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3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三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廣平府部彙考十

  廣平府兵制考

  廣平府物產考

  廣平府古蹟考

 廣平府部藝文一

  下國中令       漢清河王慶

  趙都賦略         魏劉邵

  賀平貝州表       宋歐陽修

  肥鄉重建文廟碑記      張萃

  觀堂記         金趙子崧

職方典第一百三十卷

廣平府部彙考十[编辑]

廣平府兵制考       各縣志[编辑]

《府志》及肥鄉、雞澤、廣平、邯鄲、威、清河六縣志,俱未詳載。

永年縣

崇禎十二年,添順廣道兵備。後裁。

皇清康熙八年,添廣平營守備。

原設民壯六十九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崇禎十二年,奉文增設城守新兵八百七十五名,分上下兩班,每名給餉七兩二錢,每畝公攤出銀四釐,以充兵餉。立營名曰「永勝營。」 遴選練總一員、千總五員,分哨練兵。有事,四關防守,留隊長領撥出關哨探;無事,留隊長領兵在關防守。千總回四角樓守宿,兼勦盜護鞘。

又臨洺添設門兵四十名,每名給工食銀七兩三錢。後增六十名。此兵在本縣八百七十五名之內撥出,選委千總一員統領南北往來護鞘,兼以防守城關。

以上二條俱於

皇清順治年間,奉文裁去。

曲周縣

邑中舊無兵。天啟初,山東鄆城亂。知縣趙引昌募兵四百人,歲各給銀七兩二錢,以張修身統之,亂定乃散。崇禎十一年,國家多故,郡縣置兵。知縣李岩簡民間殷實壯丁五百名為富戶兵,班分為兩,居平更迭城守,有警,聽調輒集,月各給銀一兩。以武舉張雲翀為總練官,操習有方,上下克協,人人皆可用。驅除捍衛之功,時稱與「鎮城之兵等。」 《李調滑》而後乃漸廢。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安銳,時兵尚存二百人,人歲派:

餉銀十二兩,歷半載實不得一錢。有力者鑽營求脫,餘多枵腹,不可用。

成安縣

正統己巳,于忠肅設神機兵,以為城守,縣始有民兵。正德間,薊盜猖獗,出沒名廣真保間,院道移檄府縣,繕城濬隍,收各寺銅鑄浮屠像為器械,召募勇力,別為隊伍,縣始有馬步營兵。萬曆十七年,因有倭變,奉例揀選壯丁,名為「鄉兵」 ,每常操練。嗣後玩愒日甚,即有操練,率以老弱充數,僅同兒戲,何裨行伍。奉兵道《明文》,將快壯、鄉兵,按五方編為隊伍,仍用五色衣帽、五色旗幟,以彰號令。月凡三操,巡捕典史領其事。本縣知縣,每月終親詣校閱,擺列營陣,比試弓馬,課其殿最,明其實罰,坐作進退,步伐止齊之方,有條不亂矣。

舊設馬步兵,撫院標下馬兵一十八名,步兵一十四名。真定民兵營馬兵一十八名,步兵五十六名。奉裁已久。

舊設民壯、本府國操六十九名。本縣課程。內有工食。見今解府。

舊設守城勇士二十名,今仍之。

舊義兵一千名、親丁四百名。今無。

新設壯丁二十名,在各役內選用。知縣王楷設,即食各役隊內工食。

新設健丁十名,巡守倉庫,城池知縣王楷捐備工食。原無額設。

新設防兵馬兵一名,步兵十二名。

保甲附

《府志》永年、曲周、肥鄉、邯鄲、威清河六縣志俱未詳載。

雞澤縣

保甲八十三。城內外保甲五,村營保甲七十八。

《鄉約》「保甲」 ,非二事也,無事則保甲為鄉約宣。

《諭勸》民「有事則鄉約為保甲。禦災防盜。心志耳目聯。」

屬有《素》本相為表裡者。

廣平縣

縣以北,以隄河為界,共一十一村,其保甲曰「焦家堡。」 縣之西北漳河外,共五村,其保甲曰西河堡。縣之西左右界漳河,止轆轤山,共六村,其保甲曰孟固堡。縣之西南兩河之中,共七村,其保甲曰「宋固堡。」 隄河之外,共十一村,其保甲曰「雙廟村。」 縣以南外界河隄內,止轆轤,共十二村,其保甲曰馮家營。縣之東南夾兩河之中,共六村,其保甲曰「杜村。」 縣以東,外界河隄,內止城腳,共十四村,其保甲曰南鹽池、北寺郎固。縣之東北,內界拳壯河,外抵縣界,共三十四村,分為二堡,曰平固堡,曰「東韓堡。」

成安縣

「每十戶編為一甲,共製一牌。又於一甲十戶之內,編甲長一名,於十甲百戶之內,編保長一名。俱要殷實良民有行止才幹者充其役」 ,無事比鄰保守,有事逐戶挨查,專一緝捕盜賊,杜絕詐偽,稽查奸細,嚴禁賭博,互相覺察,以靖地方。在城五地方,并三關廂,共保甲五十四牌;東鄉西馬頭等三十一村,共保甲九十五牌。西鄉東魏等三十五村,共保甲一百牌。

