱讀。口外有一廢刹。元舊也。斷碑有歷叙元諸帝功德。有曰。成吉思者。太祖也。窩濶台者。太宗也。薛禪者。世祖也。完澤者。成宗也。曲律者。武宗也。普顔篤者。仁宗也。格堅者。英宗也。忽都篤者。明宗也。亦憐眞班者。中宗也。

蠻語[编辑]

蠻語。愛莫離者。華語有宿緣也。落勿渾者。華語沒廉恥也。曳落河者。滿語壯士也。

麗音離東頭登切[编辑]

驛卒刷驅輩。所學漢語。皆訛謷。渠輩語。渠輩不覺而恒用也。臭之甚穢曰高麗臭。謂高麗人不沐浴。足臭可惡也。有失物則曰東夷。謂東夷偸去也。麗音離。東。頭登切。我人殊不識此。聞臭之不善則稱高麗臭。疑人偸物則稱某也東夷。東夷遂爲偸物之號。可勝嘆哉。

丙午乙卯元朝日食[编辑]

皇帝卽位之日。叩頭香案。以謝天夢上帝。錫帝百齡。帝復詣香案前。叩頭謝天曰。願以來乙卯歲傳位。俾御極之年。少皇祖一歲。至今年欽天監奏。後六年丙午歲元朝當日食。後十年乙卯元朝當日食。皇帝變計言。乙卯年若禪位。則新天子元年。適當日食。元朝朝賀。因此當停。是若宋高宗以禪位爲名。而其實不欲當金人也。若又挨過乙卯。則是御極之年。反多于皇祖二歲。以是不安云。此說極妖妄。必非皇帝之言也。自古帝王。御宇旣久。則四方爭獻符瑞。群下希旨飾慶。不無矯誣之事。而豈若今日預占未來之日食。進退其禪傳之年歲耶。此必海內奸佞之徒。借聖人九齡之夢。以文皇帝鍾漏之嫌耳。

六廳[编辑]

熱河太學大成門外東壁坎。置乾隆四十三年上諭曰。京畿東北四百里熱河地方。在古北口以北。卽禹貢冀州邊末。而虞及殷周。幽州之境也。秦,漢以來。未入版圖。元魏時。建安營二州。唐有營州都督府。然不過僑置治所於內地。遼金及元。始鄕其名。而古地旋荒。明棄大寧。視爲別域。向者曾設承德州。今宜陞爲府。卽以同知改設。而其餘六廳。如喀喇河屯廳。改爲灤平縣。四旗。改爲豐寧縣。八溝廳。其地較廣。改爲平泉州。烏蘭哈達廳。改爲赤峯縣。塔子溝廳。改爲建昌縣。三座塔廳。改爲朝陽縣。並屬承德府統轄云云。

三學士成仁之日[编辑]

彌串僉使張超日記。吳學士達濟,尹學士集。以丁丑四月十九日被害云。故兩家據日記。以十九日祭之。丁丑乃 皇明崇禎十年。而兩學士遇害。於淸人之在瀋陽時也。洪學士翼漢。不載日記。則不詳其成仁之日。的在何辰。故亦從兩學士。祭以十九日。今覽淸人所撰淸太宗文皇帝特書。崇德二年三月甲辰。殺朝鮮臣洪翼漢等。以正敗盟搆兵倡議袒明之罪。崇德。乃淸太宗年號。而三月甲辰。考之日干。爲初六日。以所謂等字觀之。吳,尹兩學士之遇害。亦當同是三月初六日也。

當今名士[编辑]

當今海內名士。梁國治,彭元瑞,紀勻號曉嵐,吳聖欽,戴衢亨,其兄心亨。俱吳人。祝德麟,李調元。並蜀綿竹人。余有戴心亨所書柱聯一對。開帙群言守其雅。撫琴六氣爲之淸。

明璉子封王[编辑]

仁廟甲子。龜城府使韓明璉。與平安兵使李适同叛。擧兵犯 闕。兵敗走。皆擒誅。明璉二子潤,瀾。雪上倒着芒鞋。亡入建州爲將。其後十三年。從淸太宗東來云。此出當時傳說。其眞僞未可知。今覽新刊太宗實錄。果言朝鮮將韓明璉爲其下所殺。其子潤,義來降。封義怡親王。瀾似改名爲義。昭代叢書中謚號錄。當載其名。後當考。吁。我 朝立國四百年來。不無凶逆之誅殛。而未有如兩賊之擧兵犯 闕者。其凶醜遺孽。投虜爲將。借兵猖獗。至於此極。當時建州爲逋逃之淵藪。而足想平日邊門之不嚴。沿江守禦之疎虞。强隣憑陵。而其用事將率之姓名。不識誰某。則何况其材勇謀猷之所出乎。如此而徒欲以空談摧大敵。隻手扶大義。嗚呼難矣哉。

古兒馬紅[编辑]

古兒馬紅者。義州官奴鄭命壽也。姜功烈者。都元帥姜弘立也。皆改名投虜。命壽最凶惡。陵虐其父母之邦。無所不至。鄭弼善雷卿不勝忿。欲刺殺命壽。與其院吏姜孝元謀。乃使人告命壽諸姦利事于淸人。淸人斬上書者。而鄭雷卿,姜孝元坐死。使命壽監刑。極甚慘酷。後淸人亦覺命壽稔惡於本國。遂斬之。姜弘立光海時爲都元帥。深河之役。降於虜。及 仁朝改玉。聞其家誅夷。大怒引虜兵至平山。 朝廷不得已送弘立家屬于軍前。其叔父縉。責弘立。弘立大慙。旣而滿洲知弘立詐。遂講和而去。留置弘立。聽本國調度。 朝廷畏滿洲强。未敢顯誅弘立。出居其楊花渡江亭。無面目以見國人。不出房闥。但聞長吁聲。後五六年。其家人縊殺之。

東醫寶鑑[编辑]

