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齋先生文集/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樂齋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徐思遠
1843年
卷五

[编辑]

答權強哉克立[编辑]

因風辱垂誨音。如親德儀。區區蘇倒慰豁。不可言喩不可言喩。但諭以流光荏苒。此生無幾之歎。正振此庸虛窮老之甚。吾尊兄左右豈其然哉。日暮秉燭之遊樂。其味無窮。吾兄不誦衛武猶箴九十年之句乎。吾人惟一番覺悟之爲貴。豈可以夕死爲歎爲媿乎。但廵山醋梨之味。轉深於晩暮之境。而滿園甜桃之樹。盡颺了而果不得其味之深。是愳是愳也。不知賢兄以爲如何。鄙人欺世無狀。至被召命之謬。惶恐呈病俟罪。方此憂慄悚惕之中。草此謝復。

答鄭君爕四震[编辑]

嚮往方勤。忽被盛帖之誨。離索窮谷。足代面晤。披豁振衰之感。可謂不貲。何緣遠謀眉宇之對。以盡滿肚疑晦耶。鄙人庸虛不死。幷被召命之辱。唐瘧比甚。末由起動而奔走。卽爲呈病。直俟鈇銊之至耳。趙月川,張旅翁至於屢度。不知亦何以處其行止矣。玆想左右得與勝益如權強哉。連榻雲山之中。日與之講誦不窮。今讀來書。詞旨意見。自別於昔日。可知鈍老之日退不進。而賢者之日益高明萬萬也。

與權強哉,鄭汝爕四象,孫吉甫宇男,鄭君爕。[编辑]

六十衰病之翁。一起江湖二十餘日之間。快遂平生窮山涉海壯遊之願。若非吾諸兄吾諸賢愛我誘我導我之勤且至矣。則皓首餘生。雖有濟勝之志。何處辦得濟勝具。成此寤寐勝事來耶。至於三到紫玉。拈瓣香拜祠下。更進臨臯。獲瞻忠義伯森然德容眞像而退。傴僂俯仰。不覺千載之遠。前一旬窮探澗壑之奇。已作筌蹄矣。垂槖而往。稇載而來者。固非此翁之謂耶。以此而論之則吾諸兄諸賢愛我惠我餉我者。眞可謂不貲。當何以酬此時德賜仁貺之重耶。不堪謝不堪謝。但強哉兄分手最遽於獅子巖。已爲惻惻。權命世之越境追送。其情極矣。而鄙人自臨皐醉不克省。遁過吉甫亭下。果不得摻裾而別。其爲負甚矣甚矣。汝爕昆季之懇欵。至於追宿睿谷。餞別之情。遠且懃矣。殆非衰朽無狀者所可承當。而朝醉昏迷。亦不得攀奉一刻之延。開謝萬一而別。歸來舍弟之僑寓。醒然警覺。雖咄咄悵歎。奈何奈何。又大負又大負矣。吉甫分背于芝山。子潤今又舍我于仁村而去。老夫與諧甫楊童。明曉凉凉惘惘。還返于伊川之上矣。自此龜縮齋居。弦矢茫然。晨星落落。中宵耿耿。只共明月而已。伏未知僉兄諸賢能時念此翁。無以爲懷之苦耶。強哉厚學醇質。非吾輩所及。汝爕美質。願力學以充之。君爕聞道有早而似緩於講學。吉甫得乎天者。可謂敬服。而學未湊泊。命世之恢廓可取。顯卿之英材可賞。別來之後。尤不得一刻弛念于鄙懷者。幸惟諸賢不以老昏之言爲鄙爲棄。相䂓相勉。一以講學爲篤迫之地。則眞所謂永慶之多賢。圃晦兩先生之後。豈患衣鉢之無傳乎。狂妄之至。不敢自外於交遊之分。伏惟諸兄高明以爲如何。權必發,趙光啓兩秀才處。亦乞曲布其勤學之望。

與朴同知景述忠後[编辑]

兩病病伏。只隔一嶺。末由謀奉叙之期。忽已歲暮。黯恨如何可言。今値司果人。敢祝迓新之慶。蕩宿痾之滯。以期源源新春之奉也。前日仙査在時。荷分饋貴味。殆感殆感。不宣。

與朴景述[编辑]

瞻仰方勤。拜領令問。欣悉軒從已入故山。蘇慰如何可言。豈不欲卽趨奉叙霧欝。而久病連服藥之人。七月念間往哭太虛之喪。往返之間。飢虛大觸風。輒加大傷。至今調保。而羸憊尤甚。不忍見。尊兄見之則必驚憐憫憫矣。近日初寒。畏縮深房。而坐聞故人車馬之聲。而亦未動。奈何奈何。媿死媿死。令必久留。幸得加調。則會晤是幸。

與都廷彦聖兪[编辑]

分去思錄。想沈潛玩誦方勤。得味而悅口否。若不然則奉勸之望虛矣。幸推所得示及。慰此顒企。但此處無連次卷無吐冊。第二卷今去童運送。一覽閱後還之爲計。其間以懸吐冊相推互讀可也。秀夫證况差歇否。憂念。諧仲雖未還。冊必在家耳。

