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註/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三

元洞玉曆,

東曰:元,元始也;洞,通也。玉者,玉字也;曆,記也。元始結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虛空,光照四方,二儀分判,日月星宿於是列明。眾聖所珍,號為玉曆,記天地之劫運,推曆度數。真人書記其事,撰集成經,故曰玉曆也。○少微曰:元洞者,元始天尊結元洞正真之炁為玉曆,以紀功行,注其九品仙階。自九品仙階而遷九真,至于九聖,方出三界之外,逍遙上清,即與道合真,永無淪墜矣。

龍漢延康。

東曰:龍,神也;漢,大也。玉字始見,出法度人,示以神奇,因名為之大福堂國長樂之舍。蕩蕩大化,號曰龍漢也。延,長也;康,安寧也。龍漢運訖,天書玉字隱其精光,日月滅景,天地冥然,無所分別,長寧久遠,故號延康也。○幽棲曰:元洞玉曆,即天上空洞曆紀之名。龍漢、延康,即杳杳冥冥億劫之號。延康之劫,在龍漢之前,此並過去二劫也。○少微曰:此章論劫運成壞也。《龜山玄錄》曰元洞上皇,炁也。天尊結元洞之炁,為玉曆之書,其曆以龍漢劫為初劫;開圖日赤明劫,終日延康劫,循環無窮,終而復始。延,長也;康,安也。劫終之後,三界空壤,萬物精爽,長安在太虛,故曰延康為壞劫之稱,赤明是開圖之名。二者交周,是謂大劫,故終際皆號延康。中間開圖,例曰赤明。其餘開皇、上皇,小劫名也。《靈章》云:龍漢承延康界開號,赤明開光,天地復位。此龍漢後延康、赤明也。○玄英曰:元者,根元本始也。洞者,虛無空洞也。玉是寶中之貴,曆者以曆迷為名。此明元始天尊將此真文紀錄前代經曆,劫劫運終之大數,以其真文可貴,曆數可憑,寶而存之,謂之玉曆。

眇眇億劫,混沌之中,

東曰:眇眇,高遠也。億,萬萬為億也。劫者,已解前章元始玉字淪於延康之中,一淪億劫,可謂塵沙之數者也。混,合也。天地元分別,混沌為一也。○幽棲曰:言此二劫眇邈久遠,莫知紀曆之數,幽幽寥寥,在於溟涬之中。○少微曰:祖劫已來,塵沙莫紀,不可遍舉,略以億劫明言。見億劫數終,皆成混沌,萬物精爽在其中。《龍蹻經》云:三界劫壞,混沌無形,每劫重造,三炁為宗。

上無復色,下無復淵。

東曰:色,光青也;淵,深也。積空成青,積河成淵,故天高而青,水深而淵,人精而神,故天有三光以垂明,地有三河以納川,人有三宮以舍神。人得理則天地平寧,仍值延康,天無復色,一時混然也。○幽棲曰:夫每一劫運終,則三光幽暝,天地世界混沌如初,道歸本源,萬物失一。則上有何色,下有何淵?○少微曰:每至劫終,上盡二十八天,無復光色,下終九壘三十六地,無復泉源也。

風澤洞虛,金剛乘天。

東曰:風澤者,元始梵風之炁也。洞,通也;虛,無也。金,真也;剛,強也。風澤之炁強於真金,故曰剛風。包於九壘,乃載九天,通達虛無,抗舉澄漢之精,高而洞浮,懸而不落;金剛真炁以乘於天,政令空而懸立,地係於金剛炁也。○幽棲曰:風澤者,道之炁也。金剛者,精之炁也。道炁至柔,則洞洽於虛;精炁至剛,則運成於天。世劫自然,天境常在,但無光耳,故猶呼為天也。○少微曰:風澤,第八壘炁也。風澤之炁,堅剛如金,故曰金剛,亦曰剛風。劫盡之時,能洞滿空虛,承天不墜。按《九地內音素靈丹經》:地下深億萬里,得潤澤地,其炁黃;又二十億萬里,得色剛澤地,其炁紫;又二十億萬里,得大風澤地,其炁青;又下無窮無極、無邊無際、洞淵綱維地,其炁綠;皆風梵綱維之故。能擎持地輪,懸而不落。九壘各有四皇,合三十六皇,上應三十六天。若學者不知天上內音,則天帝不領兆名;不知地下內音,則土皇不奏兆籍,終閉而不得仙也。

天上天下,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

東曰:幽,遠也;冥,近也。天上天下,無高無下,無遠無近,不可區別,皆冥然也。形,天地也;影,三光也;極,盡也;窮,終也。天地無形,日月無光,極乎無盡,窮乎無終。○幽棲曰:在天之上,無幽無冥,不可測;在天之下,無影無形,不可觀。既在上下,不知其窮,極唯混成自然而獨立也。

溟涬大梵,寥廓無光。

東曰:溟涬,長遠也。大梵,炁也。寥廓,空遠也。元始淪於延康之中,溟涬久遠,寥廓空虛,億劫無光也。○幽棲曰:大梵者,大道也。言大道之炁玄冥而未分,故云溟涬虛無之境,汗漫而未朗,故云無光也。○少微曰:劫壤之時,其狀如是。言三界之上、四民之下無有幽深冥遠,空無形影,曠無窮極,唯有大梵之無,溟涬遼廓,三景元光。○玄英曰:溟涬者,空虛不測之狀也。寥者,夐遠無窮也。廓者,空無邊際也。此明三界之中,無日月之光,唯有大梵之炁,溟涬寥夐,洞滿太空之中。故云寥廓無光也。此上是前劫延康之際,今劫龍漢之初,二儀未有,區分混沌,空流梵炁,次至赤明開運,具例下文。

赤明開圖,運度自然。

東曰:赤者,火也,元始九鍊之炁也。開,啟也;圖,像也。元始在於延康之中,開啟赤明之運,因禪黎世界與高上大聖玉帝以火鍊真文,瑩發光芒,玉精流澳,為洞陽之宮,萬物立像,號為赤明也。○幽棲曰:是時赤書真文,開圖籙之煥爛,運陰陽之分度。天因之以暉三光,地因之以生萬物,故知天地有成敗休廢,非復此時草創開闢也。於是四時遷謝,萬化亭育,不知所以,故云自然也。因此遂號赤明之劫。○少微曰:自後明劫運將成也。真文火鍊,故號赤明;度運數行,自然之理也。○玄英曰:此明劫運初開,承龍漢之際,列植宇宙,政立三光。赤明者,即前玉曆真文也。元始天尊以火鍊之,真文明而色赤,因號赤明。用此真文,開列天地,運化乾坤,三光運度有常,各是自然之理,非關造作之功也。運度者,運行也;會,數也。《赤書》云:劫運晝夜圓周,三十日為一交,十二交為一度。三千三百度為小劫,九千九百度為大劫。又《生神章》云:一度一年也。

