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行觀門骨目/卷0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行觀門骨目下

第七重會普光明殿說十一品十三卷

十定品二十七(卷四十此十種定以稱理故一一皆從理具而起故凡所入恒具恒空恒在法性即體而用體用不二六即言之皆可修入)

爾時世尊存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昧。恒住一相。所謂無相。與十佛剎塵數菩薩俱。靡不皆入灌頂之位。具菩薩行等于法界。更列一百菩薩名等。十佛剎塵數菩薩皆與毘盧遮那如來同修菩薩行。次普眼菩薩問佛。普賢菩薩及住普賢所有行願。諸菩薩眾成幾三昧解脫。而於菩薩諸大三昧或入或出。佛略讚普眼已告言。普賢菩薩今現在此已能成就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等。諸菩薩聞普賢名。得無量三昧。其心寂靜等。普眼白佛。普賢菩薩今在何處。佛言。今在道場親近我住初無動移。普眼及諸菩薩觀察不見其身及座。佛言。普賢菩薩住處甚深不可說故。普賢菩薩獲無邊智慧門。入師子奮迅定。得無上自在用。入無礙際。生佛十力。以法界藏為身。於一念頃悉能證入三世佛智故汝不見。普眼聞說得十千阿僧祇三昧。以三昧力復更欲見亦不能覩。佛言。若有得見普賢菩薩承事。聞名思惟憶念生信。勤觀始趣向正求覓。興誓願相續不絕。皆獲利益無空過者。佛言。汝等宜更禮敬。殷勤專至觀察十方。想普賢身現在其前周遍法界。深心信解厭離一切。誓與普賢同一行願入真實法。普現世間知眾生根。若能如是當見普賢。普眼如教。普賢為現。令諸菩薩皆悉得見。在此眾中坐蓮華座。亦見從十方來。亦見在彼說法。菩薩見己如見十方諸佛。以佛威神以菩薩信解普賢本願力故。自然無量供養。放光照不可說世界。令不可說菩薩入普賢行。不可說菩薩成普賢行。不可說菩薩悉得圓滿普賢行願成就菩提(從前至此始結得道)。次普眼讚普賢菩薩。如來印述。佛告普賢。汝為普眼等說十三昧。列十大三昧已言。若成就者則名為佛如來十力導師一切智等(廣說不思議功能)。爾時普賢承如來旨觀普眼等。分別廣說有十種無盡法。住此三昧超過世間。譬如比丘住不淨觀。菩薩亦爾。觀察法身見諸世間普入其身。於中明見一切世間及世間法皆無所著。是名第一普光明三昧。妙光明三昧者能入大千。微塵大千一一世界現大千塵身。一一身放大千塵數光。一一光現大千塵數色。一一色照大千塵數界。一一界調伏大千塵數眾生。界種不同染淨等別而無雜亂。譬如日影照諸寶山。其影各各展轉互入。菩薩住此三昧不壞世界。不住內外無所分別。而能於諸界長短等相入諸界中事宛然可見。

十定品(卷四十一)

三遍往諸國土神通三昧者。於十方塵界入此三昧。長短不同剎那乃至不可說劫。若法若非時法不生分別。四清淨深心行三昧者。知佛身數等眾生。於諸佛所而作供養。恭敬尊重頂禮。舉身布地問法稱揚。於一念頃悉能了知亦不分別。住世涅槃等從定而起憶持不忘。五知過去莊嚴藏三昧者。能知諸劫諸剎諸佛說法。佛說中心樂諸根。調伏佛壽次第不失故。於三昧能入百劫乃至不可說劫。六智光明藏三昧。能知未來一切諸法。於一念頃能知一切劫。七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三昧。悉能次第遍入十方世界。見佛出興神力眾會。眾會大小等四天下。乃至充滿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自身在彼說法。及以一切所作佛事。及見佛身不同。色量各別得十種速疾十種法印等。

十定品(卷四十二)

八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能於一切無著。能於諸身更互起入諸趣身。起入一四天下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塵眾生身。起入一身多身。更互起入現種種光等。九法界自在三昧。一一毛孔入此三昧能知一切。

