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11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一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十二卷
明倫彙編 閨媛典 第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一百十二卷目錄

 養生部藝文一

  養生論          魏嵇康

  答難養生論         前人

  養生論         唐牛僧孺

  續養生論         宋蘇軾

  問養生           前人

 養生部藝文二

  壽翁興          唐元結

  滑中贈崔高士瑾      王季友

  贈辟穀者          張籍

  贈閻少保          前人

  修養            劉乂

  絕句            呂巖

  導引           宋朱熹

 養生部紀事

 養生部雜錄

人事典第一百十二卷

養生部藝文一[编辑]

《養生論》
魏·嵇康
[编辑]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 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夭亡者。」此皆兩 失其情,試粗論之,夫神仙雖目不見,然記籍所載,前 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 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 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 「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 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 飢,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 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 髮衝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 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夫為 稼於湯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於燋爛,必一溉 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而世常謂一怒 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 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 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栖於情,憂喜不 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 身,使形神相親,表裏俱濟也。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 之「良田」,此天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餘斛。田種一 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謂商無十倍之價,農 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 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知也。薰辛害目,豚 魚不養,常世所識也。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 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 身,莫不相應。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闇而 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 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 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目惑 元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臟,醴醪煮其腸胃,香芳 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 平粹。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 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 以生百病,好色不勌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 中道夭於眾難,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至於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 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謂之「自然。」 縱少覺悟,咸歎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 兆,是猶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 之日,而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 無功之理。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 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盡此而 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 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 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 以尾閭」,而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顯,而 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後。又恐兩失, 內懷猶豫,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 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 年然後可覺耳。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塗,意速而 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夫悠悠者既未效不 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者 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一能成也。善 養生者則不然矣,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 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彊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 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絫心不存,神氣以醇 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 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 晞以朝陽,綏以五絃,無為自得,體妙心元,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與羨門比壽,王 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答難養生論》
前人
[编辑]

