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2429.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計也。琦喻意不復言詔轉運使副提點刑獄。每歲終。定部下知州軍一人。能否尤著者爲優劣如連二考俱在優劣等。即具以聞。當議特行賞

罰。此據會要治平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考課院言追附六年閏八月末。九月癸丑。詔三司如聞河北秋稼甚登。其出内藏庫緡錢一百萬助糴軍

儲。甲寅詔轉運判官其位本路通判。及兵馬都監之上知州則以官序之。丙辰。磁州防禦使承亮爲明州觀察使。仍封昌國公故事皇族本宫

之長封國公。物故則以次受封。至是徐國公贈安定和懿王。承簡卒。而承亮於秦悼王後爲最長故以命之。承亮德雍子壬戌。知諫院楊畋。司馬光

等言故事。凡臣僚上殿奏事。悉屏左右内臣。不過去御座數步。君臣對問之言。皆可聽聞。恐漏泄機事非便。詔自今止令御藥使臣。及扶侍四人立

殿角以備宣喚餘悉屏之。庚午。占城國獻馴象。丙子。宫苑使忠州刺史知雄州趙滋。爲龍神衛四厢都指揮使。始滋捕殺界河運鹽者。契丹以

爲言。知瀛州彭思永。河北轉運使燕度。皆劾滋生事請罷之。朝廷更以爲能。就加軍職。轉運使本傳并稱唐介。按此時介未河北也。今則去。尋又遷

天武捧日四厢都指揮使。司馬光言。臣先曾。論趙滋爲人剛愎不可管軍。朝廷不以爲信。臣以自恐聞聽未讅。不敢復有所陳。自後又聞滋對契丹

人使禮貌驕倨。不遵舊式。近者又聞本路帥臣。奏滋任意行事。恐别引惹。竊以景德以前。契丹未和親之時。戎車歲駕。疆場日駭。乗輿暴露於澶淵。虜

騎憑陵於齊鄆兩河之間。暴骨如莽。先帝深惟安危之大體。得失之至計。親屈帝王之尊。與之約爲兄弟。歲捐金帛以彌之。聘問徃來。待以敵國之

禮。陛下承統一遵故約。夫豈以此爲不辱哉。志存生民故也。是以兵革不用。百姓阜安。垂六十年。今契。丹所以事中國之禮。未有闕也。爲邊臣者。當

訓士卒。繕器械。以戒不虞。厚饔餼。謹威儀。以待使者。内不失備外不失好。以副朝廷之意而已。今滋數乘客氣。以傲使人。爭小勝以挑强。胡苟爲夸

大於目前。以求一時之虛名。而不顧國家永乆之患。臣恐釁隙一開。則朝廷未得髙枕而卧也。昔孫蒯毁瓶。而曹衛交難。鄫人漚管。而魯國喪邑。涉

他梭手。而𣈆失諸侯。女子爭桑。而吳師入郢。故禍常起於細微。而事或生於所忽。凡二國所以相交之道。不可以不謹也。雄州當虜之衝。平居則行

李之所徃來。有事則戎馬之所出入。典州之將。不可不精擇其人。滋禀性狂狠。不可乆寘於彼。乞落軍職。徙之内地。無使邊將相效。爲國生事。實天

下幸甚。不報。滋六年九月擢龍神衛厢主。十二月遷天武棒日厢主。八年五月又遷步軍都虞候。光所論不得其時。或在滋再遷軍職之後。今即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