元始安鎮,敷落五篇。

東曰:安,立也;鎮,守也;敷,布也;落,置也。五篇真文,赤書玉字也。○幽棲曰:敷,施張也;落,廣廓也。於是元始以赤書玉字,敷張真文,安天之根,鎮地之源,敷落五方之色位,陶鑄陰陽之器物,敷張元化,靡有不備。

赤書玉字,八威龍文。

東曰:真文既受火鍊,號曰《赤書》也。《八威》即八威玉策也。《龍文》,召龍之文也。元始安立五嶽,布置五篇,真文鎮於五方,五帝鎮守,制神召龍,以禳劫運之期也。○幽棲曰:《赤書》即五篇真文也。玉字即自然內音也。八威龍文,真符之類,傳授於上真。

保制劫運,使天長存。

東曰:元始安鎮五嶽,建天地之根,以卻眾災;制神召龍,以申劫運。天高而不傾,地重而不淪,始終安立,故得長存也。○幽棲曰:言此赤書真符龍文等,並能制御劫運,消劫否終,使天地長久而無傾覆。○少微曰:《赤書》,五篇真文也。《玉字》,八會靈書、八威玉策文也。驅役八種之威,因以為稱。《龍文》,召龍文也。元始行道之初,以赤書安鎮五方,玉字布三十六天,玉策以威制萬神,龍文以召龍保劫,所以天得長存,不有傾覆也。

梵炁彌羅,萬範開張。

東曰:梵者,大梵之炁也。彌羅者,包羅也。範,形也。元始抗大梵之炁,開赤明之運,天地萬物,一時受形也。○幽棲曰:元始即安鎮二像,敷落五篇,又以玉字龍文保制劫運,則布真梵之炁,於十方,開玄化之文於宇宙,故天下品類,觸物齊興。○少微曰:梵炁彌布,陶鑄萬形,曲直方圓,各有模範也。

元綱流演,三十二天,

東曰:元綱者,元炁之綱紀也。敷演三十二天中也。○幽棲曰:元者,星也;綱者,星綱也。既二儀開朗,三景齊明,故星羅流轉,上照三十二天;日月遞明,下朗百億世界。○少微曰:元,大也。演,布也。梵炁為萬物大綱,流布三十二境。

輪轉無色,周過十方。

東曰:無色者,無形也。十方者,八方并上下,合為十方也。大梵之炁,無所不布也。○幽棲曰:輪光於三界,周照於十方,則無幽不明,是物皆燭。無色者,即三界之上界者也。

旋斗歷箕,

玄英曰:旋斗者,旋是迴轉之名,斗、箕是二十八宿之中星名也。斗星在北方東上。歷箕者,歷,猶履也。箕星在東方北上,故註云:箕、斗二星,夾東北角也。此明大梵之炁流行,起自東北角扶搖臺,其炁羊角而上,從東左行向南,先歷箕星中過,故云歷箕。從南向西,從西向北,經於賈奕、皇曾二天中過,又却東迴,經於斗星中過,入扶搖臺中,是梵炁周天一匝,生長萬物,成一歲之功,故云旋斗歷箕。注云:賈奕天,在角左者,角星位在東方,賈奕天在西方,梵炁左行從東向西入賈奕。賈奕是三十二天之極位,故曰在角之左也。皇曾處其右者,皇曾是三十二天之初位,在箕星之右,故為始箕之分野。始箕者,梵炁始於箕星而行,故云始箕。旋斗歷箕,義略如是。

迴度五常。

東曰:斗,北斗也。箕,箕宿也。迴度,運導也。五常,五行也。以自然之炁運導五行也。○幽棲曰:轉七辰於北方,隨日時以杓建,周歷箕、畢之運,經緯五常之度。五常者,五星也。箕、畢,二十八宿之數也。○玄英曰:明此梵炁流行,繚繞三十二天,迴運五常之炁,故得四時順序,變化生成。五常者,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若歷而言之,則木屬東方,火南方,土位在中宮,金西方,水位北方也。此五行者,生成萬物皆因梵炁之功,為天地常行之道,故云迴度五常也。

三十五分,總炁上元。

東曰: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也。分者,分野也;總,統也。炁者,元始之炁也。上元者,元始開明無上之道,總統羣仙,包羅天地,剖判陰陽,運導五行,諸天授位,三象既分,九層之臺,煥然而明。處乎玉京之山,煥乎玄都之上,飛天常散百和之香,流五雲之華,以灌飛天真人,臺上有太真玉郎,一日三迴,十絕之旛,一周則諸天上朝,遶臺三匝,誦詠洞章。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羅其上,大羅之上,並皆空虛,有自然五霞,其色蒼黃,號曰黃天。黃天之上,其色青蒼,號日蒼天。蒼天之上,其處玄空,積空成青,號曰青天。凡有三十五天,各有分野,並總係元始之炁,無上之道也。故曰總炁上元也。論三十五者,三十五星也。○幽棲曰:三十五分者,即都明前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共為三十五分。且二十八宿,宿有數星,日月二曜,又非星類,則不可呼為三十五星,故謂之三十五分耳。分者,位也,俱總受上元之炁。上元即披稟之元也。○少微曰:箕斗二星,夾東北角,賈奕天在角左,為周斗之分野。皇曾天處角右,為始箕之分野。梵炁先起於東北扶搖臺,羊角而上,左迴向右,歷箕而度,旋斗而終。繚繞三十二天,迴運五常之炁,然後四時變化,品物流形。《太極億訣》云:香煙自然生,玄階興扶搖。言梵炁出扶搖之臺,如香煙之狀也。○玄英曰: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分界也。三界有二十八天,兼北斗七星,星主一天,是為三十五天也。北斗以陽明、陰精、丹元、北極此四星主種民四天,以玄冥、真人、天關此三星主最上三天,總為三十五天也。最上三天日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一云以三台三星主上三天,并前三十二天,是為三十五天之分也。總炁上元者,上元即太上玉清玄都也。明梵炁流行,旋斗歷箕,遍滿三十五天也。其炁升上上清天中,總入玄都之境,故云總炁上元也。

