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21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十八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十八卷目錄

 機杼部彙考

  三才圖會大紡車圖考 小紡車圖考 布機圖考 絡車圖考 經架圖考 緯

  車圖考 織機圖考 木棉攪車圖考 木棉紡車圖考 木棉經床圖考 木棉線架圖考

   木棉撥車圖考

  天工開物調絲 緯絡 紡車 經具 溜眼 掌扇 經耙 印架 過糊 花

  機式 腰機式 布衣 赶棉 彈棉 擦條 紡縷

  太倉州志軋車 紡車

 機杼部藝文一

  機賦           漢王逸

  織機賦          吳楊泉

  公儀休焚機賦      唐張仲素

 機杼部藝文二

  梭           宋梅堯臣

  梭             吳儆

  聞機杼詩         元虞集

  木棉歌          熊澗谷

 機杼部紀事

 機杼部雜錄

 梳櫛部彙考

  禮記玉藻

  周禮冬官考工記

  釋名釋首飾

  說文

  事物原始梳笓

  本草綱目梳篦釋名 主治 附方

 梳櫛部藝文一

  櫛賦           晉傅咸

  櫛銘           唐盧仝

  象梳銘         明唐順之

  蘇理相公傳        支廷訓

 梳櫛部藝文二

  白角篦          唐羅隱

 梳櫛部紀事

 梳櫛部雜錄

 梳櫛部外編

考工典第二百十八卷

機杼部彙考[编辑]

《三才圖會》
[编辑]

大紡車圖

大紡車圖

大紡車圖考[编辑]

大紡車:其制長餘二丈,闊約五尺。先造地拊木框,四 角立柱各高五尺,中間穿橫桄,上架枋木。其枋木兩 頭山口臥受捲纑,長鐵軸次於前地。上立長木 座,座上列臼,以承底鐵簨:用木車成筩子,長一尺二寸,圍一尺二寸, 計三寸二枚,內受績纏。上俱用杖頭鐵環以拘。軸又於額 枋前,排置小鐵義,分勒績條轉上聲上長。仍就左右, 別架車輪兩座,通絡皮弦下《經》列:《上拶轉》。《旋鼓》 或人或畜轉。上聲勒左邊大輪。弦隨輪轉。眾機皆動。上下相應。緩急相宜。遂使績條成。緊纏於上畫《夜紡 績》百斤。

小紡車圖

小紡車圖

小紡車圖考[编辑]

小紡車。此車之制,凡麻苧之鄉,在在有之。前圖具陳, 茲不復述。《隋書》:鄭善果母清河崔氏恆自紡績。善果 曰:「母何自勤如是耶?」荅曰:「紡績,婦人之務。上自王后, 下至大夫妻,各有所製。若惰業者,是為驕逸。吾雖不 知禮,其可自敗名乎?今士大夫妻妾,衣被纎美,曾不 知紡績之事,聞此鄭母之言,當自悟也。」

布機圖

布機圖

布機圖考[编辑]

布機,《釋名》曰:「布列諸縷。」《淮南子》曰:「伯餘之初作衣也, 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後世為之機杼,幅四廣尺,疏密 之制存焉。農家春秋績織,最為要具。」

絡車圖

絡車圖

絡車圖考[编辑]

絡車《方言》曰:河濟之間,絡謂之給。《說文》云:「車柎為柅。」 《易姤》曰:「繫于金柅。」《通俗文》曰:「張絲曰柅。」蓋以脫。之 絲張於柅上,上作懸鉤,引致緒端,逗於車上。其車之 制,必以細軸穿籰,措於車座兩柱之間,人既繩牽,軸 動,則籰隨軸轉,絲乃上籰。此北方絡絲車也。南入但 習捙籰取絲,終不若絡車安且速也。

經架圖

經架圖

經架圖考[编辑]

「經架」,牽絲具也。先排絲籰於下,上架橫竹列環,以引 眾緒,總於架前,經𥱼一人往來,挽而歸之紖軸,然後 授之機杼

緯車圖

緯車圖

緯車圖考[编辑]

緯車《方言》曰:「趙魏之間謂之歷鹿車,東齊海岱之間 謂之道執」,今又謂繀。音卒車《通俗文》曰:「織纎謂之繀,受 緯曰莩。」其拊上立柱置輪,輪之上近以鐵條,中貫細 筒,乃周輪與筒繚環繩。右手掉輪,則筒隨輪轉,左手 引絲上筒,遂成絲繀,以充織緯。

