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菴文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悅菴文集
卷二
作者:夏時贊
1836年
卷三

[编辑]

上鏡湖先生大學問目附答○庚戌十月[编辑]

章句釋明德云云。小註曰。心統性情。又曰心性自有分別。胡氏曰。以心言而包性情在其中云云。序文獨說性何歟。陳北溪曰。理與氣合。所以虛靈。是以虛字屬理。靈字屬氣也。窃以理與氣合而成性之說推之。似亦專指性言之。然旣兼氣言。則與其下氣禀字。豈不逕庭耶。

虛靈二字。專以心之氣一邊言之也。惟虛故能具衆理。靈故能應萬事。此可見心統性情之妙也。理與氣合而虛靈云者。豈不爲語病乎。其下氣禀所拘云者。卽指心氣。以衆人之禀賦不美者言之也。聖人之氣質淸粹。生知安行而不待明明之工者。則置而不論矣。序文之提出性字。以大學之格致誠正修。皆說治心之法。而未及詳於性字故也。

小註雲峰胡氏云云條目。第一節。是逆推工夫。第二節。是順推功效。至此兩節。前節則於工夫中。拈出修身爲正結。後節則於功效中。拈出身與家反結也。沙溪先生曰。逆推文勢雖逆。而曰正心曰修身。則語有順。故曰正結。順推文勢雖順。而曰物格曰知至。則語有逆。故曰反結云云。窃以文勢觀之。則工夫曰正其心修其身者。是順也。功效曰物旣格知旣至者。非逆也。直曰修身爲本者正結。曰否矣。曰未之有也者反結。似不必以順逆正反。連屬說矣。又以傳文例之。則此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正結。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者反結也。然則別有精蘊之義歟。

順推逆推正結反結。皆所以變換文法。反覆丁寧。曉告後學之意也。有何別有精蘊之義耶。

補亡章間甞窃取之間。當與序文間亦竊附之間。似相照應。而序文文勢。則爲中間之義明了矣。諺解釋近間。而或以近者爲義。此說恐非是。然則將以近上近下之間看否。

序文之間字。與補亡章間字。何必謂之相應耶。間甞之間。若欲以上下之間看。則格致工夫。自爲八條目之首。而不與本末章義趣相近。則何必別下間字。以連上下之文勢耶。且以上下之間字。配於甞字而成文。則語似破碎而不穩矣。然則近間之釋。恐得之矣。

章句是以君子必察乎此。退溪曰。此字指不在之病。栗谷曰。此字指心而言。愚伏曰。此字正指上文。後學將何所的從歟。

此字正指上文心有不存而言。則退,栗兩先生之訓皆得之。而其言雖異。其旨則同矣。

諸傳皆言二事而言曰在。獨於齊家治國章傳曰。必先者。何義歟。

曰在曰先。亦應上文順逆正反之語也。

凡言君子者。有成德言者。有以位言者。篇內言君子者。非指一再。而特於君子有大道之下。獨以位言之。窃以愚意推之。大學一部。自是學者修己治人之道也。有其德則爲成德之君子。有其位則爲得位之君子。而至於末章。則已過修齊之地。而獨任治平之責。故特以位言之耶。然則章首絜矩之君子。樂只之君子。愼德之君子。何不以位言之。而始於此言之耶。其上君子而未仁者。以德看否。以位看否。

有德有位。皆可言君子。然治天下章。則多以名位言之而兼言德。至於有大道之君子。特言位者。盖以忠信驕泰之得失。其言可通於上下。恐人以無位之君子混看。故特言位。以明其王天下之君子也。以此節爲此章之會極處也。君子而未仁者。似以德看之。

上鏡湖先生書辛亥[编辑]

拜違敎席。倐已四箇月矣。區區傾仰。與日俱積。涉夏入秋。潦霖乖常。伏不審道體萬安。小子擾擾隨分。悠悠度日。雖不敢全廢古紙上鑽弄。而秪是資遮眼止睡而已。寧復有分寸之望耶。中庸僅讀得數百過。而正如呑棗。不知酸甛。間遇疑難。旋復思之。別無要切底氣像。則殆非古人所謂疑而思。思而得者也。正坐鹵莾滅裂。未知有疑之病矣。不知何日進到得實有疑處耶。但恐因循婾惰。辜負敎導之恩。依舊伎倆之歸耳。伏地慚罪。美伯之行。苦未成伴。健羡而已。秋炎尙酷。伏祝爲道順序。加護靜攝。

上鏡湖先生書甲寅[编辑]

數年來。連爲冗衮所縻。未能一候起居。而春初胤兄之枉訪。迨今感荷。伏惟窮沍。道體神相萬安。區區鑽祝無任下誠。小子月前慘遭從子婦喪。且値歉年。糊口方急。尋數小業。亦不能自力。而只是存活得過。已是十分亨泰者。雖有朱夫子之遺訓。而時有不能堪處。便作心上一魔耳。晉拝之期。未知的在何時。伏地悵欝。伏祝蒼茫歲暮。爲道加護。以慰瞻望。

上鏡湖先生疑禮問目附答○丙辰四月[编辑]