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東曰:八景,八色也。冥合者,洞體道炁也。玄玄者,深奧也。太上道君乘八景之玉輿,策三素之飛雲,升玄都之上、六合之臺,開元始之玄奧,演大法以度人。至炁玄妙,體道自然。○幽棲曰:總而言之呼為八景,謂二十八宿列於四方,方有七星,則四方之宿與日月、五星、北斗合為八景光炁,自然冥合。冥合光炁,俱入玄玄。此之玄玄,即上元之玄。既先稟上元之炁,還復炁入玄,玄則上下之炁相注,故光津之曜不息也。○少微曰:若人得道,則三部八景之神冥然混合,共舉兆身,入重天之上。玄玄者,天天也。○玄英曰:八景者,景光也。上元總炁為一景,七曜合為八景。七曜者,日月五星是也。冥合者,明此八物,光景冥然相合,通照萬天,故云冥合。又解八景者,八天光景之色。炁入玄玄者,即前大梵之炁,周回旋輪,昇入太上天中,故云炁入玄玄也。玄玄者,高上無窮無極之貌也。若世人得道,則八景之神共舉兆身,入重天之上。重天者,諸天上界之天,即上清玄都之境也。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

東曰:太皇號易邈,從龍漢而來,至赤明而出。在始開之中、空虛之內,游乎遼遼之境,處乎寂寂之庭。神景玉秀,為萬道之標也。○幽棲曰:前云玄玄,即玄中之上玄也。此云玄中,即二空三境之域也。二空即太空、空洞也。三境者,即玉清、上清、太極也。太皇在玉清,上帝在上清,高真在太極也。凡稱皇者,即天尊之號,與元始之齊位,即上皇高皇、虛皇、玉皇之例是也。上帝,太微帝君,三十六天帝最尊者。高真即中央黃老太極最尊之稱也。

泛景太霞,嘯詠洞章。

東曰:泛景者,游翔也。太霞,炁也。飛玄之炁而誦詠空洞之經,以和自然之炁,拔度學道之人也。○幽棲曰:泛者,浮也。景者,身也。言此三尊所行,縱身於雲中,泛景於霄漢,發口則吟洞章之句,詠高上之篇。洞章即大洞之章,高上篇亦洞章之篇名也。○少微曰:太皇,虛皇道君也。上帝,金闕上帝也。高真,第三品真人。上清天有虛無景之山,山有太霞之炁。虛皇上帝與此高真泛八景玉輿;飛太霞之上,嘯誅空洞以接學人也。

金真朗郁,流響雲營。

東曰:金真者,自然之章。梵天神人飛遊太極之上,玄歌無量之音,激爽靈風之炁,拂揚洞章之曲。太和玉女於華都之門而和神人之歌,流響慶雲之宮,故曰雲營也。○幽棲曰:金真者,即金真玉光也。此是天尊之身光耳。郁者,光耀也。營者,凝聚也。既泛景大霞之中,故金真煥爛,吟詠洞章之句、雲合煙凝者也。○少微曰:金真,金簡真文也。昔真文始現結於玄空,瑩發光芒,刻書金簡,故明朗郁郁然也。雲營,雲宮也。百玉容堂在玄都龍山之上,言上帝高吟金簡,清音響亮,流入雲宮。○玄英曰:金真者,刻金紀錄真文。朗者,真文書字明朗也。郁者,明盛之貌也。雲營者,玄都之內百玉置立容堂之名也。其堂在龍丘山之上。流響者,將明眾聖嘯詠,響徹雲營宮中,故云流響雲營也。

玉音攝炁,靈風聚煙。

東曰:玉音者,玉光之章也。飛天神人常乘碧霞之筆,飛遊玉隆之天。一日三時,引天中大聖,上朝七寶之宮,天王稱慶,鳴玉扣鐘,侍晨一嘯而靈風聚煙。靈風既鼓,音成洞章也。○幽棲曰:玉音即太皇高真嘯詠之音也。言太皇嘯詠,則玉音冠霄以攝炁,靈風生虛以聚煙者也。

紫虛鬱秀,輔翼萬仙。

東曰:紫虛者,紫微宮也。鬱,勃也。秀,出也。紫微之館鬱勃出乎玉清之上,中有沙蘭之宮,宮有新得度者,受靈寶之人,巨億萬眾。功德未備,停散其中。劫運一交,陁丘之眾計功之重,而得昇度朱陵之宮,受福而昇仙,然後成至真也。○幽棲曰:玉清中元號為紫清,故亦呼為紫虛。言此三尊雖各為一景之宗源,並是玉清之品位。但預是道君,皆位入玉清,且紫虛之宮,自然鬱秀,加以萬仙之曄翼,故增眾聖之曦暉也。○少微曰:紫虛,紫微宮,別名沙蘭宮。宮館壯麗,鬱然秀茂。宮中有陁丘之眾,巨億萬人,皆新度者。時運未舉,且停散其中。須運交則三部八景二十四真,輔佐翼助,升度南宮而受其仙者也。

千和萬合,自然成真。

東曰:和,解也;合,聚也。真人積學已來,經無數劫,解形易體,捨身受身,隨運輪轉,經麤入妙,玉眸沃鍊,然後成真也。○幽棲曰:言修誦之人若千真和神,萬道合炁,真與神混,體道與炁合形,自然而成真也。○少微曰:夫昇度者,皆立三千善功,萬行圓備,然後三官校錄,昇度南宮,太和哺飴,玉膏冶鍊,經歷和合,然後成真也。

真中有神,長生大君。

東曰:長生宮中有長生之君也。○幽棲曰:既與真合體,既體中有真,即真中有神,即此大君及後諸神是也。大君居臍下命門宮,亦號為明堂之宮也。○少微曰:此說度人本神也。真中,南真宮中也。長生大君,即度命君也。字曰吁員,主鎮朽骸也。

無英公子,白元尊神。

東曰:左無英,諱公子。右白元,諱洞陽。號曰專神。○幽棲曰:無英、白元,二神名也。共居洞房宮。宮在眉間,直入二寸。無英亦時在肝,一名公子。白元亦時在肺。尊神即重指白元,非別號也。

太一司命,桃康合延。

東曰:太一,諱務猶收。司命,上帝司命也,諱理明初。桃康,命門中神也。○幽棲曰:太一,亦大君也。大君為身中百靈之尊,萬氣之主,故稱太一,亦名大君也。司命者,主生命也,復謂司命。桃康、合延二神,諱字與大君同,共望其二君諱字,乃交互而言,非的正也。○少微曰:太一諱務猷收,司命字玄度卿,桃君諱回孩,康君諱精延。○玄英曰:太一總領羣司,為眾神之主。司命等真官,皆南上度人職司之位也。

