䨓淵集/附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 䨓淵集
附錄
作者:南有容

年譜[编辑]

公姓南。諱有容字德哉。宜寧縣人。少號少華。晩號䨓淵。

戊寅皇明毅宗皇帝崇禎紀元後七十一年。本朝肅宗大王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戌時公生于漢城西部社稷洞外氏寓第時赤氣覆室夜有光。公曾王考文憲公之生也。實有是瑞。公之生也亦然。公考贊成公甞以語公而勉其學。

己卯公二歲

庚辰公三歲

辛巳公四歲

壬午公五歲

癸未公六歲

甲申公七歲七月遭王考觀察公喪。

乙酉公八歲始授書公幼遅鈍。伯氏太華公齒先二歲。性夙悟。長者專課伯氏。而使公傍聽之。是歲公見壁上畫虎。始作詩曰有虎壁間。不去不還。是爲假虎。此山何山。長者異之。乃敎之書。

丙戌公九歲

丁亥公十歲九月遭曾祖妣蔡夫人喪。

戊子公十一歲八月丁母夫人沈氏憂。

己丑公十二歲

庚寅公十三歲

辛卯公十四歲通詩書論孟大學。有志於古人之學。尤喜讀太史公書。兼取先秦西漢之文。讀之旣熟。下筆爲文。蔚肰有古作者風。

壬辰公十五歲

癸巳公十六歲九月聘夫人兪氏。判書命弘之女。公十四歲。有送人日本詩曰舍馬欲登舟。舟行幾萬里。每看日出東。遠憶君行李。兪公聞之曰此遠器也。以其季女歸之。

甲午公十七歲正月遭祖妣李夫人喪。

乙未公十八歲

丙申公十九歲子寧祿生。九歲而夭。公有行狀及誌文。

丁酉公二十歲

戊戌公二十一歲

己亥公二十二歲

庚子公二十三歲

辛丑景宗大王元年○公二十四歲八月子公輔生。○中進士初試壯元。○十月中進士會試二等。

壬寅公二十五歲三月覲永平親衙。仍遊永平山水。至春川谷雲。

癸卯公二十六歲

甲辰公二十七歲

乙巳英宗大王元年。○公二十八歲。

丙午公二十九歲

丁未公三十歲

戊申公三十一歲三月遭伯氏太華公喪。○十二月除康陵參奉不就。特命拿推。因大臣言旋放。乃出謝卽去之。

己酉公三十二歲挈家出居龍仁金梁村。

庚戌公三十三歲子孔賓生。旋夭公有誌文○復還京第。

辛亥公三十四歲六月夫人兪氏卒。

壬子公三十五歲除康陵參奉。

癸丑公三十六歲九月再聘夫人崔氏。上人榶之女

甲寅公三十七歲二月遷宗廟署副奉事。○受暇覲淸風親衙。過限遞。

乙卯公三十八歲

丙辰公三十九歲正月拜世子翊衛司侍直。○十一月子公輔娶婦安氏。

丁巳公四十歲

戊午公四十一歲六月陞軍資監主簿。○十一月拜刑曹佐郞。

己未公四十二歲二月拜永春縣監。

庚申公四十三歲八月上親釋菜文廟試士。擢公丙科第一人。○榮覲旌善親衙。○十二月。拜司諫院正言。

辛酉公四十四歲正月承召入京。陳辭䟽違召罷。○三月叙拜司憲府持平。陳辭䟽違召罷。○四月叙拜正言。違召罷。○六月叙拜正言。在外遞。○十月參考監試覆試。○拜正言。上䟽論事。命配旌義。旋改海南縣。䟽在原藁。䟽入上以示大臣宋寅明,趙顯命等。以爲國論粗定云者。不滿大訓而言耳。上怒遂激。有是命。

壬戌公四十五歲正月宥還。○十二月還給職牒。時有瀛錄之命。領議政金在魯奏曰南某之文學。超出輩流。擧世共稱。昔蘇軾有疾。歐陽脩請退試期。以待軾瘳。臣亦謂館錄宜退期。以待南某給牒。上始命給牒。

癸亥公四十六歲十一月選弘文錄。公獨準點○拜世子侍講院文學。

甲子公四十七歲二月拜吏曹佐郞遆。○五月選都堂錄。準點○首擬弘文館副校理兼世子侍講院文學。俱未受點。仍下削錄之命。時上因言者忤旨。以黨習之至此。專由於名類釀成之也。遂就堂錄。以御筆書下八字曰自犯大訓。其赦幸矣。削公名。八月拜吏曹正郞辭遆。○拜文學。○十二月製進大殿春帖子居首。

