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99.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曰包荒以宏其度。何謂三。曰用人之際。不以全責偏。不以近忘逺。不以群間孤。剛果之才偏扵勇。責其不全。則天下有廢才。幽逺之士壅扵聞。搜

之不博。則天下有𨓜士。孤立之賢寡扵朋。主之不力。則天下有遺賢。是三人者。有一不能兼容。豈包荒用人之度也哉。九二體其一以行其三。此其

所以能合扵六五中行之君。而致泰亨光大之治也。尚之為言配合也。如西漢以列候尚主之尚。其堯舜野无遺賢之世乎。林栗集解九二。兊也。以

陽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應乎六五之艮。故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初為乾。乾為郊。二為兊。兊為澤。三為震。震為萑葦。郊。野之外。水

澤所鐘。而萑葦茅茨生焉。荒之象也。乾為人。兊為澤震為足。水澤之上。人徒涉焉。馮河之象也。乾為郊野。遐之象也。坤為衆。朋之象也。荒者茅塞而

不治。人之所棄也。馮河者進取而不顧。人之所疾也。遐者踈逺而易遺。朋者親近而難忘者也。惟六五之君。以柔居尊。下畜三陽而反其坤巽之類。

故荒者吾能包之。馮河者吾能用之。踈逺之賢无遺扵野。而朋比之衆。自散扵朝。則可謂皇極之君矣。尚。猶配也。中行。謂二也。有皇極之君。必有中

行之臣。說而應之。故六五得配扵九二。以成泰之治也。何者。以六居五。以九居二。履中正之位。无剛柔之偏故也。孔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

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又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荒與馮河。孔子之所謂狂狷過不及者歟。何者以陽居剛

而不得乎中故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覆巢毁卵。則鳳凰不翔。西伯養老而太公歸之。燕昭禮士而樂毅從之。包荒得尚于中行不亦宜乎。子曰。

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其六五之謂矣。二五相與。剛柔迭居。是以互言其義也。楊慈湖傳大哉九二之道也。惟賢知賢。㧞茅茹在九二。不必言

九二。大賢學之。荒者疑在所棄。今九二則包之。何以包之也。人有常性。本善本正。因物有遷。斯昏斯亂。荒者不協于極而已。猶未罹于咎也。君子當

包受之。寛以教養之。則天下之善心无不興起。可以使人皆有士君子之行。馮河者勇進直前。无所畏懦之象。謹畏不敢發。君子之常德。然而泰之

時。上下交而其志同。君子居内而道長。小人居外而道消。三陽並進。群賢畢集。九二又得位扵斯時也。苟猶畏懦不敢経發。則斯民何所頼。至治何

由致哉。用馮河。所以破君子畏懦之蔽。啓以變通大有為之道也。遐。逺也。逺者人情。易以遺亡。亦才力之所不逮。今九二不遺遐逺。舟車所至。人力

所通。睿智周之。光被无外。朋者所親也。朋亡。則不止扵所親。雖所不知。凡一言之善。一事之能。尚皆用之。而况扵以賢人吉士稱者乎。包荒用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