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51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五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百十六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五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五百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九十六

  痘疹門三十八

  方八清肌透毒湯 直達透肌散 溫肌透毒散 寬中透毒飲 疏肝透毒湯 清熱

  解毒湯 調中湯 涼血攻毒飲 鬆肌通聖散 清涼攻毒飲 清暑透毒湯 疏邪實表

  湯 必勝湯 既濟湯 清金攻毒飲 涼膈攻毒飲 消斑快毒湯 窮源透毒飲 散結

  湯 養榮附氣湯 竇氣飲 濬榮飲 滌邪救苦湯 萬兩黃金散 養榮透毒湯 蜝針

  法 散火鬆毒飲 平順清解飲 托裏無憂散 賽金化毒散 保元八珠湯 迴陽返本

  湯 實脾固本湯 納穀散 瀉黃納穀散 補液湯 清金解渴湯 安神散 清宵忘晝

  飲 金蓋散 滑肌散 水楊湯 保元回漿散 活絡透毒飲 忍冬解毒湯 撥雲散

  消疳解毒散 加味內托十宣散 回漿合宜散 百花膏 快肌膏 牛黃八寶丹 奏凱

  和解飲 參歸化毒湯 和脾宣化飲 雙仙化毒膏 第一日方 第二日方 第三日方

   第四日方 第五日方 疹方 壞證方 必全湯 痘瘡初起方 痘瘡出齊方 痘瘡

  將回方 疹方 痘瘡神方 回毒即消丹 疹方 水痘方 治回毒歲久不愈方

藝術典第五百十六卷

醫部彙考四百九十六[编辑]

痘疹門三十八[编辑]

方八[编辑]

清肌透毒湯救偏瑣言下同[编辑]

治「痘瘡已發未發,為風熱所感,腠理阻塞者,此湯主之。」

乾葛八分, 前胡一錢, 桔梗四分, 甘草二分, 山樝二錢, 荊芥穗、 蟬蛻各三分。

加薑一片

直達透肌散[编辑]

治「痘將出未出,無甚外感,亦不至內傷,但身熱嘔吐,眸子眊焉者,此湯主之。」

蟬蛻、 山樝、 陳皮、 前胡、 葛根。

加薑一片。嫩芋頭一個。

溫肌透毒散[编辑]

「治痘已發未發,為寒邪固閉者」 ,此湯主之。

防風五分, 川芎藭八分, 蟬蛻去土, 桔梗 麻黃蜜炒黑色,各三分 山樝二錢 甘草二分, 陳皮六分

加薑五分

寬中透毒飲[编辑]

治痘「已發未發,而飲食內傷者,此湯主之。」

山樝三錢, 青皮六分, 葛根四分, 陳皮五分, 前胡八分, 「萊服子七分, 麥芽一錢, 桔梗、 蟬蛻各三分。」

加薑三分

疏肝透毒散[编辑]

治痘前驚跌而發搐者。此湯主之。

殭蠶炒,去絲嘴 羌活各四分, 蟬蛻、 木通、 荊芥各三分, 薄荷二分, 釣藤、 前胡各六分, 青皮七分 山樝二錢

加燈心一分薑二分

清熱解毒湯[编辑]

治痘放點,乾紅色滯,壯熱煩躁者,此湯主之。

荊芥穗 紅花 蟬蛻去土、 木通各三分

牛蒡一錢, 滑石三錢, 前胡八分, 地丁四分, 牡丹皮、 青皮各七分, 生地、 山樝各二錢, 「黃連六分。」

加燈心一分

調中湯[编辑]

治「未痘時,先因吐瀉裏虛,隨感時行見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此湯主之。」

人參五分, 陳皮四分, 蟬蛻三分, 川芎八分, 甘草二分, 穀芽六分, 扁荳、 枸杞各一錢。

加薑二分。大棗二枚。此權宜之劑也。精神稍醒。即當加減。

涼血攻毒飲[编辑]