(卷四十三)十無礙輪三昧。一切無礙普眼白普賢。得如是法同於如來。何不名佛何不名十力一切智等。何故修普賢行願猶未休息。何故不能究竟法界捨菩薩道。普賢告曰。此菩薩則名為佛。於如來所修菩薩行無有休息名為菩薩。如來諸力皆悉已入則名十力。乃至觀察展轉增勝名為菩薩。雖證普眼境界增長名為菩薩。於一切佛剎而成正覺。或於一念而成正覺。或須臾一時一日半月一月。乃至不可說劫而成正覺。

十通品二十八(卷四十四定從體立通從用生體用不二准前可知是故理有方能事用事由於理故六即中名理通具)

普賢言。一他心通。知不可說佛剎塵界六道心三乘心八部心難處心等九界。二天眼通者以無礙清淨天眼智通。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塵界中眾生死此生彼善惡趣罪福相乃至八部皆見無謬。三宿命通者。知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塵劫眾生生處姓族苦樂因緣品類國土趣生形相行業結使心念等差別。悉知諸佛名號出興眾會父母侍者弟子城邑出家成道說法涅槃調伏眾生法住塔廟己身發心亦復如是。四知盡未來際劫智通。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塵數界中眾生及界因果行業善惡。悉知乃至佛名字等(如前)。五無礙清淨天耳。圓滿廣大聰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中所有音聲所聞(如前)。六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剎智通。凡有所聞一切世界佛名相貌種種國土等皆悉不動而往。七分別一切眾生言音智通。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塵數界中眾生種種言辭聖非聖等皆能了知。八無數色身智通。入於法界能現其身作種種色。所謂無邊色無量色清淨色莊嚴色普遍色具相色文列百例。九一切法智通。知一切法無有名字無有種姓。無來無去非異非不異等不可言說。而以方便分別安立。十一切法滅盡三昧智通。於念念中入一切法滅盡三昧。亦不退菩薩道不捨菩薩事。佛子。如此十通餘一切菩薩不能思議。

十忍品二十九(卷同竝是無生之異名從法從喻從理從用故立十名名下釋義悉從所依忍名從因地非果故得真因定故立斯號)

普賢言。菩薩有十種忍。得此忍者到於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音聲忍者。聞諸佛法不驚不怖。深信悟解憶念修習。順忍者。謂於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正住修習。無生法忍者。不見少法生滅。若無生滅則無差別無處。寂靜離欲無作無願無住無去無來。如幻忍者。知一切法從因緣生已。了達諸法一多相即。了達諸法法界平等。譬如幻士幻作種種非有而有。知因緣性無有動轉。如焰下五義勢大同。住是十忍諸法具足。

阿僧祇品三十(卷四十五初地已上入佛所知意正為明數非數故名佛所知非數而數下位不測以由正證非數非非數故遍一切法)

爾時心王菩薩白佛言。故佛所說阿僧祇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為云何耶。佛言。汝欲令諸世間入佛所知而問是義。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一百二十四重。佛為心王菩薩而說頌曰。不可言說不可說充滿一切。不可說不可言說諸劫中說不可說。不可盡不可言說諸佛剎。皆悉碎粖為微塵。一塵中剎不可說。如一一切皆如是。此不可說諸佛剎一念碎塵。不可說念念碎塵悉亦然。盡不可說劫恒爾。此塵有剎不可說。此剎為塵說更難。以此諸塵數諸劫一塵十方不可說。爾劫稱讚一普賢。無能盡其功德量。於一微細毛端處有不可說諸普賢。一切毛端悉亦爾。如是乃至遍法界。一毛端處所有剎。其數無量不可說盡虛空量。諸毛端一一處剎悉如是。國土佛名佛身佛色光明。光中華華中葉。葉中色色中葉。葉中光光中色。色中光光中月。月中光光中日。日中色色中光。光中座座中嚴。嚴中具具中光。光中色色中淨光。光中妙光此光復現種種光。光中妙寶如須彌。一一光中復現寶。寶現眾剎。一剎為塵。一塵色相一一皆云不可說。又約所說利生等三百餘重不可說。最後云。如是三世無有邊。菩薩一切皆明見。

壽量品三十一(卷同由證非量非無量故得能量能無量今此且從迹量邊故以諸量為其目)

爾時心王菩薩告諸菩薩言。娑婆一劫為極樂一日一夜。袈裟幢等更有九重。如是以劫而為一日一夜。最後云。乃至過百萬阿僧祇界。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界賢勝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等諸同行大菩薩充滿其中(竝語佛剎末云已曾成佛)。