乙丑公四十八歲二月命復錄。○三月拜弘文館副修撰。辭遞。○五月拜文學。辭遞。○七月拜世子侍講院司書。辭遞。○八月拜兼文學。䟽辭罷。○九月叙拜司諫院獻納。上䟽待命。違召罷。○叙拜司憲府掌令兼世子侍講院弼善西學敎授。以在外遞掌令。○拜奉常寺正。○拜弘文館副校理。辭遞。○十一月拜副校理。違召就理旋放。○拜司諫院司諫。違召罷。

丙寅公四十九歲正月叙拜兼弼善。○二月拜世子侍講院輔德。○閏三月拜弘文館應敎。違召就理。旋放。○五月拜西學敎授校書館兼校理。○上䟽請收還李益輔等三臣譴罰之命。特罷。○六月參搢紳討逆䟽。就理旋放。○八月叙拜文臣兼宣傳官。○九月拜應敎。違召罷。○叙拜副應敎。以議謚事上䟽引嫌。時因故左相宋寅明議謚督公出。公以文敏議上。上改以忠憲。公遂引嫌。十月拜議政府舍人。○拜副應敎。參本館錄圈點。辭遞。○十一月拜成均館司成。○拜輔德兼校書館校理漢學敎授。○拜應敎。

丁卯公五十歲正月上歲首陳戒箚。○二月辭遆。○參考監試會試。以壯元變改事復逆罷職。○子公輔中進士會試。○叙拜應敎。○三月陳情乞郡得請。○四月拜兼輔德。○拜輔德。○五月拜忠州牧使。○九月拜弼善。時左議政趙顯命奏曰近日東宮書筵頗勤。此正長進之時。講官當別加遴選。以責輔導之效也。上問其人。大臣以公對。遂命內遷。仍有宮官久任之敎。十月拜應敎兼輔德東學敎授。違召罷。○叙拜兼弼善。○拜輔德違召罷。○差訓局郞廳。

戊辰公五十一歲正月拜輔德。○差肅廟御眞摹寫都監都廳。○拜中學敎授。○二月用都監勞陞通政。○三月拜掌隷院判决事。○拜承政院同副承旨。違召罷。○四月叙拜右副承旨。因大司憲李宗城上䟽有啓辭。仍違召罷。○七月哭子公輔。○八月孫麟耈生。○叙拜谷山府使。○十二月丁贊成公憂。

己巳公五十二歲六月哭子婦安氏。

庚午公五十三歲

辛未公五十四歲三月拜判决事。以縣道陳辭䟽。時公在楊州墓舍○六月拜刑曹參議。尋辭遆。

壬申公五十五歲三月寫進懿昭世孫哀冊文。○五月差承文院副提調。○以哀冊書寫勞陞嘉善。○陞差承文院提調。○拜成均館大司成。○八月拜五衛都揔府副揔管。○十二月拜同知春秋館事。時上幸彰義宮。下小紙諭以傳禪之意。公從侍衛進諫。上特除公同春秋。往考江都實錄。盖考國朝故事也。公同百官庭請不行。上屢促之。終不膺命。

癸酉公五十六歲二月拜禮曹參判。○六月拜藝文館提學。○八月拜成川府使。未及赴。坐事罷。○九月叙拜禮曹參判弘文館提學。○入監試會試試官。○十二月製進仁顯王后加上徽號玉冊文。○拜弘文提學。

甲戌公五十七歲正月以堂錄不膺命坐罷。○三月叙拜弘文提學。○四月拜奉常寺提調。○拜禮曹參判。○七月拜弘文提學。以在外遆。○八月拜安岳郡守。將赴薦拜元孫輔養官。公與閔公遇洙被薦十一月拜兵曹參判。○行相見禮于養正閤。

乙亥公五十八歲二月奉敎撰進鄂王信公碑文。○五月差闡義昭鑑纂修廳堂上。○七月拜同知成均館事。○十一月製進闡義昭鑑跋文。○十二月差備邊司提調。

丙子公五十九歲二月拜藝文提學。○製進尤菴同春兩先正從享文廟敎書及頒敎文。○拜同知經筵事。○五月製進昌陵丁字閣重建上樑文。○拜世子左副賓客。○拜兵曹參判。○八月夫人崔氏卒。○閏九月拜司憲府大司憲。○十月拜尙衣院提調。○命進見元孫三日一次。○十一月拜大司成。

