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4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四十七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四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二十七

  痹門二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痛風 著痹

  李中梓醫宗必讀諸痹

  喻昌醫門法律痛風 風痹 腎著即痹 律一條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痹證 治法 歷節風痛

  方一附子八物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 導水丸 通經散 潛行散 蒼朮復煎散

  越婢湯 三妙丸 天麻黃芪湯 單豨薟丸 蓖麻蒸痹法 擦痹法 茯苓湯 沖和補

  氣湯 活血應痛丸 行濕流氣散 換腿丸 麝香丸 神效黃芪湯 二妙蒼蘗散 牛

  蒡子散 四君子湯 二陳湯 補中益氣湯 十全大補湯 當歸拈痛湯 犀角湯 茵

  芋丸 趂痛散 小續命湯 史國公浸酒方 加味二妙丸 三五七散 起死神應丹

  愈風丹 經驗九藤酒 木瓜虎骨丸 茖蔥丸 烏靈丸 芍藥補氣湯 黃芪桂枝五物

  湯 獨活寄生湯 桂枝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 風濕方 黃芪湯 補氣升陽和中湯

  白蘞散 血痹大易方 諸風方 附子酒 除風濕羌活湯 附子湯 附風湯 茯苓湯

   茯苓川芎湯 大豆糵散 腎著湯 木香丸 升麻湯 苦參丸 附子丸 前胡散

  補氣湯 蔓荊實丸 家寶丹 如神救苦散 又方 萆薢丸 臂痛方 八珍丸 四妙

  散 麻黃赤芍湯 又方 痛風丸 乳香丸 加味四物湯 防風天麻散 神通飲 兩

  手痹方 舒筋立安散 透骨膏 八風九州湯 除濕蠲痛湯 海桐皮散 攝風酒

藝術典第二百四十七卷

醫部彙考二百二十七[编辑]

痹門二[编辑]

《明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编辑]

痛風[编辑]

痛風,即《內經》痛痹。上古多外感,故云「三氣合而為痹。」 今人多內傷氣血,虧損濕痰陰火,流滯經絡,或在四 肢,或客腰背,痛不可當,一名白虎歷節風是也。大抵 濕多則腫,熱多則痛,陰虛則脈弦數,而重在夜,氣虛 則脈虛大,而重在日。

著痹[编辑]

四肢肌肉不為我用。似偏枯而多痛。著與痛風相類 者痹也。分虛實標本治。

俞子木曰: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正氣為邪氣所閉,則 痹而不仁。《靈樞經》曰:「病人一臂不遂,時復移於一臂 者,痹也,非風也。」《要略》曰:「風病半身不遂,若但閉不遂 者,痹也。」經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風多則行,寒多 則痛,濕多則著,故痹多重痛沉著。

《李中梓醫宗必讀》
[编辑]

諸痹[编辑]

筋痹,即風痹也。游行不定,上下左右,隨其虛邪與血 氣相搏,聚於關節,或赤或腫,筋脈弛縱,古稱「走注」,今 名「流火」,防風湯主之。如意通聖散、桂心散、沒藥散、虎 骨丸、十生丹、一粒金丹、乳香應痛丸。

肌痹,即著痹濕痹也,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 不仁,精神昏塞,今名「痲木」,神效黃芪湯主之。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编辑]

痛風[编辑]

痛風,一名白虎,歷節風實,即痛痹也。經既言以寒氣 勝者為痛痹矣,又言「凡傷於寒者,皆為熱病」,則用藥 自有一定之權衡。觀《金匱》用附子、烏頭,必用於表散 藥中,合桂枝、麻黃等藥同用,即發表不遠熱之義。至 攻裡必遵《內經》,不遠於寒可知矣。諸家方中不達此 義,即攻裡概不遠熱,獨《千金》犀角湯一方,深有合於 《經》意。特表之為例。

更有內熱因血虛熾盛,始先表散,藥中不能用辛熱 者,即當取夏月治溫熱病之表法為例。諸家復無其 方,獨《本事方》中有牛蒡子散,先得我心,亦并表出。

風痹[编辑]

中風四證,其一曰風痹,以諸痹類風狀,故名之。然雖 相類,實有不同。風則陽先受之,痹則陰先受之耳。致 痹之因,乃風寒濕互相雜合,匪可分屬。但以風氣勝 者為行痹,風性善行故也;以寒氣勝者為痛痹,寒主 收急故也;以濕氣勝者為著痹,濕主重滯故也。 邪之所中,五淺五深,不可不察。在骨則重而不舉,在 經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脈則血凝而不流,在 皮則寒,此五者,在軀殼之間,皆不痛也。其痛者,隨血 脈上下,寒凝汁沫,排分肉而痛,雖另名「周痹」,亦隸於 血脈之中也。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痹不 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 心;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痹不已,復感於 邪,內舍於肺。此五者,亦非徑入五臟也。五臟各有合 病,久而不去,內舍於其合也。蓋風寒濕三氣,離合牽 制,非若風之善行易入,故但類於中風也經論諸痹至詳,然有大闕,且無方治,《金匱》補之。一曰 血痹,二曰胸痹,三曰腎著,四曰三焦痹。

