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第03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十七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三十七卷目錄

 官制部彙考十五

  唐三

銓衡典第三十七卷

官制部彙考十五[编辑]

唐三[编辑]

按《唐書百官志》:「大理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 五品下。掌折獄詳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於中 書門下,繫者五日一慮。」

龍朔二年,改曰詳刑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刑寺。中宗時廢。獄丞。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評事史二十四人,獄史六人,亭長四人,掌固十八人,問事百人。

正二人,從五品下。掌議獄,正科條。凡丞斷罪不當,則 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論者莅決,巡幸則留。總持寺事。 丞六人,從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輕重。徒以上 囚,則呼與家屬告罪,問其服否。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署鈔目,句檢稽失。凡官 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私罪贖銅一斤,公罪二斤,皆 為一負,十負為一殿。」每歲吏部、兵部牒覆選人殿負 錄報焉。

獄丞二人,從九品下。掌「率獄史知囚徒貴賤、男女異 獄。五品以上月一沐,暑則置漿,禁紙筆、金刃、錢物杵 梃。入者囚病給醫藥,重者脫械鎖,家人入侍。」

司直六人,從六品上;評事八人,從八品下。掌「出使推 按。凡承制推訊長吏,當停務禁錮者,請《魚書》以往。」錄 事二人。

鴻臚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丞一人, 從六品上。掌賓客及凶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凡 四裔君長,以蕃望高下為簿,朝見辨其等位:第三等 居武官三品之下,第四等居五品之下,第五等居六 品之下,有官者居本班。御史察食料。二王後、外國君 長襲官爵者,辨嫡庶。諸蕃封命,則受冊而往。海外諸 蕃朝賀進貢,使有下從,留其半於境。繇海路朝者,廣 州擇首領一人,左右二人入朝。所獻之物,先上其數 於鴻臚。凡客還,鴻臚籍衣齎、賜物多少,以報主客。給 過所蕃客奏事,具至日月及所奏之宜,方別為狀。月 一奏為簿,以副藏鴻臚。獻馬則殿中、太僕寺涖閱,良 者入殿中。駑病,入太僕。獻藥者,鴻臚「寺驗覆,少府監 定價之高下;鷹、鶻、狗、豹無估,則鴻臚定所報輕重。」凡 獻物皆客執以見,駝、馬則陳于朝堂,不足進者,州縣 留之。皇帝、皇太子為五服親及大臣發哀臨弔,則卿、 贊相;大臣一品葬以卿、護,二品以少卿,三品以丞,皆 司儀,示以禮制。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

龍朔二年,改鴻臚寺曰「同文寺。」 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賓寺。」 有府五人,史十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

典客署: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三人,從八品下。掌「二王 後、介公、酅公之版籍,及四裔歸化在藩者,朝賀、宴享」、 送迎皆預焉。酋渠首領朝見者,給稟食;病則遣醫、給 湯藥;喪,則給以所須。還蕃賜物,則佐其受領教拜謝 之節。

有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掌固二人。

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掌送迎蕃客、顓莅館舍。司儀 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凶禮、喪葬 之具。「京官職事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祖父母、父 母喪、職事散官五品以上、都督、刺史卒于京師,及五 品死王事者,將葬,祭以少牢」,率齋郎執俎豆以往。三 品以上贈以束帛,黑一《纁二》,一品加乘馬。既引,遣使 贈於郭門之外,皆有束帛,「一品加璧,五品以上葬,給 營墓夫。」

有《司儀》六人,府二人,史四人,掌設十八人,齋郎三十人,掌固四人,幕士六十人。

司農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掌倉儲 委積之事,總上林、太倉、鉤盾、𣜦官四署及諸倉、司竹、 諸湯、宮苑、鹽池、諸屯等監。凡京都百司官吏祿稟,朝 會祭祀所須皆供焉。籍田則進耒耜。

丞六人,從六品上。總判寺事。凡租及槁秸至京都者, 閱而納焉。官戶奴婢有技能者配諸司。婦人入掖庭, 以類相偶。行宮監牧及賜王公、公主皆取之。凡孳生 雞彘,以戶奴婢課養。俘口則配輕使,始至給稟食。主 簿二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

龍朔二年,改司農寺曰「司稼寺。」 有府三十八人,史七十六人,計史三人,亭長九人,掌固七人。

上林署:令二人,從七品下;丞四人,從八品下。「掌苑囿 園池,植果蔬,以供朝會、祭祀及尚食諸司常料。季冬藏冰千段,先立春三日納之冰井,以黑牡、秬黍祭司 寒。仲春啟冰亦如之。」監事十人。

有府七人,史十四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五人。

太倉署:令三人,從七品下;丞五人,從八品下;監事八 人。掌廩藏之事。

有府十人,史二十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八人。

鉤盾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四人,正九品上;監事十 人。掌供薪炭、鵝鴨、蒲藺、陂池藪澤之物,以給祭祀、朝 會、饗燕賓客。」

有府七人,史十四人,典事十九人,《掌固》五人。

𣜦官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上;監事十 人。掌𣜦擇米麥。凡九穀,皆隨精麤,差其耗損而供焉。

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五人。初有「御細倉督、麯麪倉督」 ,貞觀中省。

太原、永豐、龍門等倉,每倉監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 從八品上。掌倉廩儲積。凡出納帳籍,歲終上寺。

有錄事一人,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八人,掌固六人。《龍門》等倉,減府一人,史、典事、掌固各減二人。

司竹監一人,從六品下;副監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 正八品上。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歲以筍 供尚食。

有錄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三十人,掌固四人,葦園匠一百人。

慶善、石門溫泉湯等監,每監監一人,從六品下;丞一 人,正七品下。掌湯池、宮禁、防堰及偫粟芻脩調度,以 備供奉。王公以下湯館,視貴賤為差。凡近湯所潤瓜 蔬,先時而熟者,以薦陵廟。

