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齋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十一 止齋先生文集 卷第十二
宋 陳傅良 撰 景烏程劉氏嘉業堂藏明弘治乙丑刊本
卷第十三

止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外制

   正議大夫守給事中兼侍講尤袤除禮部尚書兼侍

   讀四年正月十一除禮書三月二十日兼待讀二詞併行

敕方朕在東宫時嘉與僚友切磋經𧨏緝熈光明肆以菲躬

託于兆人之上克奉詒謀庶㡬寡過永懐三益冝如之何具

官某慱極群書折𠂻六藝凢與我言者於今不忘也憫勞𤨏

闥位之春官進讀路門以竟餘論昔者甘盤輔髙宗於舊勞

之時而無與於中興納誨之選至漢二䟽同𫝊太子而亦不

在𥘉元醻功之詔我有故人始終典學視昔盖有光焉爾其

輔飬精神陳古以誡今惟母以謝事之年而有遐心則朕以

懌可

   朝散郎試中書舎人兼皇子嘉王府翊善黄裳除給

   事中兼侍講四年正月十一日除給事三月二十一日兼侍講二詞併行

敕朕有元子出就外傳敷求其人盖累年於此矣晚得三益

聰敬日聞間甞侍燕従容䏻道二南之化朕嘉其勞圖以自

近具官某習先聖之術而 於當世之務凢與吾児切磋言

之者皆實學也是用擢之𤨏闥勸講路門冀發其藴并以

告朕昔四皓調護太子而不屈於髙帝李泌以布衣交肅宗

而不䏻安其身於君側爾以西州之彦出入宫邸爲父言慈

爲子言孝是不謂之遭時乎尚其殫竭以報簡知可

   䧏授朝散郎許及之前任淮東轉運判官不覺察私

   錢䧏一官滿一期復朝請郎

勅某官日者淮錢多姦禁不以道有受其咎者矣爾其以同

過之仁而不言上亦従鐫秩非𠩄謂吏議乎閱日既久冝還

其𥘉可

   忠翊郎前韶州兵馬監押周昇在任不法降成忠郎

敕具官某爾為兵官而州家以佚纍囚来諗雖㑹恩不汝貸

也其鐫一階以警慢事可

   文林郎階州将利縣令藺森改𥘉驗因傷身死人杜

   十四作凍餓身死失出犯公罪笞該赦取旨特降一

  資

敕具官某吏與吾民親莫如令爾尚不知其𡨚死也而以為

道殣曽謂與吾民親乎其鐫一階毋以恩免可

   保義郎李珙家遺火燒民屋四百餘間有司自来以

   屋直計𧷢坐罪得 㫖宣諭依條聴贖臣僚上言特

   䧏一官

敕具官某𫝊春秋者有人火之說則無𠩄㱕咎之辝也爾下

戒于火而禍及於閭巷将安咎乎尚爾闊略其上一官可

  故通直郎趙公廣昨知饒州因旱歉民流臣寮奏追

   兩宫勒停男彦倓訴𡨚特追復承議郎

敕具官某左右諸大夫之言朕知其不如國人也爾守畨中

遭𡻕不淑能有惻𨼆之實而不為文具而逹于朝聴者皆反

繆言者不置麗于佚罰而爾既賫恨於地下今觀闔郡連編

累牘哭汝甚哀盖棺論定莫公於此朕為憫然盡還舊官不

但慰汝亦以勸耒者之勤民也可

   江西運副鄭汝諧奏奉議郎知𡊮州黄劭丁母憂不

   肯離任倍支棺櫬䘮服官錢等候服闋日䧏一官不

   得與親民差遣

敕具官某爾甞将母以就二千石之飬垂及滿𡻕竟以䘮㱕

漕臣見劾侵紊郡計姑鐫一秩俾務省循尚盖前愆朕豈終

