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0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五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五卷目錄

 爾雅部彙考一

  周成王一則 敬王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晉武帝太康一則

  隋煬帝大業一則

  唐元宗天寶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一則

  宋太祖開寶一則 太宗淳化一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皇

  祐一則

  元順帝至正一則

 爾雅部彙考二

  周周公爾雅晉郭璞序

  魏張揖博雅陳振孫題

  唐陸德明爾雅釋文自序

  宋邢昺爾雅疏自序

  陸佃埤雅子宰序 張存性重刊埤雅序

  鄭樵爾雅註自序 又後序 明毛晉跋

  羅願爾雅翼自序

 爾雅部彙考三

  漢書藝文志孝經類

  隋書經籍志論語類

  唐書藝文志小學類

  宋史藝文志小學類

 爾雅部彙考四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

  宋鄭樵通志爾雅類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爾雅

  馬端臨文獻通考小學考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小學考

  焦竑經籍志小學

經籍典第三百五卷

爾雅部彙考一[编辑]

[编辑]

成王 年周公作爾雅一篇以教成王[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魏博士張揖上《博雅表》曰: 「臣聞昔在周公,纘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 成王,踐祚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化宣流,越裳 徠貢,嘉禾貫桑。六年制禮,以導天下,著《爾雅》一篇,以 釋其義,傳于後。」歷載五百墳典散。唯《爾雅》恆存。 按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者,所以訓釋五經,辯章同 異,實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識草木鳥獸之名, 博覽而不惑者也。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 《釋詁》一篇,周公所作。

按《西京雜記》:「郭威以《爾雅》周公所制,而《爾雅》有張仲 孝友。」張仲,宣王時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以問揚子雲, 子雲曰:「舊傳學者皆云周公所記也。張仲孝友之類, 後人所足耳。」

按《玉海釋詁》一篇。蓋周公所作。

舊說此書始於周公,以教成王。

敬王之世孔子教魯君學爾雅與門人子夏之徒增益之[编辑]

按:《大戴禮小辨篇》:「公曰:『寡人欲學小辨以觀于政,其 可乎』?子曰:『昔者先王學齊大道以觀于政,猶恐不濟, 奈何其小辨乎』?公曰:『不辨則何以為政』?子曰:『辨而不 小。是故循弦以觀於樂,足以辨風矣;《爾雅》以觀於古, 足以辨言矣』。」

邇,近也。謂依於《雅》《頌》。

按魏張揖上《博雅表俗傳》三篇,「《爾雅》或言仲尼所增, 或言子夏所益。」

按《西京雜記》:揚子雲曰:「孔子門徒游夏之儔所記以 解釋六藝者也。」記言「孔子教魯哀公學《爾雅》,《爾雅》之 出遠矣。」

按《晁氏讀書志》:「世傳釋《詁》,周公書也,餘篇仲尼、子夏、 叔孫通、梁文增補之。」

[编辑]

文帝 年置爾雅博士[编辑]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皆不載。 按趙岐《孟子題辭》: 「孝文皇帝欲廣遊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 博士,後罷傳記博士,獨立五經而已。」

按陳傅良跋《爾雅疏》:「古者重小學,《爾雅》所為作也。漢 興,除秦之禁,置博士,列于學官,至今漢儒書行于世, 如毛氏《詩訓》、許氏《說文》、揚氏《方言》之類,蓋皆有所本 云。」

武帝 年上以終軍能辨爾雅賜絹百匹[编辑]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 按《爾雅》,「豹文鼮鼠注:「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 之,賜絹百匹。」疏:按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少好學,以 博辨能屬文。初入關,棄繻而去,至長安上書,拜為謁 者給事中,使南越,為呂嘉所殺,時年二十餘,故世號 之終童。武帝嘗得豹文鼠,終軍以《爾雅》辨其名,故受 賜也。

平帝元始五年徵天下以爾雅教授者詣京師[编辑]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五年春正月,徵天下通知逸 經、古記、天文歷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 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 京師,至者數千人。」

[编辑]

武帝太康二年汲冢得竹書國語三篇似爾雅[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束晳傳》,「太康二年,汲郡 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 車,名《國語》三篇,言楚晉事」,名三篇,似《爾雅》《論語》。

[编辑]

煬帝大業 年令諸儒譔爾雅註藏于祕書[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唐書儒學曹憲傳》:「煬帝 令諸儒譔《桂苑珠叢》,規正文字,又註《爾雅》。學者推其 該博,藏于祕書。」

[编辑]

元宗天寶元年令明經進士習爾雅[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選舉志》:「天寶元 年明經進士習《爾雅》。」

文宗太和七年敕於國子監立爾雅石經[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會要》,「太和七年十二月, 敕于國子監講論堂兩廊創立《九經》并《孝經》《論語》《爾 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樣四十卷。」

後周[编辑]

太祖廣順三年刻爾雅板成上之[编辑]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周廣順三年 六月丁巳,《十一經》及《爾雅》《五經文字》《九經字樣》」板成, 判監田敏上之。各二部,一百三十冊,四門博士李鄂 書。