《金匱》論血痹,謂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 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濇,在寸 口關上小緊,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血痹陰 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 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經但言在脈,則血凝而 不流,《金匱》直發其所以不流之故,言血既痹,脈自微 濇。然或寸、或關、或尺,其脈見小緊之處,即風入處也。 故其鍼藥所施,皆引風外出之法也。

《金匱論》胸痹脈證并方治,繹明入「胸寒痹痛」條下,此 不贅。

《金匱》論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 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 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 千錢,甘薑苓朮湯主之。經但言骨痹不已,復感於邪, 內舍於腎。仲景知濕邪不能傷腎臟之真,不過舍於 所合,故以身重腰冷等證為言。曰飲食如故,曰「病屬 下焦」,意可知矣。然濕土之邪,賊傷寒水,恐害兩腎所 主生氣之原,關係尤大,故特舉《腎著》一證,立方以開 其痹著。

《金匱》復有總治三痹之法。今誤編歷節黃汗之下。其 曰:「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瘰。」一作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 遇濕一作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是也。蓋短氣, 中焦胸痹之候也。屬連頭眩,即為上焦痹矣。遇濕欲 吐,中焦痹也。腳腫如脫,下焦痹也。肢節疼痛,身體魁 瘰,筋骨痹也。榮衛筋骨,三焦俱病,又立此法以治之。 合四法以觀精微之蘊,仲景真百世之師矣。

腎著即痹[编辑]

《內經》云:「濕勝為著痹。」《金匱》獨以屬之腎,名曰腎著云。 此證乃濕陰中腎之外廓,與腎之中臟無預者也。地 濕之邪著寒臟,外廓則陰氣凝聚,故腰中冷如坐水 中,實非腎臟之精氣冷也。若精氣冷,則膀胱引之從 夾脊逆於中上二焦榮衛,上下之病,不可勝言。今邪 止著下焦,飲食如故,不渴,小便自利,且與腸胃之腑 無與,況腎臟乎。此不過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 之。但用甘草乾薑茯苓白朮甘溫從陽淡滲行濕足 矣。又何取煖胃壯陽為哉。

《律一條》
[编辑]

凡治痹證,不明其理,以「《風門》諸《通套藥》施之者,醫之 罪也。」

痹證非不有風,然風入在陰分,與寒濕互結,擾亂其血脈,致身中之陽不通於陰,故致痹也。古方多有用麻黃、白芷者,以麻黃能通陽氣,白芷能行榮衛,然已入在四君、四物等藥之內,非顓發表明矣。至於攻裡之法,則從無有用之者,以攻裡之藥,皆屬苦寒,用之則陽愈不通,其痹轉入諸腑,而成死證者多矣,可無明辨而深戒歟。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编辑]

《論痹證》
[编辑]

風痹一證,即今人所謂痛風也。蓋痹者閉也,以血氣 為邪所閉,不得通行而病也。如《痹論》曰:「風氣勝者為 行痹」,蓋風者善行數變,故其為痹,則走注歷節,無有 定所,是為行痹,此陽邪也。曰:「寒氣勝者為痛痹」,以血 氣受寒,則凝而留聚,聚則為痛,是為痛痹,此陰邪也。 曰「濕氣勝者為著痹」,以血氣受濕則濡滯,濡滯則肢 體沉重而疼痛,頑木留著不移,是為著痹,亦陰邪也。 凡此三者,即痹之大則也。此外如五臟六腑之痹,則 雖以飲食居處,皆能致之,然必重感於邪,而內連臟 氣,則合而為痹矣。若欲辨其輕重,則在皮膚者輕,在 筋骨者甚,在臟腑者更甚。若欲辨其寒熱,則多熱者 方是陽證,無熱者便是陰證。然痹本陰邪。故為寒者 多。而熱者少。此則不可不察。

觀《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而壽夭。」《剛柔 篇》又曰:「在陽者命曰風,在陰者命曰痹」,何也?蓋三氣 之合,乃專言痹證之所因也。曰在陽為風,在陰為痹, 又分言表裡之有殊也。如風之與痹,本皆由感邪所 致,但外有表證之見,而見發熱頭疼等證,或得汗即 解者,是皆有形之謂。此以陽邪在陽分,是即傷寒中 風之屬也,故病在陽者,命曰風。若既受寒邪,而初無 發熱頭疼,又無變證,或有汗,或無汗,而筋骨之痛如 故,及延綿久不能愈,而外無表證之見者,是皆無形 之謂,此以陰邪直走陰分,即諸痹之屬也,故病在陰 者,命曰「痹。」其或既有表證,而疼痛又不能愈,此即半 表半裡,陰陽俱病之證,故陰陽俱病者,命曰風痹,此 所以風病在陽,而痹病在陰也。然則諸痹者,皆在陰 分,亦總由真陰衰弱,精血虧損,故三氣得以乘之,而 為此諸證。《經》曰:「邪入於陰則痹」,正謂此也。是以治痹 之法,最宜峻補真陰,使血氣流行,則寒邪隨去。若過 用風濕痰滯等藥,而再傷陰氣,必反增其病矣。

