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385.pdf/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朔州。戰國屬燕。秦屬代雁門二郡地。漢為定襄雁門二郡地。後漢屬雲中雁門二郡。漢末因亂。又置新興郡。漢末太亂。匈奴侵邊。自定襄以西盡

雲中雁門之間遂空。逺安中魏武王集荒郡之人。生新興郡。晋懷帝時。劉琨表以鮮卑猗盧為大單于。封代公。徙馬邑。即其地也。其後為拓跋魏。建

都於今郡北。兼置懷朔鎮。及遷洛。後遂於郡北三百餘里置朔州。葛榮之亂。又廢。北齊復置朔州。隋初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置代郡。尋屬馬邑郡。

後魏初。雲中在今郡北三百餘里。定襄故城。北齊置朔州。在故都西南新城。一名平城也。後移於馬邑。即今郡城也。唐初為朔州。或為馬邑郡。建中

中節度使馬燧徙治馬邑。後復故治。後唐為振武軍。石晋初没於契丹。宋宣和五年。契丹守將韓正以州采降。尋為金人所逐。西取其地。唐貢白

雕羽。豹尾。甘草。領縣二。善陽。有定馬邑城。武州塞。此地亦漢定襄縣地。後魏桑乾郡。北齊廣安郡。有紫河。發源於此。馬邑。漢舊縣。開元中析善陽

於大同軍城置。雲州。戰國屬趙。秦置雲中郡。二漢因之。晋屬新興郡。後魏道武帝自雲

中徙都平城。即此。雲中。今馬邑北郡平城。即今郡。隋吃内縣。常安鎮也。置代尹。自天興元年。都平城。至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遷洛陽。後改代尹為萬

年尹。隋初屬馬邑郡。唐貞元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永淳元年。為默啜所破。徙其民于朔州。開元十八年。復置。後為天同軍節度。杜

祐通與云大唐置冥州。或為雲中郡。屬河東道。石晋時没契丹。契丹號為西京。宣和末。金滅契丹。取其地。唐貢舞牛尾。鷼羽。領縣一。雲中。漢舊

縣。青白雲自縣白登山白登臺漢髙祖被圍于此。有故髙柳城。參合陂。後魏盛樂縣。並在今郡界。箄于臺。在今縣西北百餘里。武帝元封元年。勤兵

十八萬騎出長城。北登箄于臺。易州。春秋至戰國屬燕秦置上谷郡。晋書曰。在谷之上頭。故曰上谷。二

漢屬涿郡。晋為范陽國。後魏亦為上谷郡。隋初置昌黎郡。後兼置易州。煬帝初州廢置上谷郡。唐因之。屬河北道。宋惟得遂城。置安肅廣信二軍。得

蒲城南境以益保州。餘地悉以雍熈四年。䧟于契丹。武經邊防云。易州石晋割洛北虜。按五代史。易州不在十六州域。職方考亦稱五代俱有易州。

武經誤也。宣和四年契丹將髙鳳以郡來降。宣和末没於金。唐貢紬。綿。墨。領縣六。易。有淶易二水。有燕臺。昭王求付處。又有道范陽縣故城

在縣東西。容城。漢舊縣。遂城。古遂武也。秦築長城之所起。沫水。漢道縣。蒲城。舊永樂縣。五回。開元中。析易置并。置樓亭。板城。二縣。天寳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