[编辑]

太祖開寶五年判監陳鄂等校爾雅釋文上之[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開寶五年。判監陳 鄂與姜融等四人。校《孝經》《論語》《爾雅》釋文上之。」按宋史作

陳諤

太宗淳化五年詔增刻爾雅[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李至傳》:「淳化五年兼判 國子監。至上言《爾雅》未備,豈副仁君垂訓之意,今直 講崔頤正、孫奭、崔偓佺皆勵精強學,博經通義,望令 重加讎校,以備刊刻。從之。」

真宗咸平二年詔邢昺等校定爾雅義疏[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邢昺傳》:「咸平二年,始置 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 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春秋傳》《孝 經》《論語》《爾雅義疏》,及成,並加階勳。」 按《孫奭傳》:「奭嘗 奉詔與邢昺、杜鎬校定諸經正義、《莊子》《爾雅》謬誤及 律音義。」

按《玉海》,李至「請命李沆、杜鎬等校定《周禮》《儀禮》《公羊》 《穀梁傳》疏,及別纂《孝經》《論語》《爾雅正義》。咸平三年三 月癸巳,命祭酒邢昺代領其事,杜鎬、舒雅、李維、孫奭、 李慕清、王煥、崔偓佺、劉士元預其事。《爾雅》取孫炎、高 璉疏約而修之。」按傳作二年此作三年今從傳 咸平四年九月,邢昺等表上重校定《爾雅》。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咸平四年九月「丁 亥,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及直講崔偓。佺等表上重 校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義 疏,凡一百六十五卷。賜宴國子監,昺加一階,餘遷秩。」 一本云一百六十三卷十月九日,命摹印頒行。于是《九經義疏》 具矣。

景德二年四月以吳鉉言命杜鎬孫奭等詳定板本爾雅釋文[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景德二年四月丁 酉。吳鉉言。「國學板本《爾雅釋文》多誤。命杜鎬、孫奭詳 定。」

仁宗天聖四年五月國子監請摹印陸德明爾雅音義頒行[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聖四年五月戊 戌。國子監請摹印陸德明《爾雅音義》二卷頒行。

皇祐元年九月所鐫石經爾雅畢[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石室十三經》,孟蜀 所鐫,「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 工畢。爾雅張德昭書。」

[编辑]

順帝至正元年注爾雅成賜危素金不受[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明外史危素傳》:「至正元 年,用大臣薦,授經筵檢討,及注《爾雅》成,賜金及宮人不受。」

爾雅部彙考二[编辑]

周周公爾雅二卷[编辑]

按晉郭璞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總絕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學覽者之潭奧摛翰者之華苑[编辑]

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艸木之名者,莫 近於《爾雅》。《爾雅》者,蓋興於中古,隆於漢氏,豹鼠既辯, 其業亦顯。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 耽味,為之義訓。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沈研鑽極,二 九載矣。雖註者十餘,然猶未詳備,並多紛繆,有所漏 略。是以復綴集異聞,會稡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 之志,錯綜樊孫,博關群言,剟其瑕礫,搴其蕭稂,事有 隱滯,援據徵之,其所易了,闕而不論,別為音圖,用祛 未寤。輒復擁篲清道,企望塵躅者,以將來君子,為亦 有涉乎此也。

魏張揖博雅十卷[编辑]

按陳振孫題博雅十卷魏博士張揖撰凡不在爾雅者著于篇仍用爾雅舊目館閣書目云今逸但存音三卷今書十卷而音附逐篇句下不別行揖又有埤[编辑]

蒼、三蒼訓詁,雜字。《古文字訓》凡四書,見《唐志》,今皆不 傳。

唐陸德明爾雅釋文二卷[编辑]

按德明自序爾雅者所以訓釋五經辨章同異實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博覽而不惑者也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釋詁一[编辑]

篇蓋周公所作。《釋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 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張揖論之詳矣。前漢終軍始 受豹鼠之賜,自茲迄今,斯文盛矣。先儒多為億必之 說,乖蓋闕之意。唯郭景純洽聞強識,詳悉古今《爾雅 注》為世所重,今依郭本為正。

宋邢昺爾雅疏十一卷[编辑]

按昺自序夫爾雅者先儒授教之術後進索隱之方誠傳註之濫觴為經籍之樞要者也夫混元闢而三才肇位聖人作而六藝斯興本乎發德於衷將以納[编辑]