===
《治法》
===痹因外邪,病本在經,而深則連臟。故其在上則有喘

嘔,有吐食,在中則為脹滿,為疼痛,在下則為飧泄,為 祕結諸病,此皆風痹之兼證也。凡見此者,當於各門 權其緩急先後,而隨證治之。

痹證之風勝者,治當從散,宜敗毒散、烏藥順氣散之 類主之。若以風勝而兼微火者,宜大秦艽湯,或九味 羌活湯之類主之。

痹證之寒勝者,但察其表裡俱無熱證,即當從溫治 之,宜五積散或小續命湯、甘草附子湯之類主之。若 寒甚氣虛者,宜《三因》附子湯之類主之。

痹證之濕勝者,其體必重,或多寒,或多痰,或多汗,皆 脾弱陰寒證也。若羌活勝濕湯乃驅風散濕之劑。五 積散乃溫經散濕之劑。真武湯乃溫中除濕之劑。三 因附子湯乃補脾燥濕之劑。調氣平胃散,乃行氣行 濕之劑。五苓散乃利水導濕之劑。二陳湯、六君子湯, 乃化痰去濕之劑也。大抵治濕者欲其燥,欲燥者宜 從煖。蓋脾土喜燥而惡濕,喜煖而惡寒,故溫脾即所 以治濕也。然又有濕熱之為病者,必見內熱之證,滑 數之脈,方可治以清涼,宜二妙散及加味二妙丸、當 歸拈痛湯之類主之。其有熱甚者,如抽薪飲之類,亦 可暫用,先清其火,而後調其氣血。

風痹之證,大抵因虛者多,因寒者多。惟血氣不充,故 風寒得以入之;惟陰邪留滯,故經脈為之不利。此痛 痹之大端也。惟三氣飲及大防風湯之類,方能奏效。 凡治痹之法,惟此為最。其有宜酒者,即以三氣飲浸 酒服之亦妙,法見本方,或用「《易老》天麻丸」亦可。

歷節風痛[编辑]

歷節風痛,以其痛無定所,即行痹之屬也。《病源》云:「歷 節風痛,是氣血本虛,或因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 致,或因勞倦調護不謹,以致三氣之邪,遍歷關節,與 氣血相搏而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歷 節之名。」《中藏經》曰:「歷節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此 其概也。大都痛痹之證,多有晝輕而夜重者,正陰邪 之在陰分也。其有遇風雨陰晦而甚者,此正陰邪侮 陽之證也。或得煖遇熱而甚者,此濕熱傷陰之火證 也。有火者,宜從清涼,有寒者,宜從溫熱。若筋脈拘滯, 伸縮不利者,此血虛血燥證也,非養血養氣不可。凡 諸治法,總宜如前。

凡諸痹作痛者,俱宜用「火龍膏」貼之。

方一[编辑]

附子八物湯醫學綱目[编辑]

治歷節風。四肢疼痛如鎚鍛。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芍藥 茯苓 半夏 桂心 人參各三兩 白朮四兩

右剉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查,食前服。

桂枝芍藥知母湯仲景[编辑]

治痛痹

桂枝 知母, 防風各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 附子炮 麻黃各二兩 白朮 生薑各五兩

右,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導水丸子和下同[编辑]

治濕痹

滑石水飛 黑牽牛另取頭末,各四兩 大黃 黃芩各二兩

右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臨臥溫水下。

通經散[编辑]

治濕痹

陳皮去白 當歸各一兩 甘遂麪包,不令透水,煮 百餘滾,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麪焙乾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臨臥服。

潛行散丹溪[编辑]

治痛風

黃蘗不拘多少,酒浸焙乾為末。

生薑汁和酒調服。必兼四物等湯。相間服妙。

蒼朮復煎散東垣[编辑]

治痛痹

蒼朮四兩,水二椀,煎至三大盞,去查,入下藥, 羌活一錢, 黃蘗三分, 升麻、 柴胡、 藁本、 澤瀉、 白朮各五分, 紅花少許。

右為粗末,用蒼朮湯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微汗為效。忌酒麪。

越婢湯仲景[编辑]

治風痹腳弱

附子一錢五分, 麻黃二錢, 甘草一錢二分石膏三錢, 《白朮三兩》。

右薑棗煎服

三妙丸[编辑]

治「三陰血虛,足心如火熱,漸烘腰胯,及溫熱麻痹,疼痛痿軟等證皆效。」

蒼朮六兩, 黃蘗四兩, 牛膝二兩。

右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至一百丸,空心薑湯或鹽湯送下。

天麻黃芪湯[编辑]

治手足痳木,兼有風證。

天麻 白芍藥 神麴 羌活 白茯苓各三分, 人參 黃連各四分, 當歸五分, 黃芪 甘草 升麻 乾葛 黃蘗 蒼朮各六分, 澤瀉七分 柴胡九分

右水煎溫服

單豨薟丸[编辑]

治中風口眼喎斜。時吐痰涎。語言蹇滯。四肢緩弱。骨節疼痛。腰膝無力。及諸風痹。

豨薟「端午、七夕、重陽,收洗去土,摘葉曬乾,鋪甑中,用 好酒和蜜層層勻灑,蒸之復曬,如此九次。」

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四十丸,空心酒下。

蓖麻蒸痹法千金方[编辑]

治風濕癱瘓,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周身痳木痠疼,口眼歪斜,皆效。

蓖麻「秋冬用葉,春夏用子,一二十斤。」

右入甑內蒸半熟取起。先將綿布數尺,雙摺浸入蒸湯內,取出乘熱敷患處。將前蒸「熱藥鋪布上一層,候溫再換熱藥一層,如此換蒸,以汗出為度。重者蒸五次,輕者蒸三次即愈。」 內服疏風活血之劑。