我東書籍之八梓於中國者。甚罕。獨東醫寶鑑二十五卷盛行。板本精妙。我國醫方未廣。鄕藥不眞。我 宣祖大王命太醫許浚與儒醫鄭古玉碏及醫官楊禮壽,金應澤,李命源,鄭禮男等。設局撰集。出內府醫方五百卷。以資考據。書始於 宣廟丙申。而成於光海三年庚戌。實 萬曆三十八年也。其所刊弁卷之文。頗疎暢。東醫寶鑑者。乃明時朝鮮陽平君許浚所撰也。按朝鮮俗。素知文字。喜讀書。許又世族。萬曆間。篈,筬,筠兄弟三人。俱以文鳴。女弟景樊才名。復出厥兄之右。九邊諸國。最爲傑出者也。其言東醫者。何。國在東故醫言東也。昔李東垣著十書。以北醫而行於江淛。朱丹溪著心法。以南醫而顯于關中。今陽平君僻介外蕃。乃能著書。行於華夏。言期足傳。不以地限也。言寶鑑者何。日光穿漏。宿陰解駮。分肌劈腠。使人開卷。暸然光明似鑑也。昔羅益之著衛生寶鑑。龔信著古今醫鑑。皆以鑑名。不嫌夸也。竊甞論之。人惟五藏。病止七情。其間禀受有偏全。漸染有淺深。證變有通塞兩候。脉動有浮中沉三部。諦而察之。如畝斯劙。莫可越也。如燎斯晰。莫可蔽也。知大黃可以導滯而不知其寒中。知附子可以補虛而不知其遺毒。罔攸濟矣。是以至人。治病於未起之前。不治於旣成之後。病旣成而始治。策斯下矣。而復委決於庸醫。豈有瘳哉。甚而懷私利者。以無疾人爲功。初從事者。至於費人爲學。大易勿藥之占。南人無恒之戒。若早爲此輩發覆也。扁鵲有言。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然自軒岐以後。代有名醫。迄今著述之繁。幾於汗牛充棟。不患其少矣。而術有驗有不驗。豈古人各以所見爲說歟。擇不精者。語不詳。執於一者。賊乎道。欲療人之病而不療人之心。欲療人之心而不通人之意故也。今觀是編。先之以內景。泝其源也。次之以外形。疏其委也。次之以雜病。辨其證也。終之以湯灸。定其方也。中所援引。自天元玉冊以曁醫方集略。計八十餘種。率吾中土之書。其東國所撰者。不過三種而已。循古人之成法。而能神而明之。補缺憾於兩間。播煕陽於四大。業已上獻闕廷。見推國手矣。顧書藏秘閣。世罕得窺。前鹺使山左王公。建節臨粤。憫時醫多誤。專人赴都鈔錄。未及梓行。隨以事去。順德明經左君翰文。予總角交也。慨然思鋟版。廣其傳。約費三百餘緡。畧無吝色。蓋心則濟人利物之心。事則調陽變陰之事。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左君之仁大矣。刻成。屬予爲序。遂喜而書其端。時乾隆三十一年。歲在丙戌蘭秋上浣。原任湖南卲陽醴陵興寧桂陽縣事,充庚午壬申癸酉丙子四科湖廣鄕試同考官番禺凌魚撰。余家無善本。每有憂病則四借鄰閈。今覽此本。甚欲買取。而難辦五兩紋銀。齎悵而歸。乃謄其凌魚所撰序文。以資後攷。

深衣[编辑]

我國深衣之必以麻布而不以綿布者。非也。織麻則當曰麻布。織苧則當曰苧布。織綿則當曰綿布。乃方言訓布爲保。補外翻。 讀布曰保布。獨織麻之家。專名爲布。由是而麻布之市曰布廛。苧布之市曰苧布廛。至於綿布則無以區別。方言綿花曰木花。遂名織綿曰木。殊不識綿布者。乃大布也。不名綿布爲大布。而號其市曰白木廛。以至兩稅之賦大布而曰田稅木,大同木。布之大者。遂爲別件物事。以此號。登於官府文簿。通國行之。何謂大布也。純素之物。稱布帛之文。而綿乃織之大本也。不可以絺繡五釆。其質儉而其色純。有無文之文。故曰大布之衣者是也。曰。完且不費。善衣之次。完且不費者。綿布之謂也。大布之衣。卽深衣也。中國三升布。雜羊毛於綿。而同繅爲布者也。我國市人轉賣三升布者。獨名靑布廛。兼賣大布曰。大保。亦曰門三升。以博倍價。而白木廛。不得察糾者。不核名實之故也。中國衰服皆綿布。今行道路所逢衰服者。無一麻布所着。頭巾亦皆綿布。時方夏天。膏汗凝漬拉垂。余今所着綿布裌衣。中國人閱視之。頗珍其縷績精密。多求其深衣之資。余問中國何獨無細織耶。皆歎曰。中國擧服綾緞綺縠。耻衣大布。則古聖人深遠。不費之制。閣而不講者久矣。故雖爲槖爲囊。時入機杼而麁莽。不堪作善衣之次。余問善衣何衣也。答曰。善衣者。好衣也。自天子達於庶人。皆有上件好衣。爲文章以表貴賤。夫深衣者。貴賤同服。男女同服。吉凶同服。縫以大布者。昭其儉也。豈不是善衣之次乎。我東儒家。尤重深衣。而圖之說之。爭辨紛紜。袪祫之間。膠守分寸。麻綿之間。不識何布。豈非可笑之甚者乎。

羅約國書[编辑]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羅約國假㺚上書皇帝陛下。臣聞三皇首出。五帝繼作。臨御億兆。代天立極。豈特中華之有主而抑亦夷秋之無君乎。乾坤浩蕩。非一人之獨主。宇宙曠大。非一人之能專。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羅約之方。城池不過數百里。封疆不越三千里。而常有知足之心。陛下統據中原。爲萬乘之主。城池數千里。封疆數萬里。猶懷無厭之慾。每含並呑之意。天發殺氣。神號鬼哭。地發殺氣。龍虎遁藏。人發殺氣。天地翻覆。堯舜有道。四海入貢。禹湯施恩。萬方拱手。秦皇數伐。匈奴體化。鮑魚契丹。大躪中土。身爲帝豝。積德則如彼。稔惡則若此。吉凶禍福。相根相條。其信如春夏秋冬。其暴如雷霆霹靂。可不愼哉。順之者。未必保其生。逆之者。未必獲其殲。此人理之舛其常。而天道所以違其行也。臣獨何心。抑首跪膝於順天之府乎。雖陛下親率六師之輕銳。往來於水澤之間。而相逢於賀蘭山下。擧鞭問平安。馬上論天下。雲沙萬里。虎跳龍躍。一雄一雌之秋也。夫戰無兩勝。福不雙至。不如罷兵休戰。解生靈之疾苦。弭甲兵之艱難。臣謹當年年奉貢。世世稱臣。不然則論文而有孔聖,孟賢之經術。語武而有太公,孫子之韜略。寧肯多讓於中國哉。顧陛下熟察焉。斯遣大臣多里馬。祗謁丹墀。恭暴赤心。誠切戴天。感涕徹地。趙譯達東將修別單。得此於序班。夜以示余。書狀亦來語曰。俄見羅約國書乎。天下事大惶恐。余曰。天下事姑舍是。但恐天下元無羅約國。吾於二十年前。曾於別單中。見似此文書。亦稱黃極㺚子慢書。先輩圍坐一讀。深以北方爲憂。或謂代淸者極也。今見此書。似無加减。序班輩皆江南窶人子。覊旅無賴。類作此等危妄語。以賺我譯。公費銀兩。別單雖許。聞見事件。皆是道聽塗說。奈何逐年買謊語。每行沽僞撰。以備莫重奏 御之資乎。愚意則別單中合當商量去就。書狀大以爲然。趙譯頗分疏。余謂趙譯曰。君年少不解事。我國士大夫。白地春秋。空談尊攘。百有餘年。中州人士。亦豈無此心乎。所以年羹堯,査嗣庭,曾靜輩。指祥瑞爲災咎。誣治績爲疵政。皷扇四海。播騰文字。有若危亡之象。迫在朝夕。我譯樂其誕而自愚。三使久處深舘。鬱鬱無消遣之資。輒招君輩。問新所聞。則摭拾道途。博暢幽襟。使臣全不理會。掀髯拊箑曰。胡無百年之運。慨然有中流擊檝之想。其虛妄甚矣。又况先來軍官。晝夜疾馳。半是馬上睡夢。或致彼境遺落。其爲禍患。當復如何哉。書狀大笑且大驚。戒趙譯云云。未知其後存拔之果如何耳。