答都廷彦[编辑]

荐承哀帖。每闕修報。方爲媿恨。今又書問。更見童子。如親深墨。尤以爲慰。但念日月流邁。哀懷尤苦。而及此廬居之日。尊祀之餘。念學不可悠悠。此望惟在吾哀侍誠篤之工。千萬千萬。

答族侄立之時立[编辑]

昨之昨。天靈老衲過宿。爲附問哀候如何。方以爲念也。忽承哀翰。如拜深墨。慰蘇無任。至於惠送四種藥餌諸物。皆合老病所望。尤以爲慰感之至。叔秋凉後胷痰作勢。玆爲憂悶中。多得杏仁。庶得治之。良幸良幸。三年之內。毋出洞門。尤爲所望。藥材別錄于左。伏惟哀照。隨所得。因便遆寄幸甚。伏祝節抑順變。以慰慈念。

答族侄立之[编辑]

向戀方勤。哀問忽至。如對深墨。蘇慰何堪。因知尊堂證况漸向平復之吉云。玆豈非孝誠之至而然耶。尤以爲慰喜也。惠送兩種藥材。知煩手劚窮山絶壑之中。益爲珍貴萬萬。賤患尙荷哀侍救藥種種之力。似爲减歇。感感無已。

與朴君信廷璠[编辑]

曩日乃蒙車馬紆枉顧之勤。若非眷記之厚。何以獲此癃憒之極。區區蘇感。無以仰喩。而無便輸謝。至今耿耿而已。日間伏惟梅鶴雙淸。雅况益佳勝。况扶黎江閣。往來風致。每擬憶地上神仙也。片席孤舟。順流一放於桃花錦浪之中。病思益覺飛越。而憊敗日甚。詎期卒遂此計乎。寸紙艱得。未得別修一書于漁牧亭主人侍下。媿恨媿恨。

與李士彬奎文[编辑]

遅遊䆠海。久不相接。經㥘山河。豈無餘悵。不知伊來治况如何。向念區區。拙姑保衰喘。幸矣何言。吾有遠賀者。君之治郡以來。連聞喜報。其在義重。可量欣悅。男兒出仕。武以治亂。文以宣化。是固臣職。而亦關才智之深淺也。各道列邑連任移職。是乃廷議薦用。而若有一日一時之懈弛丹心。則無乃用慮地頭乎。極勉極勵。勿失前世之淸白如何。

答朴君錫宗祐[编辑]

昨見來慰。今又承書問。知向學振作之志。方新亹亹。甚慰所望。何喜慶如之。然可欲之善。人皆不誣。而石火消息。最不可輕信。幸過事鞭督。及翁在書齋。數夕相勉。是企是企。不宣。

答朴君錫[编辑]

麁石專荷吾君特扶見立。而卽遁山齋。無由一謝。今聞還侍懽福。蘇慰如何言。且聞新齋落成。藏修得所。靜做工程。此其時也。尤賀尤賀。病物夜痛晝歇。于今二三日。似瘧非瘧。憂悶卧吟。以乞竹瀝事。近日旋柬。則君須禀受以送焉。鄭淑近別求簡于先生前矣。不及還齋云亦悶。

答朴君錫[编辑]

喚起南畒丁。付送藥物。種種感且未安。䟽儒不退。而靜應上去。君未免行矣。但星人大小。卄五日渡江。或宿仙査。或宿鄕校。呈書廵營作計。吾府則院長山長率儒生呈書事。亦不可不爲。君且知之。宋上舍過向八莒矣。君何不留騎來往聽察凡奇耶。書何縷陳。

答朴君錫[编辑]

承書知不得伸書齋之事而歸。深恨君大晩不及事也。老病如前畏縮。李正字茂伯方以講朱書。連日對講。差以慰寥寂也。

答朴君錫[编辑]

承見書問。知經况有相。深有所望。外間人事。安有隙耶。聞以問質易經欲來。此非計之得矣。暫得知讀書之法。則堅榻以坐。招延易友。爲日夜講問幸幸。此中非但病翁呻吟之苦。往來人煩。豈汲汲經學者所依仰之地耶。大槩近日之事。探究奧旨。爲學問第一之要。勿爲貪多。看上蒼如何耳。

答朴君錫[编辑]

伊阻比甚。方有向念。忽承書問冊寫。大慰懷望。第聞奔走大浦。情勢之所不得不然。然家禮小學之通讀。此今日之盛擧。隨處隨時。講學之精熟。是亦所望。勉副勉副。蔡進士之病。昨送李德容親診而還。向蘇境無慮云云。喜慰喜慰。先生行次之音。寂然未聞。是念是念。

答朴君錫[编辑]

卽承參榜之奇。又見試券之示。尤以爲喜。府人多參。亦是運通。勉早决前頭事。而慰此間所望幸甚。

與朴元仲,朴君錫。[编辑]