丁丑公六十歲正月拜元孫師傅。○三聘夫人金氏。士人錫泰之女○九月拜藝文提學。○十月陳情乞郡。旣許旋寢。特賜米帛。命調公從子公弼守令。代公便養。○賜虎皮。上命公入侍。召元孫指公問曰誰也。元孫對曰南某也。上喜曰汝於六歲。已知君前臣名之禮也。仍謂公曰元孫德性漸長進。此宗社之幸而卿之力也。遂賜虎皮曰臯比之賜。欲令元孫知師道之尊。非爲卿也。爲宗社也。仍感涕顧元孫曰予爲汝留師傅。十二月拜戶曹參判。

戊寅公六十一歲五月拜兩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時上命薦文衡。前大提學尹鳳朝老未赴。朝堂用盧蘇齋守愼,李澤堂植故事。陳章獨薦公。六月行都堂錄。○拜同經筵。以賓對不參罷職。○七月叙拜元孫師傅。典設司提調。○還差備邊司提調。○因李潭書。並堂錄參圈諸臣罷職。○叙拜元孫師傅。○還差承文院提調。○拜同知敦寧府事。○八月乞暇省大夫人于禮安縣衙。○十月拜工曹參判。○十一月以文衡薦事。出補蔚山府使。時上促文衡新薦。公屢召乃進薦入。上削薦首李存中名。出補公。○子天喜生。二歲而夭

己卯公六十二歲正月命內遷。拜藝文提學。○三月以式年生畫試官違召。徒配鐵原府。○六月宥還。○十一月拜右副賓客。

庚辰公六十三歲正月拜安邊府使。○四月入金剛山。一旬而返。○九月丁母夫人沈氏憂。○十一月子公轍生。

辛巳公六十四歲十二月孫麟耈娶婦尹氏。

壬午公六十五歲十一月拜同成均。○十二月拜掌苑署提調。

癸未公六十六歲正月拜禮曹參判。○六月拜成川府使。

甲申公六十七歲十一月因事罷歸。

乙酉公六十八歲二月拜世孫左副賓客。○五月拜藝文提學。○七月特除知中樞府事。上以公十年文衡。且敎世孫有功。有是命。十二月拜刑曹判書。

丙戌公六十九歲正月拜歸厚署提調。○拜大司憲。○八月陞正憲。上命儒臣讀小學。至呂榮公德器成就事。仍敎曰世孫成就。專由於敎導之力。南某,朴聖源並特加一資。九月拜左副賓客。○十月進八箴于王世孫。○差承文院提調。○十二月用朱子六十九歲臘月告老故事。陳䟽請致仕。

丁亥公七十歲正月入耆英社。○三上致仕䟽蒙允。仍命賜衣資食物。親臨宣麻。時同公致仕者又有朴聖源,金尙翼。同日宣麻面賜詩。命進箋以謝。御詩及敎書箋文作爲一卷。命公撰跋文。芸閣印出。入于大殿東宮。分賜三臣。又命藏五處史庫。○初公十歲時丁亥。見人奉朝賀官銜。題其傍曰此吾官也。及至回甲丁亥。公果致政事。若有前定焉。同朴公聖源入對于尊賢閣。○十二月陞崇政。上幸靈壽閣。命耆社諸臣入侍。賜酒。仍命入侍耆臣並加資。

戊子公七十一歲

己丑公七十二歲

庚寅公七十三歲

辛卯公七十四歲

壬辰公七十五歲正月因明史事罷職。時命史局纂輯明史。公甞有所著明書正綱十五編。至是纂輯諸臣多以是書紀載簡而書法謹。請以此行之。上命徵藁入。命侍臣讀太祖紀。至殺大理寺卿李仕魯。上曰南某亦皇朝臣子。何其直書殺字乎。又命讀弘光紀。至帝在南都。上驚曰書法若此則必大生事於國家。遂命公洗草。用李仕魯事譴公不叙之典。頃之乃命叙。便殿入侍公。後因此事裁䟽未果上。䟽在原藁。十月製進明聖王后追上尊號玉冊文。○十二月子公轍娶婦韓氏。

癸巳公七十六歲正月陞崇祿。以聖壽八十。推恩耆老。公與焉。七月十三日卯時。考終于榮老堂。草洞本第訃聞上輟視朝。親製文。成服日遣禮官致祭。賻賜如例。王世孫遣宮官吊賻。侍講院說書朴相來奉令致吊九月十日葬于廣州石馬鄕栗里負甲之原。元配夫人兪氏。繼配夫人崔氏祔。○公甞有自誌。藏之于隧。