南鄉北陽等四十七村,共保甲一百一十三牌。北鄉高家莊等三十村,共保甲七十三牌。

廣平府物產考      府志內附縣志[编辑]

穀類

黍、稷、粟、蕎麥、薥、秫、芝麻豆有黑、黃、青、菉、豌、扁豇之類。

稻產於府西南,引滏水灌田,白粲不減江浙。麥有大小二種,肥鄉尤宜。水淤地肥,每穫必倍。

蔬類

芹、芥、藕、山藥、蔓菁、莙薘、萵苣。

蔥、蒜、茄、茼蒿、芫荽

蘿蔔有紅白二種

眉豆、江豆、黃花、蒲筍、甘祿、銀條。

丁香刀豆、青菜,薺,蕨,蕖剌芑。

辣荇馬齒莧苣

白菜:「大倉白者佳。每秋杪,則蓄以禦冬。」

府志未載蔬類

菠菜、茴香、萊菔、蘑菇、生菜、玉環

香菜、青薊、《錦錦菜》《白花菜》

瓜類

瓜有西、南、東、北甜、王菜絲之類,其著者曰「響瓜府西鄉」 ,王瓜之長細者,陰乾,嚼之有聲,洛西者嘉。

府志未載瓜類

苦瓜、地瓜、筲瓜、金瓜、葫蘆瓠。

花類

牡丹、芍藥、海棠、蠟梅、美人、蕉、菊。

「薔薇《酴醾》。」 《玫瑰丁香》。《黃金帶萱》。

《柳葉桃》《五姊妹》,《剪紅羅》、西番蓮榴

「秋海棠」 、《珍珠梅》《水紅花》《紫白茉莉》

金雀、《月季》。石竹、金盞、《蝴蝶葵》。

纓絡金錢,迎春馬纓,凌霄玉簪。

碧桃,《紫荊》。木槿,《山丹》。《卷丹》,《探春》。

《茨菰牽牛》,「欒枝鳳仙」 ,雞冠《棠棣》。

蓮:有紅、白二種,府城壕最盛,西鄉亦多有之。《府志》未載花類。

芭蕉老來少四季,槐夾竹桃寶相。

「方菊」 《百日紅》。「十樣錦。」 《晚香紅木香》。

「扁竹」 《滴滴金》。《六角梅》。《百日紅》。《紫薇》。

金簪蕣射干

果類

蘋婆,葡萄,桃杏,李,《白果》,《文官果》。

石榴櫻桃柰柿榛,《梅子無花果》。

蓮實沙果棗菱茨,香芋錦荔枝。

花紅核桃、《羊、棗》。

洺梨產臨洺鎮,香脆而無渣。

府志未載果類

《甜果》梭桃,叭噠杏仁。

木類

松柏檜榆楊

槐有「龍爪」 ,四季之類。

椿桑楮棠竹,荊椒楸冬青。

棟杞皂角梧桐

柳有「垂楊」 、三春「簸箕」 之類,肥鄉尤多。

府志未載木類

考證

柘棘棣馬英

草類

苜蓿,菖蒲,莠,稗,藺,茅萍。其餘不可名狀者甚多。

藍:有大小二種,即靛。

葦:府城外有葦地,人資以為蓆、為薪。

《府志》未載「草類。」

馬蘭。垂盆草。馬稍。水蔥。掃帚菅草。

熱草。節節草鹼蓬莎草蒿、流星草。

香草繡墩

藥類

蓮、芷、枸杞、香附米、車前子、《兔絲子》。

地黃、防風、凝水石、蓖麻子、白芥子。

薄荷、半夏。《旱蓮草》《蛇桑子》《天仙子》。

蒺蔾、蒔蘿、益母草、地骨皮、葫蘆巴。

地錦、杏仁、鳳眼草、金銀花、《桑白皮》。

米殼、蟬蛻、夏枯草、羊蹄根、薏苡。

瓜蔞蘧麥蒼耳浮萍螌蝥艾地丁能治惡毒。

府志未載藥類

丁香,牽牛,薰陸香,酸棗仁,郁李仁。

紅花、甘草、牛旁子、馬鞭草、旋覆花。

茴香、白蘚、柏子仁、「劉寄奴」 、蒲公英。

桃仁、《紫苑》《桑螵硝》《蔓荊子》《地膚子》。

芒硝、小薊、穀精草、鳳眼子、天花粉。

槐子、朴硝、「夜明沙。」 「《葶藶》子。」 《莨菪子》。

茵陳、茅香、海納子、落蘇、柏葉、蘆根。

鳥類

《鴛鴦蠟嘴黃鸝》。孤《汀鷺雉鸛》,

兔鶻、畫蠟、黃雀、鵪鶉。鵝,鴨、雞

《灰鶴》。《紅鶴》,《啄木翠》雀鴉,《鴈燕》。

葦查水鴨《麻料》瓦雀鳩鷹鷂。

「沙雞《子規》。」 布穀鶺鴒《鵲鴟鵰》。

淘河魚。《鷹。鸕》《鶿麻》。《野雀》。

而其蕃者則鴿多居樓簷下,有豢之以備庖者。《府志》未載鳥類。

《百舌》鷦鷯,巧女鴝鵒。鴇鶻隼。

獸類

馬牛驢騾犬,豬貓兔貆。

鼠:狐,《麞麃》。狼,《黃鼬羊》,西山多牧畜,臥地則得糞而肥。

府志未載獸類

獾田鼠

鱗類

鯽七星。白條。鰱。鯰。鱣鯿鯚魴蝦蟆青雞。鱉蝦蚌。螺蟹。

鱔蛤蜊鰌鯉出漳滏中,肥而味美。

蟲類

蝶:蜻蜓。螳螂。蜘蛛。蚯蚓,蛇、蝟。

蟬,蝸牛,蝎虎,蝙蝠,蟋蟀,螬蚊。

蠅螽斯

蠶取絲以織縑絹

蜂有蜜與蠟之利

府志未載蟲類

《步屈蜣螂》,「醯雞鼢鼠」 ,螟蛉螻蟈。

鼠婦蚰蜒。椿雞守宮。螢蝎蚱。