中庸章句曰。旁期諸侯絶而大夫降。今世大夫之家。尙且降服旁期否。

周制用貴貴之義。有以爲尊卑之節。至開元禮而已不用此制。家禮因之。至於今世。奚可復擧論。

舅之子謂內兄弟。而朱子旣稱祝康國爲內弟。又曰內弟程允夫者何歟。

己之母。自本家出外而生己。故己爲本家之外孫。而謂本家爲內也。朱子爲祝氏,程氏之外孫。故謂彼爲內也。

虞主用桑者。取喪字之義。則練主用栗者。亦有所取義歟。

練主用栗。卽公羊傳文。而鄭氏以宰我對哀公問社。周人用栗之義釋之曰。栗敬謹貌。

禫時網巾。家各異制。或用麁騘。或用白布。或用黲布。何者爲是歟。

禫時網巾。尤菴從寒崗說。用淡皁布。卽此爲得。

遂菴曰。練時腰絰。三重四股云者。出於間傳。而儀禮無之。當從儀禮云云。則只變葛而如麻絰之制耶。練時絞帶之變麻用布。亦引圖式。則亦不當從歟。

練時腰絰三重四股。是間傳之文。而補儀禮之未備者也。遂翁說可疑。檀弓練用葛。亦補儀禮之未備。此類甚多矣。絞帶之變麻用布。只是賈氏引公士之衆臣。爲其君義服斬衰用布帶之義。則爲練時之帶。只是賈氏之臆說也。圖式引之。備要從之。而後賢多疑之。恐未必從也。尤菴曰。練時絞帶。亦當用熟麻。雲坪曰。同絞帶變葛可也。以此參酌用之。恐宜。

本生親喪。無他兄弟而自主其祀。則情勢不得已而几筵終三年矣。以此推之。則伯叔父母及兄弟之無子女者几筵。亦當終三年否。世或有主妻父母之喪者。几筵撤於何時耶。

本生親几筵終三年之示得之。而至於伯叔父母兄弟之無后者几筵。何可終三年。遂菴曰。無喪主而祭三年。於禮未見云。則朞年後撤之恐當。主妻父母之喪者。當以己服爲限。而有妻則限以妻服。亦或可也。

宗子父在。爲妻不禫云云。然則行練而不行禫耶。或曰不禫則不練可矣。未知如何。

爲妻禫不禫。尤翁說可考。玆錄在左。

尤菴曰。父在爲妻不杖。古有其禮矣。然家禮不論父在與父亡。而通爲杖朞。則禫矣。今之行禮者。若一遵家禮。則無此疑矣。

家禮墓祭參神,降神云云。栗谷曰。當先降後參。而龜峰以輕改爭之。沙溪曰。有先降後參者。紙榜及墓祭之類云云。而備要因先參之文何歟。或曰。備要祖述家禮。而不敢輕改。誠如龜峰之見。然則備要凡例。何以曰可改者改之。可移者移之云乎。

墓祭先參後降。是板本之誤也。據下祠后土條先降後參。而註曰同上。可知也。諸先生異同之說。不敢輕議。而備要凡例。可改可移云云。只以大節目而言之也。

祠堂圖曰。不問何向背。皆以前爲南。以後爲北云云。又禮曰。席南向東向皆尙右。北向西向皆尙左者何歟。若然則北向西向之席。亦以西南爲上。而卓上陳設及階前序立之次。亦皆換排耶。且背艮面坤之席。屬之南向乎。屬之西向乎。

廟之向背。席之上下。本非一串事也。何必引此證彼也。背艮面坤等語。恐似煩碎。

妾子有數三人。而長子先母而死。則其母之喪。其孫似當代服。而尤遂兩先生。皆以爲旣無所承之統。而不敢代服云云。則三年內饋奠。當以第二子主之乎。大全有妾母題主及世祭之問。若題主而世祭。則旁題以何人書之乎。將以第一子之子書之。則今非喪主矣。將以第二子書之。則又非將來之奉祀者。何以則得其權宜之道歟。

妾孫之於妾祖母。不當承重。尤,遂兩先生之說。恐爲的確。而長孫以朞服主喪。恐無不可。何可以第二子主之乎。淺見如是。未知如何。

有一人身死無后。而其妻方議立后。子侄行。只有一人。而年歲高於亡者。將只論昭穆而不計年歲耶。抑旣爲父子而生有先後之倒錯。此等義理。實難剖析。乞賜敎焉。

昭穆繼世爲重。年歲高下爲輕。豈可以計年之少而遽絶先祖之祀乎。此亦萬不得已而權從之道也。

有一人曾繼伯父之後而承祖之重矣。其後其生父又出爲其再從叔之後。而方在所後父之喪。則其先出之子有服乎。無服乎。甲者曰。未嘗爲祖。當無服。乙者曰。其父方持斬衰。則子雖出而不敢無服也。論卞紛紜。子若承祖重於其父出后之後。則當服出后孫之服無疑否。

父與己之出繼。不論先後。父之父非己之祖乎。不得不以生祖服之。未知以爲如何。

上鏡湖先生書己未[编辑]

令胤兄冒雨委訪。厚意可掬。伏奉下敎書。敬讀數過。恍然如侍燕申於凾丈之間也。仍伏審和煦。制中氣體候神相萬安。抃賀無已。小子連以目疾。合眉過冬。而正月以來。賤婦之病。又極非常。尙今彌留。憂慮度日。私切伏悶。第當此古人汲汲時節。廢却書冊。已及半年。秪恐辜負敎誨期待之德意。伏地隕絶。增解已畢謄出。眞所謂貧兒暴富矣。徐孝子行狀中添錄。謹當面告其家耳。伏祝爲道加護。以慰瞻仰。

上鏡湖先生書[编辑]

居諸易邁。寃日重回。伏惟抑愛從禮。益復如新。秋炎尙酷。道體起居神相萬安。區區尤切下懷。小子病婦。竟以五月二十八日不起。繼哭出嫁女子之寃殀。雖或間歲月而罹之。有難堪忍。况荐遭於一旬之間乎。卜葬年日之拘。先輩之卞破分明。而臨事之際。不敢斷然行之。已於月初。從俗權窆。到此等處。深愧平日學問之滅裂也。徐文伯以其王考實行。幸入於繡啓中。恩及泉壤。公議少伸矣。贈職一段。似當添錄於行狀中。故齎詣門下。焚黃儀節及祝詞。亦爲製給伏望耳。伏祝爲道加護。以慰瞻仰。

上鏡湖先生書庚申正月[编辑]