織機圖

織機圖

織機圖考[编辑]

織機,織絲具也。按黃帝元妃西陵氏曰:儽祖始勤蠶 事,月大火而浴種,夫人副褘而躬桑,乃獻繭絲,遂稱 織紝之功,因之廣織,以給郊廟之服。見《路史》。《傅子》曰: 「舊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馬生者,天 下之名巧也,患其遺日喪巧,乃易以十二躡。」今紅女 織繒,惟用二躡,又為簡要。凡人之衣被於身者,皆其 所自出也。

木棉攪車圖

木棉攪車圖

木棉攪車圖考[编辑]

木棉攪車木棉初採,曝之,陰或焙乾。《南州異物志》曰: 「班布,吉貝木所生。熟時狀如鵝毳,細過絲棉,中有核 如珠。」用之則治出其核。昔用輾軸,今用攪車尤便。 夫「攪車用四木作框,上立二小柱,高約尺五,上以方 木管之。立柱各通一軸,軸端俱作掉拐,軸末柱竅不 透,二人掉軸,一人喂上棉英」,二軸相軋,則子落於內, 棉出於外,比用輾軸工利數倍。

木棉紡車圖

木棉紡車圖

木棉紡車圖考[编辑]

木棉紡車,其制比麻苧紡車頗小。夫輪動弦轉,莩繀 隨之。紡人左手握其棉筒,不過二三,續於莩繀,牽引 漸長,右手均撚,俱成緊縷,就繞繀上,欲作線織。置車 在左,再將兩繀綿絲合紡,可為線棉。《南州異物志》曰: 「吉貝木熟時狀如鵝毳,但紡不績,任意外抽,牽引無 有斷絕。」此即紡車之用也。

木棉經床圖

木棉經床圖

木棉經床圖考[编辑]

木棉經床,其制如所坐交椅,但下控一四股:軸 之末置一掉枝,上椅豎列八繀,下引棉絲轉動掉枝 分絡。上絲紝既成,次第脫卸,比之撥車,日得八倍, 始出閩、建。今欲傳之他方,同趨省便。

木棉線架圖

木棉線架圖

木棉線架圖考[编辑]

木棉線架以木為之,下作方座,長闊尺餘,臥列四繀。 座上鑿置獨柱,高可二尺餘,柱上橫木,長可二尺,用 竹篾均列四彎,內引下座,四繀紡於車上,即成棉線。 舊法先將此繀絡於籰上,然後紡合。今得此制,甚為 速妙。

木棉撥車圖

木棉撥車圖

木棉撥車圖考[编辑]

木棉撥車,其制頗肖麻苧幡車,但以竹為之,方圓不 等,特更輕便。按舊說,先將紡訖棉繀於稀糊盆內度 過稍乾,然後將棉繀頭縷撥於車上,遂成棉紝。

《天工開物》
[编辑]

調絲[编辑]

凡絲議織時,最先用調透光簷端字下以木架鋪地, 植竹四根于上,名曰「絡篤絲匡竹上。」其傍倚柱高八 尺處,釘具斜安小竹偃月掛鉤,懸搭絲于鉤內,手中 執籰旋纏,以俟牽經織緯之用。小竹墜石為活頭,接 斷之時,扳之即下。

調絲圖

調絲圖

緯絡 紡車[编辑]

凡絲既籰之後,以就經緯。經質用少而緯質用多。每 絲十兩,經四緯六,此大略也。凡供緯籰,以水沃濕,絲 搖車轉鋌,而紡於竹管之上。

紡車圖

紡車圖

經具 溜眼 掌扇 經耙 印架 過糊[编辑]

凡絲既籰之後,牽經就織,以直竹竿穿眼三十餘,透 過篾圈,名曰「溜眼竿。」橫架柱上,絲從圈透過掌扇,然 後纏繞經耙之上。度數既足,將印架綑卷。既綑中以 交竹二度,一上一下間絲,然後扱於簆內。扱簆之後, 以的杠與印架相望,登開五七丈,或過糊者,就此過 糊,或不過糊,就此卷於的杠,穿綜就織。 凡糊用麵 觔內小粉為質,紗羅所必用,綾紬或用或不用。其染 紗不存素質者,用牛膠水為之,名曰「清膠紗。」糊漿承 於簆上,推移染透,推移就乾,天氣暗明,頃刻而燥。