諸菩薩住處品三十二(卷同竝是法身示迹之處或是古佛現作因人令末代人斯心有在覩迹慕本發意修行)

爾時心王菩薩告諸菩薩。東方有處名仙人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金剛勝。與其眷屬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南方勝峯山法慧菩薩。與五百人俱。西方金剛焰山菩薩。名精進無畏行。與三百人俱。北方香積山菩薩名香象。與三千人俱。東北方清涼山菩薩。名文殊師利。與一萬人俱。海中有金剛山。菩薩名法起。與千二百人俱。東南方支提山菩薩名天冠。與一千人俱。西南方光明山菩薩名賢勝。與三千人俱。西北方香風山菩薩名香光。與五千人俱(廣如初文)。大海中有莊嚴窟。從昔已來諸菩薩住。毘舍離南有住處。名善住根。摩度羅城有滿足窟。俱珍那城住處名法座清淨。彼岸城有目真隣陀窟。摩蘭陀國住處名無礙。龍王建立。薩遮國住處名出生慈。震旦國有那羅延窟。疏勒國有牛頭山。迦葉彌羅國住處名次第增長。歡喜城有尊者窟。菴浮梨摩國住處名見億藏光明。乾陀羅國名苫婆羅窟。一一皆云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住止(九處有人十三處不出人)。

佛不思議法品三十三(卷四十六前因人土為所依今舉果德法為所託依止不二身土何殊不二而二以分能所)

爾時大會中諸菩薩念諸佛國土。云何不思議諸佛本願種性出現佛身音聲智慧自在無礙解脫(如初句)。爾時如來加青蓮華藏菩薩。令滿普賢大願。知見一切佛法。告蓮華藏菩薩言。諸佛世尊有無量住處。所謂常住大悲住等。又有十種普遍法界。所謂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淨普入諸趣而無染著。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見。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有無邊際鼻能到諸佛自在彼岸。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周遍法界身應眾生心咸令得見。意住於平等法身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力。清淨世界隨所樂見。菩薩行願圓滿(如初句)。諸佛又有十種念念出生智。又有十種不失時。謂成正覺成熟緣記菩薩隨心現等。又有十無比十種智十普入法十難信十大功德十究竟。

(卷四十七)十佛事乃至更有二十餘重十。皆是如來之妙德也。

如來十身相海品三十四(卷四十八前辨所依土法今明所現身相土法即身能所何別身即是法相即無相)

爾時普賢告諸菩薩。今為汝說如來相海。佛子如來頂上有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皆悉周遍十方。如是乃至左足指端第九十七一一皆云周遍法界。毘盧遮那有如是等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一一皆以妙相莊嚴。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三十五(卷同相之眷屬麁細無非法界故爾)

爾時佛告寶手菩薩言。如來有隨好名圓滿王。出大光明名為熾盛。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我在兜率時。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剎塵界。彼界地獄遇光息苦。得十種清淨六根咸生兜率。彼天有鼓名甚可愛樂。彼天生已此鼓發聲。汝以心不放逸於如來所。種諸善根昔近善友。遮邪威力於彼生此。次足下千輻輪名光明普照王(亦如前)。

普賢行品三十六(卷四十九果滿由行感果示因皆由計我能治行生行雖眾多不出二種差及無差一切相入)

爾時普賢告諸菩薩。如向所演但隨眾生根器。以諸眾生無智計我(廣說諸障)。明諸障已次明修行十法。謂不棄眾生等。即得具足十種清淨。謂通達甚深法清淨等。次得十種廣大智。謂知一切眾生心行等。次得十種普入。毛道與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身與一身。不可說劫與一念。一切佛法與一法。不可說處與一處。一切根與一根。一切根與非根。一切想與一想。一切音與一音。一切三世與一世。皆更互相入。次十種勝妙心。次得十種善巧智等。

如來出現品三十七(卷五十稱理而現故引願力)