「民於善。」洎夫醇醨既異,步驟不同。一物多名,繫方俗 之語;片言殊訓,滯今古之情。將使後生,若為鑽仰。繇 是聖賢間出,詁訓遞陳。周公倡之於前,子夏和之於 後。蟲魚草木,爰自爾以昭彰;《禮》《樂》《詩》《書》,盡由斯而紛 郁。然又時經戰國,運歷挾書,傳授之徒寖微,發揮之 道斯寡。諸篇所釋,世罕得聞,惟漢終軍獨深其道。豹 鼠既辯,斯文遂隆,其後相傳,乃可詳悉。其為註者,則 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雖各名家,猶未詳 備。惟東晉郭景純用心幾二十年,註解方畢,甚得《六 經》之旨,頗詳百物之形,學者祖焉,最為稱首。其為義 疏者,則俗間有孫炎、高璉,皆淺近俗儒,不經師匠。今 既奉敕校定,考案其事,必以經籍為「宗;理義所詮,則 以景純為主。雖復研精覃思,尚慮學淺意疏。謹與尚 書駕部員外郎直祕閣臣杜鎬、尚書都官員外郎祕 閣校理臣舒雅、太常博士直集賢院臣李維、諸王府 侍講太常博士兼國子監直講臣孫奭、殿中丞臣李 慕清、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臣王煥、大理評事國子 監直講臣崔偓佺,前」知洺州永年縣事臣劉士元等, 共相討論,為之疏釋。雖上遵睿旨,共竭於顓蒙;而下 示將來,尚慚于疏略。謹序。

陸佃埤雅二十卷[编辑]

按佃子陸宰序嘉祐前經義之未作也先公獨以說詩得名其于鳥獸草木蟲魚尤所多識熙寧後始以經術革詞賦先公詩講義遂盛傳于時學校爭相筆[编辑]

受,如恐不及。元豐間,預修《說文》,因進書獲對神考,縱 言至于物性,先公敷奏稱旨,德音稱善,且恨古未有 著為書者。先公又奏:「臣嘗試為之,未成,未敢進也。」天 意欣然,便欲見之,因進《說魚》《說木》二篇,自是益加筆 削,號《物性門類》。編纂將終,而永裕上賓矣。先公旋亦 補外,所至以平易臨民,故其事簡政清,因得專意論 譔。既注《爾雅》,乃賡此書。既就,名以《埤雅》,言為《爾雅》之 輔也。《埤雅》比之物性門類,益愈精詳,文亦簡要。先公 作此書,自初迨終,僅四十年,不獨博極群書,而農父 牧夫、百工技藝,下至輿臺皁隸,莫不諏詢。苟有所聞, 必加試驗,然後紀錄。則其深微淵懿,宜窮天下之理 矣。後有博雅君子覽之,當自識其美焉。宣和七年六 月旦謹序。

====按張存性重刊埤雅序昔周公著爾雅其事詳矣而====有未備也。至宋元豐間,有尚書左丞陸佃撰《埤雅》若 干卷。埤,輔也,言為《爾雅》之輔也,則事愈備而文愈加 詳矣。類非博極群書、深窮萬物之理者,不能為也。書 成,授其子宰,始敘以傳之,時宣和七年矣。其後五世 孫䪥,由祕閣修撰來知贑州,再用,刻于郡庠。歷世既 久,悉燬于兵燹。間有遺編,多為世俗祕而藏之,人罕 得聞,豈非斯文之一厄歟?會奉議大夫江西按察司 僉事古閩林公瑜,字子潤,巡按贑上,公莫遑他務,首 以興起斯文為己任,乃訪於耆民黃維,得是書以讀 之,所謂釋魚獸鳥蟲草木天地之文,皆有補於學也。 於是詢於眾曰:「吾欲散是書與四方學者共之,當今 屬官誰可與者?」僉曰:「莫如太守陳大」本克承公意也。 乃命鳩工刻之。既告成,俾序於首簡。余惟斯文之在 天下,未嘗泯也。特以托於人者,大約時事多不齊,故 使斯文有顯有晦耳。茲當文治大興之日,公由庠序 歷登要地,有德有文,為世儀表。則斯文之顯,非公其 屬誰哉?大抵學必出於孔子之門,不出於孔子者,非 正學也。顏淵曰:「夫子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大學》曰:「致 知在格物。」陸氏學以說《詩》得名于時,多識鳥獸草木 之名,其為是書也,所謂開卷有益於博約格致之學, 嗚呼!厥功豈小補哉!今公雖生晚,乃能推陸氏之學, 使天下後世家傳而人誦之,可見公之心即陸氏之 心也,豈非斯文之一幸歟!雖然,周公著《爾雅》於先,不 能無待於陸,而事始備。陸氏撰《埤雅》於後世,必有待 於公,而傳始廣。其事相須,而其學互相發也。然是書 已經殘毀之餘,而所存僅若是,其中闕簡甚多。公欲 求別本補成全書,而遍歷部中,卒無得者。此公復有 待於後之博雅君子以共成此書也。余既寡陋,終不 敢以私智補之,尚因托名於不朽,獨非幸歟。故不辭 而敘之於此云。「是歲天運庚子八月中秋日。京口後 學張存性中序。」

鄭樵爾雅註二卷[编辑]

按樵自序大道失而後有六經六經失而後有爾雅爾雅失而後有箋注爾雅與注俱奔走六經者也但爾雅逸箋注勞爾雅者約六經而歸爾雅故逸箋注[编辑]