佛書[编辑]

佛氏書初入中國者。不過四十二章。其後號佛經者。太半作于魏晉間文人之手。盛于姚秦。熾于蕭梁。大備于唐。幾與儒家典籍等。盖自上世。已有似此學問。黃帝,廣成子,南郭子綦,藐姑射山人,許由,巢父,卞隨,務光,長沮,桀溺。未曾號其人爲佛。而亦未甞著有其書。故後世但知佛氏之出自夷狄。而殊不識中土先有此道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老子曰。聖人抱一。乃佛氏則曰萬法歸一。所謂萬法歸一。與吾儒理一萬殊。其守約之旨。未始不相似也。世間所有佛書。都是南華經箋註。南華經乃道德經之傳疏彼皆天資超絶。情量卓異。豈不知仁義禮樂俱爲治天下之大經哉。不幸生値衰季。蒿目傷心於質滅文勝。則慨然反有慕于結繩之治。其如絶聖棄智剖斗折衡之類。皆憤世嫉俗之言也。三千年來。排之者亦不一人。而其書竟亦尙存。其書雖存。竟亦無關於天下之治亂。韓昌黎依俙見孟子之距楊墨。乃以闢老佛爲家計。孟子本領非直距楊墨。爲亞聖。乃韓昌黎直欲火其書。以繼鄒聖。未知果有火其書本領否也。

皇明馬牌[编辑]

尙瑞院所藏 皇明馬牌。深黃無紋綾。烏木軸一卷。長二尺四寸。廣五尺有咫。沿邊刺繡螭龍。中繡鞍具赤馬一疋。制誥 皇帝聖旨。公差人員。經過驛。分持此符驗。方許應付馬疋。如無此符。擅便給驛。各驛官吏不行執法。循情應付者。俱各治以重罪。宜令準此。洪武二十三年月日。字皆黑線刺繡。年號上安玉璽其文曰。制誥之寶。左旁細書。通字七十號。下方聯幅。安小璽之半。又赤馬一疋一軸。通字六十七號。又靑馬一疋一軸。通字六十八號。赤馬二疋一軸。達字三十號。盖洪武庚午由群山島發船。朝金陵時。所賜符驗四度也。又赤馬二疋一軸。萬曆二十七年月日。達字十六號。又赤馬二疋一軸。達字十三號。制誥及年號黑線刺繡。四沿螭龍。上安璽寶。皆同洪武制。左旁細書。通達幾字號。皆不刺繡。似是臨時寫其第幾字號。皆具書印半璽出給也。洪武通字六十七號。靑馬以下八馬。皆無鞍勒。盖萬曆己亥遼陽路梗。由椵島至登州下陸。以朝北京時。所賜符驗二度也。每一軸。貯朱漆皮筒。鍮錫粧飾。更貯鹿皮囊。未知當時使還。不爲還納。何也。抑 皇明舊例。外國使臣由水路朝天者。因爲頒給歟。今此熱河之行。亦有給馬之旨。則似當傳給符驗而道次互違。未見其應付勘合之何樣制度也。

哈密王[编辑]

出東直門。向熱河。行不數里。皇城脚夫三十餘人。扁擔接武而行。回子十餘人殿後。面貌獰猙。高鼻綠瞳。髮鬚强磔。其中兩人眉眼明秀。服着最華。戴猩猩氈笠。卷其左右兩簷。則前後簷尖銃。如未敷荷葉。顧眄之際。輕佻可笑。馬頭輩臆稱回回國太子。與之後先作行者三四日。時於馬上換烟相吸。其動止頗爲恭順。一日停午極暑。下馬憩路中簞屋下。兩人後至。亦下馬對椅而坐。問我滿洲話否。蒙古話否。我戱答曰。兩班安知蒙滿話。卽書問回回來歷。一人掉頭視他。似全塞矣。一人欣然操筆。沉思良久。纔下一字。備盡人間艱難辛苦之狀。自稱哈密王。指其伴來者。亦稱蕃王十二部云云。所對全無文理。不可解矣。問擔來何物。則皆進貢玉器。而其中最大者。自鳴鍾云。所稱蕃王。解囊出茶。使其從人烹瀹相飮。亦勸余一椀。意其必異茶也。視其香色。乃皇城中尋常行賣之物也。爇爐鎗椀。皆以朱漆皮革爲外套。纍纍如帶銙腰帶背負。極其簡便矣。茶後先起。一鞭跑去。明朝又相逢於河邊。以漢話問哈密王年紀多少。亦以漢話對三十六。蕃王尤善漢話。合掌二次。張其一手。稱二十五。按唐書回紇。一名回鶻。元史有畏兀兒部。畏兀。卽回鶻也。回回者。卽回鶻之轉聲也。高麗史元使高麗人。敎習畏吾兒語。畏吾兒。又畏兀之轉聲也。哈密。漢時伊吾地。唐時伊州地。麗末偰遜者。回鶻人也。仕於元朝。從公主東來。因仕於麗朝。其仕於 本朝者。偰長壽。卽遜之子也。

徐花潭集[编辑]

徐花潭先生敬德數學。類康節。有詩若文若干篇。無可觀而編入四庫全書中。今皇帝所著。

長興鏤板[编辑]