爾時世尊放白毫光。名如來出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其光遍照十方盡虛空法界。作佛事已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此菩薩一心向佛而說偈讚佛。於口放光名無礙無畏。入普賢口。菩薩身座過於本時百倍。次性起問現相意。普賢答。偈云。法性無作無變易。猶如虛空本清淨。諸佛性淨亦如是。本性非性離有無。法性不在於言論。無說離說恒寂滅。十方境界性亦然。一切文辭莫能辨。普賢言。於無量處見如來身。何以故。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土一眾生見如來身。應遍一切見如來身。譬如虛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虛空無身故。佛身亦爾。遍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國土一切法。非至非不至。身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是名佛身第一相。次廣說譬喻。如虛空日輪等。又云譬如月輪有四奇特。一者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者隨時示現虧盈。三者多處現影。四者見者皆對目前。如來亦爾。映蔽一切聲聞緣覺。隨其所宜示現壽命。淨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眾生皆謂唯現我前。

(卷五十一品同)普賢說如來音聲十種相。次說如來心十種相。

(卷五十二品同)普賢云。如大海水皆從龍王心念所起。如來亦爾。一切智海皆從大願之所起也。又南洲二千五百河。西洲五千河。東洲七千五百河。北洲一萬河。其水多不。答言。甚多。普賢言。復有八十億諸大龍王。一一展轉。其水倍倍於前。皆流入海。又娑竭太子宮殿中水出復倍於前。娑竭龍王宮中水涌出入海復倍於前。其水紺琉璃色涌出有時。是故大海潮不失時。如來智海復過於是。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以左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命將盡者而搏取之。如來亦爾。知諸眾生根已熟者。以止觀翅鼓生死海而撮取之。乃至文中一一廣釋。皆云云何知。應正等覺音聲心意識境界行成正覺轉法輪般涅槃見聞親近所種善根(如初)。於十方界現大神通。十方各八十億佛剎微塵同名諸佛同說此法等。皆遮那本願之力。

第八再會普光明殿說一品七卷

離世間品三十八(卷五十三世間不同故辨雜行)

爾時如來在菩提場普光明殿。坐師子座妙悟皆滿(始成異名)。二行永絕等。與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塵數菩薩皆住一生。從他方來稱歎佛德。爾時普賢入佛華莊嚴三昧。從三昧起。普慧菩薩問。何等為菩薩依。何等為奇特想。何等為善知識。行勤精進心得安隱。何等戒。何等成就眾生入界入劫等二百問。普賢廣答皆有深義。答奇特想中云。於一切行生自行想。願亦如是。答心安隱中有十種。皆以自行令他得之心則安隱。答戒中有十種戒。全是利他。所謂不捨菩提心戒。遠離二乘地戒。觀察利益眾生戒等。有十種自知受記。所謂以殊勝解發菩提心。永不厭捨諸菩薩行。住一切劫行菩薩行。修一切佛法。於一切佛教一向深信。修一切善根。皆令成就。置一切眾生於佛菩提。於善知識和合無二。於善知識起如來想。恒勤守護菩提本願(句下皆有自知受記)。十種入入諸菩薩。十種入入諸如來。十種入眾生行。十種入世界。十種入劫乃至十種佛。謂成正覺佛願業報住持涅槃法界心三昧本性隨樂十種發菩提心因緣。竝以眾生為首。

(卷五十四)有十種園林。生死是菩薩園林無厭捨故。化物不疲住劫攝行。淨土住止魔宮降他。思法觀理行行紹繼。一切佛法轉法輪行一念成道。

(卷五十五)有十種發無量無邊廣大心。於一切佛所觀一切眾生界。觀一切剎一切世一切法界。觀察一切法皆如虛空。一切菩薩廣大行。正念三世一切佛。觀不思議諸業果報。嚴淨一切佛剎。遍入一切諸佛大會。觀察一切如來妙音(皆云發廣大心)。

○(卷五十六)菩薩有十種無礙用。所謂眾生無礙用。國土法身願境界智神通神力力(如初句)。於身無礙用有十。以一切眾生身入己身。無礙用己身入一切眾生身。一切佛身入一佛身。一佛身入一切佛身。一切剎入己身。以一身示現三世眾生。一身示現無邊身。入三昧一身示現等眾生數身。成正覺於一眾生身現一切眾生身。於一切眾生身現一眾生身。一切眾生現法身。法身現一切眾生身(如初句)。

