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秘要/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無上祕要卷之四

  三界品

  太極真人曰:夫修飛行三界之道,當使為無不無,無有不有,能悟有無之間,緬然於其際而無際,自然得超三界,遊宴玉京,飛行十方。

  太黃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天。

  右六天,欲界,陰陽胎生,年積萬歲。

  虛无越衡天,太極濛翳天,赤明和陽天,玄明恭華天,曜明宗飄天,竺落皇笳天,虛明堂曜天,觀明端靖天,玄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天,元載孔昇天,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皇孝芒天,太皇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樂天,無極曇誓天。

  右十八天,色界,陰陽有色,與欲界同,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積億歲,不夭不傷。

  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

  右四天,無色界,陰陽有形,身長數百里,不以為累,能隱形入微,无復色欲,唯真相知年歲積劫,雖不事學而能行善,福報所畢。至于魔王學道未極,亦遊此天,不得超三界,未免洪災火運,交周二十八天,一時混淆如馘,其中學真堪為種人,王母迎之,登常融玉隆梵度賈奕四天之上,其學聖真仙三界者,退還人道,經歷三塗,能超進者當依功遷轉。

  諸天之上,各有生門,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叅高真。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樂兮,當人生門。天道貴生,鬼道貴終。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惟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

  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落落高張,明氣四騫。梵行諸天,周迴十方。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萬遍成仙。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渺莽,穢炁氛氛。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

  此時樂兮,薄由我恩。龍漢蕩蕩,何能別真?

  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故為歌音。

  第三無色界魔王歌曰

  三界之上,渺渺大羅。上无色根,雲層峨峨。

  惟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統承玄都。

  有過我界,身入玉虛。我位上王,匡御眾魔。

  空中萬變,穢氣紛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仙道難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仙。

  道貴實人,道貴華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

  其欲轉五道,我當復柰何□

  右出《洞玄度人經》

  九地品

  道運御世,開辟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

  運推數極,三氣開光。氣清高澄,積陽成天。

  氣結凝滓,積滯成地。

  右出《洞玄九天經》

  第一壘名色潤地,

  第二壘名剛色地,

  第三壘名石脂色澤地,

  第四壘名潤澤地,

  第五壘名金粟澤地,

  第六壘名金剛鐵澤地,

  第七壘名水制譯地,

  第八壘名大風澤地,

  第九壘名洞淵無色綱維地。

  右九壘之地,地各有四色土皇:正音土皇,行音土皇,遊音土皇,梵音土皇。極下洞淵洞源,綱維天下,制使不落,下則无窮无境,无邊无際,皆綱維之元。九地九壘,直下九重,各三十六音、三十六土皇,上應三十六天,中應三十六國,如是土皇位齊玉皇之號,但分氣各治,上下之別名耳。

  九地相去里數

  第一地,去天九十億萬里。第二地,去第一壘地八十億萬里。第三地,去第二壘地一百二十億萬里。

  第四地,去第三壘地二十億萬里。

  第五地,去第四壘地二十億萬里。

  第六地,去第五壘地二十億萬里。

  第七地,去第六壘地二十億萬里。

  第八地,去第七壘地八十億萬里。

  第九地,去第八壘地八十億萬里。

  右九壘之下,洞淵洞源,綱維天下,制使不落,上則去第一壘地五百二十億萬里。

  右出《洞真外國放品經》

  靈山品

  酆都山,在北方癸地,故東北為鬼戶死氣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迴三萬里。

  右出《洞真天關三圖七星移度經》南方伊沙陀國,外有長洲,一名青丘,其左右有風山,其山恆震聲。又有炎洲,有火林山,山中有光獸。

  右出《洞真外國放品經》

  玄壟山,在崑崙山之東北。

  鍾山,所處在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山高萬二千里,其上方七千里,周迴三萬里,日月所不及照,光耀晝夜,朗然明十萬里外,皆星漢所不及。聖人言天缺西北,是鍾山照九陰之下。

  崑崙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隅,面方萬里,形似偃盆。其一隅正北,主于辰星之精,名曰閬風臺;一隅正西,名曰玄圃臺;一隅正東,名曰崑崙臺。又有北戶山、承淵山,並是其枝幹,上通璇璣九天之澳,萬仙之宗根,天地纏度之柄。