印架過糊圖

印架過糊圖

{{{2}}}

{{{2}}}

花機式[编辑]

凡花機,通身度長一丈六尺,隆起花樓,中托衢盤,下 垂衢腳。水磨竹棍為之計一千八百根對花樓下堀坑二尺許,以藏 衢腳。地氣濕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廝坐立花樓架木上,機末 以的杠卷絲,中用疊助木兩枝,直穿二木,約四尺長, 其尖插於簆兩頭。疊助織紗羅者,視織綾絹者減輕 十餘觔方妙。其素羅不起花紋,與軟紗綾絹踏成浪 梅小花者,視素羅只加桄二扇,一人踏織自成,不用 提花之人閒住花樓,亦不設衢盤與衢腳也。其機式 兩接前一接平安,自花樓向身一接斜倚,低下尺許, 則疊助力雄。若織包頭細軟,則另為均平不斜之機。 坐處鬥二腳,以其絲微細,防遏疊助之力也

花機圖

花機圖

腰機式[编辑]

凡織杭西羅地等絹,輕素等紬,銀條巾帽等紗,不必 用花機,只用小機。織匠以熟皮一方寘坐下,其力全 在腰尻之上,故名「腰機。」普天織葛苧棉布者,用此機 法,布帛更整齊堅澤。惜今傳之猶未廣也。

腰機圖

腰機圖

布衣 赶棉 彈棉 擦條 紡縷[编辑]

凡棉布禦寒,貴賤同之。棉花,古書名「枲麻」,種遍天下。 種有木棉、草棉兩者,花有白、紫二色種者,白居十九, 紫居十一。凡棉春種秋花,花先綻者,逐日摘取,取不 一時,其花粘子於腹,登赶車而分之,去子取花,懸弓 彈化,彈後以木板擦成長條,以登紡車,引緒糾成紗 縷,然後繞籰牽經就織。凡紡工能者,一手握三管,紡 於鋌上。捷則不堅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織造尚松江,漿染 尚蕪湖。凡布縷緊則堅,緩則脆。碾石取江北性冷質 膩者。石不發燒,則縷緊不鬆。泛蕪湖巨店,首尚佳石。 廣南為布藪,而偏取遠產,必有所試矣。外國、朝鮮造 法相同,惟西洋則未覈其質,併不得其機織之妙。凡 織布有雲花、斜文、象眼等,皆倣花機而生義。然既曰 布衣太素足「矣。織機十室必有,不必具圖。」

擦條圖

擦條圖

彈棉圖

彈棉圖

{{{2}}}

{{{2}}}

紡縷圖

紡縷圖

《太倉州志》
[编辑]

軋車[编辑]

軋車,制高二尺五寸,三足,上加平木板,厚七八寸,橫 尺五,直殺之。板上立二小柱,柱中橫鐵軸一,粗如指。 木軸一,徑一寸。鐵軸透右柱置曲柄。木軸透左柱置 員木,約二尺。軸端絡以繩,下連一小板,設機車足。用 時右手執曲柄,左足踏小板,則員木作勢,兩軸自軋。 左手喂乾花軸罅一人日可軋百十斤,得凈花三之 一.。他處用碾軸或攪車,惟《太倉車式》,一人當四人。九 月中,南方販客至城市,男子多軋花生業。

紡車[编辑]

棉布東南鄉婦女取凈花,以木為弓,蠟絲為弦,彈碎 成絮,用竹筳捲扦成條,又用紡車引牽作細縷,曰「綿 紗」,經入織機成布。

機杼部藝文一[编辑]

《機賦》
漢·王逸
[编辑]

帝軒龍躍,庶業是昌,俯覃聖恩,仰覽三光,爰制布帛, 始垂衣裳。於是取衡山之孤桐,南嶽之洪樟,結靈根 於磐石,託九層於巖傍,性條暢以端直,貫雲表而剴 良。儀鳳晨鳴翔其上,怪獸群萃而陸梁。於是乃命匠 人,潛江奮驤,踰五嶺,越九岡,斬伐剖析,擬度短長。勝 復迴轉,剋像乾形,大匡淡泊,擬則川平,光為日月。蓋 「取昭明。三軸列布,上法台星。」兩驥齊首,儼若《將征》。方 圓綺錯,微妙窮奇。蟲禽品獸,物有其宜。兔耳跧伏,若 安若危。猛犬相守,竄身匿蹄。高樓雙峙,下臨清池。遊 魚銜餌,瀺灂其陂。鹿盧並起,纎繳俱垂。一往一來,匪 勞匪疲。於是莫春代謝,朱明達時。蠶人告訖,舍罷獻 絲。或黃或白,蜜蠟凝脂。纎纖靜女,經「之絡之。」爾乃窈 窕淑媛,美色貞怡。解鳴珮,釋羅衣。披華幕。登神機。乘 輕杼,覽床帷。動搖多容,俯仰生姿。

