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息庵先生文集/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息庵先生文集
年譜
作者:黃暹
1769年

息庵先生年譜[编辑]

世宗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我中宗大王三十九年十月三十日乙未卯時。先生生于京第。先生世家豐基白洞。京第在東部棃峴。

辛亥明宗大王六年○先生八歲○英達夙成。從藥圃鄭先生琢學。

丙辰先生十三歲陪敦寧公讀書于湖亭。亭在西胡。敦寧公命賦銅雀臺。先生應之曰乘時昏亂一姦雄。舞殿玲瓏聳碧空。神器誰能容力取。雕牆無主綠苔封。

丁巳先生十四歲隨敦寧公往公州。時先生從祖僉正公諱士傑。爲公州半刺。敦寧公往省而先生從之。過尼山。太守試令賦殘菊呼韻。先生卽應曰一階黃菊自天霜。憔悴殘英漸不香。莫道今年不再發。也應來歲有重陽。太守嗟賞。謂有遠到氣象。又一長者試令題張翰歸江東圖。先生應之曰汎湖歸去學䲭夷。帆急秋風日暮時。歸鄕物象可摹也。遯世高心難畫之。聞者擊節。

戊午先生十五歲自公州歸京。○秋讀書于湖亭。○聘夫人李氏。夫人宗室豐城君銓女。成宗大王玄孫女。

甲子先祖王二十一歲七月。中生員會試三等。李栗谷榜○十月子有中生。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二十四歲九月。丁母夫人李氏憂。○廬居墓側。墓在順興府西墨洞。

己巳宣祖大生二年○先生二十六歲十一月服闋。

庚午先生二十七歲四月。登式年文科第二。金大鳴榜○初拜漢城府參軍。遷海運判官。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三十歲拜黃海道都事。內遷奉常寺主簿。歷戶禮曹佐郞,刑曹佐郞正郞,成均館典籍,直講,司藝,司成兼春秋館記注官。

甲戌先生三十一歲三月。子有吉生。

丁丑先生三十四歲出守舒川郡。○秋受由覲親于淸道郡。時敦寧公守淸道。

戊寅先生三十五歲十二月。子有詹生。

己卯先生三十六歲十月。覲親于豐基。時敦寧公棄官在鄕。

辛巳先生三十八歲夏。自舒川遞歸。郡人立遺愛碑○拜司諫院正言。入侍朝講。啓曰。外方寺奴婢。乃京各司選上也。今之規例。各官使自中頭目領納于刑曹。刑曹分送京司。旣被刑曹之侵嚇。又被各司之阻搪多出月利。其弊無窮。請令各。官收合作同。送于都會官。監司定守令察訪中差使員。合而踏印。親納于司贍寺。分給各司。選上趁時齊納。使奴婢不被無窮之侵。答曰令該曹擧行。

壬午先生三十九歲正月。拜司憲府持平。陞司諫院獻納。

癸未先生四十歲正月。拜司憲府掌令。○二月合司啓神德王后復位事。先時有神德王后追復之議。而頗有異同。至是先生合司啓之。不允。○兼知製敎。此後凡有除拜。皆兼帶如故。○閏二月論啓獨對之弊。李栗谷珥入侍啓曰臣欲陳所懷。請於燕閒賜對。先生與司諫權克智避嫌啓曰。李珥若有所達之事。當於經筵進啓。若以朝講入侍。人多。不得從容。則或於晝夕講仰達。無不可也。今若無時請對。慮有後弊云云。○九月陞司諫院司諫。啓請還收三竄及金應南遠黜之命。三竄許篈宋應漑朴謹元。○呈辭還鄕省墓。仍遞職