治痘「毒火內伏,煩渴躁亂,身體反涼,痘色紫滯礬紅,徹夜無眠者,此湯主之。」

生大黃二錢、 《荊芥穗》五分、 木通、 《蟬蛻》

紅花各四分, 牛蒡、 丹皮、 紫草各一錢。

赤芍八分, 葛根、 青皮各七分, 生地四錢。

加燈心一分

鬆肌通聖散[编辑]

治痘「腠理阻塞,血凝氣滯,窠粒隱隱於肌肉之間,痘色乾紅晦滯,神情悶悶者,此湯主之。」

羌活、 荊芥、 紫草、 紅花、 木通、 赤芍。

地丁、 青皮、 牛蒡、 山樝、 蜂房、 當歸、 防風。

加蘆笋胡荽

清涼攻毒飲[编辑]

治「痘瘡大熱如火,紫艷深紅,煩渴顛狂者,此湯主。」

石膏研,三錢至一兩 川黃連一錢至三錢。

大黃三錢至六錢, 木通、 紅花、 荊芥各四分, 牛蒡一錢五分, 犀角磨汁三分, 青皮七分, 丹皮、 地丁各一錢, 生地五錢至一兩。

加燈草一分

清暑透毒湯[编辑]

治「痘值酷暑,神情煩悶,不時哈舌,大渴思冷,濈然汗出,或身涼如暈,痘瘡淹滯,此因暑氣閉塞故也,此湯主之。」

陳皮去白 厚朴 甘草各四分, 乾葛根

蟬蛻各三分, 澤瀉、 香薷各五分, 黃連。

青皮各七分, 滑石三錢, 扁荳一錢。

加燈心一分

疏邪實表湯[编辑]

治「痘屬氣虛,皮薄色淡,身涼體靜,兼有表邪外束者,不拘漿前漿後,此湯主之。」

黃芪、 防風、 荊芥、 甘草、 川芎、 白芷、 桔梗。

加薑一片胡荽一錢

必勝湯[编辑]

治痘「血瘀氣滯,窠粒實而不鬆,痘色滯而不活,或乾紅,或紫黯,或斑點,諸般痛楚,或貫珠,或攢簇,毒火兩伏,此湯主之。」

大黃小劑七分至三錢,大劑三錢至一兩,勢急者以 一半同煎一半,臨起投下。 「青皮五分至錢半, 桃仁去皮尖二錢至四錢, 紅花五分至錢半, 赤芍藥一錢半至三錢, 木通三分至八分。」

荊芥、 葛根,俱三分至錢半, 生地一錢至兩半, 牛蒡七分至二錢, 白項地龍三條至念一條, 紫花地丁小劑三錢,中劑七錢,大劑一兩五錢, 蟬蛻二分至六分, 山樝大劑一兩五錢,中劑一兩, 小劑五錢。

蘆根三兩,煎湯代水煎。

既濟湯[编辑]

治痘火毒太盛,時值隆冬閉塞,此湯主之。

荊芥穗、 乾葛根、 石膏、 川黃連、 大黃。

麻黃去根蜜炒,將黑地上出火氣 蟬蛻 牛蒡

加薑二片。胡荽一錢。陰陽水煎。

清金攻毒飲[编辑]

治痘毒壅於肺,聲音不清,喉間痛楚,煩渴壯熱,痘不起者,此湯主之。

桔梗、 甘草、 牛蒡、 大黃、 元參、 前胡。

山樝、 山豆根、 枳殼、 荊芥穗、 蟬蛻、 殭蠶。

加燈草一分

涼膈攻毒飲[编辑]

治「痘熱毒壅於上焦,胸膈煩悶,壯熱發渴,揭衣棄被,痘色紫艷深紅者,此湯主之。」

大黃、 黃連、 石膏、 荊芥、 地丁、 元參。

黑梔 赤芍 生地 桔梗 木通 牛蒡子 甘草 薄荷 枳殼

加燈草一分,竹葉三十片。

消斑快毒湯[编辑]

