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5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五十卷目錄

 聖門諸賢部列傳三

  宰予       端木賜

  冉求

學行典第一百五十卷

聖門諸賢部列傳三[编辑]

宰予[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以 言語著名。仕齊為臨淄大夫。與田常為亂,夷其三族。 孔子恥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按《左傳》哀公十四年:齊簡公之在魯也,闞止有寵焉。 及即位,使為政。陳成子憚之,驟顧諸朝。諸御鞅言於 公曰:「陳、闞不可並也,君其擇焉。」弗聽。子我夕,陳逆殺 人,逢之,遂執以入。陳氏方睦,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 肉焉,饗守囚者,醉而殺之而逃。子我盟諸陳於陳宗。 初,陳豹欲為子我臣,使公孫言己,己有喪而止。既而 言之曰:「有陳豹者,長而上,僂,望視事。君子必得志,欲 為子臣。吾憚其為人也,故緩以告。」子我曰:「何害?是其 在我也,使為臣。」他日與之言政。說,遂有寵。謂之曰:「我 盡逐陳氏而立女,若何?」對曰:「我遠於陳氏矣。且其違 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遂告陳氏。子行曰:「彼得君,弗 先,必禍子。」子行舍於公宮。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 乘如公。子我在幄,出逆之,遂入閉門。侍人禦之。子行 殺侍人。公與婦人飲酒于檀臺,成子遷諸寢,公執戈 將擊之。太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將除害也。」成子出,舍 于庫,聞公猶怒,將出,曰:「何所無君?」子行抽劍曰:「需,事 之賊也!誰非陳宗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乃止。子我 歸,屬徒攻闈與大門,皆不勝,乃出。陳氏追之,失道於 弇中,適豐丘,豐丘人執之以告,殺諸郭關。成子將殺 大陸子方,陳逆請而免之,以公命取車於道。及耏,眾 知而東之。出雍門,陳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余請,豹 與余車,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於其讎,何以見魯、 衛之士?」東郭賈奔衛。庚辰,陳恆執公子舒州。公曰:「吾 早從鞅之言,不及此。」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宰予者,字子我,利口辯辭,既 受業,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 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 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君子 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故弗為也』。宰我出,子曰:『予 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 喪,天下之通義也。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 土之牆不可圬也。」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 也。」宰我為臨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 之。

按《孔叢子嘉言篇》:「宰我使於齊而反,見夫子曰:『梁丘 據遇虺毒,三旬而後瘳,朝齊君,齊君會大夫眾賓而 慶焉,弟子與在賓列,大夫眾賓並復獻攻療之方,弟 子謂之曰:『夫所以獻方,將為病也。今梁丘已療矣,而 諸夫子乃復獻方,方將安施?意欲梁丘大夫復有虺 害,當用之乎』?眾坐默然無辭。弟子此言何如』?夫子曰」: 汝說非也。夫三折肱為良毉。梁丘子遇虺毒而獲療, 猶有與之同疾者,必問所以已之之方焉。眾人為此, 故各言其方,欲售之以已人之疾也。凡言其方者,稱 其良也,且以參據所以已之之方優劣耳。

宰我問:「君子尚辭乎?」孔子曰:「君子以理為尚。博而不 要,非所察也;繁辭富說,非所聽也;唯知者不失理。」孔 子曰:「吾於予,取其言之近類也;於賜,取其言之切事 也。近類則足以喻之,切事則足以懼之。」

《論書》篇:宰我問:「《書》云:『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何謂 也?」孔子曰:「此言人事之應乎天也。堯既得舜,歷試諸 難,已而納之於尊顯之官,使大錄萬機之政。是故陰 陽清和,五星不悖,烈風雨各以其應,不有迷錯愆伏, 明舜之行合於天也。」

宰我曰:「敢問禋于六宗,何謂也?」孔子曰:「所宗者六,皆 潔祀之也。埋少牢於太昭,所以祭時也;祖迎於坎壇, 所以祭寒暑也。主於郊宮,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 月也。《幽》」所以祭星也。《雩》。所以祭水旱也,「禋于六 宗」,此之謂也。

《記義》篇:「孔子使宰予使於楚,楚昭王以安車象飾,因 宰予以遺孔子焉。宰予曰:『夫子無以此為也』。王曰:『何 故』?對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觀之,有以知其然』。王曰: 『言之』。宰予對曰:『自臣侍從夫子以來,竊見其言不離 道,動不違仁,貴義尚德,清素好儉。仕而有祿,不以為 積;不合則去,退無吝心。妻不服綵,妾不衣帛;車器不 雕,馬不食粟,道行則樂其治,不行則樂其身,此所以