執符把籙,保命生根。

東曰:公子執符,司命把錄,太一制魔,以洞章舉度於長生之宮也。○幽棲曰:大君常執八符以保人命,生人根也。○玄英曰:此明度人成道之時,令公子執元始度人之符,司命之宮把度人名之籍,太一主制約羣魔,共舉學人,保命生根。

上遊上清,出入華房。

東曰:上清,紫微宮也。紫微在玉清之上。華房者,太極宮,宮有青華門,裏有曲房也。○幽棲曰:此諸神本是上清太微宮中之神也。分釋降炁,下入人身之中,故時復上進上清,出入華房,即太微房也。

八冥之內,細微之中。

東曰:八冥,八極也。細微,毫芥也。進於八極之外,毫芥之內者也。○幽棲曰:八冥,八極之表,冥昧不測,故云八冥也。言此諸神則大無不處,細無不入,或舒布於八冥之中,或貫穿於一毫之末。在人為道,在物為生,道性之炁也。

下鎮人身,泥丸絳宮。

東曰:泥丸,腦也。絳宮,心也。天尊在上清宮中,號曰太一君,下在人身,為泥丸君。《開經蘊呪》日:天尊雖遠妙,近緣泥丸君。此之謂也。○幽棲曰:明下鎮人身之中,或在泥丸或處絳宮。泥丸從眉間卻入三寸,絳宮即心也。

中理五氣,混合百神。

東曰:五氣者,五藏氣也。百神者,百關也。混,和也,調理百關,和合神氣也。○少微曰:華房,玉清三華房也。八冥,八極也。細微,毫芒也。泥丸,腦也。絳宮,心也。此等真神以太一為主,則遊行三清,出入三華之房,周於八極之內,遍於毫芒之中。下鎮人身,則太一在腦,總眾神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在肝,制三魂也;白元在肺,拘七魄也;桃君住臍,保精根也;延康居腎,守命門也。中在空洞,則理於氣,和合百神,表瑞靈文,隨劫度人。《易》曰:神無方,易無體,陰陽不測之謂神也。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或以為人身之內,各有此神,爰披眾經,其理非一也。按《天老秘讖》曰:神有尊卑,太一為貴。上鎮三清,下遊九官。《洞神經》曰:太一名務猷收,字歸會昌,主諸天地,其神最尊。形黑上而赤下,頭戴通天之冠,縱目視也。久久存之,長生不死。《大洞玉經》曰:司命奉帝書,號為玄度卿,其形白上而青下,面圓正等。《洞神三元記》曰:三元君者,太素三元君也。一女子耳首有頹雲三角髻,餘髮散垂至腰,著扶晨冠服,紫浮雲錦被腰,九色龍錦羽裙,帶流金火鈴虎符書。坐中膝下,出丹綠青三炁。三元君生三素元君,長女紫素元君生無英,中女黃素元君生黃老,小女白素元君生白元。黃老、白元、無英,號三元帝君。帝君母號三素元君,即三元君也。朝禮精苦積年,三元降房,三素玉女先來降矣。學道不識三元,修行無效。此三元,皆是自然之神,與元始同出。萬人共感真炁,遂各有其神也。

十轉迴靈,萬炁齊仙。

東曰:萬炁者,萬神也。泥丸君說經十遍,萬神俱仙,三官六府一切神靈各率所部億乘萬騎,鬱然變化,導從威儀,乘雲騎龍,共舉人身,百寮宰官、一切神明,同得昇仙也。○幽棲曰:十轉者,天關十轉也。言一人得道,天關為之十轉,則迴百靈以成性,變萬炁以俱仙。○少微曰:總彼七神,慈憐兆庶,十方輪轉,迴度生靈,欲使萬炁流行,齊成仙道也。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東曰:無量者,大聖眾像之尊神也。天中有無量大聖眾,皆統十方飛天,並受其品量而得昇遷也。度人者,飛天神也。常以雞鳴之始,上登玉臺之上、仙堂之中,探五方雲芽之精,而仰咽日月三辰之光。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昇入法輪之門。學者知此法,能策神風以迅煙,上昇騫林之業,七祖出長夜之府,而上登更生之宮也。○少微曰:仙道所貴,唯在於生,故無量度人,不可勝筭也。

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誠,宿命因緣。

東曰:八門者,天開八方法輪之門也。中有罪福之場也。太上道君開於八門,以度學者生死之魂也。故曰法輪。○幽棲曰:既得生度,即魔王上開八方法輪之門以度,學者則自然昇舉,故得無拘於天門也。○少微曰:八方罪福之門,飛天人所司,故曰飛天法輪。道君八門問罪福,飛天人對宿命,說因緣事跡根由,具在《法輪經》中也。

普受開度,死魂生身。

東曰:法輪之門,罪福之場,各有禁戒,罪福所由,具在《法輪經》中。太上道君開大慈之化,拔地獄宿對之魂,責其罪目,然後原赦,得入法輪之門;駕乘八景之輿,昇乎玉清之中,上朝紫微之宮,位及聖眾之賓,謂死魂生身也。○幽棲曰:七祖生我一身,興此五業。今既一身受度,五業自然而亡,七祖則鍊化更生,五業則無根自落。故云普受開度,仰荷解脫之恩也。

身得受生,上聞諸天。

東曰:聞,開也。身得受生,上開諸天也。

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東曰:八門之中,各有受生之門也。○幽棲曰:既生身受度,復死魂受生,則三界五帝,上奉諸天。諸天之上,亦著生錄。故云各有生門也。○少微曰:死魂受生,皆奏諸天。諸天之上,各有受生之門。然後三官校錄,配入生處。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東曰:空洞者,三界也,三界皆空。魔王,魔羅也,常在三界之中,謠歌雜曲,辭參靈篇,惑亂人心。靈童轉八門之關,眾真上朝,郁馥一唱,魔王束身。人能誦靈音,則名書於紫微宮法輪,列籍於司命,攬覺,度魂於更生之宮也。○幽棲曰:魔王既保舉諸天之上,故有謠歌於諸天之中,辭列高真,理契空洞,誦之仙舉,故曰靈篇也。○少微曰:三界之中,空洞之上,魔王伏化,奏唱謠歌,靈篇善辭,參合真聖也。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東曰:欲界自黃曾天,至上明七曜摩夷六天,欲界之分也。中有魔王,字郁默,作飛空之歌。○幽棲曰:第一欲界者,下界也。謂居此世之上,故云第一。欲者,染著也。界者,境界也。欲界有六天,言此天之人,有形有欲,觸物染著,故云欲界。魔王於此界空玄之中,謠歌此章,故云飛空之音也。○少微曰:道教經曰:凡人口業凈,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