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掌固四人。

京都諸宮苑總監:監各一人,從五品下;副監各一人, 從六品下;丞各二人,從七品下;主簿各二人,從九品 上。掌苑內宮館園池、禽魚果木,凡官屬人畜出入,皆 有籍。

有錄事各二人,府各八人,史各十六人,亭長各四人,掌固各六人,獸醫各五人。

京都諸園苑監苑四面監,監各一人,從六品下;副監 各一人,從七品下;丞各二人,正八品下。掌「完葺苑面 宮館園池,與種蒔蕃養六畜之事。」

顯慶二年,改青城宮監曰「東都苑北面監,明德宮監曰東都苑南面監,洛陽宮農圃監曰東都苑東面監,倉貨監曰東都苑西面監。」 有錄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六人,典事各六人,掌固各六人。

「九成宮總監。」監一人,從五品下;副監一人,從六品下; 丞一人,從七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掌「修完宮苑、 供進鍊餌之事。」

有錄事一人,府三人。自監以下,品同宮苑。武德初,改隋仁壽宮監曰「九成宮監。」

諸鹽池監:監一人,正七品下。掌鹽功簿帳。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

諸屯。監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掌「營種屯 田,句會功課及畜產帳簿,以水旱、蝝蝗定課,屯主勸 率營農,督斂地課。」

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每屯主一人,屯副一人,主簿一人,錄事一人,府三人,史五人。

太府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掌財貨、 廩藏、貿易,總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貢 賦、百官俸秩,謹其出納。賦物任土所出,定精麤之差, 祭祀、幣帛皆供焉。

龍朔二年,改太府寺曰「外府寺。」 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府寺。」 中宗即位,復曰「太府寺。」 有府二十五人,史五十人,計史四人,亭長七人,掌固七人。

丞四人,從六品上。掌判寺事。「凡元日、冬至以方物陳 于庭者,受而進之。會賜及別敕六品以下賜者,給於 朝堂。以一人主左右藏署帳。凡在署為簿,在寺為帳」, 三月一報《金部》。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鈔目,句 檢稽失,平權衡度量。歲以八月印署,然後用之。錄事 二人。

兩京諸市署:令一人,從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 財貨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偽輕重。市肆皆建標,築 土為候,禁榷固及參市自殖者。凡市,日中擊鼓三百 以會眾,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而散。有果毅巡迣,平 貨物為三等之直,十日為簿。車駕行幸,則立市于頓 側互市,有衛士五十人,以察非常。

有錄事一人,府三人,史七人,典事三人,掌固一人。

左藏署:令三人,從七品下;丞五人,從八品下;監事八 人。掌錢帛雜綵。天下賦調,卿及御史監閱。

有府九人,史十八人,典事十二人,《掌固》八人。

右藏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三人,正九品上;監事四 人。掌金玉、珠寶、銅鐵、骨角、齒毛、綵畫。

有府五人,史十二人,典事七人,《掌固》十人。

常平署:令一人,從七品上;丞二人,從八品下;監事五人。掌平糴倉儲出納。

有府四人,史八人,典事五人,《掌固》六人。顯慶三年置署。武后時,東郊亦置署。

國子監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二人,從四品下。掌儒 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大學、廣文、四門、律書筭,凡七學。 天子視學,皇太子齒胄,則講義、釋奠,執經、論議奏京。 文武七品以上觀禮。凡授經,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 《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各為一經,兼 習《孝經》《論語》《老子》。歲終,考學官訓導多少為殿最。 丞一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每歲,七學生業成,與司 業、祭酒莅試,登第者上於禮部。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句督監事。七學生不率教 者,舉而免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

武德初,以國子監曰「國子學」 ,隸太常寺。貞觀二年,復曰監。龍朔二年,改國子監曰「司成館」 ,祭酒曰「大司成」 ,司業曰「少司成。」 咸亨元年,復曰監。垂拱元年,改國子監曰成均監。有府七人,史十三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

國子監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 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五分其經以為業。《周 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各六十人,暇則習《隸 書》《國語》《說文》《字林》《三倉》《爾雅》。每歲通兩經,求仕者上 於監,秀才、進士亦如之。學生以長幼為序,習正業之 外,教吉凶二禮,公私有事則相儀。

龍朔二年,改博士曰《宣業》。有《大成》十人,學生八十人,典學四人,廟幹二人,掌固四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教授。

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五經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經之學教國子。 《周易》《尚書》《毛詩》《左氏春秋》《禮記》為五經,《論語》《孝經》《爾 雅》不立學官,附中經而已。

「太學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從七品上;掌教 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五分 其經以為業。」每經百人。

有學生七十人,典學四人,《掌固》六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廣文館,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領國子學生業《進士》 者。

有學生六十人,東都十人。天寶九載,置廣文館,有「知進士、助教」 ,後罷「知進士」 之名。

四門館。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從八品上;直 講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為生及庶人子 為俊士生者。」

有學生三百人,典學四人,《掌固》六人,東都學生五十人。

律學博士三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從九品下。掌教 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律令為顓業,兼習格式 法例。

隋《律》學隸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隸國子監,尋廢。貞觀六年,復置。顯慶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大理寺。龍朔二年,復置。有學生二十人,典學二人。元和初,東都置學生五人。

書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 及庶人子為生者。《石經》《說文》《字林》為顓業,兼習餘書。

武德初,廢書學。貞觀二年,復置。顯慶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祕書省。龍朔二年復。有「學生十人,典學二人,東都學生三人。」

筭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 及庶人子為生者,二分其經以為業。《九章》《海島》《孫子》 《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筭綴術,緝古為顓業, 兼習記遺。三等數。凡六學束修之禮,督課、試舉,皆如 國子學。助教以下所掌亦如之。

唐廢筭學,顯慶元年復置,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太史局。龍朔二年復有「學生十人,典學一人,東都學生二人。」

