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993.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淑。五十四代崇安宰楷。既訂定宗支圖本。分藏于家。朝城仲子太常院判思逮。皇慶間。亦嘗進徹乙覧。藏之秘府。獨譜系未有全書為可憾。濤暇日

不揆。祖練塘退學所譜。摭以舊本。祖庭廣記。及朝城崇安二宰所訂圖本。各隨世次增入欽録國朝褒崇之典。續于前紀。手寫成帙。鋟梓以傳永乆。

嗚呼。廣記雖存。改刻多謬。闕里通載。獨不及世。次賴氏外紀所載。畧而不備。中亦不免有差互之失。所賴者朝城崇安所定宗圖爾。若其他近日刊

行諸書。各以私意而成者。俱無取焉。濤學淺分卑。僣踰罪大。然繼述之責有不容緩者。知我罪我。惟祖聖之靈在天惟公論在萬世矣。天曆二年歲

次己巳。五月一日。五十三代孫承事郎平江路吳江州判官濤拜手謹書。元韓性五雲漫藁十七史帝王世系序。𢟍代之史。見於諸史。藝文志。唐

四庫書目亡慮數十百家。近代先儒。取其持著者。定為十七史。太常舒公録其書之卷秩。與作書者之名氏。謂之十七史。纂行於世。憲使何公莅治

會稽。以其書授郡博士劉君。復纂輯世系。紀年以增益之。上下數千年禪讓征伐。興亡治亂。可考見其大畧。誠史籍之樞要也。按先儒定十七史之。

名。不詳著其目。學者各以意說。求合其數。故其記論。徃徃不齊。首以春秋而析三國五代為八史。館閣書目所著也。以史記為首。而合梁陳二史為

一。又益以崔鴻蕭方武之書。容齊洪公所定也。首以史記。終以五代。上不及春秋。下不取崔蕭二氏之書。舒公所評也。愚謂春秋聖人之書。不當下

儕諸史。崔蕭所記列國之事。不得與正史比。舒公所評。固不易之論。至若南北朝。各有正史。李延壽因其文而删定焉。今七史既具。而復列李氏之

書。則重複矣。誠以陳壽所著魏吳蜀為三書。而除南北史之複出者。十七史之目。固昭然可見也。或謂三國志為三書。則五代史亦可為五書矣。是

不然。三國志各自為書。故可析五代史之為書。八姓之君紀於前。五代之臣傳於後。是固一書也。安可强而析哉。顧惟淺學謏聞。豈敢折衷諸儒之

論。姑述管見。以俟博學君子是正焉。廉文靖公集世系狀大元故平州路達魯花赤。行省萬户贈推誠定逺佐運功臣大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

國。追封營國公謚忠武。塔本世系狀。延祐三年十二月。宥宻官奏事殿中。有㫖曰。汝樞宻臣迭里威實。曾祖塔本行省。昔在太祖皇帝朝。勞烈居多。

人罕能比。及其子若孫。累世効勤於吾家。其封勛贈謚。未賞之行。勑中書錫之。制下中書。以禮部翰林太常議。贈其髙祖行省塔本推誠定逺佐運

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營國公。謚忠武。夫人阿撒八烏迷追封營國夫人。祖阿里乞失帖木兒贈宣忠輔義功臣榮禄大夫平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