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5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卷目錄

 皋蘆部彙考

  皋蘆圖

  本草綱目皋蘆

 皋蘆部紀事

 毛茛部彙考

  毛茛圖

  本草綱目毛茛 附海薑 隂命

 廉薑部彙考

  廉薑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廉薑

  本草綱目廉薑

 香薷部彙考

  香薷圖

  本草綱目香薷

 長松部彙考

  長松圖

  本草綱目長松

 長松部藝文一

  與曾子宣尺牘       宋蘇軾

  與通長老尺牘        前人

 長松部藝文二詩詞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二首已上詩

               宋蘇軾

  鷓鴣天已上詞     黃庭堅

 松蘿部彙考

  詩經鄘風桑中 小雅頍弁

  爾雅釋草

  毛詩陸疏廣要蔦與女蘿

  毛詩名物解唐 蘿

  詩集傳名物鈔桑中一章

  本草綱目松蘿

 松蘿部藝文一

  蘿補堂賦        明許相卿

 松蘿部藝文二

  詠女蘿          齊王融

  賦松上輕蘿        陳劉刪

  古意           唐李白

  綠蘿            杜牧

  女蘿篇          明戴冠

  唐蒙有絲          公鼐

  寓言            李翹

  青蘿館          李攀龍

 松蘿部選句

 松蘿部雜錄

草木典第一百五十卷

皋蘆部彙考[编辑]

釋名

瓜蘆。別錄      《皋蘆》。拾遺

《苦䔲》。綱目      《過羅》。綱目 《物羅》。綱目

皋蘆圖

皋蘆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皋蘆釋名[编辑]

陳藏器曰:《南越志》云:「龍川縣有皋蘆,一名瓜蘆,葉似 茗。土人謂之過羅,或曰物羅」,皆夷語也。

集解

陶弘景《苦菜註》曰:「南方有瓜蘆,亦似茗苦。摘取其葉 作屑,煮飲,即通夜不睡。煮鹽人惟資此飲。而交廣最 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香芼之物。」

李珣曰:「按此木即皋蘆也。生南海諸山中。葉似茗而大,味苦澀。出新平縣。南人取作茗飲,極重之,如蜀人 飲茶也。」

李時珍曰:「皋蘆葉狀如茗,而大如手掌挼碎泡,飲最 苦而色濁,風味比茶不及遠矣。今廣人用之,名曰『苦 䔲』。」

葉氣味

苦平無毒。

李時珍曰:「寒胃冷者不可用。」

主治

陳藏器曰:「煮飲止渴,明目除煩,令人不睡,消痰利水。」 李珣曰:「通小腸,治淋,止頭痛煩熱。」

李時珍曰:「噙嚥清上膈,利咽喉。」

皋蘆部紀事[编辑]

《廣記》:「酉平縣出皋蘆,茶之別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 飲。」

毛茛部彙考附海薑 陰命[编辑]

釋名

毛茛:拾遺      毛建草:拾遺

天灸。衍義      自灸。綱目

《水茛》。綱目      毛菫:綱目

猴蒜。綱目      海薑。

陰命。

毛茛圖

毛茛圖

《本草綱目》
[编辑]

毛茛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茛乃草烏頭之苗。此草形狀及毒皆似之, 故名。《肘後方》謂之水茛,又名毛建,亦茛字音訛也。俗 名毛堇,似木堇而有毛也。山人截瘧,采葉挼貼寸口, 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為天灸、自灸。

集解

陳藏器曰:「陶注鉤吻,云:『或是毛茛』。」蘇恭云:「毛茛,是有 毛石龍芮也,有毒。與鉤吻無干。」葛洪《百一方》云:「菜中 有水茛,葉圓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之。人誤食之, 狂亂如中風狀,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