者,散《爾雅》以投六經,故勞有《詩》《書》,而後有《爾雅》。《爾雅》 憑《詩》《書》以作,往往出自漢代。箋注未行之前,其孰以 為周公哉?《爾雅》,釋六經者也,《爾雅》明百家箋注皆可 廢。《爾雅》應釋者也,箋注不應釋者也。人所不識者,當 釋而釋之,曰應釋。人所不識者,當釋而不釋,所識者, 不當釋而釋之,曰「不應釋。」古人語言,於今有變,生今 「之世,何由識古人語」,此釋詁所由作。「五方言語不同 生於夷,何由識華語」,此釋言所由作。物有可以理言 之,以理言之,有不可以理言,但喻其形容而已。形容 不明,故借言之訓以為證,此釋訓所由作。宗族婚婣, 稱謂不同,宮室器樂,命名亦異,此釋親釋宮、釋器,釋 樂所由作。人之所用者,人之事爾,「何由知天之物?」此 釋天所由作生於此土,識此土而已。九州之遠,山川 丘陵之異,何由歷此?釋地,釋丘,釋山,釋水,所由作動 物植物,五方所產各有名,古今所名亦異,謂此釋草, 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所由作何物為《六經》, 集言語稱謂、宮室、器服、禮樂、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 獸而為經,以義理行乎其間而為緯,一經一緯,錯綜 而成文,故曰「六經之文。」《爾雅》謂言語、稱謂、宮室、器服、 禮樂、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之所命不同,人生不 應識者也,故為之訓釋。義理者,人之本有,人生應識 者也。故嬰兒知好惡,瞽者、聾者知信義,不憑文字而 後顯,不藉訓釋而後知,六經所言,早為長物,何況言 下復有言哉?故《爾雅》不釋焉。後之箋註家反是,於人 不應識者則略,應識者則詳,舍經而從緯,背實以應 虛,致後學昧其所不識,而妄其所識也。蓋人所不應 識者,經也,實也。不得釋則惑,得釋則明。若曰「關關雎 鳩,在河之洲」,不得釋,則人知雎鳩為何禽,河洲為何 地哉?人所應識者,緯也,虛也。釋則不顯,不釋則顯。董 遇有言:「讀百遍,理自見」者,為此也。若雎鳩河洲,不得 旨言,雖千誦何益哉?何謂釋則不顯?且如《論語》所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無箋注,人豈不識?《孟子》所謂 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無箋注,人豈不識?《中庸》 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無箋注,人豈不識?此 皆義理之言,可詳而知,無待注釋。有注釋則人必生 疑,疑則曰:「此語不徒然也。」迺舍《經》之言而泥注解之 言,或者復舍注解之意而泥己之意以為經意,故去 經愈遠。正猶人夜必寢,旦必食,不須告人也。忽而告 人曰:「吾夜已寢矣,旦已食矣。」聞之者豈信其直如此 耳,必曰:是言不徒發也。若夜寢旦食,又何須告人?先 儒箋解虛「言,致後人疑惑,正類此。因疑而求,因求而 述,因而妄指南為北,俾日作月,欣欣然以為自得之 學,其實沈淪轉徙,可哀也哉!此患無他,生於疑爾。其 疑無他,生於本來識者,而作不識者解爾。」《爾雅》訓釋 《六經》,極有條理,然只是一家之見,又多徇於理而不 達乎情狀,故其所釋《六經》者,《六經》本意未必然。樵酷愛其書,得法度。今之所注,只得據《爾雅》意旨所在,因 採經以為證,不可叛之也。其於物之名有拘礙處,亦 略為之摭正云爾。謹序。

按樵後序一字本一言一言本一義饘自饘餬自餬不得謂餬為饘訊自訊言自言不得謂訊為言襺自襺袍自袍不得謂袍為襺袞自袞黻自黻不得謂袞[编辑]

為黻,不獨此也。大抵動以十數言,而總一義。今舉此 四條,亦可知其昧於言理。《詩》云:「奉璋峨峨」,謂助祭之 士執圭璋峨峨然。《釋言》:「峨峨,祭也。」「伐木丁丁。」丁丁者, 伐木聲也。「鳥鳴嚶嚶」,嚶嚶者,鳥聲也。奈何曰丁丁嚶 嚶,相切直也。此亦三條,亦可知其不達物之情狀。《爾 雅》所釋,盡本《詩》《書》,見《爾雅》自可見,不待言也。《離騷》云: 「令飄風兮先驅,使湅雨兮灑塵。」故釋風雨云:「暴雨謂 之湅。」此句專為《離騷》釋,知《爾雅》在《離騷》後,不在《離騷》 前。謂華為荂,謂草木初生為芛,謂蘆筍為虇,謂藕紹 緒為茭,皆江南人語。又知作《爾雅》者,江南人。謹序。

按明毛晉跋舊有爾雅注什餘家如劉歆樊光李巡孫炎沈旋施乾謝嶠諸子為尤著先輩病其漏略湮而不傳惟郭景純攷采二九載詮成三卷最為稱首[编辑]

