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4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四十二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四十二卷目錄

 劉姓部列傳十六

  明二

  劉概濟寧人  劉愷

  劉玉       劉瑞

  劉遜       劉麟

  劉茝       劉龍

  劉懌       劉乾

  劉節       劉贊岳

  劉閔       劉瑾

  劉天和      劉大謨

  劉翀       劉富

  劉憲       劉浙

  劉宗仁      劉良

  劉珂       劉俊

  劉校       劉玨

  劉概安陸人  劉濟

  劉棟       劉文萃

  劉訒       劉源清

  劉琦       劉士元

  劉彭年      劉儲秀

  劉希龍      劉允

  劉世揚      劉最

  劉魁       劉靜

  劉世龍      劉文敏

  劉邦采      劉曉

  劉陽       劉璽

  劉安       劉望之

  劉塾       劉傳

  劉海       劉希簡

  劉繪       劉學易

  劉大實      劉養直

  劉起宗      劉錄

  劉體乾      劉自強

  劉光濟      劉慤

  劉應節      劉隆

  劉顯       劉縉

  劉瑀       劉夢祥

  劉守禮      劉玠

  劉天祿      劉穩

  劉皓       劉僑

  劉金綸      劉漢

  劉奮庸      劉清

  劉和       劉一儒

  劉東星      劉臺

  劉元震      劉四科

  劉綎       劉應秋

  劉憲寵      劉一燝

  劉曰寧      劉綱

  劉元珍      劉宗周

  劉策       劉渠

  劉鴻訓      劉廷元

  劉光復      劉之鳳

  劉可訓      劉永祚青陽人

  劉孔暉      劉希文

  劉象麒      劉應龍

  劉仲時      劉廷舉

  劉以仁      劉若愚

  劉熙祚      劉永祚武進人

  劉綿祚      劉躍龍

  劉宗臣      劉璞

  劉錫元

氏族典第三百四十二卷

劉姓部列傳十六[编辑]

明二[编辑]

劉概[编辑]

按《明外史湯鼐傳》:「鼐御史。弘治元年,帝更新庶政,言 路大開,新進者爭欲以功名自見。鼐意氣尤銳,其所 抨擊,間及海內人望,以故大臣多畏之。而劉吉尢不 能堪,使人啗御史魏璋曰:『君能去鼐,行僉院事矣』。璋 欣然,日夜伺鼐短。會壽州知州劉概遺鼐書,侑以金 幣,鼐受之,璋欲以是為鼐罪。嗾御史陳璧等言:概嘗 餽鼐白金,貽之書,自相標榜,詆毀時政,請逮治。」疏上, 吉從中主之,悉下詔獄,欲盡置之死。刑部尚書何喬 新、侍郎彭韶等持之,乃坐概妖言律斬。鼐受賄,戍肅 州。既而熱審,喬新等言:「概本不應《妖言律》,且概五歲 而孤,無兄弟,母孫氏守節,曾被旌。老病且貧,祈聖恩 矜恤。」乃減概死,戍海州。概,濟寧人,以進士除壽州知 州,教化大行。考績赴都,遂遇禍,卒於戍所。

===劉愷===
考證
按《萬姓統譜》:「愷,字承華,新安人。弘治庚戌進士,歷尚

書。」

劉玉[编辑]

按《明外史劉玉傳》:「玉字咸栗,萬安人。祖廣衡,進士,官 終刑部尚書。父喬,進士,累官湖廣左布政使。玉登弘 治九年進士,授輝縣知縣,擢御史。武宗即位,出按京 畿。劉健、謝遷罷,玉馳疏言劉瑾等佞倖小臣,巧戲弄 投,乞置於理。仍留健遷輔政。不報。玉遂引疾歸。後瑾 誣構之,削籍。瑾誅,起河南僉事,遷福建副使。召為大」 理少卿。擢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江防,改撫鄖陽。《世 宗》即位,召為左僉都御史,進右副都御史,歷刑部左、 右侍郎。坐李福達獄削籍,卒於家。隆慶初,諡「端毅。」子 慤,南京工部右侍郎,歷官亦有聲。

劉瑞[编辑]

按《明外史劉瑞傳》:「瑞字德符,內江人。父時斆,官山東 僉事,以廉惠稱。瑞舉弘治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 討。好學潔修,遇事輒有論建。武宗即位,劉瑾肆虐,瑞 即謝病。瑾榜瑞為奸黨,又以前薦雍泰除其名。瑾誅, 以副使督浙江學校,召為南京太僕少卿。嘉靖二年, 由太常卿就遷禮部右侍郎。四年,卒官。隆慶初,諡文 肅。」

劉遜[编辑]

按《明外史姜綰傳》:「綰,南京御史。守備中官蔣琮以蘆 場事為綰所劾。劉吉方憾南御史嘗劾己,與琮謀,逮 綰及其同官孫紘、劉遜、金章、紀傑、曹玉、譚肅、徐禮、余 濬,給事繆樗赴京論鞫,皆謫為州判官。遜,安福人,謫 澧州判官,遷武岡知州,歷湖廣副使。劉瑾徵賄不得, 坐缺軍儲,被逮,已而釋之。瑾誅,起歷福建按察使。」

劉麟[编辑]

按《明外史劉麟傳》:「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為南京廣 洋衛副千戶,因家焉。弘治九年,成進士,除刑部主事, 進員外。正德初,進郎中,出為紹興知府。劉瑾銜麟,除 官,不謁謝,摭前錄囚細故,罷為民。瑾誅,起補西安。遭 父憂,起陝西左參政,遷雲南按察使,謝病歸。嘉靖初, 召拜太僕卿,進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拜工部尚書。」 顯陵工竣,執役者咸覬官,麟止擬賚,群小怨。會麟牒 停浙江、蘇、松織造,而上供袍服在停中。中官吳勳以 為言,遂勒致仕。卒,諡《清惠》。

劉茝[编辑]

按《明外史劉茝傳》:「茝字惟馨,涪人。弘治十二年進士。 授戶科給事中。武宗踐阼,劉瑾等竊柄,茝極言時政 缺失,忤旨停俸。劉健、謝遷去位,茝抗章乞留,語侵瑾, 瑾大怒,廷杖削籍。瑾敗,起金華知府。治行卓異,告歸。 嘉靖初,起知長沙,遷江西副使,卒。」

劉龍[编辑]

按《山西通志》:「龍,字舜卿,鳳儀長子。弘治十二年己未 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陞禮部侍郎,轉南京禮 部尚書,改吏部尚書。時值考察,眾服其公。調兵部尚 書,以忤當道罷歸,卒諡文安。」

劉懌[编辑]

按《萬姓統譜》:「懌字濟民,濟寧人。弘治己未進士,歷都 御史。」

劉乾[编辑]