又曰:「毛建草,生江東地田野澤畔,葉如芥而大,上有 毛,花黃色,子如蒺藜。」

李時珍曰:「毛建、毛茛,即今毛堇也。下濕處極多。春生 苗,高者尺餘,一枝三葉,葉有三尖及細缺,與石龍芮 莖葉一樣,但有細毛為別。」四月、五月開小黃花,五出, 甚光艷。結實狀如欲綻青桑葚,而有尖峭,與石龍芮 子不同,人以為鵝不食草者,大誤也。方士取汁煮砂 伏硫。沈存中《筆談》所謂「石龍芮有兩種,水生者葉光 而末圓,陸生者,葉毛而末銳。」此即葉毛者,宜辨之。

附錄海薑[编辑]

陳藏器曰:陶注《鉤吻》云:「海薑生海中,赤色,狀如石龍 芮,有大毒。」

附錄陰命[编辑]

又曰:「陰命生海中,赤色,著木,懸其子,有大毒,今無的 識者。」

葉及子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陳藏器曰:「惡瘡癰腫,疼痛未潰,搗葉傅之,不得入瘡, 令肉爛。又患瘧人,以一握微碎,縛於臂上,男左女右, 勿令近肉,即便成瘡。和薑搗塗腹破冷氣

廉薑部彙考[编辑]

釋名

《蔟,葰》。廣雅      廉薑。綱目

薑彙:綱目

廉薑圖

廉薑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廉薑》
[编辑]

《廣雅》曰:「蔟葰,廉薑也。」《吳錄》曰:「始安多廉薑。」《食經》曰:「藏 薑法:蜜煮烏梅,去滓,以漬廉薑,再三宿,色黃赤如琥 珀,多年不壞。」

《本草綱目》
[编辑]

廉薑集解[编辑]

陶弘景曰:「杜若苗似廉薑。」

陳藏器曰:「廉薑,似薑,生嶺南,劍南人多食之。」

李時珍曰:按:《異物志》云:「生沙石中。似薑,大如蠃,氣猛, 近于臭,南人以為虀。其法以陳皮、黑梅及鹽汁漬之, 乃成也。」又鄭樵云:「廉薑似山薑而根大。」

氣味

辛熱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胃中冷,吐水不下食。」

李時珍曰:「溫中下氣。消食益智。」

香薷部彙考[编辑]

釋名

香薷。別錄      香葇。食療

香茸。食療      香菜。千金方

蜜蜂草:綱目     清涼種。藥譜

香薷圖

香薷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香薷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薷,本作「葇。」《玉篇》云:「葇菜蘇之類」是也。其氣 香,其葉柔,故以名之。草初生曰茸,孟詵《食療》作「香戎」 者,非是。俗呼蜜蜂草,象其花房也。

集解

陶弘景曰:「家家有此,作菜生食。十月中取乾之。」 蘇頌曰:「所在皆種,但北土差少。似白蘇而葉更細,壽 春及新安皆有之。」彼間又有一種石香葇,生石上,莖 葉更細,色黃,而辛香彌甚,用之尤佳。吳人以為茵蔯 用之。

寇宗奭曰:「香薷生山野間,荊湖南北二川皆有之。汴 洛作圃種之,暑月亦作蔬菜,葉如茵蔯,花茸紫,連邊 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氣。」 李時珍曰:「香薷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種之,呼 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葉者為良,而細 葉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莖尖葉有刻缺,頗似」 黃荊葉而小。九月開紫花成穗。有細子細葉者,僅高 數寸,葉如落帚葉,即「石香薷」也。

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去根留葉,剉,曝乾,勿令犯火,服至十 兩,一生不得食白山桃也。」

李時珍曰:「八、九月開花著穗時采之,陰乾入用。」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別錄》曰:「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孟詵曰:『去熱風卒轉筋者,煮汁頓服半升即止。為末, 水服,止鼻衄』。」

