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秘要/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無上祕要卷之七

  修真養生品

  老子曰:天地構精,陰陽自化,災咎欲萌。淫於五色之變,視不見禍福之形;失於五音之變,聽不聞吉凶之聲;失於五味之變,言不中是非之情;貪於財貨之變,慮不見邪正之傾。夫五色重而天下盲矣,五音調而天下聾矣,五味和而天下爽矣,珠玉貴而天下勞矣,幣帛通而天下傾矣。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錐,五音者塞耳之槌,五味者截舌之斧,財貨者射身之矢。凡此數者,變而相生,不可窮極,難明易滅,難得易失。此殃禍之宮,患害之室。是以聖人服無色之色,聽無聲之聲,味無味之味。名者身之害也,利者行之穢也。是以動為身稅,為榮而得小,為善而得少。故有名之名喪我之橐,無名之名養我之宅。

  視過其目明不居,聽過其耳精泄漏,愛過其心神出去。牽於欲,事汲汲,遽為於利動惕惕。懼結連黨,友以自助。此非真也。雖非道意,雖得之天不祐也。

  夫非其人而任之則廢,非其事而事之則廢,故代司殺者必受其咎,代大匠者必傷其手。有為者效情縱欲,快心極意。志賤強求貴,居貧強求富。離本向末,殃禍不救。

  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僭。此三者,禍之車也。小則亡身,大則殘家。

  右出《妙真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右出《老子德經》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右出《老子德經》

  夫人之為體,假合而成,本有神識。神識有氣,無始無終,自然而有,有精有粗。死生苦樂,修之習善,生樂常存;運之好惡,死苦屢滅。滅亡苦極,極則又生,生不習善,暫樂不久。是以上士懃精勇猛,積善捨惡。

  右出《洞真玉霞紫映內觀隱書》

  動么。天心,靜得地意。無言而不從,謂之善也。善者,君子之所本,百行之所長,吉陽之所舍,萬福之所往來,流而不滯,用而不絕,百王所不變異俗人之所不易,上以順天,下以順人,成萬物,覆載羣生者,善也。

  不識元首,不睹本根,詐天輕地,罔鬼欺神,屬辭變意,抱嫌履疑,謂之不善。不善者,動與天逆,靜與地反,

  言傷人物,默而害鬼。

  夫欺天罔地,輕侮鬼神,專己自是,動非聖人。當時雖善,惡氣歸流,事有邪偽而象真也,景煙類雲而電不為之動。故天道不私人,人反行非天也,而自誤耳!

  右出《妙真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右出《老子道經》

  道言:此吉凶禍福窈冥中來,禍災非富貴者所求請而可避,非貧賤者所不欲而可去。修善福應,為惡禍來。

  右出《昇元經》

  老子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行惡者我不知,行忠信者我不知。是以積善善氣至,積惡惡氣至。是故聖人言:我懷天下之始,復守天下之母,而萬物益宗以活身。吾意尚不知,安能知彼行善惡焉?積善神明輔,天道猶祐於善人。

  右出《西昇經》

  紫微夫人說王母言曰:聞道難也,非聞道之難。行道難也,非行道難而終道難也。

  右出《洞真太丹隱書》

  凡生人道難,得為男子難,生中國難,生王侯國師道士儒林家難,美容明才難,信道難,行道難,得道難。

  右出《道迹經》

  道言:王侯道士民人得生為人,捨女作男難。既得為男,才智明達,六情完具,形容端偉,聲有玉音,氣若名香,眼有日光,眾觀欣欣,恆如不足難。

  諸善已備,得生有道之國,君父賢明,篤尚道德難。

  貧窮而好道,常念施惠不懈難。

  富貴而信尚道事,尊奉經書不怠難。

  能受人之惡而不與計,得制身命使不死壞,得度世仙道難。

  得見洞真洞玄洞神太上三洞寶經,宗奉諷讀,供養燒香難。

  得值見仙聖真人,說法教化同相遇難。

  是為八難矣。自非前世勤修道

  德,積善累功具足者,何緣得離愚癡三惡之道,而斯靈會乎?

  右出《洞玄自然經訣》

  真人周君曰:道可學也,思微實難;仙可求也,精至為難;真人可見也,養志性為難;玉女可使也,修清潔淑為難。

  右出《洞真洞房內經》

  紫元大夫曰:天下有五難:貧窮惠施難,豪富學道難,得制命不死難,得見洞經難,生值聖世難。

  右出《真迹經》

  君曰:然則學道者有九患,皆人之大病。若審患病,則仙不遠。患人有志無時,有時無友,有友無志,有志不遇其師,遇師不悟,悟師不勤,勤不守道,惑志不固,固不能久,皆人之九患也。人少而好道,守固一心,水火不能懼其心,榮華不能或其志。修真抱素,久則遇師,不患無也。如此則不須友而成,亦不須感而動。此學仙之廣要。

  右出《洞真太極寶籤上經》

  真人曰:患人得生人道也而不修德養性,以全於命。

  患聞經也而不信。

  患信經也貪財而不受。

  患受經也而不講誦。

  患講誦也而不修其事。

  患修其事也而不恆其道。

  患奉師也而不終其身。

  患服藥也而未應中殆。

  患道行不備也而誇求昇騰。

  患靜齋讀經也處幽山而不堪其憂。

  此十患在人之身也,若不戒之,身無濟理。所以云:有大患者,及我有身也,斯之謂矣。可不思與?可不思與?

