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家藏槁 (四部叢刊本)/年譜卷第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梅村先生世系 梅村家藏槁 年譜卷第一
清 吳偉業 撰 清 顧師軾 撰附錄 景武進董氏新刊本
年譜卷第二

梅村先生年譜卷一


 故明萬厯三十七年已酉五月二十日先生生

  母朱太淑人姙先生時夢朱衣人送鄧以讚㑹元坊至遂生先生

 三十八年庚戌二𡻕

三十九年辛亥三𡻕

 四十年壬子四𡻕

  熊學院科試先生尊人約齋公補博士弟子員

 四十一年癸丑五𡻕

  仲弟偉節

 四十二年甲寅六𡻕

 四十三年乙卯七𡻕

  讀書江公用世家塾 先生按察司使江公墓誌銘始余年七𡻕讀

   書公家塾識公公卽是年領鄉薦後三十年家居公折輩行與余

   及魯岡游

  八月祖竹臺公卒

 四十四年丙辰八𡻕

 四十五年丁已九𡻕

 四十六年戊午十𡻕

 四十七年巳未十一𡻕

  就穆苑先雲桂家中讀書 先生穆苑先墓誌銘自余生十一始識

   君居同巷學同師出必偕宴必共如是者五十年君爲先大夫執

   經弟子余兄弟三人君所以爲之者無有不盡余雖交滿天下其

   相知莫如君余之初就君齋讀書也有同時游處者四人志衍純

   祐爲兄弟魯岡與之共事其軰行差少皆吳氏余宗也鄰舍生孫

   令修亦與焉

  季弟偉光

 四十八年庚申是年八月後改元泰昌十二𡻕

 天啟元年辛酉十三𡻕

 二年壬戌十四歳

 隨父約肅公讀書志衍繼善家之五桂樓 先生志衍傳余年十四

   識志衍長於余三𡻕兩人深相得𡘜志衍詩余始年十四與君蚤

   同學蚤起詩惜爽憇南樓送志衍八蜀詩我昔讀書君南樓程

   箋先生幼隨父約齋公讀書志衍家之五桂樓詩中所咏甫樓

   是也

  能屬文西銘張公見而嘆日文章正印在此子矣因留受業於門

  相率爲通今博古之學 程穆衡婁東耆舊傳江右李太虛明睿落

   魄客授州王大司馬所與公父善見公於髫鬌奇之一日飲於王

   氏太虛被酒碎其玉巵主有詬言憤怒去約叟追而贐之太虚日

   君子奇才也天如將以古學興東南盍令從游乎約叟如其言

 三年癸亥十五𡻕

 四年甲子十六嵗

  西銘肇舉復社先生爲入室弟子 楊復社事實文社始於天啟

   甲子合吳郡金沙檇李僅十有一人張溥天如張采來章楊廷樞

   維斗楊彝子常顧夢麟麟士朱隗雲子王啟榮惠常局銓簡臣周

   鍾介生吳昌時來之錢旃彥林分主五經文字之選而效奔走以

   襄厥事者嘉興府學生孫淳孟樸也是日應社當其始取友尙隘

   來之彥林謀推大之訖於四海於是有廣應社貴池劉城伯宗吳

   應箕次尾涇縣萬應隆道吉蕪湖沈士柱崑銅宣城沈夀民眉生

   咸來會聲氣之孚先自應社始也

五年乙丑十七𡻕

六年丙寅十八嵗

七年丁卯十九𡻕

 崇禎元年戊辰二十𡻕

  陳學院𡻕試入州庠

二年已巳二十一𡻕

  西銘與同里張南郭舉復社成先生名重復社 復社事實崇禎

   之初嘉魚熊開元宰吳江進諸生而講藝於時孫淳孟樸結吳䎖

   扶九吳允夏去盈沈應瑞聖符等肇舉復社於時雲間有幾社浙

   西有聞社江北有南社江西有則社又有厯亭席社崑山雲簪社

   而吳門別有羽朋社匡社武陵有讀書社山左有大社僉㑹於吳

   統合於復社復社始於戊辰成於已巳其盟書日學不殖將落毋

   蹈匪彝毋讀匪聖書毋違老成人毋矜已長毋形彼短毋以辨言

   亂政毋干進䘮乃身嗣今以往犯者小用諌大者擯僉曰諾是役

   也孟樸渡淮泗厯齊魯以逹於京師賢士大夫必審擇而定衿契

   然後進之於社故天如之言曰忘其身惟取友是急義不辭難而

   千里必應三年之間若無孟樸則其道幾廢蓋先後大㑹者三復