為夫子也。若夫觀目之麗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
考證
弗之視,遇之弗之聽也,故臣知夫子之無用此車也』。」

王曰:「然則夫子何欲而可?」對曰:「方今天下道德寢息, 其志欲興而行之。天下誠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則 夫子雖徒步以朝,固猶為之,何必遠辱君之重貺乎?」 王曰:「乃今而後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歸,以告孔 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貢對曰:「『未盡夫 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則配天,深則配海,若予之言行, 事之實也』。夫子曰:『夫言貴實,使人信之。舍實何稱乎? 是賜之華,不若予之實也』。」

按《闕里志》:「唐開元二十七年,贈齊侯;宋大中祥符二 年,封臨淄公;咸淳三年,改封齊公。」

端木賜[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端木賜,字子貢,衛人,少孔子 三十一歲,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詘其辯。家富累千金, 常結駟連騎以造原憲,憲居蒿蘆蓬戶之中,與之言 先王之義。原憲衣敝衣冠,并日蔬食,衎然有自得之 志。子貢曰:「甚矣,子之病也。」原憲曰:「吾聞無財者謂之 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吾貧也,非病也。」子貢慚,終 身恥其言之過。子貢好販,與時轉貨,歷相魯、衛,而終 於齊。

《始誅篇》: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朝政七日,而誅亂 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兩觀之下,尸於朝三日。子貢 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 或者為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惡 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 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 者有一于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其談說足以飾褒榮眾,其強 禦足以反是獨立。此乃人之姦雄也,不可以不除。 《致思篇》子貢問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子 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 欲言死之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賜。欲 知死者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

子貢問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懍懍焉若持腐索之扞 馬。」子貢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達御,皆人也。以道 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如之何其無 畏也?」

魯國之法,贖人臣妾于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貢贖 之,辭而不取金。孔子聞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 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獨 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 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魯人不復贖人于 諸侯。」

《三恕》篇:子貢觀于魯廟之北堂,出而問于孔子曰:「向 也賜觀于太廟之堂,未既輟還,瞻北蓋皆斷焉。彼將 有說耶?匠過之也。」孔子曰:「太廟之堂,官致良工之匠, 匠致良材,盡其功巧,蓋貴久矣。」尚有說也。

《辨政》篇:「子貢問於孔子曰:『昔者齊君問政,夫子曰政 在節財;魯君問政,夫子曰政在諭臣;葉公問政,夫子 曰政在悅近而來遠。三者之問一也,而夫子應之不 同,然政在異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齊君為國,奢 乎臺榭,淫乎苑囿,五官伎樂,不懈於時,一旦而賜人 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節財』。」魯君有臣三人,內 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諸侯之賓以蔽其明,故曰「政在 諭臣。」夫荊之地廣而都狹,民有離心,莫安其居,故曰 「政在悅近而來遠。」此三者,所以為政殊矣。《詩》不云乎: 「喪亂蔑資,莫惠我師。」此傷奢侈不節以為亂者也。又 曰:「匪其止共,惟王之卭。」此傷姦臣蔽主以為亂也。又 曰:「亂離瘼矣,奚其適歸?」此傷離散以為亂者也。察此 三者,政之所欲,豈同乎哉。

子貢問于孔子曰:「夫子之於子產、晏子,可謂至矣。敢 問二大夫之所自為,夫子所以與之者?」孔子曰:「夫子 產於民為惠主,於學為博物;晏子於君為忠臣,而行 為敬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愛敬。」

子貢為信陽宰,將行,辭於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 天子之時,無奪無伐,無暴無盜。」子貢曰:「賜也少而事 君子,豈以盜為累哉?」孔子曰:「女未之詳也。夫以賢代 賢,是謂之奪;以不肖代賢是謂之伐;緩令急誅是謂 之暴;取善自與是謂之盜。盜非竊財之謂也。吾聞之, 知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 怨之所由生也。治民莫若平,臨財莫若廉,廉平之守, 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為蔽賢;揚人之惡,斯為小人。 內不相訓而外相謗,非親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 言人之惡,若己受之。君子無所不慎焉。

