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24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二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四十四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二百四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目錄

 周禮部彙考八

  經義考三周禮

經籍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周禮部彙考八[编辑]

經義考三[编辑]

《周禮》
[编辑]

江致堯《周禮解》。未見

《閩書》:「致堯字聖俞,惠安人。以特奏任法曹,通經學,與丘崇齊名。著《周禮解》。」

王奕《周禮答問》:

《溫州府志》:「奕字子陵,瑞安人。淳祐間,有旨索其所著書,郡守趙汝騰繕寫以進,并薦之不起。」

稅與權,《周禮折衷》《通考》二卷《宋志》作「魏了翁。」

陳振孫曰:《周禮折衷》二卷,樞密臨卭魏了翁之門人稅與權所錄。條列經文,附以傳注。鶴山或時有發明,止於天官,餘未及。

《與權後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黃鐘,《周禮集解》

《閩書》:「鐘字器之,興化人。漳州錄事參軍。」

朱申「《周禮句解》十二卷。」

陳儒《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金叔明《周禮疑答》。

車若水曰:「《周禮》冬官不亡,散在諸官之中,而地官尤多。」 金叔明作《周禮》十疑十答,用意甚勤。余授以俞氏《復古編》,叔明甚喜,云:「《復古編》良是。《周官》三百六十,今存三百五十,只亡其十,豈可謂冬官亡耶?」 此說痛快。

葉時《禮經會元》四卷。

潘元明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陳基《序》。亦另載。

葉《廣居跋》。亦另載。

黃震《讀周禮日抄》一卷。

震《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陳普《周禮講義》三篇。

丘葵《周禮全書》六卷。

葵:《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張萱曰:清源丘葵謂「《周禮冬官》,故未嘗闕」 ,漢儒考古不深,以《考工記》補之。至宋臨川俞廷椿始著《學古編》,永嘉王次點又作《周官補遺》。葵承其志,加以參訂,的知《周官》錯見於五官中,悉采出以補《冬官》之屬,而《考工記》不錄。

按丘氏更定《周禮天官》之屬六十:太宰、小宰、宰夫、宮正、宮伯、宮人、內宰、九嬪、世婦、女御、內宗、外宗、女祝、女史、內司服、典、婦功、縫人、夏采、內小臣、閽人、寺人、內豎、膳夫、庖人、內饔、外饔、亨人、甸師、酒正、酒人、漿人、凌人、籩人、醢人、醯人、鹽人、冪人、腊人、醫師、食醫、疾醫、瘍醫、掌舍、幕人、掌次、天府、大府、玉府、內府、外府、司會、司書職內職、歲職幣、太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地官之屬五十七:「大司徒、小司徒、鄉師、鄉老、鄉大夫、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遂人、遂師、遂大夫、縣正、鄙師、酇正、里宰、鄰長、師氏、保氏、司諫、司救、調人、媒氏、司市、質人、廛人、胥師、賈師、司虣、司稽、胥肆長、泉府、司門、司關、掌節、閭師、縣師、稍人、土訓、誦訓、遺人、旅師、委人、跡人、廩人、舍人、倉人、司祿、司稼、舂人、饎人、槁人、掌炭、掌茶、掌蜃。」 春官之屬六十:「大宗伯、小宗伯、肆師、鬱人、鬯人、司尊彝、司儿筵、典命、典祀、守祧、《職喪》:《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大師、小師、瞽瞽、矇瞭、磬師、鐘師、笙師、鎛師、韎師、旄人、籥師、籥章、司干、鼓人、舞師、鞮鞻氏、典庸器、馮相氏、保章氏、大卜、卜師、卜人、龜人、菙氏、占人、簭人、占夢、眂祲、大祝、小祝、喪祝、甸祝、詛祝、司巫、男巫、女巫、都宗人、家宗人、大行人、小行人、司儀、行夫、掌客、掌訝、掌交。」 《夏官》之屬六十:「大司馬、小司馬、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都司馬、家司馬、諸子,虎賁氏、旅賁氏、司甲、司兵、司戈盾、繕人、環氏、挈壺氏、掌固、司險、掌疆、司戎、司右、齊右、道右、大馭、戎僕、齊僕、道僕、田僕、馭夫、馬質、校人、趣馬、巫馬、牧師、廋人、圉師、圉人、射人、司士、司勳、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匡人、撢人、大僕、小臣、祭僕、御僕、隸僕、服不氏、射鳥氏、羅氏、掌畜節服氏、小子羊人、方相氏、司爟、候人。」 《秋官》之屬五十七。「大司寇、小司寇、士師、鄉士、遂士、縣士、方士、訝士、朝士、司民、司刑、司刺」 、司約、司盟、職金、司厲、司圜、「掌囚、掌戮。司隸、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布憲,禁殺戮、禁暴氏、野廬氏、蜡氏、雍氏、萍氏、司寤氏、司烜氏、條狼。」

氏、修閭氏、冥氏、庶氏、穴氏、實氏、柞氏、薙氏、硩蔟氏、剪氏、赤叐氏、蟈氏、壺涿氏、庭氏、御枚氏、伊耆氏、象胥、掌祭、掌貨賄。朝大夫、都則、都士、家士、《冬官補亡》五十四大司空、小司空、載師、封人、量人、均人、土均、草人、稻人、山虞、林衡、川衡、澤虞、丱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艸、囿人、場人、牧人、牛人、充人、獸人、䱷人、鱉人、雞人、犬人、獸醫、司裘、掌皮、典服、典絲、典枲、染人、弁師、追師、屨人、典瑞、典同、巾車、典路、車僕、司常、司弓矢、槁人、冢人、墓大夫、職方氏、土方氏、形方氏,山師、川師、邍師,蓋合俞壽翁、王次點兩家之說而損益之。

胡一桂「《周禮補正》一百卷。」

王瓚《溫州府志》:「胡一桂字德夫,永嘉人。咸淳庚午領鄉薦,研究姬公經國制度,參訂互考,六官錯簡,一旦貫通,遂成《補正古周禮》一百卷。林干之為之序,學者稱人齋先生。」