貨類

綿花布,縑麻靛,小藍,煤炭。

紅花白善土《硝絲紙》。

綿紬出曲周肥鄉

屯絹出清河

絲帶出威縣

廣平府古蹟考[编辑]

本府

臨洺城按《府志》不載按《明一統志》,在府城西,隋置縣,屬武安郡,唐屬紫州,宋省為鎮,入永年縣,後復置,金復省為鎮。

檀臺《括地志》:「在臨洺縣北二里。」 《史記》:「趙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臺。」

信宮在臨洺鎮。《史記》:「趙武靈王元年,楊文君等來朝信宮。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

廉頗臺在府南十里。《十六國春秋》:「冉閔遇慕容恪於廉頗臺下,十戰皆北」 ,即此。

《夏承碑》:漢北海淳于長《夏承碑》,蔡邕八分書,初在府治,知府秦民悅跋之,為築愛古軒。嘉靖中築城,毀於工匠,知府唐曜重摹之,今在漳川書院。碑文曰:「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太尉掾之仲子,右中郎將弟也。累葉牧守印紱典劇十有餘人,皆德任其位,名豐其爵,是故寵祿傳於歷世,策勳著於王室,君鍾其美」 ,受性淵懿,

含和履仁,治《詩》《尚書》,兼覽群藝,靡不孚暢。州郡更請,屈己匡君。為主簿都郵五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所在執憲,彈繩糾枉,忠潔清肅,進退以禮,允道篤愛,先人後己,克讓有終,察孝舉行。太傅胡公歆其德美,旌招俯就,《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長到官,正席流恩,褒善糾奸,示惡旬月化行,風俗改易,轓「軒六轡,飛躍臨津,不日則月,昊天不弔,殲此良人。」 年五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嗚呼痛哉!臣隸躄踊,悲痛左右,百姓號咷,若喪考妣。詠孤憤泣,忉怛傷摧,勒銘金石,惟以告哀。其辭曰:「於穆皇祖,天挺應期,佐時理物,紹蹤先軌。積行勤約,燕於孫子,君之群戚,並時繁祉,明明君德,令聞不已,高山景行,慕前賢烈,庶同如蘭,意願未止,中遭冤夭,不終其紀。夙世霣祚,早喪懿寶,抱器幽潛,永歸蒿里,痛奚如之,行路感動,倘魂有靈,垂後不朽。」 漢建寧三年蔡邕伯喈書。

五橋澤在府城南。《通鑑》:「劉牢之追慕容垂,自鄴二百里及於五橋澤中」 ,即此。

萬春宮在府治東,竇建德建。

唐壘在婁山頂,唐太宗擊黑闥,駐軍。上有石刻。

善政樓在府治前。元總管邢秉仁建,翰林學士王士熙《記》略曰:「善治民者,嚴號令,謹儲偫,通貨幣,興廢舉滯,使民不倦。」 廣平路肘翼太行,背洺水。延祐戊午,總管邢侯以治前廢址突起,可為臺觀室宇,乃倡輸廩稍葉,謀鳩工為臺,廣數丈,高半之。臺上為室,以宅漏鼓,揭之曰:「善政。」 其左為二庫,曰常盈,曰平準。因廢以作新,因庫以致警,因臺以謹藏,邢侯之治善矣。侯名秉仁,字仁甫,彰德人也。

五花城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元脫脫領兵所築。

「清烈泉」 在府儒學內。王烈女投此。

雙岡在臨洺鎮,俗呼兩岡。《唐書》「王虔休從李抱真討河北,戰於雙岡、臨洺」 ,即此。

長橋在府東南十二里。《唐書》:元誼據洺叛,王虔休戰於長橋,又破之雞澤,即此。以上俱永年各州縣。

平恩城在曲周程孟村,元魏置縣,金省。按《廣平縣志》亦有「平恩城。」

漯河故道在曲周東,自永年泊頭堡接本縣西朱堡五十里外,與漳河枯槽合。遇雨澇,滏水泛漲,經由此槽,北流入滹沱河。

董塘坡在曲周西北十五里。晉劉牢之北救苻丕,追慕容垂於董塘泉,即此。以上曲周列人城,在肥鄉。《水經》云:「漳水東北徑列人縣」 ,漢為縣,屬廣平國。唐寶建德據廣平,嘗至列人城。按《明一統志》在列人隄上。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列人,即此。