治痘有夾疹夾斑,膚紅如醉者,此湯主之。

連𧄍 元參 生地 牛蒡 木通 蟬蛻 赤芍 牡丹皮 黃連 甘草 地丁 荊芥穗。

加燈心二十莖

極熱者加大黃

窮源透毒飲[编辑]

治「痘瘡毒火深潛,累日不起,色有乾紅,有紫滯,或煩躁,或昏沉,身體不熱者,此湯主之。」

大黃 青皮 穿山甲 紫草 歸尾 地丁、 川牛膝 羌活 荊芥 紅花 木通。

加蘆笋十株

散結湯[编辑]

治痘「血濇氣滯,色乾紅而囊不鬆者。」

青皮 羌活 赤芍 紫草 地丁 山樝 荊芥 綠升麻 川芎 木通 牛蒡 丹皮。

加蘆笋十株、鮮芋頭三個。

養榮附氣湯[编辑]

治痘窠囊蒼老,歸附不厚而淡白者。

當歸、 熟地、 川芎、 紅花、 生地、 甘草。

加薑一片

竇氣飲[编辑]

治痘「血至而氣不至,歸附則厚,郛殼不長,或平或陷,而不充肥者。」

丹皮 荊芥 青皮 山樝 穿山甲 牛蒡 赤芍 殭蠶 蟬蛻 木通。

加蘆笋十株。臨服和「大桑蟲。」

濬榮飲[编辑]

治痘「氣至而血不至,郛郭飽滿,而根窠晦者。」

紅花 歸尾 紫草 丹皮 地丁 牛蒡荊芥 木通 赤芍。

加地龍三條。臨服和豬尾膏半盞。

滌邪救苦湯[编辑]

治痘毒火下注,大腸邪毒逼迫,欲解不解,毒垢穢臭無倫者。

黃連、 大黃、 牛蒡、 紅花、 滑石、 木通。

蟬蛻、 荊芥、 澤瀉、 青皮、 赤芍、 山樝。

加燈心二十莖,陰陽水煎。

萬兩黃金散[编辑]

一名「無價散」 ,一名「四聖散。」 治痘瘡氣為毒滯而陷,血為火灼而黑者。

人糞、 貓糞、 豬糞、 犬糞

臘月辰日收取四糞乾結者。用礱糠火煅黑存性為末。各等分研細。以蜜水調服三分至七分。《準繩》。每服三錢。

養榮透毒湯[编辑]

治「痘瘡血虛淡白,并囊窠不起者。」

桔梗、 甘草、 當歸、 川芎、 熟地、 紫草。

山樝 蟬蛻、 《木通》、 穿山甲。

加蘆笋十株

蜝針法[编辑]

治「報痘有紫硬,有黑陷,有歪斜,并諸痘內色紫黑,根腫硬,獨大於眾痘者用之。」

取水蜝大者放於患處,將蛤殼合於蜝上,用軟絹束 之,吮出毒血,次以藥胭脂膏封貼,如無此物,以銀針 挑破,令奶母含金銀花汁以吮之。

散火鬆毒飲[编辑]

治「毒為火鬱,不能透發,色紫滯而囊不鬆者。」

丹皮 木通 連𧄍 防風 赤芍藥 紫草 山樝 露蜂房蜜炙 荊芥穗 青皮 牛蒡。

加燈心半分

平順清解飲[编辑]

痘至起齊,不犯氣虛,無甚血熱,稍用清解者,以此湯主之。

桔梗 甘草 山樝 殭蠶 木通 連𧄍 紅花 牛蒡 白芷 生地。

加炒占米百數粒

托裏無憂散[编辑]