王氏。失名《周禮詳說》:未見

王與之曰。未詳其名。建陽刊行《王狀元詳說》。

亡名氏。《周禮類例義斷》。《宋志》「二卷。」未見

《周禮圖說》:

王與之曰:「《圖說》未詳誰氏所編。得自閩中。大概用《三禮圖》」 、「《禮象圖》。或立新說。」 考證最明。

《禮庫》:未見

王與之曰:《禮庫》未詳何氏所撰。

《周禮集說》十二卷。

陳友仁《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周禮集說》,不知何人所輯。元吳興陳友仁得之於沈則正,因傳之內《地官》,二卷亡。明關中劉儲秀補註以行。

楊雲翼「《周禮辨》一篇。」未見

《金史》:「楊雲翼字之美,家樂平縣。登明昌五年進士第一,拜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卒諡文獻。」

吳澂「《周禮考注》十五卷。」

澂,《自述》按:已另載,茲不重錄。

按:草廬吳氏,諸經皆有纂言,惟《詩》及《周禮》未就,《周禮》則其孫當補之。今世所傳《三禮攷注》非公書。江西書坊專刊《周禮考注》十五卷以行,吳興閔氏復為鏤板,蓋晏璧所為也。

《周禮經傳》十卷。

按艸廬吳氏著書,不聞有《周禮經傳》。歲丁丑五月之望,西吳書賈以抄本求售,紙墨甚舊,題曰「吳澄著。」 中間多有改削,又有䴴簽。其議論序次,均不同於攷注。疑是其孫伯尚之書。然無先公字樣,但有「聞之師曰」 之文,不審為誰所撰,姑附於此。

湯彌昌《周禮講義》。

盧熊曰:「彌昌。」 字師言。號碧山。咸淳丁卯進士。由崑山教諭歷瑞安州判官。

何夢中等《周禮義》一卷。

王圻曰:「《周禮義》一卷。元東陽內舍生何夢中與弟參知政事夢然所作。五世孫觀光裝潢成卷。宋潛溪題而藏之。」

王申子《周禮正義》。

吳澂曰:巽卿《正義》其言比之宏齋包氏,極為平恕。

臧夢解《周官考》三卷。未見

臧夢解,鄞人。宋末進士,未仕而國亡。至元中,授婺州路儒學提舉,官至廣東廉訪使。博學洽聞,士大夫稱曰「魯山先生。」

毛應龍「《周禮集傳》二十四卷。」

《周官或問》五卷。未見

張萱曰:「元大德間,澧州教授豫章毛應龍介石撰。總諸儒訓釋,斷以己意,凡二十四卷。」

吳當《周禮纂言》:未見

當,澂之孫也。澂於《易》《書》《春秋》《禮記》皆有《纂言》,獨《周禮》《儀禮》《詩》未及作,當本大父之意為是書。

臨川吳當伯尚,至正二年以薦授國子助教,與修《三史》成,遷翰林修撰,再遷翰林直學士。出為江西廉訪使,詔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命未下而陳友諒已陷江西,當乃戴黃冠,著道士服,杜門著書。明太祖至江州,召見,長揖不屈。隱居吉水之谷坪,卒。羅一峰嘗言:「吳文正公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徒之半補冬官」 之缺。蓋取俞氏、丘氏之論也。《伯尚書》余未得見,不審依古本為注乎?抑遵乃祖所定之次也?

鄭宗顏「《周禮講義》二卷。」未見

按宗顏,未詳何時人,見葉氏《菉竹堂目》、焦氏《經籍志》及《授經圖》。

俞言「《周官禮圖》十四卷。」未見

按:「俞氏」 未詳何人,書見葉氏《菉竹堂目》。

亡名氏「《周禮通今續編》一卷。」未見

《周禮詳集》:

張萱曰:止存一冊,未詳撰人姓氏。自《地官司徒》至

考工記

《周禮附音重言重意互註》十二卷。

繆泳曰:「此元人所輯書。弘治中,湖廣道御史上虞尹洪奉命清兩廣戎政,屬知廣州府哀景輝重刻。番禺張詡為之序。」

張詡《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梁寅《周禮考注》。未見

寅《自述》。按:已另載,茲不重錄。

汪克寬《周禮類要》。未見

宋濂《周禮集注》。未見

王褘《周官官名急就章》一篇。

方孝孺《周禮考次目錄》一卷

孝孺《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陳子龍曰:「或謂先生以道輔主,日在黼坐之側,諫行言聽,知中朝之弱,藩國之強,不能以驟返也。而聽黃齊興、晁錯之謀,為侵削諸侯之計,以致真人翔於薊北,電掃中原,虎步江外,不能出一策以紓國難,而乃日治儀文,定官制,何當於成敗?及觀先生之著述,而知其非也。夫先生所最好者《周禮》,而凡駮而未純、迂而難信者,皆著論以辨之。」 乃知先生之學,非專於泥古疏闊而難行者矣。當時先生之謀未必盡用,即用矣,而天方欲文皇帝平區夏而享太平,豈盡謀臣之過哉?

陸世儀曰:「方正學人品行術,後世無不敬。但削奪諸王一節,人頗以為疑,以為董仲舒之才而建晁錯之策,不無類於申、韓也。」 及讀《遜志齋全集》,中有《勉學》詩,其間多言當時削奪諸王,傷殘骨肉,非天理人心之正。且曰:「安得申韓氏化為古伊周!」 是當時削奪之謀,孝孺之深所不欲也。特以職為講官,軍國之務非其「所得而主;而啟沃之際,仁柔之主亦未必能持齊黃之謀,此其所以不白於後世乎?」 予於《詩鑑》中,亦特表明之。

陸元輔曰:「正學先生考次《周禮》,較王與之、俞壽翁諸人所訂正,更為有理。又有《周官論》二篇,《周禮辨疑》四篇。一論大司徒卿大夫州長黨正之法,慮民極其詳;一論《周官》不以理財為先,王安石用國服為息之謬;一辨條狼氏之誓群臣刑法太暴;一辨殺群飲非過甚,媒氏之奔者不禁為非禮;一辨司寇聽訟必入,鉤」 金束矢為非法,一辨《周禮》「言利甚密」 ,非周公之言,皆有卓然之見,非苟於立異者。