列人隄在肥鄉東北二十里。後魏孝昌中,有掘地得敝船者,蓋漳水淤成高岸云。按《肥鄉縣志》,「唐李世民進軍肥鄉,逼劉黑闥、程名振載鼓六十具於城西列人隄上急擊,地皆震動。見兵事。」

葛蘗城在肥鄉西南二十里,俗名葛鵝城,趙武靈王夫人所築,一名「夫人城。」

邯溝城,在肥鄉西北七里。漢舊縣,屬魏郡,俗名「桓公城。」

蒲城在肥鄉,晉獻公使重耳居蒲,即此。後燕慕容紹出蒲池,盜苻平馬。黃初二年改蒲為「肥。」 清漳城在肥鄉東三十里。東漢列人縣地。隋置縣。唐會昌中省。明天啟丁卯,清漳村居民掘井得斷石,字,斑蝕莫辨,略云:開元丁卯,洺州清漳縣令秦獻,為神武皇帝造七級石浮圖、彌陀像清涼庵,文類《聖教序》,字類魯公,亦以丁卯年出,亦一異。

榔裴城,《前漢書王子侯表》注云:「在肥鄉城南三里。」

斥漳城,應邵云:「其國斥鹵,故曰斥漳。」

「神腴隄」 在肥鄉北五里。唐邑令韋景駿所築,以濟漳水之患。

白塔營在肥鄉東南。後燕慕容農常起兵於此,以斬石越。

新興城《晉書》「燕王垂攻鄴不拔,於肥鄉置新興城,以置輜重。」 以上肥鄉。

建德城在雞澤南三十五里。按《雞澤縣志》,城乃竇建德屯軍處。按《明一統志》作「在府城北二十五里」 ,有故城二,東西相值。

普樂城在雞澤東南二十五里。按《雞澤縣志》,「唐初置縣,後被竇建德陷,遂廢。」

會盟臺在雞澤東南二十里,即春秋諸侯同盟處。

雞丘,《國語》所云「雞丘」 ,在雞澤境內。

黑闥壘,在雞澤南三十五里。唐太宗平黑闥所築。

蓮花池,在雞澤南三十里,相傳扁鵲廟前水。以上《雞澤》。

趙王城,在邯鄲西南八里。

溫明殿在邯鄲西北里許,趙王如意所築。《漢書》:「蕭王居邯鄲宮,晝臥溫明殿。」 元學士王惲詩:「黃粱夢短不須驚,滿馬紅塵過趙城。獨上荒臺重惆悵,野煙無處認溫明。」

王郎城,在邯鄲縣西三里。郎一名昌,邯鄲人。明星曆,常以河北有天子氣,詐稱成帝子子輿率車騎數百入邯鄲,僭號。即此城也。

叢臺在邯鄲城東,趙武靈王所築。上有雪洞天橋、梳妝、翠被及據勝亭諸景。《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袨服叢臺之下。」 東漢光武與馬武登叢臺。魏劉卲《趙都賦》云:「立叢臺於少陽。」 齊韓陸卿詩:「趙女擫鳴琴,邯鄲紛躧步。長袖曳三街,兼金輕一顧。有美獨臨風,佳人在遐路。相思欲褰衽,叢臺日已暮。」 唐李遠詩:「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雲遮襄國天邊去,樹遶漳河地裡來。絃管變成山鳥弄,綺羅留作野花開。金輿玉輦無蹤跡,風雨年年長綠苔。」 宋賀方回歌:「累土三百尺,流光二千年。人生物數不相待,摧頹故址秋風前。武靈舊壟今安在?禿樹無陰困樵採。玉簫金鏡未銷沉,幾見耕夫到城賣。君不聞叢臺全盛時,綺羅城市遊春輝。一從琱輦閉荒草,蕭散行雲無復歸。招魂想像風流在,晴華露蔓猶依稀。縈紆棘徑撩人衣,禾黍晚成貆貉肥。層簷碧瓦碎平地,夢作鴛鴦相伴飛。登臨弔古將語誰,城郭人民今是非。指君看取故時物,南有清流西翠微。徬徨華表不忍去,豈獨遼東丁令威。」 元陳孚詩:「數點寒鴉擁翠嵐,叢臺日落見漳南。火枯襄子殘銅斗,土蝕平原舊玉簪宮閉沙丘空有雀,兵吞函谷已如蠶回仙逆旅今存否世上黃粱夢正酣。」 金元遺山詩:「富貴榮華一嘆嗟,依然夢裡說苕花。千年幾度山河改,空指遺臺是趙家。」

洪頗臺《東漢郡國志》及《通典》云:「洪頗臺與叢臺並著于趙。」 唐李白《登洪頗臺置酒觀兵》詩:「我把兩赤羽,來遊燕趙間。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閑。觀兵洪頗臺,倚劍望玉關,請纓不繫越。且向燕然山,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擊筑落高月,投壺破愁顏。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按《邯鄲縣志》,是洪波臺。