少府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下。「掌百工技 巧之政,總中尚、左尚、右尚、織染、掌冶五署及諸冶、鑄 錢、互市等監,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飾及郊廟圭玉、百 官儀物。凡武庫袍襦,皆識其輕重,乃藏之,冬至元日, 以給衛士。」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腦、革悉 輸焉。細鏤之工教以四年,車路樂器之工三年,平漫 「刀槊之工二年,矢鏃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幘 之工九月。教作者傳家技,四季以令、丞試之,歲終以 監試之」,皆物勒工名。

丞六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給五署所須金、石、齒、革、 羽毛、竹木所入之物,各以名數,州土為籍,工役眾寡, 難易有等差,而均其勞逸。」主簿二人,從七品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

武德初廢監,以諸署隸太府寺。貞觀元年復置。龍朔二年改曰「內府監。」 武后垂拱元年曰「尚方監。」 有

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計史三人,亭長八人,掌固六人,短蕃匠五百二十九人。「綾錦坊巧兒三百六十五人,內作使綾匠八十三人。掖庭綾匠百五十人,內作巧兒四十二人。配京都諸司諸使雜匠百二十五人。」

中尚署: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二人,從八品下。掌供郊 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飾、彫文錯綵之制。凡金、 木、齒、革、羽、毛,任土以時而供。赦日,樹金雞於仗南,竿 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 綵盤,維以絳繩,將作監供焉。擊掆鼓千聲,集百官父 老囚徒。坊小兒得雞首者,官以錢購,或取絳幡而已。 歲二月獻牙尺,寒食獻毬,五月獻綬帶,夏至獻雷車, 七月獻鈿針,臘日獻口脂,唯筆、琴、瑟。絃月獻金銀暨 紙,非旨不獻。製魚袋以給百官蕃客,賜寶鈿帶、魚袋, 則授鴻臚寺丞、主簿,監作四人,從九品下。凡監、作皆 同品。

有府九人,史十八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唐改內尚方署曰中尚方署。武后改少府監曰尚方監,而中左右尚方、織染方、掌冶方五署皆去「方」 以避監,自是不改矣。有金銀作坊院。

左尚署: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五人,從八品下。掌「供翟 扇、蓋、繖、五路、五副、七輦、十二車,及皇太后、皇太子、公 主、王妃、內外命婦、王公之車路。」凡畫素刻鏤與宮中 蠟炬雜作,皆領之。監作六人。

有府七人,史二十人,典事十八人,《掌固》十四人。

右尚署:令二人,從七品下;丞四人,從八品下。掌供十 二閑馬之轡,每歲取於京兆、河南府,加飾乃進。凡五 品三部之帳,刀劍、斧鉞、甲胄、紙筆、茵席、履舄皆儗,其 用皮毛之工亦領焉。監作六人。

有府七人,史二十人,典事十三人,《掌固》十人。

織染署: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掌供冠 冕、組綬,及織紝色染錦、羅紗、縠綾、紬絁、絹、布,皆廣尺 有八寸,四丈為疋,布五丈為端,綿六兩為屯,絲五兩 為鉤,麻三斤為綟。凡綾錦文織,禁示於外,高品一人 專莅之,歲奏用度及所織。每掖庭經錦,則給酒、羊,七 月七日祭杼監作六人。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典事十一人,《掌固》五人。

掌冶署: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掌范鎔 金銀銅鐵及塗飾琉璃玉作。銅鐵人得採,而官收以 稅,唯鑞官市。邊州不置鐵冶,器用所須,皆官供。凡諸 冶成器,上數于少府監,然後給之。監作二人。

有府六人,史十二人,典事二十三人,《掌固》四人。

諸冶監:令各一人,正七品下;丞各一人,從八品上。掌 鑄兵農之器,給軍士、屯田居民。唯興農、冶顓供隴右 監牧、監作四人。

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一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太原冶減監作二人。

諸鑄錢監,監各一人,副監各二人,丞各一人,以所在 都督、刺史判焉;副監二佐,丞以判司,監事以參軍及 縣尉為之;監事各一人。

有錄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四人,典事各五人。凡鑄錢有七監,會昌中,增至八監,每道置鑄錢坊一。大中初,三監廢。

互市監,每監監一人,從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 蕃國交易之事。

隋以監隸四方館。唐隸少府。貞觀六年,改交市監曰「互市監」 ,副監曰「丞。」 武后垂拱元年曰「通市監。」 有錄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價人四人,掌固八人。

將作監。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下。掌土木 工匠之政,總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監。大 明、興慶、上陽宮、中書、門下六軍、仗舍、閑廄,謂之「內作」; 郊廟、城門、省、寺、臺監、十六衛、東宮王府諸廨,謂之「外 作。」自十月距二月休冶功,自冬至距九月休土功。凡 治宮廟,太常擇日以聞。

丞四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凡外營繕,大事則聽制 敕,小事則須省符。功有長短,役有輕重,自四月距七 月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自十月距正 月為短功。《長上匠》州率資錢以酬雇,軍器則勒歲月, 與工姓名。

武德初,改令曰「大匠」 ,少令曰「少匠。」 龍朔二年,改將作監曰繕工監,大匠曰大監,少匠曰「少監。」 咸亨元年,繕工監曰「營繕監。」 天寶十一載,改大匠曰大監,少匠曰「少監。」 有府十四人,史二十八人,計史三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短蕃匠一萬二千七百四十四人。《明資》匠二百六十人。

主簿二人,從七品下。掌官吏糧料、俸食,假使必由之。 諸司供署,監物有闕舉焉。錄事二人,從九品上。 左校署:令二人,從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梓匠 之事,樂縣、簨簴、兵械、喪葬儀物皆供焉。宮室之制,自 天子至士庶,有等差。官修者左校為之。監作十人。

有府六人,史十二人,監作「十二人。」

右校署:令二人,從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掌「版築、

塗泥、丹堊、匽廁之事,有所須,則審其多少而市之。監 作十人。」

有府五人,史十人,典事二十四人。

中校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掌「供舟 車、兵械、雜器,行幸陳設則供竿柱,閑廄繫秣則供行 槽,禱祀則供棘葛,內外營作所須皆取焉。」監牧車牛, 有年支芻豆,則受之以給車坊。監事四人。