丁禮《周禮補注》未見

《鎮江府志》:「丁禮,字思敬,丹徒人。以耆年辟知南陽府,入覲,進《周禮注》,成祖賞之。」

何喬新「《周禮集註》七卷。」

喬新《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陸元輔曰:「喬新字廷秀。江西廣昌人。吏部尚書文淵之子。景泰辛未進士。仕至刑部尚書。贈太子少傅。諡文肅。」

《周禮明解》十二卷。未見

黃潤玉《周禮題辭》:未見

潤玉《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王啟《周禮疏義》。未見

桑悅《周禮義釋》。未見

悅《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陳鳳梧《周禮合訓》六卷。

鳳梧《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吳昂《周禮音釋》。未見

陸元輔曰:「吳昂。字德翼。號南溪。海鹽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

魏校「《周禮沿革傳》六卷。」

校:《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官職會通》二卷。

韓邦奇魏校《周禮義疏》。未見

沈懋孝《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楊慎「《周官音詁》一卷。」

《慎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余本《周禮考》誤。未見

馬理《周禮注解》未見

舒芬《周禮定本》十三卷。

芬《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季本「《讀禮疑圖》六卷。」

本《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陳深「《周禮訓雋》十卷。」

《周禮訓注》十八卷。

深字子淵,長興人。嘉靖乙酉舉人,任雷州府推官。《深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唐樞《周禮因論》一卷。

羅洪先《周禮疑》一卷。

王樵《周官私錄》:未見

王圻《續定周禮全經集注》十四卷

因柯尚遷之《書》而重為更定。凡《五官》所載,有關于

工者四十有二,則擷而彙之為《冬官》,以《考工記》三十條附《冬官》之後。楊鶴、許樂善、錢龍錫為之序。圻《自序》曰:「《冬官》雜見五官之說,所從來遠矣。自臨川俞壽翁、永嘉王次點倡之,而吳公澄、丘公葵、何公喬新、柯公尚遷各以己意考司空職事雜在他官者,裒而歸之《冬官》,似亦詳矣。惜其更張太過,決擇未精,如改五物」 為「五典」 ,并「二世婦」 、「二環人」 為一目,司祿實古夏官專職,而移屬天官,諸如此類十有二三,而司徒一官幾成缺典。余為此懼,復就諸家所去取,重加訂正。官序悉依注疏,章句仍本聖經。其五官所載,斷斷乎有關邦土者,四十有二,則擷而彙之,為《冬官》上卷。而《考工記》三十一條,又皆造作營繕所係,仍附於《冬官》之後,列為下卷,庶幾可稱「《六典》全書。」 至於《經》文之下系以注釋,則又全宗鄭、賈,而歷代諸儒論說各以類附,不敢憑意見而淆聖經也。迨明設官分職,多與《周官》脗合,乃采瓊山丘氏所條奏者,具見篇末,俾後之用禮者得有所稽據而取則焉。即孔子從周之遺意。弱水楊公奉命來按兩浙,偶閱是編,謂足以信今而傳後,因屬有司付之剞劂氏,不惟圻補葺微勞藉以表見,而俞、王、丘、何諸君子刪定之功亦不致湮沒無聞,一何幸哉!

何廷矩《禮意大全》三卷。未見

《存羊錄》十卷。未見

廷矩,字時振,番禺諸生。陳公甫弟子。二書皆本之《周禮》。

李如玉「《周禮會注》十五卷。」

如玉,同安縣儒士。嘉靖八年遣其子詣闕進書。詔「有司以禮獎之,給冠帶。」

柯尚遷《周禮全經釋原》十四卷,內《源流敘論》一卷,《通 論》一卷

尚遷《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陸元輔曰:晉安柯尚遷撰。《周禮全經釋原》前列《序》二篇,《源流序論》一篇,《六官目問》四篇,《全經綱領》十二條,《釋原凡例》七條,及《先儒姓氏考》。《天官》二卷,《地官》二卷,《春官》三卷,《夏官》《秋官》共三卷,《冬官》一卷,末附《周禮通論》、「《周禮通今續論》各一卷。」

《尚遷》字喬可,長樂陽石山人。

金瑤「《周禮述注》六卷。」

瑤《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瑤字德溫,休寧人。嘉靖中選貢生,官廣西衛經歷。

王應電「《周禮傳》十卷。」

應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楊豫孫曰:「明齋王先生,受業于魏恭𥳑公,尤嗜《周禮》,乃以其暇作《傳》。壬子秋,先生攜其書訪余神鼉山中,遂獲縱觀,因以考互諸家之注疏,其同異大較相半,蓋先生未嘗泥注疏也。其最要者,六官之相資、四民之相轄、《冬官》之不補、《考工》之及不會、《國服》諸篇,宛然睹聖人與其臣民之心相為融液而非有所徇。至于」 六飲、「九穀」 、「屋粟」 、「夫征」 之類,為時所急者,皆能以百姓之欲,破先儒之事。蓋先生之學,得《禮》之本,劉、鄭之所不能傳者,惟缺此耳。嗟乎,禮之不虛行也久矣,《周禮》雖在,孰得而用之哉?今先生汲汲講求,若可運掌于日暮者,亦以聖人雖往,而其心猶可見也。

羅洪先曰:「崑山王君明齋,病《周禮》舊注未盡聖人之旨,乃更覃研,累十數寒暑,凡為言三千餘萬。其間原制度之由起,究利害之所歸,因顯而遂探其微,即細而并釋其大,推五官離合之故,黜諸家脫誤之疑,以為百世繼周而治者,必出于此。雖嘗稱舉師說,而要其是非,一斷以己意。甲寅秋,挾冊南遊,俾予訂正。予」 遭多故不暇,而君亦播遷。戊午夏,避暑蓮洞,始獲卒業。見其言如盤根樛枝,附麗宛轉,鑱鏤刻繡,色理敷紛,即令白虎諸儒肆其巧辨,固莫能煽搖于中,而凌駕其上也。予愧固僻,時出詰難,互有異同。或言出旋為更易,或持竟日不解,凡三月而後忘言。夫以王君十數寒暑之勤,而予以三月之勤,欲有異同,宜在所不屑也,其能有所訂正哉?然欲求聖人之旨者,即君所言,固已近之矣。