《織機賦》
吳楊泉
[编辑]

「伊百工之為伎,莫機巧之最長。似人君之列位,象百 官之設張,立匡郭之制度,如城隅之圓方,應萬機以 布錯,實變態之有章。」是以孟秋之月,首敘庶物,工民 呈材,取彼椅梓,楨榦修枝,名匠騁工,美乎利器。心暢 體通,膚合理同,規矩盡法,因事作容。好無不媚,事無 不供。于是乎女工就,素絲輕貫綜,紀簡姦清。織女揚 翬,美乎如芒。麗姿妍雅,動有令光。足閑蹈躡,手習檻 匡。節奏相應,五聲激揚。濁者含宮,清者應商。和順成 柔,慷慨成剛。屈伸舒縮,沈浮抑揚。開以厭間,闔以高 梁。進以懸魚,退以俠疆。氣變相應,陰感乎陽。僶俛不 及,進卻頡頏。事物之宜,法天之常。既合利用,得道之 方。

《公儀休焚機賦》以政者為理敦俗為韻
唐·張仲素
[编辑]

「物有資于利用」,則機之功也可錄。初離立以待時,竟 開張而濟俗。言念魯相,溫其如玉;覽下妾而獻藝,將 自家而窒欲。克勤克儉,誠君子之息機;焚如棄如,示 小人之止足。酌其妙也,得而言者。斯以明貴賤,正儒 雅。龍梭勿用,猶懸素壁之隅;星石曾支,尚在綠窗之 下。懿其以彼火烈,彰茲行危。諒舍之而是警,非敝之 而改為。鼓鐘於宮,覺前言之嘉喻;勞薪用爨,嗟彼世 以方知。惟此政經,必茲輔理。傷抱布之趨來,異斷機 之所擬。燎枯木以煙散,暢清音而風美。迢迢之象,遠 在於天;札札之聲,不雜于耳。且懷柔之理,文歸不競。 何兆庶之淺深,在仁智之游泳。道自絕於瑕玷,慶旁 作乎龜鏡。絲麻不績,而家式致於肥;煨燼未除,而邦 已聞其政。是知重為輕根,旨遠道敦。息邪嬴於高位, 澄細流於上源。雖屢空於衣褐,實垂裕於子孫。

機杼部藝文二[编辑]

《梭》
[编辑]

宋梅堯臣

「給給機上梭,往返如度日。」一經復一絲,成寸遂成匹。 虛腹銳兩端,素手投未畢。陶家挂壁間,雷雨飛龍出。

《梭》
吳儆
[编辑]

奔波來往一生忙,方寸包藏不可量。用盡心機還骨 立,為他人作嫁衣裳。

《聞機杼詩》
元·虞集
[编辑]

咿啞機杼隔林幽,夢覺江湖憶舊遊。滿地月明涼似水,數聲柔櫓過揚州。

《木棉歌》
熊澗谷
[编辑]

秋陽收盡枝頭露,曬破青囊吐白絮。田婦攜筐採得 歸,便須織作機中布。大兒來覓襦,小兒來覓褲。半擬 償私債,半擬輸官賦。竹籠旋煮活火熏,蠹蟲蠕動走 紛紛。尺鐵碾出遙空雪,一弓彈破秋江雲。以筳壓板 搓成索,晝夜紡車聲落落。車聲纔止催上機,知作誰 人身上衣,小女背面臨風泣,憶曾隨母田中拾。寸縷 何嘗得掛身。完過官私剩空屋,

機杼部紀事[编辑]

《戰國策》: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 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 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 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踰 牆而走。

《獨異志》:魯公儀休為相,歸見其妻織,乃焚機而出,謂 其妻曰:「吾為相食祿,今爾奪百姓之利,使民安歸哉?」 劉向《列女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母方織,問學所 至,孟子曰:「自若也。」母以刀斷其織曰:「子之廢學,若吾 斷斯織也。」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 下之名儒。

