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615.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注。二老。伯夷。太公也。大老。言非常人之老者。天下之父。言齒德皆尊如衆父。既得其心。則天下之心不能外矣。蕭何所謂養民致賢。以圖天下其意

暗與此合。 盡心章。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濵。間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間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濵。聞文王作。興曰。盡歸乎來。吾聞

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畆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夫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鷄。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

失肉矣。百畆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

不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注。趙氏曰。善養老者。教導之使可以養其老耳。非家眷而人益之也。管子凡國都皆有掌。

老年七十已上。一子無征。三月有饋肉。八十已上。二子無征。月有饋肉。九十已上。盡家無征。日有酒肉。死上供棺槨。勸子弟精膳食。問所欲。求所嗜。

此之謂老老。史記周本紀。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徃歸之。太顛。閑天。散宜生。嚮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徃歸之。西漢書高祖二年冬十月。

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師古曰。鎮。安也。撫。慰也。文帝紀。元年三月。詔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𡻕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師古田。存。首視也。

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禀當受粥者。或以陳粟。師古曰。禀。給也。粥。津康也。給米使為麋粥也。陳。久舊也。小雅甫

田之詩曰。我取其陳。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師古曰。使其備為條制。有司請令縣道。師古曰。或縣。或道。皆用此制也。有蠻夷曰道。年八十已上。賜

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䋈三斤。師古曰䋈綿也。賜物及當禀粥米者長吏閲視丞若尉致。師古曰。長吏。縣之令。

長也。若者。豫及之詞。致者。送至也。或本或尉自致之也。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如淳曰。都吏。今督郵是也。閑惠曉事。即為文無

害都吏。不稱者督之。師古曰。循行有不如詔意者。二千石蔡視責罰之。刑者及罪有耐以上。不用此令。蘇林曰。一𡻕為罰作。二𡻕刑以上為耐。耐能

任其罪也。師古曰。刑為先被刑也。有罪在吏未决者也。言八十九十之人。雖合加賜。其中有被刑罪者。不在此賜物令條中也。玉海。賈山至言。陛

下禮高年。九十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筭不事。武帝建元元年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復二筭。九十復甲卒。張晏曰。二筭後二口之筭也。後

甲卒。不豫草車之賦也。夏四月。詔曰。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然即於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順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