應電,字昭明,崑山人。師事魏校,善釋經。翼傳者,《冬官補義》《天王會通學》《周禮法》《治地事宜》《握機經傳非》,《周禮辨》《經傳正誤》,其目有七。應電又著《五經繹》,佚不傳。

《周禮圖說》二卷。

應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學周禮法》一卷。

《非周禮辨》一卷。

應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馮時可《周禮別說》一卷。

施天麟「《周禮通義》二卷。」
考證

陸嘉淑曰。青陽人。字振菴。隆慶辛未進士。

崇禎乙亥刊行。王錫袞序之。

徐即登「《周禮說》十四卷。」

即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郝敬「《周禮完解》十二卷。」

馬應龍「《考定古本周禮》六卷。」未見

應龍,字伯先,安丘人。萬曆壬辰進士,官禮部主事。

周京《周禮句解》。未見

沂州人。萬曆癸丑進士。

陳林《周禮文物大全圖》。未見

郭良翰「《周禮古本訂注》六卷。」

良翰《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陸元輔曰。萬曆間莆中郭良翰道憲輯其《發凡》云:「《周禮》自漢唐注疏至今無慮數十家。顧五官補本,椒丘何氏最後而紛割為尤甚。只為缺少冬官。不知冬官可以不補,五官必不可淆。五官自存,冬官可缺。何必強臆以亂成經乎。」

孫攀「《古周禮釋評》六卷。」

梅鼎祚曰:「孫先生攀士龍獲《周禮》古本,成《釋評大較》,釋以訓經,惟善則擇,評以證,故有疑則闕。要以整齊異同,攷見得失,成一家之言,其用心良苦。」 先生少遊鄉校,聲著甚于載籍,靡所不博,然竟窮戹以老。屆申公被徵之年,卿大夫未有論薦者,可歎也。

攀《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應廷育《周禮輯說》未見

袁表《周禮直解》未見

王志長「《周禮注疏刪翼》三十卷。」

志長字平仲,崑山人。其書刪節《注》《疏》之繁,而附以後儒之論,以備《聖經》羽翼。

葉培恕《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志長《自序》。亦另載。

孫元化「《周禮類編》四卷。」未見

陸元輔曰。巡撫都御史嘉定孫元化初陽撰。分類使人易覽。周家三百禮儀粲然在目。今抄本存余家。

張睿卿《周禮約注》二卷。未見

陳仁錫「《周禮句解》六卷。」

仁錫《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張采「《周禮合解》十八卷。」

采《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孫承澤「《周禮舉要》二卷。」

郎兆玉《注釋古周禮》六卷。

兆玉自序曰:「《周禮》者,猶唐之有《貞觀顯慶禮》也。未見諸事行,而豫擬為他日之用。雖一時經制,實萬祀典型,故其書直可補五經為六也。不善用者蹶天下事,夫又烏足為周公病哉?」 今日者學尚浮夸,設皋比握鉛槧者,一切典禮,率等于疣贅,莫之推考。余腐心久之,乃廣稽往牒,博摭群說,命兒子糾譌釐舛,以校殺青,而《周官》威儀,翼之星日,庶乎黷亂,陰謀之謗,無從置喙矣。

沈羽「《明周禮彙編》六卷。」

錢𠷓《周禮說》一卷。 《周禮答疑》三卷。

𠷓《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吳任臣《周禮大》。六卷。未見

吳治《周禮彙斷》五卷。

治《自序》曰:「班固《藝文志》《周官》六篇,則河間獻王所上五官,而附以《考工記》也。」 可知五官為全經,非有闕也。或曰:《冬官》有闕,此周公未成之書也。余為之俯仰虞、周,歷稽行事,知司空有官而無職,自昔已然。溯大禹相舜,猶繫司空。召康公以太保而營洛矣;仲山甫以冢宰而城齊矣;召穆公平淮,亦命營謝矣;皇國父以太宰為平公築臺,而司城子罕以行扑矣。凡春秋築城作邑,無慮數千,在能者為之,未有專屬於司空者也。則《周禮》六官,先王設五職以存體,而虛其一職以待用耳。且命官而謂之冬,冬藏也。董仲舒亦云:「陰常居大冬,積於空虛不用之地,而時出以佐陽,故謂之司空。」 曰「空」 與冬,聖人之意見矣。冬官闕而不補,何況晚宋余廷椿作《復古編》,謂「《冬官》錯簡五官之內,於是取其近似者,補入《冬官》,又五官內剔其不類者,各從其類。」 夫《周官》職列其精神脈絡,環流於三百六十之屬,而無所不通。自俞氏之求類也,而五官大亂,以古本校之,大非周公之舊矣。其後王次點、丘葵、吳澄,最後何喬新相繼而損益之,以補俞氏之未備。此五家者,人各持所見,各異其指,於是有臨川之書,有永嘉之書、清源之書、崇仁之書、椒丘之書。嗚呼!世遠文湮,即有懸疑,闕焉可耳。形名不相中者,作私論以駁辨之可耳。顧乃視為草槁,人肆其筆,舞智而紛裂之,何哉?《孟子》曰:「惟助為有公田。」 雖周亦助也。孟

子,周末人也。公田、私田說已不詳,乃引《詩》而想像言之,曰:「此其大略」 ,蓋慎之也。況今去周二千五百餘年,豈能有以信其必然哉!吾是以見古本之不可不存也。

繆泳曰:「吳治字道輿,嘉興縣學生。其書藏於家,未刊行。」

萬斯大《周官辨非》二卷。

陸元輔曰:「四明諸生萬斯大充宗著,崇禎丙子舉人。萬泰履安之第六子也。從學於黃黎洲,究心經學,以《周官》為非周公之書,舉其可疑者辨駁之,凡五十五則。或舉吳氏之說,或獨抒己見,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黎州極稱許之,以為不意晚年見此奇特。」