棄可

   承節郎時眙軍指使潘撫權淮河監渡不識降一官

   放罷

敕具官某𫟪禁之嚴而弛於汝免官鐫秩以警後来邦憲有

常非我佚罰可

   淮東運使趙師睪奏脩武郎張世榮管押𡻕𡚁㳂路

   恣横生事䧏兩官送吏部與合 入差遣

敕具官某發𡚁扵𫟪事𨵿逺聴紛譁不靖使者有言闊略弗

懲人将是傚其貶兩秩且屬銓曺庶使𫟪臣繼今知懼可

   湖北提刑張垓奏承議郎常徳府通判趙善彦在任

   貪婪不法降一官放罷

敕具官某部使者𠩄治且有良二千石焉爾丞郡顧不以治

行聞而速宫謗非朕𠩄以奨用屬籍之意矣其貶一秩免𠩄

居官⿰糹⿱𢆶匹 -- 繼今有耻亦免汝棄可

   知成都府丘崈奏奉議郎知成都府郫縣郭公謩病

   昏乖謬䧏一官放罷

敕具官某夫不䏻勝其任矣而昏於酒黷於貨然而郡太守

猶以為甞有郷曲之譽不寘于理鎸秩免官吾亦從薄罰焉

其對𨺚寛益思懲艾可

   睿思殿祗候𭔃資武功大夫入内内侍省東頭供奉

   官王師珪轉㱕吏部差在京宫𮗚免奉朝請

敕具官某自以諸司使改今𭔃祿官而内侍與戎行雜矣然

而名不在銓曺之籍則猶非秩官是則異焉耳轉而屬銓斯

為寵渥閔勞朝謁祿以真阿爾其敬哉毋曰序進可

   武功大夫祁州團練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李彦正

   武功大夫明州觀察使入内内侍省押班楊舜卿職

   事不謹各䧏一官

敕具官某等朕惟周制内宰掌王内之政令㑹其屬之功事

而賞罰之今内宰不設而爾等不䖍于事實干宫中之罰其

上一官應古經𧨏繼今有悛亦豈終奪可

   李彦正楊舜卿復

敕具官某宥過無大况其細者乎爾以服勞不䖍甞麗于罰

盖八柄𠩄以馭過者閱曰滋久俾還舊官則予恩茂矣其益

埥共以圖報稱可

   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李彦正除入内内侍省都知入

   内内侍省押班楊舜卿除入内内侍省副都知

敕具官某昔在周制内宰以中大夫為之而𨽻天官說者以

為禁省之祕不冝属外廷而夲朝爰剏北司之長就擇明習

靖共可以率属者以董正之官最貴近亦不可不重其選矣

爾自軰中進在四人之数曽未踰口䏻賛内治進之長官楊舜

卿六進亞長官委𭔃彌重其益䖍匪⿰忄觧 -- 懈以報殊渥毋使外SKchar

謂汝不稱可

   親衞大夫清逺軍承宣使提舉佑神𮗚林憶年除入

   内内侍省押班

敕自宣徽院之藉廢而北司之長盖難其人朕既差擇之矣

則參伍其間以弼内治非識風指謹憲度者皆不在此選也

具官某服勞禁近見謂老成兹用命汝秩在四人之數欲俾

其屬於内肅給於外靖共則爾責重矣盍亦思報稱者哉可

   皇兄故吴王府 奉利州𮗚察使多才上遺表妻令

   人髙氏特封碩人

敕具位某氏朕𠩄以賁爾夫扵幽瓖有加禮矣 何愛扵䟽

封爾使居徃皆寵光焉以塞其悲 可

   多才上遺表親弟二人 比換南班訓武郎多藝修

   武郎多見並特授太子右監門率府率

敕具官某等朕以諸衞䖏宗室子俾曰奉朝請非苟示𥝠也

以爾多才身後之請及其仲季惻然重違之而並命爾其務

靖兵以稱徳意可