彀臺,在邯鄲東北二里許。相傳趙築叢臺時餘土。

照眉池在邯鄲城西北三里許。相傳趙宮人照眉於此。

學步橋在邯鄲北門外,相傳壽陵子學步於此。

羅敷潭在邯鄲西北二十里,龍興寺俗稱龍池,疑即其地。李白《遊羅敷潭》詩:「行歌入谷口,路盡無人躋。攀崖度絕壑,弄水尋迴溪。雲從石上起,客到花間迷。淹留未盡興,日落群峰西。」 劍池,在邯鄲東南二十里,相傳樂毅奔趙,磨劍于此。

舞劍房在劍池側。按《邯鄲縣志》,「世傳樂毅曾舞劍於此,故名。」

市橋,在邯鄲南門內。相傳趙王集市於橋,下有鐵柱、鐵牛。

回車巷在邯鄲南門內,相傳藺相如避廉頗於此。明知府唐曜詩:「憶昔經燕趙,回車巷屢過。士人皆寂寞,揮涕洒漳波。沙磧風霜古,關河羽檄多。九原如可作,吾欲起廉頗。」

「摩雲閣」 在叢臺講院前。

飲馬泉在邯鄲西北二十里,俗名「扳倒井」 ,相傳光武飲馬處。

酒務泉,在邯鄲西十里,相傳趙王釀酒處。琉璃井,在邯鄲東二十里,按《邯鄲縣志》,是三十里。

相如宅在藺家河

樂毅宅,在邯鄲東二十里樂家堡。以上邯鄲說法臺,在成安二里,隋時築。邑人李齊芳《記略》曰:「佛教自漢入中國,皆西域人,而以中國人嗣其教者,則自慧可始。世謂達摩為初祖,謂可為二祖,實中國初祖也。」 吾成邑西南距城三里許,舊有臺址,父老相傳曰:「慧可說法臺。」 考諸語錄所記,但謂慧可既受達摩衣偈,乃遊鄴之成。

安說法於匡教寺,茲臺所由築也。於是有「辯和興謗,償債泝流」 之說,事在隋開皇十三年。時達摩終於禹門已久,當以父老所傳為信。歷唐、宋、金、元,垂八百餘年於茲矣。漳水泛溢,日就頹圮。嘉靖己未,邑侯麻城劉公凍重築。

鳳凰臺在成安北五里,相傳有鳳凰集其上,一在清河黑風口。

洺水城廢縣,在成安北五十里。金隸洺州。元屬威州。以上成安。

古城,在威縣東南二十里。金兵所築。

甘陵城在清河西北,漢舊縣。

信成城,在清河西北十二里。漢縣,屬清河郡。後漢省入清河縣。

末柸城,在清河東五十里。晉時,遼西公末柸與石勒相持,築此。

清陽城在清河東。漢、隋置縣,後省。按《清河縣志》今考末柸城在武城境中,清陽城在威縣境中,俗云「驢頭太子城。」

鯀隄在清河西三十里,相傳鯀治水時所築。茶店在清河西十二里。相傳宋藝祖飲茶於此。

龍堂在清河西十里,有古槐若龍形。相傳宋藝祖避暑,解衣覆其上。

黃河故道,相傳古黃河去曲周東五十里,自丘縣入威縣界,北至清河。《漢書》劉林云:「河水從列人北流。」 是曲周、威縣、清河、肥鄉,皆黃河所徑。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永年縣

洞兒頭在城西四十里,其地徑四五里,不生草木,相傳竇王行兵地道盡處。明胡大司空築室鑿地,得巨銅盆,覆一券門可並行數馬,列炬而入,火輒為濕氣撲滅,泥淖沒脛,懼不敢進,泥中拾得銅軍器半枚,仍以盆覆填之。天啟間,趙監生築舍,掘一門,與此相同,而道南北去不數武,疑即城中發兵處。又城中井近水有鐵窗者凡十餘處,或云洞中透氣之所,未知是否。陽城在城西五十里,地高土堅,明季土人鑿洞避亂,多得免者。

曲周縣

包公行署在南衙村

酸棗樹,在馬羅堡,不知所始。每歲視枝葉盛彫,以占所向、居民之休咎。昔人曾以刀斧誤傷,津出如血;眾凜為有神憑於其上云。後又旁起一枝如之。

肥鄉縣

惠照院浮圖在城西南。高十三級,臨風鈴鐸聞十里,今傾圮。

水涮龜,在大成廟前。載金《泰和四年碑》者,其形玲瓏,俗傳水涮所致。

白龍潭在城西六里。唐太宗貞觀初,敕賜立廟祠之。見《山川考》。

雞澤縣

廣平縣舊城在縣東二十里。隋改為雞澤。古城影在城西柏枝寺南。相傳每晨夕及陰雨,行人五六里外望之,見樓臺城郭,煙光萬狀,儼然一城邑也。里人方之海市,或夜過其地,輒聞人聲喧集。今舊址尚存。

鴈池縣南三十里鴈池邨。相傳寺前池內掘出一石佛,有群鴈飛集其上,故建石佛寺,因名。《邨瞇》陣在縣南西屯莊,未知誰陣,行者到其處,輒迷不辯東西南北。既過踰時乃醒,復往試,迷如故。按《廣平縣志》瞇陣在縣南下河堡。世傳徐懋功征高麗,駐軍於此。迄今每遇風沙起行,人輒瞇不辯東西南北。

