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903.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救膠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陳矣至殷因戰大克之。此武王之義也人為人之所欲已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人謂武王也人之

所欲天必從之順天誅也已謂紂也人之所惡天必壞之所壞不可支。故曰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穫不耕而穫不戰而克也故孫子曰不戰而

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之謂也武王入殷。聞殷有長者武王徃見之。而問殷之所以亡殷長者對曰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武王與周公旦。

明日早要期。則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惡告王不忍為也若夫期而不當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

已以此告王矣。夫審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時因也。 一本。此字下有動作因日光而治萬事因也十一字推歷者視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祼國祼。

入衣出一本作入衣出否因也墨子見荆王錦衣吹笙因也。墨子好儉非樂錦與笙非其所服也而為之因荆王之所欲也孔子道一作遵彌子瑕

見釐夫人因也。彌子瑕衛靈公之幸臣也孔子因之欲見靈公夫人南子。論語云子見南子子路不恱夫子矢之曰子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是也。

此釐夫人未之聞。盛云為諶謚法小心畏忌曰釐南子淫佚與宋朝通太子蒯贖于野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妻褚盍歸我艾豭推此言之。不得謚為

釐明矣湯武遭亂。世臨苦民。揚其義。成其功。因也。故因則功。專則拙。目則成故曰功專則敗故曰拙。因者無敵。因民之欲遵以義。故無與之敵者。湯

武是也。國雖大。民雖衆。何益。民雖衆多不能使之不亡。故曰何益。桀紂是也。

地廣漢桓寛塩鐵論地廣。 大夫曰。王者包含徧覆。普愛無私。不為近重施。不為逺遺恩。今俱是民也。俱是臣也。安危勞佚不齊。獨

不當。調邪。不念彼而獨計此。斯亦。好議矣。縁邊之民。䖏寒苦之地。距強胡之難烽燧一動。有没身之累。故邊民百戰。而中國恬卧者。以邊郡為蔽扞

也。詩云莫非王事。而我獨勞。刺不均也。是以聖王懷四方。獨苦興師。推却胡越。逺寇國安災散中國肥饒之餘。以調邊境。邊境強則中國安。國安則

晏然無事何求而不默也。文學曰。古者天子之立於天下之中。縣内方不過千里諸侯列國不及不食之地。禹貢至于五千里。民各供其君。諸侯各

保其國。是以百姓均調。而徭役不勞也。今推胡越數千里。道路囬避。士卒勞罷。故邊民有刎頸之禍。而中國有死亡之患。此百姓所以囂囂而不默

也。夫治國之道。由中及外。自近者始。近者親附。然後來逺。百姓内足。然後恤外。故群臣論。或欲田輪臺。明主不許。以為先救近務。及時本業也。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