春晴想僉侍奉益福。僕前日送客江上。卒得疝患艱救。昨始還泗濱床下矣。但此新齋沙壁。未及鋪陳。甚難。汲汲欲爲。而壁手令借一日則可爲也。其能率來耶。膠末亦元仲所曾諾者。與君錫各助一斗歟。且九十春光。只餘六七日。時與僉君。陪先生杖屨。共成沂上風流耶。今之人汩汩時務。鮮見擺脫底學者。可歎可歎。

答郭汝達[编辑]

方此念仰。固非常人之比也。忽領長緘之問。欣想携書入院。正享畵巖秋景之勝。兼饜味於朱書雋永之旨。令我病縮純退者。不勝起懶而歎羡之至也。第聞工人遠遁。鄭貳迨不集。致令賢者有獨賢歎云。其於退坐堂長者。詎任媿仰。更冀講會之前。畢輸材木。俱集之夕。俾發騂顔如何。鄙人望日有外懇。過朝後卽出赴作意。木手單薄是念也。鄭貳之告不赴耶。續使督之。如何如何。

答郭汝達[编辑]

懸懸嚮往之中。忽奉長書之問。欣悉旬斡已畢。負簦入精舍。方以收拾心身。探討紫陽書爲務。令頹惰病卧者。不覺起坐而感歎也。至於諭之以鋪排日子。苦以無多爲憫。看過草畧爲懼。尤以見吾賢者用心之得其要。而入頭入手之爲其用矣。不堪謝不堪謝。果如此惜寸惜分。焚膏繼晷。人十己千。則一卷之書。如吾汝達聦明。幾不至於爛熟乎。然章句之爛熟非貴。而義理之悅我心尤爲貴。第未知諸君子孰得此味之深耶。願欲聞之早也。院事亦是賜之督而成。望欣擊之了事。何不相通而解核耶。

答金景潤大澤[编辑]

病中忽對兩胤之至。足代英眄。何蘇慰如之。第恨前朔旬後回程。而尙闕隔月之拜。所謂千里非千里。咫尺千里者。正此日之指歟。鄙人添病之極。而無可言。少胤見朋則少留。朋散輒去。何敢望肯留少欝。苦企相對傾寫。

與金景潤[编辑]

曩日留宿披叙。粗慰病欝。想返寓勉珍。試期退定。兩胤可相見否。前日所煩䟽草。何至今不送耶。今去人付之。李擎雨所持去亦撿還。勿爲浮沉。

答從弟精甫思選[编辑]

連日見躬親湯煑之救。又接書問。出自山中。肅淸齋之下。尤以爲蘇慰之至。而益歎其獨進成禮之美也。筋力何暇更及私事耶。但院長事不可知也。何處置至此耶。肉苞後勿爲例前已通之。而每強承之。媿不可言。凋殘下人。豈可強其不必爲之事耶。千萬後勿。病昏草草。

與李僉知[编辑]

前日乃荷歷問。又見胤子遺帖。蘇慰如何可言。先生書別刊事。今聞寒岡先生特願撰成。慶幸何勝。象集雖不是全集。謹當自此搜送于岡舍爲計。餘病患顚倒。強起把筆。千萬不宣。

答問目[编辑]

答李茂伯[编辑]

問虞卒哭大小祥祝辭。添入合祔。

凡聖廟及書院享祀等事。祝辭之末曰以某某配云云。今當倣此儀。以先妣某氏配云云無妨。

問考妣忌日。適同一日。忌祭祝辭。

從重而依大小祥祝。祝辭末畧叙適同此日。尤爲哽愴云云如何。

問亂後未有家廟及神主。朝祖一節。

旣無祠堂。又無神主。書紙牓。苟且難行。

問祔祭。

卒哭明日祔宜當。此禮則書紙牓當祔之位。設位祭之亦當。

問誌石明器等。

誌石則隨後三年內備埋之無妨。不孝前歲亦未及備。愴然驚怵。明器則聖人非不知實非有用之物而必欲存之者。其志幽深。且初非大段難辦之物。而若必欲全廢之。則恐或爲憾於人子克襄送終之禮也。

問喪中出入儀節。

以衰服。山所出入看役則可也。若欲出入官府公庭則大不可。使門親奔走何如。至於着裡衣竹笠巾上之事。極爲未安。

答都汝兪[编辑]

問從兄之聘父大祥迫近。從兄嫂情欲往哭。而方遭重喪。往來非便。何以則盡其情而得其禮耶。伏望下敎。

豈敢知乎。第念重服在躬。亦方在初喪。出嫁之人。似不敢越紼而哭私祥。幸僉酌處之。余意則决不敢動也。喪主問禮冊還送。喪中熟校爲望。

答朴司果君錫[编辑]

問親盡而祧。先王制禮。則今先生位版當祧。而我東方道學先賢。盡用不祧之禮。未知何以則得宜。

凡爲士夫家。有勳而封君之祖。則禮爲始祖而不遷。况今先生事業。豈特封君也哉。議以永世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