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孫眉公事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孫眉公事略
作者:馮自由
本作品收錄於《革命逸史

孫德彰,原名眉,字壽屏,廣東香山縣翠亨鄉人,孫總理(以下簡稱總理)之長兄也。居檀香山時,中外人士皆稱之曰阿眉,鮮有知其名德彰者。眉公二字,則於丁未年(一九〇七)自檀香山歸國後同志以其年高德劭,始尊稱之。父名達成,早歲業農,娶同邑隔田鄉楊氏女為室,閱十載而生德彰。德彰幼聰敏好動,讀書鄉塾時,性頗強悍不羈。稍長,達成公以鄉人多赴夏威夷群島營工商業,楊夫人之弟文納適由檀島返粵,乃使德彰從其母舅赴檀謀生,借諳世故時夏威夷尚系獨立國,為土人君主制,各島之農工墾殖貿易事業,大部由中日二國人經營之德彰至檀,初為鄉人傭作,旋以舅氏楊文納之助,自向當地政府領地開墾。數年後更租得茂宜島荒地千數百畝,廣事畜牧墾殖,又在茄荷蕾埠設一商肆,為銷售農牧出產品機關,因而漸致富厚丁丑年(一八七七)夏威夷政府以德彰經營農牧,成效卓著,特許以多招華人來檀,大興墾務之權利。德彰遂於回粵娶婦之便,在翠亨鄉招徠鄉人赴檀工作,一時應者甚眾,同時更租一大帆船,載此項移民數百人以往,在檀之老華僑莫不驚其魄力之偉大焉。次年戊寅(一八七八)德彰以所業日進,乃函請達成公挈楊太夫人及幼弟赴檀就養,達成公無意遠遊,只命總理陪楊太夫人前往,時總理年僅十三而已。德彰初命總理在茄荷蕾埠商肆習懋遷術,旋知總理有志求學,乃遣赴檀山正埠教會學校習英文。癸未年(一八八三)總理以受耶穌教薰陶多載,漸篤信教義,毅然欲受洗禮。德彰聞之,恐總理日趨洋化,遂使回粵專攻國學,以補不足,且分授財產一部以策勵之。總理回粵後與邑人陸皓東同致力國學,日有進益,尤於鄉人迷信偶像事,攻擊不遺餘力。某日,鄉中北帝廟及天后廟之偶像先後被毀,鄉人指為總理及皓東所為,群向達成公責難,達成公乃遣總理至香港就學以避之。德彰得父書,遂召總理赴檀免禍,並令退還所給財產以示懲戒,總理無異言。居久之,以屈處茄荷蕾小肆,其志不伸,遂自赴檀山正埠,擬取道歸國,德彰親往慰留,且以不給旅費難之。總理乃求助於授業師美教士芙闌諦文,芙教士慨然贈以美金三百,總理始獲成行。既而德彰深悔督責總理過嚴,即以巨資寄達成公助總理向學。戊子年(一八八八)春達成公病故,德彰於數月前聞父病重,已回粵奉侍湯藥,至是對於總理愛護備至,凡總理所需學資,均允源源供給,故總理在粵港肄業醫學多年,用度寬裕,皆德彰所給予者也。癸巳年(一八九三)夏威夷群島土人大舉革命,土王拒戰不利,被逼退位,遂改君主制為共和。德彰往日思想頑固,側重保守,至是耳濡目染,心理為之一變,每聞鄉人自祖國來,報告總理時作歌頌太平天國及反清復國言論,咸不以為異。戚族中有恫以抄滅家族等辭,促其勸阻總理行動者,概一笑置之。甲午(一八九四)中日開戰,清軍連戰俱敗,總理以國勢阽危,非傾覆異族政府,改組民主政治,不足以圖匡救,遂於是年秋冬間赴夏威夷,向舊日親友募集義款,企圖大舉。抵檀後先蒞茂宜牧場就商於乃兄,德彰嘉其志大言大,首贊成之,且劃撥財產一部為助,復致書檀山正埠親友為總理先容。於是正埠有志僑商何寬、鄧蔭南、李昌、鄭金、鄭照、李祿、劉壽、劉祥、程蔚南、黃亮、鍾木賢、曹采、劉卓、陳南、許直臣、宋居仁諸人,遂先後加入總理所侶設之興中會,並募得義捐數萬元。總理得款後,乃於是年十一月歸香港大舉進行,旅檀同志鄧蔭南、陳南、宋居仁等亦先後回國參與義舉德彰大有力焉。乙未(一八九五)九月,廣州第一次革命之雄圖,既以事前失敗。總理初亡命日本,組織橫濱興中會。旋赴檀島晤德彰商再舉計劃,德彰慰勉有加,且屬勿餒初志。未幾楊太夫人偕總理盧夫人及其子科亦由鄉人陸文燦護送至檀,均居茂宜牧場。德彰語總理,謂在檀同志新遭失敗,人懷懊喪,籌款宜徐圖機會,此時應先向他處發展,乃易為力。總理深以為然,因有美洲及英國之行。至丙申年(一八九六)九月,總理遂有被囚倫敦清使館之一幕。

