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874.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地文所麗百榖草木人文所麗眉睫須髮夫人之須髮。亦猶地之草木也。六二賁主柔文頥下坎為髮附于頥下須也故曰賁其須。賁之工九。乃天

文也分剛上而文柔也故上九止之我亦止之。上九興之。我亦興之。人文隨天剛柔相與故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吳澄纂言象曰。賁其須。與上興

也程子曰須隨頥而動者繫於所附。與上同興也。俞琰集說上。謂九三在其上也九三質也文待質而興。此六二所以待九三之興。而與之俱興也。

興起也李簡學易記六二賁其須。止與上興也。六二以文明中正為一卦之主將以文明之道賁天下者也。五居君位而不應。不應則不可以有為

矣須待也有待而興。智之事也然其須也乃所以為賁歟。與上興者。謂與三相賁而起也采安定白雲佚庵語李恕易訓二賁之主故言賁道凡賁

飾於物者不能大變其質如人須然動止係頥不係於須盖須不自起隨上而起也保八原㫖六二隂柔處於離中文明之君子下卦之主也 賁

其須須即此需待也脩飾賁道待時而行也。二雖當位而无應故以文明脩其道。待上求而進之共。成治賁之功也。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君子

體而用之隱居待時故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耳胡震衍義。六二賁其須。止與上興也須。隨頥而動者也六二當賁飾之時居離明之位柔順中正

三以陽剛得正皆无應與故二附三而動有賁須之象是二有文明之德。以賁飾其從人之道也。二之從剛而動。猶須從頥而動也。從剛而動。必以

賁言者。二之從三。非邪言邪說。而文其徇物之過也。非令色足恭。而文其恱人之容也。有仁賢以為汲。引則從之。有尊貴以為應。援則從之。不然子

敖之從。適以為樂正子之辱。彌子之主雖得衛卿。秪以自污爾。象曰。與上興也六二為離之主。有中正之德。則其與上興者有所賁。有離明之質。則

其與上興者有所賁。六二君子其得貢道之盛歟。安定曰。須。待也。君子之道不可以躁進。盖上下相文之時。六二以文明而麗乎下。柔順中正。无私

无應。靜而有待物必有致飾者。夫。待而後應與上相興。夫何咎焉不曰吉凶初无得失故也。潘氏曰。柔不能自奮正也。不肯妄求脩飾其德以須時

用。待文王而後興者也。張清子集註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潘氏曰。須。需也二居文明之中。而上无應援柔不能自奮正。不肯妄求脩飾其德以

須時用。待文王而後興者也。進齊曰。須附頥而生者也。賁上四爻。外實中虛有頥之象六二柔順无應。而上比九三故依附九三之陽。以為之主。

乃賁飾其頥下之須者也二才柔不能自興。隨三而興。亦猶須之附頥而動者也故曰與上興也。愚謂六二自坤上六而來。居離之中。為賁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