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22577.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見佛故。二十者修善思惟。為得十二緣。深智慧故。二十一者得於順忍。二十二者得無生忍。二十三者信一切功德。二十四者得佛智慧。是名二

十四。善男子。爾時聖王。聞是法已。轉以教化一切男女。眷屬臣民。時彼國中。有九萬九千億衆生。悉共出家。善男子。淨聲比丘既出家已。復白佛言。

世尊。我今云何得名出家。佛言比丘。汝名淨聲。當淨自界。自界既淨。則名比丘。則名出家。爾時比丘。聞佛說已。心樂寂静。作是思惟。界者即眼。觀眼

空者。即是淨界。夫淨界者。即是佛土。耳鼻舌身。亦復如是。意者即界。若觀意空。即是淨界。夫淨界者。即是佛土。即是一界。即是空界。即衆生界。即無。相

界。即無願界。即無作界。即無為界。善男子。淨聲比丘。如是觀已。即時獲得身輕心輕。身心輕已。得無量神通。得神通已。得樂說無礙陁羅尼門。善男

子。汝知爾時。淨聲比丘豈異人乎。即汝身是。男女眷屬。即汝所將来菩薩聽法衆是。說是伊帝目多伽時。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

千衆生。得無生忍。善男子。若有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如法說。如說而住。云何名為如法而說。如說而住。善男子。若有人言。我當作佛。請

諸衆生。許以法味。請已不能受持讀誦。分别解說微妙經興。不能護持清淨禁戒勤修精進。不修知足。於善法中。少得知足。是名欺誑。不如法說。不

如說住。若有人言我當作佛。請諸衆生。許以法味請已受持。讀誦演說護持禁戒。勤修精進。少欲知足。多得善法。不生足想是名不誑。如法而說。如。

說而住。善男子。譬如國王。多請賔客。請已不設供賔之具。賔客既至。方云未辦。於是賔客。各作是言。昨受王請。家不設食。今赴王信。復無所得。呵責

愁恚。怨歎啼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請諸衆生。許以法食。不求多聞持戒精進。不修三十七助道法。衆聖呵責。人天涕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

如作。應如作說。不應欺誑一切衆生。復次善男子。復有衆生。請求菩薩為我說法。菩薩許言。當為汝說許已放𨓜。衆生既見菩薩放𨓜。即便勸喻。既

勸喻已。方為說法。說時或問甚深之義。以放𨓜故而不能答。不能答故心生慚愧。護於身心。誑於衆生而便捨。離。善男子。菩薩若欲如說而住。無惜

身心。以護衆生。善男子。過去世有一師子王。住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獸中之王。力能視護一切諸獸。時彼山中。有二獼猴。共生二子。時二獼

猴。向師子王作如是言。王若能護一切獸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餘行。求覓飲食時師子王。即便許可。時彼獼猴。留其二子。付彼獸王。即捨而

行。是時山中。有一鷲王。名利見。師子王眠。即便搏取獼猴二子。處嶮而住。時王寤已。即向鷲王。而說偈言。我今啓請大鷲王唯願至心受我語。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