東曰:眇眇,羣碎也;莽莽,暗昧也。人道在羣小之中,難可成也。仙道莽莽昧昧,難可曉了,非可見也。故云莽莽也。○幽棲曰:目少曰眇,遠而可見;混漫曰莽,杳然莫測。言人道非遠力之而可政,仙道冥昧不動而易沮。

鬼道樂兮,當人生門。

東曰:樂者,歡樂也。生門者,三界命門也。鬼道在三界之內,導從鬼兵,遏人生命,枉暴殺人,以為歡樂。○幽棲曰:夫鬼道者,縱心逐欲,適性隨世,故云樂也。此即動之死地,日喪其生,生死門對,故曰當人生門也。○少微曰:鬼道以殺害為樂,羣行兇暴,常遏人生門。生門,三界受生之門也。

天道貴生,鬼道貴終。

東曰:貴,好也。天道好生,鬼道好殺也。○幽棲曰:神仙之道,在於長生久視,湛然長存。邪鬼之道,務欲人歸太陰,悉在終滅也。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東曰:好生者吉,好殺者凶。○幽棲曰:仙道既生,故吉祥自兆;鬼道既死,故凶禍自應。○少微曰:人道,三界以下也。仙道,三清以上也。鬼道,酆都六天也。

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東曰:高上者,天王也。名阿濫,常乘景霄之輪,遊觀九層之阿,處玉樓之上,明洞章以召魔,上為仙真之館,下為鬼神之家,誦詠靈章,悲歌朗徹,響應太空也。○幽棲曰:雖復高真上聖,爽炁清靈,猶如哀愍悲歌,朗徹空洞,即五苦之頌是也。○玄英曰:前明勸人成道,此明讚美悲歌,普度無窮。發此言也明高上玉皇愍傷三界,常於三清之上,詠此悲歌,歌聲朗徹太空,慈憐兆庶,故曰悲歌朗太空。靈爽者,是玉皇精靈爽利之炁也。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東曰:天王上雲樓之上,吟詠無量之章,看見下世學士不得度三界之難,故誦之以制魔靈。神魔即應響而束身,羣鬼則詣座而伏形,以度學者之身,成其至真之道。○幽棲曰:窮,極也。人道之窮極,貴者也。若仙道既成,則眾妙期會,五濁之苦自滅,三清之樂未央。若人道雖極,當時之榮,萬樂期須,一苦永蔽。○少微曰:高上玉皇清明靈爽,悲歌朗徹,聲滿太空,唯願仙道早成,不欲人之窮苦。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羣。

東曰:北都之山是六天神魔所治,中有泉曲之府,萬鬼羣眾在其中。六天鬼者,並是百魔凶暴醜惡之鬼,常欲殺人也。○幽棲曰:北都者,在北方溟海之中,北玄太帝之都也。中有泉曲之府,即九幽長夜之府也。既是鬼之大都,故有萬鬼羣也。總言其萬,豈唯萬哉!但知據人,便知鬼也。

但欲遏人筭,斷截人命門。

東曰:六天魔鬼常欲遏截命筭,斷人生門,欲人死也。○幽棲曰:夫鬼之為理,常刻人筭壽,欲人早終,截人生根,斷人命門,故上云鬼道貴終,當人生門也。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

東曰:阿人者,魔王自共語也。誦詠詠洞章,以召北酆之魔鬼,不得妄為殺害,有犯即斬,以佐天治也。○幽棲曰:阿者,何也,何人能歌此空洞之章,攝御羅酆之鬼,則無遏算之慮,自遠夭傷之息。羅酆,北都之山名也。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峰。

東曰:束,縛也。馘,滅六天羣魔也。峰者,魔之總名也。故祝六天魔鬼云:天蓬、天蓬,九元殺童,此之謂也。魔王歌此曲,掃滅眾魔精也。○幽棲曰:束者,拘錄也。送者,斥逐也。斬者,截首也。馘者,割耳也。若能歌誦此章,則妖魔可以拘錄,可以斥逐,可以截首割耳矣。六鬼峰者,即酆山有六峰,峰各一宮,既有六宮,故云六鬼峰。一宮周迴千里也。○少微曰:阿人,魔王自稱也。斷首日斬,截耳日馘。六鬼者,六天鬼賊也。鋒言其先。鋒者,鋒銳也。魔王言我受符命,常歌洞章,制攝酆都,束送魔鬼,有為祆害則刑戮絕之也。○玄英曰:誠謂截其左耳也。殺鬼眾多,每於一身,但割取其左耳,獻上魔王,明其殺數多少。左耳屬陽,故取之也。

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東曰:蕩蕩清明也。興隆者,魔王謠歌飛空之中,蕩除鬼炁,以成其功,故曰日興隆也。○幽棲曰:既束勒妖魔之精,斬馘六峰之鬼,故得諸天真炁坦蕩,而我道正化興弘也。○少微曰:持此威刑,斬馘魔鬼,則六天邪炁蕩除,三天正法興盛也。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東曰:色界自虛無越衡天,至太安皇崖天,合十二天,是色界之分也。魔王諱摩,字羅也。○幽棲曰:第二色界者,中界也。謂慾界之上,故云第二也。色者,形質也;界者,境域也。色界有十八天。言此天之人,有形無欲,故云色界。魔王既統管此界,故因立此章也。○少微曰:自虛無越衡天至無極曇誓天,凡一十八天,為色界。道教經曰:身業凈冷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魔王諱摩羅。

落落高張,明炁四騫

東曰:落落,高遠也。明炁者,清明也。天炁高遠,清而明也,故曰四騫也。○幽棲曰:落落者,廓落也。騫者,開也。言十方諸天,則廓落而高張,明光之熙而四騫也。○少微曰:騫,迴上也。落落我界,高遠開張,梵炁光明,四方迴上。○

梵行諸天,周迴十方。

東曰:梵者,大梵之炁也。十方者,十方飛天神人也。乘大梵之炁,飛空三界之中,遊乎十方也。○少微曰:大梵之炁,行匝諸天,則十方神仙周迴十過,故日周迴十方。如此神仙,其數無量,由我保度,得成大仙。故曰,皆由我身也。我有洞章。萬遍成仙,即此歌曲也。