今之烏絲欄。卽古之編竹也。古者文字。皆以漆書之竹片。以韋編之。所謂簡冊。其形如烏絲欄。孔子讀易。韋編三絶者是也。漢武帝渡河東。亡書五篋。幸賴張安世誦而錄之。其無鏤板可知。後世鏤板。始於後唐明宗。明宗胡人。目不知書。然其九經鏤板。乃在長興中功。不在鴻都石經之下。帝歎當時士大夫吉凶之禮。有冥昏起復之制。曰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風俗。且無金革之事而起復可乎。婚姻吉禮也。如之何其用於死者。乃詔劉岳。選文學通知古今之士。共刪定之。太常博士段顒田敏等。皆鄙俚。增損其書。不過當時家人所常傳習者。卽今聚珍板刻字。戶部侍郞金簡所監董。

周翰朱昂[编辑]

人於年少時。前程甚遠。若無可老之日。言語間易。觸侮老人。非但惡少輕薄。類不福祿延長。不可不愼。閔贊成馨男年踰七耋。手自接菓。里中諸少年名官。笑之曰。公猶復百年計耶。公曰。政爲君輩留贈耳。其後公享年九十四。諸名官諱日。公輒手自摘菓以助祭。昔楊大年弱冠。周翰,朱昂。同在翰林。兩人時已皤然。每論事。楊侮之曰。兩老翁以爲如何。翰頗不堪謂曰。君莫欺老。竟當留白贈君。昂曰。莫留贈他。免得他人還又欺他。後楊果不及五旬。熱河太學。有老學究曰王鵠汀者。敎授民家小兒胡三多。年十三。復有旗下王羅漢者。年方七十三。較三多爲先甲戊子生。講義於鵠汀。每日淸晨。與三多挾書後先踵門。朝鵠汀。鵠汀或談論無暇。則輒轉身屈首於胡童。鬯受一遍而去。鵠汀云。彼有五孫二曾孫。身自日來講義。歸而轉授衆孫。其勤實如此。然而老者不恥。稚者不侮。中州禮義之盛。日有聞矣。而邊末風俗之淳。益可見耳。一日胡童持一帖硃紙二兩紋銀而來。以示余。其帖曰。敬托同學庚弟胡。轉丐朝鮮朴公子淸心元一兩丸。謹具薄幣。以代羊鴈。物些情深。義重海內。余還其銀而覔給二丸。所謂同學庚弟胡者。胡三多也。尤爲絶倒。然殊自渾厚。頗異於朱昂之毒呪楊大年。並記之。以爲年少侮老之戒。

武列河[编辑]

酈道元水經註。濡水東南流。武列水入焉。濡水。今灤河。武列水。今熱河。熱河之號。不著於經。則似是武列之轉聲。其源有三。一出武郁利河。一出石巴伊臺。一出湯泉同。會爲熱河。抱山莊南行入灤河云。我使趲程行。旣入熱河。或有自此徑還之議。使臣使任譯。預講東還路程。任譯探於通官。通官輩大驚曰。山後皆㺚子地方。抱醫巫閭而北東繞轉。道途間。必遭㺚子所刦略。俺等中土人。無有識此路者。雖蒙皇旨。自此徑還。使臣呈文禮部。懇免此路可也。任譯更無向人探問處。方納悶。有一老章京曾經行者。能歷歷言之。而給紙筆。使之開錄。則目不識漢字。仰視天。俯畫地。手扱沙作山形。復截芥爲舟渡狀。然後操筆疾書。乃滿字。無解見者。觀者皆大笑。余偶以此紙。示王鵠汀。鵠汀亦不能解。以示王羅漢。羅漢曰。吾雖知之。漢字翻謄則難。俺鄰舍有奉天人來客者。似當識此路。明日問諸此人。詳錄以來也。因納紙懷中而去。明日果爲詳錄而來。自熱河三十里至平臺子。三十里至紅石嶺。二十五里至黃土梁十五里至西六溝。此是承德府交界處。有交界碑。自此二十里至祥雲嶺。三十里至七溝。三十里至鳳凰嶺。二十里至平泉州。三十五里至大廟站。平泉州界。自此四十里至楊樹溝。二十五里至雙廟。三十里至宋家庄。三十里至建昌縣。三十里至長鬍子。二十五里至夜不收。二十里至公營子。三十里至擔杖溝。此乃建昌縣界也。自此十里至杏湖子台。二十五里至喇麻溝。二十里至蝴蝶溝。十五里至大營子。二十五里至朝陽縣。二十五里至大凌河再渡。二十五里至蟒牛營。三十里至張家營。二十五里至蠻子嶺。二十五里至石人溝。朝陽縣界。自此三十里至六臺邊門。三十里至崔家口。二十里過義州城渡。大凌河出錦州衛。由廣寧路云云。

雍奴侯[编辑]

童子時讀史。竊怪漢封寇恂爲雍奴侯。侯號何限而何必曰雍奴侯。按雍奴地名。在漁陽右北平。余曩入燕薊。道出漁陽北平。今未知雍奴變作何名。而儻亦經行其地否也。雍奴又數澤名。水經注。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

𢘿[编辑]

漢書地理志。淸河郡有𢘿題縣。余行自漠北。還入古北口。夜宿淸河縣。今不知𢘿題何在。而要之淸河近境。顔師古注。𢘿。古莎字。

順濟廟[编辑]

東西洋考。五代時。閩都巡檢林願之第六女。生于晉天福八年。以雍煕四年二月二十九日昇仙。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人祠之。宋宣和癸卯。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中流遇風。鄰舟俱溺獨路舟。神降于檣無恙。使還奏于朝。特賜廟號順濟。今天主堂所畵朱衣女像。飛翻海雲間。似爲其神也。

海印寺[编辑]

陜川伽倻山海印寺。刱自新羅哀藏王時。名籃巨刹。多相沿襲號名。而此獨不然。中國順天府西海子上。舊有海印寺。 皇明宣德間。重建。改名大慈恩寺。廢爲廠。我國海印寺。乃千餘年舊刹。則燕中海印。想應在新羅所刱之後也。

四月八日放燈[编辑]

中原放燈。在上元夜。自十四至十六。我國放燈。必于四月八日。謂佛生辰。此似仍麗俗。釋迦如來。淨飯王之太子。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四十二年壬申。太子年十九。棄位出家修道。至穆王三年癸未。道成。

五絃琵琶[编辑]

楊廉夫元宮詞云。北幸和林幄殿寬。句麗女侍婕妤官。君王自賦明妃曲。勅賜琵琶。馬上彈。按麗史樂志所載樂品。琵琶絃五。則婕妤所彈。斯五絃矣。韞光樓雜志。

獅子[编辑]