答曰:「所以貴智而尚動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 欲動則悔吝生,智行則前識立,前識立則志開而物 遂,悔吝生則患積而身危,二者不藏之於內而接於 外,祇足以災身,非所以厚生也。夫嗜欲雖出於人,而 非道之正,猶木之有蝎,雖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 故蝎盛則木朽,欲勝則身枯。然則欲與生不並立,名」 與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順欲為得生, 雖有後生之情,而不識生生之理,故動之死地也。是 以古之人知酒肉為甘鴆,棄之如遺,識名位為香餌, 逝而不顧。使動足資生,不濫於物,知正其身,不營於 外,背其所害,向其所利,此所以用智遂生之道也。故 智之為美,美其益生而不羨;生之為「貴,貴其樂和而 不交,豈可疾智而輕身,勤欲而賤生哉?且聖人寶位 以富貴為崇高者,蓋謂人君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民 不可無主而存,主不能無尊而立,故為天下而尊君 位,不為一人而重富貴也。」又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 者,蓋為季世惡貧賤而好富貴也,未能外榮華而安 貧賤,且抑使由其道」而不爭,不可令其力爭,故許其 心競;《中庸》不可得,故與其狂狷。此俗談耳,不言至人 常貪富貴也。聖人不得已而臨天下,以萬物為心,在 宥群生,由身以道,與天下同於自得,穆然以無事為 業,坦爾以天下為公。雖居君位,享萬國,恬若素士接 賓客也。雖建龍旂,服華袞,忽若布衣之在身。故君臣 相忘於上,蒸民家足於下,豈勸百姓之尊己,割天下 以自私,以富貴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且子文三 顯,色不加悅;柳惠三黜,容不加戚。何者?令尹之尊,不 若德義之貴,三黜之賤,不傷沖粹之美。二子嘗得富 貴於其身,終不以人爵嬰心,故視榮辱如一。由此言 之,豈云欲富貴之情哉?請問錦衣繡裳,不「陳於闇室 者,何必顧眾而動以毀譽為歡戚也?」夫然則欲之患 其得,得之懼其失,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在上何得 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 耶?且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豈在於多欲 以貴得哉?奉法循理,不絓世網,以無罪自尊,以不仕 為逸,遊心乎道義,偃息乎「卑室,恬愉無遌而神氣條 達」,豈須榮華然後乃貴哉?「耕而為食,蠶而為衣,衣食 周身,則餘天下之財,猶渴者飲河,快然以足,不羨洪 流」,豈待積斂然後乃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蓋將以 名位為贅瘤,資財為塵垢也,安用富貴乎?故世之難 得者,非財也,非榮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雖耦耕 畎畝,被褐「啜菽,豈不自得。不足者雖養以天下,委以 萬物,猶未愜。」然則足者不須外,不足者無外之不須 也。無不須故無往而不乏;無所須故無適而不足。不 以榮華肆志,不以隱約趨俗,混乎與萬物並行,不可 寵辱,此真有富貴也。故遺貴,欲貴者賤及之;故忘富, 欲富者貧得之。理之然也。今居榮華而憂,雖與榮華 偕老,亦所以終身長愁耳。故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 富莫大於知足」,此之謂也。《難》曰:「感而思室,飢而求食, 自然之理也。」誠哉是言!今不使不室不食,但欲令室 食得理耳。夫不慮而欲,性之動也;識而後感,智之用 也。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餘;智用者,從感而求,勌 而不已。故世之所患,禍之所由,常在於智用,不在於 性動。今使瞽者遇室,則西施與嫫母同情;瞶者忘味, 則糟糠與精粺等甘,豈識賢愚好醜,以愛憎亂心哉! 君子識智以無恆傷生,欲以逐物害性。故智用則收 之以恬,性動則糾之以和,使智上於恬,性足於和,然 後神以默醇,體以和成,去累除害,與彼更生,所謂「不 見可欲,使心不」亂者也。縱令滋味常染於口,聲色已 開於心,則可以至理遣之,多筭勝之。何以言之也?夫 欲官不識君位,思室不擬親戚,何者?知其所不得,則 不當生心也。故嗜酒者自抑於鴆醴,貪食者忍飢於 漏脯。知吉凶之理,故背之不惑,棄之不疑也。豈恨向 不得酣飲與大嚼哉!且逆旅之妾,惡者以自惡為貴, 「美者以自美得賤。」美惡之形在目,而貴賤不同,是非 之情先著,故美惡不能移也。苟云理足於內,乘一以 御外,何物之能默哉!由此言之,性氣自和,則無所困 於防閑;情志自平,則無鬱而不通。世之多累,由見之 不明耳。又常人之情,遠雖大莫不忽之,近雖小莫不 存之。夫何故哉?誠以交賒相奪,識見異情也。三年喪 不內御,禮之禁也,莫有犯者,酒色乃身之仇也,莫能 棄之。由此言之,禮禁雖小,不犯身仇雖大,不棄。然使 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旋害其身,雖愚夫不為。明天 下之輕於其身,酒色之輕於天下,又可知矣。而世人 以身殉之,斃而不悔,此以所重而要所輕,豈非背賒 而趣交耶?智者則不然矣。審輕重然後動,量得失以 居身,交賒之理同,故備遠如近,慎微如著,獨行眾妙 之門,終始無虞。此與夫耽欲而快意者,何殊間哉?《難》 曰:「聖人窮理盡性,宜享遐期,而堯、孔上獲百年,下者七十,豈復疏於導養乎?」案論堯、孔雖稟命有限,故導 養以盡其壽,此則窮理之致,不為不養生得百年也。 且仲尼窮理盡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 二十者。若以仲尼之至妙,資田父之至拙,則千歲之 論,奚所怪哉?且凡聖人有損己為世,表行顯功,使天 下慕之,三徙成都者,或非食勤躬,經營四方,心勞形 困,趣步失節;或奇謀潛稱,爰及干戈,威武殺伐,功利 爭奮;或修身以明污,顯智以驚愚,藉名高於一世,取 准的於天下。又勤誨善誘,聚徒三千,口勌談議,身疲 磬折,形若救孺子,視若營四海,神馳於利害之端,心 騖於榮辱之途,俯仰之間,已再撫宇宙之外者。若比 之於內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四達,而無執無為,遺 世坐忘,以寶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今不言松柏不 殊於榆柳也,然則中年枯隕,樹之重崖,則榮茂日新, 此亦毓形之一觀也。竇公無所服御,而致百八十,豈 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養神之一徵也。火蠶十八日, 寒蠶三十日,餘以不得踰時之命,而將養有過倍之 隆,溫肥者早終,涼瘦者遲竭,斷可識矣。圉馬養而不 乘,用皆六十歲,體疲者速彫,形全者難斃,又可知矣。 富貴多殘,伐之者眾也;野人多壽,傷之者寡也。亦可 見矣。今能使目與瞽者同功,口與瞶者等味,遠害生 之具,御益生之物,則始可與言養性命矣。《難》曰:神農 倡粒食之始,鳥獸以之飛走,生民以之視息。今不言 五穀,非神農所倡也。既言上藥,又倡五穀者,以上藥 希寡,艱而難致,五穀易殖,農而可久,所以濟百姓而 繼夭閼也。並而存之,惟賢志其大,不肖者志其小耳。 此同出一人,至當歸止痛,用之不已,耒耜墾辟,從之 不輟,何養命蔑而不議。此殆玩所先習,怪於所未知。 且平原則有棗栗之屬,池沼則有菱芡之類,雖非上 藥,尤甚於黍稷之篤恭也。豈云視息之具,唯立五穀 哉?又曰:「黍稷惟馨,實降神祇,蘋」蘩薀藻,非豐肴之匹; 潢汙行潦,非重酎之對。薦之宗廟,感靈降祉。是知神 享德之與信,不以所養為生,猶九土述職,各貢方物, 以效誠耳。又曰:「肴糧入體,益不踰旬。」以明宜生之驗, 此所以困其體也。今不言肴糧無充體之益,但謂延 生非上藥之偶耳,請借以為難。夫所知麥之善於菽, 稻之勝於稷,由有效而識之。假無稻稷之域,必以菽 麥為珍養,謂不可尚矣。然則世人不知上藥良於稻 稷,猶守菽麥之賢於蓬蒿,而必天下之無稻稷也。若 能仗藥以自永,則稻稷之賤,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 此,故准性理之所宜,資妙物以養身,植元根於初九, 吸朝霞以濟神。今若以肴酒為壽,則未聞高陽有黃 「髮之叟也;若以充性為賢,則未聞鼎食有百年之賓 也。」且冉生嬰疾,顏子短折,穰歲多病,饑年少疾。故狄 食米而生癩,瘡得穀而血浮;馬秣粟而足重,鴈食粒 而身留。從此言之,鳥獸不足報功於五穀,生民不足 受德於田疇也。而人竭力以營之,殺身以爭之。養親 獻尊,則萸菊菰粱;聘享嘉會,則肴饌「旨酒而不知,皆 淖溺筋腋,易糜速腐,初雖甘香,入身臭腐,竭辱精神, 染污六府,鬱穢氣蒸,自生災蠹,饕淫所階,百疾所附, 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豈若流泉甘醴,瓊蕊玉英, 金丹石菌,紫芝黃精,皆眾靈含英,獨發奇生,貞香難 歇,和氣充盈,澡雪五臟,疏徹開明,吮之者體輕,又練 骸易氣,染骨柔筋,滌垢澤穢,志凌青雲,若此以往,何 五穀之養哉?」且螟蛉有子,果臝負之,性之變也;橘渡 江為枳,易土而變,形之異也。納所食之氣,還質易性, 豈不能哉?故赤斧以鍊丹赬髮,涓子以朮精久延,偓 佺以松實方目,赤松以水玉乘煙,務光以蒲韭長耳, 邛疏以石髓駐年,方回以雲母變化,昌容以蓬蔂易 顏,若此之類,不可詳載也。孰云五穀為最,而上藥無 益哉?又責千歲以來,目未之見,謂無其人,即問談者 見千歲人何以別之?欲校之以形,則與人不異;欲驗 之以年,則朝菌無以知晦朔,蜉蝣無以識靈龜。然則 千歲雖在市朝,固非小年之所辨矣。彭祖七百,安期 千年則狹,見者謂書籍妄記,劉根霞寢不食,或謂偶 能忍飢;仲都冬倮而體溫,夏裘而身涼,桓譚謂偶耐 寒暑;李少君識桓公玉碗,則阮生謂之逢占。而知堯 以天下禪許由,而揚雄謂「好大為之。」凡若此類,上以 周孔為關鍵,畢志一誠;下以嗜欲為鞭策,欲罷不能, 馳驟於世教之內,爭巧於榮辱之間,以多同自減,思 不出位,使奇事絕於所見,妙理斷於常論。以言變通 達微,未之聞也。久慍閑居,謂之無歡;深恨無肴,謂之 「自愁。」以酒色為供養,謂長生為無聊。然則子之所以 為歡者,必將結駟連騎,食方丈於前也。夫俟此而後 為足謂之天理自然者,皆役身以物,喪志於欲,原性 命之情,有累於所論矣。夫渴者惟水之是見,酌者惟 酒之是求,人皆知乎生於有疾也。今若以從欲為得 性,則渴酌者非病,淫湎者非過,桀、跖之徒,皆得自然, 非《本論》所以明至理之意也。夫至理誠微,善溺於世, 然或可求諸身而後悟,校外物以知之者。人從少至 長,隆殺好惡,有盛衰,或稚年所樂,壯而棄之,始之所薄,終而重之。當其所悅,謂不可奪;值其所醜,謂「不可 歡,然還成易地,則情變於初。」苟嗜欲有變,安知今之 所耽,不為臭腐;曩之所賤,不為奇美耶?假令廝養暴 登卿尹,則監門之類,蔑而遺之。由此言之,凡所區區, 一域之情耳,豈必不易哉?又飢餐者於將獲所欲,則 悅情注心,飽滿之後,釋然疏之,或有厭惡。然則榮華 酒色,有可疏之時。蚺蛇珍於越「土,中國遇而惡之;黼 黻貴於華夏,裸國得而棄之。當其無用,皆中國之蚺 蛇,裸國之黼黻也。」以大和為至樂,則榮華不足顧也; 以恬淡為至味,則酒色不足欽也。苟得意有地,俗之 所樂,皆糞土耳,何足戀哉!今談者不睹至樂之情,甘 減年殘生以從所願,此則李斯背儒以殉一朝之欲, 主父發憤思調五鼎之味耳。且鮑肆自玩而賤蘭茝, 猶海鳥對太牢而長愁,文侯聞雅樂而塞耳。故以榮 華為生具,謂濟萬世不足以喜耳。此皆無主於內,借 外物以樂之,外物雖豐,哀亦備矣。有主於中,以內樂 外,雖無鐘鼓,樂亦具矣。故得志者非軒冕也,有至樂 者非充詘也,得失無以累之耳。且父母有疾,在困而 瘳,則憂喜並用矣。由此言之,不若無喜可知也。然則 樂豈非至樂耶?故順天和以自然,以道德為師友,玩 陰陽之變化,得長生之永久,任自然以託身,並天地 而不朽者,孰享之哉?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 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 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期 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迴其操, 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濟,元德日全, 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大理之所效 也。然或有行踰曾閔,服膺仁義,動由中和,無甚大之 累,便謂人理已畢,以此自臧,而不盪喜怒,平神氣,而 欲卻老延年者,未之「聞也。或抗志希古,不榮名位,因 自高於馳騖;或運智御世,不嬰禍故,以此自貴。此於 用身,甫與鄉黨兒齒耆年同耳,以言存生,蓋闕如也。 或棄世不群,志氣和粹,不絕穀茹芝,無益於短期矣。 或瓊餱既儲,六氣並御,而能含光內觀,凝神復朴,栖 心於元冥之崖,含氣於莫大之涘者,則有老可卻,有 年可延」也。凡此數者,合而為用,不可相無,猶轅軸輪 轄,不可一乏於輿也。然人皆偏見,各備所患。單豹以 營內致斃,張毅以趨外失中,齊以誡濟西取敗,秦以 備戎狄自窮,此皆不兼之禍也。積善履信,世屢聞之。 慎言語,節飲食,學者識之。過此以往,莫之或知。請以 先覺語將來之覺者。

