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壄隱逸稿/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識 壄隱逸稿
卷一
作者:田祿生
1714年
卷二

[编辑]

詠盆松[编辑]

山中三尺歲寒姿,移托盆心亦一奇。風送濤聲來枕細,月牽疎影上窓遲。枝盤更得栽培力,葉密曾沾雨露私。他日棟樑雖未必,草堂相對好襟期。見《師友名行錄》。○按:《名行錄》曰:「八歲《詠盆松》詩曰云云。見者異之。」

缺韻二首[编辑]

□□□□□□□,□□□□□□郞。□□□□□□□,□□□□□□量。□□□□□□□,□□□□□□商。□□□□□□□,□□□□□□凉。

□□□□□□□,□□□□□□凉。□□□□□□□,□□□□□□商。□□□□□□□,□□□□□□量。□□□□□□□,□□□□□□郞。

案:已上兩韻,《牧隱集》,旣作次韻,則當有先生原韻。故排書于編中,以竢後考。後倣此。

附次韻本集作《次韻田御史祿生二首》○癸巳秋李穡[编辑]

慷慨絶倫田御史,疎慵無比李新郞。欲追騏驥眞難及,却愧蚍蜉不自量。君政曳裾期補衮,吾方振履學歌《商》。世間出處渾如夢,更詠來詩立晚凉。

毀非關己譽何喜,才莫如人德更凉。月獨有情從我,山多不俗起予。備嘗出處知爲計,縱欲飛騰已可量。賴有虛名足驚座,益齋門下狀元郞。出《牧隱集》

缺韻[编辑]

□□□□□□城,□□□□□□名。□□□□□□□,□□□□□□生。

附次韻本集作《送安少監按廉入城廻,次田起居韻》。○丁酉李穡[编辑]

車斾重過海上城,逢人爲說鄙夫名。秋來不耐鱸魚興,搔首風塵大瘦生。出《牧隱集》

缺韻[编辑]

□□□□□□□,□□□□□□時。□□□□□□□,□□□□□□詩。

附次韻本集作《讀田鄭二先生詩,次其韻》。○丁酉李穡[编辑]

束髮宦遊今白髮,上章乞退已知時。如何剩着紅顏語,惹得諸公數首詩?出《牧隱集》

雞林東亭按《輿地勝覽》,慶州東亭在府東南五里。[编辑]

終日昏昏簿領間,偶因迎客出郊關。俯看逝水歎流景,坐對靑山多厚顏。半月城空江月白,孤雲仙去野雲閑。更尋陶令《歸來賦》,千載高風未易攀。

見《東文選》、《輿地勝覽》、《東京雜記》。○《勝覽》、《雜記》末句,作「更尋王粲《登樓賦》,方寸詩情未易寬」。○按:《勝覽》、《雜記》,皆只錄下二句。意《勝覽》例多摘句,故載其半編也。若《雜記》,恐因此例,未必執疑也。

金海玉纖纖[编辑]

海上仙山七點靑,琴中素月一輪明。世間不有纖纖手,誰肯能彈太古情?

見《圃隱集》、《陽村集》、《輿地勝覽》、《盆城志》、《海東雜錄》、《大東韻玉》、《夢軒筆譚》。○按《筆譚》曰:「壄隱深得琴中旨趣,詩語淸越秀古,而圃隱陽村亦相繼和韻,稱艶不已,可見其傾慕之意也。」○按《勝覽》,此詩編於朱文節詩下。想此本金海燕子樓韻,而先生亦次之。然凡原韻、次韻欲盡收,則未免太繁。故今觀其關涉本稿與否取捨之。後倣此。○又按《勝覽》,金海燕子樓在府城中虎溪上。

附次韻本集作《昔宰相壄隱田先生爲雞林判官時,有贈金海妓玉纖纖云。在上後十餘年,壄隱來鎭合浦,時纖纖已老矣。呼置左右,日使之彈琴。余聞之,追和其韻,題于壁上。四絶》。鄭夢周[编辑]

此生何日眼還靑?太古遺音意自明。十載玉人滄海月,重遊胡得獨無情?