輟耕錄言。國朝每宴諸王大臣。謂之大聚會。是日盡出諸獸於萬歲山。若虎豹熊象之屬。一一別置。然後獅子至。身才短小。絶類人家所畜金毛猱狗。諸獸見之。畏懼俯伏。不敢仰視。氣之相壓也如此云。余甞至萬歲山。不見所畜諸獸。則皆置之西山及圓明諸苑。而熱河所見奇禽獸不爲不多。然率不識其名。日見馴熊豢虎。類皆帖耳闔眼。常作可憐之熊。尤以未見獅子爲可恨。然百年內。亦絶無來獻者云。

降仙樓[编辑]

我國成川降仙樓。米萬鍾仲詔所書。其筆法不下米元章。而石癖則過之。艮齋筆記。房山有石。長三尺廣七尺。色靑而潤。仲詔思致之勺園中。車重輪馬十駟。百夫曳之。七日始出山。又五日始達良鄕。道上工力竭。因臥之田間。繚垣衛之。葭屋覆之。有往復報答之書。一時傳爲佳話。余遊燕中。有以閩人吳文仲所畵米太僕奇石一卷來賣者。一靈壁石。一方臺石。一英德石。一仇池石。一兗州石。又有號非非石,靑石,黃石。皆奇形怪狀。有自題湛園詩。主人心本湛。以湛名其園。有時成坐隱。爲客開靑罇。閒雲歸竹渚。落日映松門。登臺候山月。流輝如晤言。萬鍾宦遊四方。所積惟石而已。則盖亦名士也。東人惟知米元章而不識米仲詔。故特記之。但未知樓額何緣得到。亦俟後攷。

李榮賢[编辑]

太學志。隆慶元年。駕幸國學。朝鮮陪臣李榮賢等六員。各具本等衣冠。赴彛倫堂外。文臣班次之次。其時參班。當以使价留舘。何至六員之多也。今莫識李榮賢爲誰家祖先。而隨參諸員。又無姓名可攷。先輩萬運多識故事姑錄之。以待一訪。

王越試券[编辑]

王越試券。爲風所漂。飛落我國。以其券付奏年使。而中國記載。誤稱琉球。當時以越謂有風力。擢居憲職。甞見琅瑘漫抄。成化間。太監王高休沐。有兵部尙書某往謁之。會都御史王越,戶部尙書陳鉞。亦至。高良久始出。揖諸公坐。謂曰。昔王振用事。六卿多通私謁。人以爲擅權。今諸公見訪。安知外人不議高耶。且諸公訪高。不識以高爲何如人。兵部曰。公聖人也。高作色曰。大而化之之謂聖。孔子尙曰則吾豈敢。王高何人。敢謂聖人。衆惴不能出氣云。其時兵部。雖隱其姓名。公議難掩。則至於王越所謂風力安在。

天順七年會試貢院火[编辑]

天順七年二月。擧會試。値貢院火。監察御史焦顯。因鏁其門。不容出入。擧子焚死者。九十餘人。

新羅戶[编辑]

燕之東北郡縣。非但多高麗庄。唐總章中。以新羅戶。置僑治良鄕之廣陽城。

證高麗史[编辑]

朱昆。田竹坨之子也。其按元順帝北走。駐蹕應昌。太子愛猷識里臘達嗣立。徙和林改元宣光。高麗稱爲北元。辛禑甞奉其年號。時洪武十年也。明年豆叱仇帖木兒立。北元遣使告高麗。繼又以改元天元。告高麗。具見鄭麟趾高麗史。則繼順帝而建元者。非止宣光矣。盖順帝之稱中國所號。而惠宗廟號。殘元所謚。其後僅識宣光之謚。昭宗則天元之立。史家之所略。而所以據麗史爲證也歟。

朝鮮牡丹[编辑]

六街花事云。荷包牡丹。本草一名朝鮮牡丹。花似僧鞵菊而深紫色其以牡丹名者。因其葉相類也。京師槐樹斜街。慈仁寺藥王廟花市。恒有之。所謂荷包者。中國人以繡圓囊。相贈遺曰。荷包。卽囊名也。僧鞵菊。未知何狀。要之皆草花也。旣名朝鮮牡丹。而我東獨不見。何也。

艾虎[编辑]

端午日。工曹進宮扇艾虎。戒庵漫筆。端午。賜京官宮扇。竹骨紙面。俱畵翎毛。五色線纏繞。艾虎云。端午艾虎。卽亦中國舊俗。

十可笑[编辑]

戴斗夜談。京師相傳十可笑。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神樂觀祈禳。武庫司刀鎗。營繕司作塲。養濟院衣粮。敎坊司婆娘。都察院憲綱。國子監學堂。翰林院文章。猶漢世諺稱擧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之謂也。我東諺有云。官猪腹痛。猶言越視秦瘠也。其名存實無。漢世孝廉。猶然。何况後世乎。

子規[编辑]

元至正十九年。子規啼於居庸關。關距皇城七十里。燕都八景。居庸疊翠。其一也。元王惲以爲始皇築長城時。居息庸徒於此地。遂稱居庸。慕容垂遣慕容農。出蠮螉塞。卽居庸之訛音云。余甞欲一至居庸。而往返爲一百四十里。則有難於一日中周旋。故止焉。至今爲恨。

慶壽寺大藏經碑略[编辑]

國家崇信佛法。建大佛寺。必置經藏。叢天下之工書者。泥黃金繕寫。以示其嚴。選天下之善鎪者。刊美木傳刻。以致其廣。京師諸寺。日飯僧端坐群誦。撞鍾吹螺。晝夜不絶。歲又一再遣使。乘驛奉香幣。徧天下亦如之。斯盡恒河沙界。並受其福。於虖至矣。高麗古稱詩書禮義之國。皇元之有天下也。世祖皇帝結之恩。待之禮。亦最優異。父子繼王。並列貳館。今王 忠宣王。 又以聰明忠孝。爲皇帝皇太后所親幸。大德乙巳。乃施經一藏。入大慶壽寺。歸美以報于上寺。爲裕皇祝釐之所。於京城諸刹。爲最古。皇慶元年夏六月。謂某爲文勒之石。王名 璋。 好賢樂善。有德有文。逮事世祖。以皇甥爲世子。入宿衛。被賞識。成宗朝選尙公主。大德末年。從今上平內難。立武宗有功。爲推忠揆義協謀佐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上柱國駙馬都尉瀋王,征東行中書省右丞相,嗣高麗國王。今上卽位。策勳加太尉。碑程鉅夫所撰也。在雪樓集。辭多譏諷。盖寓諸外國撰述。以微見其志。麗史未必見載。故截錄其略。