《養生論》
唐·牛僧孺
[编辑]

僧孺嘗讀嵇康《養生論》曰:「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下可 數百年。至於調節嗜慾,全息正氣,誠盡養生之能者。」 僧孺以養身之於養生,難與易相遠也。所以康能著 其論而陷大辟,蓋能其易不能其難者也。且天地稟 生之道眾,而貴之者寡,然而貴乎生,以有用於道也。 生而無用焉,貴其生矣,而又況康不能養乎哉?且康 居於是世,能忘名利之名,而不能使人忘其名;能忘 其情慾之情,而不能自忘其情;能防己喜怒於內,而 不能防人之喜怒於外。雖其名利情慾、喜怒之心不 改乎內,而能致其康寧焉。碩大焉,猶善豢者之犬彘 肥腯,適足使屠膾之刃促乎己矣。出而處,語而默,是 養其生者也;處而語,出而默,生其喪矣。「沮焉,溺焉,道 無邪,行無詭,言中規,行中矩,而得其時,是養生於出 處者也。孔焉孟焉,可而仕,否而退」,是養生於出處語 默之間者也。若中散者,栖乎下不可謂出,揚其名不 可謂默,非出處則在用中於禮義,人倫之道也。禮者, 道之器也。而肆情傲物,蔑棄冠服,是禮之大喪也。禮 喪而道喪,則鍾會欲無怒,晉王欲不刑之,不可得也。 然康之為人,區區不列於中人,豈欲引而謂之哉?以 拆文垂論,則人之中者引而惑必眾,故不得不明也。 先人有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又有患難以相 死,此得則死,此則得道得死而為壽,不以悲道得生 而為壽也。仁如比干而剖死,直如屈原而溺死,廉如 介推而焚死,忠如蕭,望之而藥。死而道存,洋洋乎不 已。予謂所存之生,闕二字「大是能養生者,若碌碌愚生, 不以五常之道為人,予焉知其壽?歟焉知其昆蟲歟? 木石歟?靈蛇千年,予不知其壽也;石有時而泐,予不 知其久也;葵能衛其足,予不知其全也。若康之養生 有類是也,適為下矣,又況不能類之者哉?」嗚呼!能養 生於道者,生死長短可也。

《續養生論》
宋·蘇軾
[编辑]

鄭子產曰:「火烈人望而畏之;水弱人狎而玩之。」翼奉 《論六情十二律》,其論水火也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 貪狼;南方之情惡也,惡行廉貞。廉貞故為君子,貪狼 故為小人。」予參二人之學而為之說曰:火烈而水弱。 烈生正,弱生邪。火為心,水為腎。故五臟之性,心正而 腎邪。腎無不邪者,雖上智之腎亦邪。然上智常不淫 者,心之官正,而腎聽命也。心無不正者,雖下愚之心 亦正。然下愚常淫者,心不官而腎為政也。知此則知鈆汞龍虎之說矣。何謂鈆?凡氣之謂鈆,或趨或蹶,或 呼或吸,或執或擊,凡動者皆鈆也。肺實出納之肺,為 金,為白虎,故曰「鈆」,又曰虎。何謂汞?凡水之為汞,唾涕 膿血,精汗便利,凡濕者皆汞也。肝實宿藏之肝,為木 為青龍,故曰汞,又曰龍。古之真人論內丹者曰:「五行 顛倒術,龍從火裏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世未 有知其說者也。方五行之順行也,則龍出於水,虎出 於火,皆死之道也。心不官而腎為政,聲色外誘,邪淫 內發,壬癸之英,下流為人,或為腐壞,是汞龍之出於 水者也。喜怒哀樂,皆出於心者也。喜則攫拏隨之,怒 則毆擊隨之,哀則擗踊隨之,樂則抃舞隨之,心動於 內而氣應於外,是鈆虎之出於火者也。汞龍之出於 水,鈆虎之出於火,有能出而復返者乎?故曰:「皆死之 道也。」真人教之以逆行,曰:「龍當使從火出,虎當使從 水生。」其說若何?孔子曰:「思無邪。凡有思皆邪也,而無 思則」土木也。孰能使有思而非邪,無思而非土木乎? 蓋必有無思之思焉。夫無思之思,端正莊栗,如臨君 師,未嘗一念放逸。然卒無所思,如龜毛兔角,非作故 無,本性無故,是之謂戒。戒生定,定則出入息自住。出 入息住,則心火不復炎上。火在《易》為離,離,麗也。必有 所麗,未嘗獨立,而水其妃也。既不炎上,則從其妃矣。 水火合則壬癸之英上流於腦,而溢於元膺。若鼻液 而不鹹,非腎出故也。此汞龍之自火出者也。長生之 藥,內丹之萌,無過此者矣。陰陽之始交,天一為水。凡 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得暖氣而後生, 故二曰火,生而後有骨,故三曰木,既生而日堅。凡物 之堅壯者,皆金氣也。故四曰金。骨堅而後肉生焉。土 為肉,故五曰「土。」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 鼻皆閉,而以臍達,故臍者,生之根也。汞龍之出於火, 流於腦,溢於元膺,必歸於根。心火不炎上,必從其妃, 是火常在根也。故壬癸之英,得火而日堅,達於四肢, 洽於肌膚而日壯,究其極,則金剛之體也。此鈆虎之 自水生者也,龍虎生而內丹成矣。故曰:「順行則為人, 逆行則為道,道則未也。」亦可謂長生不死之術矣。

《問養生》
前人
[编辑]