○(卷五十七)菩薩有十種習氣。菩提心習氣善根化生見佛受生行願諸度思惟平等法境界差別。十種眼。肉眼見諸色故。天眼見眾生心故。慧眼見眾生根故。法眼見實相故。佛眼見佛十力故。智眼見諸法故。光明眼見佛光明故。出生死眼見涅槃故。無礙眼所見無障故。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故。十種耳。聞讚聲不貪著。聞毀聲不瞋恚。聞說二乘不求不著。聞菩薩道歡喜踊躍。聞地獄苦起大悲心。聞說人天知其無常。聞讚諸佛加行圓滿。聞說六度四攝發心修行。聞十方音聲達深妙義。初心後心常聞正法不捨眾生。有十種鼻。聞臭不嫌。聞香不著。聞香及臭其心平等。聞非香臭安住於捨。聞眾生依正知其業行。聞諸伏藏皆能辨了。聞六道生知其過行。聞聲聞行住一切智。聞菩薩行用平等心。聞諸佛智不捨菩薩行。有十種舌。開示一切眾生行。舌開示無盡法門舌。讚一切佛功德舌。演暢無礙辨才舌。開闡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諸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魔外至涅槃舌。有十種身。人身化於人。非人身化三惡。天身化三界。學身現學地。無學身示現羅漢地。獨覺身化獨覺地。菩薩身成就大乘故。如來身智水灌頂故。意生身善巧出生故。無漏法身以無功用道示現一切眾生身故。有十種意。上首意發起善根故。安住意深信難動故。深入意隨順解了佛法故。內了意知眾生心樂故。無亂意諸惑不雜故。明淨意客塵不染故。觀眾生意無一念失時故。善擇所作意未曾一處生過故。密護諸根意調伏無散故。善入三昧意入佛三昧故。行住坐臥處各十。有十種師子吼。所謂唱言。我當必定成佛。是菩提心大師子吼。我當令一切眾生未度者度等四。是大悲大師子吼。我當令不斷三寶。是報佛恩大師子吼。我當嚴淨一切剎。是究竟堅誓大師子吼。我當除一切惡道及諸難處。是自持淨戒大師子吼。我當滿足諸佛三業及相莊嚴。是福德無厭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天魔及諸魔業。是修正行斷諸煩惱大師子吼。我當除我我所淨三空門。是無生忍大師子吼。最後生菩薩示生王宮出家成道。是如說行大師子吼。

(五十八卷)六度各十法相通漫多屬別門。四無量各十亦爾。有十種求法。直心精進一向斷他惑。益自他入智慧。出生死為利物。斷他疑滿佛法。十魔十魔業十捨魔業十種魔所攝持。謂懈怠心魔所攝持。志樂狹劣少行生足。受一非餘不發大願。樂寂斷惑永斷生死。捨菩薩行不化眾生。疑謗正法。十種佛所攝持。謂初發菩提心佛所攝持。不失菩提心。覺魔事能離。聞如說修行。知苦不厭惡。觀深法得果。說小不取證。觀無為不住。至無生受生。證智起於行。菩薩住兜率天。有十種所作業。於兜率天將下生時現十種事。

(卷五十九)菩薩示現處胎有十事。為成就小心劣解眾生。不欲令彼起念菩薩自然化生故。為成熟父母眷屬宿世同行善根等。示生微笑行七步。現處童子地現處王宮。出家苦行詣道樹。坐道場降魔成佛轉法輪。般涅槃各有十事。

第九會給孤獨園說一品二十一卷

入法界品三十九(卷六十知識雖眾不出法界法界無二任運差別差別知識為法界用無差別知識為法界體)