《辨物篇》:孔子在陳,陳侯就之燕遊焉。行路之人云:「魯 司鐸災及宗廟,以告孔子。子曰:『所及者其桓、僖之廟』。 陳侯曰:『何以知之』?子曰:『禮,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毀 其廟焉。今桓僖之親盡矣,又功德不足以存其廟而 不毀,是以天災加之。三日,魯使至問焉,則桓、僖也。陳 侯謂子貢曰:『吾乃今知聖人之可貴』。對曰:『君今知之 可矣,未若專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子路》篇子貢曰:「陳靈公宣婬於朝,泄治正諫而殺之。 是與比干諫而死同,可謂仁乎?」子曰:「比干於紂,親則 諸父,官則少師,忠報之心,在於宗廟而已。固必以死 爭之,冀身死之後,紂將悔悟其本志,情在於仁者也。 泄治之於靈公,位在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仕 於亂朝,以區區之一身,欲正一國之婬昏,死而無益, 可謂捐矣。《詩》曰:『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泄治之謂。」 《困誓》篇子貢問於孔子曰:「賜倦於學,困於道矣。願息 而事君,可乎?」孔子曰:「《詩》云:『溫恭朝夕,執事有恪』。事君 之難也。焉可息哉?」曰:「然則賜願息而事親。」孔子曰:「《詩》 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事親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 「然。賜請願息於妻子。」孔子曰:「『《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 弟,以御于家邦』。妻子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賜願 息於朋友。」孔子曰:「『《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朋友之 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願息於耕矣。」孔子曰:「『《詩》 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耕之 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將無所息者也?」孔子曰: 「有焉。自望其廣,則睪如也,視其高,則填如也,察其從, 則隔如也,此其所以息也矣。」子貢曰:「大哉乎死也!君 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

孔子自衛將入晉,至河,聞趙簡子殺竇犫、鳴犢及舜 華,乃臨河而歎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 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犫、鳴犢、舜 華,晉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二人而 後從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殺之。丘聞之,刳胎殺夭則 麒麟不至其郊,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 卵,則鳳凰不翔其邑。何則?君子違傷其類者也。鳥獸 之于不義,尚知避之,況于人乎?」遂還息于鄒,作《槃操》 以哀之。

子貢問於孔子曰:「賜既為人下矣,而未知為人下之 道,敢問之。」子曰:「為人下者,其猶土乎?抇之深則出泉 汨渥;樹其壤則百穀滋焉,草木植焉,禽獸育焉;生則 出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意,弘其志而無不容。為 人下者以此也。」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 曰:「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其 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腰已下不及 禹者三寸,纍然如喪家之狗。」子貢以告,孔子欣然而 歎曰:「形狀末也,如喪家之狗。然乎哉!然乎哉!」