第晉代迄今,幾千餘年,況本文多江南人語,而郭氏 居河東,古今世殊,南北俗異,意義音聲之間,誠有未 盡合者迨?宋邢昺、杜鎬九人疏之,非不詳洽。漁仲又 懼後人舍經而泥箋注,復舍箋注而泥己意,別出手 眼,採經為証,不畔作者本旨,郭氏所謂「擁篲清道,企 望塵躅」者,其在斯乎?余家向藏抄本,未甚精確,客秋 從錫山購得殘編數簏,獨《斯帙》完好。實南宋善版。狂 喜竟日。亟授梓人。其間淆訛如𣂁蔤、密蚸、岸、鼫䶂 之類,一一更定。又如「弇同也」,葦醜、䒒、蛭、虮,倉庚、黧黃 也,及「由膝以下為揭,由膝以上為涉,由帶以上為厲」 數條,俱已脫落,未見其注,不敢妄補,始信落葉難埽, 雖宋刻不無遺憾云。海虞毛晉識。

羅願爾雅翼三十三卷[编辑]

按願自序惟宋十一世淳熙改元羅子次爾雅翼定著五萬餘言乃論古初造化始耑萬彙芒芴並生其間民生如標枝鹿豕為群自以為一物不自貴珍有[编辑]

聖人者立,傑出其倫,使同類相收,異類區分,正名百 物,毛羽介鱗,圜首方趾,自別為民,乃佃乃漁,乃珡乃 焚,選百羞百穀,以為常珍,味其辛毒,俾相君臣。靈智 以為畜,猛虣服循異物,著之鼎,別姦與神,遂超萬物, 莫之與鄰。號名三才,與天地均,裁制萬品,皆由于人。 物患既去,其利畢陳。智者用其實,因既其文,有所著 作,假之而論,故《詩》首《關雎》,《春秋》感麟,《易》八卦始畫,仰 天俯地,窮鳥獸之文,書契因之,是生典《墳》,《禮》觀象作 服,贄死生之物,以明卑尊,龡竹聽鳳,為樂本原;《魯論》 貴多識譏,五穀不分,聖有所不語,亦有所常言。至《王 會》紀遠,物則多異聞;《離騷》志潔,唯掇其芳芬,不若《爾 雅》博洽雅馴。起于漢世,學者自為顓門,欲輔成《詩》道, 廣摭旁穿,萬物異名,始著于篇。先師說之,義多不解。 由古學廢絕,說者無所旁緣,風土不同,各据所偏。江 南之產,踰北而遷,至其語音,亦不相沿。鄭人命死,鼠 儗于璵璠,六書之相假,鱓則為鱣,物亦固有難識,不 可汎觀。惡莠亂苗,豫章須七年,非好古博雅,身履藪 澤,孰能究宣?野人能別之,不能見於傳。至謂鴞女匠 魚罟為筌,六駁,以為馬不可駕牽。謂芍藥無香,說芳 草者初不識蕙與蘭。羅子疾之,乃探其源,因《爾雅》為 資,略其訓,詁山川星辰,研究動植,不為因循。觀實于 秋,玩華于春,俯瞰淵魚,仰察鳥雲,山川皋壤,遇物而 欣。有不解者,謀及芻薪農圃以為師,釣弋則親,用相 參伍,必得其真。此書之成,為雅羽翰。其涵如海,其負 如山。其稱物小,義炳而寬。不強所不知,義無不安。宇 中所有,目擊而存。指毛命獸,見末知根。可用閎寬虞, 悅性情。玩化無窮,以觀我生。率是佐時人主以裁成, 通之於六籍,疑義以明。千世之下,與《雅》並行。後有子 雲、君山之疇,乃知其精。雅道復顯,功亦宏矣。

爾雅部彙考三[编辑]

《漢書藝文志》
[编辑]

孝經類[编辑]

《爾雅》三卷二十篇。

張晏曰:爾,近也。雅,正也。

《小爾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隋書經籍志》
[编辑]

論語類[编辑]

《爾雅》三卷。漢中散大夫樊光注。梁有漢劉歆、犍為文學、中黃門李巡《爾雅》各三卷,亡。

《爾雅》七卷。孫炎注。

《爾雅》五卷。郭璞注。

《集注爾雅》十卷。梁黃門郎沈璇注。

《爾雅音》八卷。祕書學士汪漼撰。梁有《爾雅音》二卷, 孫炎、郭璞撰。

《爾雅圖》十卷。郭璞撰。梁有《爾雅圖讚》二卷,郭璞撰, 亡。

《廣雅》三卷。魏博士張揖撰。梁有四卷。

《廣雅音》四卷。祕書學士曹憲撰。

《小爾雅》一卷。李軌《略解》。

《方言》十三卷。漢揚雄撰,郭璞注。

《釋名》八卷。劉熙撰。

《辨釋名》一卷。韋昭撰。

《唐書藝文志》
[编辑]

小學類[编辑]