按《靖江縣志》:「乾,字克柔。登弘治己未進士,授戶部主 事,遷郎中,廉敏公明,以忤逆瑾繫獄。瑾誅,出掌武選。 嘉靖初,擢南鴻臚寺卿,秩滿遷光祿卿,因災異自陳, 致仕歸卒。」

劉節[编辑]

按《萬姓統譜》:「節字介夫,江西大庾人。弘治乙丑進士, 歷任浙江左布政。好賢禮士,見學官弟子,每延款而 咨訪之,不屑以俗吏自居。仕至刑部侍郎致仕。」

劉贊岳[编辑]

按《江西通志》:「贊岳,字時嵩,瑞金人。弘治乙丑,流賊破 城,隨父出逃,時年十一歲。賊執其父子索贖,放贊岳 歸。至家求貸不得,徒手悲號於道,拾一金簪,即持以 見賊。賊憐其幼,釋之,父子遂得完聚。」

劉閔[编辑]

按《名山藏本士記》:「閔,莆田人。喪父,三年不處內舍,御 酒肉,獨居事母一如禮經,鄉人盡加敬慕。副使羅璟 立社學,構養親堂,延閔為師。提學僉事周孟中捐金 助養,知府王弼亦置田五十右資之,閔皆不辭。及母 卒,閔即送田還官,廬墓三年。歲凶,弟婦求分異,闔戶 自撾。弟婦感悟,復合如故。弘治中,巡按御史宗彝饒」 搪欲援詔例薦閔「經明行修」,閔力辭。知府陳效請遂 其志,榮之以學職。正德元年遙授儒學訓導。

劉瑾[编辑]

按《明外史劉瑾傳》:「瑾,興平人,本談氏子也。幼自宮投 中官劉姓者以進,因冒其姓。孝宗時,坐法當死,得免, 居常鬱鬱切齒廷臣。武宗即位,掌鐘鼓司,慨然慕王 振之為人。性狠戾,有口辯,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 丘聚、谷大用、張永等相要結,日以鷹犬歌舞角觝之戲與帝狎,人號八虎。尋改瑾內官監,總督團營。帝漸」 信用瑾,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戶部尚書韓文請 誅瑾等。帝大怒,立命瑾掌司禮監。瑾既得志,顓擅威 福,每奏事,必偵帝弄鷹犬。時帝厭之,亟麾去。自此大 小事皆瑾專決,不復白帝。公侯勳戚以下,莫敢鈞禮。 每私謁,相率跪拜。諸章奏先具紅揭投瑾,號「紅本」,然 後上。通政司,號「白本」,皆稱「劉太監」而不名安化王寘。 鐇《反檄》數瑾罪。瑾懼,匿其檄,而起都御史楊一清、太 監張永為總督,討之。初,劉健等糾八虎,瑾尢狡猾,為 七人所推。及專政,七人有所請,瑾俱不應。又欲逐永, 永以譎免。及永出師還,與一清言,欲誅瑾。一清為畫 策,永意遂決。瑾好招致術士,有俞日明等妄言瑾從 孫二漢當大貴,瑾因是遂謀不軌。會瑾兄景祥死京 師,私語籍籍,謂瑾將以八月十五日俟百官送葬,因 作亂。適《永捷》疏至,將以是日獻俘。瑾使緩其期,欲俟 成事并擒永。或以告永,永遂先期入獻。俘畢,帝置酒 勞永,永出《寘鐇檄》,因奏瑾不法十七事。帝曰:「瑾負我。」 乃命長隨四人執之,降奉御,謫居鳳陽。及帝親籍其 家,得偽璽一,穿宮牌五百,及衣甲、弓弩、袞衣、玉帶諸 違禁物,又所常持扇,內藏利匕首二,金銀寶玩無數。 始大怒,命百官鞫於午門外。瑾具服,詔磔於市,梟其 首。

劉天和[编辑]

按《明外史劉天和傳》:「天和,字養和,麻城人。曾祖訓,山 西參政。祖仲輢,崇德知縣。父璲,豐城知縣。天和舉正 德三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劉瑾黜御史十八人, 改他曹補之,天和與焉。出按陝西,鎮守中官廖堂奉 詔辦食御物於蘭州,天和謂非所部,拒不往。堂奏天 和拒命,詔逮之,謫金壇丞。屢遷湖州知府。嘉靖初,擢」 山西提學副使,累進右副都御史。母憂,服闋,總理河 道。十五年改兵部左侍郎,總制三邊軍務。遷南京戶 部尚書,召為兵部尚書。給事中周怡論天和衰老,遂 乞休歸。家居三年卒,諡「莊襄。」天和長身玉立,顧盼偉 如初。舉進士,劉瑾欲與敘宗姓,謝不往。

劉大謨[编辑]

按《萬姓統譜》:「大謨字遠夫,儀封人。正德戊辰進士,歷 都御史。」

劉翀[编辑]

按《山西通志》:「翀字文翔,有大志,以名節自礪。正德辛 未進士,授行人,擢四川道監察御史。武宗北狩,力諫 回鑾。及議大禮,抗疏闕下,以直道不容,遂乞歸,卒,門 人私諡曰『忠毅先生』。」

劉富[编辑]

按《金鄉縣志》:富,某社人。正德五年,流賊寇金鄉,富父 俊為賊所執,索其少女,富奔賊處,誑曰:「吾妹避磑山 洞,汝釋父執我,吾妹可得。」賊釋俊,執富與俱,將至磑 山,富伺其父得脫難,乃望父大呼曰:「吾以死當之,勿 使吾妹辱賊也。」賊怒殺之。

劉憲[编辑]

按《山西通志》:「憲,靈石人,邑庠生。樸實有孝行。父先沒, 母年八十餘。正德六年,流賊入境,憲負母入山避難。 賊至,憲曰:『寧殺我,勿害吾母』。遂遇害。」

劉浙[编辑]

按《青城縣志》:「浙邑諸生。正德六年,流賊之亂,城破,浙 父臻被執,浙請以身代,父子俱遇害。」

劉宗仁[编辑]

按《茌平縣志》:「宗仁,邑庠生。正德六年,流賊寇城,同兄 宗順急赴村落寧父母。途遇賊,執宗仁使從,厲聲罵 賊。賊怒,推刃其兄,宗順以身翼之,亦死。」

劉良[编辑]

按《茌平縣志》:「良東五鄉人。正德六年,楊虎擁眾寇城, 良充民壯,守南門拒敵。城陷,為群賊所殺。」

劉珂[编辑]

按《齊河縣志》:「珂,古倫鄉人,以直諒稱。正德六年,流賊 萬餘騎抵齊河,城陷,賊執珂及子鏄以刀恐之,使索 婦女,珂不從,憤罵。賊並縛珂,鏄殺之。」

劉俊[编辑]