  右出《洞真太霄隱書》

  東華有雲波山,青童君時御圓珠之氣,登雲波之山,入束華之宫。

  扶桑際有九老京山,九老仙皇太帝君,二道君時會九老之京,出靈戶之符,召太真王萬仙受事。

  太清天中有浮絕空山,三天神王所治,大道真氣之所結。

  太極天中有秀華山,山下有玉堂,五靈真君之所處。此天中有寒童靈山,仙真之賓常登此嶽。

  太微天中有玉壽山,黃老之所治,萬神之所會。

  內景天中有紫空山,青精君常乘羽逸之車,携玄景之童,時登此山。

  上清天中有虹映山,乃九日之所出,月帝之所司,光氣之所散。又有金華便山,其巔有大老寢堂,八黃老君時登此山。

  玉虛天中有飛霞山,能行大洞經,可入飛霞山。

  太一上元天中有金華山,太一元禁君所處。

  七晨天中有三寶山,有反生之香反衝於此,山上皇真人所處。

  元晨天中有三秀山,而元晨天中有黃景之氣,氣之所出起於此山。

  太極天中有太上日空无景之山,其山太霞之中有彭室,太虛元君所處。

  太玄天中有空峰山,乃神光之所秀出。

  玉真天中有高元山,萬華先生時登此山,寢宴萬華之宮。

  玉清天中有玉根山,五老上真所處。

  又有黃霞山,是五帝之所處,上皇之所遊。九天上有蕩滯神仙,九氣丈人時登此山。太无之庭有太霞之嶽,名曰五間之山,太无晨中君所處。

  太无天中有峨媚山,上有洞宫玉戶,諸得真仙道者,名刊於其上。

  右出《玉真太洞玉經》

  靈寶玄都玉京山,處於上天之中心。

  右出《洞玄玉訣經》

  錄那羅衛之國須彌靈飛人烏山,元始天王所別治,西王母初學道亦登此山。

  右出《洞玄隱注經》

  西極西那王國有鬱察山,浮羅之嶽。

  右出《洞玄靈書度命經》

  太上曰:人烏山是天地之生根,元氣之所因,人求其域靈,仙仰其神,於是朝致五嶽,使役海神。

  右出《洞玄五符經》

  太上曰:太玄都玉京山,冠八方諸羅天。諸天仙人謂此山有十名:

  一曰蓋天首山,

  二曰彌玄上山,

  三曰羅玄洞虛山,

  四曰高上真元山,

  五曰眾寶幽結劫刃山,

  六曰無色大覺山,

  七曰周觀洞玄山,

  八曰景華太真山,

  九曰不思議山,

  十曰太玄都玉京太上山。

  右出《 洞玄玉京山經》

  句曲山胇間有金陵之地,方三十八頃,是金壇之地,地肥土良,而并水認甘,居胇地必度世,見太平。

  《河圖內元經》曰:乃有地肥土良水清句曲之山、金壇之後可以度世,上昇曲成。

  《河圖中篇》曰:句金之山,其間既有陵,兵病不往,洪波不登,此之請也。金陵,古名之為伏龍之地。《福地誌》曰:伏龍之地,在柳谷之西,金壇之右,可以高栖,正金陵之福地也。句曲山又名為句金之壇,以洞天內有金壇百丈,因以致名。

  又有積金山,亦有金積以號壇矣。又名其源澤為曲句之穴,按山形曲折,後人合名為句曲之山,後有三茅君來治其上,時父老人傳為茅君之山。

  三茅山隱峰相屬,皆句曲山一名耳。時人因事而喻今,故有支條數十作別名,此山為岡山也。《孔丘福地》云:岡山之間有伏龍鄉,可以避水避病。

  東方有三蓋山、三霍山、三台山、二金山,並名山句曲,即金壇之一山。茅山北垂洞口,一山名良常山,本亦句曲相連,都一名耳。

  西去者是葛衍山之別名,葛衍有山相連,西為玄西山,東為鬱絕根山,中央為葛山,三山纏固,方三千里,高二千七百里,去崑崙七萬里,其間有高暉山,上有洞光如日,照葛衍、西玄、鬱絕根三山。

  右出《道迹經》

  紫微夫人曰:方諸山,正四方,故謂之方諸。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萬丈。又有長明大山,夜月高丘,各周迴百里,又有玄寒山。