《問·玉篇》: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 也?為玉之寡而珉多歟?」孔子曰:「非為玉之寡故貴之, 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潤溫而澤,仁 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 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 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 山川,地也;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屈節篇》:孔子在衛,聞齊國田常將欲為亂,而憚鮑、晏, 因欲移其兵以伐魯。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魯父 母之國,不可不救,不忍視其受敵。今吾欲屈節于田 常以救魯,二三子誰為使?」于是子路曰:「請往焉。」孔子 弗許。子張請往,又弗許;子石請往,又弗許。三子退謂 子貢曰:「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吾三人請使 而不獲往,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吾子盍請行焉?」子 貢請使,夫子許之。遂如齊,說田常曰:「夫魯者難伐之 國,而子欲之,過矣。」田常曰:「魯何難伐也?」子貢曰:「其城 薄以卑,其地狹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偽而無 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若移兵 伐吳。夫吳城高而厚,池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 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 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 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吾聞之,夫憂在內者攻 彊,憂在外者攻弱。今子憂在內,吾聞子三封而三不 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子又欲破魯以廣齊,戰勝 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子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于 主,是子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 驕則恣,下驕則爭,是子上與主有卻,下與大臣交爭 也。如此則子立于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 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子上無彊臣之敵,下無民人 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子也。」田常曰:「善。然兵甲已加魯 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若緩師,吾請往 見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諾。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 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 之魯,與吳爭彊,甚為王患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 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威暴齊而服彊晉,利莫大焉。 名存亡魯,實困彊齊,願王不疑也。」吳王曰:「善。雖然,吾 嘗與越戰,棲之會稽。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 待我伐越然後可。」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彊不 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必私魯矣。且王方以存亡 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今存越,示 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 霸業成矣。若王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 此,則實空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吳王大悅,乃使子 貢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問曰:「此蠻裔之 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 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而後 可,如此則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 拙也;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 者,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也。」越人頓首再拜曰:「孤少 失前人,內不量力,與吳戰,困于會稽,痛入于骨髓,日 夜焦脣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遂問 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暴猛,群臣不堪,國家敝于數 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變。申胥以諫死,太宰 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此則報吳之時也。今王 發士卒佐之,以徼射其志,而重寶以說其心,卑辭 以尊其禮,則其伐齊必矣。彼戰不勝,王之福也。戰勝 必以兵臨晉,臣還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吳銳兵盡于 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此聖人所 謂屈節以求其伸者也!」越王大悅,頓首許諾,送子貢 金百鎰,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報吳王曰:「臣敬 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前人, 內不自量,抵罪于吳,軍敗身辱,棲于會稽,國為虛莽, 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脩祭事,死不敢忘,何謀 之敢慮?」後五日,越王悉境內之兵,使大夫種頓首言 于吳王曰:「東海役臣句踐,使者臣種,敢脩下吏問于 左右。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強救弱,困暴齊而撫周 室,請悉起境內士卒三千人,孤請自披堅執銳,以先 受矢石。」因越賤臣種奉先入藏器甲二十領,鐵屈盧 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吳王大說,以告子貢曰:「越 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 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 君。」吳王許諾,乃謝越王。于是吳王乃發九郡之兵以 伐齊。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慮不先定不可以應 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 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 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 諾。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于艾陵,大破齊 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 黃池之上,吳晉爭彊,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因之 涉江襲吳,去城七里而軍,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 戰于五湖,三戰不勝,城門不守。越遂圍王宮,殺夫差 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故子貢一出,存魯,亂 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 五國各有變。孔子曰:「夫其亂齊存魯,吾之初願若彊 晉以敝吳,使吳王而越霸。」賜之說也,美言傷信,慎言 哉!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衛人,字子貢,少孔子 三十一歲。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問曰:『汝與 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 也聞一以知二』。子貢既已受業,問曰:『賜何人也』?孔子 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陳子禽問子貢曰:『仲 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 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 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 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子貢問曰:「富 而無驕,貧而無諂,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 富而好禮。」子貢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 衛,家累千金,卒終于齊。

按《列子天瑞篇》: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 故畦,並歌並進。孔子適衛,望之於野,顧謂弟子曰:「彼 叟可與言者,往試訊之。」子貢請行,逆之壟端,面之而 歎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 輟。子貢叩之不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子貢曰:『先 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 樂而拾穗行歌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 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 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子貢曰:「壽者人之情, 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與生,一 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吾知其不相 若也。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 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 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 也。」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 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 睪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子貢曰: 「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賜,汝知之矣。 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 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

按《莊子大宗師篇》:「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 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 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閒。而子桑戶死,未葬,孔 子聞之,使子貢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 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 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二人相視 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 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 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 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則陋 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彼以 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 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託於同體,忘其肝膽,遺 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 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 觀眾人之耳目哉?」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曰:「丘, 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 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 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 人相忘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 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 小人也。」

《天地篇》:「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 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 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 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 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 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 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 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 不載也。吾非不知,羞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有閒,為圃者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為圃者》 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 名聲於天下者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 幾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無乏 吾事!」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後 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 失色,終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為天下一人耳,不知 復有夫人也。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 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 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託生與民並行, 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 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 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 不受,天下之非譽,無損益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 謂「風波之民反於魯,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脩渾沌 氏之術者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朴,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閒者, 汝將固驚邪?且渾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天運篇》: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 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 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 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子貢曰:「然則人固有尸居 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賜亦可得而 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聃。老聃方將倨堂而應微曰: 「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子貢曰:「夫三皇五 帝之治天下不同,其係聲名一也,而先生獨以為非 聖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進,子何以謂不同?」對曰: 「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紂而不敢 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老聃曰:「小子少進, 余語女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天下,使民心 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堯之治天下,使民 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 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 乎孩而始誰,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 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 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其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何 言哉?余語女,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 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暌山川之精,中墮 四時之施,其知憯於「蠆之尾,鮮規之」,獸莫得安其 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聖人,不可恥乎其無恥也。 子貢蹴蹴然立不安。