「余問養生於吳,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謂和?」曰:「子 不見天地之為寒暑乎?寒暑之極,至於折膠流金,而 物不以為病,其變者微也。寒暑之變,晝與日俱逝,夜 與月並馳,俯仰之間,屢變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 極也。使此二極者相尋而狎至,則人之死久矣。」「何謂 安?」曰:「吾嘗自牢山浮海達於淮,遇大風焉,舟中之人 如附於桔槔而與之上下如蹈車輪而行,反逆眩亂 不可止,而吾飲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異術也。惟莫 與之爭而聽其所為。」故凡病我者,舉非物也。食中有 蛆,人之見者必嘔也,其不見而食者,未嘗嘔也。請察 其所從生,論八珍者必嚥,言糞穢者必吐,二者未嘗 與我接也。唾與嚥何從生哉?果生於物乎?果生於我 乎?知其生於我也,則雖與之接而不變,安之至也。安 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 生理備矣。吳子,古之靜者也,其觀於物也審矣。是以 私識其言而時省觀焉。

養生部藝文二[编辑]

《壽翁興》
元·結
[编辑]

借問「多壽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順所然,忘情學草木。」 始知世上術,勞苦化。一作分金玉不見充,所求空聞肆。 一作恣《耽欲》清和存王母,潛濩無亂黷。誰正好長生,此 言堪佩服。

《滑中贈崔高士瑾》
王季友
[编辑]

夫子保藥命,外身得無咎。日月不能老,化腸為筋否? 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近而知其遠,少見今白首。遙信蓬萊宮,不死世世有。 元石采盈擔,神方祕其肘。問家惟指雲,愛氣常言酒。 攝生固如此,履道當不朽。未能太元同,願亦天地久。 實腹以芝朮,賤形乃芻狗。自勉將勉余,良藥在苦口。

《贈辟穀者》
張籍
[编辑]

學得《餐霞法》,逢人與小還。身輕曾試鶴,力弱未離山。 無食犬猶在,不耕牛自閒。朝朝空漱水,叩齒草堂間。

《贈閻少保》
前人
[编辑]

辭榮戀闕未還鄉,修養年多氣力強。半俸歸燒伏火 藥,全家解說《養生方》。特承恩詔新開戟,每見公卿不 下床。竹樹晴深寒院靜,長懸石磬在虛廊。

《修養》
劉乂
[编辑]

《損神》終日談虛空,不必歸命於胎中。我神不西亦不 東,煙收雲散何濛濛。常令體如微微風,綿綿不斷道 自沖。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只知一切 望一切,不覺一日損一日。勸君修真復識真,世上道 人多忤。一作誤人,披圖醮錄亦亂神,此法那能堅此身, 心田自有靈地珍,惜哉自有不自親,明真汨沒隨埃塵。

《絕句》
呂巖
[编辑]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有人學得這般 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導引》
宋·朱熹
[编辑]

聞說牛刀久不更,閑中應接舊門生。向來已悟藏千 界,今日何勞倒《五行》。按蹻有時聊戲劇,居心無物轉 虛明。舉觴試問同亭侶,九轉工夫早晚成。

養生部紀事[编辑]

《莊子·在宥篇》:「黃帝立為天子,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 上,故往見之。」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 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 問乎!來,吾語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 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 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 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 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 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 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 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黃帝再拜稽 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達生篇》:田開之見周威公,威公曰:「吾聞祝腎學生,吾 子與祝腎遊,亦何聞焉?」田開之曰:「開之操拔篲以侍 門庭,亦何聞於夫子?」威公曰:「田子無讓,寡人願聞之。」 開之曰:「聞之夫子曰:『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 而鞭之。」威公曰:「何謂也?」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岩居 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 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 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 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 後者也。仲尼曰:「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其中央。」三 者若得其名必極。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 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 畏者,衽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 《史記留侯世家》:「漢封功臣,封良為留侯。留侯曰:『今以 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 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穀道引 輕身。

《漢書藝文志》:「魏文侯最為好音。孝文時,得其樂人竇 公。」桓譚《新論》云:竇公年百八十歲,兩目皆盲。文帝 奇之,問曰:「因何至此?」對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憐其 不及眾技,教鼓琴,臣導引,無所服餌。」

《後漢書王充傳》:「充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 十六篇,裁節嗜慾,頤神自守。」

《蘇順傳》:「順,和安間,以才學見稱,好養生術,隱處求道。 晚乃仕,拜郎中,卒於官。」

《矯慎傳》:「慎少學黃老,隱遯山谷,因穴為室,仰慕松喬 導引之術。」

《方術傳》:「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三人者,皆方士也,率 能行容成御婦人術,或飲小便,或自倒懸,愛嗇精氣, 不極視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為操所錄,問其術而 行之。」

《王真傳》:王真、郝孟節者,皆上黨人也。王真年且百歲, 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 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法,嗽舌下泉咽之,不絕房室。孟 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結氣不息,身 不動搖,狀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亦有室家。按注《漢 武內傳》曰:「王真字叔經,上黨人。習閉氣而吞之,名曰」 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斷穀二 百餘日,肉色光美,力並數人。《抱朴子》曰:「胎息者,能不 以鼻口噓噏,如在胎之中。」 《華佗傳》:佗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 以為仙。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佗語普曰:「人 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銷,血脈 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 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 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 曰猨,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 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 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從 佗求方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䴴散,漆葉 屑一斗,青䴴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 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冷壽光者, 年可百五六十歲,行容成公御婦人法,常屈頸鷮息, 須髮盡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時魯女生,數說顯宗時 事甚明了,議者疑其時人也。董卓亂後,莫知所在。按 《注列仙傳》曰:「容成公者,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元牝。 其要谷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髮白復黑,齒落復生。 御婦人之術,謂握固不瀉,還精補腦也。《漢武內傳》曰: 「魯女生,長樂人。初餌胡麻及木,絕穀八十餘年,日少壯,色如桃花,日能行三百里,走及麞鹿。」 《神仙傳》:「封衡常駕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號青牛道 士。魏武帝問《養性大略》,師曰:「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 勿過極,少勿過虛,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怒,除 馳逐,慎房室,則幾于道矣。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 陰,以順其根,以契造化之妙。」

《晉書嵇康傳》:「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 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 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 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 中散大夫。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 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至於導養得理,則 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

《博物志》:「人有山行墮深澗者,無出路,飢餓欲死。左右 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東方,人因伏地學之,遂不 飢,體殊輕便,能登巖岸。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山 澗上,即得還家。顏色悅懌,頗更黠慧勝故。還食穀,啖 滋味,百餘日中復本質。」

《晉書張忠傳》:「忠字巨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亂,隱於泰 山,恬靜寡欲,清虛服氣,餐芝餌石,修導養之法。冬則 縕袍,夏則帶素,端拱若尸。」

《陶淡傳》:「淡幼孤,好導養之術,謂仙道可祈。年十五六 便服食絕穀,不婚娶。」

《郭瑀傳》:「瑀隱於臨松薤谷,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 身。」

《南齊書顧歡傳》:「歡晚節服食,不與人通。」

《梁書。陶弘景傳》,弘景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 傳》,便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雲,睹白日,不覺為遠 矣。」天監四年,移居積金東澗,善辟穀導引之法,年逾 八十而有壯容,深慕張良之為人,云古賢莫比。 《魏書徐謇傳》,謇善醫,常有藥餌及吞服道符。年垂八 十,鬢髮不白,力未多衰。