己亥年(一八九九)總理以康徒梁啓超、韓文舉、歐榘甲等漸贊成革命,往還頗密,因有聯合組黨之舉。事為康有為所知立派門人葉覺邁攜款赴日本,勒令啟超即赴檀島開辦保皇會。啟超不得已遵命赴檀瀕行約總理共商國事,矢言合作到底,以檀島為興中會發源地,力托總理為介紹同志總理坦然不疑,乃作書為介紹於德彰及諸友。是歲十一月啟超抵檀,持總理介紹書見僑商李昌、鄭金、何寬、卓海諸人,備受歡迎,旋赴茂宜島訪德彰及其戚屬楊文納、譚允等,德彰招待優渥,且令其子阿昌執弟子禮,復導啟超乘馬遍游牧場,經日始畢。啟超驚其規模之偉大,撫德彰背曰,人稱君為茂宜王今乃知為名不虛傳。德彰聞之大樂。啟超乘便漸以組織保皇會之說進,謂名為保皇實則革命,與令弟之宗旨實殊途同歸。德彰人素戇直,且誤為預得總理同意,遂允竭力助其成事。故在檀舊興中會員李昌、黃亮、鍾木賢等亦同入彀中前後捐助漢口起事軍餉逾華銀十萬元,德彰更令其子阿昌隨啟超至日負笈於康徒所設之大同學校總理在日聞之,乃馳書責啟超失信背義,並勸德彰及諸友勿為所愚然德彰及在檀興中會員受毒已深,久未覺悟,其後孫昌至日留學雖由總理代管學費,然仍申父命,與檀僑子弟羅昌(羅登桂之子)、何望(何蕙珍女士之弟)、梁文賢(梁蔭南之弟)等同肄業東京大同學校,總理亦不能禁之也。時啟超前後有多函致德彰備陳籌款保皇各事,茲擇錄二通如次(原函現由馮自由保藏):

其一

孫眉仁兄同志閣下:拜別以來,忽經旬日,每念厚誼,未嘗或忘近日北京事益急,各國西報日日揚言必當救皇上廢西後,而唐山來書,南方預備既足,亦指日起事,此誠今日最大機會也。弟因現時外交之事甚要,欲急往美,本擬十號搭阿士梯耶前往,因太急不能得船位,而昨日多力船來接有香港新加坡兩電,皆催弟即刻回唐,又別有一電催會項也。弟尚未定行止,然弟意究以往美為要,因唐山事有弟不為多,無弟不為少,美國事則惟弟就近前往乃可也故現時仍往美為多。阿昌隨行之議既決,望閣下即遣其克日前來大埠,以便同往,弟約在二十號之船必啟行矣。今日得接德初兄來書,內附閣下所惠隆儀五十元謝謝!閣下前為公事,既已如此出力,復多所饋贈,於弟誠不敢當也。本月四號大埠本會請酒,集者百三十餘人,道威值理數名皆到是日共加捐六千餘金今日鍾木賢黃亮又各加捐三千元(四號之會兩位已各加捐千元)。可謂踴躍之至。人心如此,大事何患不成?望告各同志即將會款迅速收集,急需匯歸,以應急需,是所切盼。此請義安!太夫人尊前望代弟請安!楊文納兄譚允兄處望代傳電問候。弟啟超頓首。七月七號。