武后時,改曰「營繕署。」 垂拱元年復舊,尋廢。開元初復置。有府二人,史六人,典事八人,掌固二人。

甄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琢石 陶土之事,供石磬、人獸、碑柱、碾磑、瓶缶之器。敕葬則 供明器。」監作四人。

有府五人,史十人,典事十八人。

百工、就谷、庫谷、斜谷、太陰、伊陽監,監各一人,正七品 下;副監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上。掌采伐材 木。監作四人。

武德初,置百工監,掌舟車及營造雜作。有監、少監各一人,丞四人,主簿一人。又置就谷、庫谷、斜谷、太陰、伊陽五監。貞觀中,廢百工監。高宗置百工署,掌東都土木瓦石之功。開元十五年為監。有錄事二人,府一人,史三人,典事二十人。

軍器監監一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七品上。掌繕甲 弩,以時輸武庫。總署二:一曰弩坊,二曰甲坊。主簿一 人,正八品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

武德初,有武器監一人,正八品下。掌兵仗廄牧。少監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七年,廢軍器監,八年復置,九年又廢。貞觀六年,廢武器監。開元以前,軍器皆出在尚署。三年,置軍器監,十一年,復廢為「甲弩坊」 ,隸少府。十六年,復為監。有府八人,史十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

弩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出納 矛槊、弓矢、排弩、刃鏃雜作及工匠。監作二人。

有府二人,史五人,典事二人。貞觀六年,改「弓弩署為弩坊署」 ,甲鎧署為「甲坊署。」

甲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出納 甲胄、綅繩、筋角、雜作及工匠。監作二人。

有府二人,史五人,典事二人。

都水監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澤、津梁、渠堰、陂池 之政,總河渠諸津監署。」凡漁捕有禁,溉田自遠始,先 稻後陸;渠長、斗門長,節其多少而均焉。府縣以官督 察。

丞二人,從七品上。掌判監事。凡京畿諸水,因灌溉盜 費者,有禁水,入內之餘,則均王公百官。

主簿一人,從八品下。掌「運漕漁捕程會而糾舉之。」

武德初,廢都水監為署。貞觀六年,復為監,改令曰「使者。」 龍朔二年,改都水監曰司津監,使者曰「監。」 武后垂拱元年,改都水監曰水衡監,使者曰「都尉。」 開元二十五年,不隸將作監。有錄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亭長一人,掌固四人。初,貞觀六年置舟楫署,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運漕。漕正一人,府三人,史六人;監漕一人,漕史一人,典事六人,掌固八人。上元二年置。丞二人,正九品下。掌運漕隱失。開元二十六年,署廢。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掌「河渠、 陂池、隄堰、魚醢之事。凡溝渠開塞、漁捕時禁」皆顓之。 饗宗廟則供魚。祀昊天上帝,有司攝事,則供腥魚。 日供尚食及給中書門下歲供諸司及東宮之冬藏。 渭河三百里內漁釣者,五坊捕治之。供祠祀,則自便 橋至東渭橋禁民漁。三元日,非供祠不採魚。

唐有河隄使者。貞觀初,改曰「河隄謁者。」 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事三人,每渠及斗門有長一人,掌固三人,魚師十三人。初,有監漕十人,從九品上,大曆後省。興成、五門、六門、龍首、涇堰、滋隄凡六堰,皆有丞一人,從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一人,掌固二人。貞觀六年皆廢。

河隄謁者六人,正八品下。掌「完隄堰、利溝瀆、漁捕之 事。涇、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視。

諸津:令各一人,正九品上;丞二人,從九品下。掌天下 津濟舟梁。灞橋、永濟橋,以勳官、散官一人莅之;天津 橋、中橋則以衛士拚掃。凡舟渠之備,皆先儗其半,袽 塞竹。所在供焉。

唐改津尉曰「令。」 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三人,津吏五人,橋丁各三十人,匠各八人。京兆、河南諸津隸都水監。便橋、渭橋、萬年三橋有丞一人,從九品下。府一人,史七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貞觀中廢。

《十六衛》

左右衛上將軍各一人,從二品;大將軍各一人,正三 品;將軍各二人,從三品。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 皆總制焉。凡五府、三衛及折衝府驍騎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職。皇帝御正殿,則守諸門及內廂宿衛 仗。非上日,亦將軍一人。押仗將軍缺,以中郎將代。將 軍掌貳上將軍之事。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 左右領軍、左右金吾、左右監門衛上將軍,以下品同。

武德五年,改左右翊衛曰左右衛府,左右驍騎衛曰左右驍騎府,左右屯衛曰左右威衛,左右禦衛曰左右領軍衛,左右備身府曰左右府,唯左右武衛府、左右監門府、左右候衛仍隋不改。顯慶五年,改左右府曰左右千牛府。龍朔二年,左右衛府、驍衛府、武衛府皆省「府」 字,改左右威衛曰左右武威衛,左右領軍衛曰左右戎衛,左右候衛曰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府曰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府曰左右奉宸衛,後又曰左右千牛衛。咸亨元年,改左右戎衛曰領軍衛。武后光宅元年,改左右驍衛曰左右武威,左右武衛曰左右鷹揚衛,左右威衛曰左右豹韜衛,左右領軍衛曰左右玉鈐衛。貞元二年,初置十六衛上將軍。左右衛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四人。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掌「判諸曹、五府、外府廩祿、卒 伍、軍團之名數,器械、車馬之多少,小事得專達。每歲 秋,贊大將軍考課。」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諸曹及五府、外 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給紙筆。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勳考、假 使、祿俸、公廨、田園、食料、醫藥、過所。」自倉曹以下同品。