擦痹法[编辑]

治風濕諸痹

麝香一錢,搗爛於磁器內,勿泄氣 蓖麻子三兩,去 油 活地龍七條,去土搗爛 甘草 甘遂各一兩, 俱為末

臨用先將薑、蔥各一兩,搗爛包患處,次用薑汁化此藥,「一雞子黃大,擦半時久,一日三次,二三年者皆效,婦人尤神。」

茯苓湯濟生方[编辑]

治停蓄支飲。及筋痹脈痹。

半夏湯泡 茯苓皮各一錢, 甘草 桔梗

枳實各五分。

薑煎溫服

沖和補氣湯醫學正傳[编辑]

治「合眼則痲,木開則不痲,四肢無力,痿厥酢心,目昏頭眩,神效。」

羌活七分, 獨活、 川歸、 黃蘗各三分, 柴胡、 神麵、 木香、 草豆蔻各二分, 人參、 蒼朮、 白朮、 芍藥、 澤瀉、 陳皮、 豬苓各一錢。

甘草 升麻各五分 黃芪製,二錢 黃連 麻黃《不去節》,各二分

右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活血應痛丸寶鑑[编辑]

治痛痹

狗脊去毛,六兩 香附炒,十二兩 陳皮九兩 沒藥一兩二錢 草烏炮,二兩半 威靈仙三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十兩

右為細末,「酒煮麪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或熱湯送下,不拘時候。」 常服「和血脈,壯筋骨,使氣脈宣通。」 忌桃李雀鴿諸血物。

行濕流氣散[编辑]

治「風寒濕痹,身如板夾痲木不仁,或手足痠軟。」

蒼朮、 羌活, 防風, 川烏各一兩, 薏苡二兩, 白茯苓一兩五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蔥湯下。

換腿丸[编辑]

治「足三陰經為風寒暑濕所乘,發為攣痹緩弱,上攻胸背,下注腰腿,足心發熱,行步艱難。」

「木瓜四兩 薏苡仁 南星 石楠葉 石斛 檳榔 萆薢 牛膝 羌活 防風 黃芪 當歸 天麻 續斷」各一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溫酒鹽湯下。

麝香丸醫學綱目[编辑]

治「白虎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嚙,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川烏三枚, 地龍五條, 全蠍 黑豆二十一箇。

「右俱生為細末,入麝香半字研勻,糯米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臥令膈空,溫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予得此方,凡是歷節及不測痰痛,一二服便瘥。

神效黃芪湯醫學正傳[编辑]

治「渾身痳木不仁。」 或頭面手足跗背腿腳痲木。並

皆治之。及兩目羞明畏日。隱澀難開。視物昬花。睛痛。亦皆治之。

蔓荊子二分, 陳皮五分, 人參八分, 炙甘草、 白芍藥各一錢, 黃芪二錢。

右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臨臥熱服。如痳木不仁,雖有熱不加黃蘗,只加黃芪一錢、木通三錢。

如痲木甚者,加芍藥一錢、木通二錢。

如小便淋澀,加澤瀉五分,一服去則止。

如有大熱證,加酒洗黃蘗三分。

二妙蒼蘗散[编辑]

治一切風寒濕熱,腳氣骨間作熱,四肢痛,令人痿躄,用之神效。

蒼朮鹽炒 黃蘗酒炙,各五錢

水煎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如氣實加酒少許,氣虛加補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加薑汁,或為末為丸服尤妙。」

牛蒡子散本事[编辑]

治前證

牛蒡子 豆豉炒 羌活各三兩 生地二兩半 黃芪一兩半

右為細末,湯調二錢,空心食前,日三服。

四君子湯[编辑]

治氣虛痲痹

人參一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六分, 生薑三片, 棗子二枚。

右,水煎,不拘時溫服。加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

二陳湯[编辑]

治痰痹痲木

陳皮二錢, 半夏一錢, 茯苓八分, 甘草四分。

右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编辑]

治濕熱鬱於脾土。不能榮於四肢。致痹痛《痲木》。

黃芪、 人參、 甘草各一錢, 當歸、 白朮、 陳皮、 柴胡、 升麻各五分,虛甚者升、柴各一分,汗 多者全去。

右,水煎,巳午未時溫服。傷之重者,連進二服,如得微汗即愈。忌多言勞役,靜養一二時辰久,方進美膳以助之。常服去升麻,加黃蘗三分,以滋腎水;紅花二分,入心養血,多用則破血。

十全大補湯[编辑]

治元陽大虛,不能榮於四肢,故作「痲木」 或疼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熟地、 芍藥、 肉桂、 黃芪各二分半。

右薑棗煎服

當歸拈痛湯[编辑]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足脛腫痛等證。」

白朮一分五釐, 當歸、 防風、 豬苓、 澤瀉、 茯苓、 知母各三分, 羌活、 茵陳、 甘草

黃芩各五分, 升麻、 乾葛、 苦參、 人參。

蒼朮各二分。

水煎溫服

犀角湯千金方[编辑]

