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秩祿,稟也。敘才,等也。作徒役之事,大子所用,

授八次八舍之職事。

衛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候便也。鄭司農云:「庶子衛王宮,在內為次,在外為舍。」鄭元謂:「次,其宿衛所在;舍,其休休之處。」

若邦有大事,作《宮眾》,則令之。

謂王宮之庶子,于邦有大事,或選當行。

「月終則均秩,歲終則均敘。」「以時頒其衣裘,掌其誅賞。」

頒,讀為班,班,布也。衣裘,若今賦冬夏衣。

《地官》司徒,教官之屬: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 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訂義陳及之曰:「師氏以道教國子,以媺詔王,而其徒百二十人,蓋居虎門之左,司王朝,帥四夷之隸以守王門,其徒不得不多也。」

《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 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三行: 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 以事師長。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訂義李景齊曰:「虎門,路寢也,畫虎以示威武之象。至于中門為雉門,亦畫雉以象文明,外文明而內威武,高明、柔克、沉潛剛克之意。文明著于外,威武潛乎內,則王之威亦德威而已。」

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游子弟學焉。 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

訂義賈氏曰:「此數事,王行之時,師氏則從,以王所在,皆須詔以美道故也。」鄭康成曰:「聽治,謂王舉于野外以聽朝。」賈氏曰:「上數事皆有朝以聽治之,故從王亦如上。虎門之左同,故曰亦如之。」

使其屬帥四夷之隸,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且蹕 朝在野外,則守內列。

訂義《鄭鍔》曰:「非特在國可使之守,若朝在野外,雖使之守,藩盾之內列亦可。」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 徒六十人。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 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 書,六曰九數。乃教之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 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 六曰車馬之容。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 從,聽治亦如之,使其屬守王闈。

訂義《鄭鍔》曰:「闈者,宮中巷門。」黃氏曰:「保氏守王闈,則益迫近矣。師氏有四夷之隸,故在門外。然保氏掌諫王惡,則其察之當益詳。」

《夏官司馬》,政官之屬:「虎賁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 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訂義薛平仲曰:「虎言其有力如虎也,旅言其旅力方剛也。虎賁有虎士八百人,用之以先後王而趨,非部分之嚴,節制之素,難乎為衛矣。故虎賁氏則以下大夫二人為之。」黃氏曰:「虎賁氏有主帥,且為近衛,故高其爵。」鄭康成曰:「不言徒曰虎士,則虎士徒之選有勇力者。」易氏曰:「此言虎士八百人,與《牧誓》言『虎賁三百人,其』」數為不同。蓋此以衛至尊為主,惟眾而後可以備儀衛。陳及之曰:「虎賁八百人。」蓋天子親兵,六軍之外,禁衛惟此而已。王不出,則虎士不出。及其弊也,以之從軍旅,賜諸侯,非舊制矣。

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

王出將,虎賁士居前後,雖群行,亦有局分。先,悉薦反。將,子匠反。

軍旅會同亦如之。舍則守王閑。

舍王出所止,宿處閑梐枑。

王在國,則守王宮。

為周、衛。

國有大故,則守王門。

《非常》之難要在門。

適四方使,則從士大夫。

虎士從使者,

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則奉書以使於四方。

不通。逢兵寇,若泥水奉書,徵師役也。

《旅賁》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訂義鄭鍔曰:「旅如旅力,方剛之旅,旅有力之意,故人之背旅謂之膂,以其有力故也。或謂有虎賁氏八百人矣,又有旅賁氏十六人,何耶?蓋八百人分為卒伍而趨於王之前後,則既衛其前又衛其後也。旅賁氏之十六人則夾車而趨,或防其左,或防其右,此其所以異。」

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左八人,右八人,車止 則持輪。」

「夾王車」者,其下士也。下士十有六人,中士為之帥焉。

凡祭祀、會同、賓客,則服而趨。

「服而趨」,夾王車趨也。會同、賓客,王亦齊服服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