甲申先生四十一歲秋。覲親于丹陽郡。時敦寧公守丹陽。先生自鄕來覲。是歲負暄公登第亦來侍。○歷司䆃,司贍,司僕寺正。

丙戌先生四十三歲九月。遭夫人李氏喪。葬于墨洞先塋西。

丁亥先生四十四歲八月。由司諫陞承政院同副承旨。

戊子先生四十五歲陞右副承旨。入侍夜對。講綱目及用人事。啓曰當今急務。在收拾人才。如枊成龍之淸敏。金宇顒之雅博。李墍之節儉。久閒于外。物情皆以爲可惜。請隨才試可。○轉陞左副右左承旨。

己丑先生四十六歲出牧星州。時士類之分東西已久。而南北之形則未著。只各自分黨而已。先生以銀臺入侍。宣醞而退。遇同僚主南者。正色責之曰東西之說。已足喪邦。君輩何更做南北邪。其人變色日君何從聞此邪。先生徐曰上有聖明。臣下各自盡心職事。少答天恩而已。何朋之爲。未幾吏曹以星州難治。啓請極擇其宰。遂以先生首擬。

辛卯先生四十八歲內遷兵曹參議。○製進禮曹答對馬島主書。時對馬島主平調信送書契曰。吾邦積憤鬱於大明久矣。貴國附庸於大明。鄰好于日本。日本與大明。於貴國如左右手。然則。捨左手乎。捨右手乎。左右俱不捨則兩手不和。兩掌不合。若和若合則必安寧云云。先生以知製敎應製進答書。略曰事大主誠敬。交鄰主信義。過此以住。夫之或知。苟能各盡其道。保無偏廢。則幸孰大焉。不幸將有不能兩全之勢。則天尊地卑之分。自有所截然不可犯者。寧不忠告善導於友邦。共享畏天時保之利乎。欽惟大明一統天下。率士之濱。莫非臣民。弊邦與日本同是比肩北面者。堂陛懸絶。豈兩手比。惟當以侯度相勉。永久無替。而何故日本獨以化外自處。欲與大邦爲讎。至欲假手他人乎。論以逆順則以小犯大。終是逆天。斷以成敗則航海稱兵。百敗之道。禍福之分。不占而知。何不亟告用亶。使之轉禍爲福。永久無疆。朝廷毅之而不能用。識者深以爲慨。

壬辰先生四十九歲正月。差謝恩使。卽遞。時敦寧公年幾八耋。在鄕第。先生陳疏乞歸覲後發行。上下批曰爾父之七十餘歲。予全未省得。王事固重。義不可顧私。然豈有年八十之父而爲萬里之行乎。謝恩使玆命遞之。○四月倭寇至。三十日隨駕西行。○差募運使。時變出倉卒。遠近土崩。李鎰,申砬敗報繼至。都下大震。上决去邠之行。先生扈駕以行。拜募運使。軍用賴以不乏。○五月初一日。扈駕至松都。初七日至平壤府。○六月扈駕至寧邊府。大駕留平壤月餘。聞臨津失守而賊逼大司江。大駕發向寧邊。幾至寧邊。軍民潰散。上下震擾。遂决分朝之議。十四日大駕向義州。先生扈東宮向江界路。○十八日宿煕川郡長洞。洞與江界連。距胡地不遠。初欲觀勢踰嶺入關北。至是改向春川。十九日扈東宮踰平田嶺香山腰露宿。○二十三日。過寧邊府劒山。○二十六日到孟山縣。病留孫崇祖家落後。○七月初七日。至陽德縣山谷。阻大水。露宿溪上石。○追東宮駕行至伊川縣。東宮。將進駐原州。行至伊川留半月。忽有賊報甚迫。夜冒大雨踰風壁峴。向谷山。將駐成川。○聞敦寧公避賊入關東。請往覲以還。時南北阻絶。轉聞敦寧公自南鄕踰嶺向關東。先生請往覲行。到谷山。山路遇賊。臨水無船。適居民迎渡僅免。○八月到安峽縣。遇賊未進。○九月自安峽山谷還扈東宮於成川府。時賊彌滿關東。先生不得前進。自安峽還向東宮駕駐所。○從藥圃鄭先生講學。時鄭先生受命護東宮。先生輓鄭先生詩云煕郡論前史。凝川衍後天。至言窮蘊奧。危道任屯邅。○差假承旨。○十月拜折衝將軍忠佐衛上護軍。○製進諭告民人書。東宮駐成川爲久計。聞北賊踰老里峙。急向寧邊。慮民情騷動。下書慰諭之。○至安州。還向肅川。入次龍岡山城。○十二月扈東宮駕行到寧邊。○兼承文院副提調。兼帶月日不傳。

