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源泉書院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源泉書院記
作者:李元陽 
本作品收錄於《中谿家傳彙稿/卷07

大理,故有蒼山書院在郡城之西,舍宇狹隘,僅棲三十許人。郡邑兩黌諸生四五百人,貧無廬者,常三之一。嘗以增拓書院白於郡大夫。大夫憚勞費,弗之許也。聞於監司,監司曰:職在郡邑,吾詎可强之使必爲耶?蓋閱厯年所,莫有任爲已事者。嘉靖壬戍,郡丞江侯視符旣朞月,庶務畢舉,暇日行郭,召諸生而核其藝,訪所謂蒼山書院者而休焉。則見堂宇圯壞,垣牖𧿧落,閔然嘆曰:此吾職也。遂命吏召匠石作之,再閱月而訖工。學官率弟子入謝,且曰: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在藝之士旣蒙庇矣,無庇之士猶衆也。倘別置廣厦,聚而教之,人文其有振乎?公曰:善。顧吾非專守,懼力或弗勝,然不敢自諉,當盡吾力以圖之。苟上官俞汝之請,吾無愛於一勞。於時提刑僉憲三山彭公、飭戎副憲歙縣殷公相繼分巡金滄,二公雅好作人,遂白於臺院,下其事於郡。乃侯躬親相度,買地於學宫之右,於是畫其位置,弘其規模,具材鳩工,徵力施餼,尺度繩墨之用,樸斵締構之制,皆出侯之心思。役力有章,民不知擾,故寒暑未變,而堂廡寢奥庖湢門序已秩秩在人目矣。又懼其久而斁也,乃請於董:學憲副晉江蒒公。公令置學田若干畝,積其所入,以備時葺之需焉。經始於癸亥首夏,落成於是歲中秋。名其堂曰六經,門曰崇敬。內外書舍二十楹,楹各爲號以別之,合而題曰源泉書院。以流泉在門,是用取名云爾。學官師弟、里居搢紳謂陽記諸石,以永侯之惠。陽不敢辭,乃爲之言曰:書院者,爲誦法孔孟之言,學孔孟之道而設也。夫子川上之嘆,孟子觀瀾之訓,亟取於水,果何謂哉?學於斯者,苟能玩而習之,思而得之,體而踐之,優游涵泳以咀其腴,觀感契會以致其極,則道在是矣。使身遊之,而志之所存不在於是,頽波流浪,竊取緒餘,邀倖利祿而已。是豈侯今日作學之本意哉!嘗聞侯之少也,學於嶽麓,有名師良友爲之先後。其有得於濂溪周子之旨,趨者乎觀爲政,介潔自持,門無私謁,猛以糾奸,惠以寛良簿書期會之餘,惟知以及物爲事,如賑嬴饑而興常平之倉,憫窮露而減漁徵之額,此皆治體之不可無,而俗吏之所不敢問者,乃爲之而不疑。至於教士匪直大興書院,近而城邑,遠而村墟。凡有生徒聚誦之處,敝者修之,缺者創之意。欲家詩書而戶絃誦,然后滿於其願。此其人豈可與賤丈大同日語哉!殷公名正茂,薛公名天華,彭公名謹侯,名應昻,字文冬,長沙攸縣人。初爲山東滋陽令,有美政,以時例簿遷。今官云。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