大明曰:「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

《汪穎》曰:「春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中溫胃。含汁漱 口,去臭氣。」

李時珍曰:「主腳氣寒熱。」

發明

陶弘景曰:「霍亂煮飲,無不瘥者,作煎除水腫尤良。」 蘇頌曰:「霍亂轉筋者,單煮服之。若四肢煩冷,汗出而 渴者,加蓼子同煮服。」

朱震亨曰:「香薷屬金與水,有徹上徹下之功。解暑利 小便,又治水甚捷。」以大葉者,濃煎丸服。肺得之清化 行而熱自降也。

李時珍曰:「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 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 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 散水和脾。若飲食不節,勞役作喪之人,傷暑大熱大 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者,乃勞倦內傷之 證,必用東垣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 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藥,是重虛其表,而又濟之以 熱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 虛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拘有病 無病,概用代茶,謂能辟暑,真癡前說夢也。且其性溫, 不可熱飲,反致吐逆,飲者惟宜冷服,則無拒格之患, 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一人妻自腰以下胕腫,面目 亦腫,喘急欲死,不能伏枕,大便溏泄,小便短少,服藥 罔效。時珍診其脈沈而大,沈主水,大主虛,乃病後冒 風所致,是名風水也。用《千金》神祕湯加麻黃,一服喘 定十之五。再以胃苓湯吞深師薷水丸,二日小便長, 腫消十之七。調理數日全安。益見古人方皆有至理, 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附方

一切傷暑,《和劑局方》香薷飲,治暑月臥濕當風,或生 冷不節,真邪相干,便致吐利,或發熱頭痛體痛,或心 腹痛,或轉筋,或乾嘔,或四肢逆冷,或煩悶欲死,並生 用之。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白、扁豆微炒各半斤,剉 散。每服五錢,水二盞,酒半盞,煎一盞,水中沈冷,連進 二服,立效。 《活人書》去扁豆,入黃連四兩,薑汁同炒 黃色用。

水病洪腫:「胡洽居士香薷煎:用乾香薷五十斤,剉入 釜中,以水淹過三寸,煮使氣力都盡,去滓澄之,微火 煎至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服。日漸增之, 以小便利則愈。蘇頌圖經本草

通身水腫:「《深師》薷朮丸」:治暴水、風水、氣水,通身皆腫, 服至小便利為效。用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極爛,去 滓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 米飲下,日五夜一服。外臺祕要

四時傷寒不正之氣:用水香薷為末,熱酒調服一二 錢,取汗。衛生易簡方

心煩脅痛,連胸欲死者。香薷搗汁一二升服。肘后方 鼻衄不止:香薷研末,水服一錢。聖濟總錄

舌上出血如鑚孔者,香薷煎汁,服一升,日三服。肘后方 口中臭氣: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小兒髮遲:陳香薷二兩,水一盞,煎汁三分,入豬脂半 兩和勻,日日塗之。永類鈐方

白禿慘痛《即上方》入胡粉和塗之。子母祕錄

長松部彙考[编辑]

釋名

《長松》:拾遺      《仙茆》:綱目

長松圖

長松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長松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其葉如松,服之長年。功如松脂及仙茆,故 有二名。」

集解

陳藏器曰:「長松生關內山谷中,草似松,葉上有脂,山 人服之。」

李時珍曰:「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 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張天覺文集》云:「僧普明 居五臺山,患大風,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 服長松,示其形狀,明采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 故。」今并、代間,土人多以長松雜甘草、山藥為湯煎,甚 佳。然《本草》及方書皆不載,獨釋慧祥《清涼傳》始敘其 詳如此。韓𢘅《醫通》云。「長松產太行西北諸山。根似獨 活而香。」

根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風血、冷氣、宿疾,溫中去風。」

李時珍曰:「治大風惡疾,眉髮墮落,百骸腐潰。每以一 兩,入甘草少許,水煎服,旬日即愈。又解諸蟲毒,補益 長年。」

附方

長松酒,滋補一切風虛,乃廬山《休休子》所傳。長松一 兩五錢,狀似獨活而香,乃酒中聖藥也。熟地黃八錢, 生地黃、黃芪、蜜炙陳皮各七錢,當歸、厚朴、黃蘗各五 錢,白芍藥、煨人參、枳殼各四錢,蒼朮、米泔、制半夏、制 天門冬、麥門冬、砂仁、黃連各三錢,木香、蜀椒、胡桃仁 各二錢,小紅棗肉八個,老米一撮,燈心五寸長,一百 二十根。一料分十劑。絹袋盛之。凡米五升。造酒一尊。 煮一袋。窨久乃飲。韓氏醫通