謊糧臺[编辑]

未及東岳廟五里。有荒凉臺。非也。長安客話。唐太宗征高勾麗。甞屯兵于此。虛設囷倉。以疑敵人。故俗因呼其地曰謊糧臺。其說似是。

胡元理學之盛[编辑]

中國理學之盛。莫尙于胡元之世。而又有兩異事。元開國之初。道士之儒言。釋氏之儒行也。長春眞人邱處機。字通密。登州人。長春。其號也。生于金皇統戊辰五月十九日。貞祐乙亥。金主召不起。己卯。宋亦遣使召之。又不起。是年五月。蒙古太祖自柰蠻。遣近侍持手詔致聘。遂赴召。踰鐵門關。經數十國地萬餘里。見帝於雪山。首以一天下者。在不嗜殺人爲對。諫止大獵。則曰天道好生。問爲治之方。對以敬天愛民。問修身之道。則對以淸心寡欲。問長生之藥。則曰有衛生之經。無長生之藥。每召就坐。勸帝者皆慈孝之說也。豈非道士而儒言者乎。是時蒙古踐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無所逃命處。機還燕。使其徒持牒。招求於戰伐之餘。由是爲人奴者得復爲良。與濱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此出元史。又海雲國師名印簡。山西之寧遠人也。年十一。能開衆講義濟衆凶。金宣宗賜號通元廣惠大師。寧遠城陷。與其師中觀皆被執。元成吉思皇帝 元太祖。 遣使語大師曰。老長老,小長老皆可好。自是天下皆稱小長老焉。海雲每言于大官人忽都護曰。孔子聖人。宜世封以祀。顔子,孟子之後及習周公,孔子之學者。宜皆免差役。以勤服其業。從之。此見王萬慶所撰九級塔碑文。豈非釋氏而儒行者歟。玆並錄之。

拜荊[编辑]

余甞過豐潤縣。其東北。有秦王山。惟荊叢生。相傳唐太宗爲秦王時。登此山。見荊愕然曰。此。里師授吾句讀時。所用朴也。下馬拜之。荊皆垂首嚮地。如頫伏狀。至今猶然。

還鄕河[编辑]

豊潤玉田之間。有還鄕河。凡水皆東流。而獨此河西流。燕山叢錄。宋徽宗過河橋。駐馬四顧。悽然曰。過此漸近大漠矣。吾安得似此水還鄕乎。不食而去云。或曰。石少主所命之名。而人至今呼之。石少主者。似是石晉少主重貴。而亦爲契丹所虜。當過此也。

桂苑筆耕[编辑]

唐書藝文志。有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四卷。而後來著書家引用書目。無見焉。書亡當久。

千佛寺[编辑]

自密雲入德勝門。時路甚泥濘。群羊且塞路。不可行。遂下馬。與洪譯命福。入路傍千佛寺少憩。佛座繞千蓮。蓮繞千佛。尊天諸佛二十四軀及十八羅漢。皆我國所進云。此據劉同人景物略爲說。而殊不識淥水雜識。已據喬應春碑。爲太監楊用所鑄也。


玉匣夜話[编辑]

行還至玉匣。與諸裨連牀夜語。燕京舊時風俗淳厚。譯輩雖萬金能相假貸。今則彼以欺詐爲能事。而其曲未嘗不先自我人始也。三十年前。有一譯空手入燕。將還。對其主顧而泣。主顧怪而問之。對曰。渡江時潛挾他人銀。事發。倂已包沒于官。今空手還。無以爲生。不如無還。拔刀欲自殺。主顧驚急抱持。奪刀問曰。所沒銀幾何。曰。三千兩。主顧慰曰。大丈夫獨患無身。何患無銀。今死不還。將如妻子何。吾貸君萬金。五年貨殖。可復得萬金。以本銀償我。譯旣得萬金。遂大貿而還。當時未有識之者。莫不神其才。五年中遂致鉅富。乃自削籍譯院。不復入燕。久之。密囑其所親之入燕者曰。燕市若遇某主顧。當問安否。須道闔家遘癘死。所親以說謊頗難之。譯曰。第如此而還。當奉君百金。旣入燕。果遇某主顧。問譯安否。俱對如所受囑。主顧掩面大慟。泣如雨下曰。天乎天乎。何降禍善人之家。若是之慘耶。遂以百金托之曰。彼妻子俱亡無主者。幸君還國。爲我以五十金具幣設奠。以五十金追齋薦福。所親者殊錯愣然。業已謬言。遂受百金而還。其譯家已遘癘沒死。無遺者。其人大驚且懼。悉以百金爲主顧薦齋。終身不復爲燕行曰。吾無面目復見主顧。

有言李知事樞。近世名譯也。平居口未嘗言錢。出入燕京四十餘年。手未嘗執銀。有愷悌君子之風。

有言唐城君洪純彥。 明萬曆時名譯也。入皇城。嘗遊娼館。女隨色第。價有千金者。洪以千金求薦枕。女方二八。有殊色。對君泣曰。奴所以索高價者。誠謂天下皆慳男。無肯捐千金者。祈以免斯須之辱。一日再日。本欲以愚館主。一以望天下有義氣人。贖奴作箕帚妾。奴入娼館五日。無敢以千金來者。今日幸逢天下義氣人。然公外國人。法不當將奴還。此身一染。不可復浣。洪殊憐之。問其所以入娼館者。對曰。奴南京戶部侍郞某女也。家被籍追贓。自賣身娼館。以贖父死。洪大驚曰。吾實不識如此。今當贖妹。償價幾何。女曰。二千金。洪立輸之。與訣別。女百拜稱恩父而去。其後洪復絶不置意嘗又入中國。沿道數訪洪純彥來否。洪怪之。及近皇城。路左盛設供帳。迎謂洪曰。本兵石老爺奉邀。及至石第。石尙書迎拜曰。恩丈也。公女待翁久。遂握手入內室。夫人盛粧拜堂下。洪惶恐不知所爲。尙書笑曰。丈人久忘乃女耶。洪始知夫人乃娼館所贖女也。出娼館。卽歸石星。爲繼室。比石貴。夫人猶手自織錦。皆刺報恩字。及洪歸。裝送報恩緞及他錦綺金銀。不可勝數。及壬辰倭寇。石在本兵。力主出兵者。以石本義朝鮮人故也。