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腫痛。」

犀角 麢羊角 前胡 黃芩 梔子仁 射干 大黃 升麻各四兩 豉一升

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服。

茵芋丸本事方[编辑]

治歷節腫滿疼痛

茵芋 硃砂 薏苡 牽牛,一兩半, 㮋李仁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杵丸,如桐子大,輕粉滾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五更溫水下,到晚未利可二三服,快利為度,白粥將息。

趂痛散[编辑]

治痛痹

乳香、 沒藥、 桃仁、 紅花、 當歸、 羌活。

地龍酒炒 牛膝 甘草生 《五靈脂》酒炒。

香附童便浸。

右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或加酒炒芩、蘗。

小續命湯千金方[编辑]

《通治》八風五痹,痿厥等疾,以一歲為總,六經為別。春夏加石膏、知母、黃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藥,又於六經別藥內,隨證細分加減。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甘草炙 芍藥

川芎 杏仁去皮尖,炒 防風 官桂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右除附子、杏仁外,為粗末,後入二味和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前。

史國公浸酒方[编辑]

治「左癱右瘓,四肢頑痲,骨節痠疼,諸般寒濕風氣。」

虎脛骨酒浸一日,焙乾,酥炙 當歸 𪔀甲炙

羌活 防風 萆薢 秦艽 牛膝 晚蠶沙 松節各二兩 乾茄根八兩,蒸熟 枸杞子五兩

用無灰酒一斗,絹袋盛藥,入酒內,封十日,取飲時不可面向罎口,恐藥氣沖人頭面,飲酒不可間斷,飲盡藥滓,曬乾為末,米糊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忌食發風動氣之物。

加味二妙丸[编辑]

治「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胯,或痲痹痿軟,皆是濕為病,此藥主之。」

蒼朮四兩,米泔浸 黃蘗二兩,酒浸日乾 牛膝 當歸尾酒洗 萆薢 防己 龜板酒炙,各一兩

右為細末,酒煮麪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薑湯或鹽湯下。

三五七散濟生方[编辑]

治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

天雄炮,去皮 細莘,洗去土,各三兩 乾薑炮 山茱萸去核,各五兩 防風 山藥炒,各七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

起死神應丹子和下同[编辑]

治癱瘓。四肢不舉。風痹等疾。

麻黃去根節,河水五升,熬去滓,可成膏子,五斤 白芷 桑白皮 蒼朮 甘松 浮萍各二兩 川芎三兩 苦參三兩五錢

以上各為細末,用膏子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一盞化下,臨臥服之,微汗出勿慮。如未安,隔二三日再服,手足即時軟快。

愈風丹[编辑]

治痹

甘草三錢 芍藥 川芎 白殭蠶炒 桔梗 細莘 羌活各五錢 白芷 麻黃去節 防風 天麻 全蠍炙,各一兩 南星生薑製,用五錢, 硃砂為衣,五錢

右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酒吞下。

經驗九藤酒[编辑]

治「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筋脈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證,其功甚速。」

《鉤藤鉤》: 紅藤。即理省藤 丁公藤:即風藤 桑絡藤、 菟絲藤。即無根藤 青藤、 《天仙藤》。即青木香 陰地蕨根各 四兩。即地茶 五味子藤:即紅內消 忍冬藤各二兩。

右細切,以無灰老酒一大斗,用磁罐一箇盛酒,「其藥用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氣,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 每服一盞,日三服。病在上食後及臥後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木瓜虎骨丸衛生寶鑑下同[编辑]

治「風寒濕合而成痹,腳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攣痛,不能踞地,腳膝筋攣,不能屈伸,及項背拘急,手臂無力,耳內蟬鳴,頭眩目運諸證,腳氣行步艱難,並皆服之。」

木瓜 血竭研 虎脛骨酒炙 沒藥研 乳香 自然銅酢淬,各五錢 楓香脂 甜瓜子 木香 敗龜板酢炙去闌, 《骨碎補》去毛 當歸焙 桂各 一兩 安息香重湯酒煮 地龍去土,各二兩

右為末,入研藥和勻,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煎木瓜湯送下亦得,漸加至五十丸,空心食前。」

茖蔥丸[编辑]

治「寒濕筋骨冷疼。不能舉動。」

川烏去皮尖生 黑牽牛頭末 鹽豉各三錢 乳香研 沒藥研,各一錢

右為末,入研藥勻,用肥蔥一握洗去土,淡酢一升,不犯銅鐵,文武火熬,蔥酢一半去柤,慢火再熬成膏,滴水中不散為度,將前藥末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溫酒送下,大便微利則愈。

烏靈丸[编辑]

治久患風虛痲痛,行步艱難。

川烏炮去皮,一兩 五靈脂二兩

右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忌一切冷物。

芍藥補氣湯東垣[编辑]

治著痹

黃芪一兩 白芍藥一兩半 陳皮《留白》一兩 澤瀉半兩 甘草一兩,炙

右剉,每服一兩,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查溫服。

黃芪桂枝五物湯仲景[编辑]

治著痹

黃芪、 芍藥、 桂枝各三錢, 大棗十二枚, 生薑六兩。

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獨活寄生湯衛生寶鑑[编辑]