爾時世尊在室羅伐國逝多林給孤園大莊嚴重閣。與菩薩五百人俱。普賢文殊而為上首。列一百四十菩薩等。皆悉成就普賢行願廣歎德已。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以大悲身以方便力充滿虛空。入師子頻申三昧已。一切世間普皆嚴淨。大莊嚴閣忽然廣博無有邊際眾寶莊嚴。佛神力故其逝多林忽然廣博。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其量正等眾寶莊嚴。何以故。如來有不可思議自在用故。十方各不可說佛剎微塵世界海外。各一世界各一佛各一菩薩。與世界海塵數菩薩俱來各現神變。以佛力故於一佛所一念之頃普見十方無所迷惑。於剎那頃悉能往詣。如是等菩薩滿逝多林。爾時舍利弗等諸大聲聞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境界遊戲神變尊勝妙行威德住持淨剎。亦復不見不思議菩薩境界。菩薩大會等皆悉不見。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習見佛善根。本不讚說十方世界佛剎功德諸佛神變。於生死中發菩提心。令他住菩提心。令如來種性不斷等。種種皆悉本無故。以是緣故不能見聞念等。依聲聞乘而出離故。如恒河岸無量餓鬼。為渴所逼求水不得。雖住河邊而不見河。設有見者但見枯竭。聲聞亦爾。譬如有人於大會中。夢見須彌山頂種種莊嚴天人受樂。亦自見身如彼。諸天會人同處。而彼不見彼不夢故。聲聞亦爾。譬如雪山具種種藥。良醫乃見則非捕獵放牧者見。譬如比丘於大眾中入遍處定。其餘大眾皆悉不見。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爾時毘盧遮那願光明菩薩等十菩薩。各說十偈皆勸聲聞。令觀如來及諸菩薩。皆說如來及以菩薩不思議事理。唯最初菩薩中有一行偈。斥聲聞人云。一切諸緣覺及彼大聲聞。皆悉不能知菩薩行境界。此諸偈意多明圓因圓果作用等。

(卷六十一)爾時普賢菩薩普觀眾會。以等法界方便等虛空界方便等眾生界方便等一切法光影方便。為諸菩薩以十種法句。說此師子頻申三昧。廣明依正自在勝用。爾時如來欲令諸菩薩安住此三昧。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名普照三世法界門。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國土。廣明如來神用竟。乃云。文殊承佛神力。欲重宣此逝多林中諸神變事而說偈言。汝應觀此逝多林。以佛威神廣無際。一切莊嚴皆示現十方法界悉充滿等。二十六行頌頌前所見。時諸菩薩以佛三昧光明照故。即時得入如是三昧。得不可說大悲門。廣於十方而作佛事調伏眾生。爾時文殊從善住閣出。種種供養佛已。辭退南行往於人間爾時尊者舍利弗承佛神力。見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出逝多林人間遊行。作如是念。我今當與共往南方。時舍利弗與六千比丘出自住處。來詣佛所具白世尊。世尊許已右繞而出往文殊所。此六千比丘是舍利弗自所同住出家未久。所謂海覺比丘善生福光電生淨行天德等(竝非小乘所列)。此等六千悉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根。解力廣大信眼明徹。其心寬博觀佛境界。了法本性饒益眾生。常樂勤求諸佛功德。皆是文殊說法教化。舍利弗令諸比丘觀文殊師利清淨身相及眾會具足等。諸比丘聞。心意清淨。信解堅固。舉身踊躍。憂苦悉除。具菩薩根。得菩薩力入深境界。白言。大師將引我等往勝人所。時舍利弗將至文殊所已白言。此諸比丘願得奉覲。諸比丘白文殊言。願我悉得仁者所得。文殊以十事勸之。令行菩提道。諸比丘聞即得無礙眼三昧。見一切佛境界。悉見諸佛種種依正。知十方世界眾生前後十生。憶彼界中過未十劫。念彼如來十本生事。成道轉法輪神變說法各有十種。又即成就十千三昧。文殊乃勸諸比丘住普賢行(故知所得未入普賢行)。

○(卷六十二)文殊勸已南行至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說普照法界修多羅時。無量百千億龍生人天中。一萬龍於阿耨菩提得不退轉。無量眾生於三乘中各得調伏。福城中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數各五百皆來集已。五百童子中善財為首。文殊於是觀察善財得名因緣等。知因緣已又知童子已曾供佛深種善根成佛法器。文殊觀察已而為說法。說一切佛積集法相續次第法眾會清淨法法輪法法身法等(如初句)。令其發心。聞已勤求阿耨菩提。說偈讚歎自責等。文殊印述令親近善友。向菩提行親近善友。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善財問。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行。趣行淨入成就隨順憶念增廣。令普賢行速得圓滿。文殊更勸近善知識。從此南行有勝樂國。妙峯山有德雲比丘(云云)。德雲比丘告善財言。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國土。供養諸佛持諸佛法等。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豈能了達諸大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廣明念佛法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次令南行。海門國海雲比丘。善財一心念善知識教及以法門。至海雲所見已(云云)。問。云何捨凡夫地入如來地等。海雲言。我住此十二年。來常以大海為其境界思惟大海。廣大無量甚深難測漸次深廣。如是觀時大海有蓮華現。華中佛現。為我說普眼法門。我唯知此普眼法門。善住比丘住楞伽道邊海岸聚落。善財至已見此比丘。從空中來往語善財言。我已成就無礙解脫門。見一切眾生心行等。皆無障礙供養諸佛皆得自在。