  方諸東西南面又各有小方諸山,去大方諸山三千里。小方諸亦方面各三百里,大方諸對會稽之南,看去會稽岸七萬里,東北看則有暘谷鄉,又去方諸六萬里。

  右出《真迹經》

  林樹品

  東極蒼帝君曰:大浮黎國土有青林之樹,樹葉生自然紫書,風吹樹動,其樹聲音皆作洞章靈音,燦爛朗徹太

  空,其上恒有九色鳳鳥,有得其羽,皆即飛行。

  西極西那玉國有七寶騫樹,樹生赤實白環,上有鳳凰、孔雀、金翅之烏,晝夜六時吐其雅音。

  右出《洞玄靈書》

  太上曰玉京山,自然生七寶之樹,一株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方羅天。

  右出《洞玄玉京山經》

  東方呵羅提國,外有扶桑在碧海之中,生林如桑,皆數千丈,大者三千圍,兩兩同根而生、有實赤如桑椹,仙人所啖食,體作金色,其實皆九千歲一熟。南方伊沙池之國,國外有青丘地,生大樹長三千丈,大者二千圍。

  崑崙山上生金根之樹,瓊柯丹實之林,玉清以為實,其樹悉刻題三十六國音,上栖紫幫、鳳鸞、白雀、鶚鷗、鸚鵠、赤烏、青鵲。

  右出《洞真外國放品經》

  方諸青宮內,有玉樹數百株,上有關雞鳳凰九色之鳥,下有芝草,玉井有自然生泉,服之壽同三光。

  右出《洞真青要紫書金根經》

  日上館洞陽宮之內,有空青之林,得食其華,身生金光之色。

  月通暉之徑東井之內,有廣靈之宮,中生三華高環之樹,一劫則生自然三炁之華,似芙蓉之暉,得食一華,年同一劫。

  月宮之上館廣寒之宮中,生青華之樹,樹高四千丈,其葉似竹而赤,其華似鏡而明,其子似李而無核,所謂絳 樹丹實。得食其葉,壽長年;得食其華,與月同靈;得食其實,遊宴玉清。

  右出《洞真黃氣陽精經》

  老子西過大龜之山,見太真王母食玉文之棗,其實如鉼,又食碧桃紫梨。

  復北登空洞之嶺,見北華真公、四華仙人食空洞靈瓜,其瓜四劫一熟。

  安期生謂太真夫人曰:昔與女郎遊於息安西海際,食棗異美,此間棗永不及,憶此未久,說已三千年矣。神女云,吾昔與君共食一枚乃不盡,此小棗那得相比。

  右出《仙果道迹經》

  右英夫人曰:交梨火棗,此即騰飛之藥,不比於金丹。

  右出《真迹經》

  山洞品

  五嶽及名山皆有洞室。

  王屋山洞周迴萬里。

  委羽山洞周迴萬里。

  西城玉山洞周迴三千里。

  青城山洞周迴二千里。

  西玄三山洞周迴千里。

  羅浮山洞周迴五百里。

  赤城丹山洞周迴三百里。

  林屋山洞周迴四百里。

  句曲山洞周迴一百里。

  括蒼山洞周迴三百里。

  右出《道迹經》

  洞天品

  小有清虛天,大有空明天,

  太玄總真天,三玄極真天,

  寶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天,

  朱明耀真天,金壇華陽天,

  左神幽虛天,成德隱玄天。

  右出《道迹經》

  右大天之內地中洞天

  神水品

  玉清天中有萬津之海,其水波汹湧而連嶽。太初天中有慶元之河、號為士陣人之津。

  又有流汨之池,中有玉樹,周圍蓮花十丈,池廣千里,水乃香美。金華仙人恆處蓮花之中,飲此流汨之水。

  玄洲有三弱之律,非仙人而莫度越。

  太元之庭有玉簡山,山有清淵之池,方圓千里。又有帝川池,在玄洲北,玉靈仙母、金華仙女,常所經遊。

  右出《洞真大洞經》

  元始天尊於大福棄賢世界鬱單國,國土皆凝水精,琉璃灌地而行,國有專池縱橫五百里,池有玉芝,一國男女飲食池水,面如玉脂,初无疾病,无有憂愁,壽三萬歲,无有中夭,命終之後,骸骨不灰,萬年亦无臭爛之氣。

  右出《洞玄靈書》

  無上祕要卷之四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