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巻二十八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二十九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巻三十

善山都護府[编辑]

東至軍威縣界七十里。南至仁同縣界四十五里。西至開寧縣界十七里。北至尙州界三十九里,至同州界二十九里。距京都五百三十六里。

建置沿革[编辑]

新羅一善郡眞平王陞爲州置軍主,神文王廢州,景德王改爲嵩善郡高麗成宗十四年,改爲善州刺史。顯宗九年屬尙州仁宗二十一年,改一善縣令,後復陞爲知善州事。本朝太宗時,改今名爲郡,後例陞都護府。

屬縣[编辑]

海平縣[编辑]

一名波澄,在府東三十三里。本新羅竝幷縣高麗初,改海平郡,屬福州顯宗尙州仁宗二十一年來屬。其南面接于公山

官員[编辑]

府使、敎授[编辑]

各一人。

郡名[编辑]

一善嵩善善州和義

姓氏[编辑]

本府金、郭、文、林、沈、秦、白。

崔、趙竝來

海平金、尹、全、吉、孫。

緋山金、朴竝續

道開

加德

高牙郭、朴竝續

風俗[编辑]

俗尙文學[编辑]

觀風案。

民風淳朴[编辑]

高得宗詩。

形勝[编辑]

一道之大逵[编辑]

權採記。

地方百里[编辑]

李知命詩:地方百里千年邑,號是三韓一善城

洛江作帶,鳳嶽爲城[编辑]

李仁全詩:縹緲洛江南作帶,崢嶸鳳嶽北爲城。

山川[编辑]

飛鳳山[编辑]

在府北十步。鎭山。

伏牛山[编辑]

在府西二十五里。

金烏山[编辑]

高麗時稱南嵩山,以配海州北嵩山。在府南四十三里。西開寧,東仁同,北府境。高麗吉再居于此山下。

淵嶽山[编辑]

在府西三十二里。山之北支,卽尙州甲長山也。

太祖山[编辑]

在府東十三里。高麗太祖百濟時駐蹕,因名焉。

冷山[编辑]

在府東十五里。

竹峴[编辑]

在府北二十八里。尙州之境。

加乙峴[编辑]

在府東二十五里。

余乙峴[编辑]

在府東北二十四里。

玉山[编辑]

寶泉灘西岸甘川交流處。

大皇堂山[编辑]

在府南十里。

浮來山[编辑]

在府南五里。

白馬山[编辑]

在府東二十五里。

藍山[编辑]

在府東九里。山下有羊場。

冬至藪[编辑]

甘川北岸。長十里。藪中有小山,名冬至

餘次尼津[编辑]

鯉埋淵之下流。在府東十一里。

甘川[编辑]

源出知禮縣,歷金山開寧,經府南四里,東南入于寶泉灘

寶泉灘[编辑]

在府東南二十一里。卽餘次尼津之下流。南流入仁同縣界爲漆津

鯉埋淵[编辑]

在府東十二里。卽犬灘之下流。東岸有奇巖,巖下有龍穴,天旱先燔柴於冷山之頂,繼沈虎頭於此,或祭龍以禱,輒應。

鸕鶿石[编辑]

元興寺前水中,距府北十八里。

李奎報詩:輕舟溶漾信漣漪,中有奇石名鸕鶿。我恐鸕鶿覓魚蟹,喧呼翔集深江湄。飜[1]誤觸馮夷宅,馮夷怒吼雷電作。風摧浪打兩翼折,半出波間飛不得。肌分髓爛隨東流,空有瘦骨留中洲。蘚侵沙澁化堅石,尾入泥蟠頭半浮。不然安肯煙濤裏,氣勢不死如昂起?徵奇詰異皆夢耳,穿鑿成詩亦一戲。不如買酒盈金罍,借汝爲杓副以鸚鵡盃。日飮無何瀉我憂,一笑萬事如浮埃。