按《博平縣志》:「俊,邑學生。正德辛未,流寇猖獗,肆行屠 毒。時俊同女歸自鄉里,遇數騎於道,驅之使從,俊忿 然曰:『我儒生,豈從汝作賊耶?義當斬汝萬段,但恨手 無寸鐵耳』。寇大怒,遂殺之,擄其女,女又不從,懼之以 刃,罵不絕口,亦被殺。事聞,詔旌表。」

劉校[编辑]

按《明外史何遵傳》:「正德中,乞罷南巡受杖死者刑部 主事郾城劉校。校字宗道,性至孝,正德六年進士。」

劉玨[编辑]

按《明外史何遵傳》:「正德中,與遵同受杖死者,照磨汲 人劉玨。」玨由貢士

劉概[编辑]

按《明外史何遵傳》:「正德中,與遵同受杖死者,行人安 陸劉概。概正德六年舉進士,字平甫

劉濟[编辑]

按《明外史劉濟傳》:「濟字汝楫,騰驤衛人。正德六年進 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世宗即位,遷工科左給 事中。嘉靖改元,進刑科都給事中。濟在諫垣久,言論 侃侃,直聲震中外。大禮議起,伏哭左順門受杖。謫戍 遼東,卒於戍所。」

劉棟[编辑]

按《萬姓統譜》:「棟字元隆,山陰人。正德辛未進士,歷官 刑部侍郎。」

劉文萃[编辑]

按《棲霞縣志》:「文萃,邑庠生。正德七年,流賊肆掠,文萃 率眾禦之,不勝,被執。文萃無怖色,大罵不屈,遂遇害。」

劉訒[编辑]

按《明外史劉訒傳》:「訒,鄢陵人。父璟,刑部尚書。訒舉正 德九年進士,為寧國推官。世宗立,擢御史,遷南京通 政參議,歷南京刑部尚書,召改北部。初,帝幸承天,河 南巡撫胡纘宗嘗以事笞陽武知縣王聯,聯貪污,為 巡按陶欽夔劾罷。聯素兇狡,嘗毆其父良,良訴之御 史,論死。久之,以良請出獄,復坐殺人,求解不得。後知」 帝喜告訐,乃摭纘宗《迎駕詩》為謗詛,言纘宗命己刊 布,不從,屬欽夔論黜,羅織成大辟。候長至日,令其子 詐為常朝官,闌入朝班訟冤。帝大怒,捕纘宗下獄,命 訒會法司嚴訊,盡得其誣罔,仍坐聯死,其子律斬,而 為纘宗乞宥。帝既從法司奏,然心嗛纘宗,革職,杖四 十,訒亦除名。

劉源清[编辑]

按《明外史詹榮傳》:「劉源清,字汝澄,東平人。正德九年 進士。授進賢知縣,徵為御史。嘉靖改元,遷大理丞,謝 病歸。六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進副都御史。十 二年,以邊警遷兵部左侍郎,總制宣大、山西保定諸 鎮軍務。大同總兵官李瑾浚天城左孤店濠四十里, 趣工急卒。王福勝、王保等焚殺瑾,因焚巡撫潘倣署。」 倣奏瑾激變,宜撫。帝命源清同總兵郤永討之。源清 榜令解散,而榜言五堡變,處之過寬。五堡遺孽大懼, 遂盡反。侍郎顧鼎臣、黃綰言用兵謬。帝令源清招降, 叛卒稍稍自投。首惡黃鎮等亦分日出見,乞通樵採 路,永許諾。翊日,樵採者出,永悉執之。城中人益懼,亂 卒復叛。源清請募兵禦之。帝不許,奪職閒住。黃綰言 源清罪狀,帝怒,逮治,斥為民,卒。

劉琦[编辑]

按《明外史馬錄傳》錄按,山西妖賊李福達獄起,用黃 白術干武定侯郭勛。勛大信,幸其仇薛良訟於錄。按 問得實。勛為移書錄,祈免。錄不從,且劾勛庇奸亂法。 勛懼乞恩,因為福達代辨。帝置不問。會給事、御史交 章劾勛,勛累自訴,且以議禮觸眾怒為言,復乞張璁、 桂萼為援,乃反前獄。萼等上言:「給事劉琦、常泰,郎中」 劉仕,聲勢相倚,挾私彈事,佐、錄殺人,皆繫獄。琦,字廷 珍,洛陽人。正德九年進士。嘉靖初,由行人授兵科給 事中。《馬錄》獄具,坐琦佐使殺人,謫戍瀋陽。閱十年,赦 歸,卒。

劉士元[编辑]

按《萬姓統譜》:「士元,字伯儒,彭縣人。正德甲戌進士,歷 都御史。」

劉彭年[编辑]

按《萬姓統譜》:「彭年字惟靜,巴縣人。正德甲戌進士,歷 都御史。」

劉儲秀[编辑]

按《萬姓統譜》:「儲秀,字士奇,關中人。正德甲戌進士。嘉 靖中,任浙江左布政使,剛方有治才,旬宣所及,深得 民心,聲大振。仕至戶部尚書。」

劉希龍[编辑]

按《萬姓統譜》:「希龍字仁甫,安丘人。正德甲戌進士,歷 尚書。」

劉允[编辑]

按《明外史劉允傳》:「允,武宗朝司設太監也。正德十年, 奉敕往烏思藏迎番僧號活佛者,賜法王金印,以珠 琲為旛,蓋黃金為器皿,所齎珍寶金幣以百餘萬計, 內府積貯為空。既至,其僧懼中國誘誅,不敢出。允怒, 欲脅之,為番人所襲,允走免。及歸,武宗已崩,允遂獲 罪。」

劉世揚[编辑]

按《明外史劉世揚傳》:「世揚,字實甫,閩人。正德十二年 進士。改庶吉士,除刑科給事中。世宗即位,議加興獻 帝皇號,世揚疏諫。歷吏科左給事中,進都給事中。劾 詹事府顧鼎臣汗佞。帝怒,予杖。張璁、桂萼被劾罷,世 揚盡劾璁、萼黨。未幾,復偕同官趙漢等陳修省八事, 中言:『大學士石珤貞介,歿未易名;尚書李鐩國之盜 臣身後遺金』」得諡。會璁已再相,而珤實前賜諡。璁因 激帝怒,謂給事言皆妄。乃謫世揚江西布政司照磨。 屢遷河南提學僉事。告歸卒。

===劉最===按《明外史鄧繼曾傳》:「劉最,字振廷,崇仁人。正德中進 士。由慈利知縣入為禮科給事中。嘉靖二年,中官崔 文以禱祠事誘帝,最極言其非,忤旨,出為廣德州判 官。已而東廠太監芮景賢奏最在途仍故御,乘巨舫, 取夫役。帝怒,逮下詔獄,充軍邵武。久之,赦還。家居二 十餘年,卒。」