癸巳先生五十歲正月。陪東宮。迎謁大駕于定州。○四月扈大駕至安州。○六月扈大駕向海州。○除全州府尹未赴。俄拜戶曹參議。○九月上疏論兵食。有襃答與備邊司議處。○拜僉知中樞府事。進八條疏。一曰多間諜。二曰謹烽燧。三曰整鬬艦。四曰立木柵。五曰各守城。六曰設伏兵。七曰伐其謀。八曰嚴軍律。上下備邊司議。備邊司回啓曰昨見戶曹參議黃某上疏。其於兵食之策。計慮深遠。可謂底可績之言也。今見條件。禦敵之策。衛國之計。詳悉靡遺。一節深於一節。皆切當今之務。本司特書一冊。以爲擧行第一策。○隨駕自海州還京都。○受假還鄕覲親。

甲午先生五十一歲二月。拜龍驤衛大護軍。○五月拜兵曹參議。○自南鄕承召還朝。疏陳時弊。備言兵食修治之事。先陳財匱之弊。又陳木信勸功之道。以及立紀綱之要。末乃以帝王心學經筵講學等說。反覆勸勉。累數千言。竊附古人歸沐還朝。奏以四方事之義。上嘉納之。

乙未先生五十二歲四月。拜折衝將軍興義衛大護軍。○五月拜兵曹參知。俄拜本曹參議。○九月拜折衝將軍忠武衛司直。○十一月復爲兵曹參議。

丙申先生五十三歲正月。拜成均館大司成。○二月又拜兵曹參議。未幾移拜折衝將軍龍驤衛大護軍。○六月拜刑曹參議。自甲午以後。累有除命。而以親老謝命卽歸供職時少。○八月乞養。除安東府使。

丁酉先生五十四歲製先祖監務公墓立碣告由祭文。時負暄公爲榮川守。豎墓碣。先生製其文。墓在蘇知洞。○十月內遷刑曹參議。

戊戌先生五十五歲正月。移拜兵曹參議。俄陞拜承政院都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編修官,藝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上疏乞免不允。謝恩後又辭不允。○七月十四日。丁敦寧公憂。○廬居墓側。墓在墨洞母夫人墓右。朝夕拜省。喪祭一遵朱文公家禮。祭物躬自監供。必致精潔。以終三年。○冬聞紹修書院設奮義都廳。貽書以諭。壬辰亂時。一鄕儒林結義募兵。至丁酉再警。鄕人就書院設廳峙糧。升斗狼藉。人馬喧闐。講誦絶而學規弛。先生時居憂。而以斯文所係事。不可不辨。與弟負暄公聯名致書于院長及奮義都監。使之移儲義糧於縣邑倉廒。勉其修廢迎儒。