痘至六七日,身不熱,痘不燥,亦不甚紅,囊不充肥者,以此湯主之。

黃芪 人參 甘草 殭蠶 白芷 桔梗 當歸 川芎

加炒占米大棗

賽金化毒散[编辑]

治痘內有伏毒,啼號不已,經日不起,并發癰發疔者,以此散用蜜湯調服。痘若搔傷,或攢簇堆聚,或報點梟惡,乾焦紫黑板硬等象,悉以此散調入油胭脂內,用綿紙做如膏藥樣以貼之。

乳香、 沒藥各一錢,研細配眾藥, 貝母去心炒 雄黃、 黃連、 天花粉各一錢,生用 赤芍炒 大黃半炒半曬各二錢, 甘草七分, 牛黃二分, 冰片一分半, 珠子四分,研極細,以無聲為度。

保元八珍湯[编辑]

治痘「一切氣血兩虛,囊薄色淡,身涼體靜,頂平頂陷,漿清皺軟者,此湯主之。」

人參、 黃芪 甘草 當歸 川芎 山樝、 熟地、 枸杞子。

外加薑二片。炒糯米百數粒。

迴陽返本湯[编辑]

治痘「氣血虛劇,皮薄漿清,錫皮灰白,虛惕寒戰者。此湯主之。」

人參 黃芪 當歸 川芎 肉桂 甘草 鹿茸酒炙,剉片,用酒煎膏。配藥: 山樝、 熟附。

外加大棗二枚

實脾固本湯[编辑]

治痘脾虛滑瀉,此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木香 廣皮 訶子。

炙甘草、 肉果完穀不化者,加麪裹煨用。

外加薑棗

納穀散[编辑]

治痘神不煩,熱不熾,痘不燥,而飲食不思者,此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廣皮 山藥、 炙甘草。

外加陳倉米、大棗、煨薑。

瀉黃納穀散[编辑]

治痘「邪熱犯胃,脣口燥烈,口中膩渴,甚至舌起芒剌,嘴黑如煤,漿後身猶壯熱,種種燥熱,而不思食者,此方主之。」

石膏、 黃連、 生地、 丹皮、 木通、 牛蒡。

甘草炙:用 生甘草、 山樝、 荊芥穗。

重者加大黃,外加燈心。

補液湯[编辑]

治痘津液不足而發渴者,以此湯主之。

人參、 麥冬、 五味、 訶子、 桔梗、 甘草。

清金解渴湯[编辑]

治痘「金被火爍,而咽乾口渴者,以此湯主之。」

石膏、 生地 黃連 桔梗、 荊芥、 甘草。

花粉、 牛蒡、 連𧄍、 葛根。

加燈心三十莖、竹葉三十片。

安神散[编辑]

治痘後邪毒淨盡,心虛不寐者。

人參 棗仁 茯神 甘草 當歸、 麥冬。

柏仁、 白芍。

加燈心蓮肉

清宵忘晝飲[编辑]

治痘邪熱擾亂,心神不寧,夜不成寐,不拘首尾,以此湯主之。

黃連、 丹皮 生地 木通 甘草 荊芥穗 黑梔。

加燈心竹葉

金蓋散[编辑]

治痘腐爛不收,和皮脫去,以此散撒在褥席上,令兒眠上。若以絹袋盛之,通身撲之亦可。

取黃牛糞尖,曬燥,礱糠火煅黑存性。

研細末用

滑肌散[编辑]

治痘漿足半靨,紅暈未收,壯熱未和,以此散包於絹內撲之。

滑石六兩, 《甘草》二兩, 《菉豆粉》三兩。

為極細末用

水楊湯[编辑]