歲序忽改。靑陽載回。伏惟道體起居萬安。無任攢祝之至。小子一味窮獨。懶惰成習。其間雖或有對書冊之日。而鹵莾因循。未免憒憒。近營改葬亡室。將以來月十九日破舊墳。三月十二日永窆爲計。其果得無碍障耶。增解。伏聞自內閣有推入之命。伏未知厥後事機之如何也。春末丕擬晉候。而窮鱞每事。甚不如意。未知得遂否也。千萬伏祝衛道加護。以慰瞻詠。

與張伯永錫胤己未[编辑]

講服之日盖久。而邸店一拜。未獲從容。歸來耿耿。益切下懷。頃復聞遭期制。驚怛不已。伏惟親愛加隆。哀慟沉痛。何可堪勝。比日淸和。不審政履起居何如。宦學相資。進修交加之工。想惟不廢矣。無任欽仰之忱。時贊窮居如昨。而三十年糟糠之人。屢犯時令。沉綿四朔。朝夕待盡。何暇及他。第念生長窮鄕。無所見聞。因循孤陋。終於小人之歸耳。是以欲得大夫之賢。如執事者而事之。而愚懶蹇拙。不敢自進於賓客之後。仰承淸光。只有馳神。博物志謄役之託。承命已久。手太拙目甚昏。不免倩人寫。而有李生彦植者。宜春人也。月前往本土。以楸地相訟事。負寃而歸。纔七八日矣。今始下筆。當早晩寫了附呈耳。瞻詠之餘。謹以近體一篇別錄呈似。韓文公脚下。縱非着文章地。然窃自附以慕望愛悅之心。而幷冀其大斤之揮敎。恕其拙而諒其情如何。

答張伯永書[编辑]

月前承拜慰書。尙此稽謝。雖緣無便。實深悚汗。庚炎比酷。伏惟視篆起居神相珍衛。時贊哭婦餘淚。又哭嫁女之寃殀。悲念悼酸。俱不勝堪。下惠兩種。珍感無已。而不料仁政。連及隣境之四窮也。從近有面謝之計。毋或見笑於丹陽尹門下耶。

與張伯永書[编辑]

聞作覲親之行。旋被恩陞。窃想執御在行神相。况縣而之州。少伸公議。而又不逾嶺。甚衛嶠士之望。但離閑就劇。於讀書進業則似有妨。然游刃素有餘地。亦不必貢慮耳。比日天氣始肅。伏惟新莅起居。以時珍衛。時贊窮居如昨。而悲酸之餘。懶惰日甚。尋數小業。尙不能自力。未免憒憒。何緣奉拜。以承鞭策耶。中間知有營門之行。而村塢深僻。常有晩聞之歎。尤極馳情。只祝撫字加護。

與張伯永書庚申[编辑]

花暖春城。萬化方暢。此際戀德。實倍常時。伏惟政成事簡。進德日新。區區攢賀無已。時贊忍窮度日。憒憒無足言者。曾懇巖棲記。其果有意否。此等外事。雖有朱夫子之明訓。而孤陋塊處。思奉警切之誨。朝夕觀省。以替古人座右之銘也。窃承南塘之配享老江。道內公議齊發云。未知本邑士林響應之如何耳。因來垂復幸甚。

與張伯永書[编辑]

棄官歸侍。復入經幄。讀書進業。必勝於撫字之日。而自有人不及知之妙矣。然嶺之多士。窃不能無恨於遽去也。伏惟春暮。侍宦增慶。攢祝之餘。戀慕一倍。時贊隨分支吾。空切年馳之歎。奈何。引領瞻仰。無緣自致。倘不棄外。時得鐫誨以鞭策之。實爲萬幸。然何可望也。獨茂巖記。正晦翁所謂拈筆可就者。而諾而復靳。又隔千里。淺陋之不足爲巖主則固矣。而公擇山房。亦不過尋常一書室。而因坡翁之文章。膾炙於後世。一言垂惠。以示來者。亦豈非君子愛人以德之意耶。南塘之老江追享。公議已定。方營模影。而但廬山一面換主人之意偏切矣。餘益懋大業。以慰士望。

答柳而浩養善別紙戊午[编辑]

曾祖喪祔祭云云。尤,遂二先生之說。本非爲支孫之主其孫喪祔祭而言之。亦可爲遷于長房之後。行祔之證也。然以鄙意思之。若是嫡嫡相承宗子之曾祖新喪。則豈有五代祖已祧之理乎。寒崗祔禰之說。亦似爲傍親無后之班祔而言耶。是則可疑。而張子曰。祔與遷。自是兩事。愚伏曰。雖不能入祖廟者。亦皆以昭穆合其神。又曰上而遷祔祧藏。雖百世之遠。必於其廟。下而燕毛合食。雖百世之遠。必以其列。南溪曰。凡人死。卒哭後毋論嫡庶男女。皆行祔祭。小記曰。亡則中一以上而祔。然則喪必有祔。祔必以祖。禮之不可闕者也。何論其祖之遷與不遷也。鄙見如此。未知以爲如何。

與柳而浩書癸亥[编辑]

時氣正熱。謹問此際。棣履萬相。日用事更如何。仰溯不任懸切。弟目疾偏苦。伏枕呻吟。終日飽蠅子耳。傾蒙惠藥。漸似有效而旋復失攝。敢望其再惠耶。聊誦晦菴詩再拜藥圃翁。何以起膏肓之句耳。千萬病昏。不宣。

與崔伯賓九錫乙卯十月[编辑]

比因便風。知頤養愆攝。將欲作書仰慰。而因循至今。承拜先施。奉讀再三。多謝不敏。第審滿紙瓊琚。情辭俱密。字畫勝常。非徒足當一晤。而玩心有相。不爲外邪客氣之所擾攘。區區仰賀而無恐也。少弟自去歲今日。至于是冬。凡四遭功衰之慽。目無淚乾之日。悠悠憂樂。直欲付之於兩忘之地耳。且八月晦後。大痛胃腕。濱死幾近月餘。而决得爲陽界上人者。日亦無多矣。來初似有歷路。思欲穩討。若果遂此計。則此是憂病中一大好事。或恐造物魔兒傾耳而聽之也。新得文字。冗衮如右。虛負俯訪之勤意。慚愧無已。至祝陽復不遠。愼攝勿藥。以慰瞻詠。

