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湯頭歌訣/理血之劑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湯頭歌訣·理血之劑 

1、四物湯〔養血通劑〕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氣血雙療功獨崇。   再加黃芪與肉桂,十全大補補方雄。   十全除卻芪地草,加粟煎之名胃風。

  【方源】·局方

  四物湯,是「局方」里的一張方劑。由酒蒸熟地、酒炒當歸、川芎、白芍各等分,研成粗末,每次三錢,水煎熱服,治療因血虛而致的月經不調,臍腹疞痛,以及血結成塊,時發疼痛等證。   熟地滋陰補血,當歸和血生血,芍藥斂陰益血,川芎調和血氣,合起來就成為調血養血的良方,不僅是婦科的常用方,也是治療血病的基本方。假使以補血為主,可加重熟地、白芍的分量,當歸改用當歸身。活血為主,可加重當歸和川芎的分量。血虛夾寒而有瘀滯的,可加桃仁、紅花、炮姜、肉桂等。血虛有熱而妄行不止的,可加丹皮、阿膠、山梔、黃芩等,並將熟地改成生地。若久病之後,氣血皆虛,精神不振,肢體疲倦,面色萎黃,飲食減少,並有虛熱,以及瘡瘍久潰不能癒合的,可將本方加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煎服,叫八珍湯,是一張氣血雙補的方劑。   八珍湯再加黃芪、肉桂,叫「十全大補湯」,十味藥各等分研成粗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同煎溫服。除氣血雙補外,還能助陽固衛,溫補腎陽,所以適用於虛勞病人而見咳嗽、遺精、失血、以及婦人崩漏等證,本方補的力量雄厚,但性偏溫,對陰虛火旺的人不宜。   「胃風湯」是張元素的一張方劑。就是十全大補湯除去黃芪、熟地、炙甘草,加粟米(即小米)百粒煎服,治療胃腸虛弱而受風冷侵入,出現大便泄瀉,糞便中夾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者大便下血,血清色鮮的證候。


  2、人參養營湯〔補氣養血〕

  人參養營即十全,除卻川芎五味聯。   陳皮遠志加姜棗,肺脾氣血補方先。

  【方源】·局方

  人參養營湯是「局方」里的一張方劑。由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五味子、陳皮、遠志、生薑、大棗組成。具體用量是白芍三錢,當歸、肉桂、炙甘草、陳皮、人參、炒白朮、黃芪各一兩,酒蒸熟地、五味子、茯苓各七錢半,炒遠志(去心)五錢,共十二味藥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同煎。治療驚悸健忘,身熱自汗,咽干唇燥,飲食無味,體倦肌瘦,毛髮脫落,氣短,腰背酸疼,小便赤澀等證。這是由於心脾肺三髒氣虛,營血不足所致。因此用熟地、當歸、白芍以補血,人參、黃芪、茯苓、白朮、甘草、陳皮以補氣,同時五味子配參芪能補肺,遠志能養心,肉桂能引導諸藥生血,而熟地補腎,歸芍養肝,術草補脾,於是五臟俱補,氣血並生,諸證自除。   本方既然有補氣養血的作用,何以叫做「人參養營」呢?這首先因為人參不但能補氣,而且是大補氣血的藥。而營就是血,所以用人參為代表,再加養營來表示方的作用。同時補血的方劑必須和補氣藥配合,如李東垣的「當歸補血湯」只用兩味藥,而黃芪的分量是當歸的五倍(黃芪一兩,當歸二錢),這就是因為氣血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血又是由脾胃吸取飲食的精華後,通過中焦氣化而成的,所以古人說血無氣不生,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因此本方雖然是補氣養血,卻又是以養血為最主要目的的良方。


  3、歸脾湯〔引血歸脾〕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   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卻,腸風崩漏總能醫。

