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醫院部雜錄

《緇素錄》:「太醫院醫士分十三科」,循元醫學之舊也。十 三科者,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產口 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瘡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書 禁科。其設立醫學,蓋從太醫院太使王猷、副使王安 仁之請。其程試科目,每三年一試,期以八月。中選者 來春二月赴大督省試。其法考較醫經,辨驗藥味,合 試經書,則《素問》《難經》《聖濟錄》《本草》《千金翼》方也。元惟 重其選,故名醫特多。明則試醫士,不過論一篇,歌訣 一首而已,人多忽焉,不以為意。此華亭唐文恪公有 「京師無良醫」之歎也。

《春明夢餘錄》:「古者史官、樂官與夫醫卜之官,皆世掌 之。業不兼官,官不二事,懼其不精也。況乎醫不三世, 不服其藥,執技以事上者,惟醫為難精,惟疾病為不 可不謹。是故食醫之下有疾醫,調飲食者,不兼於治 病也。疾醫之下有瘍醫,察內證者,不兼於外證也。瘍 醫之藥有獸醫,治禽獸者,不兼於治人也。」

《周禮》「醫師,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裏,察天五運 並時,六氣,眠人五聲、五色、九竅、九臟之動,以探百病 之源,決死生之分,而度箴石湯火之所施,為之經方, 本草藥石寒溫之性,量疾病深淺,度氣感輕重,假藥 味五苦六辛之滋,調水火齊和之宜,以通閉解結,致 五味五穀五藥之養,而反之於平。至齊之得,猶慈石」 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熱益熱,以寒益寒,精氣 內傷而見於外,以愈為劇,以生為死。故諺曰:「有病不 治,常得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