治腎氣虛弱。冷臥濕地。腰背拘倦。筋骨攣痛。或當

考證

《風取涼》,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或腰痛牽引,腳重行步艱辛。

「獨活, 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莘, 秦艽。

桂心, 茯苓, 防風, 川芎, 人參, 甘草各一兩 五錢, 當歸, 熟地黃, 芍藥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前。

桂枝附子湯仲景下同[编辑]

治濕痹,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去皮,四兩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薑切,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甘草附子湯[编辑]

治痹證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惡風,不欲去衣。

甘草炙 白朮各二兩 桂枝四兩 附子二枚,炮 去皮,破八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查,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妙。

風濕方千金方[编辑]

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

甘草二兩, 黃芪五兩, 《漢防己》四兩, 生薑、 白朮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蟲行皮中,臥取汗。

黃芪湯千金方[编辑]

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 ,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狀。

黃芪 人參《要略》少 芍藥 桂心各二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服令盡。

補氣升陽和中湯東垣[编辑]

治氣虛著痹

黃芪五錢 人參、 白芍藥各三錢 甘草炙 佛耳草各四錢 陳皮 白朮 當歸身各二錢 蒼朮 草豆蔻各一錢半 黃蘗酒洗 甘草根 升麻 白茯苓 澤瀉 柴胡各一錢

每服三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查稍熱服,早飯後午飯前服之。

白蘞散千金方下同[编辑]

治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

白蘞五錢, 《附子》六銖。

右二味,治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

血痹大易方[编辑]

治風痹遊走無定處

萆薢 薯蕷 牛膝 澤瀉各二兩 地膚子 白朮各五錢 乾膝 蠐螬 狗脊 車前子 天雄各十銖 茵芋六銖 山茱萸三十銖

乾地黃二兩五錢。

右十四味,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丸,日三,後稍加。

諸風方[编辑]

治諸風痹

防風, 甘草,生 黃芩, 桂心, 當歸身, 茯苓各 一兩, 秦艽, 葛根各二兩, 生薑五兩, 大棗三 十枚, 杏仁五十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酒水各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附子酒[编辑]

治大風冷痰癖。脹滿諸痹。

《大附子》一枚,重二兩者。一作二枚

酒五升,漬,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合,日再,以瘥為度。

除風濕羌活湯東垣[编辑]

治風濕著痹

羌活 防風各一兩 茯苓二錢 獨活五分 黃芪 蒼朮泔浸,各一錢 澤瀉 豬苓各二分 柴胡 甘草炙,各五分 藁本 川芎 陳皮 黃蘗各三分 升麻七分 黃連去鬚,一分

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查稍熱服。量虛實施用。如不盡證候。依「加減法」 用之。

附子湯宣明方下同[编辑]

治「腎臟風寒濕骨痹。腰脊疼。不得俛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

附子炮 獨活 防風 川芎 丹參 萆薢 石菖蒲 天麻 官桂 當歸各一兩 黃芪 細莘 山茱萸 白朮 甘菊花 牛膝酒浸 甘草炙 枳殼麩炒,去穰,各五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日進三服。

防風湯[编辑]

治行痹行走無定

防風 甘草 當歸 赤茯苓去皮, 桂心

杏仁去皮,炒熟,各一兩 麻黃去節,五錢 黃芩 秦艽 葛根各三錢

右為末,每服五錢,酒水合二盞,棗三枚,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一方有羌活,無麻黃。一方有獨活、赤芍,無葛根、麻黃。

茯苓湯[编辑]

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腫。」

赤茯苓 桑白皮各二兩 防風 官桂 川芎 芍藥 麻黃去節,各一兩五錢。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薑粥投之,汗泄為度,效矣。

茯苓川芎湯[编辑]

治「著痹,留注不去,四肢痳木,拘攣浮腫。」

赤茯苓 桑白皮 防風 官桂 川芎 麻黃 芍藥 當歸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如欲出汗,以粥投之。一方有「蒼朮。」

大豆糵散[编辑]

治周痹注五臟。留滯。胃中結聚。益氣出毒。潤皮毛。補腎氣。

大豆糵炒香熟,一斤。

右為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空心加至一兩,日三。

腎著湯[编辑]

治「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

赤茯苓去皮 白朮各四兩 甘草炙,三兩

乾薑炮,二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木香丸[编辑]

治腸痹,腹㽲痛,時發飧瀉,氣不消化,小便祕澀。

乾薑三分 木香 白朮 官桂 蕪荑 良薑 訶子皮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 厚朴生薑製 肉豆蔻各二兩 甘草五錢

右為末,麴麪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空心下。

升麻湯[编辑]

治「熱痹,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脣口反縱,皮色變,兼諸風皆治。」

升麻三兩 茯神去皮 人參 防風 犀角鎊 羚羊角鎊 羌活各一兩 官桂五錢。

右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二塊,碎竹瀝少許,同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

苦參丸[编辑]

治著痹

苦參二兩,取粉 丹參炙 沙參 人參 防風 五加皮 蒺蔾炒去刺 烏蛇肉酒浸 蔓荊子 敗龜板酥炙黃 虎骨酥炙黃 元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不蛀皂角一斤,剉碎,以水三升,挼取汁,去滓,於無油鐵器內熬成膏,用煉蜜四兩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良久、夜臥共三服,荊芥薄荷酒下。

附子丸[编辑]