犬灘[编辑]

在府北三十四里。尙州洛東江下流。

李奎報詩:[2][3]龍浦,黃昏泊犬灘。黠雲欺落日,狠石捍狂瀾。水國秋先冷,船亭夜更寒。江山眞勝畫,莫作畫屛看。

蔚洲川[编辑]

在府南二十八里。出金烏山東,流入于洛東江

衣繡池[编辑]

在府城南門外。

狐池[编辑]

在府南二十四里。周三千六百七十九尺。

高道澤[编辑]

在府東七里。

土産[编辑]

海松子、栗冬至藪、莞草、漆、柹、鯽魚、鯉魚、白花蛇、白茯苓。

城郭[编辑]

邑城[编辑]

土築。高麗末,知郡李得辰築之。周二千七百四十尺。內有九泉、三池。頹圮已久,今只有南、西二門。

烽燧[编辑]

石峴烽燧[编辑]

海平縣南十里。南應仁同縣件代山,北應藍山

藍山烽燧[编辑]

西應開寧縣甘文山,南應石峴

宮室[编辑]

北舘[编辑]

新增洪貴達記:夫山之高峻,水之深廣,而邑于其間者,必有樓臺之勝、舘宇之敞,然後稱也。土地之廣大,人物之繁華,而吏于其邑者,必有畜衆之量、寬民之仁,然後謂之宜也。予嘗浮于,從流而下,見所謂一善之勝槪。水有餘次尼津,卽鯉埋淵之下流。又有月波亭云者,陽村先生所記也,其遺墨至今在壁間。山有金烏,乃高麗節士吉再之所棲遯;又有云太祖山者,高麗百濟時駐蹕之所也。豈比夫凡山水之但高深而已者哉?宜有宏壯巨麗之構,有以受四方之賓客,貯歌舞,藏文物,然後爲不孤山水之勝賞者矣。

府有南、北舘,北舘隘而陋,唯南舘頗開豁,故人之之焉者皆欲南而不於北。其或使命沓至,位均而尊敵,則舘待之實難。況航海客使之聯絡,此其往來之衝乎?而無有作而新之者,予未嘗不慨然也。弘治五年,宋侯出爲府使,君子曰:「是所謂稱也。侯之仁足以澤其民,其量足以容其衆,持是而爲邑長於斯,夫何事之不濟?」旣治三年,政通人和,病革利興,見官府無所事事,而民有餘力。則乃詢諸鄕之父老及其吏卒曰:「新北舘何如?」咸曰:「嘻!是邑人之心也。」乃廓其舊址,增其新規,凡堂構位置,皆由心匠,鳩材陶瓦皆役游手,酒食供給皆用官儲,不浚民,不勞民,不期月而功成,摠若干楹。

旣丹雘畢,侯馳書抵京師,謂予曰:「事而紀年,古也。願得公之筆記歲月。」按一善新羅之郡,陞爲州,復爲郡,又降爲縣,凡四五轉,而入本朝,我太宗恭定大王改今名。其間年紀幾許,前後肘專城之印者,又不知其幾人,而其興作之盛,必在於侯,不在於他。夫物之修廢,其有數歟?必待其人歟?吾見侯牧于尙有德政,尙與善爲隣邑,善之人其必習見尙民沐公之休澤,佇見今日久矣,意者其待人歟!夫樂道人之善,垂不朽者,吾志也,故爲之記。

宋侯遙年其名,恩津人。

南舘[编辑]

權採《廣善軒記》:慶尙嶺南巨道,善山居上界,實一道之大達也。皇華軒蓋之使絡繹不絶,或同日竝至,寓次常不足,賓旅之宇,視他州尤宜多矣。舊有別舘狹陋,歲久頹圮,爲守者因循莫能修葺,州人恨之。