《崔浩傳》:「浩以公歸第,因欲修服食養性之術,而寇謙 之有《神中錄圖新經》,浩因師之。」

《北齊書》「由吾道榮傳:道榮隱于琅邪山,辟穀,餌松朮 茯苓,求長生之祕。」

《隋書徐則傳》:「則幼沉靜,寡嗜欲。陳太建時,入天台山 絕穀養恠,所資惟松朮而已。雖隆冬沍寒,不服綿絮。」 《冊府元龜》:「孫思邈隱居太白山,自言九十三歲,鄉里 咸云數百歲。高宗顯慶中,被徵至時,盧照鄰有惡疾, 因問思邈:養性之道,其要何也?邈曰:天道有盈缺,人 事多迍厄,苟不息慎而能濟於迍厄者,未之有也。故」 養性之士,先知自慎,慎者嘗以憂畏為本。《經》曰:「人不 畏威,則大威至矣。憂畏者,生死之門,存亡之繇,禍福 之本,吉凶之元也。故士無憂畏則仁義不立,農無憂 畏則稼穡不滋,工無憂畏則規模不設,商無憂畏則 貨殖不成,子無憂畏則孝敬不篤,父無憂畏則慈愛 不著,臣無憂畏則勳庸不立,君無憂」畏,則社稷不安。 故養性者失其憂畏,則心亂而不理,形躁而不寧。神 散則氣越,志蕩而意昏。應生者死,應存者亡,應吉者 凶。故憂畏者猶水火不可暫忘也。人無憂畏,子弟為 勍敵,妻妾為仇讎。是故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 人,其次畏身。憂于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 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邇者不悔於遠。能如此 者,水行蛟龍不能害,陸行虎兕不能傷,五兵不能染, 讒賊誹謗毒螫不能加害,知此則人事畢矣。

《舊唐書孟詵傳》:「詵長安中為同州刺史。神龍初,致仕, 歸伊陽之山第,以藥餌為事。詵年雖晚暮,志力如壯, 嘗謂所親曰:『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良 藥莫離手』。」

《劇談錄》:「劉平,天寶中居齊魯間,善吐納之術,能夜中 視物,不假燈燭。」

《續博物志》:李泌絕粒五六載,身輕能行,於屏風上引 指使氣,可以吹燭至滅,導引骨珊然有聲,號「鎖子骨。」 《唐書。趙昌傳》:昌為國子祭酒,時年踰七十,占對精明, 帝奇之。憲宗初立,出為華州刺史。對麟德殿,趨拜強 駃。帝訪其所以頤養,遷太子少保。

《柳子華傳》:子華子公度,善攝生。年八十餘,有彊力。常 云:「吾初無術,但未嘗以氣海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 氣佐喜怒耳。」

《舊唐書王希夷傳》:「希夷隱於嵩山,師道士黃頤向四 十年,盡能傳其閉氣導養之術。好《易》及《老子》,嘗餌松 柏葉及雜花散。景龍中,年七十餘,氣力益壯。」

《潘師正傳》:「師正清淨寡欲,居於嵩山之逍遙谷,積二 十餘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

《司馬承禎傳》:「承禎事潘師正傳其辟穀導引之術。」 《冊府元龜》:「後唐許寂,不知何許人,少有道術,茹芝絕 粒,寓居江陵。節度使趙凝昆季禮遇之,延之中堂,師 授保養之道。」

晉盧損為祕書監,拜章辭位,乃授戶部尚書致仕,退 居潁川。時李鏻年將八十,善服氣導引。損以鏻之遐壽有道術,酷慕之,仍以潁川逼城市,乃卜居陽翟,立 隱舍,誅茅種藥,山衣野服,逍遙於隱几之間。出則柴 車鶴氅,自稱具茨山人。晚年與同游五六人,于大隗 山中古宮觀址,疏泉鑿垣為隱所,誓不復出。山氣嚴 寒,被病而卒。時年八十餘,齒髮不衰,而有壯容。損於 修攝,似有所得。

《清異錄》:郭尚賢嘗云:「服餌導引之餘有二事,乃養生 大要,梳頭洗腳是也。」尚賢每夜先髮後腳方寢,自曰: 「梳頭洗腳長生事,臨臥之時小太平。」

《澠水燕談錄》:端拱初,太宗詔訪天下高年,前青州錄 事參軍麻希夢,年九十餘,居臨淄,召至闕下,延見便 殿,賜坐,語及從容,詢及人間利害,對之尤詳,多蒙聽 納。他日訪以養生之理,對曰:「臣無他術,惟寡情慾,節 聲色,薄滋味,故得至此。」詔以為工部郎中致仕,賜金 紫。

《宋史張質傳》:「質好養生之術,老而不衰,以是多接隱 人方士,然語不及公家事。每大祀巡幸,質多為行宮 使,或領巡檢提點供頓之務。天禧元年九月,方候對 承明殿,暴中風眩,輿歸卒,年七十四。」

《劉夔傳》:「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歷工部侍郎,知福州。 請解官入武彝山為道士,弗許。知建州,尋告老,遂以 戶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遷吏部。卒年八十三。夔嘗 遇隱者,得養生術,遂蔬食及獨居退處一閤家人,罕 見其面。至老手足耳目強明。如少壯時。不治財產,所 收私田有餘穀,則以振鄉里貧人。前死數日,自作遺」 表,以祿賜所餘分親族。告其家人曰:「某日吾死矣。」如 期而死,無子。

《續明道雜志》:「劉几字伯壽,洛陽人。自言唐文靜之後, 登進士高科,後換武官,數守邊,號知兵。某尉河南壽 安時,遇几時年已七十餘,精神不衰,體幹輕健,猶劇 飲,無日不飲酒。聽其論事有過人者。余素聞其善養 生,又見其年老不衰,因問諮之。几挈余手曰:『我有術, 欲授子以房中補導之法』。余應之曰:『方困小官,家惟 一婦,何地施此』?」遂不復授。然見几飲酒,每一飲酒,輒 一吸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晡後食少許 物便已。一夕與余飲,各大醉就寢。五更,余覺,覺飢甚, 呼人作粥,几亦起曰:「幸留粥待我。」粥成,几曰:「待我略 遣宿酒。」余起觀之,見几以被自覆,漸起兩足,久之乃 興進粥,談笑至旦,略無少苦。几有子壻陳令者。頗知 其婦翁之術。曰「暖外腎而已。」其法以兩手下而暖之。 默坐調息。至千息。兩腎融液如泥。淪入腰間。此術至 妙。

《石林燕語》:元豐末,文潞公致仕歸洛,入對時年幾八 十矣。神宗見其康強,問:「卿攝生亦有道乎?」潞公對:「無 他,臣但能任意自適,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當 事,酌中恰好即止。」上以為名言。

《東軒筆錄》:章樞密惇,少喜養生,性尤真率。嘗云:「若遇 饑,則雖不相識處,亦須索飯;若食飽時,見父亦不拜。」 在門下省及樞密,益喜丹竈,餌茯苓以卻粒,骨氣清 粹,真神仙中人。蘇子瞻贈之詩云:「鼎中龍虎黃金賤, 松下龜蛇綠骨輕。」蓋謂是也。

東坡《志林》:「昨日太守楊君采、通判張公規邀余出遊 安國寺,坐中論風氣養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難在 去慾』。張云:『蘇子卿齧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 可謂了死生之際矣。然不免為胡婦生子,窮居海上, 而況洞房綺縠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眾客皆 大笑。余愛其語有理,故記之。」