戊戌今上二年九月命印文集。遣承旨致祭。傳曰故奉朝賀南有容。非特甘盤。予自學語時。受學于此重臣。聞其子年長。特爲召見。念舊愴深。其詩文尙未刊出云。此則當令芸館印給。而其家遣承旨致祭。貞敬夫人則衣資食物。令該曹從厚題給。亦令禮官使之存問。○禮曹佐郞崔大奎奉命來存問。

己亥今上三年十一月命議謚。傳曰故南奉朝賀。自予學語時受學矣。予之得免魚魯。實賴此人之力也。以是向者取見詩文。令芸閣提擧校刊矣。伊後未遑。拖至于今。殊非印給之本意。其令本閣從速印出。因此思之。此重臣贈謚。似未及爲之矣。又非余尊師念舊之意。令弘文館。謚狀催促。使之從近議謚。十二月賜謚文淸。副應敎趙尙鎭,檢詳金宇鎭議謚。首望文淸。勤學好問曰文。避遠不義曰淸。副望文貞。文上同。淸白自守曰貞。末望文簡。文上同。一德不懈曰簡。議上。首望受點。○傳曰南奉朝賀延謚。使之從近爲之。聞其家淸寒無甔石之資。其孫麟耈已滿筮仕之年云。故師傅家。豈無蔭補之政。今日政。相當窠調用。

癸卯今上七年二月降御製序文印文集。傳曰南奉朝賀文集。才命校正。御製序文。昨年亦已親撰以下矣。今則外閣寶監印役告成。奉朝賀文集從近印出事。分付。畢役後當頒給本家。仍爲致祭。以此分付。五月文集成。遣閣臣致祭。傳曰南奉朝賀文集印役。今旣訖功。致祭日子以二十九日爲之。致祭日所印文集二件。奉命閣臣賫頒傳于本家。致祭時執事官先讀祭文。奉命閣臣仍又宣讀序文事知悉。閣臣則監印閣臣進去。

年譜終

致祭文[编辑]

維乾隆三十八年歲次癸巳七月十六日。

國王遣臣禮曹佐郞朴鎭宇。諭祭于卒奉朝賀南有容之靈。嗚呼惟卿。宜寧盛族。庚年謁聖。晩登科甲。玉署銀臺。序陞宰列。躋于八座。資至崇祿。是誰之孫。三館提學。嗟哉卿兄。將命曩昔。其年節製。名登第一。尙今思焉。卿年七耋。相報之理。其義不忒。耆社未幾。休致晩節。豈意今辰。遽至奄忽。却疑非眞。予甚悼惜。若禮賜祭。其文親綴。靈豈其昧。感予歆酌。

維乾隆四十三年歲次戊戌九月二十四日。

國王遣近侍臣左副承旨徐有防。諭祭于故奉朝賀南有容之靈。冲澹性眞。孝友行敦。詞學淵源。文憲肖孫。二難令譽。一代高標。晩捷巍科。事我先朝。玉署銀臺。遍歷華班。言多啓發。函盈琅玕。逮陞亞卿。卽主文盟。誥尙軆簡。士服鑑明。世方澆漓。獨守澹泊。懸車閉門。床帙樽醁。藐予冲齡。契托甘盤。輔養導廸。一出忱丹。先后是嘉。衮褒屢摯。推予資益。奬卿端粹。塩梅譬隆。臯比恩曠。玉音在耳。於乎可忘。前後進秩。簡由輔導。履玆初元。溯昔興悼。招見卿子。尙有典刑。編付剞劂。恤逮俜伶。爰遣近侍。泂酌是斟。不昧者存。庶斯來歆。知製敎申應顯製

維乾隆四十八年歲次癸卯五月二十九日。

國王遣原任奎章閣直閣徐鼎修。諭祭于故奉朝賀南有容之靈。卿於寡人。實兼盤說。至誠訓廸。終始如一。諄諄牖蒙。不激不驟。兩儀四象。手指口授。自從文字。勉予立志。曰帝王學。與匹庶異。主經翼史。博約會通。爲傅爲賓。披腔輸衷。逮卿騎箕。比川無梁。臨筵緬想。何日可忘。卿姿近道。餘事文章。陶性薰德。若宣宮商。受用不盡。御于家國。紀功太常。美謚乃錫。軫祀錄孤。曷云稱情。遺稿三復。怳對儀形。文以弁首。鋟梓布廣。元良定號。孰膺輔養。伊人之思。寤寐冞切。伻官奠斝。辭則躳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