黃宗羲曰:「充宗生逢喪亂,不為科舉之學,湛思諸經,以為非通諸經不能通一經;非悟傳注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無由悟傳注之失。」 所為書曰:《學禮質疑》二卷,《周官辨非》二卷,《儀禮商》二卷,《禮記偶箋》三卷。又輯《春秋》二百四十卷,燼於火。

黃度《周禮五官說》:《宋志》五卷。

葉適《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王與之曰:「山陰黃文叔有《五官解》,刊在浙東倉司。」 張萱曰:「宋紹熙間新昌黃文叔度著,始述五官而為之說,與孔、孟以理貫事者相發明。又以前準後由春秋、戰國至宋,沿而別之。」 其敘鄉遂、溝洫,辨二鄭是非,又與永嘉陳君舉《周禮說》相出入。葉適敘之。

曹津「《周禮五官集傳》五卷。」

《嘉善縣志》:「津字元會,歲貢生,官南安府儒學教授。《周禮集傳》五卷,闕,《考工記》不解。」

史浩《周禮天地二官講義》:《宋志》「十二卷。」

《中興藝文志》:「孝宗為建王史浩分講《周禮》,多啟發孝宗稱之。」

王與之曰:「四明史直翁有《天地二官講義》。」

王應麟曰:「《周官講義》十四卷,史浩為建王府直講時撰,止於地官司關」

按《史衛王講義》一十四卷,自「冢宰」 至司關而止。余所抄者,文淵閣殘本,係宋時雕板,第存七、八、九三卷而已。天官闕司書以前,地官、司徒亦闕其半,小司徒之後皆無之。此非完書,度儲藏者寡,不審海內尚有別本否也?

魏校《周禮天官沿革傳》六卷。

周必大《周禮庖人講義》一篇。

按:益公於經筵進講,載《承明稿》。

曹叔遠《周禮地官講義》。

王與之曰:「永嘉曹叔遠,字器遠,有地官遂人,至槁人講義。」

王廷相「《周禮》九。」一篇。

江與山《周禮秋官講義》。《宋志》一卷。

尹躬《冬官解》。

王應電《冬官解》一卷。

應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冬官考工記》一篇。

鄭康成曰:「此篇司空之官也。《司空篇》亡,漢興,購求千金不得。此前世識其事者錄記以備大數耳。」 《南齊書》,文惠太子鎮雍州,有盜發楚王冢,獲竹𥳑書,青絲編𥳑,廣數分,長二尺。有得十餘簡,以示王僧虔曰:「是蝌蚪書,《考工記》《周官》所闕文也。」

賈公彥曰:「周衰,諸侯惡典籍之害己者,皆滅去之。《司空篇》亡已久,有人尊習舊典,錄此三十工,以為《考工記》。雖不知其人,又不知作在何日,要知在於秦前,是以遭秦滅典籍,韋氏、裘氏等闕也。」

張舜民曰:「《考工記》之文,可謂文矣。」 或以為周公之文,然乎?亦三代之文,漢諸儒不及矣。

鄭鍔曰:「司空之職,用是以考百工之事,其篇亡,其記存。漢儒劉歆校理祕書,得之以備司空之闕。」 易祓曰:「《考工記》非周書也。言周人上輿而有梓匠之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室重屋之制,言溝洫澮川非遂人之制,言旂旗旟旐非大司馬、司常、巾車之制,眡周典大不類。」 又曰:「三十工有以人名者,有以氏名者,有以事」 名者,惟《畫繢職》獨言所職之事。其他如輿人、輪人之類,則以人名之,謂工以巧為能,不必責之世守也。如築氏、冶氏之類,則以氏名之,謂官有世功,族有世業,必世習之為貴也。然攻木無稱氏,攻金摶埴無稱人者,蓋制木必以巧,而金土貴乎世習,寧非記者深得先王之意乎?

林希逸曰:「《周禮》六官闕其一,河間獻王以《考工記》足之。《考工》之文,自與五官不同。予嘗以此為造物之巧,畢竟五官文字,俱同一律,《考工》之文又奇足,以此書似造物有意也。或曰:輪人、輿人、弓人、廬人、匠人、車人、梓人。此攻木之工七也,築氏、冶氏、鳧氏。」

考證

「栗氏、段氏、桃氏,此攻金之工六也;函人、鮑人、韗人、韋氏、裘氏,此攻皮之工五也;畫人、繢人、鍾人、筐人、栗氏,此設色之工五也;玉人、櫛人、雕人、矢人、磬氏,此刮磨之工五也;陶人、旊人,此摶埴之工二也。」 以上共三十一人。又五官之中,天官則有掌皮、司裘,地官則有鼓人、廛人、掌節丱人、角人、羽人、掌染艸,春官則有典瑞、「典同、磬師、鐘師、巾車、車僕、司常,《夏官》則有射人、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繕人、服不氏、射、島氏,《秋官》則有職金、柞氏、庭氏,以上共三十人,則是冬官之屬六十,未嘗亡也。」 此說亦佳。但以文論,則《考工》自是《考工》,《周禮》自是《周禮》。又曰:「《周禮》六官,其五官體制皆同,而《冬官》以《考工記》補之,又自一體,似造物」 之意,特亡彼而存此,以成此《經》之妙也。其文簡當,非漢文字之比。漢人以金帛募書,多有偽作。如此等文字,非後世鉛槧書生所及。

又曰:「《考工記》不特為周制也,盡記古百工之事,故《匠人》以世室、重屋、明堂並言之,三代制度皆在此也,但書不全矣,此書續出,闕略不全,不止韋氏、裘氏、段氏等官而已,其先後次序,亦是參錯不齊。如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若以序言,當在上篇,今梓、廬、匠、車、弓皆在下篇,而其序亦自不同。又畫、繢二官而止曰『畫繢之事』」 ,《玉人》亦然。意其全書,凡曰「之事」 者,皆總言之,其列官自別,即車人之事,又有車人為某為某可知也。況一官非止一事,如輪人、《梓人》《匠人》、車人皆一官之名,而分主數事,惜乎其不全見也。

鄭敬仲曰:「《記》之所載,自王公、士大夫以至於農夫婦功,皆有職於國者也。而百工者,事職之所主,故列於事官而為之屬也。然上無道揆則下無法守,朝不信道則工不信度。三公坐而論道則上有道揆而朝信道,此道德之所以明也。士大夫作而行之,則下有法守而工信度,此風俗之所以同也。先王之時所以同」 風俗者,尤謹於百工,以其衣服器用之所由出也。然則其可不屬之官乎?