出《圃隱集》。第三篇第四篇,今不錄。

又次韻本集作《次金海燕子樓詩三韻》。自註:「妓玉纖纖者善彈琴,故宰相壄隱田公嘗倅雞林,愛之贈一絶云。在上公後出鎭合浦,呼置左右,日使彈琴。樓中題詠多用其事,首篇卽其韻也。」權近[编辑]

玉手纖纖二八春,舞衫羅襪動香塵。文章壄隱琴中趣,能繼高風有幾人?

出《陽村集》。第一篇第三篇,今不錄。○按《圃隱集》,旣云「余聞之,追和其韻,題于壁上四絶」,則先生似復有一二原韻。然《陽村集》,指謂「樓中題詠,多用其事,首篇卽其韻也」,則恐先生只留一韻耶?今其他韻有無,不可輕斷。姑不排書韻字,以竢後考宜矣。○按《輿地勝覽》,金海燕子樓題詠,太學士金勘詩,有「佳人自古易生老,燕子爲誰留至今」之句,蓋亦指玉纖纖事也。

淸德樓按《輿地勝覽》,淸道淸德樓,在客館東,知郡崔安乙建,崔元祐記。[编辑]

廨宇崇岡底,危樓壓上頭。半空有平地,炎夏似涼秋。民力元無借,樓名果不浮。何須論四景?淸德說崔侯見《輿地勝覽》

暎湖樓次韻按《輿地勝覽》,安東暎湖樓在府南五里。[编辑]

北望京華疊嶂多,樓高客恨轉來加。仲宣作賦非吾土,江令思歸未到家。楊柳自搖愁裏線,辛夷初發亂餘花。若爲江水變春酒,一洗胸中滓與槎?

見《東文選》、《輿地勝覽》、《永嘉志》。○《文選》,京華,作松都

附次韻後孫[编辑]

駐蹕蒙塵歲月多,映湖樓上歎咨加。前朝遺跡懸金額,後世傳言在史家。逝水俯觀形道體,高山仰止想花。碧紗籠面雖無力,只讀先詩謹賦槎。出《潔城家藏行蹟》

拱北樓應製按《輿地勝覽》,淸州拱北樓在州北三里。[编辑]

一人登眺日,萬物喜瞻初。美景誰能賦?荒詞不用書。面南顏甚邇,拱北意無虛。寓目山河秀,雲煙亦媚予。見《輿地勝覽》

附應製詩序白文寶[编辑]

歲在辛丑,宮駕遷自行駐淸州。壬寅秋九月十九日,上率群臣,拜賀正表于郊。因御州之拱北樓,覽一齋權漢功舊題五言句,卽命知申事元松壽、代言李穡成士達次韻製進。於是,左政丞洪陽坡李杏村黃檜山曁諸大夫儒士皆和進。文寶時適承命如京,歆聞引頸,自以不獲覩盛事爲恨。

及是承召,竊嘗追和續尾,亦以爲幸。而州伯成甲柳思菴之言屬之曰:「命製詩成而將鏤板,不可無序。」文寶辭以無文,而幸其傳不朽,遂操筆而拜稽首曰:「昔者君臣賡歌,固是昇平製作,而去年奔亂以還,豈謂有今日勝事?於戲!吾王事大敬命之誠,與名拱北而可表者,不在斯樓歟?」出《輿地勝覽》

副令按于慶尙丁未春[编辑]

君看《種樹橐駝傳》,移之官理可養人。解道安民在無事,牧隱詩語醇且眞。古人今人意不遠,蓋傷世法多立新。況今時勢如理絲,欲速還自成紛繽。願言爲事務從簡,勿使一毫加諸民。鄭君共稱慷慨士,世微鄭君吾誰親?傷心豈獨惜離別?南望不覺沾衣巾。見《東文選》

合浦按《輿地勝覽》,昌原合浦在府西十里。[编辑]

此地前遊僅十春,豈圖來鎭有今晨?壁間拙字知予否?曾是當年下筆人。

見《東人詩話》、《東文選》、《海東雜錄》、《大東韻玉》。○按:《詩話》曰,題合浦云云。云:「公文章鉅手,兼總戎兵,其橫槊哦詩氣象,大異於雕篆酸寒者之所爲也。」○按:此詩想先生曾亦宦遊此地,留題壁間,而俱無考。