《墨莊漫錄》:東坡在黃州,陳慥季常在坡亭,時相往來。 季常喜談養生,自謂吐納有所得。後季常因病,公以 書戲之云:「公養生之效有成績,今又亦病彌月,雖使 皋陶聽之,未易平反。」公之養生,正如小子之圓覺,可 謂害腳。法師鸚鵡禪,五通氣毬,黃門妾也。前輩相與, 可謂善謔也。

張稚圭元老,荊公客也。為江東漕,攝金陵府事。嚴酷 鮮恕,喜與方士游,門下常數客。一日行郡圃,老卒項 繫念珠,公曰:「汝誦經乎?」卒曰:「數息爾。」公異之,呼至室 內,問其所得,論養生、吐納、內丹,皆造精微。又曰:「運使 平生殊錯用心,酷虐用刑,非所以為子孫福,延方士 皆非有道之士,此曹特覬公賄耳。」公曰:「能傳我乎?」卒 曰:「正欲授公,然須今夜半潛至某室,當以傳公。」初亦 難之,不得已許焉。既歸,與魚軒劉議之,劉曰:「不可。」公 以嚴毅,人素苦之,夜中獨出,事有不測,柰何太夫人 微聞之,潛鎖其寢室,竟不得出。黎明視事,衙校報守 圃卒是夜四更趺坐而化。公大悵惋,數月感疾卒。 李博宣和間仕大府卿,因職事陛對,徽宗問曰:「知卿 年彌高而色不衰,中外稱卿有內丹之術,可具術以 進。」博曰:「陛下盛德廣淵,睿智日新,學有緝熙於光明, 臣雖不學,敢以誠對。謹領聖訓,容臣具術以聞。」明日 乃進曰:「臣聞內觀所以存其心也,外觀所以養其氣 也,存其心,養其氣,則真火爐鼎日炎,神水華池日盛 矣。長生久視,上下與天」地同流,天道運而不積,聖人知而行之。大道甚易,知其易行以簡,以簡易而天下 之理得也。人之所恃以生者,氣也。氣住則神住,神住 則形住,形住則長生久視,自此始矣。蓋日月運轉,寒 暑往來,天地所以長久;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真人所 以住世。故《丹元子》曰:形以神住,神以氣集,氣體之充 也,形神之舍也。氣實則成,氣虛則敓,氣住則生,氣耗 則滅。此《廣成子》所以保氣,而煙蘿子所以煉氣也。然 則一言而盡保煉之妙者,其惟嚥納乎?故曰:「一嚥二 嚥,雲蒸雨至;三嚥四嚥,內景充實;七嚥九嚥,心火下 降,腎水上昇」,水火既濟,則內丹成,可以已疾,可以保 生,可以延年,可以超昇。臣謹刪其繁紊,撮其樞要,直 書其妙,以著於篇。《上篇》曰:進火候,每日子後午前,若 於五更初陽盛時尤佳。就坐榻上,面東或南,握固盤 足,合目拄腰而坐,澄心靜慮,內藏五臟,仰面合口,鼻 中引出清氣,氣極則生,要而嚥之。每一嚥縮穀道,一 縮再引,則再如之至再至三。若氣極不能任,則低頭 微開口,以吹寧出之,勿令耳「聞出氣之聲,如此凡三 次,是為進火一周天,俟氣調勻,然後行水。」《下篇》曰:進 水候進火,鼻中取鼻涕,口中取液,聚為一處,多多益 辦。俟甘而熱,即閉口仰面亞腰,左顧一嚥,正中一嚥, 分三嚥而下,內想一直下丹田,每一嚥亦縮穀道一 縮,如此一遍,是為行水一周天。每進火行水畢,然後 下榻,行履自如。後敘曰:「五行水火為初,人生水火為 急,此是極《易》之要法,上奪天地造化。學道修真之士, 初行須覺臍下如火,飲食添進,四肢輕快,是其驗也。 行而久之,則髮白再黑,齒落重生,精神全具,復歸嬰 兒,寒暑不能侵,鬼神不能寇,千二百歲,壽比彭老,漸 為真人矣。」徽宗見而嘉納之。梁師成錄其說以示人, 乃簡易之道,第行之者不能悠久耳。或云虞謨、君明 修養有得,亦祗行此法也。

《墨客揮犀》:蒲傳正知杭州,有術士請謁,蓋年踰九十 而猶有嬰兒之色,傳正接之甚歡,因訪以長年之術, 答曰:「其術甚簡而易行,他無所忌,惟當絕色慾耳。」傳 正俛思良久曰:「若然,則壽雖千歲何益。」

《談圃》林英年七十致仕,起為大理卿,氣貌不衰,如四 五十歲。或問何術致此,英曰:「但平生不會煩惱,明日 無飯喫,亦不憂。」事至即遣之,釋然不留胸中。

《茅亭客話》:杜鼎昇字大舉,形氣清秀,雅有古人之風, 鬻書自給,夫婦皆八十餘,每遇芳時好景,出郊選勝 偕行,人皆羨其高年逸樂如是。進士張及贈之詩曰: 「家本樊川老蜀都,世家冠劍豈寒儒。筆耕尚可儲三 載,酒戰尤能敵百夫。僻愛舜琴湘水弄,每縣孫畫醉 仙圖。孟光笑語長相逐,喚作梁鴻得也無。」嘗手寫孫 思邈《千金方》鬻之。凡借本校勘,有縫折蠹損之處,必 粘背而歸之。或彼此有錯誤之處,則書劄改正而歸 之。且曰:「使人臣知方則忠,使人子知方則孝。」自於《千 金方》中得服玉泉之道,行之二十年,獲筋體強壯,耳 目聰鑒。每寫文字,無點竄之誤,至卒方始閣筆。服玉 泉法,去三尸,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 是也。但能每旦起坐,瞑目絕慮,叩齒二七通,漱令滿 口,乃吞之,以意送至臍下炁海一七遍,經久自然如 流水瀝瀝下坎澗之聲,如此則百脈和暢。所以《黃庭 經》云:「玉池精水灌靈根。」又曰:「漱咽靈液災不干。」其是 之謂乎。

《懶真子》官中隱士駱耕道文常言:「修養之士,當書《月 令》,置座左右。夏至宜節嗜欲,冬至宜禁嗜欲。蓋一陽 初生,其氣微矣,如草木萌生,易於傷伐,故當禁之,不 特節也。且嗜欲四時皆損人,但冬夏二至,陰陽爭之 時,大損人耳。」僕曰:「不獨《月令》如此,唐柳公度年八十, 有強力,人問其術,對曰:『吾平生未嘗以脾胃熟生物、 暖冷物,以元氣佐喜怒。此亦可為《座右銘》也』。」耕道曰: 「然。」

《老學庵筆記》:「張廷老名珙,唐安江原人。年七十餘,步 趨拜起健甚。自言夙與必拜數十。老人血氣多滯,拜 則支體屈伸,氣血流暢,可終身無手足之疾。」

從舅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極康寧。自言少時因讀《千 字文》有所悟,謂「心動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未嘗動 心,故老而不衰。

《明外史楊引傳》:「引嘗讀《論語鄉黨篇》,謂人曰:『吾教自 有養生術,安事偃仰吐納為』?乃節飲食,時動息,忿慾 務戒,故神完而守固,迄老視聽不衰。」

《暖姝由筆》:「竹鶴老人何太守享年九十有九,徐中書 南嘗問曰:『老大人有何修養之道,而致壽若此』?答曰: 『無,只是好喫的不要多喫,不好喫的全不喫

養生部雜錄[编辑]