有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四人,史七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武后長安初,改鎧曹曰胄曹。中宗即位,復舊。先天元年又曰胄曹。開元初,諸衛司倉、司兵、騎兵參軍,改曰倉曹、兵曹、騎曹、胄曹參軍事。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掌「五府武官宿衛番第,受其名 數,而大將軍配焉。」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凡府馬 承直以遠近分七番,月一易之,以敕出宮城者給馬。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掌兵械、公廨,興繕、罰讁。大朝會 行從,則受黃質甲、鎧、弓矢於衛尉。

奉車都尉,掌馭副車,有其名而無其人,大陳設則他 官攝。駙馬都尉無定員,與奉車都尉皆從五品下。司 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 五人,正八品下;執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長上各二十 五人,從九品下。

武后天授二年,置諸衛司階、中候、司戈、執戟,謂之「四色官。」

親衛之府一曰「親府。」勳衛之府二:一曰勳一府,二曰 「勳二府。」翊衛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 府,每府中郎將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將一人,正五 品上;親衛正七品上,勳衛從七品上,翊衛正八品上。 總四千九百六十三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 上;校尉各五人,正六品上;每校尉有旅帥二人,從六 品上。每旅帥各有隊正二十人,正七品上;副隊正二 十人,正七品下。五府中郎將掌領校尉、旅帥、親衛、勳 衛之屬宿衛者,而總其府事,左右郎將貳焉。番上者, 以名簿上于大將軍,而配以職。武德、貞觀世,重資蔭, 二品、三品子補親衛、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 官五品子、若孫、勳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國公子,補勳 衛及率府親衛;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子,補翊衛及 率府勳衛;勳官二品及縣男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 若孫,補諸衛及率府翊衛。」王府執仗親事、執乘親事, 每月番上者數千人,宿衛內廡及城門,給稟食。執扇 三衛三百人,擇少壯肩膊齊、儀容整美者,本衛印臂, 送殿中省肄習。仗下每番三衛一人為太僕寺引輅。 其後入官路艱,三衛非權勢子弟輒退番。柱國子有 白首不得進者。流外雖鄙,不數年給祿廩。故三衛益 賤,人罕趨之。

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三人。親衛、勳衛置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翊衛置車騎將軍。武德七年,改驃騎將軍為中郎將,車騎將軍皆為郎將,分左右。以親衛曰「一府」 ,勳衛、翊衛曰「二府」 ,謂之「三府衛。」 諸衛、翊衛及率府親勳衛亦曰「三衛。」 永徽三年,避太子諱,改中郎將曰旅賁郎,郎將曰翊軍郎。太子廢,復舊。

左右驍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 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豹騎番上者,分 配之。凡分兵守諸門,在皇城四面,宮城內外,則與左 右衛分知助鋪。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 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 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 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左 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各一人,左郎將各一人,右郎 將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旅帥各 十人,隊正各二十人,副隊正各二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一人,掌固四人。倉曹府:

考證

二人,史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翊中郎將府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左右武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 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熊渠番上者分 配之。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 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 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 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長上各二十 五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騎。

有稱長二人,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胃曹,府三人,史三人。稱長,掌唱警,為應蹕之節。

左右武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 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羽林番上者分 配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東面助鋪。長史各一人,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 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 人,左右執戟各五人,長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 將府官,同驍衛。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領軍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 二人,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射聲番上者 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西面助鋪及京城、苑 城諸門。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 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 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長上各二 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同驍衛。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一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金吾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 二人。掌宮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 之翊衛及外府佽飛、番上皆屬焉。師田,則執左右營 之禁。南衙宿衛官將軍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 職。大功役則與御史循行。凡敝幕故氈,以給病坊。 兵曹參軍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獵師。

騎曹參軍事「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之事。」

胄曹參軍事,掌同左右衛。大朝會行從,給青龍旗䂍, 槊於衛尉。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 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 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 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左右街 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如驍衛。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駕仗三衛六十人,引駕佽飛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有「察非掾」 ,至唐廢。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領府屬,督京城左右六 街鋪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入閤日,中郎將一人 升殿受狀。衛士六百為「大角手,六番閱習,吹大角為 昏明之節,諸營壘候以進退。」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門坊角有武候鋪, 衛士彉騎分守,大城門百人,大鋪三十人,小城門二 十人,小鋪五人。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乙夜,街使以 騎卒循行囂謼,武官暗探。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 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左右監門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 二人。掌諸門禁衛及門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月送 籍於引駕仗及監門衛衛,以帳報內門。凡朝參奏事, 待詔官及繖扇、儀仗出入者,閱其數;以物貨器用入 宮者,有籍有傍。左監門將軍判入,右監門將軍判出, 月一易其籍。行幸,則率屬於衙門監守。

長史掌判諸曹及禁門,巡視出入,而司其籍傍。餘同 左、右衛。兵曹參軍事兼掌倉曹;胄曹,兼掌騎曹。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涖宮殿城門,皆左入右 出。中郎將各四人,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史四人。監門校尉三百二十人,直長六百八十人,「長入長上二十人,直長長上二十人。」 監門校尉掌敘出入。唐改監門府郎將為將軍。

左右千牛衛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 二人。掌侍衛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備身左右執弓箭 宿衛,以主仗守戎器。朝日,領備身左右升殿列侍。親射,則率屬以從。胄曹參軍事,掌甲仗,皆御仗之物二 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分掌之。上 日執御弓箭者,亦自備以入宿主仗。每月上則配以 職行,從則兼騎曹。中郎將各二人,長史各一人,錄事 參軍事各一人,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 一人。

唐改備身郎將曰「將軍」 ,備身將曰「中郎將」 ,千牛左右備身左右曰「千牛備身。」 初,置備身主仗,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千牛備身十二人,備身左右十二人,備身二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千牛備身掌執御刀,服花鈿繡衣綠,執象笏,宿衛侍從;備身左右掌執御弓矢,宿衛侍從。《備身》掌宿衛侍從。《主仗》、掌守供御兵仗。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供奉侍衛。凡千牛及備 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上將軍領之。中郎 將佐其職。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傳,聲不下聞者,中郎 將宣告。