劉魁[编辑]

按《明外史劉魁傳》:「魁字煥吾,泰和人。正德中,登鄉薦。 嘉靖初,謁選,得寶慶府通判,歷鈞州知州,潮州同知。 所至潔己愛人。入為工部員外郎。二十一年,帝用方 士陶仲文言,建祐國康民雷殿於太液池西。所司希 帝意,務宏侈,程工峻急。魁諫,帝震怒,杖於廷,錮之詔 獄。繫四年,得釋。未幾,復追逮之。又三年釋,尋卒。」

劉靜[编辑]

按《名山藏本行記》:「靜,萬安人,諸生也。正德間,流賊破 縣,靜年二十三,負母竄。賊欲害母,靜冀蔽求代。賊怒, 攢槊殺之,猶抱母不解。既死,屍七日不變。旌表。」

劉世龍[编辑]

按《明外史劉世龍傳》:「世龍,字允卿,慈谿人。正德末進 士。授太倉知州,遷南京兵部主事。嘉靖十三年,南京 太廟災,世龍應詔陳三事。疏入,帝震怒,謂世龍訕上, 械繫至京,廷杖八十,斥為民。家居五十年,蔬食終身。」

劉文敏[编辑]

按《明外史王守仁傳》:「劉邦采從兄文敏,謁王守仁於 里第。文敏,字宜充,父喪除,遂絕意科舉。」

劉邦采[编辑]

按《明外史王守仁傳》:「劉邦采,字君亮,安福人。謁王守 仁於里第,赴試中式,除壽寧教諭,擢嘉興同知,尋棄 官歸。」

劉曉[编辑]

按《明外史王守仁傳》:「劉邦采族子曉,字伯光,舉於鄉。 守仁官南京,曉往師之,吉安講席大興,由曉倡也。後 為新寧知縣,有善政,解官歸。」

劉陽[编辑]

按《明外史王守仁傳》:「劉陽,字一舒,初從曉受經,曉告 以守仁學,遂往謁於贛州。舉於鄉,知碭山縣,有惠政, 徵授御史。久之,引疾歸。父喪,哀毀廬墓,講學務實踐, 不尚虛寂。」

劉璽[编辑]

按《明外史劉璽傳》:「璽字廷守,南京龍驤衛人。幼有孝 行,襲世職指揮同知,累進都指揮僉事。嘉靖初,掌江 西都司,擢參將,協同督運。璽歷官自常俸外不入一 錢,時以菜劉稱之。十三年,督漕總兵缺人,即擢都督 僉事任之。蒞事五年,軍民德之。改僉書南京前府。二 十二年,中讒被劾罷,歸裝蕭然,書數卷而已。」

劉安[编辑]

按《明外史劉安傳》:「安字汝勉,慈谿人。嘉靖五年進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改河南道御史。入臺甫一月,上疏。 帝大怒,逮治,謫餘干典史,再遷長沙同知,擢鳳陽知 府,治行卓異,以憂歸卒。」

劉望之[编辑]

按《萬姓統譜》:「望之,字商霖,內江人。嘉靖丙戌進士,歷 大理寺卿。子翾,壬戌進士;翲,戊辰進士。」

劉塾[编辑]

按《萬姓統譜》:「塾字汝寧,鄱陽人。嘉靖己丑進士。初任 歸安,大著聲譽,累官光祿寺卿。」

劉傳[编辑]

按《畿輔通志》,傳,「蔚州人。嘉靖庚寅,守備赤城,善撫士 卒。其年六月,敵犯馬營,傳率所部赴援,直前搏戰。敵 圍之數重,傳令士卒下馬步鬥,引滿四射,箭無空發, 傳身中矢如蝟毛。比撤圍,甲裳盡赤,臥瘡月餘卒。」

劉海[编辑]

按《畿輔通志》:「海,開平人。都御史劉源清見其貌偉,選 為管軍百夫長,後為馬營參將。遇敵萬餘騎從山谷 中突出,海與旗牌官張宣等度曰:『我輩今必不脫,惟 有死可報國』。遂犯陣,各殊死戰。敵合圍射之,皆死。敵 分劉屍三段,剖宣腹取膽乃去。劉中丞聞之曰:『我固 知海忠義也,即不貴此,死有餘榮矣』。」

劉希簡[编辑]

按《明外史陸粲傳》:「劉希簡,字以順,漢州人。進士,除行 人,為工科給事中。甫五月,兩以直言得罪,聲大振。久 之,謫縣丞,終鞏昌知府。」

劉繪[编辑]

按《明外史劉繪傳》:「繪字子素,一字少質,光州人。祖進, 太僕少卿。繪登嘉靖十四年進士,授行人,改戶科給 事中。兩劾夏言,言憾之,出為重慶知府。土官爭地相 仇,檄諭之即定。上官交薦,而言再入政府,屬言者論 罷之。居家二十年卒。子黃裳,兵部郎中。」

劉學易[编辑]

按《萬姓統譜》:「學易字道甫,壽光人。嘉靖戊戌進士,歷 戶部右侍郎

劉大實[编辑]

按《萬姓統譜》:「大實字子虛,確山人。嘉靖戊戌進士,歷 戶部侍郎。」

劉養直[编辑]

按《萬姓統譜》:「養直字敬夫,內江人。嘉靖戊戌進士,歷 戶部侍郎。」

劉起宗[编辑]

按《明外史徐學詩傳》:「巴縣劉起宗言:太常少卿嚴世 蕃竊弄父權,嗜賄嵩上疏自理,且求援于中官,以激 帝怒。廷杖六十,謫荔浦典史。起宗初除衢州推官,召 為戶科給事中,終遼東苑馬寺卿。」

劉祿[编辑]

按《明外史徐學詩傳》:「章丘劉祿,言:嚴世蕃竊弄父權, 嗜賄。嵩上疏自理,且求援于中官,以激帝怒。廷杖六 十,謫荔波典史。祿以行人司擢戶科給事中,謫後,自 免歸。」

劉體乾[编辑]

按《明外史劉體乾傳》:「體乾,字子元,東安人。嘉靖二十 三年進士,授行人,改兵科給事中,累官戶部左侍郎, 總督倉場。隆慶初,進南京戶部尚書,召改北部。是時 內供日多,數下部取太倉銀。體乾清勁有執,每疏爭, 積忤帝意,竟奪官。神宗即位,起南京兵部尚書。萬曆 二年致仕,卒。」

劉自強[编辑]