  【方源】·嚴用和

  本方由白朮、茯神、黃芪、龍眼肉、炒酸棗仁各一兩,人參、木香、當歸、遠志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半,共十味藥組成,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錢,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同煎溫服。治療思慮過度,心脾血虛而發生健忘怔忡的證候。也能治療失眠、盜汗、飲食減少,身體疲倦等症狀。因為病由心脾受傷,營血虛少而引起,所以用龍眼肉、棗仁、遠志、茯神、當歸,補心養血,人參、黃芪、甘草、白朮,補脾生血,木香舒理脾氣,增強補氣生血的功能,所以本方是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治療怔忡健忘的有效方劑。   「崩漏」是婦科月經病中的一種出血證。崩是突然大量出血,來勢如山崩一樣。漏是出血連綿不斷,而病勢較緩,像房屋漏雨一樣。造成本病的原因很多,但與心脾的關係極大,因為心脾是負責血的生成和流通的,本方能補益心脾,引血歸經,所以也能治療腸風下血和崩漏等證。


  4、養心湯〔補血寧心〕

  養心湯用草芪參,二茯芎歸柏子尋。   夏曲遠志兼桂味,再加酸棗總寧心。

  【方源】·王肯堂

  養心湯,是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裡的一張方劑,由炙黃芪、茯神、茯苓、半夏粬、當歸、川芎各一錢半,炒遠志、炒酸棗仁、肉桂、柏子仁、五味子、人參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共十三味藥組成,加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服。治療心虛血少而致神氣不寧,怔忡驚悸證。   心是藏神的地方,正常的人應該是心靜神安,雖有搏動而不自覺。假使自覺心動不寧的就叫怔忡,也叫心悸。假使聽到一點聲音或者受到外界的一點影響就心動不寧的叫驚悸。這都是由於心血虛而生熱,心熱就使心氣耗散,神不得安。因此,用人參、黃芪、五味子補養、收斂心氣,茯神、茯苓、遠志、柏子仁、酸棗仁,補心神而清心熱,當歸、川芎,補養心血,再加半夏粬去痰涎,甘草補脾,肉桂引藥入心,增強各藥養心安神的作用,從而神氣安寧,怔忡驚悸自然也就平靜。


  5、當歸四逆湯〔益血復脈〕

  當歸四逆桂枝芍,細辛甘草木通着。   再加大棗治陰厥,脈細陽虛由血弱。   內有久寒加姜茱,發表溫中通經脈。   不用附子及乾薑,助陽過劑陰反灼。

  【方源】·張仲景

  當歸四逆湯是《傷寒論》裡的一張方劑。由當歸、桂枝、芍藥、細辛各三兩,炙甘草、木通各二兩,大棗二十五枚,共七味藥組成,水煎分三次溫服,治療手足厥寒而脈細欲絕的證候。   本方所治的手足厥寒,雖也叫「陰厥」,但與四逆湯治的陰厥四逆大有區別。本證是因為平素陽氣虛弱,又受寒邪,於是陽氣不能溫暖四肢而致手由指到肘,足由趾到膝都冷。同時還見到陽虛血弱的脈細欲絕。所以既需要溫散寒邪,還要補血通脈。因此,本方既有桂枝、細辛,散表里的寒邪,溫通經脈,又有當歸、芍藥的補血養營。再加上甘草、大棗的溫益脾氣,木通通利血脈關節,於是手足溫和,脈也復常。   如果病人平素就有里寒而見到脈細欲絕的陰厥,就須在本方中加入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改用水酒各半煎服,名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這主要是用吳茱萸和生薑溫中益寒,並用酒來扶助陽氣,促進血脈流通。是發表溫中和補血通陽並用來恢復血脈流通的良劑。   附子乾薑本來也是治療陰厥的主藥,但辛熱助陽太甚,陰血返會被消灼,本證雖是陽虛但又陰弱,所以不能使用這二味藥。