廣平縣

鵝城,在廣平西六里,金《王世鑑碑銘》有「轉徙鵝城」 云。

舄璃井在廣平東,相傳徐勣飲馬處。

《冢革塔》,在平固店南王封村北有土塚,方圓一畝,高丈餘,夜若巍巖,行人所懼。

王夫人殿。殿久廢,惟遺一大鐵鼎,鑄文云:「大元泰定四年歲次丁卯,靈惠齊聖廣祐王夫人殿。」 廣平縣在城居民程良輔獻。

八王店在平固店東北三里。宋時楊將軍征討,焚之。

太山石:在下河堡。高一丈,寬三尺。

聖水樹在韓固邨元君廟前有太白楊樹一株,枝葉殘枯。嘉靖間,適有無目者歇涼樹下,滴水入目,漸覺微明,四方號曰「聖水。」 至今其樹尚存。

考證

邯鄲縣

邯山鎮今代召鎮,謂即古之邯山鎮,在城東南二十里。

龍池黿渦在城西北二十里。世傳元至正年間,有龍黿相𩰚於此,已而龍勝黿負,故名其寺曰「龍興」 ,名其河曰「輸黿」 云。今池在寺西,渦在寺東,故跡皆存。

聖井,在城西北二十里。井在龍王廟中,神像前,其水常滿。通渠於廟後,日汲水灌田數畝。遇歲旱,於此取水祈禱屢有徵驗。

古佛塔在城西五里許

盧英宅在盧英堡

成安縣

《衡漳故道》在漳河集等村,即大禹治水所至處。

唐塔在霧睹寺

寇公廳宋寇萊公準知成安時,與民期會賦役處,今忠愛堂是也。

威縣

洺河故道,「一支自漳河東流,經威縣城南五里,東南遶黃河與運河合流。一支自漳河東流,經威縣北五十里,東南遶入運河。」 今俱湮塞。《清河縣》

張十五店在縣東南十五里。相傳其地有張氏子,年十五,無賴,為鄉人患。宋太祖微時經此與太祖競,太祖擊死之,境遂安。

龍爪樹,在茶店龍堂,舊有槐樹。相傳「宋太祖至此,遇雨沾衣,解衣曝其上,其後枝逐卷曲下垂,若龍爪狀。有惡少利其材而伐之,斧斤方加,而疾作傷痕,津出淋瀝。後漸枯,根糵再生成樹,然無復龍形矣。」 今槐尚存。

陵墓附

本府

冉子墓在府西五十里瓜井村。知府秦明悅記略曰:按郡舊志暨《明一統志》俱云:「鄆公冉伯牛墓在永年劉營社,歲久湮沒,不知所在。民悅叨守郡令,父老咨訪探尋,得之於瓜井邨。於是培塚以土,周繚以垣,植松柏,豎祠堂。墓前及神道俱立碑碣題識。蓋欲示垂永久,俾邦之人士有所瞻仰興起也。夫伯牛本魯人」 ,而葬於此,無所考據。惟聞父老相傳,以為此地去今沙河縣西山溫泉不遠,泉能療疾,伯牛得瘡來,浴於溫泉,返而卒於途,因葬之。及考朱子謂「伯牛之疾,先儒以為癩也」 之言,據此說為近理。但夫子問疾之時,伯牛居於家,與之永訣,然又不敢盡信也。矧!伯牛為孔門高弟,與顏子並稱。其卒也,當時及門之徒,散在四方,豈無「葬衣冠而服心喪」 者耶?是又不可知也。敬加脩復,題於碑陰,以俟後之博古君子考焉。

毛遂墓,在府城南二里。

宋李椿墓在府城西

元王磐墓在府城北

何榮祖墓,在府西三十里。

吳鼎墓,在府西五十里。

吳元珪墓,在臨洺鎮。吳元瑜墓,在臨洺鎮。

各州縣

「魏淄川李公墓」 在曲周縣東安上村。

元達魯花赤諾懷墓,在曲周縣東胡家莊。唐毛藻墓,在雞澤城西南十八里。

唐韓固文墓,在雞澤城西八里。

元李將軍墓,在雞澤城西南十三里。

平原君塚在肥鄉縣東南八里。

宋李沆墓在肥鄉西門內,漳水湮沒,知府秦民悅封樹。

元寶默墓在肥鄉東十里,有墓田三十二畝,供春秋祭。明宋濂有《贊》。

唐李勣墓在廣平下河堡。相傳「勣東征卒,葬於此。」

元王世鑑墓,在廣平東南三里。

李齊墓在廣平西關外。按《廣平縣志》:「元統元年,狀元為高郵守,張士誠據高郵,死之。」

「三陵」 ,趙惠文、孝成、悼襄三王葬所,在邯鄲西北二十里。

趙簡子墓《晉書》「在邯鄲城西石子岡上,石虎發之。初得岸,深丈餘,次得木板,厚一尺,積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涼非常。作絞車以牛皮囊汲之,月餘而水不盡,不可發而止。」 《一統志》云:「在趙城。」 《宋北轅錄》亦云在邯鄲。