長松部藝文一[编辑]

《與曾子宣尺牘》
宋·蘇軾
[编辑]

某啟。上黨鴈門出一草藥,名「長松」,治大風,氣味芳烈, 亦可作湯常服。近歲河東人多以為餉,若不甚難致, 乞為求一斤許,仍恕造次。

《與通長老尺牘》
前人
[编辑]

惠茶極為精品,感抃之至。長松近出五臺,治風甚效。 俗云文殊指示一僧乃始識之。今納少許,并人參四 兩,可以此二物相對,入少甘草并腦子作湯點,佳。送 去。御香五兩,不訝浼瀆。

長松部藝文二[编辑]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
宋·蘇軾
[编辑]

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便將徑寸同千 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憑君說與埋輪使,速寄長松作《解嘲》。無復青黏和漆 葉,枉將鍾乳敵仙茅。

《鷓鴣天》
宋·黃庭堅
[编辑]

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林下得靈根。吉祥老子親拈 出,箇箇教成百歲人。 燈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破 醒魂。與君更把長生盌,略為清歌駐白雲。

松蘿部彙考[编辑]

釋名

唐:詩經       女蘿:詩經

唐蒙。爾雅      《蒙》。爾雅

玉女:爾雅      菟絲。爾雅

《松蘿》:本經      《松上寄生》。綱目

圖缺

《詩經》。

===
《鄘風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鄉矣。

唐蒙:菜名。正義《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舍人曰:「唐蒙名女蘿,女蘿又名菟絲。」孫炎曰:「別三名。」郭璞曰:「別四名。」則唐與蒙或并或別,故三四異也。以經直言唐而《傳》言唐蒙也。《頍弁傳》曰:「女蘿,菟絲,松蘿也。」則又名松蘿矣。《釋草》文云:「蒙,玉女。」孫炎曰:「蒙,唐也,一名菟絲,一名玉女。」則通松蘿、玉女為六名。朱註《唐蒙》菜也,《一名兔絲》。大全《本草》曰:「生田野,蔓延草木之上。」

《小雅頍弁》
[编辑]

「蔦與女蘿」,施于松柏。「蔦與女蘿」,施于松上。

「女蘿」、菟絲,松蘿也。「女蘿」在草曰「菟絲」,在木曰「松蘿。」又唐蒙正義《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毛意以菟絲為松蘿,故言松蘿也。陸璣《疏》云:「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非松蘿,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青,與菟絲殊異,事或當然。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

「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別四名詩》云:「爰采唐矣。」孫炎曰:「別三名。」郭云:「『別四名』。則唐與蒙或并或別,故三四異也。《詩經》直言『唐』」,而《傳》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則四名為得。」下云「蒙,玉女」,郭云:「『即唐也』。是又名玉女。」然則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玉女也,凡五名。《詩·頍弁》云:「蔦與女蘿。」《毛傳》云:「女蘿,菟絲。」陸璣云:「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註》「《詩》云:『爰采唐矣』。」《鄘風桑中》篇文也。

《蒙》玉女。

《蒙》即唐也,女蘿別名。

張揖《博雅》。

《釋草》
[编辑]

「女蘿」,松蘿也,菟絲也。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

《小雅頍弁》
[编辑]

蔦與女蘿[编辑]

女蘿,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非松蘿,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青,與菟絲殊異。