《讓王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顏色甚憊,而弦歌於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 曰:「夫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 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弦歌鼓琴,未 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顏回無以應,入告孔 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 語之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 「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

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
考證
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

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於丘其幸乎!」孔子削 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執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 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 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按《孔叢子嘉言篇》:「齊東郭亥欲攻田氏,執贄見夫子 而訪焉。夫子曰:『子為義也,丘不足與計事』。揖子貢使 答之。子貢謂之曰:『今子士也,位卑而圖大。位卑則人 不附也,圖大則人憚之,殆非子之任也。盍姑已乎?夫 以一縷之任,繫千鈞之重,上縣之於無極之高,下垂 之於不測之深,旁人皆哀其絕,而造之者不知其危, 子之謂乎?馬方駭鼓而驚之,繫方絕重而填之,馬奔 車覆,六轡不禁,繫絕於高,墜入於深,其危必矣』。」東郭 亥色戰而跪曰:「吾已矣,願子無言。」既而夫子告子貢 曰:「東郭亥欲為義者也,子亦告之以難易,則可矣,奚 至懼之哉?」

《記義》篇:「子貢問曰:『昔孫文子以衛侯哭之不哀,知其 將為亂,不敢舍其重器而行,盡寘諸戚而善晉大夫 二十人。或稱其知,何如』?孔子曰:『人知其為知也,吾未 知其為知也』。子貢曰:『敢問何謂也』?子曰:『食其祿者,必 死其事。孫子知衛君之將不君,不念,伏死以爭,而累 規去就,尸利攜貳,非人臣也。臣而有不臣之心,明君』」 所不赦。幸哉,孫子之以此免戮也。

按《韓詩外傳》: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 子過而不式,子貢執轡而問曰:「禮過三人則下,二人 則式。今陳之修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 「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亡而不死,非 勇也。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鮑焦衣敝膚見,挈畚持蔬,遇子貢於道。子貢曰:「吾子 何以至於此也?」鮑焦曰:「天下之遺德教者眾矣,吾何 以不至於此也?吾聞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爽 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是毀廉也;行爽廉,毀 然且弗舍,惑於利者也。」子貢曰:「吾聞之,非其世者不 生其利,汙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詩》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誰有之哉?」鮑焦曰:「於戲!吾聞 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愧而輕死。」於是棄其蔬而 立槁於洛水之上。君子聞之曰:「廉夫剛哉!夫山銳則 不高,水徑則不深,行磏者德不厚,志與天地擬者,其 為人不祥。」鮑焦可謂不祥矣。其節度深淺,適至於是 矣。

季孫子之治魯也,眾殺人而必當其罪,多罰人而必 當其過。子貢曰:「暴哉治乎!」季孫聞之曰:「吾殺人必當 其罪,罰人必當其過,先生以為暴,何也?」子貢曰:「夫奚 不若子產之治鄭?一年而負罰之過省,二年而刑殺 之罪亡,三年而庫無拘人。故民歸之如水就下,愛之 如孝子,敬父母。」子產病將死,國人皆吁嗟曰:「誰可使 代子產死者乎?」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哭之於朝,商 賈哭之於市,農夫哭之於野,哭子產者皆如喪父母。 今竊聞夫子疾之時則國人喜,活則國人皆駭,以死 相賀,以生相恐,非暴而何哉?賜聞之,託法而治謂之 暴,不戒致期謂之虐,不教而誅謂之賊,以身勝人謂 之責,責者失身,賊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賜 聞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於是季孫 稽首謝曰:「謹聞命矣。」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貢側門而聽。曲終,曾子曰:「嗟 乎,夫子瑟聲殆有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趨 利之甚?」子貢以為然,不對而入。夫子望見子貢有諫 過之色,應難之狀,釋瑟而待之。子貢以曾子之言告。 子曰:「嗟乎!夫參,天下賢人也,其習知音矣。鄉者丘鼓 瑟,有鼠出游,狸見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厭目曲」 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浮其音,《參》以丘為「貪狼邪僻」,不 亦宜乎。

齊景公謂《子貢》曰:「先生何師?」對曰:「魯仲尼。」曰:「仲尼賢 乎?」曰:「聖人也,豈直賢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聖何如?」 子貢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聖人,今言不 知,何也?」子貢曰:「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 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猶渴操壺杓,就 江海而飲之,腹滿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 「先生之譽,得無太甚乎?」子貢曰:「臣賜何敢甚言,尚慮 不及耳。臣譽仲尼,譬猶而手捧土而附泰山,其無益 亦明矣。使臣不譽仲尼,譬猶兩手把泰山,無損亦明 矣!」景公曰:「善豈其然,善豈其然?」