治痘「板實不鬆,或礬紅,或紫黯,八九日不行漿,甚至有作痒者,以此湯浴之。」

取水楊柳連枝帶葉剉斷四兩,長流水十數杓,煎十 數滾,去渣,將三分之一傾於腳桶內,以手探之,不可 太熱,亦不令太溫。先以應服之藥服之而後浴,其湯 漸漸添下,浴後以紬絹收乾,逾時以燈照之,隱隱鬆 浮漿腳動矣。冬月宜於帷帳中更備腳爐,旺火於兩 旁,不使寒侵為妙。 此柳生於水灘,四月間纔有。其 柳不生,旁枝長者三尺許,粗者如細篠,其葉較垂楊 葉更厚,帶有白意。至五月,葉下開細細紫花者是。此 名「水楊柳」,非忍冬藤,亦非等閒柳樹也。須預備風乾 得用。其性最能活血脈,利筋骨。大人有患拘攣,手不 能握,足不能步者,用酒煎服,不能酒者水煎,其效有 靈氣。按萬氏心法水楊柳五六觔春冬用枝秋夏用枝葉治痘不起發不光壯浴洗不拘次數

保元回漿散[编辑]

痘有身涼體靜,漿不滿足,膿囊漸闊,至收靨自是不齊,此湯主之。

人參、 當歸、 甘草、 黃芪、 白芍、 米仁、 茯苓。

加薑棗

活絡透毒飲[编辑]

治痘收靨時,熱毒留連,愁容可掬,將來餘毒,在所不免,卻不易來者,以此湯預活之。

羌活、 紅花、 荊芥、 牛蒡、 木通、 當歸。

牛膝、 蟬蛻、 青皮、 連𧄍

外加地龍

忍冬解毒湯[编辑]

治「痘痂初褪,大局無虞,疤少榮潤,熱欠清和,防餘毒竊發者,此湯主之。」

甘菊、 牛蒡、 紅花、 甘草、 金銀花、 土貝母、 荊芥穗、 木通、 連𧄍、 地丁。

外加胡桃

撥雲散[编辑]

治痘後熱毒在肝,兩目通紅,甚至起障生瞖者,以此湯。

生地 黃連 木通 甘草 荊芥穗 穀精草 赤芍 木賊 甘菊 羌活 羚羊角 金銀花 大黃一分至三分 《望月沙》

加燈心白芙蓉葉

消疳解毒散[编辑]

治痘後牙疳

兒茶、 天花粉、 青黛、《水澄》 硼砂各一錢。

薄荷五分, 冰片、 牛黃各一分, 人中白三錢, 甘草、 雨前茶、 黃連各五分, 珠子二分。

研極細。以無聲為度。先以濃茶拭淨,方吹。

加味內托十宣散[编辑]

治「痘後餘毒,白而不紅,平而不起,按之不熱,愁容可掬,此本氣血兩虛,漿不滿足而致乎毒也,以此湯主之。」

人參 黃芪 當歸 牛膝 金銀花 木通節 甘草 白芷 羌活 紅花 川芎 皂角刺。

加胡桃二枚

回漿合宜散[编辑]

痘瘡血收槳足,別無燥熱之證,以此湯斂之。

白芍、 防風、 米仁、 甘草、 茯苓、 山樝、 扁豆。

加大棗

百花膏[编辑]

治痘收靨燥熱,痂皮濺起作痛者。

蜂蜜不拘多寡,大約四兩配大黃細末一兩,和滾湯 攪勻,以鵝翎拭之,痂亦易落。

快肌膏[编辑]

治「痘值炎天,膿漿燥實,遍體如霞,煩熱如火,身無安放者。」

生大黃曬乾為末一兩。 敗草散五錢。

調入豬膽汁。宜薄不宜厚。以鵝翎輕輕間拭之。不可通身塗滿。

牛黃八寶丹[编辑]

