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卩部/七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编辑]

《唐韻》去約切
《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𠀤羌入聲。
《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
《增韻》止也,不受也。
《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
《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𤰞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
《韻會》俗作却。又訛作㕁。

[编辑]

《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
《博雅》危也。
《易·困卦》上九困于葛藟,于臲卼。
《韻會》或作㐳。古文易作倪㐳。又《集韻》或作𠒄𦤙。又《韻會》通作杌。
《書》邦之杌隉。又《正韻》兀亦作卼。
《廣韻》作𠨜。

𠨙[编辑]

《字彙》魚據切,音御。理也,進也。見釋典。

𠨚[编辑]

《集韻》香衣切,音希。骨節閒。

[编辑]

〔古文〕皍
《唐韻》子力切
《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𠀤音稷。
《說文》卽食也。一曰就也。
《徐曰》卽猶就也。就食也。
《前漢·高帝紀》使陸賈卽授璽綬。註:師古曰:卽,就也。又《玉篇》今也。又《爾雅·釋詁》卽,尼也。註:尼,近也。疏:卽今相近也。又《前漢·西南𡗝傳》卽以爲不毛之地,無用之民。註:卽,猶若也。又卽卽,充實也。
《前漢·禮樂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卽卽,師象山則。註:積實之盛,類于山也。又通作則。
《前漢·王莽傳》應聲滌地,則時成創。註:則時,猶卽時也。又燭炬之燼曰卽。
《管子·弟子職》右手執燭[1],左手正櫛[2]
《檀弓》註櫛作卽。又姓。
《廣韻》風俗通有單父令卽費。又漢複姓,有卽墨成。又《集韻》隷作卽。
《玉篇》今作卽。𤆽从火从収。

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註》卽,作焱。〕。。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𠨛[编辑]

《集韻》怨古作𠨛。註見心部五畫。

𠨜[编辑]

《廣韻》與卼同。

考證[编辑]

  1.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
  2. 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