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少翁傳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李少翁傳
作者:鍾惺 
本作品收錄於《鍾惺集

李少翁者,名蒔,字德春,豫章人。居漢川,徙居應城。始自號少溪,年六十,老矣,人敬而翁之,呼之少翁。翁家世受醫,精脈法,冥思暗解,出授受之外。其人沈墨長者,入門無流視,無媟言。未嘗預問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箸腕上,形神忽往。久之,指離於腕,徐以一二語發病者隱結,無不汗下吐服。少焉投藥,猶掇之耳。余嘗謂翁診脈甚苦,而投藥甚快。

余始不甚識翁,屬余季弟婦病風眩,狀類屍蹶,舉家喧言瞑矣。翁至,視其脈,治也,進一匕而蘇。期以逾月,法當病如前,再進匕乃絕。已而果然。余始奇其言,神其術。余後數構奇疾,法當死,翁數起之。其它圭刀入口,無不隨手應者。

余一日遊京山,飲友人王稚恭兄弟宅中。飲從容,言李翁國醫也,長者,醫藥已其病之狀若何,語頗悉。而稚恭尊君,心計警敏人也,顧諸郎:「識之,身寧無旦暮緩急邪?」屬歲逼除,余遣一童子持糒醪餉問翁。至則聞兩健騎從京山疾馳來,夜半迫翁去矣。余心動,得無如向者稚恭尊君言乎?已而果聞稚恭母暴病,更數醫不愈,翁立起之。無何,其友譚有秩內得綿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醫。於是,稚恭輩競為詩歌投之。翁得余輩墨池殘沈,如獲重糈。

所至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而翁赴人之急甚於己,百里外中夜叩門,不以家累為解,不以風雨寒暑為辭。翁亦年六十,未有子男,期以此陰行善,導迎善氣。會歲兩大祲,疫鬼白晝攫人於市。翁煮藥如池,積片成塚,全活莫知主名,安問糈!而貴家亦不惜解金為壽,所入沿手盡。

翁雖沈墨長者,饒酒德,多而不亂。酒後曼聲度曲,鼻息與喉囀相發,作音絕類老弋陽伎,意態婆娑,坐客絕倒。翁性不忤物,不愧人以所不能,不傲人以所不知。醫負絕技者,最不利其曹偶,秦越人以此得不良死,而獨能安。翁足跡半朱門,不傳一溢言,對主人未嘗暴僮僕之過。所遊病者家,酒法食單,豐約佳惡之數,不掛齒牙。其為長者如此。

鍾子曰:余還觀李翁,非醫者也,殆幾乎道者也。余每見醫者坐而說理,口如懸河;考其實,如捉影,其神躁也。今世坐談者類是。翁為人診脈,精神與病者往來,一之至也。與人處,使人意消,偶俱無猜。豈所謂不言而飲人以和、目擊道存者邪?余有以知李翁幾乎道者也,非醫者也。

  ↑返回頂部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