按《開封府志》:「自強字體乾,扶溝人。嘉靖甲辰進士,授 廣平推官,陞吏部考功主事,歷稽勳文選、太僕寺少 卿,遷山西副使。甫蒞任,悍卒王慶率眾以夜叛,城中 大駭。自強知慶有嬖妾,選勇士伏舍旁。詰旦慶來攜 孥,輒斬其首以徇,餘黨瓦解。遷陝西參政,進按察使, 又進湖廣左布政,進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寇黃中負」 險猾驁,會湖、湘兵討之。屬妖人蔡伯貫乘間嘯聚,自 強移師攻之,一鼓殲焉。回兵向中,中所據牛柵坪者 極斗絕,夜則當道垂索屬鈴百餘,勁卒更番守之。鈴 一動,礨石交下,人無得免者。自強察山旁有小罅,督 士夜突上,鉦鼓并作,聲震巖谷中。賊黨驚怖,不戰而 潰。拜戶部右侍郎,歷陞戶部、兵部、刑部尚書。隆慶初, 乞歸。卒。

劉光濟[编辑]

按《靖江縣志》:「光濟,字憲謙,嘉靖甲辰進士。初任戶部 主事,榷臨清。復命時,北騎薄都門,大同勤王師首至, 廷議遣郎一人餉之,北兵隔絕,勢不可全,光濟奮然 請行,竟領餉達雲中。夜與敵遇,躬擐甲先士卒,敵不 敢逼。轉員外郎中,出守衛輝。歷遷山東、浙江、江西、福 建藩臬,晉職都御史,巡撫江西。尋拜戶部右侍郎,改」 吏部,又改南吏部尚書,轉兵部。時「江陵奪情」議起,光 濟獨不署名,銜之,嗾御史曾士楚論歸。

劉慤[编辑]

按《萬姓統譜》:「慤,萬安人。嘉靖甲辰進士,授司空、尚書 郎,監稅荊州,知嘉興府。時倭犯浙江,兵部尚書張經 提兵壓境,慤為調度糧餉,民不勞而事辦。比趙文華 以工部尚書視師海上,暴橫索賂,少不如意,陷以大 辟。慤終無以應之,第相見不激不阿而已。文華卒不 能害。後轉兩司薦,陞太僕寺卿,擢僉都御史,撫治湖」 廣。慤約己勤職,每日詳駁案牘,常至夜分。喜諸司陳 說利害,凡建白當事情者,即付之施行。嘗濬竹筒河 以殺漢水之勢。沿江郡縣,至今賴以播植。施州土官 覃璧劫印烝嫂,謀為不軌。慤上其逆狀討之。親書方 略,日致營中。覃璧力屈,自詣轅門伏辜。比罷兵,陞大 理寺卿,轉南京工部侍郎。然竟以兵事積疲遘疾行, 至潯陽道中卒。

劉應節[编辑]

按《明外史劉應節傳》:「應節,字子和,濰人。嘉靖二十六 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井陘兵備副使。四十三年,以 山西右參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母喪歸。隆慶 元年,起撫河南。四年,進右副都御史,旋進兵部右侍 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萬曆元年,進南京工部尚書, 召為戎政尚書,改刑部。雲南參政。羅汝芳奉表至京」, 應節出郭,與談禪;給事中周良寅疏論之,罷卒。

劉隆[编辑]

按《寧波府志》:「隆字大昌,定海人。衛指揮使。以強幹屢 總諸衛備倭。時海上寇起,隆提舟師薄之,舟膠,隆腹 中一矢見血,益奮怒鏖戰,賊少卻,遂揮諸舟競進,卒 破賊。嘉靖壬子,遷把總,統舟師備乍澉。當松江七團 賊歸,隆扼之,焚賊舟。後會破史家浜賊,隆又扼之。一 日追賊,向暮黃霧四塞,隆以孤舟在賊圍中,逮曉,從」 兵皆懼。隆大喊作氣,手發一地雷,衝十數舟,復殲二 舟,斬俘二百餘,陞署都指揮僉事。乙卯,倭寇薄瑞安, 偏將尹千戶請旋師避之。隆不聽,徑往遏之,殺賊十 餘人,賊遯去。迴軍至田間,有數賊伏莽中,遽起擊隆, 隆不及應,遂及尹千戶俱死。

===劉顯===按《明外史劉顯傳》:「顯,南昌人。生而膂力絕倫,稍通文 義。家貧,落魄入蜀,冒籍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宜賓 苗亂,顯從軍陷陣。賊平,官副千戶輸貲為指揮僉事, 擢署都指揮僉事,僉書浙江都司。遷參將,分守蘇松。 尋遷副總兵,協守江浙三沙。四十一年,廣東賊大起, 詔顯充總兵官,鎮守其地。會福建倭患棘,顯赴援,大」 破之。江北倭未平,廷議設總兵官於狼山,改顯任之。 已,移鎮浙江。顯有將略,居官不守法度。巡按劾之,革 任候勘。用巡撫劉畿薦,命充為事官,移鎮貴州。四川 巡撫曾省吾議征都掌蠻,令顯移鎮其地。萬曆改元, 進都督同知。九年卒官。

劉縉[编辑]

按《陝西通志》:「縉,榆林衛百戶。嘉靖年間,隨副總兵梁 震追賊至蘭泥海子,力戰而死。」

劉瑀[编辑]

按《雲南通志》:「瑀,嘉靖間,任祿勸州吏目,因鳳賊叛,遇 害。」

劉夢祥[编辑]

按《寧波府志》:「夢祥,定海衛百戶。嘉靖三十四年四月, 奉檄領兵駕船出海,遇賊將犯江南崇明,夢祥即率 兵迎敵,與賊交戰數合,奮勇衝鋒,馘賊首數級。力乏 寡援,遂死。」

劉守禮[编辑]

按《無錫縣志》:「嘉靖丙辰夏,倭至焚掠。守禮應募禦賊, 力戰死之。」

劉玠[编辑]

按《浙江通志》:「玠字大光,世為寧波衛指揮使。嘉靖三 十五年,福清縣倭踞海口,玠提兵趨石壁嶺,要賊逸 路。比至嶺隘,倉卒布列未備,而賊已至。玠即挺身格 賊,力盡無援,斃於賊刃。」

劉天祿[编辑]

按《陽信縣志》:「天祿,武勇過人,應募防倭,乘機上船,殺 倭數十人。後賊合眾環攻之,力戰而死。」

劉穩[编辑]

按《萬姓統譜》:「穩字朝重,酃縣人。嘉靖丙辰進士,歷太 僕少卿。」

劉皓[编辑]

按《武平縣志》:「皓,邑之義勇。嘉靖丁巳秋,廣寇出劫,皓 被脅不從而死。」

劉僑[编辑]

按《武平縣志》:「僑邑之義勇。嘉靖丁巳秋,廣寇出劫,僑 戰於白鶴嶺而死。」

劉金綸[编辑]