歲戊申,府使李公吉培始莅政,勤於字牧,果於聽斷,曾未周歲,百廢俱新。於是鄕之耆宿、前府使金公峙、前縣監申君希忠率州人申狀于府于監司,願撤廢寺朱勒之材之瓦以新之。監司洪公汝方上奏蒙允。於是募遊手麋羨財,無徵命無奪時,己酉十月肇役,至庚戌二月訖工,凡作楹廳、堂、房、室,牢壯宏密。樓其東軒,爽塏淸暢,繚以回廊,周以高墉,內廟外廏無不備具。今監司沈公道源優給錢物,以補其乏,故至於丹雘,皆能爲之。兼以柳堤竹林,菊塢蓮塘,分映左右,咸極幽趣,亦娛賓之勝也。

蓋備繕舘宇,以尊王命,忠也;相時而擧,役不煩民,智也;人效力樂趨事,仁也。廬宿委積。紀於《周禮》;圬塓宮室,著於《左氏》。今李公能急先務,而數善兼焉,豈惟一州左右我王?而澤被生靈矣。工曹參議朴先生瑞生世居是鄕,具道顚末,且請名樓。予重違先生之命而不獲辭,因州名衍其義,扁之曰「廣善」,以表李公之政,仍書其事以爲記。

樓亭[编辑]

淸迥樓[编辑]

北舘南。

月波亭[编辑]

餘次尼津東岸。

權近記:善州之東五里許,有津曰餘次,自洛水而南流者也。賓旅之由商而之南州者,亦至是而岐焉,實要衝也。

津之東有小山臨峙,昔李君文挺爲宰,始構亭,號月波,歲久已廢矣。建文元年己卯春,今國舅驪興伯奉使過此,惜其廢久而無能新之者。旣還,大寧崔君關適宰是邑,公命新構。崔君樂從之,下車數月,政修人和,更相地于舊址之北、石崖之上,爽塏奇秀,尤得其勝。不欲煩民,乃募僧徒,八月始事,十月告訖。其梓人卽營漢城宮都料匠也,故其制度頗極巧麗。且爲燠室,以待賓旅之宿。

越三年之秋,崔君以過此司水監召還于朝。驪興公又陪御胎往安于星山,將再過此,徵記於予,欲歸以揭之,予詢其迹於崔君之言曰:「亭之上下,稚松鬱然,石崖嶄然,長江經帶乎其前,大野紆餘於其外。閭閻撲地,煙火相望,善之邑也;耕牧漁樵,歌謳相答,傴僂絡繹於其野者,善之民也。西南大豁[4],川陸渺漫,雲煙變態,氣象千萬。至若江淸月朗,冷影相涵,靜如沈璧,動如躍金,橫如素練,矗如臥塔,冲瀜晄朗,天水一色。此月波之所以得名,而尤此亭之一奇也。北望有山,鬱乎蒼蒼,是昔王氏太祖徂征新羅駐蹕之所也。雄風壯氣,至今凜凜,直與高山流水而無窮,登此亭者亦不能不爲之遐想者也。若夫驪興公,以國舅之尊、寵相之貴,再來于此,登覽嘯詠,以寓高尙之趣,斯亭之幸爲如何哉?」予聞之,書以爲記。

田大有詩:石頭松老不知秋,來往如梭也渡舟。爲愛鎔銀千頃色,黃昏欲去更臨流。

金復恒詩:山川形勝幾千秋?巖畔無人橫小舟。倚柱閑吟塵念息,坐看寒月涌江流。

姜淮伯詩:匹馬乾坤又一秋,倚欄時復望歸舟。平生事業頻看鏡,江水舂容日夜流。

新增養素樓[编辑]

