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僧垣知其可差,即為處方,勸使急服,便即氣通。更服 一劑,諸患悉愈。天和元年,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大將軍樂平公竇集暴感風疾,精神瞀亂,無所覺 知。諸醫先視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後至曰:「困則困 矣,終當不死。若專以見付,相為治之。」其家忻然,請受 方術。僧垣為合湯散,所患即瘳。大將軍永世公叱伏 列椿苦利積時,而不廢朝謁。燕公嘗問僧垣曰:「樂平、 永世俱有痼疾,若如僕意,永世差輕。」對曰:「夫患有深 淺,時有剋殺。樂平雖困,終當保全。永世雖輕,必不免 死。」謹曰:「君言必死,當在何時?」對曰:「不出四月。」果如其 言。謹歎異之。六年,遷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 后寢疾,醫巫雜說,各有異同。高祖御內殿,引僧垣同 坐,曰:「太后患勢不輕,諸醫並云無慮。朕人子之情,可 以意得;君臣之義,言在無隱。公為何如?」對曰:「臣無聽 聲視色之妙,特以經事已多,准之常人,竊以憂懼。」帝 泣曰:「公既決之矣,知復何言。」尋而太后崩。其後復因 召見,帝問僧垣曰:「姚公為儀同幾年?」對曰:「臣忝荷朝 恩,于茲九載。」帝曰:「勤勞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驃騎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敕曰:「公年過縣車,可停朝謁。 若非別敕,不勞入見。」四年,高祖親戎東討,至河陰,遇 疾,口不能言,瞼垂覆目,不復瞻視,一足短縮,又不能 行。僧垣以為諸藏俱病,不可並治,軍中之要,莫先於 語。乃處方進藥,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 治足,足疾亦瘳。比至華州,帝已痊復,即除華州刺史, 仍詔隨入京,不令在鎮。宣政元年,表請致仕,優詔許 之。是歲,高祖行幸雲陽,遂寢疾,乃召僧垣赴行在所。 內史柳昇私問曰:「至尊貶膳日久,脈候何如?」對曰:「天 子上應天心,或當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萬無一全。」 尋而帝崩。宣帝初在東宮,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 其疾即愈。帝甚悅。及即位,恩禮彌隆。嘗從容謂僧垣 曰:「嘗聞先帝呼公為姚公,有之乎?」對曰:「臣曲荷殊私, 實如聖旨。」帝曰:「此是尚齒之辭,非為貴爵之號。朕當 為公建國開家,為子孫永業。」乃封長壽縣公,邑一千 戶。冊命之日,又賜以金帶及衣服等。大象二年,除太 醫下大夫。帝尋有疾,至於大漸。僧垣宿直侍帝,謂隋 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診候危殆,必不 全濟,乃對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 敢不盡心。」帝頷之。及靜帝嗣位,遷上開府儀同大將 軍。隋開皇初,進爵北絳郡公。三年,卒,時年八十五。遺 誡衣白恰入棺,朝服勿斂。靈上唯置香奩,每日設清 水而已。贈本官,加荊、湖二州刺史。僧垣醫術高妙,為 當世所推,前後效驗,不可勝紀。聲譽既盛,遠聞邊服。 至於諸蕃外域,咸請託之。僧垣乃搜採奇異,參校徵 效者,為《集驗方》十二卷,又撰《行記》三卷,行於世。長子 察,在江南。

褚該

按《周書》本傳,「該字孝通,河南陽翟人也。晉末遷居江 左。祖長樂,齊竟陵王錄事參軍。父義昌,梁鄱陽王中 記室。該幼而謹厚,有譽鄉曲,尤善醫術,見稱於時。仕 梁,歷武陵王府參軍,隨府西上。後與蕭撝同歸國,授 平東將軍、左銀青光祿大夫,轉驃騎將軍、右光祿大 夫。武成元年,除醫正上士。自許奭死後,該稍為時人」 所重,賓客迎候,亞於姚僧垣。天和初,遷縣伯下大夫。 五年,進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該性淹和,不自矜 尚,但有請之者,皆為盡其藝術,時論稱其長者焉。後 以疾卒。子士則,亦傳其家業。

直魯古

按《遼史》本傳:「直魯古,吐谷渾人。初,太祖破吐谷渾,一 騎士棄橐反射不中而去。及追兵開橐視之,中得一 嬰兒,即直魯古也。因所俘者問其故,乃知射橐者,嬰 之父也。世善醫,雖馬上視疾,亦知標本,意不欲子為 人所得,欲殺之耳。由是進於太祖,淳欽皇后收養之。 長亦能醫,專事鍼灸。太宗時,以太醫給侍,嘗撰脈諸 《鍼灸書》。」行於世。年九十卒。

劉翰

按《宋史》本傳:「翰,滄州臨津人。世習醫業,初攝護國軍 節度巡官。周顯德初,詣闕獻《經用方書》三十卷、《論候》 十卷,《今體治世集》二十卷。世宗嘉之,命為翰林醫官。 其書付史館,再加衛尉司主簿。太祖北征,命翰從行。 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鴻臚寺丞。時太祖求治,事皆覈 實,故方技之士必精練。乾德初,令太常寺考校翰林」 醫官藝術,以翰為優,絀其業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後 又詔諸州訪醫術優長者,籍其名,仍量賜裝錢,所在 廚傳給食,遣詣闕。開寶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 與馬志視之。及愈,轉尚藥奉御,賜銀器、緡錢、鞍勒馬。 嘗被詔詳定《唐本草》,翰與道士馬志,醫官翟煦、張素、 吳復珪、王光祐、陳昭遇同議,凡《神農本經》三百六十 種,《名醫錄》一百八十二種,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種, 有名無用一百九十四種,翰等又參定新附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