按《武平縣志》:「金綸,邑之義勇。嘉靖丁巳秋,廣寇出劫, 金綸戰於小溪口而死。」

劉漢[编辑]

按《明外史劉漢傳》:「漢,大同人。驍勇善戰。嘉靖中,起家 指揮僉事,積功至都指揮使,充宣府參將。三十七年, 擢副總兵,俄充大同總兵官,進都督同知。寇大舉入 犯,漢南保應州,遂潰牆由朔州南下,五臺、崞縣皆被 掠。事聞,落職。四十年,充為事官。寇逼通州,漢率師護 陵寢。錄功復都督同知。隆慶中,卒。」

劉奮庸[编辑]

按《明外史劉奮庸傳》:「奮庸,雒陽人。嘉靖三十八年進 士。授兵部主事,改禮部。侍穆宗裕邸,進員外郎。穆宗 即位,以舊恩擢尚寶卿。已,藩邸舊臣相繼柄用,獨奮 庸久不調。大學士高拱亦故講官也,頗專恣,奮庸疾 之。隆慶六年上疏,而附拱者遂劾奮庸,章下吏部。拱 方掌部事,陽為祈寬。帝不許,竟謫興國知州。神宗即」 位,擢山西提學僉事,再遷陝西提學副使。以病乞歸, 卒。

劉清[编辑]

按《松溪縣志》:「清,邑人。嘉靖壬戌十二月,倭寇圍縣,清 奮力禦寇,陣亡。」

劉和[编辑]

按《名山藏本行記》:「和,廬陵人。父行賈溺死於池州,和 年十三,慟哭嘔血,母解譬之。自後行賈往來,過父溺 處,輒悲憤不食,設酒肴江滸,號而招焉,同舟之人皆 為墮淚,每食甘美,必懷歸奉母。後客九江,聞母喪,棄 貲奔歸,家益貧。母沒,葬玉華山,廬墓其處,朝夕哭奠, 皆織屨易之。和動效古人,不恤譏訕,自號耐辱居士。」 其後老而益貧。鄉人莫知重也。

劉一儒[编辑]

按《明外史王之誥傳》:「彝陵劉一儒,字孟真,張居正姻 也。第進士,屢官刑部侍郎。居正當國,嘗貽書規之。居 正不懌,歿而親黨多坐斥,一儒獨以高潔名。尋拜南 京戶部尚書,移疾歸,卒於家。天啟中,追諡莊介。」

劉東星[编辑]

按《明外史劉東星傳》:「東星,字子明,沁水人。隆慶二年 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累遷湖廣左布政使。萬 曆二十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召為左副都御史,進吏部右侍郎,以父老請侍養歸。父卒。二十六年, 起工部左侍郎,總理河漕,進工部尚書,卒官。東星性 儉約,歷官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天啟初,諡莊靖。」

劉臺[编辑]

按《明外史劉臺傳》:「臺字子畏,安福人。隆慶五年進士。 授刑部主事。萬曆初,改御史,巡按遼東。張居正柄國, 臺疾其專恣,上疏攻之。居正怒甚,因辭政。帝慰留居 正,遂捕臺至京師,命廷杖百,遠戍。居正陽具疏救,乃 除名為民,而恨臺刺骨,計必殺之。臺巡按時,遼東巡 撫張學顏殺降冒功,懼臺摘發,日遣人伺其門。會臺」 劾居正,學顏偵之誤謂劾己,詣臺乞免。臺憤然作色 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學顏初喜,既而大恨之。及入 為戶部,誣臺私贖鍰,遂戍臺廣西。臺父震龍,弟國,俱 坐罪。臺至潯州,暴卒。

劉元震元霖[编辑]

按《明外史饒伸傳》:「任丘劉元震、元霖兄弟俱官九列, 以母年近百歲,先後乞養親歸,時以為榮。元震,字元 東,隆慶五年進士,由庶吉士萬曆中,歷官吏部侍郎。 天啟中卒,諡文莊。元霖,萬曆八年進士,歷官工部尚 書,卒。」

劉四科[编辑]

按《陝西通志》:「四科號健庵,紫陽人,隆慶辛未進士,沉 毅淵博,廉簡有守。初授山西長治令,擢吏部主事,歷 兵部尚書,巡撫薊鎮,卒。」

劉綎[编辑]

按《明外史劉綎傳》:「綎,都督顯子。勇敢有父風,用廕為 指揮使。萬曆初,遷雲南迤東守備。十年,緬甸犯永昌、 騰越,巡撫劉世曾請濟師。明年,擢綎遊擊將軍,署騰 衝守備事,進副總兵。綎性貪,御下無法,兵譟,革任。無 何,羅雄變起,巡撫世曾檄調漢土軍禦之。會綎解官 至霑益,世曾喜,令與裨將劉紹桂、萬鏊分道討賊,平」 之。用為廣西參將,移四川。二十年召授五軍三營參 將。會朝鮮用師,綎請赴援,詔以副總兵從征。朝鮮略 定。屬播酋楊應龍作亂,擢綎四川總兵官。應龍輸款, 而青海寇數擾邊,特設臨洮總兵,移綎任之。朝鮮再 用師,詔綎充禦倭總兵官,提督漢、土兵赴討。賊遁,班 師,進綎都督同知,遂移師征楊應龍。會四川總兵官 萬鏊罷,即以綎代之。初,綎聞征播命,逗遛,多設難要。 朝廷言官交劾,議調南京右府僉書,綎辭任。總督李 化龍以平播非綎不可,力薦於朝,綎乃復受事。化龍 薦綎,言官謂「綎嘗納應龍賄,宜奪官。」部議謫為事官, 戴罪辦賊。綎德化龍,使使齎玉帶一、黃金百、白金千, 投化龍家,為化龍父所叱,投巡按崔景榮家亦如之。 化龍、景榮並奏其事。詔革綎任。錄平播功,進左都督, 世廕指揮使。四十年,四川建昌猓亂,命綎為總兵官 討之。久之,以軍政拾遺罷歸。四十六年,遼警,召為左 府僉書。明年,經略楊鎬令綎出師,遇大兵,戰死。養子 招孫最驍勇,見綎死,突圍中,手格殺數人,亦死。

劉應秋[编辑]

按《明外史劉應秋傳》:「應秋,字士和,吉水人。萬曆十一 年進士及第,授編修,遷南京司業,召為右中允,歷右 庶子祭酒。二十六年,有撰《憂危竑議》者,御史趙之翰 以指大學士張位,并及應秋,命調外。應秋遂辭疾歸。 時詞臣率優游養望,應秋獨好譏評時事,以此取忌, 竟被黜歸,數年卒。崇禎時,諡文節。」

劉憲寵[编辑]