在北舘北。

曺偉記:市津宋侯遙年之四年,政成年登,公私有裕,乃撤舊舘而新之,又於東北隅闢地,起樓四楹,以爲使燕息之所。塗槪丹雘,華而不至於侈,質而不至於朴。旣成,請名於余。

余復之曰:「凡樓臺之作,爲王人設也。然徒役志於山川景物而已,君子亦無取焉。嶺之南樓臺之最名者,如晉如密如蔚如永,瑰奇絶特、廣遠寥廓之觀,非可以一二數。自餘名亭華舘,不可勝擧。賓客之東西來者,皆慣看厭見,誰肯着眼於此?雖然,走壙之獸,困思豐草;飛空之鳥,倦投深林。動則思靜,物之情也。

樓在客舘跬步之地,頗有淸幽蕭散之致。當畏景鑠金之日,雀鼠剖決之餘,神昏氣倦,披襟一登,頤精神,養沖素,一霎之間,靈臺澹然,心境兩忘,自有無窮之至味,豈徒暢宣鬱湮而已?馴致定靜安慮之域,以至酬酢萬變,泛應曲當,不期然而然矣。雖無絶異之觀,而樓之有助於賦政之大夫爲如何哉?苟不切於用,雖齊雲落星井幹麗譙,徒臨高望遠而已,何益於人耶?請名之曰『養素』。異日登斯樓者,果如上所云,則侯之所以餉王人者,夫豈淺哉?而余之命名,不其中的矣乎?」

侯曰:「訓素之說,可得聞其詳乎?」

曰:「素者,質也儉也。文、質雖不可偏廢,而非質,文無所施,故孔子以『繪事後素』答子夏之問。儉者,德之基也,茅茨土階卑宮惡衣是已。君子之學,尙質而敦本,崇儉而務實,施之於事,達之於政,不過如斯而已。夫後然能盡養素之功,庶幾聖賢之域,可不勖之哉?」

侯曰:「善。」

學校[编辑]

鄕校[编辑]

在府北二里。

魚變甲《南樓》詩:霸王千古迹成陳,夫子光輝久愈新。堪歎興空有志,至今行事見王春。

海平縣鄕校[编辑]

在縣北一里。

鄭麟趾記:古者家有塾,黨有庠,地無不敎,人無不學。逮叔世,學校之政陵夷,庠序之制始隳矣。我朝文治炳蔚,州、府、郡、縣莫不有學。海平善山附縣,例不置校,距府學涉大川二十里許,學徒病其來往。今府使李公吉培莅政一年,弊袪利興,百度俱新。府之舘、宇、樓、池,咸得理葺,役不及民,材不取山,府人神之。

一日,又鄕先生張贇等百餘人詣府,請以廢寺之材之瓦起校於縣。府使君喜,輒轉報監司李公繩直,竟得啓聞蒙允。牒下,鄕父老皆喜,各出家丁,共若干赴功,不數月而成。其制聖殿三楹,謹䆁奠也;東序三楹,便講廳也;西序三楹,冬燠居也;南樓五間,夏涼處也。若廚若庫,亦無不備,而繚以垣墻。旣又明年,再聞取旨,築池其南堤下,灌漑利及於民,亦不細矣。使前敎導金英發、生員吉久爲之學長,學徒四十餘生居止,受業詩書之敎大興。昔文翁之治蜀郡,輝映史策,厚人倫、美風俗之道,捨學校,將何求?府人請之,太守成之,其與蜀郡竝美矣。工曹參議朴君瑞生以其鄕也,語之詳,遂爲之記。

驛院[编辑]

仇旀驛[编辑]

在府東一里。

安谷驛[编辑]

在府西三十五里。

迎香驛[编辑]

在府東二十一里。

上林驛[编辑]

海平縣。距府五十四里。

竹峴院[编辑]

竹峴下。

箭磨院[编辑]

在府北十五里。

安谷院[编辑]

安谷驛傍。

茶亭院[编辑]

在府西十三里。

所法谷院[编辑]

在府西八里。

吾乙古介院[编辑]

在府南八里。

觀風院[编辑]

在府南二十八里。

觀心院[编辑]

在府南十里。

南上院[编辑]