「諸衛折衝都尉府:每府折衝都尉一人,上府正四品 上,中府從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左右果毅都尉各 一人,上府從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六品下。 別將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從七品上,下府從 七品下。長史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從七品上, 下府從七品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上府正八品下」, 中府正九品下,下府從九品上。校尉五人,從七品下。 旅帥十人,從八品上;隊正二十人,正九品下;副隊正 二十人,從九品下。折衝都尉掌領屬備宿衛,師役則 總戎具資糧點習。以三百人為團,一校尉領之,捉鋪 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問,不應則彈弓而嚮之,復不 應則旁射,又不應則射之。晝以排門人遠望,暮夜以 持更人遠聽。有眾而囂,則告主帥。

「左右果毅都尉。」「掌貳都尉。」

每府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二人,每隊正領兵五十人。武德元年,改鷹揚郎將曰軍頭,正四品下;鷹擊郎將曰府副,正五品上;司馬曰長史,正八品下;校尉,正六品下;旅帥,正七品下。廢《越騎》、步兵二校尉及《察非掾》,又改軍頭曰「驃騎將軍」 ,府副曰「車騎將軍」 ,皆為府。諸率府置驃騎將軍五人,車騎將軍十人。二年,以車騎將軍府隸驃騎府,置十二軍,分關內諸府皆隸焉。每軍將軍一人,副一人,至六年廢。七年,改驃騎將軍府為統軍府,車騎將軍為別將。八年,復置十二軍。貞觀十年,改統軍府曰「折衝都尉」 ,別將曰「果毅都尉。」 軍坊置坊主一人,檢校戶口,勸課農桑,以本坊五品勳官為之。三輔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永徽中,廢長史,置司馬一人,總司兵、司騎二局。武后垂拱中,以千二百人為上府,千人為中府,八百人為下府,赤縣為赤府,畿縣為畿府。聖曆元年,廢司馬,置長史、兵曹參軍事。又有別將一人,從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後,分左右,各一人,尋廢。久之,復置一「人,降其品。」 開元初,衛士為武士,諸衛折衝、果毅、別將,擇有行者為展仗押官,右羽林軍十五人,左羽林軍二十五人,衣服同色。諸衛有弩手,左右驍衛各八十五人,餘衛各八十三人。

左右羽林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三人,從 三品。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大朝會 則周衛階陛,巡幸則夾馳道,為內仗。凡飛騎番上者, 配其職。有敕上南衙者,大將軍承《墨敕》白移於金吾, 引駕仗官與監門奏覆,降《墨敕》,然後乃得入。長史各 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倉曹 參軍事各一人,兼總騎曹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 曹參軍事各一人,自倉曹參軍以下,皆正八品下;司 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 五人,正八品上;執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長上各十人。 左右翊衛中郎將府中郎將一人,正四品下;左、右中 郎一人,左、右郎將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參軍事一 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正二十人,副隊 正二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龍武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 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掌同羽林。長史、錄事參軍事、 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司階 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十人。

景雲元年,置龍武將軍。興元元年,六軍各置統軍。貞元三年,龍武軍增將軍一員。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總衙前射生兵。長史、錄事參 軍事,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司階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 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胄曹、府、史皆如神武軍。開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軍,尋廢。至德二年復置。

左、右神策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二人,正 三品;將軍各四人,從三品。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護 軍中尉各一人,中護軍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勾判 官二人,勾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計官各一 人,孔目官各二人,驅使官各二人。自長史以下,員數 如《龍武軍》。

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 貞元二年,神策軍置大將軍、將軍;十四年置統軍,品秩同六軍。始,殿前左右神威軍有大將軍二人,正二品;統軍二人,從三品;將軍二人,從五品。元和初,為一軍,號天威軍。八年廢,以軍隸神策。有馬軍、步軍將軍及指揮使等,以馬軍大將軍知軍事。天復三年,廢神策軍,四年復置神策軍。

東宮官。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從一品。掌輔導皇太子。 每見,迎拜殿門,三師答拜。每門必讓,三師坐,太子乃 坐。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則乘 路備鹵簿以從。

少師、少傅、少保各一人,從二品。掌曉「《三師》德行,以諭 皇太子,奉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德。自太師」以下,唯其 人,不必備。

先天元年,開府,置令、丞各一人,隸詹事府,尋廢。

太子賓客四人,正三品。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宴會 則上齒。侍讀,無常員。掌講導經學。

貞觀十八年,以宰相兼賓客。開元中,定員四人。太宗時,晉王府有侍讀,及為太子,亦置焉。後或置或否。開元初,十王宅引辭學工書者入教,亦為侍讀。

詹事府: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 上。掌統三寺、十率府之政,少詹事為之貳。皇太子書 稱「令」,庶子以下署名奉行,書案畫日。丞二人,正六品 上。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假使。凡敕令及尚書省、二 坊符牒下東宮諸司者,皆發焉。

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正九品下。

隋廢詹事府。武德初復置。龍朔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 ,少詹事曰「少尹。」 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宮尹府」 ,詹事曰「宮尹」 ,少詹事曰「少尹。」 有令史九人,書令史十八人。

司直一人,正七品上。掌糾劾宮寮及率府之兵。皇太 子朝,則分知東西班。監國,則詹事、庶子為三司使,司 直一人與司議郎、舍人分日受理啟狀。太子出,則分 察鹵簿之內。

有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

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 掌侍從、贊相,駮正啟奏,總司經典、膳藥,藏內直,典設 宮門六局。皇太子出則版奏,外辦中嚴,入則解嚴。凡 令書下,則與中允、司議郎等畫諾,覆審留所,畫以為 案,更寫印,署注「令諾」,送詹事府。

司議郎二人,正六品上。掌侍從規諫,駮正啟奏。凡皇 太子出入朝謁、從祀、釋奠、講學、監國之命,可傳於史 冊者,錄為記注。宮坊祥眚官長除拜、薨卒、歲終,則錄 送史館。