與全大元必舜己未[编辑]

積年離違。一心懸係。比因春伯往返。備詳啓居。稍慰鄙懷。卽審客裡逢春。湯盤武盂之功。與歲益新。區區慰與溯倂。弟孤陋無庸。悠泛到此。蹉過了少壯時節。遽然爲五十無聞之人。兄亦不復存錄。想已久矣。何足奉凂。海東人物考。乃是聖明朝垂後大文字。而兄家七賢之聯錄。盛矣壯哉。仰賀仰賀。弟家先蹟。至有春初可望之示。可想兄極力周旋之盛意也。然入錄與否。其如命物者何。事當趍叙阻懷。推還文蹟。而適有身病。兼値歲惡。三月之聚。亦未易辦。不勝歉恨。且聞兄有賢主人。而講服之日已久。無緣有望履之便。徒切生倂一代。地隔千里之恨。千萬此友當備言之耳。

與崔命灝甲寅[编辑]

私門不幸。從子婦遽爾夭折。悲念不欲言。而第惟至情。亦不能堪。都付泡花這影子起滅之間也。兒侄往返之後。細審動靜。卽玆寒令。承顔盡歡。學履淸勝。稍慰思想。服人依舊憒劣㨾子。而當此歲暮。徒有年齒益增之憂耳。五禮儀借得來日雖已富。正坐遊泛。時或繙閱。而每愧古人買櫝還珠之戒矣。今有專人責還之敎。從此珠與櫝俱還可歎。第前後所借者六冊。而前則遺却第三卷。後則遺却第二卷。俾不得看了全秩。此亦有數存焉者歟。臨還一呵耳。

與李能博遂溥己未[编辑]

暮春之別。迨今黯然。日月易得。令伯氏兄几筵將撤。如新哀痛。想益難耐。卽惟秋炎。侍履神相萬重。慰溯交倂。弟幷哭婦與女於一旬之間。此豈人理之所堪耶。門內細碎。擺脫不得。徐戚之行。未能連轡。只有馳情。昨見苞山倅。則增解跋文中。鏡湖齋三字。改以明誠齋。而秋杪送人借來經義隨箚云矣。精舍韵次成已久。珠玉之傍。着穢是懼。不敢出口矣。抑又思之。則旣在灑掃之列。不可無吾詩。故忘拙寫呈。幸垂斤斲如何。

答金良彦宇弼十一月[编辑]

家門禍故。悼念酸苦。不欲向人提說。第念此際。尋常書問。尙知踰涯。矧玆縷縷。無非傾倒慰諭。使人節抑循理。不失其性情之正。雖非淺陋之所敢承當者。然其於高明之愛人以德。牖昏警惰則深矣。區區感荷。何可量也。仍諦寒令。承顔盡歡。玩心有相。欽仰欽仰。時贊支頤縮坐。憒憒度日。惟是朱夫子所謂門內細瑣。便有不得不關心。而衰懶詎復堪此者。乃覺親切語也。未涯相見。徒增哽塞。更乞懋學加愛。

答徐進士士裕弘復辛酉[编辑]

頃承惠詢。而緣忙未卽修謝。感愧交幷。殆如食物之在喉也。第審近臘。承顔盡歡。棣履均相。爲之攢賀。而戀溯倍品。弟拙狀如昨。而昏惰日甚。又當歲暮。只有年馳學退之歎耳。枉駕之意。若是勤摯。區區感佩。而竟被魔障。無乃命也夫。李友苦挽不得。重歎吾兄之不能幷轡也。餘歲除不遠。惟冀迎新蔓福。

答李丈壽完壬戌[编辑]

慕用之極。忽得月初裭中書。宛對提誨。慰戢無量。東門吳自勉之敎。在執事制情循理。想不至此。而施之愚陋。尤爲警切。敢不服膺。比日淸和。伏惟怡養貞吉。而日用之間。必有自不覺老之將至。而人不及知之妙矣。欽仰景歎。殆不自勝。世下窮慽之餘。衰懶相長。氣不任志。只自永歎。何足奉凂於崇聽耶。紙末所示。非不銘心。而造物魔兒。使人前却。可憤亦可憐也。乍凉或可遂願耶。伏乞加護。孝寧大君八高祖圖中。曾有所疑。故信蹟別紙錄呈耳。

答李子鳴言木甲子二月[编辑]

大雪蔽野。哀書忽至。濯手莊玩。何感如之。况復純孝感格。昆仲體力支勝者乎。但臨駐近地。無緣相見。此爲最恨。時贊窮居如昨。無足言者。儒賢事蹟。別無裒稡。故未副來示。讀禮之暇。取讀論孟。常以義理。澆灌心胷。此本晦菴告程正思語。而愚伏引以櫽括。勉同春者也。幸留意焉。千萬撓倩。不宣。

與金參奉[编辑]

昔造門屛。獲償平生積慕。然行色甚忙。未得秪承淸誨。復有數年之阻。茹恨至今。無日不往來于心也。窃聽於途道。神觀動止不爽於前。神勞豈弟。理應如此。而亦豈非收斂頤養之工。篤實強健。不與血氣俱往者耶。和風方暢。伏惟靜攝起居崇毖。區區慕用。此際尤切。鄙生年齒益增。而四方之志漸倦。徒有窮廬之歎。又遭師門之喪。卒業無期。不免爲小人之歸耳。悼憐奈何。適逢賢甥過便。敢此贊候。千萬伏祝燕申加護。以慰瞻詠。

與徐拱伯丙寅[编辑]