無量大神,皆由我身。

東曰:無量者,十方無量大神也。魔王與諸天俱生學得道者,皆由魔王保舉而得成真人也。故曰皆由我身也。○幽棲曰:梵行者,至真之行也。我者,魔王自稱也。言三十二天梵行真人至于十方無量大神,莫不皆由我之保舉,而得居于此天也。

我有洞章,萬遍成仙。

東曰:洞章者,魔王歌曲也。學士若能誦之萬遍,魔王即保舉徑升上仙。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東曰:仙道欲令人昇度,鬼道欲令人死亡,更相連逮,共入惡道也。○幽棲曰:言我有此空洞之章,誦詠萬遍,皆得昇仙。夫仙道貴形神俱度,鬼道貴生死相連;昇度則祖考亦度,相連則子孫亦連也。

天地眇莽,穢氣氛氛。

東曰:眇莽者,暗昧也。穢,惡也。氛,亂也。天地高遠,無所不容,真者處上,濁者處下,魔精惡氣,滿於空中也。○幽棲曰:天高無涯,地廣無際,常穢氣氛合,彌貫太虛也。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

東曰: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此非至樂,若得過三界之上,乃得仙道,與劫輪轉,更不生死,故得長存也。○幽棲曰:言三界之人,若迷樂住樂,則樂盡而淪墮;若悟樂之非樂,則超出而長存也。

身度我界,體入自然。

幽棲曰:若悟樂之非樂,則不住樂而修進,故得身度三界之難,體入自然之境。○少微曰:三界雖樂,福盡則傾。壽等塵沙,終當死壞也。

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東曰:得入無色界之中,至此歡樂。我恩者,魔王自稱我也。爾皆由我保舉而得入仙品也。故言薄由我恩也。○幽棲曰:若入自然之境,則自然之樂,長存真樂;三界之樂輪轉妄樂。此之一樂,則名同理殊,人乖境異。皆由魔王保舉而致此真樂之域。故云薄由我恩。○少微曰:過得三界,始可為樂,故曰此時樂兮,由我恩。保度得入三清,故曰:薄由我恩也。

龍漢蕩蕩,何能別真。

東曰:龍漢之年,玉字始出大福堂國,日月始明。元始撰集玉文,出法度人。其國風雅,非可稱名;人民始治,禮樂亦興,人壽三萬六千歲。蕩蕩大化,劫運既終,經於延康,一淪億劫,眇莽久遠,的而不虛,自非通玄究微,莫能識也。○幽棲曰:既鍊質成仙,修凡得聖,出苦入樂,去死登生,故知道之靈化,妙用致此。當龍漢之際,混沌未分,天既未立,空虛蕩蕩,復何分別其真?○少微曰:龍漢初劫,人人淳朴,同焉自得,不知所求。雖蕩蕩而平夷,無能別得真偽,我界多有試難,故真偽可得而分也。

我界難度,故作洞文。

東曰:魔王言我從龍漢已來,功德至重而未得仙。末學道淺,求度我界,實亦是難。故歌此曲以勸學者,令識真也。○幽棲曰:言此界之難超,非洞章之莫度。故魔王津濟而立此文,既荷舉保之恩,復賴引援之德也。○少微曰:我界羣魔,多諸幻惑,為此難度,故作洞文。

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東曰:魔王在空虛之中,飛行謠歌,以試末學之心正與不正也。○幽棲曰:猶恐趣道之不篤,秉操之不堅,故作變試於空中觀,履水火而無惑。○少微曰:飛行變化,騁現神通,試爾身心,令失正道。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

東曰:學士猶豫之心不固,一至到者少,不別真偽,羣邪所惑,致生懈怠。至得度者,萬無有一也。○幽棲曰:既履水火之難,則有成敗之流。超然獨濟者寡,渝變退落者眾,度無一人。

笑爾不度,故為歌音。

東曰:爾,汝也。笑汝徒有希道之心而無得道之實。雖復億劫輪轉不滅,心不冥一,終不得度也。○幽棲曰:其成敗退者,復嗟哂愍之,故制此歌章,欲使普令超度也。

第三無色界魔王歌曰:

東曰:從顯定極風天,至秀樂禁上天十天,為無色界分也。從無上常融天,至太極平育賈奕天四天,無色界上也。○幽棲曰:第三無色界者,謂在色界之上,故云第三。無色者,無形質也。界者,域也。無色界有四天,言此天之人,形欲俱空,故云無色。魔王歌者,即此界魔王之謠歌也。○少微曰:道教經曰:心業凈有六百善功,生無色界四天,此界魔王諱韶也。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

東曰:眇眇音,高遠也。大羅者,大羅之天也,在三界之上也。○幽棲曰:言三界之上,即圓羅之外,雖即未至太無,亦通是大羅之域也。○少微曰:眇眇,高遠也。三界之上猶有四梵三清,然後至於大羅。今言三界之上有大羅者,魔王作歌從省文也。

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東曰:層者,重疊也。峨峨者,高峻也。大羅之天不參色界,在眾天之上,結雲氣而成山。上有九層雲樓,高而峨峨也。○幽棲曰:此大羅之中,都有五境。上無躓閡之色,下無固著之根,皆妙氣之化成,若景雲之杳煥。此乃無狀之狀,恍惚難名,故云若存若亡也。○少微曰:大羅之境,結雲成山,層臺九重,峨峨高峻,瓊林空峙,無根而生。○玄英曰:此明大羅天上真空境界,山林城宇,宮殿臺榭,皆結自然妙炁而為之,非因造作,肉眼不見,謂之無色。浮空而立,謂之無根。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東曰:元始者,天尊也。浩劫者,浩浩無數也。元始之道,經無數之劫,常居大羅之天也。○幽棲曰:此五境之宮闕,皆元始之所居。元始則元始無終,既湛然常存,故云浩劫之家也。非五境之中,盡皆元始,謂每境之主,以元始為尊。○少微曰:元始天尊,家住其境,浩浩蕩蕩,劫數難知。

部制我界,統承玄都。

東曰:部制者,言大羅之天,天尊所治,並大聖在其上,上有玄都之山,七寶之臺。臺有《三寶神經》,大聖一日三時上朝七寶之臺,旋行誦詠,以制萬魔也。○幽棲曰:元始非唯一境之道主,亦制三界之魔王。又總玄都,敷弘萬化。玄都,玉京大羅之天者也。