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隨事諷 贊。皇太子朝宮臣,則列侍左階,出入騎從。

左贊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掌傳令,諷過失,贊禮儀, 以經教授。諸郡王。錄事二人,從八品下;主事三人,從 九品下。

隋有內允。武德三年改曰中舍人,隸門下坊。貞觀初曰中允,十八年置司議郎。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復改中允曰內允,太子廢,復舊。龍朔二年,改門下坊曰「左春坊」 ,左庶子曰左中護,中允曰左贊善大夫。司議郎分左右,置左右諭德各一人。咸亨元年,皆復舊,司議郎不分左右。其後諭德廢而司議郎復分。儀鳳四年,置左右贊善大夫各十人,以同姓為之。景雲二年,始兼用庶姓,改門下坊曰「左春坊」 ,復置諭德、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門下侍郎,司議郎以比給事中,贊善大夫以比諫議大夫,諭德以比散騎常侍。右坊則庶子以比中書令,中舍人以比中書侍郎。太子監國,則庶子比尚書令。有令史六人,書令「史十二人,傳令四人,掌儀一人,贊者三人,亭長三人,掌固十人。」

崇文館學士二人,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生,課試舉送, 如弘文館。校書郎二人,從九品下。掌校理書籍。

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顯慶元年置。學生二十人。上元二年,避太子名。改曰「崇文館。」 有學士、直學士。

及讎校,皆無常員,無其人則庶子領館事。開元七年,改讎校曰「校書郎。」 乾元初,以宰相為學士,總館事。貞元八年,隸左春坊。有館生十五人,書直一人,令史二人,書令史二人,典書二人,榻書手二人,楷書手十人,熟紙匠一人,裝潢匠二人,筆匠一人。

司經局:洗馬二人,從五品下。掌經籍出入、侍從、圖書, 上東宮者,皆受而藏之。

文學三人,正六品下。分知經籍,侍奉文章。

校書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從九品上。掌校刊經 史。

唐改太子正書曰「正字。」 龍朔三年,改司經局曰「桂坊」 ,罷隸左春坊,領崇賢館,比御史臺;以詹事二人為令,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侍御史;以洗馬為司經大夫,置文學四人、錄事一人,正九品下。三年,改司經大夫曰「桂坊大夫」 ,糾正違失。咸亨元年,復隸左春坊,省錄事。有書令史二人,書吏二人,典書四人,楷書二十五人,掌固六人,裝潢匠二人,熟紙匠、筆匠各一人。

典膳局:典膳郎二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 進膳、嘗食。丞為之貳。每夕更直於廚。

龍朔二年,改典膳監曰「典膳郎」 ,有書令史二人,書吏四人,主食六人,典食二百人,掌固四人。

藥藏局:藥藏郎二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 和醫藥。丞為之貳。皇太子有疾,侍醫診候議方。藥將 進,宮臣涖嘗,如尚藥局之職。

有書令史一人,書吏二人,侍醫四人,典藥二人,藥童六人,掌固四人。

內直局:內直郎二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 符璽、衣服、繖扇、几案、筆硯、垣牆。

龍朔二年,改監曰「內直郎」 ,副監曰「丞。」 有令史一人,書吏二人,典服十二人,典扇八人,典翰八人,掌固六人。武德中,有典璽四人,開元中廢。

典設局,典設郎四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 湯沐、燈燭、汛掃、鋪設。凡皇太子散齋別殿,致齋正殿, 前一日設幄坐於東序及室內,張帷前楹。

龍朔二年,改齋帥局曰「典設局」 ,齋帥曰「郎。」 有書令史二人,書吏四人,幕士二百四十五人,掌固十二人。

宮門局:宮門郎二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 宮門管籥。凡夜漏盡,擊漏鼓而開;夜漏,上水一刻,擊 漏鼓而閉。歲終行儺,則先一刻而啟;皇太子不在,則 闔正門,遷仗如常。凡宮中唱時不鼓。

龍朔三年,改宮門監曰「宮門郎」 ,有書令史一人,書吏一人,門僕百人,掌固四人。

左春坊,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中舍人二人,正五品 下。掌侍從獻納啟奏;中舍人為之貳。皇太子監國,下 令書則畫日;至春坊則庶子宣傳,中舍人奉行。 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掌令書表啟。諸臣上皇太 子,大事以牋,小事以啟,其封題皆上右春坊通事舍 人以進。

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掌導宮臣辭見,承令勞問。 右諭德一人,右贊善大夫五人,錄事一人,主事二人, 品皆如《左春坊》。

隋內舍人隸典書坊。武德初,改曰中舍人,《管記》舍人曰「太子舍人。」 永徽元年,避太子名,復改中舍人曰「內舍人。」 龍朔三年,改典書坊曰「右春坊」 ,右庶子曰「右中護」 ,中舍人曰「右贊善大夫」 ,舍人曰「右司議郎。」 有令史九人,書令史十八人,傳令四人,典謁四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人。

家令寺:家令一人,從四品上。掌飲膳、倉儲、總食官、典 倉、司藏三署。皇太子出入,則乘《軺車》為導。祭祀賓客, 則供酒食,賜予則奉金玉貨幣。凡床几茵席器物,非 取於將作、少府者皆供焉。丞二人,從七品下。掌判寺 事。凡三署出納,皆刺於詹事。莊宅田園,審肥瘠為收 斂之數。宮朝坊府土木營繕,則下於司藏。主簿一人, 正九品下。

唐改司府令曰「家令。」 龍朔二年,改家令寺曰「宮府寺」 ,家令曰「大夫。」 有錄事一人,府十人,史二十人,亭長四人,掌固四人,雜匠百人。

食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掌飲膳 酒醴。凡四時供送設食,皆顓焉。供六品以下「元日、寒 食、冬至食於家令廚者。」

有府二人,史四人,掌膳四人,供膳百四十人,奉觶三十人。

典倉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掌九穀 䤈醢、庶羞、器皿、燈燭。凡園圃樹藝,皆受令焉。每月籍 出納,上於寺。歲終,上詹事府,給戶奴婢、番戶雜戶資 糧、衣服。