   皇叔祖右千牛衞将軍不儳磨勘轉右監門衞大将

   軍

敕具官某等朕者周官凡衞王宫者皆同姓也國朝簡宗英

寘之寰列之尹盖循周制屬意深矣惟爾叔祖簡在衞中歷

年彌長勞績兼茂進長禁闥職守益嚴欽哉無違以稱明陟

  皇叔祖太子右監門率府率不廷特授千牛衞将軍

敕具官某以階官易環衞率視其秩日者有司故貶損爾今

徹朕聞始仍舊貫雖曰緒正亦以示恩其尚恪恭稱此宻察

  武功大夫𫞐主管侍衞馬軍司公事張師顔落權字

敕具官某朕以金陵形勢襟帯江淮輟吾𮪍衞布之屯𠩄且

以壮留鑰焉則統馭之才厥選艱矣爾以名将徃訓群騶方

當無事士馬飽逸𮗚者咸謂可以即戎𥾝懐武備於風駟鐡

於雅軍攻或庶㡬焉翳爾之力肆用命爾自攝爲真班秩益

崇𭔃任罙重其尚加懋以究爾功俾周秦之詩得以專羙則

予汝嘉可

  皇叔祖武徳郎主管台州崇道𮗚不詉特換右監

   衞大将軍

勅具官某朕攷周官凡衞王官者皆同姓也 國朝亦簡宗

英寘之環列之尹盖循周制屬意深矣惟爾叔祖行尊徳脩

今在選中應于經誼宜率典常作宋恭先有馮有翼則繄汝

頼可

   昭憲皇后親姪孫杜士寳特𥙷承信郎

敕某朕惟 藝祖之子孫自吾 夀皇篤叙之恩備矣而於

母黨顧無世祿豈昌𨹧之意乎取之白丁授以右職爾其永

懐無沗𠩄自可

   右丞相葛邲𥘉拜贈三代封妻四年三月拜

   曽祖朝奉郎致仕贈太師謚清孝追封魏國公書思

   封魯國公

敕朕覧周誥至命君牙為大司徒實 冢宰是謂股肱而推

夲乃祖世篤忠正之羙蓋有感焉維今大臣相我孝治經

緯武海内晏然則亦惟其先徳之休足以燾後可無褒崇以

經𧨏具官某故曽祖具官某  躬  行對于古人鄊譽髙於月旦方其筮仕

亦旣有聞而以其親掛冠再調筦庫以此終身僅通閨籍法

不應謚朝SKchar異焉易名清孝足以發明其人矣燕及曽孫爰

司宰事則𠩄以推本其羙朕敢忘周道乎進封大邦莫如曲

阜尚食其報永綏爾神可

   曾祖母魏國夫人侍其氏贈冀國夫人

敕周之盛至於既醉極矣其卒章曰君子萬年景命有僕其

僕維何𨤲爾女士𨤲爾女士從以孫子言周之群臣皆有士

行之女以為之妃使生子孫足以傳世蓋天意也具官某故

曽祖母具位某氏作配君子行修於家覃及曾孫迺生耆哲

考其世次亦足以知吾祖宗盛時天意攸属而豈一日之積一

門之𥝠哉假使當周之世必從夫爵侑食五廟然則胙以大

國秩之小君雖古未有亦可以義起禮矣可

   祖宣奉大夫顯謨閣待制致仕丹陽郡開國公贈大

   師謚文康追封楚國公勝仲封齊國

敕朕既本之六藝大啓土宇以宏賁葛氏之祧則嗣有令聞

逮事兩朝申錫名邦亦禮之稱具官某故祖具官某服某家

聲踐脩累世濟以力學連由三科然而名滿天下而位不過

従班文字行於方来而身不䆒逺業惟是一經之教𬒳于聞

孫蔚為名臣間我兩社則劬躬之報可無異㤙維此管丘太

公舊宅是用即命以為新封對我寵靈以昌爾祚可

   祖母楚國夫人張氏贈夏國夫人

敕朕方廣念祖烈匹休於周假以溢我而𭣣得賢之福則𠩄

以尊大其家以荅天貺豈顧有𠩄愛哉具官某故祖母具位

某氏夙以懿行来嬪名家儀于前人以詔婦子亦既再世燁

然有聞而未艾之祥施于今相詩不云乎蓻之榛粟椅桐梓

⿰氵𭝠 -- 𣾰爰伐琴瑟種徳彌逺歴年彌長豈必皆身親見之乎報本