治「氣痹中寒,陽虛陰盛,一身如從水中出。」

附子炮 川烏頭炮二味通剉碎,炒黃色,入藥 官桂 川椒 菖蒲 甘草各四兩 骨碎補炒 天麻 白朮各二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前胡散[编辑]

治榮虛衛實,肌肉不仁。致令𤸷重。名曰《肉苛》。

川椒去目閉口者生,二錢 前胡 白芷 細莘 官桂 白朮 川芎各三兩 吳茱萸湯洗炒 附子炮 當歸各二兩

右剉搗,以茶酒三升拌勻,同窨一宿,以煉成豬脂膏五斤,入藥微煎,候白芷黃紫色,漉出滓成膏,於病處摩之,至熱調此藥「櫻桃大。」

補氣湯東垣[编辑]

治皮膚間有痳木,乃肝氣不行故也。

白芍藥 橘皮不去白,各一兩五錢 炙甘草 黃芪各一兩 澤瀉五錢

右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溫服。

蔓荊實丸奇效良方[编辑]

治皮痹不仁

蔓荊實七錢半 桔梗炒 附子炮 枳殼麩炒 蒺蔾子炒去刺 羌活 防風各半兩 皂角不蛀 者,半斤,剉碎,用新汲水浸一宿,以熟絹濾去查,入麪 少許,同煎成膏

右為細末,以皂角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

丸食後用熱酒送下

家寶丹丹溪下同[编辑]

治一切風疾癱瘓,痿痹不仁,口眼喎斜者。邪入骨髓可服。

川烏 南星 五靈脂薑汁製研 草烏各六兩 白附子 全蠍 沒藥 辰砂各二兩 羌活 天麻 乳香研 白殭蠶炒,各三兩 片腦五錢 麝香二錢半 地龍四兩 雄黃、 輕粉各一兩

右為末,作散,調「三分,不覺半錢」 ,或蜜丸如桐子大,含化,茶酒皆可。

如神救苦散[编辑]

治癱瘓風濕痹走注,疼痛不止,此劫劑也,非痛不可服,痛止則已。

米殼去頂膜,蜜炒,一兩 陳皮五錢, 虎骨酥炙 乳香研 沒藥研 甘草各二錢五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連查服。病在上食後,在下食前,煎時須順攪之。

又方[编辑]

治上中下疼痛

南星薑製 蒼朮泔浸 黃蘗酒炒,各二兩

神麴炒 川芎各一兩, 白芷、 桃仁各五錢, 威靈仙酒拌 桂枝、 羌活各三錢, 防己五錢, 紅花酒洗,一錢五分, 草龍膽五分。

右為末,麴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萆薢丸[编辑]

治血痹,手足𤸷痲不仁,遊走無定,及風痹等證。

萆薢炮 山芋 牛膝酒浸 山萸炒 熟地焙 澤瀉各一兩 狗脊去毛 地膚子炒 白朮各半 兩 乾漆炒煙盡 天雄炮去皮臍 車前子炒 蠐螬研,各七錢五分 茵芋去皮莖,二錢五分

右除蠐螬生研外,搗為細末,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日二夜一。

臂痛方[编辑]

治臂痛

蒼朮一錢五分 半夏、 南星、 白朮、 香附、 黃芩酒炒,各一錢 陳皮 白茯苓各五分

威靈仙三錢, 甘草少許。

右㕮咀,作一服,入生薑二三片。《一本》加羌活一錢。

八珍丸[编辑]

治痛風走注腳疾

乳香 沒藥 代赭石 穿山甲生用,各三錢 羌活 草烏生用,各五錢 全蠍炒,二十一箇 川烏不去皮尖,生用,一兩

右為末,酢糊丸如梧子大。每二十一丸,溫酒送下。

四妙散丹溪[编辑]

治痛風走注

威靈仙酒浸五錢, 羊角灰三錢。 白芥子一錢。 蒼耳一錢五分。一作蒼朮

右為末,每服一錢,生薑一大片,擂汁入湯調服。又二妙散同調服。

麻黃赤芍湯醫學入門[编辑]

治「濕熱流注,肢節腫痛。」

麻黃、 赤芍各一錢, 防風、 荊芥、 威靈仙、 羌活、 獨活、 白芷、 蒼朮、 片芩、 枳實

桔梗、 葛根、 川芎各五分, 甘草、 歸尾

升麻各三分。

下焦加酒炒黃蘗。婦人加酒炒紅花。腫多加檳榔、澤瀉。痛加乳沒。瘀血加桃仁、大黃。水煎服。

又方丹溪[编辑]

治痛風不能行

糯米一盞, 《黃𧃐》䕽根一握 黑豆半合

右用酒水各一椀煎,徐徐服之,大吐大瀉,一服便能行動。

痛風丸醫學入門[编辑]

治上中下疼痛

《紅花》錢半, 南星、 蒼朮、 黃蘗各二兩, 木瓜、 神麴各一兩, 白芷、 桃仁各五錢, 威靈仙、 羌活、 桂枝各三錢, 防己、 草龍膽各四錢。

右為末,麴糊丸梧子大,每百丸,空心白湯下。

乳香丸丹溪[编辑]