千里泥塗。無撓往返。傾慰無已。仰惟近熱。承顔盡歡。爲况萬佳。慰溯交切。僕一味憒劣㨾子。而無人振作相益之助。不能無望於高明也。窃欲趍候堂上起居。仍叙行役之勞。而目今秧麥方急。四隣之耒耟奔走。雖不吾家操。自非閒漫底時節。縮坐馳情而已。姑俟少間。乘興一晉耳。

答徐拱伯書丙子[编辑]

自我書斷久矣。歲暮懷人。此際正切。波咜苦吟之中。情書忽至。驚喜奉讀。怳如對討。矧玆窮陰。學履以時珍嗇。尤以爲慰。胃感之示。聞甚驚慮。而此必當寒例症。養得本源。則自然靜帖。晦翁所謂養心養病同一法者。益加勉旃。反躬體驗。正是省察工夫。豈可容易得力耶。以是爲憂。則此乃得力處。不勝欽艶。族取羣書。日以義理澆灌心胸。以待收效之地如何。老契從子之病。尙未完蘇。身亦以感氣。委頓袵席。已滿二旬。餙巾待盡耳。新蓂眞是窮村九轉。珍謝無已。近聞貞平公建祠之論。出自福州。未知僉議之如何商量耶。更無聞地爲恨。惟希獻發不遠。承顔盡歡。餞迓益祉。

答裴進士士綱經國戊辰二月[编辑]

歲改春回。瞻仰方勤。非不欲尺書奉候以道情素。而怠緩不敏。竟爲老兄之所先。此際慰豁。曷有容已。但未逢回便。又稽修謝。重添一愧恨。書後月已換朔。遠想頤養有相。循序若一。弟自歲初。爲時氣所逐。方在奔避中。憒憒難狀。而年齒益增。舊業益荒。可惜蹉過了少壯時節。窃欲親勝己資警益。而如老兄之居不甚遠者。亦未能數相追從。終未免爲小人之歸耳。向風引領。不覺馳爽。千萬非弘穎可旣。姑此不宣。

上仁村禹參奉載岳辛亥[编辑]

頃自知川歸後。隨分擾擾。一未晉候於凾丈之席。恨悚之至。無日不往來于懷也。近日潦溽。殆非常歲之比。伏未審體氣靜攝萬安。諸節均慶。侍生客氣乘虛。添以暑症。雖不委頓。頭眩腹泄。呻吟度數十日矣。中庸或問借得來幾近一年。間有閱過。而正如鶻崙呑棗。今則鶻崙呑亦猶未能。若復久留。則虛負下念掇惠之盛意。不如速還之爲愈。故遆付呈納。眞所謂還珠之櫝。留之無益也。兒侄離羣數朔。今始遣去。盖緣本家之多冗也。初擬帶往。兼候起居矣。畏暑不敢出。懶慢不敏之罪。安敢自逃。伏祝循序加護保重。

上仁村書[编辑]

頃自西磵稅駕後。趁擬晉候。而掣肘至此。伏罪伏恨。第惟守貞古洞。非徒山明水麗。而萬石山房。百歲淸風。想像此題目。已不覺淸氣逼人。斯文勝遊。豈復有盛於此哉。伏惟節届陽復。怡養體候。以時萬安。侍生僅免身恙。而內而家痘方熾。外而隣癘漸逼。擾攘度日。而鑽弄古紙。亦未暇耳。矧此歲暮。徒有學不加進。年齒益增之憂也。知川近有信否。歲裡似無趍拜之便。耿悵無已。栗谷集七卷。謹完璧耳。伏祝循序益加保重。

上仁村書丙辰元月[编辑]

年來。荐遭功衰之慽。加以身病。未能晉叩凾丈。且闕替書起居之候。私心景仰。只切懸係。獻歲發春。伏惟燕申體候萬安。侍生以目疾過了三冬。學人弄古紙。亦不能如意。靜思朱夫子恨不早盲之訓。而不可得也。頃於五經百選校正之時。切擬晉候起居。且觀聖明朝大文字䂓模矣。適患胃症。齎志未伸。尙今茹恨。而窃伏聽冊子已經乙覽。特下賜書酬勞之典。近自奎章閣。又有應旨詢問之擧。營門亦復上薦章云。公論有在。斯文甚幸。區區抃賀。不但爲平日嚮慕之私而已。早晩當有承敎之日。伏祝加護丈席。以慰瞻望。

答仁村書六月[编辑]

景慕之際。伏奉下書。如承警欬於燕申之地。而但奬誨太過。伏爲悚仄。竹田丈竟至不淑。不勝驚愕。其在同堂厚誼。老境深情。何以堪抑耶。天氣斗熱。伏惟體候起居對時珍衛。欣慰無已。侍生近以兒病。日事憂惱。而尙未免危奈何。伏聞乘馹之命。出於異數。雖是倘來。然丘園玉帛。訪求遺逸之禮意。幸睹於聖明之世。而亦可見一線公論之不泯。不覺喜動于中。此非如以職趍召之常調。則無關於古人出處之義。而在人臣不俟駕之道。固不當徐緩。但適當炎節。以是伏慮矣。如聞啓行日字。則伏擬進拜罄懷。然得無魔障耶。心撓付此。不能一一。只祝加護保重。

答仁村書[编辑]

一旬之內。荐承下書。非愛恤而何。區區感與悚幷。伏承炎旱。體候起居一享萬安。無任抃賀而自慰耳。生冗病日篤。煩悶何達。緇布冠倉卒造得。材太薄手太拙。又無漆。似不稱長者之元服。然而朴畧無華。亦不害爲太古之制度耶。盖有古今二圖。而瓊山沙溪。皆取此圖。故今依之。如有未合處。批誨之伏望。餘萬不備。

上仁村書[编辑]

登對之後。浩然而歸。而除書繼至。進退不苟之義。聖明優賢之禮。兩得之矣。攢賀無已。稅駕後已多日。溫理舊業。伏惟體中萬安。侍生病兒。已於七月二十日。竟不起。默數愆殃。不敢怨尤。而古人所謂念日。正爲此也。趁當往叩凾丈。而傳聞已發肅謝之行。故窃惑之際。始得的奇。則立脚牢定云。豈非斯文之福。而吾儕之幸耶。伏爲之重賀。晦前進拜伏計。餘適擾不備。