在府東十九里。

彌羅院[编辑]

餘次尼津東。

草積院[编辑]

在府北三十二里。

東院[编辑]

在府東二里。

上林院[编辑]

上林驛傍。

竝飛院、柳院、許忠院、三韓院[编辑]

俱在海平縣

俗離院[编辑]

在府南四十二里。

佛宇[编辑]

桃李寺[编辑]

在冷山。

新羅沙門阿道所居。新羅無佛法,訥袛王時,有稱墨胡子高句麗來,止府之道開部曲毛禮之家,作窟室處之,旣而辭去。後有阿道者與侍者三人,亦至家,儀表似墨胡子,居數年無疾而終。侍者留講經律,往往有信奉者。此新羅佛法之始。諺傳阿道新羅王都,還到山下,見山腰方冬月桃李盛開,遂建此寺,因名焉。

大穴寺[编辑]

金烏山北。

高麗吉再詩:綠竹春秋堅節義,溪流日夜洗貪婪。心源瑩淨無塵事,自此深知道味甘。

道詵窟[编辑]

金烏山北。乃巖穴也。廣十六尺,深二十四尺,高十五尺。構屋二間。

宋乙開詩:木老山顔古,雲歸洞穴深。倚欄何限意?不是利名心。

朱勒寺[编辑]

冷山西。有高麗安震所撰《僧慧覺碑銘》。

水多寺[编辑]

淵嶽山

得益寺[编辑]

伏牛山高麗時,歷代實錄藏于陜川海印寺,及寇,移安此寺,後移于忠州開天寺

接聖寺[编辑]

大皇堂山南。

彌峯寺[编辑]

飛鳳山東。

金堂菴[编辑]

桃李寺北。

龍水菴、井池菴[编辑]

俱在桃李寺南。

文殊寺[编辑]

海平縣東。

石泉寺[编辑]

在府南十里。

竹林寺、竹杖寺[编辑]

俱在飛鳳山

祠廟[编辑]

社稷壇[编辑]

在府西。

文廟[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编辑]

在府西三里。

吉再祠[编辑]

金烏山仇旀里。距府治二十里。觀察使南在所建。

厲壇[编辑]

在府北。

古跡[编辑]

古一善[编辑]

冷山西次尼津東一里。

御城亭[编辑]

太祖山北五里許小山上。乃高麗太祖駐蹕之地,壘址猶在,獨樹童童,望之如車蓋,俗號御城亭

金烏山城[编辑]

石築。周七千六百四十四尺,高七尺。因壁爲城者居其半,高峻奇險。內有三池、一溪。高麗末,本府及仁同開寧星州之民避入居者甚多,簽兵戍之。本朝初亦有軍倉。今廢。

祭星壇[编辑]

在府西五里。竹杖寺側。高麗時,南極老人星現于此,每歲春秋中氣日降香祀之,至本朝廢其祭。石壇至今存焉。

鄭以吾詩:衙罷乘閑出郭西,僧殘寺古路高低。祭星壇畔春風早,紅杏半開山鳥啼。

元興寺[编辑]

古址在加德部曲

李奎報詩:萬里高天斷雁秋,閑尋古刹碧波頭。喧喧門外千帆集,寂寂巖陬丈室幽。滿院松篁僧富貴,一江煙月寺風流。莫言林下何曾見!擺却浮名欲退休。

牽途廢驛[编辑]

海平縣東十里。今幷于本府安谷驛

緋山部曲[编辑]

在府南三十里。

加德部曲[编辑]

在府北二十里。

○已上二部曲,至今有土姓。

漆倉部曲[编辑]

在府東十五里。

藝能部曲[编辑]

在府南十五里。

道開部曲[编辑]

在府東二十里。

寶旀部曲[编辑]

在府南二十五里。

高牙部曲[编辑]

在府南十五里。

熊谷部曲、安谷部曲、秩谷部曲[编辑]