《後漢書列女傳》:河南樂羊子之妻,不知何氏女也。羊 子學一年來歸,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 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 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 當日知其所亡,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 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崔寔傳》:「寔出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 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 出。寔至官,斥賣儲峙,為作紡績織紝綀縕之具以教 之,民得以免寒苦。」杜預注:《左傳》曰:「織紝,織布者。」 《晉書陶侃傳》:「侃少時漁於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挂於 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

《謝鯤傳》:鯤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常挑之,女投梭折 其兩齒。時人為之語曰:「任達不已,幼輿折齒。」鯤聞之, 傲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

《唐書百官志》:織染署:「七月七日祭杼。」

《宋會要》:「太平興國三年二月十六日,太宗幸西綾錦 院,命近臣縱觀織室機杼。」

《誠齋雜記》:「蔡州丁氏女精女紅,每七夕禱以酒果,忽 見流星墜筵中,明日瓜上有金梭,自是巧思益進。」 《江南通志》:「王孫熙,字君文,華亭人。萬曆乙未進士,後 為台州知府。台土瘠,有麻枲,不知織,生女多不舉。乃 購工為機杼示之,教以經緯,嚴溺女之禁。久之,所育 女皆任織,名曰王公布。」

機杼部雜錄[编辑]

《詩經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軸其空。」

《淮南子汜論訓》:「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 挂,其成猶網羅。後世為之機杼勝複,以便其用,而民 得以揜形禦寒。」

《南越志》:「昔有懶婦睡機上,姑怒之,遂走投水,化為奇 獸一枚可得脂三四斛。燃之照紡績則暗,照歌舞則 明,習懶之性不革也。」今安平、七源等州峒俱有,狀如 山豬而小,喜食苗。田夫以杼軸之類掛於田頭,則不 復敢進矣。

《齊民要術》:「四月繭既入蔟,趨繰剖線,具機杼,敬經絡」, 釋常談。清慎之士,被人讒毀,謂之無投杼之疑。

梳櫛部彙考[编辑]

禮記[编辑]

《玉藻》
[编辑]

日五盥,沐稷而𩔁梁。櫛用樿櫛,髮晞用象櫛。

盥,洗手也。沐稷,以淅稷之水洗髮也。𩔁粱,以淅粱之水洗面也。樿櫛,白木梳也。晞,乾也。象櫛,象齒梳也。髮濕則滑,故用木梳,乾則澀,故用象梳也。

周禮[编辑]

《冬官考工記》
[编辑]

櫛人。

易氏曰:「櫛,比也。」

釋名[编辑]

《釋首飾》
[编辑]

梳言其齒疏也。「數」言比,比於疏其齒差數也。「枇」言細, 相比也。

《刷》,帥也。帥髮長短皆令上從,亦言瑟也,刷髮令上瑟 然也。

==說文==

[编辑]

櫛,梳枇總名也。

事物原始[编辑]

梳笓[编辑]

《實錄》曰:赫胥氏造梳,以木為之,二十四齒,取疏通之 義。《說文》云:「櫛,梳枇總名也。」《釋文》曰:「梳言其齒疏也,枇 言其細相比也。」禮:男女不同,巾櫛是枇因梳而制也。 今作笓。

本草綱目[编辑]

梳篦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劉熙《釋名》云。「梳,其齒疏通也。篦,其齒細密 相比也。櫛,其齒連節也。」赫連氏始作之。

主治[编辑]

陳藏器曰:「虱病煮汁服之,及活虱入腹為病,成癥瘕 者。」

李時珍曰:「主小便淋瀝,乳汁不通,霍亂轉筋,噎塞。」

附方[编辑]

囓虱成癥山野人好囓虱,在腹生長為虱癥。用敗梳、 敗篦各一枚,各破作兩分,以一分燒研,以一分用水 五升,煮取一升調服,即下出。千金方

霍亂轉筋入腹痛:用敗木梳一枚,燒灰酒服,永瘥。千金 方

噎塞不通:寡婦木梳一枚,燒灰,煎鎖匙湯調下二錢。 生生編

小便淋痛多年,木梳燒存性,空心冷水服。男用女,女 用男。救急方

髮哽咽中。舊木梳燒灰。酒服之。集元方

乳汁不行,內服「通乳藥」,外用木梳梳乳,周回百餘遍, 即通。儒門事親方

猘犬咬傷:故梳韭根各二枚,水二升,煮一升,頓服。外臺 祕要

《蜂蠆叮螫》:油木梳炙熱熨之。救急方

梳櫛部藝文一[编辑]

《櫛賦》
晉·傅咸
[编辑]

「大才治世,猶櫛之理髮也。理髮不可無櫛,治世不可無才。」 賦曰:

我嘉茲櫛,惡亂好理。一髮不順,實以為恥。雖日用而 匪懈,不告勞而自已。苟以理而委任,期竭力而沒齒。

《櫛銘》
唐·盧仝
[编辑]

人之有髮兮,旦旦思理。有心焉,有身焉,胡不如是?