藺相如墓《正義》云:「在邯鄲西南六里。」 按《邯鄲縣志》,今去城西南三十五里。

《趙奢墓》,《張華》云:「在邯鄲西北。」

樂毅墓,《史記注》云:「望諸君塚在邯鄲西數里」 ,今在城東南二十里。

廉頗墓按頗墓在壽春。舊《志》在山西趙城,今一在邯鄲城東,一在清河西三十里,未詳。唐宋慶禮墓在邯鄲西二十里,舊誤為宋璟墓。明知府唐曜獲慶禮弟慶賓敕詞小碣於民家,置於愛古軒壁,因改正之。

元張之翰墓,在邯鄲城東。

蚩尤塚在成安。見《文獻通考》,今湮。

張耳墓在成安東北三十里,今湮。按《成安縣志》志石尚存,在北珠村關帝廟內。字雖剝蝕,猶有可考者。

宋王廣淵墓,在成安東南一里。以上成安縣。定陵在威縣西北八里。東西二陵相對,上有「廣宗王廟」,今圮,失考。

傾陵在威縣東北二十五里。失考。

唐宋金剛墓在威縣西北四十五里。按《威縣志》:「墓旁有石獅,因怪居民碎之。」

元劉肅、劉賡墓在威縣棲鸞鄉公孫寨。

劉恩墓在威縣北大安鄉。以上《威縣》。

英陵,在清河東南三十里,漢清河孝王慶葬此,或曰「即甘陵。」

甘陵在清河東北隅。安帝尊母耿姬為「甘陵大貴人。」

漢李雲墓,在清河西十里,刺史賈琮刻石表之,柱石猶存。

唐張公謹墓在清河西南二十里樊水邨,今湮沒。按《史》,公謹,幽州繁水人,與「邨」 名音同,未詳。元元明善墓,清河西三里。

《元氏新阡》在清河王家原。以上清河。

二美塚在臨洺。明正德中,劉六之亂,二女不辱被害,「鄉人葬之。」

娘娘墳:在府城北,失考。或云「元廣平路總管妻。」

「九塚」 在清河《新集》東,失考。

漏澤園在府城北,二曲周,在北門外,肥鄉,三城,西北、東北井堂、寺各一。雞澤在城西。廣平五一在城北,四鄉各一,清河二在城東北。

義塚府四,東關、北關各一,南關二。曲周、在城、西南、雞澤三城,東北、東南、正南各一。成安四鄉各一。清河四厲壇、左油房、集陳二莊,郭先莊各一。

漏澤園府志未載,按《永年縣志》二。俱在城南。漏澤園府志未載按《邯鄲縣志》「漏澤園二、俱在城南。」

義塚《府志》未載。按《威縣志》,城東二,城南、城西各一。

廣平府部藝文一[编辑]

《下國中令》
漢·清河王慶
[编辑]

寡人生於深宮,長於朝廷,仰恃明主,垂拱受成。既以 薄祜,早離顧復,屬遭大憂,悲懷感傷。蒙恩大國,職惟 藩輔,新去京師,憂心煢煢,夙夜屏營,未知所立。蓋聞 智不獨理,必須明賢。今官屬並居爵任,失得是均,庶 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其糾督非枉,明察典禁,無令 孤獲怠慢之罪焉。

《趙都賦略》
魏·劉邵
[编辑]

敝邑者,固靈州之敝宇,而天下之雄國。南則有洪川 巨瀆,黃水濁河,發源積石,徑拂太華,洒為九流,入于 元波。其東則有天浪水府,百川是鍾,包絡坤維,連溥 六濛。其北則有陶林元壇,層冰沍寒。其西則有靈丘 平圃,邪接崑崙。其近則有天井勾注,飛壺太行,璀錯 磥硌,屬隼連岡龍首。嵯峨以岪,鬱羊坂崙。以《嵣》。 「清漳發源,濁滏汨越,湯泉涫沸,淇波漂厲。」爾乃都城 萬雉,百里周迴,九衢交錯,三門旁開。層樓竦閣,連棟 結階。峙華爵以表甍,若飛鳳之將翔。正殿儼其造天, 朱櫺赫以舒光,盤虯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飛梁,結雲 閣於南宇,立叢臺於少陽。及至暮秋涉冬,朔風烈寒, 猛豺鷙攫,鷹隼奮翰。國乃講武,狩于清源。駕鷔冥之 駿駮,抗沖天之旌旃,北連昭餘,南屬滹沱,西盻大陵, 東結繚河。然後嵠子放機,戈矛亂發,決斑鬐,破文額, 當手斃僵,應弦倒越。爾乃進夫中山名倡,襄國妖女, 狄鞮妙音,邯鄲才舞,六八駢羅,遞奏迭舉,體凌浮雲, 聲哀激楚。其珍玩服物,則崑山美玉,元珠曲環,輕綃

啟繒,織纊綈紈。其器用良馬,則六弓四弩。綠沉黃間
考證
堂嵠魚腸。下令角端,飛兔奚斯。常鸝紫燕,豐鬒角顱,

龍身鵠鵛。目如黃金,蘭筋參精。迅躡飛浮,軼響追聲。 若乃至季春元巳,辰火熾光。挺新贈往,祓于水陽。朱 幕蔽野,綵帷連岡。妖治呈飾,顏如春英。

《賀平貝州表》
宋·歐陽脩
[编辑]