醻勞式至今日大邦羙號以慰永懐非以為生盖禮之稱可

   父朝議大夫致仕贈太師許國公立方封越國公

敕王室百年之間公侯将相故家希不失者有以文墨論議

綿及三葉是謂世臣固朕之𠩄寵嘉矧予宗工尊為禰廟者

乎具官某故父具官某𬓛度粹然聲華藉甚父未脫藁徃徃

誦之一時英㳺莫敢輩行紹興之季歸為從臣盖其行藏皆

可蹤跡用而不盡士論惜焉冝集善聲發扵賢嗣凢𠩄著見

孰非典刑爰侈舊封建邦於越以厚教忠之報以伸追逺之

懐可

   母雍國夫人樊氏贈陳國夫人

敕為吾股肱之臣則上自三世皆褒大之而况於其母乎御

不及百兩養不及萬鍾也而無以慰滿其罔極之㤙亦何以

責移忠之報哉具官某故母具位某氏承休襲羙發育自躳

恩斯勤斯鞠我良弼雖及晏𡻕逮事舅姑旦莫敬共至忘櫛

頮是足以成其子之令徳矣改䟽上國之封以世世配于祢

廟而今而後庻㡬吾大臣之不廢藜莪也可

   故妻蜀郡夫人沈氏贈成國夫人

勑夫人起家以致爵位風人懼焉廼若克相夫子至於登庸

嘗與之同𨼆憂矣而不同休顯此則又禮經之𠩄悼嗟也具

官某故妻具位某氏女徳配於珩璜婦功著於蘋藻胡不偕

老以湏羙成朕惟吾相祼於祔姑之室而副笄之服弗𬒳

芾之車弗乗也非有追寵何以慰之乃闢新封以賁幽穸可

   妻魯郡夫人王氏封信國夫人

勑永惟二南大夫勞於王事而勉之以正勸之以義者皆其

家室也矧吾輔臣孤立一意佐佑乃辟是不曰警戒相成之

𦔳歟具官某妻具位某氏自継元配徳音不瑕既有芳殽進

𢌿祖妣亦有雜佩施及佐我名臣迄登三事𨵗譽日廣績

用日崇則與夫汝水之墳南山之側遭世不淑動心忍性者

可同年而語乎冠於命婦為君夫人我有茂恩宜不汝吝可

   知樞宻院事胡晋臣初除贈三代封妻四年三月

   曽祖贈太子太保修巳贈少保

勑昔周宣中興将相皆天下之選矣爰命皇父以整六師而

推本𠩄以實南仲大祖之後爰作常武之詩朕甚慕焉維今

本兵得我碩輔則其宗祧可無褒崇以應經𧨏具官某故曾

祖具官某躬行對于古人徳譽髙於軰行而懐道不試士論

惜之夫屈於名者享其實不發乎其身者遺其後是宜燕及

曽孫蔚為名臣乆陪國論晋長樞庭則追録其積行之勤増

華其種徳之報朕敢忘常武之詩乎陞班亜保以寜其神非

以為生盖禮之稱可

   曽祖母濟陽郡夫人黄氏贈崇國夫人東来郡夫人

   人張氏贈安南國夫人

敕周之盛至於既醉極矣其卒章曰君子萬年景命有僕其

僕維何𨤲爾女士𨤲爾女士従以孫子言周之群臣皆有士

行之女以為之妃使生子孫足以𫝊世盖天意也具官某故

曽祖母具位某氏作配君子行脩扵家覃及曽孫迺生𦒿哲

考其世次亦足以知吾 祖宗盛時天意攸属而豈一日之

積一門之𥝠㢤假使當周之世必従夫爵侑食五廟然則胙

以大國秩之小君雖古未有可以義起禮矣可

   祖贈太子太𫝊爕贈少𫝊

敕朕既本之六藝不愛髙爵以崇報胡氏之祧則嗣有令徳

休于後昆並命為孤亦禮之稱具官某故祖具官某當天下

之清得幽人之履世無孝㢘之科而不偕於計吏居無朝市

之交而不聞於上國天命弗僣為之生孫蚤為聞人遂專樞

筦是不謂之劬躬燾後者乎申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命書班扵次傳豈唯發潜

亦𭄿来者可

