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812.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母訖。因白曰。屬與賊期。義不可欺。遂還詣。賊衆大驚。相謂曰。嘗聞烈士。乃今見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於是得全。 張禮。遇饑謹之年。孤養老母在

堂。年八十餘。禮拾菜歸。於路遇賊。欲殺禮食之。禮叩頭云。家中有老母。朝來未得食。乞命少時。歸家供給。却來就死。賊遂放去。禮弟隔墻聞之。宻自

走賊所。謂賊曰。向者欲歸作羹者是兄。兄愛養父母。年老辛苦羸瘦。弟肥肉多。願代兄命。禮陰去賊所。謂賊曰。禮本許殺。何得殺弟。賊見二人慈孝。

皆不忍殺。更與禮米二石。𥂁一斤。侍養老母。以全孝敬之道。 禱笋奉母三國志吳志孟宗。字子恭。少䘮父。孤養母。

年老病篤。冬月思笋食。宗乃徃竹林中。泣竹而告天。須臾之間。平地裂透。出笋數莖。持歸作𦎟。與母食之。食畢。覺其疾即愈。其孝感動天地如此。

孟宗。亦名仁。字子恭。江夏人。遷吳令。時不得將家之官。每得時物。必以寄母。常不先食。 禱泉奉母孝子傳宋鄭綺。

字宗文。母張病風攣。綺保持若嬰兒。但奏圊必抱就之。三十年不懈。張樂飲溪泉。天旱泉竭。綺濬之弗能得。仰天大慟。水忽為涌。張死欲葬。適天雪

方凝。綺哭禱甚哀。蒙上雪夜獨先釋。人以為孝感。求食養母南史公孫僧逺。會稽剡人。事母至孝。年饑省飱减食。

忍飢以養母。齊髙祖詔表門閭。唐書支叔才。定州人。隋末荒饉。夜丐食野中。還進母。為賊執。欲殺之。告以情。賊閔其孝。為觧縛。 柳鎮。宗元之父。河

東人。天寳末。遇亂。奉母隱王屋山。常間行求食以養宋史孝義傳。有越州應天寺僧者。㓜貧無以給晨夕。乃剃髮乞食以養母。母年一百五歲而終。

負米養母孝友同風家語。子路家貧親老。不擇禄而仕。昔者由也。為親負米百里。親没南游於楚。從車百乘。累茵而

坐。列鼎而食。願負米百里。豈可得乎。木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枯魚㗸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遇隙。悲哉。宋史歲同文傳。有宗翼者。

蔡州長蔡人。父為虞城主簿。因家焉。篤孝恭謹。負米養母。人皆以孝稱之。南史賀琛傳。琛字國寳。授業於伯父瑒。瑒卒。家貧常徃還諸暨。販粟以。養

母。雖自執舟楫。閑則習業。尤精三禮。年二十餘。瑒之門徒。稍從問道。唐書劉三復。以善文章知名。少孤。母病廢。三復丐粟以養。李德裕為浙西觀察。

表為書記。積俸供母南史張緬傳。緬母劉氏。以父没家貧。葬禮有闕。遂終身不居正室。不隨子入官府。緬在郡所得

俸禄。不敢用。至乃妻子。不易衣裳。及還都。並供之。母振遺親屬。雖累載所蓄。一朝隨盡。緬私室常闃然。如貧素者。孝友同風宋張雲卿。字伯紀。謫死