  6、桃仁承氣湯〔膀胱蓄血〕

  桃仁承氣五般奇,甘草硝黃並桂枝。   熱結膀胱少腹脹,如狂蓄血最相宜。

  【方源】·張仲景

  桃仁承氣湯,是《傷寒論》裡的一張方劑。由桃仁(去皮尖)五十枚,大黃四兩,桂枝、炙甘草、芒硝各二兩,共五味藥組成,水煎分三次溫服,治療少腹脹急,小便通利,大便發黑色,發熱煩燥,譫語如狂的蓄血症。這是因為外感風寒的表證沒有解除,病邪傳入膀胱,鬱結生熱,和下焦血並結而成。所以用大黃、芒硝,瀉結去熱,桃仁破瘀行血,桂枝既解表證風寒,又能通經脈中瘀血,甘草和中調胃,還能幫助桂枝解表,因此合成為一張破瘀行血,清除下焦蓄血的良方。


  7、犀角地黃湯〔胃熱吐血〕

  犀角地黃芍藥丹,血升胃熱火邪干。   斑黃陽毒皆堪治,或益柴芩總伐肝。

  【方源】·孫思邈

  犀角地黃湯。是由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二兩,牡丹皮二兩,共四味藥組成,水煎分三次服。治療傷寒溫病,而見吐血鼻衄,嗽血便血等症狀。這是因為熱邪入里,胃熱燔盛,擾動血分,於是血被迫妄行而出,所以用犀角的大寒,清解胃中火熱,兼清心火而涼血。芍藥微寒,清肝火而斂血。丹皮苦寒,瀉血中火熱而涼血。生地既能涼血止血,還能滋陰生血。所以本方還能治療由於傷寒溫病的熱邪入胃而造成的陽毒發斑。假使因為大怒傷肝的出血證,可用本方加柴胡、黃芩來平肝止血。


  8、咳血方〔咳嗽痰血〕

  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蔞海石山梔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方源】·朱丹溪

  咳血方,是由青黛(水飛)、訶子、栝蔞仁去油、海石、炒山梔,五味藥組成,共研細末,用白蜜和生薑汁做成丸,放口中噙化,治療由於肝火上逆,熏灼肺臟,肺熱而躁,而發生咳嗽痰中帶血的證候。所以用青黛瀉肝火而涼血,梔子清肺瀉火,使肝臟的火熱得清。但是肺熱而燥,肺中津液被蒸灼而成痰,所以又用栝蔞仁潤肺化痰,海石潤燥化痰,再加訶子收斂因受火傷而耗散的肺氣,於是痰化而咳嗽得止,因咳嗽而出的血液就跟着停止。   本方不用止血藥,只用清熱瀉火,潤肺化痰的藥,而能達到咳停血止的目的,是從根本着手的方法。尤其採用噙化法,使藥力徐徐入肺,更是治療咳嗽的良好給藥方法。


  9、秦艽白朮丸〔血痔便秘〕

  秦艽白朮丸東垣,歸尾桃仁枳實攢。   地榆澤瀉皂角子,糊丸血痔便艱難。   仍有蒼朮防風劑,潤血疏血燥濕安。

  【方源】·李東垣

  秦艽白朮丸,是治療痔瘡有膿血,大便燥結,疼痛難忍的一張方劑。由秦艽、桃仁(去皮尖)、皂角子(燒炭存性)各一兩,當歸尾、澤瀉、炒枳實、白朮各五錢,地榆三錢八味藥組成,共研為細末,用麵糊做成丸藥如芡實一般大,每服五七十丸,白開水送下。   痔瘡有兩種,內痔生在肛門的裡面,外痔生在肛門的外面。由於腸中濕熱熏蒸,所以大便燥結,血肉腐敗,膿血不斷而疼痛難忍。因此用秦艽、皂角子,潤燥通便,桃仁、歸尾,活血去瘀,枳實泄熱破結,澤瀉滲利濕熱,地榆破血止血,白朮燥濕益氣。   本方除白朮、當歸、地榆,加蒼朮、防風、大黃、黃柏、檳榔,名叫秦艽蒼朮湯,治痔瘡久潰不合,變成痔漏,大便秘澀,疼痛難忍的證候。   本方去枳實、皂角、地榆,加防風、升麻、柴胡、陳皮、炙甘草、黃柏、大黃、紅花,名叫秦艽防風湯,治痔漏大便時疼痛。   上面三張都是潤燥活血,疏風燥濕的方劑(也都是李東垣的方劑),但第二方通大便的力量較強,第三方含有調氣血的意義。