《莊子養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 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 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 可以盡年。」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 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 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 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 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 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 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 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 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論衡道虛篇》:「道家相誇曰:『真人食氣,以氣而為食。故 傳曰:『食氣者壽而不死。雖不穀飽,亦以氣盈』』。」此虛也。 夫氣謂何氣也?如謂陰陽之氣。陰陽之氣,不能飽人, 人或嚥氣,氣滿腹脹,不能饜飽。如謂百藥之氣,人或 服藥,食合屑,吞數十丸,藥力烈盛,胸中憒毒,不能飽 人食氣者,必謂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也。昔有彭祖嘗 行之矣。不能久壽,病而死矣。

「道家或以導氣養性,度世而不死,以為血脈在形體 之中,不動搖屈伸則閉塞不通,不通積聚,則為病而 死。此又虛也。夫人之形,猶草木之體也。草木在高山 之巔,當疾風之衝,晝夜動搖者,能復勝彼隱在山谷 間,障於疾風者乎?」按: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人 之導引動搖形體者,何故壽而不死?夫血脈之藏於 身也,猶江河之流地。江河之流,濁而不清,血脈之動, 亦擾不安。不安則猶人勤苦無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道家或以服食藥物,輕身益氣,延年度世,此又虛也。 夫服食藥物,輕身益氣,頗有其驗。若夫延年度世,世 無其效。百藥愈病,病愈而氣復,氣復而身輕矣。「凡人 稟性,身本自輕,氣本自長。中於風濕」,百病傷之,故身 重氣劣也。服食良藥,身氣復故,非本氣少身重,得藥 而乃氣長身更輕也。稟受之時,本自有之矣。故夫服 食藥物,除百病,令人身輕氣長,復其本性,安能延年? 至於度世,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生無不死,以其生 故知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陰陽不生,故不死。死 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也。夫有始者必有終,有終者 必有始,唯無終始者,乃長生不死。人之生,其猶水也。 水凝而為冰,氣積而為人,冰極一冬而釋,人竟百歲 而死。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釋乎?諸學仙術,為不死 之方,其必不成,猶不能使冰終不釋也。

《魏志王朗傳》:「朗上疏曰:『少小常苦被褥泰溫,泰溫則 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若常 令少小之縕袍不至於甚厚,則必咸保金石之性,而 比壽於南山矣』。」

《續博物志》:「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 眾則牖閉。面者神之庭,髮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燋,腦 減則髮素。精者體之神,明者身之寶,勞多則精散,營 竟則明消。」

《雲仙雜記》:「孫思邈以交加木造百齒梳,用之,養生要 法也。」

《東坡志林》: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故人有得風疾 者,急往視之,已不能言矣。方死生之爭,其苦有甚於 刀鋸木索者矣。予知其不可救,嘿為祈死而已。嗚呼 哀哉!此復何罪乎?酒色之娛而已。古人云:「『廿嗜毒藥, 戲猛獸之爪牙』。豈虛言哉?明日見一少年,以此戒之。 少年笑曰:『甚矣,子言之陋也。色吾之所甚好,而死生 疾苦,非吾之所怖也』。」予曰:「有行乞於道偃而號曰:『遺 我一盂飯,吾今以千斛之粟報子』。則市人皆掩口笑 之。有千斛之粟,無一盂之飯,不可以欺於小兒,怖生 於愛子,能不怖死生而猶好色,其可以欺我哉?今世 之為高者,皆少年之徒也。戒生定,定生慧」,此不刊之 語也。如其不從戒、定生者,皆妄也。如慧而實癡也。如 覺而實夢也。悲夫。

《劉聰》聞「當為遮須國王」,則不復懼死。人之愛富貴有 甚於生者。月犯少微,吳中高士求死不得。人之好名 有甚於生者。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於水也亦然。男 子內陽而外陰,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動也剛」, 《書》曰:「沉潛剛克。」古之達者,蓋如此也。秦醫和曰:「天有 六氣,淫為六疾。陽淫熱疾,陰淫寒疾,風淫末疾,雨淫 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陽物而晦時,故淫則為內熱蠱惑之疾。女為蠱惑,世之知者眾,其為陽物 而內熱,雖良醫未之言也。五勞七傷,皆熱中而蒸晦 淫者,不為蠱則中風,皆熱之所生也。醫和之語,吾當 表而出之,讀《左氏》書此。

導引家云:「心不離田,手不離宅。」此語極有理。又云:「真 人之心,如珠在淵,眾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 貴耳。《集》天道尚左,星辰左轉;地道尚右,瓜瓠右纍。蟻 穴知雨,鳥鵲知風,燕遜戊己,鵲背太歲,魚聚北道,針 浮南指,葵知向日,菊知隕霜,此物之靈也。人有不節 醉飽,不謹寒暑,孰謂人為萬物之靈?因書為座右銘。 《避暑錄話》:「近世學者多言《中庸》,《中庸》之不可廢久矣, 何待今日?非特子思言之,堯之告舜曰:『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所謂人心者,喜怒哀樂 之已發者也,道心者,喜怒哀樂之未發者也。人能治 其心,常於未發之前,不為其發之所亂,則不流於人 心而道心常存,非所謂中乎?通此說」者,不惟了然於 性命之正,亦自可以養生盡年。《素問》以喜怒悲憂恐 配肝心脾肺腎,而更言其所勝所傷,每使節其過而 養其正,以全生保形。夫性已得矣,生與形固優為之。 特論養生者分於五臟,而吾儒一於心,五臟非心,孰 為之制?是亦一道也。往歲有方士劉淳玨,年百歲餘, 乃以給使事夏英公。余嘗見其為蔡魯公言懲忿窒 慾為損之義,甚有理,蓋深於《素問》者。嘉祐末,有黥卒, 亦百餘歲,不知其姓名,時人以郝老呼之。善醫,自言 受法於至人,往來許、洛間,程文簡公尤厚禮之。為文 簡診脈,預告其死,期於期歲之前,不差旬日。常語人 年六十始知醫,七十而見《素問》,每撫髀太息曰:「使吾 早得此書,與醫俱,吾不死矣。」惜其見之晚而已傷者 不可復也。孔子曰:「仁者壽。」此固盡性之言,何疑於醫 乎?

世言「不服藥勝中醫」,此語雖不可通行,然疾無甚苦, 與其為庸醫妄投,反敗之,不得為無益也。吾閱是多 矣。其次有好服食,不量己所宜,但見他人得效,從而 試之,亦或無益而反有害。魏晉間尚服寒食散,通謂 之服散。此有數方,孫真人並載之《千金方》中,而皇甫 謐服之,遂為廢人。自言性與之忤,違錯節度,隆冬裸 袒食冰,當暑甚至悲恚欲自殺,此豈可不慎哉!王子 敬有帖云:服散發者,亦是數見言服者,而不聞有甚 利,其為害之甚,乃有如謐,此好服食之弊也。吾少不 多服藥,中歲以後,或有勸之少留意者。往既不耐煩, 過江後亦復難得藥材。每記《素問》「勞佚有常,飲食有 節」八言,似勝服藥也。

天下真理日見於前,未嘗不昭然與人相接,但人役 於外,與之俱馳,自不見耳。惟靜者乃能得之。余少嘗 與方士論養生,因及子午氣升降,累數百言,猶有祕 而不肯與眾共者。有道人守榮在旁笑曰:「此何難?吾 常坐禪,至靜定之極,與子午覺氣之升降往來於腹 中,如飢飽有常節,吾豈知許事乎?惟心內外無一物」 耳,非止氣也。凡寒暑燥濕有犯於外而欲為疾者,亦 未嘗悠然不逆知其萌。余長而驗之,知其不誣也。在 山居久,見老農候雨暘,十中七八,問之無他,曰:「所更 多耳。」問市人則不知也。余無事,常早起,每旦必步戶 門,往往童僕皆未興。其中既洞然無事,仰觀雲物景 象與山川草木之秀,而志其一日為「陰為晴,為風為 霜,為寒為溫」,亦未嘗不十中七八。老農以所更,吾以 所見,其理一也。乃知惟一靜大可以察天地,近可以 候一身,而況理之至者乎?