有言朝鮮商賈熟主顧鄭世泰之富。甲于皇城。及世泰死。一敗塗地。世泰。只有一孫。男中絶色。幼賣塲戱。世泰時夥計林哥。今鉅富。見塲戱中一美男子。呈戱。心慕之。聞其爲鄭家兒郞。相持泣。遂以千金贖之。與俱歸家。戒家人曰。善視之。此吾家舊主人。勿以戱子賤之。及長。中分其財而業之。世泰孫身肥白美麗。無所事。惟飛紙鷂。遊戱皇城中。

舊時買賣。不開包檢驗。直以燕裝還。照帳無少差謬。有誤以白毳帽裝送者。及歸開視。皆白帽也。自悔未閱。丁丑兩 恤。反獲倍直。然亦彼中不古之徵也。近歲則物貨自裝。不任主顧裝送云。

有言卞承業之病也。欲閱視貨殖都數。聚諸夥計帳簿。合籌之。共銀五十餘萬。其子曰。斂散煩。久且耗。請因而收之。承業大恚曰。此都城中萬戶命脉也。奈何一朝絶之。亟還之。承業旣老。戒其子孫曰。吾所事公卿多。獨秉國論。爲家計者。鮮及三世矣。國中之爲財者。視吾家出入。爲高下。是亦國論也。不散且及禍。故其子孫蕃而擧貧窶者。承業旣老。多散之也。

余亦言有尹映者。嘗道卞承業之富。其貨財有自來。富甲一國。至承業時少衰。方其初起時。莫不有命存焉。觀許生事可異也。許生竟不言其名。故世無得而知者云。映之言曰。

許生居墨積洞。直抵南山下。井上有古杏樹。柴扉向樹而開。草屋數間。不蔽風雨。然許生好讀書。妻爲人縫刺以糊口。一日妻甚饑。泣曰。子平生不赴擧。讀書何爲。許生笑曰。吾讀書未熟。妻曰。不有工乎。生曰。工未素學奈何。妻曰。不有商乎。生曰。商無本錢奈何。其妻恚且罵曰。晝夜讀書。只學奈何。不工不商。何不盜賊。許生掩卷起曰。惜乎。吾讀書本期十年。今七年矣。出門而去。無相識者。直之雲從街。問市中人曰。漢陽中誰最富。有道卞氏者。遂訪其家。許生長揖曰。吾家貧。欲有所小試。願從君借萬金。卞氏曰。諾。立與萬金。客竟不謝而去。子弟賓客。視許生丐者也。絲絛穗拔。革屨跟顚。笠挫袍煤。鼻流淸涕。客旣去。皆大驚曰。大人知客乎。曰。不知也。今一朝。浪空擲萬金於生平所不知何人。而不問其姓名何也。卞氏曰。此非爾所知。凡有求於人者。必廣張志意。先耀信義。然顔色媿屈。言辭重複。彼客衣屨雖弊。辭簡而視傲。容無怍色。不待物而自足者也。彼其所試術不小。吾亦有所試於客。不與則已。旣與之萬金。問姓名何爲。於是許生旣得萬金。不復還家。以爲安城畿湖之交。三南之綰口。遂止居焉。棗栗柹梨柑榴橘柚之屬。皆以倍直居之。許生榷菓。而國中無以讌祀。居頃之。諸賈之獲倍直於許生者。反輸十倍。許生喟然嘆曰。以萬金傾之。知國淺深矣。以刀鏄布帛綿入濟州。悉收馬鬉鬣曰。居數年。國人不裹頭矣。居頃之。網巾價至十倍。許生問老篙師曰。海外豈有空島可以居者乎。篙師曰。有之。常漂風直西行三日夜。泊一空島。計在沙門長崎之間。花木自開。菓蓏自熟。麋鹿成群。游魚不驚。許生大喜曰。爾能導我。富貴共之。篙師從之。遂御風東南。入其島。許生登高而望。悵然曰。地不滿千里。惡能有爲。土肥泉甘。只可作富家翁。篙師曰。島空無人。尙誰與居。許生曰。德者人所歸也。尙恐不德。何患無人。是時邊山群盜數千。州郡發卒逐捕。不能得。然群盜亦不敢出剽掠。方饑困。許生入賊中說其魁帥曰。千人掠千金。所分幾何。曰。人一兩耳。許生曰。爾有妻乎。群盜曰。無。曰。爾有田乎。群盜笑曰。有田有妻。何苦爲盜。許生曰。審若是也。何不娶妻樹屋。買牛耕田。生無盜賊之名。而居有妻室之樂。行無逐捕之患。而長享衣食之饒乎。群盜曰。豈不願如此。但無錢耳。許生笑曰。爾爲盜何患無錢。吾能爲汝辦之。明日。視海上風旗紅者。皆錢船也。恣汝取去。許生約群盜。旣去。群盜皆笑其狂。及明日。至海上。許生載錢三十萬。皆大驚羅拜曰。唯將軍令。許生曰。惟力負去。於是群盜。爭負錢。人不過百金。許生曰。爾等力不足以擧百金。何能爲盜。今爾等雖欲爲平民。名在賊簿。無可往矣。吾在此俟汝各持百金而去。人一婦一牛來。群盜曰。諾。皆散去。許生自具二千人一歲之食以待之。及群盜至。無後者。遂俱載入其空島。許生榷盜而國中無警矣。於是伐樹爲屋。編竹爲籬。地氣旣全。百種碩茂。不菑不畬。一莖九穗。留三年之儲。餘悉舟載往糶長崎島。長崎者。日本屬州。戶三十一萬。方大饑。遂賑之。獲銀百萬。許生歎曰。今吾已小試矣。於是悉召男女二千人。令之曰。吾始與汝等入此島。先富之。然後別造文字。刱製衣冠。地小德薄。吾今去矣。兒生執匙。敎以右手。一日之長。讓之先食。悉焚他船曰。莫往則莫來。投銀五十萬於海中曰。海枯有得者。百萬無所容於國中。况小島乎。有知書者載與俱出曰。爲絶禍於此島。於是遍行國中。賑施與貧無告者。銀尙餘十萬曰。此可以報卞氏。往見卞氏曰。君記我乎。卞氏驚曰。子之容色。不少瘳。得無敗萬金乎。許生笑曰。以財粹面。君輩事耳。萬金何肥於道哉。於是以銀十萬付卞氏曰。吾不耐一朝之饑。未竟讀書。慙君萬金。卞氏大驚。起拜辭謝。願受什一之利。許生大怒曰。君何以賈竪視我。拂衣而去。卞氏潛踵之。望見。客向南山下。入小屋。有老嫗。井上澣。卞氏問曰。彼小屋誰家。嫗曰。許生員宅。貧而好讀書。一朝出門不返者已五年。獨有妻在。祭其去日。卞氏始知客乃姓許。歎息而歸。明日悉持其銀往遺之。許生辭曰。我欲富也。棄百萬而取十萬乎。吾從今得君而活矣。君數視我計口送糧。度身授布。一生如此足矣。孰肯以財勞神。卞氏說許生百端。竟不可奈何。卞氏自是度許生匱乏。輒身自往遺之。許生欣然受之。或有加則不悅曰。君奈何遺我災也。以酒往則益大喜。相與酌至醉。旣數歲。情好日篤。嘗從容言五歲中。何以致百萬。許生曰。此易知耳。朝鮮舟不通外國。車不行域中。故百物生于其中。消于其中。夫千金小財也。未足以盡物。然析而十之百金。十亦足以致十物。物輕則易轉。故一貨雖絀。九貨伸之。此常利之道。小人之賈也。夫萬金足以盡物。故在車專車。在船專船。在邑專邑。如綱之有罟。括物而數之。陸之產萬。潛停其一。水之族萬。潛停其一。醫之材萬。潛停其一。一貨潛藏。百賈涸。此賊民之道也。後世有司者。如有用我道。必病其國。卞氏曰。初子何以知吾出萬金而來吾求也。許生曰。不必君與我也。能有萬金者。莫不與也。吾自料吾才足以致百萬。然命則在天。吾何能知之。故能用我者。有福者也。必富益富。天所命也。安得不與。旣得萬金。憑其福而行。故動輒有成。若吾私自與。則成敗亦未可知也。卞氏曰。方今士大夫欲雪南漢之恥。此志士扼脆奮智之秋也。以子之才。何自苦沉冥以沒世耶。許生曰。古來沉冥者何限。趙聖期拙修齋可使敵國。而老死布褐。柳馨遠 磻溪居士 足繼軍食。而逍遙海曲。今之謀國政者。可知已。吾善賈者也。其銀足以市九王之頭。然投之海中而來者。無所可用故耳。卞氏喟然太息而去。卞氏本與李政丞浣善。李公時爲御營大將。嘗與言委巷閭閻之中。亦有奇才可與共大事者乎。卞氏爲言許生。李公大驚曰。奇哉。眞有是否。其名云何。卞氏曰。小人與居三年。竟不識其名。李公曰。此異人。與君俱往。夜公屛騶徒。獨與卞氏俱步至許生。卞氏止公立門外。獨先入。見許生具道李公所以來者。許生若不聞者曰。輒解君所佩壺。相與歡飮。卞氏閔公久露立數言之。許生不應。旣夜深。許生曰可召客。李公入。許生安坐不起。李公無所措躬。乃叙述國家所以求賢之意。許生揮手曰。夜短語長。聽之太遲。汝今何官。曰。大將。許生曰。然則汝乃國之信臣。我當薦臥龍先生。汝能請于 朝三顧草廬乎。公低頭良久曰。難矣。願得其次。許生曰。我未學第二義。固問之。許生曰。 明將士以朝鮮有舊恩。其子孫多脫身東來。流離惸鰥。汝能請于 朝。出宗室女遍嫁之。奪勳戚權貴家。以處之乎。公低頭良久曰。難矣。許生曰。此亦難彼亦難。何事可能。有最易者。汝能之乎。李公曰。願聞之。許生曰。夫欲聲大義於天下而不先交結天下之豪傑者。未之有也。欲伐人之國而不先用諜。未有能成者也。今滿洲遽而主天下。自以不親於中國。而朝鮮率先他國而服。彼所信也。誠能請遣子弟入學遊宦。如唐元故事。商賈出入不禁。彼必喜其見親而許之。妙選國中之子弟。薙髮胡服。其君子往赴賓擧。其小人遠商江南。覘其虛實。結其豪傑。天下可圖而國恥可雪。若求朱氏而不得率天下諸侯。薦人於天。進可爲大國師。退不失伯舅之國矣。李公憮然曰。士大夫皆謹守禮法誰肯薙髮胡服乎。許生大叱曰。所謂士大夫。是何等也。產於彛貊之地。自稱曰士大夫。豈非騃乎。衣袴純素。是有喪之服。會撮如錐。是南蠻之椎結也。何謂禮法。樊於期。欲報私怨而不惜其頭。武靈王。欲强其國而不恥胡服。乃今欲爲 大明復讎。而猶惜其一髮。乃今將馳馬擊釖刺鎗𢏊弓飛石。而不變其廣袖。自以爲禮法乎。吾始三言。汝無一可得而能者。自謂信臣。信臣固如是乎。是可斬也。左右顧索釖欲刺之。公大驚而起。躍出後牖疾走歸。明日復往。已空室而去矣。