孔子居燕,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 竭而智罷,振於學問,不能復進,請一休焉。」孔子曰:「賜 也欲焉休乎?」曰:「賜欲休於事君。」孔子曰:「《詩》云:『夙夜匪 懈,以事一人』。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 「賜欲休於事父。」孔子曰:「《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為 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兄」 弟,孔子曰:「《詩》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 且耽』。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 於畊田」,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子 貢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闔棺兮乃止播兮,不知 其時之易遷兮,此之謂君子所休也。」

《傳》曰:堂衣若扣孔子之門曰:「丘在乎?丘在乎?」子貢應 之曰:「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親內及外,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子何言吾師之名焉?」堂衣若曰:「子 何年少,言之絞?」子貢曰:「大車不絞,則不成其任,琴瑟 不絞,則不成其音。子之言絞,是以絞之也。」堂衣若曰: 「吾始以鴻之力,今徒翼耳。」子貢曰:「非鴻之力,安能舉 其翼。」

孔子出衛之東門,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車避,有 人將來,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 車避,有聖人將來。」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視之五 十步,從而望之五十步,顧子貢曰:「是何為者也?」子貢 曰:「賜之師也,所謂魯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魯孔丘 歟?吾固聞之。」子貢曰:「賜之師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堯 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 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子 貢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汗面而不惡,葭喙而 不藉,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子何患焉?」子貢以 告孔子,孔子無所辭,獨辭喪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 子貢曰:「汗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賜已知之矣。不知 喪家狗,何足辭也?」子曰:「賜!汝獨不見夫喪家之狗歟? 既歛而槨,布器而祭,顧望無人,意欲施之。上無明王, 下無賢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強陵弱,眾暴寡,百姓 縱心,莫之綱紀。是人固以丘為欲當之者也,丘何敢 乎?」

按《淮南子人閒訓》:衛君朝于吳,吳王囚之,欲流之於 海。說者冠蓋相望而弗能止。魯君聞之,撤鐘鼓之縣, 縞素而朝。仲尼入見曰:「『君胡為有憂色』?魯君曰:『諸侯 無親,以諸侯為親;大夫無黨,以大夫為黨。今衛君朝 於吳王,吳王囚之,而欲流之於海,孰衛君之仁義而 遭此難也?吾欲免之而不能為,奈何』?仲尼曰:『若欲免 之,則請子貢行』。」魯君召子貢,授之將軍之印。子貢辭 曰:「貴無益於解患,在所由之道。」斂躬而行,至於吳,見 太宰嚭。太宰嚭甚悅之,欲薦之於王。子貢曰:「子不能 行說于王,奈何吾因子也。」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 能也?」子貢曰:「衛君之來也,衛國之半,曰不若朝於晉; 其半,曰不若朝於吳。然衛君以為吳」可以歸骸骨也, 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衛君而囚之,又欲流之於海, 是賞言朝於晉者而罰言朝於吳也。且衛君之來也, 諸侯皆以為蓍龜兆,今朝於吳而不利,則皆移心於 晉矣。子之欲成霸王之業,不亦難乎?太宰嚭入復於 王,王報出,令於百官曰:「比十日而衛君之禮不具者 死。」子貢可謂知所以說矣。