《爾雅》李巡注三卷

樊光《注》三卷。

孫炎《注》六卷。

沈璇《集注》十卷。

郭璞《注》一卷。

《又圖》一卷。

《音義》一卷。

《江瓘圖贊》二卷。

又《音》八卷。

李軌《解小爾雅》一卷。

揚雄《別國方言》十三卷。

劉熙《釋名》八卷。

韋昭《辨釋名》一卷。

張揖「《廣雅》四卷。」

曹憲「《爾雅音義》二卷。」

又「《博雅》十卷。」

劉伯莊《續爾雅》一卷。

《宋史藝文志》
[编辑]

小學類[编辑]

《爾雅》三卷。郭璞注。

孔鮒《小爾雅》一卷。

揚雄《方言》十三卷。

劉熙《釋名》八卷。

孫炎「《爾雅疏》十卷。」

高璉《爾雅疏》七卷。

張揖「《廣雅音》三卷。」

曹憲「《博雅》十卷。」

陸德明《爾雅音義》二卷。

李商隱《蜀爾雅》三卷。

裴瑜「《爾雅注》五卷。」

邢昺「《爾雅疏》十卷。」

劉溫潤《羌爾雅》一卷。

陸佃「《爾雅新義》二十卷。」

又《埤雅》二十卷。

鄭樵「《爾雅注》三卷。」

《互注爾雅貫類》一卷。不知作者。

爾雅部彙考四[编辑]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编辑]

爾雅[编辑]

《犍為文學注》三卷一云「犍為郡文學卒史臣舍人,漢 武帝時待詔,闕中卷。」

《劉歆注》三卷與李巡《注》正同,疑非歆注。

《樊光注》六卷京兆人,後漢中散大夫云沈旋。按隋書作璇 疑非光注。

《李巡注》三卷汝南人,後漢中黃門。

孫炎《注》三卷,《音》一卷。

郭璞《注》三卷字景純,河東人,東晉弘農太守、著作郎。 《音》一卷,《圖贊》二卷。

右《爾雅》,梁有沈旋,約之子,集眾家之註。陳博士施乾、國子祭酒謝嶠、舍人顧野王並撰。音既是名家,今亦采之,附于先儒之末。

《宋鄭樵通志》
[编辑]

爾雅類[编辑]

《爾雅》三卷。漢中散大夫樊光。

《爾雅》七卷。孫炎:

《爾雅》三卷。劉歆。

《爾雅》三卷。漢犍為郡文學「中黃門李巡。」

《爾雅》五卷。《郭璞》:

《集注爾雅》十卷。《梁黃門沈璇》。

右《注解》六部,三十一卷。

《爾雅圖》十卷。《郭璞》:

《爾雅圖贊》二卷。江瓘。

右《圖》二部,十二卷。

《爾雅正義》十卷。邢昺。

《爾雅兼義》十卷。

《爾雅發題》一卷。

右《義》三部,二十一卷。

《爾雅音》八卷。江瓘。

《爾雅音》一卷。孫炎:

《爾雅音義》一卷。

《爾雅音略》二卷。《郭璞》:

《音訓》二卷。

右音五部十五卷

《廣雅》四卷。魏博士張揖。

《廣雅音》四卷。《隋祕書》學士曹憲。

《博雅》十卷。曹憲撰。避煬帝諱,改曰「博。」

右《廣雅》三部,十八卷。

《小爾雅》一卷。楚孔鮒撰,李軌注。

《續爾雅》一卷。劉伯《莊》:

《蜀爾雅》三卷。《李商隱》。

羌《爾雅》卷。

右《雜爾雅》四部,六卷。

《釋俗語》八卷。劉霽。

《稱謂》五卷。後周,盧辯

《俗說》三卷。《沈約》。

《古今訓》十一卷。張顯。

右《釋言》四部。二十七卷。

《釋名》八卷。劉熙。

《辨釋名》一卷。《韋昭》。

右《釋名》二部,九卷。

《方言》十三卷。揚雄撰,郭璞注。

《方言》十四卷。王浩撰。

《方言釋音》一卷。吳良輔撰。

《河洛語音》一卷。王長孫:

《列郡雅言》一卷。

《國語》十五卷。

《國語真歌》十卷。

《國語》十八《傳》一卷。

《國語御歌》十一卷。

《國語雜文》十五卷。

《國語物名》四卷。後魏侯伏侯《可悉陵》

《國語雜物名》四卷。侯伏侯,可悉陵。

《國語號令》四卷。

後魏初定中原,軍容號令,皆以「裔」 語,後染華俗,多不能通,故錄其本言,相傳教習,謂之「國語。」

《鮮卑語》五卷。

《鮮卑語》十卷。

《鮮卑號令》一卷。《周武帝》。

《林邑國語》一卷。

《雜號令》一卷。

《辨鴂錄》一卷, 《西蕃譯語》一卷

《釋梵語》一卷。

《譯裔語錄》一卷。僧惟古。

《蕃爾雅》一卷。

右《方言》二十三部,一百一十六卷。

凡《爾雅》九種,五十二部,二百五十五卷。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编辑]

爾雅[编辑]

