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允摯堂遺稿/附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下篇 允摯堂遺稿
附錄
作者:任允摯堂

言行錄十九條[编辑]

孺人婉嬺莊一。平居不見戱慢之色。跛倚之容。事尊章。誠意洞屬。不命而承志。祖母李孺人。族黨繁而閱人衆。常曰。是婦也姿性固絶異。亦敎之有方而然。對人亟稱之。

慈闈宿患。積年沉綿。孺人左右服勤。靡不用極。慈闈甚安之。甞目孺人進止曰。婉而莊。可愛而敬。

弟嫂甞阨産。孺人躬調藥餌。至誠扶護。凡四晝夜。未甞交睫。娣姒之間。友愛因心類此。

初於廟見。屛退姆相。親奉篹豆。禮容嫺熟。進退中度。叔父參奉公亟稱曰。年幼體小。觀持身。凝然山岳。

進止有常。尊章坐卧處。未或敢近。

事係非禮。財涉無取。視之若凂。或有捐介太過處。

待人接物。一於和易。施與無所慳。要亦無過於情。

口無擇語。雖婢御之賤。未甞以惡言加。

事無苟可。處之必盡分。受人寄托。誠意周至。無毫髮濶略。至忘寢食。到老猶然。

光祐之在北也。音信往來。動費時月。孺人以諺書報信。細大無遺。連紙累幅。細書成文。而行間整方。字畫楷正。無一字旁書。無一點塗擦。此由精力過人。而抑亦學力不可誣。以上記行

常病光祐不治經禮。少拘檢。余處事或不善。恐孺人知之。

常曰。祭祀。人所自盡。苟以備具之艱。而或生厭倦。誠意不屬。神其享之哉。

臆料於人。雖使屢中。大欠誠實。

從窓戶窺覘外間。大非婦女行。

人以非理干囑。拘於顔私。勉循所請。不惟成人之過。我亦同歸於非理。甚不可也。

士君子恥惡衣食。百病從此出。

士子讀書飭躬。務所當爲。窮達利鈍。有命在焉。不可萌僥倖心。

光祐甞言。人於書尺問訊。例作人事語。恐欠誠實。孺人曰。親戚故舊。哀慶相關。卽人情所不容已。何得謂之非實。

病革謂傍人曰。吾平日未甞作句語。昏夢中。忽得三句語。請問之曰。只增悲爾。聞之何益。謂子婦曰。整飭家事。謹固門扃。俄而怡然而逝。式癸丑五月十四日午後也。享年七十三。以上記言崇禎三丙辰仲春。夫本生弟申光祐。謹識。

遺事十六條[编辑]

孺人端一誠莊。自幼無疾言遽步。性聦穎。從諸兄弟。傍聽讀經史。有時發難。多驚人語。仲氏奇之。遂授孝經,列女傳及小學,四子等書。姊大喜。晝則終日攻女事。至夜分。低聲念書。意隨聲下。精神若透紙背。然深藏若虗。親戚亦鮮有知者。

自幼少時。每事一遵閨範。不失尺度。跛踦之容。不設於體。俚俗之語。不出於口。

家多木實。而薦廟之前。未甞近口。母氏行素之日。雖遠代。亦不食肉。長者念其幼。或責之曰。汝小兒不須爾也。對曰。母氏所不食。女何以下咽。

八歲失所怙。每當喪餘。爲孺子慕。如始喪日。事母氏。須臾不離側。每劇暑。母氏時或推遠之。小間不覺已促膝。如是者屢。母氏笑而止。其至愛根天。自幼而然。

七八歲時。因事往外氏。留數月。每長者就寢。始換著寢服。整疊衣裳於架。然後乃寢。覺輒先長者起。斂寢具。盥櫛換燕衣。終日侍長者坐。足跡不下於堂。終其歸如一。見者異之。

每諸兄弟會坐親側。或論經史義理。或論古今人物。治亂得失。姊徐以一言。决其是非。鑿鑿中窾。諸兄歎曰。恨不使汝爲丈夫身。

及長。嫁爲申氏光裕婦。早喪所天。侍奉生養兩姑於一室。孝敬備摯。家庭雝穆無間言。生家兩夫弟。至老猶同居。誠心悅服。每事諮問而行。事之如母。

自幼。每兄弟有病。若恫在己。至忘寢食。及老。諸兄弟相繼淪喪。在世者惟仲季而已。尤不忍一日忘。原於公。幾半千地。而歲必春秋專使間。又百歧討便。無數月阻信之時。飮食藥餌。或有得者。傾儲以送。不念己之老且病也。

余於甲辰年。往拜原峽。姊已六十四春秋矣。尙能昧爽起。梳洗端坐。終日衣裙緊束。容止整飭。一如少時。六七朔留連。一未見偸惰之容。然却幽閒靚暇。絶無拘檢意。

孺人姿性旣絶異。問學之功。又足以濟之。故其日用之間。持身處物。粹然無私己之累。而一本乎義理之正。盖自奉先接賓之節。以至處宗族。處隣里。處家衆。處家事。隨在盡分。各得其宜。自然之中。綽有成法。嗚呼。若孺人者。眞可謂閨中之道學。女中之君子。而仲綏所言安且成。非阿好語也。

於文學經術。雖深自韜晦。內而不出。然而容光所接。聲聞所及。宗黨推服。鄕鄰艶稱。到今歿世而幽徽益暢。傳云君子之德。闇然而日章。信矣。

仲氏爲楊根守時。從侄,熻兄弟讀書別堂。姊亦自原來留衙中。每朝夕入省。一日姊問今日所讀如何。對曰。日熱不堪攻苦矣。曰。然則使扇乎。曰然。姊曰。潛心讀書。膈間自然生凉。安用扇爲。汝輩未免虗讀書矣。卽此一言而其所存養。可知也。

見人過失。爲之愍然。必曉使當道而後已。余於兒時。承慈訓及諸兄敎。持身頗知謹飭。年十一。自淸之玉華。移寓驪上。驪紛華地也。同隊追携。不覺放倒。姊從容戒之曰。何不收放心。隨人作桔槹。一向走作。余言下悔悟。而旋已復然。姊又諄諄敎諭之。誠意惻怛。有足感動人者。余之至今得免大戾者。實吾姊當日發蒙之力也。

孺人學有所自。我高祖平安監司今是堂公諱義伯。受業沙溪金先生之門。得聞師心之訓。先考咸興判官老隱公諱適。與伯氏參奉公諱選。出入黃江權先生之門。得聞直字之敎。仲氏成川府使鹿門公諱聖周。蚤遊陶庵李先生之門。得聞道不可離之義。而孺人又受學於仲氏。盖其家庭之間。淵源之遠。擩染之深如彼。故其畢竟所成就。又若是盛且易。雖求之古賢婦女。鮮見其比。此豈職天姿之高。自然近道而然也。

常言乾健坤順。各有其則。聖姒聖文。所行異宜者。分之殊也。盡性則同者。理之一也。易地則皆然。然則婦人而不以任姒自期者。皆自棄也。

允摯堂。卽孺人少時我仲氏所命也。盖取朱子允莘摯之語。而其義則實兼摯仲之摯也。若曰篤信摯任云爾。姨兄閒靜堂宋公。爲之手鐫圖書以與之。自是家間多稱以允摯堂。崇禎三丙辰首夏。季弟靖周。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