其二

孫眉仁兄同志:阿昌到埠得接手書,欣悉一切。弟本擬搭二十號之船往金山,乃於本日唐山金山船同時到埠,接有新加坡電文兩封,上海香港日本信函多件,皆催弟即日歸國辦事,不可少延貽誤。弟看此情形,必是起義在即,有用着弟之處,再四籌度,不能不改而東歸,決於明日搭日本丸東返矣。弟此行歸去,必見逸仙,隨機應變,務求其合,不令其分,弟自問必能做到也。至弟既東行,行蹤無定,所有阿昌相隨之議,似可作罷論。蓋東方無甚可開見識之事,而阿昌現當就學之年似仍當今其入書館,勝於東歸也。此子循良,弟甚愛之,望其勉學成就,他日共事之日正長也。至於令侄及各同志捐項,仍望趕收趕匯,因唐山急催弟歸,其事機之急可知,其需款之急更可知矣。匆匆手此告別,即頌義安!楊納譚允諸兄望打綱線代弟問好告別。弟啟超頓首。七月十七日。

夏威夷群島自戊戌年(一八九八)已合併於美國,美取保護制度,置總督一員治理之。己亥年秋冬間,檀島疫癘盛行,當地政府乃火焚疫癘區,以杜傳染,居民多被驅逐市外。華僑以財產損失不貲,咸怨恨祖國政府之保護不力。啟超至檀時,距火焚華埠事未遠,聞者惑於擁護清帝變法維新,足以保護海外僑民權利之說,以為起兵勤王一途,實較革命排滿為事半功倍,故於啟超之倡設保皇會,多踴躍參加,而舊興中會員尤稱得力,德彰亦其中之一人也及庚子(一九〇〇)後,康梁師徒斂財之真相,逐漸暴露信用日見消失,於是在檀之舊興中會員,多深悔前誤,頗有以總理前此介紹非人為辭者。阿昌在日本一年,德彰即召之回檀,旋遣赴美國加省習醫。癸卯年(一九〇三)秋總理自日重蒞檀島,時保皇會勢力已漸衰弱,其黨《新中國報》對總理所主張大肆排擊總理乃假舊興中會員程蔚南所設《檀山新報》,親撰論文以駁斥之,革命黨勢因之復振。旋往茂宜島與家人團聚,舊時親友以總理深諳醫術,每有疾病輒就之求診,總理初以此道荒疏為辭卻之。德彰謂既是醫生,毋庸固執;總理遵命行之,就診者莫不著手回春,眾咸驚為神奇。其母楊太夫人語總理曰:「革命目的在救人,行醫目的亦在救人,第是救人,何必東奔西跑,自尋煩惱?」德彰曰:「行醫只能救少數人,革命則能救多數人,吾弟奔走革命多年,自應始終一貫豈可輕易變更,前功盡棄。」聞者咸奉為至言。然德彰是時之經濟狀況,已大不若前此之豐裕,蓋美國治檀後,對於各島農牧租地條例施以種種限制,茂宜牧場收入遠不如前,故總理於是冬美國之行,德彰不能多所供應。瀕行除給予少數川資外,另賜龍涎香一枝,備旅途不時之需。次年總理至紐約時,嘗以龍涎香求售濟急,即此物也。又德彰與舅氏楊文納均以總理從事革命有年,仍以未加入最老革命團體之洪門為憾事,力勸總理從速入闈拜盟,以加強革命同志之合作,總理欣然從之。即憑洪門叔父鍾水養之紹介,加入檀島之致公堂為會員。及抵舊金山保皇黨徒竟勾結美國關員阻其登岸,賴舊金山致公總堂幹事黃三德唐瓊昌等仗義代延律師向美政府抗爭,始獲安然入境。事後人咸佩德彰文納之有先見之明焉。甲辰乙巳間(一九〇四至一九〇五),夏威夷政府改訂租地年限條例依新章於舊租地者極為不利。德彰乃延律師抗爭,此案至丁未年(一九〇七)春始由法院判決,舊租地者敗訴,德彰以是損失不貲。茂宜牧場同時須歸還政府德彰不得已於是年秋偕老友楊德初歸香港。初寓《中國報》社,由馮自由招待一切。旋赴越南河內與總理籌商善後方法。時總理方經營欽廉及鎮南關軍事需款孔殷故不能為乃兄之助,德彰遂決意將夏威夷數十年經營之事業全部收束且迎旅檀眷屬移香港九龍城,稅屋以居,楊太夫人及總理盧夫人等與焉。時陳少白已以數年協助富商陳賡如楊西岩等反對粵漢鐵路官辦之故,獲得酬勞費九千元。即用此款購置九龍牛池灣荒地十數畝,經營別墅,所剩餘地甚廣。及遇德彰乃欲售與餘地之半為開闢農場之需,許其俟結束在檀余產之資匯到,然後償付地價,德彰甚德之。遂與楊德初及其鄉人等營建廬舍,及從事種植果菜飼養雞豚等工作。雖土木縫飪纖介瑣事,亦多躬自為之。蓋其多才多藝,勤儉耐勞,自初蒞檀時已然耳。未幾德彰得檀友訊,知余產所得僅足清付訟費,大為失望。少白聞之,仍重申前約。德彰呵之曰:君辦理《中國日報》時,吾得舍弟信曾匯款助君多次,今君乃忍以戔戔之數相逼耶?言時聲色俱厲。少白氣為之懾。退而語陳景華馮自由曰:弟是華盛頓兄是拿破崙;華盛頓,可容易商量,拿破崙則真無法應付耳。由是雙方感情日劣,經馮自由周旋其間,事乃寢息。己酉年(一九〇九)冬同盟會運動廣州新軍反正,將次成熟,決意在粵大舉。時擔任製造青天白日之革命旗幟者有二處,一在香港灣仔東海旁街七十六號四樓馮寓,李自平陳淑子盧桂屏諸女士任之。一在牛池灣德彰農場,德彰及德初等任之。事為鄰居陳少白所聞,慮因此惹起當地警吏干涉牽累地產所有主,乃再三向德彰警告制止德彰大憤遂將布料縫車等件,盡移至馮宅合力縫製,數日內成三色旗百餘幅,是即庚戌年(一九一〇)倪映典率廣州新軍起義一役所用之旗幟也經此役後,德彰在九龍一帶,漸與秘密會黨交結。辛亥年(一九一一)春更大開門戶,廣事招徠,從者日眾,當地政府乃下令使之離境。於是德彰遂以農場還諸少白自與楊德初赴廣州灣易名黃鎮東,以廣州灣三泰利號為通信處。嘗致函加拿大溫高華埠《大漢日報》馮自由求助馮以小款濟之,德彰居廣州灣時仍宣傳革命大招黨人高雷土人入會者,踵趾相接。至是歲九月粵省光復,始返國。