《爾雅》二卷。

《禮·三朝記》:「公曰:『寡人欲學《小辯》以觀于政,其可乎』?孔子曰:『《爾雅》以觀于古,足以辯言矣』。」《釋詁》一篇,蓋周公所作。舊說此書始于周公,以教成王。《釋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定,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漢郭威謂《爾雅》周公所制,而有「張仲孝友」等語,疑之,以問揚雄。雄曰:「《記》有孔子教魯哀公學《爾雅》,《爾雅》之出遠矣。」自古學者皆云周公作,當有所據。其後孔子弟子游、夏之儔,又有所記,以解釋六藝,故有「張仲孝友」等語。劉向謂史佚教其子以《爾雅》。艾軒林氏曰:「《爾雅》一書,六藝之戶牖,學者之要津也。古人之學,必先通《爾雅》,則六籍百家之言,皆可以類求也。及散裂《爾雅》而投諸箋注,說隨意遷,文從義變,說或拘」泥,則文亦牽合,學者始以訓詁之學為不足學也。《釋詁》《釋言》、釋訓,亦猶《詩》之有六藝,小學之有六書。止齋陳氏曰:「古者重小學,漢嘗置博士,如毛氏《詩訓》、許氏《說文》、楊氏《方言》之類,皆有所本。隋、唐以來,以科目取士,此書寖廢。韓退之尚以注蟲魚為不切,則知誦習者寡矣。」注:晁氏曰:《爾雅》、小學之類,附《孝經》,非是。

《小爾雅》一篇。

孔鮒撰。十三章申衍詁訓,見《孔叢子》。注:李軌《解》一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编辑]

===小學考===《爾雅》三卷。

晁氏曰:世傳《釋詁》,周公書也。餘篇仲尼、子夏、叔孫通、梁文增補之,晉郭璞注:「文字之學凡有三:其一體制,謂點畫有縱橫曲直之殊;其二訓詁,謂稱謂有古今雜俗之異;其三音韻,謂呼吸有清濁高下之不同。論體製之書,《說文》之類是也;論訓詁之書,《爾雅》《方言》之類是也;論音韻之書,沈約《四聲譜》及西域反切之學」 是也。三者雖各名一家,其實皆小學之類。而《藝文志》獨以《爾雅》附《孝經》類,《經籍志》又以附《論語》類,皆非是。今依《四庫目》置於小學之首。陳氏曰:晉弘農太守河東郭璞景純注。按《漢志》《爾雅》二十篇,今書惟十九篇。《志》初不著撰人名氏。璞《序》亦但稱「興於中古,隆於漢氏」 而已。至陸氏《釋文》始謂《釋詁》為周公所作,其說蓋本於魏。張揖所上《廣雅表》,言「周公制禮以道天下,著《爾雅》一篇,以釋其義。」 今俗所傳二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所補,或言沛君、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疑莫能明也。舊有劉歆、樊光、李巡、孫炎之學,今惟郭氏行於世。

《朱子語錄》曰:《爾雅》是取傳注以作,後人卻以《爾雅》證傳註 ,《爾雅》非是,只是據諸處訓釋所作。趙岐說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在《漢書》亦無可考。

《爾雅釋文》一卷。

陳氏曰唐陸德明撰

《爾雅音訓》二卷。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以孫炎、郭璞二家《音訓》為尚狹,頗益增之。

《爾雅疏》十卷。

晁氏曰:舊有孫炎、高璉《疏》。皇朝以其淺略,命邢昺、杜鎬等別著此書。

陳氏曰:邢昺撰。其敘云:「為《注》者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雖各名家,猶未詳備,惟郭景純最為稱首。其為《義疏》者,惟俗間有孫炎、高璉,皆淺近。」 今奉敕校定,以景純為主。共其事者杜鎬而下八人。

止齋陳氏跋《爾雅疏》曰:「古者重小學,《爾雅》所為作也。漢興,除秦之禁,嘗置博士,列於學官。至今漢儒書行於世,如毛氏《詩訓》、許氏《說文》、揚氏《方言》之類,蓋皆有所本云。隋唐以來,以科目取士,此書不課於舉子,由是寖廢。韓退之以古文名世,尚以注蟲魚為不切,則知誦習者寡矣。國初,諸儒獨追古,依郭氏注,為之疏」 ,《爾雅》稍稍出。比於熙豐三經行,學者非《字說》不學。自先儒注疏皆罷絀,而《爾雅》益廢。余憶為兒時入鄉校,有以《爾雅》問題者,余用「能辨鼠豹,不識蟛蜝」 為對,其事至淺,諸老先生往往驚嘆以為博也。郡有刊疏并《音釋》若干卷,以久不就,字畫多殘闕,金華趙君子良來為推官,繕補之,始頗可讀。趙徵余言。因敘此書之所以廢。且見子良之志。子良學於東萊呂伯恭氏,於余為同年進士,名善珍。