或曰。此 皇明遺民也。崇禎甲申後多來居者。生或者其人。則亦未必其姓許也。世傳趙判書啓遠爲慶尙監司。巡到靑松。路左有二僧相枕而臥。前騶至呵之不避。鞭之不起。衆捽曳之。莫能動。趙公至停轎問。僧何居。二僧起坐。益偃蹇。睥睨良久曰。汝以虛聲趨勢。得方伯乃復爾耶。趙公視僧。一赤面而圓。一黑面而長。語殊不凡。乃下轎欲與語。僧曰。屛徒衛。隨我來。趙公行數里。喘息汗流不止。願小憩。僧罵曰。汝平居。衆中常大言。身被堅執銳當先鋒。爲 大明復讐雪恥。今行數里。一步十喘。五步三憩。尙能馳遼薊之野乎。至一巖下。因樹爲屋。積薪而寢處其上。趙公渴求水。僧曰。此貴人。又當饑也。出黃精餠以饋之。屑松葉。和澗水以進。趙公嚬蹙不能飮。僧復大罵曰。遼野水遠。渴當飮馬溲。兩僧相持痛哭曰。孫老爺孫老爺。問趙公曰。吳三桂起兵滇中。江浙騷然。汝知之乎。曰。未之聞也。兩僧歎曰。身爲方伯。天下有如此大事而不聞不知。徒大言得官耳。趙公問僧是何人。曰。不必問。世間亦應有知我者。汝且少坐待我。我當與吾師俱來。與汝有言。兩僧俱起入深山。少焉日沒。僧久不返。趙公待僧。至夜深。草動風鳴。有虎鬪聲。趙公大恐幾絶。已而。衆明燎炬。尋監司而至。趙公狼狽出谷中。久之居常悒悒恨于中也。後趙公問于尤庵宋先生。先生曰。此似是 明末總兵官也。常斥我以爾汝者何。先生曰。自明其非東國緇徒也。積薪者。臥薪之義也。哭必呼孫老爺何。先生曰。似是太學士孫承宗也。承宗嘗視師山海關。兩僧似是孫之麾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