有過我界,身入玉虛。

東曰:我界,無色界也。即體入玉虛之境。無色既為上界,即與玉虛鄰次。玉虛者,玉虛之炁也。得度無色之上,身入紫極之宮,玉虛上帝治在其中也。紫極者,太極之別名也。○幽棲曰:玉虛即玄都玉京也。○少微曰:元始部制我界,統承玄都紫微。有過我界,身入玉虛,得過我無色界也。既過色界四天,即入玉虛。萬炁上元,三部八景,皆結玉虛之炁為人也。

我位上王,匡御眾魔。

東曰:上王,魔王之主也,字韶。自言我位上王,制御眾魔,故日上王也。○幽棲曰:王者,即眾魔之上王也。故言匡御眾魔。匡,正也;御,制也。○少微曰:此界魔王最居上位,下統三界,制理羣魔。

空中萬變,穢氣紛葩。

東曰:紛亂也;葩,華也。三界並空,天魔鬼神變化紛亂華麗,幻惑學者之心,故曰紛葩也。○幽棲曰:空中萬變,謂試學者,故云變化飛空,以試爾身。紛葩者,亦氛氛也。言世間俗境常穢氣氛氛,衝隘空虛,填塞宇宙也。

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東曰:保,固也;迷惑,邪亂也。固真者少,邪亂者多。○幽棲曰:痛乎世人保守真者鮮矣,迷惑不悟者多,況乎天下皆迷也。

仙道難固,鬼道易邪。

東曰:仙道無形,故難守;鬼道多欲,故易邪也。經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此之謂也。○幽棲曰:學仙之道,則正性難固;鬼道不學,俗心已邪。隨風順流,靡靡而去,故云鬼道易邪也。

人道者心,諒不由他。

東曰:人道廢,本於心。諒己度情,而不由傍人也。○幽棲曰:夫人道之理,在於方寸;或悟道修真,或迷邪入鬼,皆由自己之心肺,信不由於他人。諒,信也。

仙道貴實,人道貴華。

東曰:仙道應於自然,去浮華,取至實,人道貴榮華,與仙道反也。○幽棲曰:夫修仙之道,道貴於真實;行人之道,道貴於浮華。故經曰:居其實,不居其華。

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

東曰:爾,汝也。汝不專一,那得度三界也。○幽棲曰:言汝世人若不學仙道,飛登五境,即三界之難,無由得過,言出越其界,非過止其所也。

其欲轉五道,我當復奈何。

東曰:五道者,五苦之場也。奈何,悲痛之辭也。魔王在三界而見學者身,不得度,為邪精所敗,不能正見,淪於惡道,喪失前功;方復經於五道之中,諸惡備受,甚可悲傷。故深發此歎者也。○幽棲曰:若不超越三界,則自然流轉五道。既自爾之身所致,而我爭奈爾之何?故云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五道之義,以明於上也。○少微曰:不樂三天輪轉五道,貴華棄實,吾奈之何也。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

東曰:謂三界之上,魔王於空中讚誦靈文,還在三界之內參雜,故云音參洞章也。○幽棲曰:言魔王常在三界之上,虛空之中,而歌此章,傷嗟世人,痛歎之甚。其音意參合,乃遠符大洞。魔王者,是魔之王,非王是魔。故身為至靈,辭參大洞也。

誦之百遍,名度南宮;誦之千遍,魔王保迎;萬遍道備,飛升太空,過度三

界,位登仙公。

幽棲曰:言誦之百遍者,乃專是此魔王之章,非全經也。百遍即名籍昇度南上朱宮;千遍即魔王保護,出入送迎;萬遍之道既備,即駕龍昇乎太清,飛登太極,遊行太空,即身超三界之難,位登仙公之格。今人所有讀誦萬遍,而不得依此旨者,或善惡齊行,功過相半;或口誦心馳,乖儀失法,此乃更招墮墜,何有望於昇騰!若心與經通,行與經合,唯善為一,杜絕諸緣,此即逮至數千,便有髣髴;亦奚必俟於萬遍之後,昇於太空也。○玄英曰:仙公者,太上高真之位也。若得飛度三界,先到種人四天;其上次有三清,乃是仙公之位。今言飛度三界,位登仙公者,文中略也。

有聞靈音,魔王敬形。

玄英曰:有聞靈音者,謂聞靈寶本章也。道君歎美,三界魔王自作洞玄之歌,人能誦持,尚得成真入道;況有聞我靈寶本章之人,若能誦持,悉得三界魔王敬其形體,故云魔王敬形也。

勑制地祇,

少微曰:太上勑之也。《博物志》曰:地祇位在崑崙山下也。

侍衛送迎。

幽棲曰:儻有聞此靈章之音句,即魔王勑勒土地祇靈,居家則侍衛,出入則送迎。

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七祖昇遷,永離鬼官。

幽棲曰:拔七祖之昇仙,超八難之鬼謫,永出玄夜之河,長辭北府之官。三塗、五苦,共為八難,已註於前也。

魂度朱陵,受鍊更生,是謂無量普度無窮。

幽棲曰:七祖既得昇遷,皆入南宮受鍊,鍊化既畢,遂得更生。可謂普度無邊,廣濟無量。朱陵,即南上朱陵宮也。

有秘上天文,諸天共所崇。泄慢墮地獄,禍及七祖翁。

幽棲曰:若有能寶秘尊重此文,則諸天帝、眾聖尊神,共所欽敬。若輕漏泄慢,則身謝三官,殃及七祖。經既終畢,故重有戒言,此二章也。

道言:此二章並是諸天上帝及至靈魔王隱神秘之音,

東曰:道言者,道君自序也。二章者,一是元始洞玄章,二是元洞玉曆章,名為二章也。諸天大神、上帝魔王名諱隱奧,故云隱祕之旨也。○幽棲曰:復此後每章皆稱道言者,亦是道君之言也。與前序同。此二章本經即元始所說。前序後述,復太上所加。前章有三十二天帝之隱諱,後章有三界魔王之秘音。

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

幽棲曰:既元始所說,太上所敷,皆諸天秘章,靈魔隱韻;固宜是大梵之至理,豈世上尋常之辭也。

言無韻麗,曲無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

幽棲曰:既非世上常辭,故無韻麗。天中奧旨,故無華宛。自非真人通玄究微,莫能詳察也。言者,辭說;曲者,章句也。○少微曰:玄,深也;奧,隱也。此二張天名帝諱及魔王名稱,皆言無音韻美麗,曲無華艷宛約。有此深隱,所以難祥。