女蘿。《爾雅》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註云:「別四名。」 《詩》云:「爰采唐矣。」 疏云:「孫炎曰:別三名。」 郭云:「『別四名』。則唐與蒙或并或別,故三四異也。《詩經》直言唐,而《傳》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則四名為得。」 下又云:「蒙,玉女。」 郭云:「即唐也」 ,女蘿別名。是又名玉女。鄭云:「即女蘿也。」 然則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玉女也,凡五名。《詩·頍弁》云:「蔦與女蘿也。」 《埤雅》在木為女蘿,在草為菟絲。舊說上有菟絲,下必有伏菟之根;無此菟在下,則絲不得生乎上,然其實不屬也。《淮南子》曰:「下有茯苓,上有菟絲。」 《詩》曰:「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言蔦之為物寄生,而女蘿浮蔓,尚得施于松柏,可以人而不如乎?且姓同本而生,族同支而出,則與寄生浮蔓者異矣。故《詩》以此駮王。又曰:「菟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皆自然者也。」 《爾雅翼》:「女蘿、菟絲」 ,其實二物也,然皆附木上。《廣雅》云:「女蘿,松蘿也;菟丘,菟絲也。」 則是兩物。今女蘿正青而細長,無雜蔓,故《山鬼章》云:「被薜荔兮帶女蘿。」 蘿青而長如帶也。何與菟絲事?然兩者皆附木,或當有時相蔓。古樂府云:「南山幕幕菟絲花,北陵青青女蘿樹。由來花樹同一根,今日被風分兩處。」 唐樂府亦云:「菟絲故無情,隨風任顛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 則古今多知其為二物者。《博物志》魏文帝所記諸物相似亂者,女蘿寄生菟絲。菟絲寄生木上,根不著地,然則女蘿有寄生菟絲上者,《爾雅》「女蘿,菟絲。」 或亦此義爾。《本草·草部》云:「菟絲子,一名菟蘆,一名菟縷,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網,一名菟纍。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纍。九月採實。」 又《木部》云:「松蘿,一名女蘿,生熊耳山川谷松樹上,五月採。」

按:《毛公傳》云:「女蘿,菟絲,松蘿也。」 李善因古詩云:「與君為新昏,菟絲附女蘿。」 註云「二者異草」 ,毛公誤合為一。此與張揖同見,但合參《爾雅》《埤雅》及郭、鄭諸家,俱以為一物而異其名爾。惟陸氏云「女蘿非松蘿。」 《本草》分菟絲入草部,「松蘿」 入木部,似與陸氏合符。然又云「松蘿一名女蘿」 ,何耶?此詩云「蔦與女蘿,施於松上」 ,應是松蘿,松蘿與女蘿、菟絲原非異種,總是依附纏綿於他物而生長,不能自植者,在草則附於草,在木則附於木。陸佃分「在草曰菟絲,在木曰女蘿」 ,亦非確見。

《毛詩名物解》
[编辑]

《唐》
[编辑]

唐,玉女也。松枝化而生。女蘿之生依乎松,故又謂之蒙。蒙,蔽也,蔽於松者也。桑中之淫亂,期於幽遠,而志 在乎依所蔽者也,故言唐《頍弁》刺幽王之無親,而與 諸公興之無附著者也,故言女蘿。一物而別言之以 二者,亦此意歟。

《蘿》
[编辑]

蘿羅生松上,如蘿,亦羅生而弱。又莪謂之《蘿科》,生旁 羅也。

《詩集傳名物鈔》
[编辑]

《桑中一章》
[编辑]

《爾雅》:唐蒙,女蘿,女蘿,菟絲。注:別四名。疏:唐與蒙,或并 或別,別則四名也。《本草》:夏生苗如絲,蔓延草木上。或 云:無根,假氣而生,實如蠶子。《爾雅》又出一條曰:「蒙,玉 女。」注:蒙即唐,尤見唐蒙之別傳。唐蒙,菜也,從毛注也。 但唐非可食之物,不知毛為何以為菜名。

《本草綱目》
[编辑]

松蘿集解[编辑]

《別錄》曰:「松蘿,生熊耳山谷松樹上。五月采,陰乾。」 陶弘景曰:「東山甚多,生雜樹上,而以松上者為真。《詩》 云:『蔦與女蘿,施于松上』。」蔦是寄生,以桑上者為真,不 用松上者,互有異同爾。