答仁村書丁巳四月[编辑]

月初。伏承下書。病中起坐。濯手敬讀。不覺沉痾之頓去也。未逢的便。迄未拜復。愧恨無已。信后有日。伏惟體候動靜萬安。而恭審目疾久苦。伏不勝憂慮之深。朱夫子有言曰。捐書冊近醫藥。爲養病之急務。此言似爲對症之良劑。故區區下誠。敢以爲獻。然殆不免儞懶怠敎我也。懶怠之責。伏爲悚仄。敎生一病數月。差劇無常。數日來似有向减之道。未知從此庶漸蘇醒耶。近得鏡湖凾丈書。曰目今儒術分裂。吾道日孤。邪說橫流。世道日壞。言念及此。未甞不仰屋浩歎。凡在吾黨之士。安得不惕然警懼。勉焉進修。益思所以羽翼斯文之道哉。高明勉之。窃惟此老抱道獨立。無可告語。而不以不佞鄙卑而外之。提撕至此。感恩則有之。而內顧滅裂。非敢承當。三復𢥠然。愧汗沾衣也。鄕飮酒儀。謹依敎呈似。而當時急於謄取。字不成畫。間有錯誤處。故將欲改搆正本。而因循至今。校布之伏望千萬。姑俟病間。月裡爲踵門承誨之計。伏未知得遂否也。時氣向熱。伏祝循序加護保重。

上仁村書[编辑]

凍雨新睛。饕風繼起。伏惟服中氣候神相萬安。無任伏慕。敎生阿睹一病。差劇無常。數日內又復偏重。無乃命也夫。浪過三餘。頓廢數墨。只有歲暮之感耳。增解之至今遷就者。其中多有奉質處。故將欲進候而齎納矣。疾勢如右。風氣如此。恐違尊命。故替人負送。而但分謄之際。雖各由囑。匣衣或有點墨之痕。人性自有精麁之不同。理或似然。若以此而律之以汚書冊則寃矣。伏望俯恕如何。其中疑誤處。付標於冊頭。下覽而批敎之。亦如何。三條追錄紙。頃自鏡湖來者。並付上。餘不備。

答仁村書己未[编辑]

自歲前後。連汩憂病。未能一候起居。月前下書。撫存甚至。而迄未修謝。此是憂虞中實狀。而有似乎舍舘未定之對。無任悚恨。但今春時氣大是變年。而竊聽於往來。則神觀動作。能不受傷。自是神明豈弟。理應如此。亦豈非涵養造詣之工。篤實強健。不爲外邪客氣之所乘也。欽仰欽仰。日月易得。賢閤孺人期祥已過。伏惟一體牉合。舊悼新感。何可堪勝。益切下懷。敎生貧病之餘。賤婦之病。尙此彌留。人鬼一關。姑未透得。何暇有意於古紙堆中耶。神迷氣餒。浪過冬春。古人所謂舌本強者。猶是小病痛也。當俟婦病之少已。亟進門屛。以承餘誨。未知此計之得遂於何時也。千萬伏祝爲道加護。

上仁村書[编辑]

頃奉賜臨。感幸實深。而只緣駕旋甚遽。未得秪承淸誨。茹恨在心。至今未沫。歲行將盡。寒雨新晴。伏惟氣體動靜神佑萬吉。而其所以致廣大極高明。不知老之將至者。必有人不及知之妙矣。欽仰無量。敎生廢却書冊。一味窮病。而當此歲暮。百感交集。排遣不去。未免憒憒。古人所謂年馳學退者。豈爲今日發耶。但所願者。擺脫冗憂。逐日陪侍几杖於苔階竹影之間。以畢餘誨耳。未知何時得遂此否也。千萬伏祝餞迎加護。以慰瞻詠。

答仁村書庚申[编辑]

嚮往之際。伏承誨帖。奉讀以還。如侍凾丈於霜簷菊砌之間也。第審攝理少愆。不勝驚慮。其後日富。伏想神明所勞。已向安復矣。攢祝無已。敎生立秋以來。幸免身病。而門內細瑣。衮衮纏逼。日事憒憒。而自分棄絶於長者之門矣。致煩勤念。警責至此。愛人以德之義。固當感誦。而自惟無狀。辜負是惧。伏地隕越。服制以喪禮補編文勢觀之。則方喪三年。無異同之說。深得禮意。愚意亦如此見解。而方欲奉禀矣。承此誨示。更復何疑。經箚依敎完璧耳。姑俟少間。進畢餘誨。不備。

答仁村書壬戌元月[编辑]

自奉許臨之敎。計日恭俟。竟使賓席空虛。綿蕝無光。方切訝欝之際。伏承下書。濯手開緘。果以山變。不得命駕矣。只緣誠意淺薄。巧致魔障。窃不勝無福之歎也。比日猶寒。伏惟文丈道體起居崇毖。區區慕用。食息靡已。敎生帶去兒侄。往返無撓。而感傷風氣。委頓數日。尙未蘇醒苦悶。鏡湖書來。得審起居。而不得與快賢諸益相面。茹恨偏切。千萬伏祝爲道加護。以慰瞻望。

答仁村書丁卯二月十二日[编辑]

荒閒寂寞之際。拜玉胤奉瓊凾。區區欣喜。曷其有極。伏審向暄。道體起居。對時萬安。尤庸抃賀。敎生悠泛度日。而家侄之病。尙未向蘇。春窮亦頗惱人。未免憒憒。時以古文字遮眼。而亦不過過空之雲。隨風旋滅。無足道者。每念文丈敎導期待之恩。辜負大矣。只自訟恨無已。胤兄信宿相接。非不喜幸。而煩擾未罄懷。尙自𪸥𪸥在心。姑俟稍暖。晉候伏計耳。不備。