皆在海平縣

名宦[编辑]

新羅日夫[编辑]

眞平王三十六年爲軍主。

高麗李得辰[编辑]

洪武癸亥五月,寇闌入州境,焚州廨。得辰保觀心坪,寇退,築邑城以守,寇不復至。邑人德之,寫眞以祀。

本朝鄭以吾[编辑]

知州事。淸而簡,文治有餘。

崔關、禹均、金爾音[编辑]

俱爲府使。

李希文[编辑]

丙辰饑荒,希文載漿與粥,晨出夜入,民無餓死。

李吉培[编辑]

政淸訟簡,且勤於勸學,以校生中科第者多。朝廷褒之,特加二資。

金子鏗[编辑]

修繕學校。

權得經[编辑]

爲府使。

新增金宗直[编辑]

柳希轍[编辑]

居官淸謹。

人物[编辑]

高麗金宣弓[编辑]

太祖百濟,至嵩善募從軍者,宣弓以吏應募,太祖喜賜所御弓,因賜名焉。後以功爲大匡、門下侍中。定宗追贈大丞,諡順忠。長子文奉以三司右尹還鄕爲吏。次子奉術繼爲侍中。府之士族及吏族皆宣弓之後。

金萱述[编辑]

海平人。佐太祖有功,位至侍中。諡莊烈

尹君正[编辑]

海平人。高宗朝,官至守司空、尙書左僕射、判工部事。

尹萬庇[编辑]

君正之子。忠烈朝,官至副知密直事。

金洙[编辑]

萱述之後。登第,歷集賢殿直提學,累遷至開城尹。與陶隱李崇仁友善,號松亭

吉再[编辑]

海平人。仕高麗辛朝,爲門下注書,以母老棄官,來居府南仇旀里,奉養焉。本朝太宗在東宮召之,至啓于恭靖大王,授太常博士。不詣闕謝恩,乃上書太宗曰:「於昔日得與邸下讀詩泮宮,今之召臣,不忘舊也。然於辛朝登科筮仕,及王氏復位,卽歸于鄕,若將終身。今者記舊徵召,欲上謁卽還,從仕非志也。」太宗曰:「子之所言,實關綱常,義難奪志。然召之者吾也,官之者上也,告辭於上可矣。」遂上書略曰:「臣聞女無二夫,臣無二主。乞放歸田里,終養老母,以遂臣不事二姓之志。」恭靖大王嘉之,優禮以遣,命本州復其家。世宗朝,官其子師舜,特贈再左司諫大夫,以旌其閭。

○忠臣圖贊曰:崧山王氣已成灰,眞主龍興泰運開。尙戀舊君全一節,飄然歸臥子陵臺

鄭以吾詩:軒裳豈足樂吾生?風節斯爲萬世榮。看取五朝長樂老,脩光筆底怒雷聲。

尹可觀[编辑]

萬庇之後。有武略,善騎射。恭愍晩年,令韓安洪倫强辱諸妃嬪,可觀亦昵侍左右。王令通益妃可觀以死固拒,大怒棒之,廢爲庶人。後以慶尙道都巡問使鎭合浦,破咸陽。初賊皆由丑山島入寇,可觀聞于朝,爲置船卒,自後患稍息,銷兵器敝棄者爲農器,開屯田以贍軍食。後判密直事卒。

尹珍[编辑]

登第,位至重大匡。諡文平

金山郡[编辑]

開寧縣[编辑]

知禮縣[编辑]

高靈縣[编辑]

聞慶縣[编辑]

咸昌縣[编辑]

附录[编辑]

  1. 《東國李相國集ㆍ江中鸕鷀石》「騰」原作「飜」。
  2. 《東文選ㆍ犬灘》「晴」原作「淸」。
  3. 《東文選ㆍ犬灘》「泛」原作「發」。
  4. 《東文選ㆍ月波亭記》「大豁」原作「天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