   祖母平原郡夫人王氏贈永國夫人

敕朕方寅念祖烈匹休於周假以溢我而𭣣得賢之福則𠩄

以尊大其家以荅天貺豈顧有𠩄愛哉具官某故祖母具位

某氏夙以懿行来嬪名家儀于前人以詔婦子爰集慶善施

于聞孫詩不云乎藝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種徳彌逺

歴年彌長豈必皆身親見之乎報本醻劳式至今日大邦

號於禮為冝可

   父奉議郎致仕贈太子太師宗贈少師

勅自蜀平至今二百餘年盖西土無遺賢矣而尚有潜徳三

世不逢詩不云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具官某故父具官某

行著而晦於名才豐而嗇于位乾道之際有子燁然諸老先

生見謂公輔吾 夀皇駸駸嚮用矣而方考槃阿間永矢弗

諼不以𪔂来之養而易燕居之福匪𣗥其欲卒為帝師殆𠩄

謂有道者乎然而生則遂循墻之志𣳚則極告第之榮吾於

大臣之親亦質之詩書無愧矣可

   母通義郡夫人鮮于氏贈信國夫人和政郡夫人蘇

   氏贈和國夫人文安郡夫人王氏贈恵國夫人

敕為吾大臣則上自三世皆寵嘉之而况於其母乎御不及

百兩養不及萬鍾也而無以慰滿其罔極之恩亦何以責移

忠之報哉具官某故母具位某氏承休襲羙發育自躬恩斯

勤斯鞠我良弼盖副笄之飾翟茀之華一朝醻之不以為㤗

朕惟樞輔𪫟然永懐是用䟽以上國之封以世世配於禰廟

而今而後庶㡬吾大臣之不廢SKchar莪也可

   妻大寧郡夫人康氏封安定郡夫人

敕永惟二南大夫勞於王事而勉之以正𭄿之以義者皆其

室家也矧吾輔臣孤立一意佐佑乃辟是不曰警戒相成之

助歟且官某妻具位某氏酒醪之𠩄羞雜佩之𠩄贈皆天下

賢傑也爰相夫子至於登庸經文緯武績用甚茂則與夫汝

木之墳南山之側遭世不淑動心忍性者可同年而語乎冠

於命婦為君夫人我有異恩冝不汝吝可

   迪功郎祕書省正字蔡㓜學該脩

   至尊夀皇聖帝㑹要轉一官

敕具官某載筆東𮗚迄扵成書序進一階可謂徳賞益修鈆

槧以昌爾文二典三謨亦其選也可

   忠訓郎武學愽士李興時知融州七月十二日

敕具官某簡在右學諸生咸曰賢哉吾愽士也滿𡻕冝遷官

而自詭治民将以其淑人者施之行事融在嶺表甞建旄龯

而荆湖之與鄰視旁郡為善地爰以付汝是謂異數尚其懋

哉以踐爾言可

   髙文虎除将作監丞

敕具官某朕旁招俊彦布列周行徳進言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如恐不及矧子

大史氏之舊引疾居家十有四年昔病今愈子環可後乎爾

博學篤志承伯父之傳網羅舊聞述史迁之緒採之公論僉

曰汝賢再轉為丞尚居繕監職務清簡可以卒汗青之業毋

以匠為嫌也可

   武學諭范仲壬除武學博士脩武郎黄褎然除武學

   諭並七月二十一日

敕具官某等國家設武科以取士有周道焉𠩄以貫革之射

說劒搢笏冕衣裳在西學則皆俊㳺也矧若爾仲壬爾褎

然人𠩄亟稱者乎分以横經之席従以滿戸之屨雖甚寵異

豈曰不冝可



止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