不拘已痘未痘,嬰兒諸般惡瘡惡毒,此丹有靈氣。

牛黃 冰片各二分 珍珠四分, 劈砂水飛 雄黃透明者 元參瓦上焙或曬燥,各五錢

川連土炒 犀角 羚羊角 青黛水澄 乳香 沒藥共出汗盡 川貝母炒淨 羌活炒各三錢 琥珀二錢

右十五味,如法製為細末聽用。「將揀淨金銀花二兩,甘菊一兩,甘草五錢,胡桃肉二兩,擊碎紫花地丁連根帶葉,理淨勿雜青苔,剉斷二兩,長流水五碗,砂鍋內慢火煎至及半,取汁將渣絞乾,以綿濾清,桑柴火熬膏,入煉熟老蜜盞許,再熬至粘筯,將前末和丸,每丸三分。」 一歲左右者,日服一丸;三歲左右者,日服二丸。蜜水調服。

奏凱和解飲[编辑]

痘瘡收痂厚而滋潤,寢食俱安,可以弗藥而調理和解者,以此湯。

金銀花、 土貝母、 牛蒡、 山藥、 扁豆、 山樝、 荊芥、 當歸、 人參、 甘草。

加核桃肉蓮肉

參歸化毒湯[编辑]

治痘餘毒留連,氣血虛弱,何以取驗?淡白不振,身涼愁困者是也。

人參 當歸 黃芪 甘草 金銀花 皂角刺 牛膝 紅花 貝母 山樝 白芷

加胡桃肉

和脾宣化飲[编辑]

治痘後飲食過傷,氣壅飽悶,叫喊不已者。

廣皮 萊菔子半生半炒 前胡 卷舒 麥芽 大腹皮去黑翳黑豆湯泡洗。

右用山樝一兩至二兩,煎湯代水煎。

雙仙化毒膏[编辑]

錦紋大黃一兩,剉片。 麻黃去根,五錢,剉斷。

《麻油》二兩。

將二味入於油內,煎至如煤之黑,取油去渣,於水盆內頓出火氣。再將煮熟雞蛋十箇,去白取黃,於小銅杓內細細搠碎,熬至黃沫泛溢,繼而焦黃至極焦黑,青煙將起,油將來矣。漸有漸逼,以盡為度。亦於水盆內出火氣,與麻油合併,濾清聽用。復用大黃一兩,一半曬燥,一半與風化石灰同炒,炒至石灰如桃花色,去灰,取黃地上出火氣,研為細末。又松香五錢為末,入於蔥管內,用苧絲紮蔥口,於銅杓內煮蔥黃熟,去蔥,取松香為末,又川黃蘗去粗皮淨五錢,一半曬燥,一半將豬膽汁炙透為末,又青黛水飛五錢,合前藥總調於藥油內。其搽法如搽《合掌丸》,以漸而施。

第一日方石室祕錄岐天師傳下同[编辑]

見小兒身熱,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則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方》治之。若見醉眼,急投此方,則痘點即見,必不待三日而自出也。

黃芪、 茯苓、 元參各三錢, 白朮、 甘草、 柴胡、 荊芥各一錢, 升麻、 陳皮各五分。

當歸、 川芎、 麥冬各二錢。

先用金銀花五分,水三碗,煎湯二碗,再煎藥至五分,與小兒飲之。此方五歲以上俱照此分兩,五歲以下減半,週歲內者又遞減之。服此藥後,自然神思清爽。病家不肯服藥,勸其速服,包其速愈,不妨身任之。服後見點,再用第二日方。

第二日方[编辑]

白朮、 桔梗、 白芥子、 茯苓各二錢, 麥冬、 黑參、 白芍、 金銀花各三錢, 甘草、 柴胡、 荊芥各一錢, 當歸、 生地各五錢, 升麻三分。

水煎服。服此藥後,一身盡見點矣,其色必紅,而無色白、色黑之虞矣。

第三日方[编辑]

人參五分, 白芍、 茯苓各三錢, 神麯三分
考證
白朮、 黑參各二錢, 丹皮一錢。

水煎服。此方服後盡皆灌漿,無不氣血之足,永無退證之虞矣。再服第四日方。

第四日方[编辑]

