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2429.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魯哀公曰。昧爽夙興正其衣冠平旦視朝。慮其危難。一物失理亂亡之端。君以此思。憂則可知矣。太宗皇帝命昭宣使。河北團練使王繼恩討蜀

平之。宰相請除繼恩宣徽使。太宗不許曰宣徽使位亞兩府。若使繼恩爲之。是官官執政之漸也。宰相固請以繼恩功大。他官不足以賞之。太宗

怒。切責宰相。特置宣政使以授之。真宗皇帝。欲與章穆皇后及後宫逰内庫。后辭曰。婦人之性。見珍寳財貨不能無求。夫府庫者國家所以養六

軍備非常也。今託之於婦人非所以重社稷也。真宗深以爲然遂止。由是觀之。先帝以睿明卓越。防微杜漸如此之深。可不念哉。昔扁鵲見齊桓

侯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不恱。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爲功。及在血脉在腸胃。桓侯皆不信。及在骨髓。扁鵲望之遂逃去。徐福言霍

氏太盛。宜以時抑制。漢宣帝不從。及霍氏誅。人爲之頌其功以爲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爲上客。故未然之言。常見棄忽。及其已然。又無所及。夫

宴安怠惰肇荒淫之基。竒巧珍玩。發奢泰之端。甘言悲辭。啓僥倖之塗。附耳屏語。開讒賊之門。不惜名器。導僣逼之源。假借威福。授陵奪之柄。凡此

六者。其初甚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則用力百倍矣。伏惟陛下思萬機之至重。覧大易之明戒。誦孔子之格言。繼

先帝之聖志。使扁鵲得早從事。母。使徐福有曲突之嘆。則可以修之於廟堂。而德冒四海。治之於今日。而福流萬世。優游逍遥。而光烈顯大。豈不美

哉。豈不美哉。其務實云。周書曰。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雘。此言爲國家者。先實而後文也。夫安國家。利百姓。仁之實也。保基緒傳子孫。孝之

實也。辨貴賤。立綱紀。禮之實也。和上下。親逺邇。樂之實也。决是非。明好惡政之實也詰奸邪。禁暴亂刑之實也。察言行。試政事。求賢之實也。量材能。

課功狀。讅官之實也。詢安危。訪治亂。納諫之實也。選勇果。習戰鬬。治兵之實也。實之不存。雖文之盛美無益也。臣竊見方今逺方窮民。轉死溝壑。而

屢赦有罪。循門散錢。其於仁也。不亦逺乎。本根不固。有識寒心而道宫佛廟。修廣御容。其於孝也。不亦逺乎。統紀不明。祭器紊亂。而雕繢文物。修飾

容貌。其於禮也。不亦逺乎。群心乖戾。元元愁苦。而斷竹數黍。敲叩古器。其於樂也。不亦逺乎。是非錯繆。賢不肖渾殽。而鈎校簿書。訪尋比例。其於政

也。不亦逺乎。姦暴不誅。冤結不理。而拘泥微文。紏摘細過。其於刑也。不亦逺乎。行能之士。沉淪草野。而考校文辭指扶聲病。其於求賢不亦逺乎。材

任相違。職業廢弛。而檢勘出身。比類資序。其於讅官。不亦逺乎。乆大之謀。棄而不省。淺近之言。應時施行。其於納諫。不亦逺乎。將帥不良士卒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