趙溥曰:「先王建官,始於天官掌邦治,至冬官而經理之事終矣。名官以冬,此其旨也。工,百工也;考,察也。以其精巧工於制器,故謂之工;以其所制之器從而察其善不善,故謂之考。小宰六曰冬官,其屬六十,掌邦事,則冬官之事不止於制器,記者止謂之考工何也?鄭注云:『此篇司空之官也。《司空篇》亡,漢興,購求千金』」 弗得,此前世識其事者記錄以備大數爾。然秦火之後,司空居四民時地利之事亡矣,先儒據所聞者記之而已。今觀所記,如營國為溝洫等事,尚有居四民時地利之遺意,但不若制器之為詳,豈非當時諸儒於先王制器之法,聞之頗悉,故記之特備歟?至於有一二可疑者,意其古制不可悉聞,則間自為說,以補其亡爾。苟於理未大戾,當尊《經》可也。

王與之曰:《冬官》亡,漢儒補以《考工記》,司空果亡乎?以《周官》司空之掌攷之,司空未可云亡也。夫《周官》言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凡《經》言田萊溝洫都邑者,非邦土而何?農工商賈市井里室廬者,非居民而何?桑麻穀粟之所出,山澤林麓之所生,非地利而何?《攷小宰》言六官設屬,各有六十,治官之屬六十有三,教官之屬七十有九,禮官之屬七十有一,政官之屬六十有六。意者秦火之餘,𥳑編殘脫,司空之屬錯雜五官之中,先儒莫之能辨,遂以《考工記》補之,其實司空一官,未嘗亡也。夫《考工記》可以補《周官》者,非三十工之制,有合周之遺法也。獨《考工》之序,其議論有源委,非深於道者莫能之。夫論百工之事,不止於工上立說,而本於王公士大夫,則知工雖末技,非王公發明乎是理,士大夫推而行之,其藝固不能以自成。下而及於商旅農婦,則知工雖有巧,非商旅之貿遷貨物,農功之飭力地財,婦工之化治絲麻,其材於何而取給也?創此者有知,述此者有巧。業則傳於世守,功則歸於聖人,工何嘗獨立於天地間,能使器利用便?惟此等議論近古,是以發明聖經之祕,此所以取而為《補亡》之書也。如捨此而索於制度之末,則論周人尚輿,奚及於上梓、上匠之制?論周人明堂,奚取於世室、重屋之制?言溝洫澮川,非遂人之制也;言旂旗旟旐,非《司馬》《司常》《巾車》之制也。其他纖悉,有不可盡信者甚多,概以為周家之制度,豈其然乎?王應麟曰:「《考工記》或以為先秦書。而《禮記正義》云:『孝文時求得《周官》,不見《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記》補之。《漢書》謂河間獻王得之,非孝文時也』。」 《序錄》云,「李氏上五篇,失《冬官》一篇,取《考工記》補之。《六藝論》云『壁中得六篇』,誤矣。齊文惠太子鎮雍州,有盜發楚王冢,獲竹」 𥳑書青絲編𥳑,廣數分,長二尺,有得十餘𥳑,以示王僧虔,僧虔曰:「是科斗書。」 《考工》

記,《周官》所闕文也'。漢時《科斗書》已廢,則記非博士作也。

葉時曰:「六經更秦火,缺裂而不全者多矣。《書》亡四十三篇,《周雅》亡六篇,《魯雅》亡六篇,不獨《周禮》為然。夫秦人之心何心哉?己則不行先王之道,而恐天下後世之人執經以議己,故取聖經而置之烈焰,使後世不及見全書,安得不追仇於秦火之酷?雖然,《六經》無全書,固可以為秦人之罪;而《周禮》一經不得其全,不可」 獨咎秦人也。蓋自王道既衰,霸圖迭起,入春秋以來,周公之禮雖不盡用,而猶可盡傳;《周禮》之經雖不盡行,而猶可盡見。戰國暴君污吏,將欲肆其所為,以求遂其所欲,惡其害己而去其籍。故至孟子之時,井田之問,爵祿之問,孟子已不得其詳。戰國諸侯之酷,蓋已先秦火矣。漢室龍興,山巖屋壁之間,稍稍間出。《周禮》六官,缺一而五存。天之未喪斯文亦幸矣。河間獻王得之,不啻如獲圭璧,不吝千金重募求全書,獻王之意厚矣。然全書竟不可得,獻王恨之,乃求《考工記》以足其書,謂可以備《周官》之缺。不知以記而補《周禮》,何異拾賤醫之方,以補盧扁之書。庸人案之,適足為病。《五官》尚存,武帝且以為末世瀆亂不驗之書,則武帝之忽略聖經,未必不自《考工記》一篇啟之也。嗟夫!《書》亡而張霸偽書作,《詩》亡而束晳補亡,詩作,適資識者一捧腹耳,曾謂《考工記》而可補《禮經》乎?且百工,細事耳,固非《周官》所可無,而於《周官》設官之意何補?又況《秋官》有典瑞、玉人,不必補可也;《夏官》有量人、匠人,不必補可也。《天官》有染人、鍾氏、㡛氏,雖缺何害乎?《地官》有鼓人、鮑人、韗人,雖亡何損乎?雖無車人而巾車之職尚存,雖無弓人而司弓矢之職猶在。匠人、溝洫之制已見於《遂人》,鼓人、射侯之制已見於射人,有如攻皮之工五,既補以三,而又闕其二,不知韋氏、裘氏,豈非《天官》司皮掌裘之職乎?《周禮》無待於《考工記》,獻王以此補之,亦陋矣。大抵獻王之補亡也,漢儒之習未脫也。《樂記》一篇,欲以備《樂書》之闕,《考工記》一篇,欲以補《禮書》之亡,獻王之見然爾。然而《周禮》廢興,有不係是。昔者仲孫湫來省難,退而曰:「魯猶秉《周禮》,未可動也。」 且魯與春秋之時,非能盡秉《周禮》者也。然於《周禮》雖未能盡用,苟未至於盡亡而亦可以立國。《周禮》六官雖缺其一,不猶愈於盡亡乎?後世誠能因五官之存,而講求《周禮》之遺典而施行焉,則西周之美可尋矣。而況《冬官》之書雖亡,《冬官》之意實未嘗亡也。「太宰事典,以冨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小宰事職,以冨邦國,以養萬民,以生百物」 ,則《冬官》之意在《周禮》可考也,書之「《周官》,可覆也。」 觀此,則司空職雖亡而未嘗亡,《考工記》不必補也。然既以《考工記》為不必補,則百工之事亦不必問也。