辛亥廣州光復之後,胡漢民陳炯明迭任都督,一部同盟會員及華僑之不慊於胡陳者,乃有恢復舊興中會之議群擁德彰為首領以與軍政當局相抗衡。德彰忠厚性成,頗為所用。實則辛亥以前舊興中會員之參與其事者,殆無一人,德彰特供其傀儡品而已。民元南京政府成立,陳炯明屢言辭都督職,於是粵省黨人軍人及各社團各自選舉都督,電請孫大總統委任中以舉德彰者為最多。南京總統府收受此項電文,前後凡百數十通孫大總統乃電復粵各界,解釋不能委任乃兄之理由:謂愛之適足以害之。辭極剴切眾乃無言未幾,德彰自粵赴寧,擬向孫大總統面陳粵政得失,從者有失意軍人黃士龍等數十人。及抵南京,乃痛言讓位袁世凱之失策,並指摘粵省胡陳二督施政之誤謬對於胡漢民尤責難有加。孫大總統惟力勸其從此勿預政事,息影林泉以娛暮景而已。癸丑秋各省討袁軍既敗挫,總理亡命東瀛,德彰亦自鄉移居澳門自是惓惓國是,鬱鬱不樂。民國四年以病卒於澳門旅次。遺一子,即阿昌號振興於民國六年總理率海軍南下護法後數月,在黃埔海面為海軍所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