按《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將軍文子問於子貢曰: 『吾聞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詩》世道者孝悌,說之以義 而觀諸體,成之以文德。蓋受教者七十有餘人,聞之 孰為賢也』?子貢對:辭以不知。文子曰:『吾子學焉,何謂 不知也』?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知賢則難。故君子曰:『智 莫難於知人,此以難也』。文子曰:『若夫知賢人莫不難, 吾子親游焉,是敢問也』』。」子貢對曰:「夫子之門人蓋三 就焉,賜有逮及焉,有未及焉,不得辯知也。」文子曰:「吾 子之所及,請問其行也。」子貢對曰:「夙興夜寐,諷詩崇 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苟,是顏淵之行也。孔子說之以 《詩》。《詩》云:『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則』。」故 國一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以御於天子, 以申之於諸侯。受爵命未盡其能,在貧如客,使,其臣 如藉,不遷怒,不探怨,不錄舊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 曰:「有土君子,有眾使也,有刑用也,然後怒。匹夫之怒, 惟以亡其身。《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以告之,「不畏 彊禦,不侮矜寡。其言曰性,都其富哉,任其戎。」是仲由 之行也。夫子未知以文也。《詩》云:「受小共大共,為下國 恂蒙。何天之寵,傅奏其勇。」夫強乎武哉?文不勝其質, 恭老恤孤,不忘賓旅,好學省物而不懃,是冉求之行 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恤孤則惠,恭老則近 禮。克篤恭以天下」,其稱之也宜為國老,志通而好禮, 擯相兩君之事,篤雅其有禮節也。是公西赤之行也。 孔子曰:「禮儀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千,則難也。」公西 赤問曰:「何謂也?」孔子曰:「貌以擯禮,禮以擯辭,是之謂 也。」主人聞之,以成孔子之語人也。曰:「當賓客之事,則 通矣。」謂門人曰:「二三子欲學賓客之禮者,於赤也滿 而不滿,實如虛,過之如不及。先生難之,不學其貌,竟 其德,敦其言,於人也無所不信。其橋大人也。常以皓 皓,是以眉壽。」是曾參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 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也中夫四德 者矣哉!以此稱之也。業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可侮, 不佚,可佚不敖無告,是顓孫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 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姓者,則仁也。《詩》云:『愷悌 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大也。學以深厲以斷,

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銀手如斷。是十商之行也。」孔子
考證
曰:「《詩》云:『式夷式已,無小人殆』。而商也,其可謂不險也。

貴之不喜,賤之不怒,苟於民利矣。廉於其事上也,以 佐其下。是澹臺滅明之行也。」孔子曰:「獨貴獨富,君子 恥之。夫也中之矣。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是故不忘。」 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 訊,欲給則豫。當如是,偃也得之矣。」「獨居思仁,公言思 義。其聞之《詩》也,一日三復,白圭之玷。」是南宮縚之行 也。夫子信其仁,以為異姓。自見孔子,入戶未嘗越屨, 往來過人不履影,開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未 嘗見齒。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高柴執親之喪,則難 能也。開蟄不殺,則天道也;方長不折,則恕也,恕則仁 也。湯恭以恕,是以日躋也。此賜之所親睹也。吾子有 命而訊賜,則不足以知賢。」《文子》曰:「吾聞之也,國有道 則賢人興焉,中人用焉,百姓歸焉。若吾子之語審茂, 則一諸侯之相也,亦未逢明君也。」子貢既與衛將軍 《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問二三子之行於賜 也,不一而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未知中 否,請嘗以告。」孔子曰:「言之。」子貢以其質告。孔子既聞 之,笑曰:「賜,汝偉為知人?賜?」子貢對曰:「賜也焉能知人? 此賜所親睹也。」孔子曰:「是女所親也。吾語女耳之所 未聞,目之所未見,思之所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子 貢曰:「賜得,則願聞之也。」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舊惡。」 蓋伯夷、叔齊之行也。晉平公問於祁徯曰:「羊舌大夫, 晉國之良大夫也,其行何如?」祁徯對辭曰:「不知也。」公 曰:「吾聞女少長乎其所,女其閹知之?」祁徯對曰:「其幼 也,恭而遜,恥而不使,其過宿也。其為侯大夫也,悉善 而謙,其端也。其為公車尉也,信而好直;其功也至於」 其為和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也。公曰: 「嚮者問女,女何?曰:『弗知也』。」祁徯對曰:「每位改變,未知 所止,是以不知。」蓋羊舌大夫之行也,畏天而敬人,服 義而行信,孝乎父而恭於兄,好從善而斆往,蓋趙文 子之行也。其事君也,不敢愛其死,然亦不亡其身,謀 其身,不遺其友,君陳則進,不陳則行「而退」,蓋隨武子 之行也。其為人之淵泉也,多聞而難誕也,不內辭足 以沒世。國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國家無道,其默足以 容,蓋桐提伯華之行也。外寬而內直,自設於隱栝之 中,直己而不直人,以善存亡汲汲,蓋蘧伯玉之行也; 孝子慈幼,允德稟義,約貨去怨,蓋柳下惠之行也。其 言曰:「君雖不量於臣」,臣不可不量於其君,故君擇臣 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無道橫命。晏平仲 之行也,「德恭而行信,終日言不在尤之內,在尤之外, 貧而樂也」,蓋老萊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位 而不援其上,觀於四方也不忘其親,苟思其親,不盡 其樂,以不能學為己終身之憂,蓋介山子推之行也。