答文德純問目戊午[编辑]

爲人後者。本生父母無子。又無他養而喪。不得已主喪。則虞卒哭與大小祥祝。似稱伯叔父母。而伯叔父母祝。於備要元不詳著。何爲而符禮耶。

備要題主祝云。從子某敢昭告于顯伯父某官府君。顯伯母某封某氏。叔父母同。虞祭條。告子告妻旁親。幷見上題主祝。忌祭條旁親兄弟妻子。當與題主虞祭等祝參考云云。則旁親卽指伯叔父母也。何以謂之不詳著耶。

三獻後侑食及祝辭末尙饗者。想有其義。

字註。尙庶也。饗歆也。侑勸也。尙饗云者。庶幾歆饗之也。侑食云者。盖三獻旣畢。添酒扱匙正筯。以勸之也。以是理會。則云侑食云尙饗者。各有其義也。

先王制禮。只奉五代而祀者。有所據之端歟。

祀五代。乃諸侯之禮。始受命之君及高祖以下也。程子曰。高祖有服。不祭甚非。朱子曰。雖七廟五廟。亦止於高祖。雖三廟一廟。以至祭寢。亦必及高祖。

銘㫌二字。祫事之祫字。其義奚取。

韵書。銘志也。志與誌同記也。如曰記某人柩之旗也。祫。太廟祫祭之名。盖至虞。始以神事而祭之。故取合祭之義也。

答文德純[编辑]

逐月得書。可想其不遺。而况反覆論卞。深得古人節節生疑。講究必精之體。又有傾囷倒廩。直窮到底之意。起予者多矣。可賀可賀。但禮根於文之云。何其說得倒了也。夫禮卽理也。有理然後有文。義理本也。文字末也。今曰無字無文。無文禮亦乖云云。則非但說時病痛。反不如無理無文。無文。禮有所闕云也。大抵禮之爲文。一字有一事之理。故前復中看理爲主者。乃是取文求義。須要浹洽。非謂廢却文字。而別尋義理也。又况沙翁之釋文字著問解云者。豈非措意之大病耶。此是與學者答問之際。字字有深義處。則不得不強解之也。寧可疑之以繳繞於文字之末也。漢儒之傅會。荊公之穿鑿。皆坐此耳。後學之所當知也。銘㫌一欵。似是問字義。故引韵書答之。而記某人柩之云者。亦豈非以死者爲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也之義耶。檀弓所記。卽是設銘㫌之本義。而所詢主意。似在二字之訓解。則嚮所謂不必解釋文字爲急者。正指此類處也。其果相信否。朱夫子所謂大率與人說話。便是難也。白纓之非本出嶺俗。而先輩已卞之。復何致疑。而網巾之式。似涉煩碎耳。

答文德純問目壬戌[编辑]

家禮只有衰裳之制。而備要刱說中衣以承衰云。然則朱子時。只着衰裳而內無所着歟。

深衣篇陳註曰。大夫以上。助祭用冕服。自祭用爵弁服。則以素爲中衣。士祭用朝服。則布爲中衣。喪服亦有中衣云云。衰之承以中衣。自古然矣。此所以備要之爲家禮未備而作也。

備要云中衣卽古深衣制。又同春問衰裳之下。承以布深衣。禮也。推此則中衣的是深衣。而在衰內故名中衣歟。

玉藻陳註曰。長,中者。長衣,中衣也。與深衣制同。而名異者。着於內則曰中衣。盖在朝服,祭服之內也。着於外則曰長衣云云。

深衣之制。元無小帶之文。而今世深衣。綴帶於內外之襟。有據歟。

遂菴說可考。附見焉。○問深衣小帶。家禮及備要不言何也。遂菴曰。衣之有紐。古今何異。家禮是草本。備要從家禮。偶然遺漏耳。

家禮,備要。俱無天衾,地衾之制。而世皆用之何歟。

家禮只云衾用有綿者。而高氏曰。衾凡二。一覆之。一藉之。盖士喪禮䟽曰。大斂之時。兩衾俱用。一衾承薦於下。一衾以覆尸。故備要用二衾幷有絮者。而或曰。大斂衣多。故用二衾。一覆一藉。皆在絞束之內矣。今人覆之於實棺之後。而名曰天衾。恐非禮意云云。

握手條。以左手置摟中云。大拇指亦混入於摟中歟。

士喪禮䟽。牢中旁寸。則中央廣三寸。容四指。指一寸則四寸云云。大拇指之不在數中。可以想得矣。

裁裳。只言前三幅後四幅。而不言其長幾尺。何以得中歟。

古人之服。皆有衣有裳。而衣則有尺度。裳則曰其長及踝。衰裳之長短。亦當度人身而製之矣。

初終易服條。男子扱上袵。當此罔極之時。易服扱袵。何義歟。

問喪註曰。上袵深衣前襟。以號踊踐履爲妨。故扱之於帶也。檀弓䟽曰。始死。易去羔裘玄冠。着深衣。雖當罔極之時。禮當然矣。

答徐侯有升乙丑[编辑]

頃日進候時。緣擾未克秪承淸誨。茹恨至今未沫。更伏承下問書。跽領伏讀。未知措身之所也。謹伏審端陽。莅民氣體神相萬安。無任攢賀之至。訟庭頗閒之敎。不勝感詠。下惠二扇謹拜受。而無以奉揚淸風之萬一。伏罪萬萬。伏祝爲民加護。

答徐侯書[编辑]

伏承下書。謹審秋氣漸冷。政體神佑萬安。抃慶之至。不任下誠。民蒙庇惠化。粗保軀命。而但鞭策不起。自分小人之歸耳。下送冊子。謹跽領。而舊本頗多錯誤處。似難一一點竄。貽益後來之敎。不敢奉承。伏地悚仄。賜惠酒脯。老兄弱弟。面發和氣。感飽仁化。相對攢頌耳。