李時珍曰:按:毛萇《詩注》云:「女蘿,菟絲也。」《吳普本草》:「菟 絲一名松蘿。」陶弘景謂「蔦是桑上寄生,松蘿是松上 寄生。」陸佃《埤雅》言:「蔦是松柏上寄生,女蘿是松上浮 蔓。」又言「在木為女蘿,在草為菟絲。」鄭樵《通志》言:「寄生 有二種,大曰蔦,小曰女蘿。」陸璣《詩疏》言:菟絲蔓生草 上,黃赤如金,非松蘿也。松蘿蔓延松上,生枝正青,與 菟絲殊異。羅願《爾雅翼》云:「女蘿色青而細長,無雜蔓。 故山鬼云:『被薜荔兮帶女蘿』。」謂青長如帶也。菟絲黃 赤不相類,然二者附物而生,有時相結。故《古樂府》云: 「南山羃羃菟絲花,北陵青青女蘿樹。由來花樹同一 心,今日枝條分兩處。」《唐樂府》云:「菟絲故無情,隨風任 顛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 如草。」據此諸說,則女蘿之為松上蔓,當以二陸、羅氏 之說為的,其曰菟絲者誤矣。

氣味

苦甘平無毒。

主治

《本經》曰:「瞋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痛。 《別錄》曰:『療痰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

甄權曰:「治寒熱,胸中客痰涎,去頭瘡,頂上瘤癭,令人 得眠。」

發明

李時珍曰:「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蔕諸藥則能 吐痰,非松蘿能吐人也。」葛洪《肘後方》:「治胸中有痰,頭 痛不欲食,氣壯者。用松蘿、杜蘅三兩,瓜蔕三十枚,酒 一升二合,漬再宿。旦飲一合,取吐。不吐,晚再服一合。」 孫思邈《千金方》:「治胸膈痰癖積熱。斷膈湯:用松蘿、甘 草各一兩,恒山三兩,瓜蔕二十一枚,水、酒各一升半」, 煮取一升,分三服,取吐。

松蘿部藝文一[编辑]

《蘿補堂賦》
明·許相卿
[编辑]

矗談嶺之亢峙,眇澉湖之澄涵。孤城值其秀爽,而隱 居卜于其間,菅茅上覆,泥堵周環。恒雨暘之淋炙,缺 苫蓋于東南。主人仰屋太息曰:「狡兔三窟,鷦鷯一枝, 咸克禦外侮而圖寧居。矧?吾將幹前蠱,燕後昆,顧無 所庇吾廬乎?」爰躊躕其構思,又盤礡以殫慮。衷若天 啟,謀與神會。繫樛木之長蘿,方下縈而上延。彼徒贅 「於有餘,我則病夫不完。爾乃解自樹杪,援之簷端。補 此罅隙,紓彼糾纏。意祖少陵之詠,巧奪媧皇之權。老 榦繫諸撓棟,密蔓勻於疏椽。柔枝盤旋以重複,修條 縷絡而夤緣。初蕭森兮扶疏,久陰沈兮蒙密。旁翳薈 兮紛敷,上縈紆兮擁閼。遠睇兮矯龍首而騫鳳翼,迫 視兮儼黃琮之間。」蒼玉春薦,芳蕊可「方杞菊,夏布清 陰,弗讓修竹。冬雪積而玉蛟結蟠,秋風振而冰絃斷 續。晨則雲表之露下零,宵而書檠之焰上燭。殆造化 有意,毓茲堂之秀,滌世氛之俗者也。」客有造堂下而 進說曰:「上棟下宇,中古盛制。子獨矯情,因陋仍廢。夫 瑣瑣數椽,革而刱之,曾不費子下著之需,潤筆之賄 也。」主人囅然而笑,適然而興。顧謂客曰:「昔嘗議斯役 矣,圖厥新恐彰先陋而競俗侈,葺以故懼蹈前愆而 貽後累。又嘗博觀今昔之變矣,耽耽巨廈,巍巍崇宮, 拔地千尺,在天半空。計其壯麗悠永,將與金石者同。 亡何勢窮理復,化為塵蒙,而此堂特借蘿以補茆,任 造化之經營,役陰陽以刻雕,潛德培其本,餘澤潤其 標。吾」聚族處於中也,寒露不吾凄,赫日不吾驕,雷電 不吾震撼,風雨不吾飄颻,容與委蛇,其樂陶陶。矧其易故增新,我財不靡,巧構密架,人力不勞,惟歷歲之 愈久,則維持之益牢。蓋造物者輟其功,則斯堂方就 圮也,而子得無以吾論為過高乎?方將結陋巷為芳 鄰,追巢居於太古,味道德之腴,狎詩酒之「侶,摽俗子 而出諸戶,高臥闊視,藐富兒之土木,齪齪鼠壤蟻垤, 無足數也。」言未既,客謝曰:「命之矣。」逡巡而退。