《象梳銘》
唐·順之
[编辑]

《翠則羽象》有齒,材之美,身之否,磋為櫛髮乃理處,不 才鑒於此。

《蘇理相公傳》
支廷訓
[编辑]

蘇理相公,字櫛甫,山陽人也。本質實木,費幾許切劘 以成規制。憤人紛紜,膠結而自外於理,百為引導,一 闢於大通之途,又慮難以徑行其直,外貌委蛇,而此 中條分縷析,井井不可亂。讀《書》至「元首明哉,股肱起 哉,百工熙哉!」慨然嘆曰:「萬始萬生,悉資於元;萬邦係 一人,諒矣!椎魯雖鄰於古初,而蒙茸無當於雅化。吾 欲舉世快睹冠裳」,當襄元后克端軌物,躬勤啟迪,更 設一副以佐之,其副亦效公之容與以受成焉。每當 清旦之時,洮沬甫畢,即率其副以進,迎機導窾,解而 析之,比類而通之,間值紊塞而未易疏暢,即或痛切 肌膚弗顧,期於萬法得理而止。油油然更相左右,奉 為故事,會見善之地,紊者秩,塞者通,盡歸約束,冠蓋 相望於塗已。想當時姬公,「勤《三握》以勞制作,謹四教 定三加」,非起公而預為之經理不能。怒髮如相如,必 且即公而夷;科頭如管寧,必且就公而整;鬥狠如閭 巷少年,囚首垢面,必且憑公處分,各就約束如初,其 隨在致理,又可縷指而數計也者,然豈一時搜剔所 能,惟總其大綱,精密處副實為政。雖以丁年並進,副 以衰鈍,乞休復舉,一以副公。共事如出一手,無加《大 間》舊之嫌,處之謐如也。微公寧獨通梁章甫,無以示 儀,即九旒五冕,安所辨等威哉?

梳櫛部藝文二[编辑]

《白角篦》
唐·羅隱
[编辑]

白似瓊瑤滑似苔,隨梳伴鏡拂塵埃。莫言此箇尖頭 物,幾度撩人惡髮來

梳櫛部紀事[编辑]

《三國魏志管輅傳》:「清河令徐季龍取十三物,著大篋 中,使輅射云:器中藉藉有十三種物。先說雞子,後道 蠶蛹,遂一一名之,惟以梳為枇耳。」

《女紅餘志》:「吳主亮夫人洛珍有櫛,名玉雲。」

《雲仙雜記》:「孫思邈以交加木造百齒梳,用之,養生要 法也。」

《清異錄》:「洛陽少年崔瑜卿,多貲,喜遊冶。嘗為娼女玉 潤子造綠象牙五色梳,費錢近二十萬。」

《燕翼貽謀錄》:仁宗時,宮中以白角造梳,長至一尺,議 者以為妖。仁宗亦惡其侈。皇祐元年十月,詔禁中外 不得以角為梳,長不得過四寸。終仁宗之世,無敢犯 者。其後侈靡之風盛行,梳不特曰角,又易以象牙、玳 瑁矣。

《揮麈後錄》: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筆札頗工。東坡 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 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元符末,晉卿為樞密都承旨, 時祐陵為端,王在潛邸日,已自好文,故與晉卿善。在 殿廬侍班邂逅,王云:「今日偶忘記帶篦刀子來,欲假 以掠鬢,可乎?」晉卿從腰間取之,王云:「『此樣甚新可愛』。 晉卿言近造二副,一猶未用,少刻當以馳納。」至晚,遣 俅賫往,值王在園中蹴鞠,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王 呼來前詢曰:「汝亦解此技耶?」俅曰:「能之。」漫令對蹴,遂 愜王之意,大喜,呼隸輩云:「可往傳語都尉。」既謝,篦刀 之貺,并所送人皆輟留矣。由是日見親信。