直夜[编辑]

玉漏丁東夜未央,推枕欲起先歎息。同舍人人鼾如雷,奈何耿耿眠不得?傷時憂國淚盈升,感慨閑愁復幾尺?嗟余不才久尸素,獨臥愧衾那安席?君恩如海報無門,暖日香芹徒謾說。荏苒光陰催老大,昨日少年今白髮。出門剩見鬼揶揄,萬事腐心空仰屋。通宵強綴一篇詩,呼燈自寫還自讀。

見《師友名行錄》。○按:《名行錄》曰:「《直夜》有詩曰云云。雖是尋常篇什,而其憂國愛君之心類如此。」

批答[编辑]

李穡辭免左代言不允批答[编辑]

王若曰:「予惟萬機至繁,獨智難治。曰有承宣之任,實爲出納所由。蓋以所係者非輕,故難其人而必重。卿性識明敏,文才贍優,夙承乃父之風,有名中夏;時得衆儒之望,爲準東韓。學旣有以博該,謀亦堪爲啓沃。兹予不穀,惟爾是嘉,擢自卑聯,陞于大職,遂使代言於左右,庶克顯美於邇遐,凡係文詞,悉令委任。

何遽形於引退?固難料其情辭,豈眷懷之未孚?抑聽納之或失?然上下所當無隱,何患情之不通?且臣子苟欲自便,豈其義之爲大?矧予何負於爾,而爾有疑於予?當體予懷,勉安乃職。所乞宜不允,故玆敎示,想宜知悉。」見《牧隱集》、《東文選》。○按《牧隱集》,作「中書舍人田祿生奉敎製」。

啓辭[编辑]

全羅道按廉使時,陳寇防禦之弊啓辭[编辑]

自有寇以來,一道置戍,多至十八所。軍將虐州郡以立威,役戍卒以濟私,遂使凋弊逃散。及寇至,更徵州郡兵,謂之煙戶軍,未見禦寇,秖以害民。不若罷諸戍,令州郡謹烽燧,嚴斥候以應變。如不得已,當審其要害,省其戍所,則民力舒而軍餉節矣。右見《高麗史》先生本傳

州縣之弊,防爲大。自庚寅以來,道內之戍,歲益增置,至十八所。其軍將虐州郡以立威,致其凋弊;役戍卒以濟私,使之逋逃。及寇至,徵兵州郡,謂之煙戶軍。雖置戍所,未聞禦寇,秪見害民。不若罷諸戍所,令州郡謹烽燧,嚴斥候,以應其變。右見《東國通鑑、恭愍王紀》。○按:編史者節約,故兩處所出。文之上下多不備,中間轉換亦不同。下倣此。

[编辑]

起居舍人時,論鹽鐵別監之弊疏[编辑]

今特遣別監,以鹽鐵爲名,民聽必駭。下一新令,吏緣爲奸,弊生百端。別監必欲多得稅布,因而要寵。民不受鹽,無異平日;納布之苦,今益甚矣。若令存撫、按廉行之,民以爲常,不至驚駭。持以歲月,課其功緖,民不敢違,必有成效。況永陵之時,凡所聚歛,無所不爲,獨於鹽鐵別監,一試之而不復議。況今一遵祖宗之法,以淸明爲治,而議及於此,恐爲盛代之累。見《高麗史、食貨志、鹽法》。○按《高麗史、列傳》,獨於先生傳言上書,故今收之。且先生特終始不撓,則疏出先生,尤可信也。

諫官時,罷知密直司事睦仁吉[编辑]

仁吉暗險麤暴,起自微賤,位至宰輔,挾功驕恣,肆其狂暴。凌辱子松,憲司劾之,曾不知愧,欲蓋其愆,反訴臺臣。是恃殿下之恩,而蔽殿下之耳目也。殿下,豈可以負紲微勞,輕左右耳目之司乎?非所以示公道也。見《高麗史、睦仁吉傳》、《東國通鑑、恭愍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