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辩证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学习辩证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苏省徐州市复康旅社
1971年1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我们复康旅社,是个小旅社,仅有七名服务员,十三个房间,四十多个床位。因为地处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对门,住店的旅客大部分是进城治病的贫下中农。我们的心意是祝愿这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迅速返回战斗岗位。但是,由一番好心好意转变为实际行动,每一步都充满着斗争。

过去我们服务员有几句口头话:“跑不完的腿,磨不完的嘴,扫不完的地,送不完的水。”就是说旅社工作太平凡,没出息。因此,有些服务员的心老拴不在这一行上。我们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伟大教导,用全局观点来看待本职工作,从而认识到:平凡与不平凡是辩证的统一,平凡中包含着不平凡,没有一件件平凡的工作,就不能建成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张思德同志、白求恩同志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可见,一个人平凡不平凡,不在于干什么工作,也不在于能力大小,而在于有没有“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要有这种思想,我们的旅社也能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认识提高后,有的同志检查了过去认为旅社工作没出息的思想,说:“干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不是旅社工作没出息,而是自己的思想没出息。我们要把小小旅社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大家想到了革命的全局,工作越干越有劲头。女服务员崔秀英和高宝田同志,刚来旅社时工作不太安心,现在深深爱上了这一行。年老体弱的孙玉兰同志,照顾病人象自己的亲人一样。一次,旅社住了一个贫下中农妇女,大腿弯子上长了一个恶疮,她一次又一次地帮助病人换药,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终于恢复了健康。

几年来,我们先后接待了许多贫下中农病人,积极配合医院关心照顾他们,给他们送去了党和毛主席的温暖,帮助他们早日恢复了健康,重返了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第一线。很多旅客满怀热情地给我们写信,表达他们的心情。

由于我们旅社小,要求住店的旅客多,所以常常为这个矛盾发愁。有一次,几位旅客因为没住上房子,嘴里没讲什么,临走时却把门重重地带了一下,“嗵”的一声就走了。

“嗵!”这是一声无言的批评。我们坐下来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毛主席说:“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大家认识到:旅社房间少与旅客多这一对矛盾中,房间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矛盾的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充分发挥旅社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办法能够想出办法,没有条件能够创造条件。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大家一动脑子,马上想出了点子,在走廊、过道、门楼底下增加了几个临时床位,说撤掉就撤掉,说安上就安上,有时真解决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要,我们还自己动手盖起了四间简易瓦房,又增加了十几张床位。看到这种情况,有的服务员说话了:“哼,要是再有矛盾,依我看旅客也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了。”

这个看法对吗?有一件事对大家震动很大。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个贫下中农抬来一个患病的妇女,要求住在我们旅社。当时,旅社住得满满的。值班的服务员老张同志,看看贫下中农期待的目光,耳边顿时响起了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毅然将自己休息的值班室腾了出来。

结合老张为贫下中农让床位的动人事迹,我们再次学习了《矛盾论》。毛主席说:“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大家深深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旅社房间少与旅客多的矛盾,首先得把我们旅社人员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没有这个变化,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老张同志所以能把自己的床位让给贫下中农,是他平时能够活学活用“老三篇”,感情发生了变化。以后,每逢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常常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由于我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解决旅社房间少与旅客多的矛盾上尽了最大的努力。有些旅客即使一时住不上房子,也都是高高兴兴地离开旅社。有的贫下中农说:“住不上没有啥,只要把心掏给咱就行了。”

几年来,我们旅社接待过各种各样的病人,想尽办法满足病人的要求。不少旅客深深感受到阶级友爱的温暖。这时,有的同志一度错误地认为:“河有头,海有边,为人民服务也要有个圈。”因而,对属于旅社业务范围以内的事,能够积极去做,对业务范围以外的事,则能推就推。针对这种“服务有限论”,我们反复学习了“老三篇”,以“完全”、“彻底”和两个“极端”为尺子,分析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旅社的业务范围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只有从有限中看到无限,以“完全”、“彻底”和两个“极端”作标准,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努力,不断闯出为人民服务的广阔道路。

思想大解放,行动大变样。一次,同志们轮流到医院看望、照顾病人。有一位大娘带着一个十五岁的瘫痪儿童来医院看病,住在我们店。到医院连看三次没有好转,大娘有些失望了,准备把孩子带回去。我们想,孩子已经十五岁了,很快就能为革命出力了,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站起来!服务员孙玉兰同志建议大娘到别的诊所再看看。大娘同意后,五十多岁的孙玉兰同志,背着十五岁的孩子,到二里以外的夹河诊所去针灸。为这件事,来来去去跑了半个多月,终于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在“老三篇”和毛主席哲学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大家时时想着工农兵,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越走越宽。根据旅社看病的旅客多的特点,我们熟记了全市所有医院、诊所、药房的地点;掌握了那里医生擅长治什么病等情况,主动向看病的旅客介绍。根据贫下中农旅客多数自带干粮的特点,旅社里准备了火炉、菜刀、锅、碗、瓢、勺,供旅客热饭、做饭用。根据看病旅客的需要,旅社里准备了担架、各种拐杖、药壶、吸奶器、便盆、消毒药水、紫外线消毒器等,供病人使用。根据广大旅客的意见,我们不断增加服务项目,例如,代客接送行李;代客保管行李、现金;代客缝补衣服钮扣;代客护理产妇;代老弱病客挂号取药;代客熬药;代售信纸、信封、邮票;代客写信、看信;代客抬送病人去医院就诊等。我们还派两个青年服务员到医院学习新针疗法。她们为了减轻住店病人的痛苦,经常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很快掌握了穴位。现在常常免费为贫下中农扎针治病。许多旅客称赞我们复康旅社真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旅社。

作为一个旅社,在生活上关心旅客是很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关心。广大工农兵千需要,万需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是他们的最大需要。我们和旅客一起坚持了天天读、天天听的学习制度,把“老三篇”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每天晚上组织旅客学哲学、学政治、学时事、学习报纸上介绍的先进事迹。中央两报一刊每次发表毛主席最新指示和重大消息,我们坚持做到传达不过夜,学习不漏人。广大旅客高兴地说:“住在你们旅社真象参加了一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是毛主席光辉的“老三篇”和光辉的哲学思想给我们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一定要在新的起点上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