有府三人,史五人,園丞二人,史二人。

司藏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掌庫藏 財貨,出納營繕

有府三人,史四人,計史二人。

率更寺令一人,從四品上。掌宗族次序、禮樂刑罰及 漏刻之政。太子釋奠、講學、齒胄則總其儀,出入乘軺 車為導。居家令之次。坊、寺、府有罪者論罰,庶人杖以 下,皆送大理。皇太子未立,則斷於大理。

丞一人,從七品上。掌貳令事。宮臣有犯理於率更者, 躬問蔽罪,而上於詹事。

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掌印局。「凡宗族不序,禮儀不節, 音律不諧,漏刻不審,刑名不法,皆舉而正之。決囚則 與丞同涖。」

龍朔二年,改曰「司更寺」 ,令曰「司更大夫。」 有錄事一人,府三人,史四人,漏刻博士二人,掌漏六人,漏童二十人,典鐘、典鼓各十二人,亭長四人,掌固四人。漏刻博士,掌教漏刻。

僕寺:僕一人,從四品上。掌車輿、乘騎、儀仗。喪葬,總廄 牧署。太子出,則率廄牧令進路親馭。

丞一人,從七品上。掌判寺事。「凡馬畜、芻粟,歲以季夏 上於詹事,以時出入而節其數。」

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掌「廄牧、畜養、車騎、駕馭、儀仗。」

龍朔二年,改曰「馭僕」 ,寺僕曰「大夫。」 有進馬十一人,錄事一人,府三人,史五人,亭長二人,掌固三人。

廄牧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掌車馬 閑廄牧畜。皇太子出,則率典乘先期習路馬,率駕士 馭車乘。既出,進路,式《路車》於西閤外,南向以俟。凡群 牧隸東宮者,皆受其職事。典乘四人,從九品下。

有府三人,史六人,翼馭十人,駕士十五人,掌閑六百人,獸醫十人,主酪三十人,翼馭掌調馬執馭。

太子左、右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從 四品上。掌兵仗、儀衛。凡諸曹及三府、外府皆隸焉。元 日、冬至,皇太子朝宮臣、諸方使,則率衛府之屬為衛。 每月,三府、三衛及五府超乘番上者,配以職。

武德五年,改左右侍率曰左右衛率府,左右武侍衛率曰左右宗衛率府,左右宮門將曰左右監門率府。龍朔二年,改左右衛率府曰左右典戎衛,左右宗衛率府曰左右司禦率府,左右虞候率府曰左右清道衛,左右內率府曰左右奉裕衛,左右監門率府曰左右崇掖衛。武后垂拱中,改左右監門率府曰左右鶴「禁衛。」 神龍元年,改左右司禦率府曰「左右宗衛府」 ,左右清道衛曰「左右虞候率府。」 景雲二年,左右宗衛府復曰「左右司禦率府。」 開元初,左右虞候率府復曰左右清道率府。

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掌判諸曹府。季秋以屬「官功 狀上於率,而為考課。」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上;倉曹參軍事、兵曹參 軍事、胄曹參軍事、騎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倉 曹掌文官簿書,兵曹掌武官簿書,胄曹掌器械公廨。 營繕司皆各一人,從六品上;中候各二人,從七品下。 司戈各二人,從八品上。執戟各三人,散長上各十人, 從九品下。左右司禦、清道監、門內率府自率以下品 同。

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一人。倉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胄曹,各府二人,史三人。騎曹,府五人,史七人;亭長、掌固各二人。

親府、勳府、翊府三府,每府中郎將各一人,從四品上;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下。中郎將、郎將,掌其府校 尉、旅帥及親、勳、翊衛之屬宿衛,而總其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從九品上。掌判句。大朝會及皇 太子出,則從鹵簿而涖其儀。親衛從七品上,勳衛正 八品上,翊衛從八品上,員皆亡。校尉各五人,從六品 上;旅帥各十人,正七品下;隊正各二十人,從八品上。

武德元年,改功曹曰「親衛」 ,義曹曰「勳衛」 ,良曹曰「翊衛」 ,置三府,有錄事二人,府、史各一人。

太子左右司禦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 人,從四品上。掌同左右衛。凡諸曹及外府旅賁番上 者隸焉。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 從八品上;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騎 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司階各一人,中候各二 人,司戈各二人,執戟各三人,親衛、勳衛、翊衛三府中 郎將以下如左、右衛率府。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三人。胄曹,府、史各二人,亭長一人,掌固二人。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晝夜 巡警,凡諸曹及外府直盪番上者隸焉。皇太子出入, 則以清游隊先導,後拒隊為殿。長史各一人,錄事參 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上;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 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左右司階各一人,左右 中候各二人,左右司戈各一人,左右執戟各三人,親 衛、勳衛、翊衛三府中郎將以下,如左、右衛率府。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二人。倉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三人。胄曹,府二人,史。

二人細引,押仗五十人。

太子左、右監門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諸門 禁衛。凡財物器用,出者有籍。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 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 兼領倉曹、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監門直長 七十八人,從七品下。

唐改宮門將曰「監門,率」 ,直事曰「直長。」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一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二人;胄曹,府二人,史三人。

太子左右內率府率各一人,副率各一人,掌千牛供 奉之事。皇太子坐日,領千牛升殿。射于射宮,則千牛 奉弓矢立東階,西面;率奉弓,副率奉矢決拾,北面張 弓,左執弣,右執簫以進,副率以弓拂矢而進,各退立 於位。既射,左內率啟其中否。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 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 兼領倉曹、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千牛各四 十四人,從七品上。

唐置兵曹,改司使左右復曰「千牛備身」 ,主射左右復曰備身左右,弓箭「備身」 去弓箭之名。龍朔二年,改千牛備身曰「奉裕。」 開元中,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并為千牛,有備身二十八人,主仗四十人,錄事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