黃震曰:「『《考工記》本《尚書》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之說,而名各官。鄭注云:『《司空篇》亡,漢興,購千金弗得,先儒據所聞記之』。」 王次點曰:「以《周官》司空之掌攷之,《司空》未可以為亡也。考《小宰》言六官設屬各有六十,今治官之屬六十有三,教官之屬七十有八,禮官之屬七十,政官之屬六十有九,刑官之屬六十有七,意」 者𥳑編錯雜,先儒莫之能辨,遂以《考工記》補之,其實司空一官未嘗亡也。愚按《周禮》出於漢末,鄭氏謂漢興,購求《司空篇》不得,恐未可信。今以五官所餘之數,合《考工》三十之數目,可足本篇六十,而謂先儒莫之能辨,此豈難見之事,而先儒莫之能哉?或疑此書正因晚出,故為錯脫,以示其為古,未知然否。然五官之屬,皆差互不倫,非特司空一官而已也。

朱申曰:「《冬官》不名司空而名《考工記》者,蓋漢儒名之也。」

丘濬曰:「自《周禮》出於漢,六官而亡其一。世儒以《考工》補《冬官》,亡,未始有異議者。」 宋淳熙中,俞廷椿始著《復古編》,謂《司空》之篇,實雜出於五官之屬,且因《司空》之復,而六官之譌誤亦遂可以類考。嘉熙間,王次點復作《周官補遺》。元泰定中,丘葵又參訂俞、王二家之說,以為成書。吳澂作《三禮考註》,首以是言,且謂「《冬官》未」 嘗亡,而《地官》之文實亡也。由是以觀,則冬官本未嘗亡,所亡者《冬官》首章所謂「惟王建國」 至「以為民極」 二十字,及「乃立冬官司空」 至「邦國」 二十字,及「大司空之職」 、「小司空之職」 二條,亦如《虞書》之《舜典》,實未嘗亡,特失其曰「若稽古」 以下二十八字耳。然自隋、唐以來,立為六部,以率學校屬禮部,財賦屬戶部,行之實亦良便。後世有志復古以致太平者,師周公之意,而不泥其故跡可也。此丘氏之說,則是以《冬官》斷乎其未嘗缺,而所缺者特四十字及兩條耳。今聖明在上,宜申命禮官補其四十字之缺,暨俞、王諸儒所摘擬者,而并綴《考工記》於末,以無失漢儒搜補之初意,詎非完然?六。

典全書哉

李黼曰:「篇中三十工,實古《冬官司空》之遺文,但篇首八節為記者之序,後人之所作也。」

陳深曰:「《考工記》其殆邃古之書,而周人輯之者與?百籍皆有偽,獨此書以伎故傲然於秦焰之間,後之儒者亦鄙以伎,非劉氏之補,則天下亦以伎而棄之矣。劉氏之功亦偉也。」

郝敬曰:「《周禮》有《考工記》,亦猶《儀禮》諸篇終各繫以《記》也。」 世儒不疑《儀禮》之記為添補,何獨於《周禮》疑之?

焦竑曰:「《考工記》作於先秦,紀古百工之事,漢人以補《周禮》《冬官》之闕,不知《周禮》乃周公未成之書,《冬官》之闕,安可以《考工記》補之而取綴錦之誚也?」 錢𠷓曰:「《周官禮》而外尚有《周政》六篇,《周法》九篇,要亦周家一代之典也。若《曲禮》《儀禮》《明堂》《陰陽》諸記,不知作者。獨《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是傳周公所作,今所存止穰」 苴雜亂之文五篇而已,其詳不可復睹。以愚論之,《周官禮》特舉大綱,未分節目,故治官之外,別為《周政》六篇;宗伯之外,別為《儀禮》《曲禮》諸篇;夏官之外,別為《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司寇之外,別為《周法》九篇:是皆經禮之外,分流疏節者也。然則《考工記》者,當亦《冬官》之外別具一書,詳其條目,以遺後人者也。

又曰:考工之屬皆稱人,百工之執藝者也。猶《天官》之「酒漿籩羃,《司徒》之胥賈鄰肆,《宗伯》之瞽矇嬼A,《司馬》之方相、圉師,《秋官》之蠻閩夷貉,皆非以爵稱也。」

按:《考工記》,漢以補《冬官》之闕,然《周官》三百六十,多以士為之,若《記》之所云,直百工焉爾矣。夫玉府有工有賈,而巾車、弁師、追師、屨人之屬,府史胥徒而外,咸有工以執事,亦猶天府典絲、典婦功、庖人、羊人馬質之,各有其賈也。賈不與士齒,工顧可充司空之掌乎?典絲則頒絲矣,掌皮則頒皮革矣,槁人則掌六弓八矢四弩矣。是練絲者,工也;而頒絲外內者,考工者也。「函鮑韗韋裘者,工也;以式法頒皮革者,考工者也。刮磨攻木以為弓矢者,工也;而受財於職金以齎其工,書其等,乘其事,試其弓弩」 者,考工者也。以是推之,則《記》之所載三十工,鄭氏以為司空之官,非矣。臨川王介甫、新昌黃文叔均置考工不解,而俞氏、丘氏、何氏、舒氏、柯氏、金氏眾說紛綸,各以己見移易,蔑有以《考工記》附於經者,然如輪輿、桃冶、弓車、廬梓諸人,其可廢耶?