治痛風

白附子、炮 南星、 白芷、 沒藥、 赤小豆。

荊芥 藿香 骨碎補去毛 乳香另研,各一兩 五靈脂 川烏炮去皮臍尖 糯米炒,各二兩 草烏頭去皮尖 京墨煅,各五兩 松脂研,五錢

右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吞下,茶亦得,不拘時。忌熱物。

加味四物湯醫學正傳[编辑]

治白虎歷節風證

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加桃仁、 牛膝陳皮、 茯苓、 甘草、 白芷、 草龍膽。

如痛在上者屬風,加羌活、桂枝、威靈仙。

「在下者屬濕」 ,加牛膝、防己、木通、黃蘗。

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龜板。

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薑。

血虛者倍川歸、川芎,佐以桃仁、紅花。水煎服之。

防風天麻散醫學正傳[编辑]

治「風濕痲痹,肢節走注疼痛,中風偏枯,或暴瘖不語,內外風熱,壅滯昬眩。」

防風 天麻 川芎 羌活 白芷 草烏頭 白附子 荊芥穗 當歸 甘草炙,各五錢

白滑石二兩。

右為細末,每服五分,加至一錢,熱酒化蜜少許調下,攪藥力運行,微痲為度。或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熱酒化下,白湯亦可。此藥散鬱開結,宣風通氣之妙劑也。

神通飲古今醫鑑下同[编辑]

治感風濕,得白虎歷節風,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者,二三年百方不效,身體羸瘦,服此神效。

川木通二兩。

右剉細,長流水煎汁,頓服。服後一時許,遍身發痒,或發紅丹,勿懼,遍身上下出汗,即愈。

兩手痹方[编辑]

治兩手疼痛痲木

「當歸 川芎 白芷 黃芩酒炒 黃連 南星 半夏各薑汁炒 蒼朮 羌活 防風 桔梗 桂枝 甘草」各等分。

右剉一劑生薑煎服

舒筋立安散[编辑]

治四肢百節疼痛,名曰《白虎歷節風》。

防風 羌活 獨活 茯苓 川芎 生地黃 白芷 蒼朮 紅花 桃仁 陳皮 半夏

南星 白朮 威靈仙 牛膝 木瓜 防己 黃芩 連𧄍 木通 龍膽草酒浸 木香少許 大附子少許 甘草各等分

右剉一劑,水煎,入薑汁、竹瀝服。痛甚,加乳香、沒藥調服。

透骨膏奇效良方下同[编辑]

治一切風濕走注疼痛

生地 馬鞭草各半斤 吳茱萸 白麪各三兩 骨碎補 敗龜板酒炙,各四兩 𪔀甲酒炙,三箇 蒲黃二兩

右為細末,用米粉、酢調似膏子,火上溫熱,攤於痛處,用紙裹,候冷再烘,於避風處用之。

八風九州湯[编辑]

治「男子、婦人寒冷不自愛護,當風解衣,汗出臥冷濕地,半身不遂,或俛仰屈伸難,週身淫痹,四肢不收,狀如風狂,飲食損少,手足苦冷或不隨。」

麻黃去節,四兩 甘草炙 乾薑 《附子》炮

防風 獨活各三兩, 石膏綿裹,搗碎 茯苓 白朮土炒 川芎 柴胡 當歸身 人參

細莘各二兩, 杏仁去尖皮,四十九粒

右㕮咀,以水一斗,清酒五升,漬三夜,煮取四升,分為三服,一日令盡。若病羸瘦者,用水煎服,服訖厚覆當汗出,微微去上衣,汗解以粉撲之。忌生菜、菘菜、酢桃李豬肉、雀肉。

除濕蠲痛湯[编辑]

治風濕痛痹

蒼朮米泔浸炒,二錢 羌活 茯苓 澤瀉

白朮各一錢半, 陳皮一錢, 甘草四分。

水二鍾,煎八分,入薑汁、竹瀝各二三匙服。在上痛者,加桂枝、威靈仙、桔梗;在下痛者,加防己、木通、黃蘗、牛膝。

海桐皮散[编辑]

治「白虎歷節。走注。骨節疼痛。」

獨活 萆薢鹽水浸焙 川芎 當歸各三分 桃仁去皮焙 天麻 辢桂 牛膝 麻黃去節 枳殼麩炒 海桐皮 白芍藥 川烏炮去皮臍 松節 防風 杜仲薑製 甘草各五錢

麝香一分 虎脛骨酒炙黃,一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二枚,煎六分,食前溫服。

攝風酒奇效良方[编辑]

治「白虎歷節風」 ,及諸般風濕流注四肢,大風鶴膝,一切風疾。

尋風藤、 三角尖「石上生者, 青藤根、 石薜荔石 上生者」,各一兩, 五加皮、 生薑各一兩五錢, 虎脛骨、 石楠葉、 青木香、 威靈仙、 川續斷、 當歸、 乳香、 羌活、 細莘、 南木香各二錢半, 烏藥、 防風、 甘草節、 蘇木、 蒼朮各五錢, 骨碎補七錢五分, 生川烏一枚四分之一牛膝四錢。

右剉碎,用無灰酒一罎,將藥盛於布袋內,放酒罎中,油紙封縛,以鍋內盛水,將酒罎坐於鍋內,慢火自辰煮至午,連罎取出放冷,每日不拘時,隨意溫服藥酒。如夏,恐停久作酸,自作半料,用小罎酒,依上法煮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