   社之名動朝野孟樸勞居多然而歛怨深矣先生有致雲間同杜諸子書致孚社請子

   書

  西銘爲尹山大㑹 陸世儀復社紀畧吳江令楚人熊魚山以文章

   經術爲治慕天如名迎致邑館於是爲尹山大會苕霅之間名彥

   畢集遠自楚之蘄黄豫之梁宋上江之宣城甯國浙東之山陰四

   明輪蹄日至比年而後秦晉閩廣多有以文郵置者

 三年庚午二十二嵗

  李學院科試一等三名補廩膳生員

  舉鄉試十二名座主庶子姜日廣江西新建人萬厯已未進士編修

  陳四川井研人天啟壬戌進士春秋房房師鎭江府推官周

  福建晉江人天啟乙丑進士按先生有𭔃房師周苪公先生詩

  西銘爲金陵大會 復社紀畧崇禎庚午諸賓興者咸集天如又爲

   金陵大會是科主裁爲江西姜居之曰廣榜發解元楊廷樞而張

   溥吳偉業皆魁選

 四年辛未二十三𡻕

  舉㑹試第一名座主内閣周延儒宜興人内閣何如寵桐城人房師

 李明睿江西南昌人天啟壬戌進士按先生有閬園詩座主李太盧師從燕都間道北歸尋以南昌

 兵變避亂廣陵賦呈八首諸詩

   思義李少司馬繼貞萍槎年譜辛未㑹試同考得士二十有一人

   是年榜元爲吳偉業世通家也塡榜止餘第二第一尙有推敲首

   揆周諱延儒偶思吳卷爲太倉人係余同里因招余首問家世以

   及年貌文望余一一答之甚悉且云行文直似王文肅公首揆喜

   大聲徧語同考更首肯文肅公一語於是遂定吳卷爲第一余因

   筆記云憶吳之祖竹臺公與先君子爲筆硯交白首相歡其父禹

   玉受業於余余子又受業於禹玉蓋三世通家矣今日闈中推轂

  之語雖捧土增山要亦添花著錦余豈貪天功以爲已私耶 李

   繼貞與門人吳禹玉書去秋得鹿鳴報爲之起舞今春在闈中親

  見塡榜得令郎首冠多士益喜躍不自禁兩相國知不佞同里卽

  詢家世來厯一一置對兩相國亦自喜慰無量思令先尊與家大

  夫筆硯一生不得鄉校乃不佞三入闈得賭桃李之盛而令嗣一

  飛沖天又不似鄙薄苟然而已此豈非造物之嗇前豐後亦爲善

   者之必有餘慶與門下自此可收郤書本打帳做大封君若復戀

  戀雞肋恐作第二人將不免爲令郎所笑善刀藏之何如

  殿試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 復社紀畧是科延儒欲收羅名

   宿密囑諸分房於呈卷之前取中式封號竊相窺伺明睿頭卷卽

   偉業也延儒喜其爲禹玉之子明睿亦知爲舊交之子偉業由此

   得冠多士烏程之黨薛國觀洩其事於朝御史袁鯨將具疏參論

   延儒因以㑹元卷進呈御覽莊烈帝批其卷曰正大博雅足式詭

  靡而後人言始息

   先生入翰林制詞曰陸機詞賦早年獨冠江東蘇軾文章一日喧

   傳都下當時以爲無愧

  疏劾蔡奕琛 復 社紀畧溥緝烏程通内結黨援引同鄉諸子繕疏

   授偉業參之偉業立朝未久於朝局未練不之應時温之主持門

   戸操握線案者德淸蔡奕琛爲最偉業難拒師命乃取參體仁疏

   增損之改坐奕琛

  假歸娶郁淑人淑人萬暦庚子武舉李茂女 陳 繼儒送吳榜眼奉旨歸娶詩年

   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貯黄金屋種玉人歸白

   玉堂北面謝恩𦆵合⿱氶巴 -- 卺東方待䁱漸催妝詞臣何以酬明主願進

   關雎窈窕章 張送吳駿公歸娶詩孝弟相成靜亦娛遭逢偶

   爾未懸殊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淸名不愧儒富貴無忘家室始

   聖賢可學友朋須行時襆被猶衣錦偏避金銀似我愚 程穆衡

   先生詩箋單狷菴竹香菴集吳太史奉詔歸娶眉公屬諸子同

   賦二律狷菴警句云鏡邊玉筍人初立屏底金蓮燭仨移又云梅

