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十五卷目錄

 太醫院部彙考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晉總一則

  宋總一則

  梁總一則

  北魏道武帝天興一則 獻文帝皇興一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隋總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總一則

  遼總一則

  宋總一則 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淳化一則 貞宗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慶曆一則

  至和二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元豐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高宗紹興一則 孝宗乾

  道一則 淳熙一則 光宗紹熙一則

  金總一則

  元總一則 太宗一則 世祖中統二則 至元五則 英宗至治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憲宗成化二則 孝宗弘治三則 世宗

  嘉靖七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六則

皇清總一則 順治五則 康熙六則

官常典第四百十五卷

太醫院部彙考

周制,設醫師,以統食醫、疾醫、瘍醫、獸醫,而隸于天官 冢宰。

按:《周禮天官》冢宰治官之屬:「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 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醫師」,眾醫之長。

《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

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孟子》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

疕,頭瘍,亦謂禿也。身傷曰瘍。分之者,醫各有能。

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

食,祿也。全,猶愈也。以失四為下者,五則半矣,或不治自愈。

《食醫》,中士二人。

食有和齊藥之類。

《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

和調也。

凡食齊視春時。

飯宜溫。

羹齊視夏時。

羹宜熱。

《醬齊》視秋時。

醬宜涼。

飲齊視冬時。

飲宜「寒。」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

各尚其時味,而甘以成之,猶水火金木之載於土。

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鴈宜 麥,魚宜菰。

會。成也。謂其味相成。

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放」,猶依也。

《疾醫》,中士八人。

《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 疾,夏時有痒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

《癘疾》,氣不和之疾。痟,酸削也,首疾頭痛也,嗽,欬也,上氣逆喘也。

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養,猶治也。病由氣勝負而生,攻其蠃,養其不足者。五味,醯酒飴蜜薑鹽之屬;五穀,麻黍稷麥豆也;五藥,草木蟲石穀也。

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

三者,劇易之徵,見於外者:「五氣」,五藏所出氣也;五聲,言語宮商角徵羽也;五色,面貌青赤黃白黑也。察其盈虛休王,吉凶可知。

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

兩《參》之者,以觀其死生之驗。「竅之變」,謂開閉非常;「藏之動」,謂脈至與不至。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