(卷六十三)至達里鼻荼國城名自在。有人名彌伽。大士所得菩薩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次南行至住林聚落有解脫長者。所得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伽羅國。有海幢比丘。所得般若波羅蜜境界清淨光明門。

(卷六十四)漸次南行至海潮住處普莊嚴園林。有休捨優婆夷。所得離憂安隱幢解脫法門。次南行至那羅素國。有毘目瞿沙。語善財言。我得菩薩無勝幢解脫。善財言。其相云何。時毘目仙人以右手摩善財頂執善財手。即見十方各十佛剎塵數界佛相好威儀。善財因此得毘盧遮那藏三昧。攝諸陀羅尼。次到伊沙那聚落勝熱婆羅門。所得菩薩無盡輪解脫法門。

(卷六十五)次到師子奮迅城。有慈行童女。是師子幢王女。是女於王宮中坐毘盧藏殿。善財見已問女。女言。汝觀我所住宮殿。觀已乃見一一壁柱鏡相形珠寶鈴樹纓絡等中悉見法界。一切如來從初發心成道說法現入涅槃。此是般若波羅蜜普莊嚴法門。我思惟時得一切陀羅尼門。次到三眼國。善見比丘語善財言。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於三十八恒河沙諸佛所淨修梵行。或一佛所一日一夜。或七日七夜乃至不可說劫。於一念中十方界眾生恭敬供養佛。菩薩行海諸根海等皆悉現前。得菩薩隨順燈解脫法門。次到名聞國。自在主童子與十千童子在河上戲砂。得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解脫法門。海住城具足優婆夷語善財言。我得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法門。於一小器隨一切眾生所欲。出於四事不可窮盡。十方皆然。大興城明智居士。居市四衢十千眷屬。皆令發心善根增長。所得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法門。

(卷六十六)次到師子宮城法寶髻長者所。得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法門。次至藤根國普門城。普眼長者治一切病。病差已具與一切四事。如應說法具足諸行。所得一切普見諸佛歡喜法門。次到多羅幢城。無厭足王如法治國。十千大臣共王理事。十萬猛卒種種治人。語善財言。我此土眾生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見已生厭發心。所得如幻解脫法門。次至妙光城。大光王於四衢道以一切資生攝取眾生。所得大慈隨順世間三昧解脫法門。次到安住王都。有不動優婆夷。以堂宇中一切金色光明攝生。所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法門。

(卷六十七)次至都薩羅城。遍行外道是出家外道。城東有山名曰善得。於彼山上徐步經行。十千梵眾之所圍繞。所得至一切處解脫法門。次到廣大國。鬻香長者名優鉢羅華。所得調和香法。次到樓閣城。見船師名婆施羅。在城門外與百千商人無量大眾海岸上住說大海法。所得大悲幢行。次到可樂城。長者名無上勝。在其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居士圍繞說法。所得至一切處菩薩行清淨門。次到輸那國迦陵城月光園。比丘尼名師子頻申。所得成就一切智解脫法門。

(卷六十八)次至險難國。寶莊嚴城市鄽北宅中有女名婆須蜜多。所得離貪欲際解脫法門。次至善度城。居士名鞞瑟胝羅。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脫法門。次至補怛洛迦山。菩薩名觀自在。語善財。我已成就大悲行解脫法門。我住此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各以一法攝之。以同類形而共居止。次有正趣菩薩從東方來。觀自在菩薩令善財至正趣所。得普門速疾解脫法門。次至墮羅鉢底城大天神所。得雲網解脫法門。次至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有主地神其名安住。所得不可壞智慧藏解脫法門。次至迦毘羅城。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所得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解脫法門。

(卷六十九)次至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主夜神名普德淨光。所得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法門。次近有夜神名喜目觀察。所得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解脫法門。