冉求[编辑]

按《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 孔子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仕於季氏宰。進 則理其官職,退則受教聖師。為性多謙退,故孔子曰: 「求也退,故進之。」

《正論篇》:「齊國書伐魯,季康子使冉有率左師禦之,樊 遲為右,使不踰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請三刻 而踰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齊軍遁。冉有用戈,故 能入焉。孔子聞子曰:「『義也』。既戰,季孫謂冉有曰:『子之 於戰,學之乎?性達之乎』?對曰:『學之』。季孫曰:『從事孔子, 惡乎學』?冉有曰:『即學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聖無不』」 該,文武並用,兼通求也。適聞其戰法,猶未之詳也。季 孫說樊遲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孫於是乎」可謂說人 之有能矣。

按《左傳》哀公十一年:齊為鄎故國書高無丕帥師伐 我,及清。季孫謂其宰冉求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 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禦諸竟。季孫曰:「不能。」求 曰:「『居封疆之閒』。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 則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魯人也。魯 之群室,眾於齊之兵車,一室敵車,優矣。子何患焉?二 子之不欲戰也宜,政在季氏。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 不能戰,子之恥也,大不列於諸侯矣』。」季孫使從於朝, 俟於黨氏之溝。武叔呼而問戰焉。對曰:「君子有遠慮, 小人何知?」懿子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 共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孺 子洩帥右師,顏羽御邴洩為右,冉求帥左師,管周父 御,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 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老幼守宮, 次于雩門之外。五日,右師從之。公叔務人見保者而 泣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 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於郊,齊師自稷曲,師 不踰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踰之。」 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右。師奔,齊人從之。陳瓘、陳莊 涉泗孟之側,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 林不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 狃曰:「惡賢。」徐步而死。師獲甲首八十,齊人不能師。宵 諜曰:「齊人遁。」冉有請從之三。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 能默。」洩曰:「驅之。」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 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冉有用矛於齊 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 三發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 仲尼不對,而私於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 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 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 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訪 焉?」弗聽,

「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弔,且送葬,曰: 『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是以不得助』。執 紼使求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有不腆先人 之產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旌繁乎』?」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冉求者,字子有,少孔子二十 九歲,為季氏宰。季康子問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 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復 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求問曰:「聞斯行諸?」子曰: 「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 斯行之?」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 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按《莊子知北遊篇》:「冉求問於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 邪』?仲尼曰:『可』。」古猶今也。冉求失問而退,明日復見曰: 「『『昔者吾問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猶今也。昔 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問何謂也』?仲尼曰:『昔之昭 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為不神者求邪? 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子孫而有子孫,可乎』?」冉求 未對。仲尼曰:「已矣,未應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 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體。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 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猶其有物也,猶其有物也, 無已。聖人之愛人也,終無已者,亦乃取於是者也。」 按《韓詩外傳》魯哀公問冉有曰:「『凡人之質而已,將必 學而後為君子乎』?冉有對曰:『臣聞之,雖有良玉,不刻 鏤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曰:「何以知 其然也?夫子路,卞之野人也;子貢,衛之賈人也。皆學 問于孔子,遂為天下顯士。諸侯聞之,莫不尊敬;卿大 夫聞之,莫不親愛,學之故也。昔吳、楚、燕、代,謀為一舉 而欲伐秦。桃賈,監門之子也,為秦往使之,遂絕其謀, 止其兵。及反國,秦王大悅,立為上卿。夫百里奚,齊之 乞者也,逐于齊西,無以進,自賣五羊皮,為一軛車,見 秦繆公,立為相,遂霸西戎。太公望少為人壻,老而見 去,屠牛朝歌,賃于棘津,釣于磻溪,文王舉而用之,封 於齊。管仲親射桓公,遂除報讎之心,立以為相,存亡 繼絕,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此四子者,皆嘗卑賤窮辱 矣,然其名聲馳於後世,豈非學問之所致乎?由此觀 之,士必學問然後成君子。于是哀公嘻然而笑曰:「寡 人雖不敏,請奉先生之教矣。」

按《闕里志》:「唐開元二十七年,贈冉子為徐侯;宋大中 祥符二年,封彭城公;咸淳三年,改封徐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