庚子先生五十七歲九月服闋。○十二月。赴懿仁王后山陵發引上京。到丹陽阻雨水未達。有感詩。

辛丑先生五十八歲正月。拜兵曹參議。

壬寅先生五十九歲五月。拜吏曹參議。○差周易校正廳堂上。事訖賞熟馬。○錄扈聖功參原從一等。

癸卯先生十六歲四月。拜成均館大司成。移拜弘文館副提學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

甲辰先生六十一歲八月拜禮曹參議。○十一月拜吏曹參議。

乙巳先生六十二歲九月。拜成均館大司成。

丙午先生六十三歲四月。拜司諫院大司諫。○八月因朝講入侍進啓。講易解卦至大象赦過宥罪一句。上問曰若然則罪重者亦可宥歟。先生啓曰此指適爾誤犯者也。書曰眚災肆赦。又曰罪疑惟輕。又曰正于五過。過誤也。若有罪者。豈可輕釋。故呂刑曰五刑五罰之。疑皆有赦。古人曰愼無赦。此乃愼重之意也。右相許頊進曰。學校風化之原。而亂後頹廢。願自上振紀綱敦敎化。先生因進啓曰。右相之言甚是。紀綱之本在上穆穆明明。信賞必罰。則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人畏國法。朝廷自尊。而紀綱自立矣。自上推躬行心得而爲匡直輔翼之本。則敎化自行矣。亂時學校蕩然。今成均館雖粗成規模。而四學則未建。閭巷士子講學無所。外而州郡鄕校。多爲兵火所蕩。或有存處。而不立訓導。村巷蒙士。不知挾冊。况望誦讀乎。近來守令。每以訓導無益有損。言於監司。監司亦以爲然。啓勿差出。此出於守令輩愛惜廩料之意也。設使訓導未必盡得其人。而存羊之意。豈可專廢乎。方今大小邑。皆尙武學。至設提督而訓鍊之。良家子弟。平居目見。不過耒耜。官家試閱。不過弓矢銃劒。至於詩書禮讓之習。不知爲何事。請京中速建四學。外方修治校堂。差出訓導。俾多士有所依歸。又曰近來將材頓乏。只以六七人推移擬望。此輩一番圖得節度。便以爲是吾囊中之物雖失於此。可得於彼。略不畏忌。軍卒立番邊鎭者。不以備持兵器爲務。惟備布木。布木多則無事過番。無者苦毒萬端。爲節度者。不以兵視軍卒。視以貨布。亦視以役夫。到防坐代。山行伐木等。色目甚多。呼邪奔命之不暇。何暇習射御樓櫓。以爲緩急之用。上行下效。萬戶僉使亦然。近來武出身千百之多。而用之先後。不以其才。京華子弟則未放榜前已授宣傳部將。而顧其實才則蔑如。若兵曹擬望亦以簡請高下。無勢遐遠之人則雖韓白之才。孰能自衒。若兵曹通融各榜。皆致京中。或禁軍或相當職除授。試其才考其文理。或以身言書判。多方試之。適其才而用之。則兎罝之野人。亦可爲干城。行伍之卒。亦可以登壇。廝徒之中。亦存將相。才不借於異代。許多出身中。豈無可用。臨政何恨乏人。且今之武士。只務武業。不知文字。兵書陣書。不能窺見。賓廳講書。亦歸虛文。胷中萬甲。何從出乎。須令著實講讀。時時論難。用兵奇正。推衍其法。上令本曹施行。○十月拜都承旨。○十二月特旨陞嘉善大夫戶曹參判。

丁未先生六十四歲正月。拜司憲府大司憲。○四月拜同知中樞府事。○六月拜大司憲。○尋移同知中樞府事。○閏六月拜禮曹參判。○七月還拜大司憲。○八月論停黃廷彧事及尹根壽營救事啓。壬辰之亂。黃廷彧以陷倭封書事發臺啓。尹根壽救之。三司並爲連啓。積年不已。至是並停。○因人言自劾請遞。丙午回答使之回也。倭酋書契多侮辱語。時議以爲奉使者難免辱命之罪。三司共議論啓末及上。掌令崔有源先發獨啓。並及臺司不言之失。先生以憲長。與諸僚陳辭自劾。三辭不允。○九月因玉堂處置。並兩司遞付軍職。○拜大司憲。辭免不允。