答徐侯書丙寅三月[编辑]

伏承下詢。曠日稽謝。悚懼方切。伏惟此際。政候起居萬安。無任抃賀之至。蓮菴樑頌。謹得依㨾畫葫。而非但本來倂儷上拙手。且以此之見。爲彼之說。文理之不成固也。竊不欲塵穢几案。而朱夫子有旣作復諱之戒。故冒昧呈似。伏想經眼之後。付之彭城之襪本可矣。而或疑將括之非智。則誠惶恐無已。不備。

答徐侯書六月十三日[编辑]

頃於進拜時。日暮酒醺。未克拜辭而退。方切罪悚。伏承下書。副以三箑。起詠淸和。還有過分之懼耳。第伏審旱庚。莅民氣體萬安。區區抃賀無任下誠。化民餘庇所及。幸保軀命。而夫日不遠。禮有出入之防。故未卽拜賜於門外。尤爲伏罪。伏祝爲民加護。

答徐侯書[编辑]

積雪窮巷。官人叩門。初疑其索租吏。而驚倒問之。則乃我仁侯俯存華緘。此際抃喜。曷有其極。矧復新蓂葛花。使白屋生暖。而海仙遺跡。滌盡滿腔飢火。區區感頌。實非在物。但怠緩稽謝。更添得不敏底一罪案。伏惟寒緊。撫字氣候一享萬安。下送冊子。眼霧繽紛。僅一看過。而間値錯字。傳疑付標。伏未知或免於金銀伏臘之譏耶。始擬執詣門外。秪候起居。仍承面敎。而適感寒疾。畏風藏縮。只有恨與悚倂。餘不備。

與徐侯書丁卯六月二十六日○在長城倅[编辑]

去思之私。日甚一日。久欲尺書。奉候起居。而窮居深僻。迄未値便。只自憧憧往來于心也。暑潦蒸欝。伏惟撫字有相。政候萬安。窃惟念所莅新府。卽河西金先生舊鄕也。遺風餘馥。必多藏修讀書之士。伏想簿牒之暇。飮射讀法。導率講論。官有右文育英之樂。士有心化風靡之效。君子所以宦學相資者。正得其地。此爲吾道之幸。豈特一州之福哉。舊民塊處窮廬。憒憒仍昔。而志惰氣餒。鞭策無人。益思進隨同人之後。聽緖論薰餘化。而但湖嶺隔夐。又無贏粮數舍之計。引領西望。恒切𪸥結。適此因風替候。能免洪喬耶。伏祝臨民加護。以慰遠誠。

與徐侯書戊辰八月[编辑]

拜違淸化。倐已數年。去歲秋孟。因風修上一書。未知徹照否爾。惟是瞻仰。未甞不一日往來于心也。秋序已闌。伏惟政成事簡。體候神相萬安。舊民。年齒益增。心志益昏。鑽了故紙。亦不能自力。而鞭策無人。孤陋日甚。終何以免小人之歸哉。窃欲一進鈴下。以候起居。因畢餘誨。而計拙不能贏粮數舍。老泉所謂飢寒衰老之病。又痼而留之者。正說得今日情勢也。向風引領。不任下誠。伏祝加護鼎茵。以慰瞻詠。

與徐進士子鎬京輔乙丑[编辑]

數次霎面。便有千里之別。懷想德義。無日不往來于心也。秋氣漸高。蟬聲益淸。學履玩心。仰惟珍嗇。時贊消遣永日。一味塊獨。而尋數小業。亦不能自力。將爲君子之棄而了此一生。思之不得不喟然。朝野輯要。一回披閱。而使此窮鄕淺陋。壯觀國朝故事。爲賜大矣。間遇脫誤處。敢倣古人疑當作某之例。付標隨錄。將以奉質於高明。未知如何。但眼暗神昏。未能一一讐校。而至於字義之詿舛。亦難擧正。登案時想有以諒之也。第聞慶科有期。縱橫禮樂。預占佳兆。遙望日下雲而祝之。惟冀隨地懋學。以慰瞻詠。不宣。

與宋進士元履祥來己巳[编辑]

一旬從遊。便成三朔之阻。此後相逢。又未知限幾歲月矣。科事非徒高明見屈之爲恨。而竟孤臨別。再團之約。無乃得失離合。俱不免於數耶。一陽初復。謹問侍奉經履對時珍衛。區區慰溯交倂。時贊。客愁轉深。又當歲暮。年馳學退。古人所悲。而夢死漸近。正所謂誰憐白頭翁者也。歲盡將還鄕耳。八禮鄙稿。旣蒙弁卷之諾。故今方謄寫。當付之錫汝甫。從後呈似。未知終許否。亦將以此更卜他日金玉之音。餘匪弘穎可旣。姑不備禮。

與宋進士元履書[编辑]

聞遭長殤之慽。慘怛不已。王夷甫所謂鍾情正在我輩者。眞畫出賢者今日之情境也。惟願理遣。上慰慈念。下抑私情。以副朋友之望如何。春間。又有赭黔之患。此豈貧者之所宜遭耶。在王進士則可賀。而在宋進士則可驚。無乃祝融之終相之耶。此雖似近戱語。而故欲寬悲傷之懷耳。伏惟霜令。侍餘德履神相珍嗇。向溯區區。時贊來此滿月。龍山黃菊。錦城紅樹。依然去年光景。而無人酬唱。懷仰德義。此際尤切。奉拜無緣。秪有神往而已。餘不宣。

與宋校理祥來戊子[编辑]

冬初歷訪。尙今感荷。竣事歸路。從孫幸得拜辭於華山。備悉執御在道神相佳吉。近慰別後餘懷。稅駕後獻發。仰惟仕學相資。德履珍福。溯仰區區之至。時贊。精神氣血。日就槁枯。餙巾待盡而已。但後會無期。臨書尤增忡悵。餘呼倩氣乏。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