  10、槐花散〔便血〕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黑荊枳殼充。   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功。

  【方源】·許叔微

  槐花散是治腸風大便出血的一張方劑。由炒槐花、側柏葉(杵焙)、荊芥穗(炒黑)、枳殼(炒黑)等分共五味藥組成,研成細末,用米飲湯調服二錢。   腸風就是大便下鮮血。因為風邪侵入腸胃之中,郁而化熱,發生腹中痛,擾動血分,大便出血。   槐花請大腸中熱,側柏葉涼血止血,荊芥散風,枳殼下氣寬腸。藥炒黑能入血,就更增強了涼血止血,寬腸散風的功能,所以本方是治腸風下血的良劑。


  11、小薊飲子〔血淋〕

  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襄。   歸草黑梔淡竹葉,血淋熱結服之良。

  【方源】·嚴用和

  小薊飲子,是治療血淋的一張方劑,由小薊根、蒲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黃、當歸、炙甘草、梔子(炒黑)、淡竹葉,十味藥各等分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錢,水煎溫服。   血淋就是小便淋澀不暢,尿時痛而有血。有血瘀、血虛、血熱、血冷等區別,本方治血熱而有瘀結的證候,療效良好。   本方用小薊、藕節以破瘀血,生地黃涼血,蒲黃炭止血,再加梔子散三焦火,木通降小腸火,滑石瀉熱利小便,淡竹葉清肺涼心,當歸和血,炙甘草調氣,於是瘀結除,血熱清,小便利,自然淋消血止而痛除了。


  12、四生丸〔血熱妄行〕

  四生丸用三般葉,側柏艾荷生地協。   等分生搗如泥煎,血熱妄行止衄愜。

  【方源】·陳自明

  四生丸,是用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生地黃,共四味藥搗爛做成雞子大的丸藥,每次用一丸煎服。治療熱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為吐血,或為衄血。因為方中側柏葉、生地黃都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主要藥,而荷葉又能清上焦熱,艾葉理氣和血而止血,況且生用藥性更寒,所以只要是血被熱迫而上出的吐衄都能獲得滿意(愜)的效果。但本方藥性過涼,多用容易有造成瘀滯的害處,不可不加注意。


  13、復元活血湯〔損傷積血〕

  復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山甲入。   桃仁紅花在黃草,損傷瘀血酒煎祛。

  【方源】·李東垣

  復元活血湯,是由柴胡五錢,天花粉、當歸各三錢,紅花、甘草、炮山甲各二錢,桃仁(去皮尖)五十個,酒浸大黃一兩八味藥組成,研成粗末,每次用一兩,水酒各半煎服。   大黃、桃仁、紅花、穿山甲能破瘀行血,當歸能活血消瘀,花粉能潤燥消瘀,甘草和中使破瘀血的藥不傷好血,柴胡引諸藥直達脅下,酒能活血通經。所以本方能祛除由於跌仆損傷造成的瘀血積在脅下,達到恢復血脈正常活潑流通的效果,所以叫復元活血湯。


  ·增輯·

  1、黃土湯

  黃土湯將遠血醫,膠芩地術附甘隨。   更知赤豆當歸散,近血服之效亦奇。

  2、黑地黃丸

  黑地黃丸用地黃,還同蒼朮味乾薑。   多時便血脾虛陷,燥濕滋陰兩擅長。

  3、癲狗咬毒湯

  癲狗咬毒無妙方,毒傳迅速有難當。   桃仁地鱉大黃共,蜜酒濃煎連滓嘗。

  4、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歸地桃,紅花枳殼膝芎饒。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勞。

  5、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靈脂芍茴香。   蒲黃肉桂當沒藥,調經止痛是良方。

  6、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