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812.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紹。字道宗。武川鎮人。辭母求師。經年通孝經。論語。嘗讀至人之行。莫大於孝。乃投卷歎曰。吾違離侍養。非人子之道。即還鄉里。躬耕奉養由。是知名。

新唐書王質。傳。質少孤。客壽春。力耕以養母。講學不倦。諸生從授業者甚衆。後舉進士。五遷侍御史。再轉諫議大夫。徙宣歙觀察使。孝友同風唐令

孤仕。猗氏縣人。兄弟四人。早。䘮父。泣慕十載。養其母。孝著鄉邑。而力田積粟。博施不已。唐書趙隱。字大隱。性仁悌。始不衣時。家無貲。與兄同耕養母。

雖姻宗之富。未嘗于以財。郭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寳亂。退耕陸渾山以。養母。不干州里。傭書養母南史列傳。

王僧孺七歲。能讀十萬言。及長。篤愛墳籍。家貧常傭書以。養母。寫畢。諷誦亦了。北史房景伯。字良暉。少䘮父。以孝聞。家貧傭書。以養其母甚謹。孝友

同風後梁蕭銑。宣弟曾孫。少傭書事母孝。北史崔光字。長仁。清河人。家貧。好學。書耕夜誦。役書以養父母。竭力養父

南史許昭先。義興人。父母皆老病。家無童僕。竭力致。養。甘㫖必從。北史申徽。字世儀。魏郡人。父早卒。少與母居。盡力孝養。為周僕射。後周

書荆可。河東猗氏人也。性質朴。容止有異於人。能苦身勤力。供養其母。隨時甘㫖。終無匱乏。張舜民郴行録辛亥同辛大觀。遊楊氏園紫極宫。皆山

陽之勝。是日見徐積先輩。積山陽人。為學志古。養母盡力。不置僕妾。年四十。不婚不仕。食飲洗浣。力役之事。皆身為之。不婚恐異姓不能盡心於母

也。不求仕。恐一日去其親也。乆之。鄉人敦迫。使之就舉。及應貢入京師。以雙輪載母。躬自行推。葛衫草屨。行道之人。不能辯也。治平四年。許安世牓

下及第。未調官母亡。遂不復仕。窮居山陽。衣食不給。凡市買。楚人不肯受其直。積亦不取。至有信宿不合者。淮南學者宗之。至路振通判楚州。始為

娶妻生子。小名路兒云。孝友同風宋王安國。字平甫。性篤孝。養母盡力。三年䘮居墓側。出血和墨。寫佛經甚衆。州上其行義云。色養

父母隋書翟普林。楚丘人。事親以孝聞。州郡辟命。皆固辭不就。躬耕色養。鄉鄰謂楚丘先生。後父母疾。親易燥濕。不觧衣者七旬。大

業初。父母俱終。哀毁殆將滅性。廬於墓側。負土成墳。盛冬不衣繒絮。唯着單縗而已。家有一烏犬。隨其在墓。若普林哀臨。犬亦悲號。見者嗟異。有二

鵲巢其廬前柏樹。每入其廬。馴狎無所驚懼。大業中。司隷巡察其孝感。擢授孝陽令。孝友同風唐崔渾為侍御史。清白温恭。能書色養。父母少不康。

輙祈禱請己身代。母嘗有疾。渾請代病灾已。有頃疾從十指入。俄而徧身。母所苦遂愈。 自爨養母孝友同風𣈆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