戊申先生六十五歲正月。再度呈辭得遞。旣遞。以上候彌留。未卽南下。○二月宣祖大王昇遐。光海君卽位。○三月與長男騎省郞有中同歸鄕第。○四月兩司合啓削職。初宣廟經年違豫。丁未冬。忽下傳攝之敎於三公。朝野莫不夏懼。而又有不逞失志之徒。乘時鼓吻。陰欲嫁禍士林。先生立朝簡確。介然自持。久決見幾之志。而辭輒承召。召輒呈告。時値多艱。求退未獲。是年正月。鄭仁弘上疏。傾軋詆陷。非但欲害當事之人。將以網打一世。朝著驚駭。人心危懔。自上摘㐫魁三人而竄之。夫久宣廟賓天。時事大變。仁弘輩起廢彈冠。爭張蜮弩。繼以姦徒森布臺司。羅織擠陷。無所不至。先生旣歸南鄕。首相柳永慶竟至竄戮。其時名流。或竄或死。先生獨以見幾決退。免於大禍。

庚戌先生六十七歲春。答紹修山長郭上舍書。童蒙入院者有限年之議。時山長郭上舍裁書稟質于先生。先生答以毋拘年限。許入成就。○郭上舍名𡺽。先生鄕人也。有文章氣節。隱居不仕。自號丹谷居士。先生與之契深。南歸之後。日相從游。交諠尤密。○三月負暄公以聖節使赴皇京。作詩送酒以別。○五月跋退溪先生鄕約條。退溪先生在禮安設鄕約。至是行於豐基。先生跋其尾。揭板于鄕射堂壁上。○重修中山書齋。齋卽敦寧公所搆。久而圮。先生南還後。仍故修葺。有感詠詩。

辛亥先生六十八歲春。會族人修社。依鄕飮古事。敍少長申警率。修睦講信。談經論詩。歲以爲常。○重九日。會族人登高。南還以後。潛心經史。而遇良辰名節。輒與族人。或登高或臨流。命觴賦詩。逍遙以自娛。○作養蒙齋。先生以爲敎導子弟。在於蒙養之端。搆一齋名曰養蒙。使諸孫居之。○有素屛銘。嘗作二貼素屛。以置枕邊。作銘以寓箴警之意。○先生一切恬養。著裏省撿。齡到七袠。常更深乃寢。昧爽輒興。齊明端坐。未嘗倦怠。有晨起感興詩諸篇曰。淸夜分時發深省。湛然方寸不慚衾。牕明室白迎初日。莫使人心勝道心。又曰夜久寢來三鼓動。晨興盥後早雞呼。心神在我猶難事。聖域如天倘可踰。又曰齊明端坐息機心。左右森嚴上帝臨。夜氣若隨朝晝散。被他蟊賊便侵尋。又曰滿室正如漆。一牕片白生。塒雞啁晣冷。枕蝶栩蘧驚。昨事疇非悔。宵思倘可行。攬衾倚空壁。耿耿寸心明。

癸丑先生七十歲聞時報。有浮雲歎一絶。時羣宵用事。擁蔽日甚。先生聞京報。有詩曰浮雲蔽時天地晦。浮雲開處白日光。白日光明元自在。浮雲開蔽苦無常。

甲寅先生七十一歲作息庵名義。○玉泉精舍成。精舍在敦寧公所建墓齋風樹庵上。卽順興古山城遺墟也。有泉石佳致。先生使浮屠雪玉築舍。杖屨逍遙。自號玉泉居士。爲文以記。

乙卯先生七十二歲校正敦寧公詩集。有感懷詩若序○秋訪栢巖。舟遊龜鶴亭下。

丙辰先生七十三歲四月寢疾。十九日終于壽樂堂之正寢。○十月奉窆于墨洞先塋艮坐之原。

光宗天啓三年癸亥仁祖大王元年八月十二日。追復官爵以。扈衛一等功臣。追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經筵義禁府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

甲申肅宗大王三十年士林䢖書院于豐基之愚谷。

戊子十一月。奉安位版于書院。合享謙庵柳公雲龍,蒼石李公埈,竹日金公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