杜牧《考工記註》二卷。

陳祥道《考工解》。未見

王與之曰:「天台陳用之有《考工解》。」

林亦之《考工記解》一卷。未見

劉克莊曰:「綱山先生名亦之,字學可,福清人,一號月魚先生,艾軒先生之高弟。其論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意。」

王炎「《考工記解》一卷。」未見

葉皆《考工記辨疑》一卷。

《赤城志》:寧國縣主簿臨海葉皆孟我撰。

林希逸「《鬳齋考工記解》三卷。」

林兆珂曰:「林氏《考工記》有圖」 ,蓋宗《三禮圖》而祖漢儒鄭康成輩,非無據也。

趙溥《蘭江考工記解》未見

王與之曰:「金華趙溥有《蘭江考工記解》。」

鄭宗顏《考工記注》一卷。

按:萬曆重編《內閣書目》有之,葉氏菉竹堂作《周禮講義》,合王荊公《講義》共一卷。

陳深「《考工記句詁》一卷。」

徐應曾「《考工記標義》二卷。」未見

林兆珂《考工記述注》二卷,《圖》一卷

兆珂《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焦竑「《考工記解》二卷。」

張鼎思《考工記補圖》二卷。未見

陳與郊《考工記輯注》二卷。

陸元輔曰:「與郊。字寧宇。海寧人。萬曆甲戌進士。官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

《與郊自序》按:已另載,不重錄。

周夢暘「《考工記評》一卷。」未見

郭正域《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林兆珂曰:「襄陽周啟明氏本依謝疊山批點《檀弓》,旁用小圈標出章法、句法、字法,以便童子誦習。」

徐昭慶「《考工記通》二卷。」

昭慶《自述》。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陳仁錫《考工記句解》一卷。

張睿卿《考工記備考》一卷。

吳治《考工記集說》一卷。

《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錢𠷓「《冬官補亡》三卷。」

𠷓《自序》曰:「儒者言《考工》不足補《冬官》之闕,於是五家之文,並割五典以續其書。」 議者稱其妄憑胸臆,決裂聖經,周公之罪人也。因謂《周禮》周公未成之書,攝政七年而一年有流言之變,居東二年而《鴟鴞》之詩作,《金縢》之書啟,於是迎歸而為破斧缺斨之役。及管蔡平而卜雒既遷,殷頑遂有明農之志矣。當成王在豐「作《周官》,在攝政七年之後,《傳》稱『周公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而一代之典,疑尚未定,所謂《周禮》,若唐之《顯慶》《開元禮》,未嘗見諸行事者也。故封國建都之制,與《尚書》不大合』。」 予曰:「不然。《周禮》者,即韓獻子適魯所稱《周禮》,盡在於魯,先儒謂為周之舊典禮經者是也。漢承秦火燔滅之後,孝惠除挾」 書之律,遺書漸出。河間好古,獻於孝武之世。孝成詔求遺書,劉氏為錄《七略》入《漢志藝文》中。隋唐之志,《周官經》外,猶有《周政》六篇,《周法》九篇,今其書不復存。《詩》亡《笙詩》六篇,《易》亡《蓍圖》《占法》諸篇,《書》亡四十一篇,而《周禮》僅亡《冬官》一篇,亦已幸矣。其佚不可得詳,其義乃稍稍見於五經六藝之文,其官名或頗與五官之屬異。如《月令》稱「工師、舟牧」 ,《國語》稱「匠師、工人」 ,《左傳》「圬人」 、「工正」 之屬,皆《周官經》無有而義不可入。五官之職,審為《司空官》逸名無疑。予故彙集其文與其義疏而注之。《冬官》既亡,其詳不能盡存。然五家之儒割裂舊文,五官幾於盡亡,而《冬官》猶不存者。故予欲使五官盡復,而《冬官》之義未盡也。

按:說《周禮》者言冬官不亡,散見五官中,故自臨川俞氏後,多以意取五官之屬彊補冬官。獨平湖錢氏據《尚書大小戴記》《春秋內外傳》,補亡凡二十有一:曰「司空,曰后稷,曰農正,曰農師,曰司商,曰甸人,曰火師,曰水師,曰舌人,曰工人,曰舟虞,曰匠師」 ,則本諸《國語》;曰「寄」 ,曰「象」 ,曰「狄鞮」 ,曰「譯」 ,則本諸《王制》;曰「野虞」 ,曰工師,曰「『舟牧』,則本諸《月令》;曰工,曰圬人」 ,則本諸《左氏傳》。不襲前人之言,可謂溫故知新者矣。

朱襄《考工記後定》一卷。

顧氏曰:依《記》文次序,自「輪輿至陶旊後定」 云者,取諸《後漢劉表傳》中語也。

亡名氏《周官郊祀圖》《七錄》二卷。

夏休《周禮井田譜》:《宋志》「二十卷。」未見

陳振孫曰:「進士會稽夏休撰。紹興時表上之。淳熙中樓鑰刻之。」

陳傅良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樓鑰《後序》。亦另載。

魏了翁《周禮井田圖說》

程霆《周禮井田議》。未見

項安世《周禮丘乘圖說》:《宋志》一卷。未見

鄭景炎《周禮開方圖說》。《宋志》一卷。未見

吳龍徵「《周官荒政十二解》一篇。」

黃氏曰:惺初、吳氏,晉江人。萬曆癸未進士。改庶吉士,除「浙江道御史,謫通州判官,歷戶部主事。」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