按《明外史劉憲寵傳》:「憲寵,字抑之,慈谿人。萬曆十四 年,舉會試,授吉安推官。入為虞衡主事,改儀制,進員 外郎。帝將建東宮,既諏吉矣,以冊寶未具,傳諭易期, 舉朝駭愕。憲寵與首輔沈一貫同郡,急請一貫封還, 大禮遂定。尋進郎中。皇長孫生,憲寵言於侍郎李廷 機,請頒赦天下,尊上聖母徽號,一以皇長子禮行之。」 擢光祿少卿,引疾歸。天啟初,用薦起官,再遷右通政。 五年擢南京太僕卿。憤魏忠賢亂政,復引疾歸。憲寵 清介恬雅,於世味泊如。門戶既興,無所附麗,猶為小 人指目。列之《東林》,竟遭削奪。崇禎初,復之,卒於家。

劉一燝兄一焜 一煜[编辑]

按《明外史劉一燝傳》:「一燝字季晦,南昌人。父曰材,嘉 靖中進士,陝西左布政使。萬曆十六年,一燝與兄一 焜、一煜並舉於鄉。越七年,又與一煜並舉進士,改庶 吉士,授檢討。一焜為考功郎,一燝歷遷禮部右侍郎。 光宗即位,擢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天啟初, 言路爭論事,而一燝持大體,時有所格,眾方怨,又密」 窺魏、客等漸用事。一燝勢孤,遂交章劾之。於是一燝 四疏乞歸,忠賢從中主之,傳旨允其去。已而忠賢大 熾,矯旨責一燝誤用熊廷弼,削官,勒令養馬。崇禎改 元,累加少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八年卒。福王 時,追諡文端。一焜,字元丙,萬曆二十年進士。授行人。 歷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御史沈珣誣訐其贓私, 一焜自引去。卒。一煜兵部郎中。

===劉曰寧===按《明外史王圖傳》:「劉曰寧,字幼安,南昌人。萬曆十七 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進右中允。以母病歸。起右 諭德,掌南京翰林院,就遷國子祭酒。母喪,服闋,召為 禮部右侍郎,道卒,諡文簡。」

劉綱[编辑]

按《明外史劉綱傳》:「綱,邛州人。祖文恂,孝子。父應辰,舉 鄉試,不仕,亦以孝義聞。綱舉萬曆中進士,改庶吉士。 二十五年,上疏言元輔趙志皋匪人。帝得疏,恚甚,將 罪之。以方遘殿災,留中不報。已而授編修。居二年,京 察,坐浮躁,調外任,遂歸。明年卒。」

劉元珍[编辑]

按《明外史劉元珍傳》:「元珍,字伯先,無錫人。萬曆二十 三年進士。初授南京禮部主事,進郎中。親老歸養。三 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楊時喬、都御史溫純盡黜政 府私人錢夢皋等,大學士沈一貫密為地,元珍方服 闋需次,疏詆一貫,謫極邊雜職。俄御史周家棟指陳 時政,語過激,帝遷怒元珍,除其名。光宗即位,起光祿」 少卿。卒官。

劉宗周[编辑]

按《明外史劉宗周傳》:「宗周,字起東,山陰人。父坡為諸 生,母章氏妊甫五月而坡亡。宗周萬曆二十九年成 進士。母卒,宗周奔喪旋里。服闋,選行人,請告歸。天啟 元年,起儀制主事,累遷太僕少卿,移疾歸。四年,起右 通政,至則魏忠賢已逐東林殆盡,宗周復固辭,忠賢 責以矯情厭世,遂削奪。崇禎元年,召為順天府尹,政」 令一新。居一載,謝病歸。八年,內閣缺人,命吏部推在 籍者,以孫慎行、林釪及宗周名上。明年正月入都,慎 行已卒,與釪同入朝。帝命釪輔政,宗周他用。旋授工 部左侍郎,請告去。十四年,吏部缺左侍郎,廷推不稱 旨。帝謂「劉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遂以命之。擢左都 御史。姜埰、熊開元以言事下詔獄。宗周論救。帝大怒, 命削宗周籍歸。二年而京師陷。福王監國於南京,起 宗周故官。宗周入都,甫視事,會設東廠,給事中袁彭 年爭之,被謫。宗周力言其冤。尋爭阮大鋮必不可用, 皆不納,遂抗疏乞休。明年五月,南京不守。六月,潞王 降,杭州亦失守。宗周方食,推案慟哭。自是遂不食卒。

劉策[编辑]

按《明外史劉策傳》:「策字範董,武定人。萬曆二十九年 進士。除保定新城知縣,行取授御史。疏劾太僕少卿 徐兆魁,復力爭熊廷弼行勘及湯賓尹科場事,黨人 率指目為東林,以年例出之外。天啟元年,起天津兵 備,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召拜兵部右侍郎。御史 潘汝禎劾策為東林遺奸,遂削籍。崇禎二年,起故官」, 總理薊、遼、保定軍務。策雅負清望,用兵非其所長。甫 蒞任,大兵由《大安口》入內地,策不能禦。被劾,論死,棄 市。

劉渠[编辑]

按《明外史羅一貫傳》:「劉渠,京城巡捕營副將也。以御 史楊鶴薦,擢總兵官,援勦遼東。廣寧總兵官李光榮 罷,即以渠代。西平告急,渠盡撤鎮武兵赴之,遂戰歿。」

劉鴻訓[编辑]

按《明外史劉鴻訓傳》:「鴻訓,字默成,長山人。父一相,由 進士歷南京吏科給事中。執政者忌一相,出為隴右 僉事,終陝西副使。萬曆四十一年,鴻訓登第,由庶吉 士授編修。母喪服闋,起右中允,進左諭德。父喪歸。天 啟六年,起少詹事,忤魏忠賢,斥為民。莊烈帝即位,拜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崇禎元年四月」 還朝。是時忠賢雖敗,其黨猶滿朝。鴻訓乃毅然主持, 次第斥之,人情大快。以四川賊平,加太子太保,進文 淵閣。關門兵以缺餉鼓譟,帝意責戶部,而鴻訓請發 帑三十萬,示不測恩,由是失帝指,至有改敕書之事。 給事中李覺斯言:「槁具兵部送之。輔臣審定,令中書 繕寫。」寫訖,復審視進呈。帝心疑其事,御便殿以問諸 閣臣,閣臣謝不知。帝怒,乃閱兵部揭,有「鴻訓批西司 房」語,遂革職候勘。無何,御史田時震劾鴻訓納賄,竟 謫戍代州。七年卒戍所。福王時,復官。

劉廷元[编辑]

