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903.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義孔氏曰見正義并集解華國嚴粲詩緝翹翹錯薪。音喬。錢氏曰。翹翹高竦貌。翹翹然而高者。錯雜之薪也。其中之楚木。尤翹翹然。人所先刈

也喻衆女之中尤高潔者人所先取也。故言此𣸯女之嫁人。將有秣馬以禮親迎之者豈可以非禮犯之哉。於是復陳其不可得之辭。 或謂秣

馬。如所謂雖為執鞭。猶忻慕焉。如此則敢請子珮已有暱之想矣項氏家說泳思方思漢言泳。江言方者漢水淺狹可泳而踰。江水深闊必方舟而

後能濟。各因其實以起興也。黄氏日抄晦庵云。以錯薪起興。而欲秣其馬。則恱之至。以江漢為比。而嘆其終不可求。則敬之深。此已盡一詩之意。箋

謂喻女之尤高潔者。嚴氏詩緝取之恐求之過。宋陳深清全齋讀詩編翹翹。音喬錯薪。朱氏曰。翹翹。秀起之貌。錯。雜也。言刈其楚。䟽曰。楚木名學記注。

以楚為荆。楚在雜薪中尤翹翹。之子于歸。言秣其馬。雜薪中。有荆楚尤翹翹竦出者。人所先刈。喻衆女中尤高潔者。人所先取。之子。指逰女。歐陽氏

曰。之子遊而歸。則我秣其馬。恱慕之辭也。鄭箋曰。謙不敢斥其適已。我願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馬。與而比也。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

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音閭。邪璞曰。蔞蔞蒿也。生下田。初生可啖。江東用羹魚也。之子于歸。言秣其駒。駒焉之小者。傳曰。五尺以上曰駒。釋文

曰。馬二歲曰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興而比矣李簡學詩備忘翹翹。秀起之貌。錯。雜也。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之子。指遊女也。

秣。飼也。鄭氏曰。見鄭箋并止義宋妄得毛詩遺意漢廣此篇詩辭。辭者已無遺說。但召南有召公詩。而周南無周公詩。却稱文王。若以周名分陝言

之。二南之國。同為文王之化。特繫之二公。今周南詩稱后妃。召南詩稱夫人。固已不同。而周南漢廣。又稱文王。是豈無說乎。大序曰。關睢麟趾之化。

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鵲巢騶虞之德。先王之所以數。故繫之召公。何為而有王與侯之異乎。嘗以地理考之。召南地在岐西。周南地在岐東。自太

王居豳。為秋所侵。於是踰梁而邑于岐。文王克崇之。後始遷于豐。其後又遷于鎬。岐在扶風美陽縣岐山。豐在扶風霸縣。鎬在長安西南。岐在豳東

南四百里。豐在岐東南三百餘里。鎬在豐東南二十五里。皆是自西而東周南之地。實居岐東。則鎬京在焉。周公特輔佐文王。以治陝東之國。所以

有王者之風。而本諸后妃。漢廣所以稱文王之德。而不及周公也。若夫召南岐西之地。在豳岐之間。太王王季之故治也。故曰。先王之所以教。召公

專掌其國政。而為侯伯。故不稱召公。而稱召伯。是以聴南國之訟。而有甘棠行露之詩。其地所以為諸侯之風。而詩述夫人之德。與周公佐王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