  右出《洞玄消魔經》

  貴堅剛強,輕忽喜怒。福善出於門,妖孽入於戶。故舌耳為患,齒角不定。口舌者,患禍之宮,危亡之府。言語者,大命之所屬,刑禍之所部。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聖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

  右出《妙真經》

  道陵曰:末世人民有三可畏,善詳焉:一者,道義嫉妬可畏;二者,誹謗可畏;三者,貪慾可畏。道義嫉妬則經法不行,誹謗法師則使人信道不濃,貪慾財色人所棄薄。此三者,二在外一在內,無此三患,乃可傳道,當勤奉學。

  右出《昇元經》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右出《老子道經》

  東方九氣青天,天有九元,九元運關,周迴三十三覆,晝夜三十日,天氣一交,一十二交為一度,三百三十度謂天氣王於木,青帝用事,三千三百度青氣勃,黃氣否,陽數之九。九者,天之極,謂小陽九。六天氣上,百官受會,謂小百六。九千九百度,青氣激,黃氣蝕,陽數九。九謂大陽九,六天氣反,百官收氣,謂大百六。南方三氣丹天,運關三百三十度,謂天氣王於火,赤帝用事。三千三百度,赤氣勃,白氣否。此財赤帝小陽九,小百六。天氣勃於土宮辰戌丑未之年,四氣驅除,兵災流行,土中生火,金玉自然,天下焦枯。

  九千九百度,赤氣激,白氣蝕。此赤帝大陽九大百六。氣激於水宮亥子之年,火情絕滅,萬里無煙,洪災彌天,人獸得過,萬中遺一。

  中央一氣黃天,運關三百三十度,謂天氣王於土,黃帝用事,三千三百度,黃氣勃,黑氣否,此則黃帝小陽九,小百六。

  九千九百度,黃氣激,黑氣蝕,此黃帝大陽九、大百六。天氣激於木宮寅卯之年,九土崩陷,民無立種,萬疫驅除,萬無遺一。

  西方七氣素天,運關三百三十度,謂天氣王於金,白帝用事,申酉之年白帝真人下世教化,三千三百度,白氣勃,青氣否,此則白帝小陽九、小百六,天氣勃於水宮亥子之年,金玉化消,橫尸填於江海,人民相啖,海成血川。九千九百度,白氣激於火宮巳午之年,金石自消,兵災驅除,人獸滅種。

  北方五氣玄天,運關三百三十度,謂天氣王於水,黑帝用事,三千三百度,黑氣勃,赤氣否,此則黑帝小陽九、小百六,天氣勃於水宮寅卯之年,禾稼傷死,林木大潰,水涌河決,供流彌天,人民漂尸,骨血分離。

  九千九百度,黑氣激,赤氣蝕,此黑帝大陽九、大百六,天氣激於土宮辰戌丑未之年,江海枯竭,海底生塵,人民烏獸,焦死無遺。

  五方運關三十二覆九千九百度周,五方之氣皆上運元始,青陽之氣迥轉靈寶玄都玉京山中關,周迥諸天,日月星宿,十空之外,九億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度,氣反一劫之交,天地萬生,山江海,金石人民,一時化消。又陽氣則轉天關,陰氣則轉地機,九河之口,水之盈縮皆應天分,度會亦如之。故陽數之九,謂之陽九,陰數之八,謂之八災。天地運度。人亦同然。

  右出《洞玄玉訣經》

  道言:靈寶自然運度有大陽九、大百六、小陽九、小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夫天厄謂之陽九,地虧謂之百六。

  右出《洞玄運度經》

  安期先生謂太真王夫人曰:下官先日往九河口,見司陽君與西漢夫人,共遊見,問以陽九百六之期,下官荅以年稚不識運厄之紀,今既賜坐,請問此數。夫人曰:期運漫汗,非君所能卒知,而天地有大陽九、大百六、小陽九、

  小百六。天厄謂之陽九,地虧謂之百六。此二災,是天地之否泰,陰陽之勃蝕,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運所鍾,聖主不能禳,至於滅凶遺吉,自後快耳。夫陽九者,天早海涌而陸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淵。

  右出《道迹經》

  無上祕要卷之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