人參、 甘草各一錢, 當歸、 白芍各二錢。

熟地黃自製,五錢, 白茯苓、 金銀花、 黑參、 白朮各三錢, 陳皮、 神麴各五分。

服此方後,小兒必然口健,要喫食不已,不妨少少頻與,亦不可多食也。第五方可不必用矣。然更傳之者,恐小兒多食別生他病,故又傳此方。

第五日方[编辑]

人參、 甘草各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二錢。

有食加麥芽五分,山樝五粒。若不傷食不必加,止加金銀花三錢。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小兒年歲小者,俱照第一方減之。如小兒已身熱,三日則用第三方,四日則用第四方,如壞證,另用《壞證方》。

疹方[编辑]

黑參、 金銀花、 生地各三錢, 蘇葉、 天花粉、 甘草各一錢, 麥冬、 桂枝各二錢。按桂枝二錢宜酌用之 升麻五分, 陳皮三分, 黃芩八分。

水鍾半,煎五分。熱服。小兒初生數月減半。一週俱照此分兩。

夏月加青蒿三錢

壞證方秦真人傳[编辑]

治痘瘡壞證已黑者,人將棄之下喉即活。

人參三錢, 陳皮、 荊芥穗各一錢, 蟬蛻五分, 元參、 當歸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灌下即活。大約壞證皆元氣虛而火不能發也。今用參以助元氣,用元參以去浮游之火,用陳皮去痰開胃,則參無所礙,而相得益彰。荊芥以發之,又能引火歸經;當歸以生新去舊,消滯氣;蟬蛻亦解毒去斑,世人如何知此妙法?初起不可服,必壞證乃可。一劑即回春,不必再劑也。

必全湯雷真君傳[编辑]

痘瘡壞證,最為可憐。身如黑團之氣,口不能言,食不能下。世人到此,盡棄之溝中。醫者到此,亦置而不顧,誰知盡人皆可生之乎。

人參三錢, 黑參、 金銀花各一兩, 荊芥一錢, 陳皮三分。

水煎五分灌之。下喉而眼開,少頃而身動,久之而神氣回,口能言,食能下矣,不必再服他藥,痘瘡自面而生全,至奇至神之方也。蓋痘瘡壞證,皆氣虛而火不能發也,火毒留於中而不得洩,故形如死狀。其實臟腑未壞,故用參以固元氣,用元參以去火,用金銀花以消毒,用陳皮以化痰,用荊芥以引經,而發出於外,內中原有生機。所以一劑回春也。

痘瘡初起方張真人傳下同[编辑]

白芍、 生地各二錢, 當歸、 柴胡、 甘草

桔梗 麥冬、 乾葛各一錢, 廣陳皮五分。

荊芥八分, 防風三分。

水煎服。痘瘡惡者,可變為良。

痘瘡出齊方[编辑]