上天所寶,秘於玄都紫微上宮。

幽棲曰:既諸天上聖共所崇重,故秘於言都玉京之上。太極、玉清、上清三境,各有紫微之宮也。

依玄科,四萬劫一傳。

東曰:上天者,即是上境諸天也。明此經乃是上境諸天聖人所寶重,秘在玄都紫微宮中;依玄科,四萬劫一傳也。玄者,天也。此是上天之期限,人間則四十年一傳,故稱玄科也。又云學道受經,四十年得傳一人,延壽者四百年,得地仙四千年,得天仙四萬年,得無上至真之道全言,四萬劫。○幽棲曰:既云萬劫及如昨夜,此是上天道之期也。千春如今朝,則四萬劫一傳,亦非久遠。此乃天真之格,故云依玄科,卻不說至人傳授之期限也。

若有至人齎金寶,質心依舊格,告盟十天,然後而付焉。

東曰:前云上天有期限,其中有至信之人,心耽大法,能用金寶之信,以質其心。來欲請受者,然後冒禁,告盟十天,方可傳付也。○幽棲曰:前序及此,俱云齎金寶,復不言多少之量。既此質心,則至人之心一假多也。隨其豐儉以告十方,誓盟諸天;金寶雖微,盟約復重。既前序已說,今經後復盟,恐人忽略冥科,故此再三曉諭也。

道言: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

東曰:運度者,有四也,一生人,二死人,三禳災,四功德利益,又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運是劫運,度是度數。陽九百六,皆是度數之休否,故天地雖大,猶有傾廢之期,即其義也。○幽棲曰:天屯為陽九之災,地否為百六之禍,故云天地運度,亦有否終也。○少微曰:小則百六陽九,大則三界消亡。○玄英曰:否終者,否謂陽九百六,終謂三界消亡。陽九百六者,按《周易》大演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部,二十部為一統,三統為一元,一元四千六百二十年。其中通有五十四年水旱。陽九者,陽數奇極於九,災應之時,大則九年之旱,其次則七年、五年、三年、一年之火也。陰數偶極於八,災應之時,則八年、六年、四年、二年之水也。百六者,初入元一百六十年,陽數奇,有小旱之災,故云百六之災也。通論陽九百六之會者,初入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大則大旱九年,大水八年。《漢書》云: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數盡三元,為大劫之終,天地消亡也。三元合一萬三千八百五十一年,初入元一百六十年為一小災,故云百六,否終之義,略舉如前也。

日月五星,亦有虧盈。

東曰: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星宿停關不轉,亦是天道之期,皆自然理數也。○幽棲曰:日月有薄蝕虧盈,五星有經緯錯度也。

至聖神人,亦有休否。

東曰:至聖未是大聖,赤猶文王囚於羑里,孔子戹於陳蔡,皆是休否之辰。○幽棲曰:唯聖與神,猶有休盛否泰,況乎凡俗,何可勝言!

末學之夫,亦有疾傷。

東曰:天地聖人,尚有休否。末學之類,寧無疾傷!○幽棲曰:至於微生末學,理宜疾病災傷,儻有遭遇,甘之勿怨。

凡有此灾,同氣皆當齊心修齋,

少微曰:同炁,同法也。同稟妙炁之法,故日同炁。

六時行香,十遍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無量之文,普度無窮。

幽棲曰:若有此災,則召同學同志,齊心齊力,修齋禮懺,六時行道,轉誦此經。令周十遍,福德之報立應,不祥之禍自消。故知靈文功用弘普,廣濟天下者也。

道言: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克,運應滅度,身經太陰。

東曰:云死者,皆過太陰之官,如此之人皆為轉經行道。○幽棲曰:末學者,或宿運功微,今緣德薄,遂使趣道之心不篤,墮業之障易侵;仙品之格莫登,鬼錄之編已著。於是玄運所引,應當奄終,魂歸太陰,尸偃后土也。○少微曰:鬼道為太陰也。

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為其行香誦經十遍,以度尸形如法。

幽棲曰:同盟同學,至人至友,能為精心修齋,誦經十遍;臨終之際,共度尸形,則存者獲濟拔之功,亡者得度魂之福。言如法者,咸依五煉生尸之法也。

魂神徑上南宮,

東曰:明滅度之人,臨將命過,同學者復為行香誦經,以度尸形,魂神即昇南宮,受自然之福也。

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東曰:功滿三千,即白日升天。○幽棲曰:既作度尸之法,則魂神上昇於朱陵之宮,受鍊於流火之庭。隨其處修學功業之深淺,準其年歲日月之多少,時限既畢,則神歸復形,便得更生。外雖終歿,經時積稔,有如睡頃,不覺稽久。從玆已往,便得神仙。此亦得尸解之道者也。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東曰:以禳災運也。○幽棲曰:天地屯否,運數將終,即當修齋禮懺,讀誦此經以鎮禳也。

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東曰:以保安寧也。○幽棲曰:五星經緯錯度,日月薄蝕失昏,即當修齋禮懺,讀誦此經,以整復也。

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東曰:以理陰陽也。○幽棲曰:春夏秋冬,寒暑不遷,陰陽律呂,氣候乖錯,即當修齋禮懺,讀誦此經以調理也。

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東曰:以保衛護也。○幽棲曰:國有灾運,兵戈四起,即當修齋禮懺,讀誦此經,以消其災運也。

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東曰:以用消伏也。○幽棲曰:疫癘之毒,時行疾病,死傷萬民,即當修齋禮懺,讀誦此經,以除其災也。○玄英曰: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十億為兆,舉其多也。即明國主有災,故知傷害兆民也。

師友命過,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東曰:師徒朋友,命過之時,行香誦經十過,以濟度魂靈也。○幽棲曰:師主道友,臨終之時,依前章法修齋以度尸形,令得神仙也。

夫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

幽棲曰:夫修齋持戒,行香誦經,功德既深,福報亦重。上可以消滅天災,保鎮帝王之祚,下可以禳除毒害,普度蒼生之厄。○少微曰:每歲十二月大陵積屍星,其氣下地下丘墓朽骸,其氣上屬,鬼乘之,因行寒熱之病,謂之疫毒。誦經可以消蕩不死藉鄉人之像也。

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

幽棲曰:生賴者,即身得道,白日昇天也。死賴者,魂度朱陵,受鍊仙化也。天人登坐三清之樂,世人立超八難之苦,廣濟之功既大,普度之德尤深。○少微曰:諸言齋者,謂黃籙等齋,皆用五文鎮謝,非常俗之齋也。三時啟奏,所以感天動地,降福禳災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