   妝并倩仙郎畫元是春風第一花 先行人陳垿抱桐集祭酒恆

   言吾一生快意無過三聲臚唱占雲宮袍曜日帶酲初上奏節戞

   然錦晝御輪綺宵郤扇流蘇朋下放鈎鏗然海果生遲石麟夢遠

   珠胎初脫墮地呱然

 河決金龍口滕縣沈焉有悲滕城詩

 李學院𡻕試先生仲弟偉節入州庠字淸臣

 五年壬申二十四𡻕

  西銘假歸爲虎邱大會刋國表社集行世 復社紀畧偉業以溥門

   人聯捷會元鼎甲欽賜歸娶天下榮之遠近謂士子出天如門下

   者必速售比溥吿假歸途中艗首所至挾䇿者無虛日及抵里四

   遠學徒羣集癸酉春溥約社長爲虎邱大會先期傳單四出至日

   山左江右晉楚閩浙以舟車至者數千餘人大雄寶殿不能容生

   公臺千人石鱗次布席皆滿往來絲織游人聚觀無不詫欺以爲

   三百年來未嘗有也按復社紀畧總綱壬申張溥給假葬親歸爲虎邱大會

 六年癸酉二十五𡻕

  約齋公五十初度 張有吳年伯母湯太夫人壽序載西銘集

 七年甲戌二十六𡻕

  城隍廟正殿災有重修太倉州城隍廟碑記

 八年乙亥二十七𡻕

  入都補原官充實錄纂修官 李繼貞送吳文玉入京師太史駿公

   所詩長安名利地君行獨無求隨身一敝篋附舟若輕鷗累心旣

   云盡別家了不愁惟念太史公京洛多貴游名高衆所集道廣慮

   難周君到雖坐鎭時復佐老謀切劘公輔器伫俟協金甌當思伯

   氏庸割俸營莬裘勿謂余戲言三公今黑頭

  倪學院𡻕試季弟偉光入州庠字孚令

 九年丙子二十八𡻕

  奸民陸文聲訐復社事 太倉州志時有奸民首告復社事當軸陰

   主之欲盡傾東南名士偉業疏論無少避 明史張溥傳里人陸

   文聲者輸資爲監生求入社不許采又嘗以事抶之文聲詣闕言

   溥采爲主盟倡復社亂天下温體仁方柄國嚴旨窮究不已至十

   四年溥巳卒而事猶未竟刑部尙書蔡奕琛坐黨薛國觀繫獄未

   知溥卒也訐溥遙握朝權已罪由溥因言采結黨亂政詔責溥采

   囘奏當是時體仁已前罷繼相者張至發薛國觀皆不喜東林及

   是至發國觀亦相繼罷而周延儒當國溥座主也其獲再相溥有

   力焉故采疏上事卽得解 復社紀畧陸文聲字居實以事銜張

   采攟其事走京師蔡奕琛導之温體仁所温意中不知有采先是

   體仁欲罷行取啟上因星變靑衣布袍齊居武英殿求直言令淮

   安衞三科武舉陳啟新上書特旨擢列諫垣至是乃曰誰爲張采

   令所急者張溥耳能併彈治當授官如啟新矣文聲從之事下學

   臣倪元珙時社中吳繼善克孝夏允彝陳子龍皆在京謂文聲必

   有淅人頤指說之就選出諸外社局始安乃醵金爲部費使擇善

   地文聲與二吳有表戚克孝爲盟約以堅之得道州吏目以去元

   珙竟以隱降調繼之山東亓瑋瑋艱歸齊人張鳳翩代之延臨川

   羅萬藻閲文學政悉入羅掌握温無如之何會明年溥卒温罷相

   事得解 復社事實十年正月蘇州民明史作太倉州監生是陸文聲疏陳

   風俗之弊皆原於士子庶吉士張溥知臨川縣事張采倡立復社

   以亂天下思陵下提學御史倪元珙察覈倪公言諸生誦法孔子

   引其徒談經講學互相切劘文必先正品必賢良實非樹黨文聲

   以私憾妄訐宜罪閣臣以公䝉飾降光祿寺錄事蘇州推官周之

   夔者與溥同年舉進士初亦入社至是希閣臣意墨絰詣闕復訐

   奏溥等樹黨挾持案久未結䜛言罔極至有草檄以伸復社十罪

   者大約謂派出婁東吳下雲間學則天如維斗卧子上搖國柄下

   亂羣情行殊八俊三君迹近八關五鬼外乎黨者雖房杜不足言

   事業異吾盟者雖屈宋不足言文章或呼學究知囊或號行舟太

   保傳檄則星馳電發宴會則酒池肉林至十五年御史金毓峒給

   事姜埰各上疏白其事始奉旨朝廷不以語言文字罪人復社一

   案准註銷後福藩稱制阮大鋮怨戊寅秋南國諸生顧杲等一百