盜孽竊興,人祗共忿,果憑睿算,悉殄兇徒。伏惟皇帝 陛下推仁育物,浸澤在人,常服儉以躬行,惟足兵而 在念。至于多捐金幣,講好強鄰,務休戰爭,愛惜士卒。 德至深而莫報,恩既厚則生驕。敢肆妖狂,自干斧鉞, 驅脅士眾,閉守城闉,既違天而逆人,宜不攻而自破。 況聖神運略,將相協忠,不遺一人,咸即大戮。悖慢者 警而肅格,昏愚者知有誅夷。銷沮姦萌,震揚威令。臣 幸沗郡守,欣聞德音,

《肥鄉重建文廟碑記》
張萃
[编辑]

大唐舉義旗,誅偽夏,據廣平郡,闢萬春宮,置列人營, 就積高之野,牟四戰之利。丁寅之籍,既庶而悍,難治 久矣。濮陽李公被廉察薦,注令茲邑。其始至,方漳水 決溢,公戮才疏導,民復墾塒,咸受其賜。俄又構闉闍, 興垣墉於縣郛,高貲之甿,相慶而說。隨因上丁躬祀 於孔子之堂,潔齋昇阼,洗罍祼鬯,執事者蒼黃跛倚 臨之,顧制度贊引,無公協禮。公慨然歎曰:「我炎宋重 熙累洽,文章,炳然同三代。天聖四載,詔下郡縣,皆許 建學,除學宮,闡儒術而祀素王。至於章服、冕旒、簠簋、 籩豆、薦飧、行事之儀,悉圖寫以頒示。何斯廟不遵彝 典,獨褻慢甚?豈有萬世帝王之師,與社稷通祀,載于 著令之靈,可比於縣官偃室下耶?吁,令何顏以處吏 民之上。」遂輯同寀謀之,得縣宇東南隅隙地,廣袤數 百步,仍募縉紳呻嗶之眾,梁棟瓌宏而阜積,甓瓦堅 密而鱗次。版載畚鍤,斤圬墁,匠徒輸作,助善亡疲。 未踰一時,功告畢。講有堂,拔舊架以崇之,可陳函丈; 門有閌,度鼎扄而立之,可納犧牲。創兩序於東西,無 慮二十四楹。生員肄業,賓旅清議,經史,庋閣饔爨,羞 饋於是乎在。正貌敞於前,崛起巋然。飛簷翼軒,當暑 沍寒。其圩頂之象,穆晬之容,笄弁璪紘,山龍華繡。飭 吏走仙源,模其法式以塑繪禮器之品。梡橛筥篚,樽 彝杓匕,按《圖傳》而改造。故釋奠舍菜,精嚴而不黷;飲 受福胙,興俛而有虔。繇是見賢相之冑,效官釐務,非 俗吏之可希也。大抵斯土沿僿,昔巨盜輔公祏,杜伏 威起《豆子䴚》,取徹侯封,榮耀芬華,為時景慕。習以生 常,依而作好,以敓草竊為雄傑豪儁。公銳意興是 學而祭聖師也,淵有旨哉。將誘掖流蕩,漸摩仁義,俾 悛跖蹻之性,丕變洙泗之風。壯者暇日脩孝弟於家, 長者頒白不提挈於路,英才秀彥者趨公黌而脩辭 通經,則取青紫如俯拾地芥。為公相於當世,書功名 於史策,必曰:「某賢洺肥鄉人也」,不其美歟?則李公之 治跡,雖西漢卓、魯未易過焉。

《觀堂記》
金·趙子崧
[编辑]

北京恩冀州大提舉隄埽司,其治所實古甘陵平波 門之東南隅。異時規摹,亦頗宏偉。頻年缺正官,輒以 他吏攝事,視為傳舍,恬不料理。上雨旁風,數窘寒暑, 累經歲月,不無頹敝。斯以開封劉侯總其事。劉侯念 是邦治之不脩,故於其始至,不煩領略,而百廢俱舉。 曾未累月,小大斬斬。迨此暇日,迺鳩僝土木工,飭其 廳事,新其堂奧,廊廡庖廐,皆有矩矱,顯廠靚深,咸出 意匠。城中不聞斧斤之聲,而丹堊煥然,一新舊弊。既 又即正寢之後,北向為堂,以燕其體,名曰「觀堂。」而乞 言於郡從事。藝祖六世孫子崧以識之,辭不獲己,因 告之曰:「觀之時義大矣哉!余將為君極言之,則大有 徑庭,不近人情。恐未足以適君之意而告來人也。」退 而深思於鑑堂之上,三日晚若有得,因寫以為銘而 與之。天地萬物,若驟若馳。一氣回薄,無有靜時。眼界 芸芸,莫之勝紀。達人大觀,一馬一指。譬彼觀水,必於 其瀾。漰湃如風,洶湧若山。孰知其中,湛乎常淵。子今 超然,燕處泮渙。收光內視,游乎汗漫。推我之鑑,乃子 之觀。軒楹耽耽,劉侯「經始。咨後之人,尚安汝止。勿以 燕嬉,而隳王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