松蘿部藝文二[编辑]

《詠女蘿》
齊·王融
[编辑]

罩䍥女蘿草,蔓衍傍松枝。含煙黃且綠,因風卷復垂。

《賦松上輕蘿》
陳劉刪
[编辑]

葉繞千年蓋。條依百尺枝。屬與松風動。時將薜影垂。 學帶非難結。為衣或易披。《山阿》若近遠。獨有楚人知。

《古意》
唐·李白
[编辑]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尺託遠松,纏綿成一家。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厓。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葉葉竟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綠蘿》
杜牧
[编辑]

「綠蘿縈數匝,本在草堂間。」「秋色寄高樹,晝陰籠近山。 移花疏處過,劚藥因時攀。日暮微風起,難尋舊徑還。」

《女蘿篇》
明·戴冠
[编辑]

瞻彼女蘿,托身喬木。朝兮煙綰,夕兮雲矗。嫋嫋千尺, 下引深谷。斧不可施,斤不可斸。豈無桃李?懷此幽獨。 相依萬年,惟日不足。媿彼《菟絲》,蔓于春綠。不慎所從, 其能有淑。

唐蒙有絲          公鼐[编辑]

《唐蒙》有絲,不可以縫。「戴星有穀,不可以舂。天匏有瓜, 其誰食之。海有昆布,其誰衣之?飛鳥依人,不可與語。 嘉樹蔽身,不可與處。鶴飛於天,其鳴在陰。魚沈於淵, 其潛在深。」

寓言            李翹[编辑]

松柏有蔦蘿,生死共依附。柔弱不自持,垂垂百尺樹。 草木匪金石,榮華寧久駐。摧折非所期,飄零更誰顧。

青蘿館          李攀龍[编辑]

湖上高齋此一時,垂蘿四面繞茅茨。欲令何處紅塵 入,可道窺人片月疑。色借古松成遠勢,意含幽石有 餘姿。空傳蔣詡開三徑,不遇求羊那得知。

松蘿部選句[编辑]

魏《曹植詩》:「綠蘿緣玉樹,光耀粲相輝。」

《劉楨詩》:「青青女蘿草,上依高松枝。」

晉《郭璞詩》:「綠蘿結高枝,蒙籠蓋一山。」

宋謝靈運詩:「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伍緝之詩:「女蘿依附松,終已冠高枝。」

梁吳均詩:「女蘿可代裙。」

江淹詩:「菟絲附女蘿,引蔓故不長。」

《王筠詩》:「風氣入纖蘿。」

唐·李白詩:「綠蘿分葳蕤,繚繞松柏枝。」飛蘿搖春煙。 延蘿結幽居。綠蘿樹下春風來。青蘿嫋嫋掛 煙樹,

杜甫詩:「牽蘿補茅屋。」高蘿成帷幄。通林帶女蘿。 《于鵠詩》:「深蘿月不通。」

白居易詩:「煙蘿初合澗新開。」

《朱慶餘》詩:「秋近碧蘿鮮。」

《李頻詩》:「新陰映綠蘿。」

殷璠詩:「高蘿出石懸。」

宋孫覿詩:「蘿牽籬罩翠。」綠蘿高張翠羽蓋,

明范準詩:「香蘿蔓春綠。」

《薛瑄詩》:「白雲在高丘,綠蘿在深谷。中有冥棲士,雲蘿 蔽茅屋。」

松蘿部雜錄[编辑]

《漢書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

《新論》:「碧蘿附於青松,以茂凌雲之葉。」

《水經注》:「沅水又東帶綠蘿山,頹巖臨水,懸蘿釣渚。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