《避暑錄話》:和尚置梳篦,亦俚語,言必無用也。崇寧中, 改僧為德士,皆加冠巾。蔡魯公不以為然,嘗爭之不 勝。翌日有冠者數十人詣公謝,髮既未有,皆為贗髻, 以簪其冠,公戲之曰:「今當遂梳篦乎?」不覺哄堂大笑, 冠有墜地者。

《金史官者傳》:有潘守恆者,亦內侍,素知書,南遷後,規 益甚多。哀宗自滿城走歸德,道次民家,守恆進櫛曰: 「願陛下還宮之日,無忘此草廬中更加儉素,以濟大 業。」上聞言悽惋,咨嗟久之。

《翦勝野》聞,代王之母,邳人也。先是,太祖嘗戰敗而奔 投王母家,王母曰:「汝朱某耶?人言汝當為天子也。」因 留之宿。及旦辭去,王母曰:「吾後有娠,何如?」帝乃貽敝 梳為質,王母亦以匣中裝贈行,自是果娠。太祖即位, 子且長矣,王母攜其子及質物上謁,帝令工部草創 木宇居之,不令入宮。及代府既成,遂分封焉。故王卒 得終養其母,踰於常制。

《青樓集》:樊事真,京師名伎也。周仲宏參議嬖之。周歸 江南,樊飲餞於齊化門外。周曰:「別後善自保持。」樊以 酒酹地曰:「妾若負君,當刳一目謝君子。」亡何,有權豪 子來,為母所迫。後周來京師,樊曰:「非不保持,卒為勢 豪所逼,昔日之誓,豈徒設哉!」乃抽金篦刺左目,流血 遍地。好事者編雜劇曰:樊事真金篦剔目

梳櫛部雜錄[编辑]

《詩經周頌良耜》篇:「其比如櫛。」

《禮記·曲禮》:「男女不同巾櫛。」

《述異記》:興安縣水邊有平石,其上有石櫛一具。俗云 「越王渡溪,墮櫛於此。」

《清異錄》:「篦誠瑣縷物也。然丈夫整鬢,婦人作眉,捨此 無以代之,余名之曰鬢師眉匠。」

修養家謂梳為「木齒丹。」法用奴婢細意者,執梳理髮, 無數日愈多愈神。

《宋祁筆記》:「櫛之於髮,不去亂不能治髻。法之於人,不 誅有罪,不能完善人。此謂損之而益。」

《嶺表錄異》「辟塵犀,婦人為簪梳,塵不著髮。」

《同話錄》:古者尚沐,故治髮之具櫛而已。《玉藻》曰:「沐稷 而𩔁粱,櫛用樿櫛,髮晞用象櫛」,如此而已。然櫛已有 比之義,《詩》云:「其比如櫛」,箋謂相迫近也。至《漢書》所言 「比疏」,則視樿櫛為加密矣,然猶非今之比疏也。注以 為辮髮之飾,則今女子首飾所著金翠珍異之梳耳。 後世憚數沐,而櫛用竹,以為去垢之具,則與漢所言 比《疏》,名雖同而實又異也。

《夢書》夢梳篦,為憂解也。

《丹鉛總錄》:「《周禮考工記》有楖氏雕氏」注:「『楖,莊密切』。《釋 文》引《左傳》:『使婢子執巾櫛』。註:『櫛、楖是一也。櫛,梳也。《廣 雅》曰:『梳,櫛也』』。」《詩》:「其比如櫛。」《史大禹》「『櫛風沐雨』,則楖之 來古矣。但梳以木為之,櫛又從竹,複矣,當從《考工記》 為是。」

《畫史》:士子,國初皆頂鹿皮冠弁,遺制也。更無頭巾掠 子必帶篦,所以裹帽,則必用篦子約髮。客至即言「容梳裹」,乃去皮冠,梳髮後,加幞頭巾子乃出。客去復如 是。其後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髮頂帽,出入不敢使 尊者見。既歸,於門背取下掠子,篦約髮訖,乃敢入,恐 尊者令免帽見之,為大不謹也。

梳櫛部外編[编辑]

《涅槃經》「有盲人詣良醫,醫即以金鎞刮其眼膜。」 《太倉州志》:「黃姑村去張涇關渡東南三里,相傳牽牛、 織女二星降其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水湧,牽牛不得 渡,土人因立祠,今俗呼織女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