按《明外史劉廷元傳》:「廷元,平湖人,萬曆中進士。由南 海知縣入為御史。四十三年,張差持梃入東宮,被擒。 廷元巡視皇城,創瘋癲之說。是時齊、楚、浙三黨用事, 廷元與姚宗文、元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等為 之魁。一人稍異議,輒群起逐之。部郎夏嘉遇以計離 其黨,其黨大散,廷元亦引疾歸。天啟初,言者追論廷」 元曲庇張差,落職。五年,魏忠賢起為太僕少卿。明年 進太常卿,旋進左副都御史。未幾,進右都御史。時中 外要職,盡忠賢私人。廷元自請居留都,往收人心。忠 賢喜,即用為南京兵部尚書。忠賢敗,被劾罷。尋入《逆 案》,贖徒為民。

劉光復[编辑]

按《明外史劉廷元傳》:「劉光復,青陽人。由諸暨知縣徵 授御史。神宗因張差事,召見廷臣,慈寧宮方執光宗手,言『此兒極孝,我極愛之』。光復忽大聲言:『陛下甚慈 愛,皇太子甚仁孝,意將有所申。說未竟,神宗遽發怒, 廷杖下獄。四十八年,赦出。光宗立,起光祿寺丞,尋卒』。」

劉之鳳[编辑]

按《明外史劉之鳳傳》:「之鳳,字雝鳴,中牟人。萬曆四十 四年進士。歷南京御史。天啟三年,言內操宜罷。忤魏 忠賢,六年奪其職。崇禎二年,起故官,屢遷刑部尚書。 會范景文劾南京給事中荊可棟貪墨,下部訊,之鳳 予輕比。帝疑其受賄,下之吏,卒於獄。」

劉可訓[编辑]

按《明外史朱燮元傳》:「劉可訓,萬曆中舉鄉試,歷官刑 部員外郎。天啟元年,恤刑四川。會奢崇明反,圍成都, 可訓佐城守有功,擢僉事,遷威茂兵備參議。崇禎三 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永平,督薊鎮邊務。兵部 尚書梁廷棟囑私人沈敏於可訓,敏遂交關為奸利, 御史水佳引劾,可訓落職歸。後敘四川平寇功,復官」, 卒。

劉永祚[编辑]

按《池州府志》:「永祚,青陽人。父光復,以對張差事建言 被逮。聞報泣血,冒暑星馳,伏闕請代,以勞瘁卒。弟蔭 祚亦疏陳情贖父罪。」

劉孔暉[编辑]

按《明外史劉振之傳》:「崇禎十四年,李自成陷開封屬 邑,殉難者劉孔暉,邵陽人,舉天啟元年鄉試,為新鄭 知縣,固守不能支,遂死之。」

劉希文[编辑]

按《明外史張振德傳》:「振德授興文知縣。奢崇明叛,振 德抗節死,教諭劉希文代署縣事。甫半載,賊復薄城, 誓死不去,妻白亦願同死。城破,夫婦罵賊,並死之。」

劉象麒[编辑]

按《貴州通志》:「象麒,守備。天啟三年,從征水西,死事聞, 照本職贈二級,襲陞二級。」

劉應龍[编辑]

按《貴州通志》:「應龍參將。天啟三年,從征水西,死。事聞, 賜祭,贈都督僉事,襲陞三級。」

劉仲時[编辑]

按《貴州通志》:「仲時參將。天啟三年從征水西,死。事聞, 賜祭,贈都督僉事,襲陞三級。」

劉廷舉[编辑]

按《貴州通志》:「廷舉都司,天啟三年,從征水西,死事聞, 照本職贈二級,襲陞二級。」

劉以仁[编辑]

按《貴州通志》:以「仁臻洞司人安酋叛,以守備督兵援 省,力戰死之。」

劉若愚[编辑]

按《明外史劉若愚傳》:「若愚,司禮監陳矩名下也。善書, 好學有文。魏忠賢初屏居私第,李永貞取入內直房, 主筆札。永貞多密謀,若愚心識之而已,不敢與外廷 通。忠賢敗,若愚為御史楊維垣所劾,充孝陵淨軍。已, 御史劉重慶以李實誣高攀龍等事劾實,實辨疏係 空印,乃忠賢逼取之,令永貞填書者。莊烈帝驗疏墨」, 果壓硃,遂誅永貞,并坐若愚大辟。久之,始得減等。若 愚當忠賢時,祿賜未嘗一及,既幽囚,痛己之冤抑,而 恨王體乾輩之漏網,作《酌中志》以自明。

劉熙祚[编辑]

按《明外史劉熙祚傳》:「熙祚,字仲緝,武進人。父純仁,泉 州推官。熙祚舉天啟四年鄉試,崇禎中為興寧知縣, 徵授御史,巡按湖南。流寇陷武昌,岳州巡撫王聚奎 率潰將走湘潭,沿途焚劫。熙祚以長沙不能守,奉吉、 惠二王奔衡州。聚奎兵亦至。熙祚痛恨聚奎,而欲藉 其兵為城守計。未幾,聚奎復走,衡州遂陷。二王至永」 州,聚奎繼至。越日,劫庫金去。熙祚乃奉二王出城,遺 部將護走廣西,而己返永州拒守。俄賊騎追至,執赴 衡州,見張獻忠。獻忠令跪,不屈,命群毆之,膚盡裂。使 降將尹先民說之,終不變,見殺。事聞,諡《忠毅》。

劉永祚[编辑]

按《明外史劉熙祚傳》:「熙祚弟永祚,字叔遠,由選貢生 授」縣知縣,遷養利知州,有惠政,後以副使知興化 府事。城破,仰藥死。

劉綿祚[编辑]

按《明外史劉熙祚傳》:「熙祚弟綿祚,字季延,崇禎四年 進士,為吉安、永豐知縣。閩、粵賊率眾來攻,綿祚擊破 之,縣境以安。以積勞得疾,請告歸,卒。」

劉躍龍[编辑]

按《陝西通志》:「躍龍,安定人。天啟中舉人,任河南開封 府同知,解綬歸家。闖寇破城,罵賊不屈,死之。」

劉宗臣[编辑]

按《貴州通志》:「宗臣,甕安人。事父遷繼母趙氏,備盡孝 道。天啟間,水西兵變,破甕安城,邑人盡逃。宗臣祖母 冷氏年八十,病不能行,宗臣不忍舍去。賊至,身被數 刃,終不離祖母側,賊義而釋之

劉樸[编辑]

按《莒州志》:「樸號柘山,博學鴻詞,通達時務。初任鄠縣, 召為御史,直言極諫,彈逆黨魏忠賢八可誅,削籍。崇 禎初年,贈太僕寺少卿。」

劉錫元[编辑]

按《明外史·李橒傳》:「奢崇明反,提學僉事劉錫元禦賊 有功,進官。錫元,長洲人,崇禎中任寧夏參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