   四十八之具防亂公揭也日思報復爰有王實鼎東南利孔久湮

   復社巨魁聚歛一疏大鋮語馬士英云孔門弟子三千而維斗等

   聚徒至萬不反何待至欲陳兵於江以爲防禦心知無是事而意

   在盡殺復社之主盟者時崑銅曁宜興貞慧定生軰皆就逮繫獄

   桐城錢秉鐙宣城沈夀民亡命得脫假令 王師下江南少緩則

   復社諸君子難乎免於白馬之禍矣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復社

   雖太倉二張主之實引次尾扶九相助當其時烏程温相君有子

   求入社扶丸堅持不可於是有徐懐丹之檄陸文聲之疏周之夔

   之彈事又繼以王實鼎之飛章而復社禍機旣發扶九亦日在憂

   患中

  秋典湖廣試刑科給事中宋爲副與熊魚山開元鄭淡石友元

    先生書宋九靑逸事九靑以刑右給事副余使楚兩人相得甚

   蓋其時天下巳多事楚日岌岌而武昌阻大江固無恙楚之賢士

   大夫爲魚山熊公淡石鄭公乃九靑同年生又皆吏於吾土聞兩

   人之至也拏舟來酧酒江樓敘述往昔商棱文史夜半耳熱談天

   下事流涕繼横 先生宋玉叔詩文集序守官京師從九靑游奉

   使同事楚闈登黄鶴樓俛眺荆江鄂渚間拊楹慷慨九靑題咏甚

   夥余愧未能成章亦勉賡以紀名勝九靑不鄙而進余謂可深造

   於斯事 先生梅村詩話九靑年十九登乙丑進士任吏科給事

   陞太常進戸部侍郎以枚卜遇譴歸嘗與余同使楚竟陵鄭淡石

   贈什曰剖斗折衡爲文章天下婁東與萊陽謂吾兩人也 張

   跋宋九靑送熊魚山文手卷熊魚山鄭淡石兩先生之爲諫官也

   一以三月去一以十月去顧其令吾吳則皆六年也蘇松財賦甲

   天下吳江華亭殷大尤冠二郡兩先生以德鎭之六年之内無逋

   賦無罷人百姓稱爲至平迺天子再命大吏稽錢穀時淡石行矣

   文書往來高下者久之獨兩先生調他職徵其說則曰以賦故也

   都人士目睽睽益不知所謂嗟乎苟不得所謂讀兩先生封事司

   矣苟不及讀兩先生封事讀宋九靑一篇送行文其亦可矣

   夜泊漢口 送黄子羽之任

 十年丁丑二十九𡻕

  充東宮講讀官 陳子龍贈吳太史充東宮講官詩蒼茛開震域靑

   殿接文昌霞氣騰元圃瓊條拂畫堂選端周典禮拜傅漢元良史

   職移仙省宮僚總帝郷金貞儲后重玉立侍臣莊羽䈁傳秋實詩

  書出尙方夏侯經術茂皇甫素懐芳雞㦸靑槐䕃龍泉碧藻香珠

   簾參晚燕璧月照春坊下賦情文稱王箴忠愛長一時推碩德萬

   國仰重光媿我羊裘側思君象輅旁臨風疏館靜遙夕可相望

  劾張至發直聲動朝右 明史萬厯中申時行王錫爵先後枋政大

   旨相紹述謂之傳衣鉢張至發代温體仁一切守其所爲而才智

   機變遜之嘗簡東宮講官擯黃道周爲給事中馮元颷所刺至發

   兩疏詆道周而極頌美温體仁孤執不欺爲編修吳偉業所劾

  七月次女生後適海甯陳直容永相國之遴子 先生遣悶詩一

   女血淚啼闌干舅姑嶺表無書傳一女家破歸間關良人在北愁

   戌邊更有一女憂風煙圍城六月江風寒按先生長女適王天植陳生增城令瑞國子又

   有女適桐城何某贑州守應璜子又考婁東書舊傳張塤娶梅村吳公第六女塤宿遷訓導蒿園之子給諫王治之孫

   又按先生行狀及墓表女九人郁淑人出四側室浦孺人出三側室朱安人出二攷延陵家譜一適諸生王陳立增城令瑞國子一

   適海甯孝廉陳容永相國之遴子一適江甯監生何棠贛州守應璜子一適胡金門一字宜興諸生周申祺未嫁卒郁淑人出一適

   吳縣錢鏡徵一適崑山監生李昶側室浦氏出一適監生張塤一適常熟國子監助教封翰林院庶吉士席永恂惻室朱安人出














梅村先生年譜卷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