人參、 黃芪、 甘草各一錢, 白芍、 生地、 麥冬各二錢, 柴胡八分, 紅花五分。

水煎服

有熱加黃連五分。或黃芩、梔子各一錢亦可。有驚加蟬蛻去翅足三分。

色黑者加肉桂五分

大便閉結不通,加大黃三分。

腹痛,加芍藥、甘草各一錢。

泄瀉加茯苓一錢

有汗倍加黃芪。有痰加白芥子一錢。

痒加荊芥子六分

身痛加廣木香三分

色白者寒也,加肉桂一錢,人參、黃芪俱多加。痘瘡「頭不突者,氣虛也」 ,倍黃芪。腰不滿者,血虛也,加當歸一錢,熟地二錢。

痘瘡將回方[编辑]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桔梗三分。

水煎服。「升提其氣,而又益肺金,使皮毛得諸補藥之益也。」

有紅紫乾燥黑陷者,熱未退也,加黃芩一錢;如痘色白黑,灰黑色而陷,寒虛也,加肉桂三分,人參一錢。

灌膿者倍加人參。再加黃芪當歸各二錢。泄瀉加乾薑五分。茯苓一錢。

心慌悶亂者,多加人參。

嘔吐者。加人參、乾薑。

身癢者。加廣木香三分。按:「癢」 字當作「痛」 ,原本疑誤。當靨不靨。多加人參。

大便祕者。加大黃三分。

口渴者熱也。加麥冬二錢。黑參一錢。

失音者,加石菖蒲三分,桔梗一錢。

痘瘡入眼成瞖者,加蟬蛻五分,從前初起方中即加蟬蛻七個,則目無痘矣。

咽喉之中,防其生痘者,初起方中,即用桔梗一錢,即無此證。

小兒痘證,有此三方,再無死法,神而通之,可稱神醫矣。壞證亦以此方治之,無不生者。總之,小兒宜補不宜散,一言盡之矣。

疹方[编辑]

疹乃熱也,不可用人參、白朮,當用補血,而不可散血。

當歸二錢, 黑參三錢, 升麻、 甘草各三分, 乾葛一錢。

水煎服。此治疹奇方也。有此奇方為骨,又出入加減可也。

心火熱極。加黃連三分。

肝火加梔子六分

肺火。加黃芩、麥冬各一錢。

辨各經病,亦看小兒山根之色,然看之時,須用洗去面上塵土細看之。《痘疹全書》統諸證以立言,而余《總祕要》以傳方,有此四方為骨,參之彼書,出入加減,神奇之極矣。

痘瘡神方錢真人傳[编辑]

不論起初、灌漿、收靨,俱用之,神妙無比。

人參、 白芍各一兩, 白朮、 黑參各八錢。

茯苓五錢, 陳皮、 甘草、 神麯、 蟬蛻三錢, 柴胡、 山樝各二錢, 黃連五分。

各為細末,水打成丸,如菉豆大。遇前證與一錢。未起者即起,已起者即灌漿,不收靨者收靨,神奇之極,毋視為尋常也。願將此方廣傳人世。

回毒即消丹岐天師傳下同[编辑]

治回毒

淨金銀花五錢, 生甘草一錢。 人參二錢。

黑參三錢。

水二碗,煎三分,與小兒服之。一劑即消大半,二劑全愈,不須三劑也。付《符》一道,焚在藥中,煎汁,神效。凡服藥不效,焚符於藥中,煎藥與小兒飲之,十人十生。

呪曰:「小兒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無不愈。吾奉天師岐真君律令敕」 ,書符前後念一遍,焚於藥內,又念一遍,此祕訣也。

疹方[编辑]

治夏日發疹者神效

紫蘇葉、 桔梗、 甘草各一錢, 升麻五分。

元參、 青蒿各三錢, 麥冬、 生地各二錢。

水煎服

岐真人曰:「張真人治四時之疹,余方治夏時熱疹也。切記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難治哉!」

水痘方[编辑]

亦治熱證而有水氣也

柴胡、 桔梗各一錢, 茯苓二錢。 生甘草。

黃芩各五分。

竹葉十片,燈草一團,水煎服。

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

有食加山樝三粒,麥芽三分。有火加黃連一分,餘可不必有此一方,水痘無難治矣。

治回毒歲久不愈方[编辑]

金銀花 當歸 人參 白朮土炒,各一兩

黃芪二兩 薏苡仁炒,三兩 生甘草二錢 白芥子三錢 柴胡 肉桂各五分

先將薏仁用水四碗,煎湯二碗,再煎前藥半碗,饑服一劑再用。

金銀花、 黃芪、 薏苡仁各一兩, 白朮、土炒 當歸各五錢, 甘草、 白芥子各二錢, 陳皮五分。

水三碗,煎半碗,四服全愈。其服藥之時,更須用藥洗之。

金銀花一兩, 生甘草三錢。

生蔥三條煎二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