《清波雜志》:「神慮淡則血氣和,嗜慾勝則疾疹作。」唐處 士張皋云:「是為養身之要。」

《剡溪野語》:「古老人飯後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銷食 也。故後人以散步為消搖。」

《暇日記》:「髮上生心之餘,眉旁生肺之餘,鬚下生腎之 餘,先白者一藏衰。」董耕言:王絳州道人說章丘劉道 人說行氣云:「天門常開鼻,地戶常閉口,取之倒根。」丹田 出之到蔕。綿綿若存,用之不既。審能行之,自然蟬 蛻。

《癸辛雜識》精力、精神、精氣、精血、精明、精爽、精到、精詳、 精妙,皆以精為主,衛生者當謹之。苦海愛河,狂瀾弗 返,其涸也可立而待。《素問》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又 曰:「凡陰陽之道,陽密可固。」注曰:「交會之要者,正在於 陽氣不妄泄耳。」此語余聞之謝奕修待制云:此先公 密菴平日之所受持也。密菴名采伯,亦謝后之諸父 也。天台人。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 亂。」聖賢拳拳然以欲為害道,可不慎乎?劉元城南遷 日,嘗求教於涑水翁曰:「聞南地多瘴,設有疾以貽親 憂,奈何?」翁以絕欲少疾之語告之。元城時盛年,乃毅 然持戒惟謹。趙清獻、張乖崖至撫劍自誓,甚至以父 母影象設之帳中者。蓋其初未始不出於勉強,久乃 相忘於自然,甚矣,欲之難遣也如此。坡翁云:「服氣養 生,難在去欲。」蘇子卿嚙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可謂了生死之際,然不免與胡婦生子於窮海之 上,況洞房綺疏之下乎?乃知此事未易消除。香山翁 佛地位人,晚年病風放妓猶賦《不能忘情吟》。王處仲 兇悖小人,知體敝於色,乃能一旦感「悟,開閤放妓。蓋 天下事,勇決為之,乃可進道。」余少年多病,間有一二 執巾櫛供紉浣者,或歸咎於此。兵火破家,一切散去, 近止一小獲,亦復不留,然猶未免時有霜露之疾。好 事不察者,復以前說戲之,殊不知散花之室已空久 矣。雖然,戲之者,所以愛之也。余行年五十,已覺四十 九年之非,其視秀惠溫柔,不啻伐命之斧,鴆毒之杯, 一念勇猛,頓絕斯事,以徼晚年清淨之福。閉閣焚香, 澄懷觀道,自此精進不已,亦庶乎其幾於道矣。然則 疾疚者安知非吾之藥石乎?

《雞肋編》諺云:「不麥過不入。」靖康元年,麥多高於人者, 既大雨,所損十八。順昌谷道人种云:「大風先倒無根 樹,傷寒偏死下虛人。」王恬智嘗云:「犯色傷寒猶易治, 傷寒犯色最難醫。」王舟元素云:「治風先治脾,治疾先 治氣。皆衛生之要也。」

「鼠璞,俗以素女術出於彭籛。」予考《列仙傳》,籛云:「上士 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後人集其採納 之術,號《彭祖經》。是籛之採納,以存真葆衛為先務,與 世之論大相反,所謂喪四十九妻,五十四子,特欲形 容八百歲之壽且久耳。《漢·藝文志》有房中八家,百八 十六卷。且謂聖王制外樂,不禁內情,為之節文,樂而 「有節,則和平壽考。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陷命」,即此類 也。

《見聞錄》:太保費文憲公記尚書張莊簡公錄示《養生 要語》:「節飲食以養其體,節嗜慾以定心氣。午後飲食 宜少,不以脾胃熟生物,煖冷物,不以元氣佐喜怒。慾 心一萌,當思禮義以制之。夏至節嗜慾,冬至禁嗜慾。 嗜慾四時皆損人,但二至陰陽分之時,尤損人耳。」第 能於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亦可見外誘之 「不足怒,而於道思過半矣。人能於病中移其心,如對 君父,謹之畏之,靜久自愈。」宏自丁未忝竊科名,即病 痰火,重以庚戌春闈,叨與試事,校閱頗勞,下部因病 瘡久不愈,且先母余夫人在家病瘧,亦念宏甚。宏欲 展省,則拘於六年之例,而不敢請也。明年辛亥,乃乞 養病以歸。時張公為吏部右侍郎,特蒙枉顧,備述其 平生多病之狀,慰諭拳拳,移時乃別,將別以一封見 贈。宏視其題封,則曰「字扇一握,手帨一條」而已。私心 頗訝其物之太簡。既而啟封,則扇面備書前語,乃知 公之所以愛念,不減於骨肉之厚也。病中佩服,常若 聞公之教,於飲食嗜慾喜怒,頗致敬焉。自辛亥迄今, 蓋幾三十年。公所贈扇,中遭多故,已不存矣,乃記錄 如右,見前輩愛士之心如此其至,為後生者所當取 法而不敢忘,且使兒輩奉以周旋,則此數言者,實卻 疾養生之要旨也。公諱悅,字時敏,松江華亭人,歷官 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納政歸數年,年八十餘 乃卒。自言為刑部主事時,常奉使。暑行,渴甚,見井泉, 欲飲不敢,但含漱數過,旋即吐之。公移屬稿,亦瞑目 端坐,但以意授之《筆史》,其慎疾如此,宜其享有永年, 而不罹於陰陽之患也。

《清暑筆談》:「昔人以理髮、搔背、剔耳、刺噴為四暢,此小 安樂法。」余所服二丹,曰:「嚥津納息,為小還丹;澄心寂 照,為夜氣丹。既無火候,又免抽添,久之著效。」

晨起取井水新汲者,傳淨器中,熟數沸,徐啜徐漱,以 意下之,謂之「真一飲子。」蓋天一生水,人夜氣生於子, 平旦穀氣未受,胃藏沖虛。服之能蠲宿滯淡滲,以滋 化源。

《岩棲幽事》:「辟穀咽津為上,咽氣為次。咽津者,腎中之 水,上通舌底二竅,大有真味。如小兒咯乳,滾滾不止, 故雖酬應交際,而終日忘饑。若咽氣則閉口住息,身 心俱寂然後可。此正不可以歲月效也。」

養生家忌北首臥,及忌北向食坐,以及冠帶唾溺。蓋 北方壬癸至陰所居,犯者魁罡神責之。

《瑯嬛記》:「古之老人,飯後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消食 也。」

「向日靜坐調息可以延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