《爾雅音略》三卷。

晁氏曰:偽蜀毋昭裔撰。《爾雅》舊有釋智騫及陸朗釋文,昭裔以一字有兩音或三音,後生疑千呼讀,及釋其文義最明者為定。

《小爾雅》一卷。

晁氏曰:《子子》,古文也,見於《孔鮒書》。

陳氏曰:《漢志》有此書,亦不著名氏。唐氏有李軌《解》一卷。今《館閣書目》云「孔鮒撰。」 蓋即《孔叢子》第十一篇也。曰《廣詁》《廣言》《廣訓》《廣義》《廣名》《廣服》《廣器》《廣物》《廣鳥》《廣獸》,凡十章。又《度量衡》為十三章,當是好事者抄出別行。

《爾雅新義》二十卷。

陳氏曰:陸佃撰。其於是書,用力勤矣。《自序》以為雖使郭璞擁篲清道,跂望塵躅可也。以愚觀,大率不出王氏之學,與劉貢父所謂「不徹薑食,三牛二鹿」 ,戲笑之語,殆無以大相過也。《書》曰:「玩物喪志。」 斯其為喪志也弘矣。頃在南城傳寫,凡十八卷。其曾孫子遹刻於嚴州,為二十卷。

注《爾雅》三卷。

陳氏曰:鄭樵撰。其言《爾雅》出自漢代,箋註未行之先,蓋憑《詩》《書》以作《爾雅》。《爾雅》明,則百家箋注皆可廢。《爾雅》應釋者也,箋注不應釋者也。言語稱謂、宮室、器服、草木、蟲魚、鳥獸之所命不同,人所不能識者,故為之訓釋。義理人之所本有,無待注釋。有注釋則人必生疑,反舍經之言而疑注解之言;或者復舍注解之意而泥己之意以為「《經》意。」 此其為說雖偏,而論注釋之害,則名言也。

《博雅》十卷。

晁氏曰:隋曹憲撰。魏張揖嘗採蒼、《雅》遺文為書,名曰《廣雅》,憲因揖之說,附以音解,避煬帝諱,更之為「博」 云。後有張揖表憲後事唐太宗,嘗讀書,有奇難字,輒遣使問憲,憲具為音注,援驗詳覆,帝歎賞之。

《蜀爾雅》三卷。

陳氏曰:不著撰人名氏。《館閣書目》「按李邯鄲云唐李商隱採蜀語為之,當必有據。」

《埤雅》 卷。

晁氏曰:皇朝陸佃農師撰。書載魚蟲、鳥獸、草木名物,喜採俗說。然佃,王安石客也,而學不專主「王氏」 ,亦似特立者。

陳氏曰:釋魚、釋獸,以及於鳥蟲馬木草,而終之以「釋天」 ,所以為《爾雅》之輔也。此書本號《物性門類》,其初嘗以《說魚》《說木》二篇上之朝,編纂將就,而永裕上賓,不及再上。既注《爾雅》,遂成此書。其於物性精詳,所援引甚博,而亦多用《字說》。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编辑]

小學考[编辑]

《爾雅六義》 卷。

王柏著

焦竑經籍志[编辑]

小學[编辑]

《爾雅》三卷。漢樊光注

《爾雅》七卷。孫炎:

《爾雅》三卷。劉歆。

《爾雅》三卷。漢·李巡

《爾雅》五卷。《郭璞》:

《集注爾雅》十卷。《梁:沈璇》

《爾雅注》三卷。鄭樵:

《爾雅注》一卷。王雱:

《爾雅圖》十卷。《郭璞》:

《爾雅圖贊》二卷。江瓘。

《爾雅正義》十卷。邢昺。

《爾雅兼義》十卷。

《爾雅新義》二十卷。陸佃:

《爾雅貫義》:卷。陸佃:

《爾雅發題》一卷。

《爾雅略義》十九卷。《危素》。

《爾雅音》八卷。江瓘。

《爾雅音》一卷。孫炎:

《爾雅音義》一卷。

《爾雅音略》二卷。《郭璞》:

《音訓》二卷。

《爾雅音略》三卷。蜀:「毋昭裔。」

《廣雅》四卷。魏·張揖

《廣雅音》四卷。隋·曹憲

《博雅》十卷。曹憲。

《小爾雅》一卷。楚孔鮒撰,李軌注。

《續爾雅》一卷。劉伯《莊》:

《要雅》二卷。梁·劉杳

《蜀爾雅》三卷。《李商隱》。

《羌爾雅》三十卷。劉溫潤 《埤雅》二十卷。陸佃:

《爾雅翼音註》三十二卷。洪興祖。

《爾雅翼》二十卷。《羅願》。

程端蒙《大爾雅》。卷。

《博雅志》十三卷。《李文成》:

《駢雅》七卷。朱謀㙔 《訓林》十二卷。朱《睦桔》。

《昆蟲草木略》二卷。鄭樵:

《釋俗語》八卷。劉霽。

《稱謂》五卷。後周,盧辯

《俗說》三卷。《沈約》。

《俚言解》二卷。陳士元:

《古今訓》十一卷。張顯。

《釋名》八卷。劉熙。

《辨釋名》一卷。《韋昭》。

《方言》十三卷。揚雄撰,郭璞注。

《方言》十四卷。王浩撰。

《方言釋音》一卷。吳良輔撰。

《河洛語音》一卷。王長孫:

《列郡雅言》一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