(卷七十)次至此眾會中。普救眾生妙德主夜神。所得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法門。

(卷七十一)於此不遠有主夜神。名寂靜音海。所得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法門。次至此菩提場如來會中。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所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

(卷七十二)次至此佛會中。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所得廣大喜光明解脫法門。

(卷七十三)此道場中主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所得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法門。

(卷七十四)此閻浮洲有一園林名嵐毘尼。有神名妙德圓滿。所得示現受生自在解脫法門。

(卷七十五)次至迦毘羅城瞿波釋種女。所得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解脫法門。

(卷七十六)次至摩耶夫人。所得大願智幻莊嚴解脫法門。次至忉利天正念王天主光女。所得菩薩無礙念清淨莊嚴解脫法門。次至迦毘城。童子師名遍友言。此有童子名善知眾藝。學菩薩字智。得菩薩解脫。唱四十二字入般若門。次至摩竭提國婆呾那城賢勝優婆夷。所得無依處道場解脫法門。次至南方沃田城長者堅固解脫。所得無著念清淨莊嚴法門。次至此城中(同上沃田)。妙月長者。所得淨智光明解脫法門。次至南方出生城。長者名無勝軍。所得無盡相解脫門。次至此城南(同上出生)有法聚落。婆羅門名最寂靜。所得菩薩解脫名誠願語。

(卷七十七)次至南方妙意華門城。童子名德生。童女名有德。告善財言。我證菩薩解脫名為幻住。於此南方有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嚴。中有廣大樓閣。彌勒菩薩安處其中。爾時善財向海岸國。自憶往世不修禮敬。憶念往音無量諸過對治而行。得無量法門已。於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思惟觀察。入遍一切處智慧身平等門。普現其身。在一切佛前菩薩前善知識前塔廟前乃至一切三乘聖眾前十方一切眾生前盡未來際等。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於樓閣前舉體投地。從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暫捨。繞無量匝作是念言。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願者之所住處。具列一切法。皆云之所住處。爾時善財以無量稱揚讚歎法而讚閣中諸菩薩已。一心願見彌勒菩薩。乃見彌勒從別處來。無量八部大眾圍繞來至閣所。善財見已五體投地。是時彌勒觀察善財指示大眾。歎其功德而說偈言。汝等觀善財智慧心清淨。為求菩提行而來至我所等。一百一十四行偈讚已。善財聞已歡喜踊躍。以文殊之力眾華瓔珞忽然現手以散彌勒。彌勒摩頂偈讚善財。善財又以偈讚彌勒。

(卷七十八)善財白言。一切如來授尊者一生記。若一生已超一切菩薩所住處。具足一切菩薩地等。彌勒問眾。見不歎言已。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轉南行經由一百一十善知識已。然後而來至於我所。告善財言。汝為饒益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如是總一百一十八句讚歎菩提之心。又以一百五譬以譬圓菩提心。如是說已復讚於善財所有行願菩提心等勸入此閣。

(卷七十九)於是善財右遶彌勒白言。惟願為我開此閣門。彌勒彈指其門即開。命入入已還閉。見其樓閣同於虛空種種莊嚴。於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爾時彌勒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告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幻夢等。善財起已又復告言。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此門中有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彌勒答云。於來處去。問。從何處來。答。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次明無來無去。善財言。大聖從何處來。彌勒言。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次述從一切法處來。善財問。何者是菩薩生處。答言。有十種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云云)。

第八十善財童子受彌勒教。漸次遊行一百十城已。至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隨順觀察。是時文殊遙申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為其說法令入普賢行道場。文殊師利還攝不現。於是善財思惟觀察。一心願見文殊師利。及見大千塵數知識親近供養。渴仰欲見。普賢菩薩即於金剛藏菩提場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虛空界廣大心見十種瑞相。又見十種光明相已。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於時善財即見普賢。在如來前坐師子座。諸菩薩眾會中最為殊特。一一毛孔出塵數光。遍虛空一切世界。滅眾生苦生大歡喜。又念念中出種種香雲。遍法界虛空界廣作佛事。見已即具十波羅蜜。普賢摩頂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遍見普賢。於十方界一一塵中悉皆如是。次普賢說偈。復為諸菩薩說一百九十行偈歎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行觀門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